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经济学范文

工程经济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经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经济学

第1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竞争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一、引言

当下我国的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转变和调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在精益化生产与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因此,通过调研分析目前用人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评价与需求,对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与研究方向进行调整,明确改革后本专业的总体布局、思路,确认本专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价值。只有结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系统分析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高等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学生在毕业后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就业环境。

二、学生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所回收的“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能力(实际问题的设计、编制能力);(2)概念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3)归纳总结能力(将事物或者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特点进行分类整理,或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述复杂的事物的本身及其特点);(4)逻辑分析能力(通过一系列工具将问题解决,并指导实践问题的能力);(5)工程通识应用能力(所学的专业工程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6)计算机应用能力(办公软件的运用等能力);(7)系统分析决策能力(对系统目标、环境、实施要求进行分析的能力);(8)表达能力(把想要表达的东西用具体或者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以供别人理解的能力);(9)倾听和争辩能力(将听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转换和找到对方语言中的漏洞进行攻击的能力);(10)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会使工作有序进行的能力);(11)工作协调能力(合理妥善安排和组织自己工作的能力)。

三、当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经济学又称费用—效益分析,是研究如何使工程技术方案(或投资项目)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经济学理论分析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是一门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工程经济学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1]。目前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手段单一,一般均为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工程经济学中的实践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无法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不能进行很好的锻炼,所以对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2]。

四、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如下: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正确制定可以减少学习重复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大纲应加强知识的连接性和关联性,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建立系统有效的知识体系。2.改变以教师主导的授课模式。以老师授课为主转变为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这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目的在于提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案例来反映实际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心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3.增加工程经济学的实践环节。例如可以增加《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工程经济学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增加《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自选项目并进行市场调查、预测、经济评价和可行性分析研究等内容的设计,将学生将平时所学到的基本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既可以巩固学到的专业知识,将知识具体细化,还可以锻炼本科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课程设计完成后由各组同学进行答辩,采用老师提问和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4.增加计算机实验课程。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可以提高我们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所学模型的能力。工程经济学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科学工具。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给决策者或工程师作为科学依据。当下计算机已成为很普及的工具,计算机的操作简化了以往的查表插值计算,并且当大量复杂数据出现时,函数的直接引用使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计算器计算,这样消除了烦琐费时且不精确的弊端,进而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全面应用计算机和Excel可以快速、直观地解决工程经济中的诸多问题。例如,Excel可以应用于资金等值计算,应用于报表完备化,适用于各种指标的计算,也可应用于敏感性分析中。5.实行分班制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旨在通过外文的应用能力,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和专业知识在英语和汉语中相互转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降低专业课学习的质量为代价去和英语进行深入交流。因此,实行分班制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学校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划分,特别是英语成绩,分班后双语班进行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的参考书。或者将这门专业课变为可选择的必修课,即这门专业课有双语和非双语两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决定是否选择双语教学。6.建立以评价学生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笔试、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考核和课程设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操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价。

第2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

1网络下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其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不断融合,从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土木工程,主要针对土工程技术进行评价和研究。与此同时,立足于经济学视角,对土木工程技术措施以及相关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人们选择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因此,这是一门贴合社会实际的自然社会学科,其能够结合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展开教学,然后立足于经济学相关研究视角,对土木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效果论证。因此,其更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是工程学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加剧了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渴求,也对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工程经济学教育是造就“创造未有世界”的工程科技人员的主渠道之一,为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活力。工程经济学能够对相关技术性人才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强化基本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在创新发展时代,工程经济学已成为一门受大家高度认可的自然科学。

2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

2.1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

互动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讲与精讲相结合,从而提炼和总结教学中的精华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对工程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及不确定性分析和经济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细化讲解时,可以深入对每一个细节知识点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采用最新的理论及知识原理,对不同知识点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和拓展,同时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对教学理论进行应用。对于不重要以及不需要深入讲授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由讨论互动,并通过不同的交流学习方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2.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很好地诠释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互联网时代,因此实践技能更为重要,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工程经济学教学应该采用集体协作及合作学习的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教学环境。充分融合社会实验室以及课堂试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实际项目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工程经济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通过提问以及考察,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穿插和补充相关知识点。

2.3引案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我国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在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过程中,会在无形中强化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工程经济学理论中的财务评价内容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关案例进行讲解,通过结合案例的现实性以及客观性和典型性,有针对性和具有侧重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不但要选择具有导向意义的案例进行示范,更要选择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问题式教学模式,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问题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对相关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能力,使教学问题能够不断启发学生,为学生服务,真正在其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强化和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探索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一个问题都应当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似懂非懂。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工科毕业生理论知识都较为扎实,但从学生就业实践过程来看,很多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之间并不匹配,硬能力不强、软知识过硬、理论知识多、实践技能低。因此,应加强课程教学方案设计,通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工程经济学的技能评价及技术方案优化评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工程经济学学习应将重点放在实践过程中,全面了解工程方案相关数据资料来源及规范化设计流程。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2016(2).

[2]黄有亮,徐向阳,谈飞等.工程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 工程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87-03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开设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管理类课程的开课时间

笔者所在学校的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开设在第五学期。此学期前,已经开设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有管理专业导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工程测量、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结构力学等专业必修课程。这些专业技术课程足够学生在开展项目决策中使用。但是,在前四个学期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只开设了经济学概论和管理学原理,而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是学习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特别是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理论和方法构成了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体系。比如,工程经济分析的经济要素涉及的基本概念,诸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税金、利润等需要有会计学的基础知识,资金时间价值、方案评价方法与指标、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不确定性分析、财务评价等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密切相关。但是,笔者所在学校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却将会计学安排在第六学期、财务管理安排在第七学期完成。这样的课程安排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困难,听课时不知所云,做课程设计时不知从何处入手,特别是不能理解各种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中项目的基本含义和构成,基本无法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笔者之所以能游刃有余地学习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并顺利独立完成工程经济学的课程设计报告,甚至作为学习委员指导全班同学完成其课程设计报告,是因为基于笔者之前的自学基础。笔者进入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学习以前,已经自学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初级会计师的全部课程,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职称证书,初步拥有了学习工程经济学应有的基础知识。基于笔者亲身感受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先于工程经济学开设的重要性,因此建议所有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都应该开设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有些学校只开设财务管理而不开设会计学课程的做法也不合理,因为会计学中的会计六大要素理论是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如果不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化因素分析和其存在的平衡关系,也就学不好财务管理课程,更学不好工程经济学课程。

二、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培养方向紧密结合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个子专业,国内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工程管理专业,但由于各学校的传统和优势的不同,专业的侧重方向也不一样。笔者所在的学校分别在公路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两个学院培养的专业侧重方向不同。前者为公路工程管理,后者为土木工程管理。在其培养方案中都开设工程经济学课程,所用教材和教师讲课内容基本一致。但上课教师一定要结合专业方向加以区别,特别是课程中综合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笔者所在学校的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在学期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学分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年产量达到若干万吨的生产投资项目案例。案例中给出了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费用的一些估算值,要求完成包括投资估算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在内的主辅报表,并进行可行性和不确定性分析。该案例的要求是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无论哪个专业开设工程经济学都可以以此案例作为设计要求,但是这样的案例不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土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够结合一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做为课程设计案例,利用一些如万科、保利、恒大等知名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要求学生上网搜集相关企业的信息,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工程经济学教学要注意灵活使用多种方法

1.教师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工程经济学课程极强的应用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是其必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关心或常见的事例,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强化吸收理论知识的效果。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很重视案例教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经常海阔天空地谈,但常常跑偏,与课程内容相去甚远。这说明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没有计划性,事先没有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教师准备的案例应该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相符,其案例可以是自编的故事,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工程经济学中经济要素基本概念的解释、资金时间价值、财务评价指标、可行性分析等内容都可以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2.教师要采用指导教学法。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知识容量非常丰富,融合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但是培养方案中只给了两个学分,教师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能满足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师只能选择性授课,教材中很多内容不再作为教学内容讲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不完整性,因而要求教师要针对工程经济学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如何分清课内学习和课后自学的内容。特别是对课后自学部分,教师要为学生梳理出知识框架,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的纲领,指导学生掌握课后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与其他课程及就业岗位的相关性,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及重视课后的自学,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部分内容不讲,放任不管。

3.教师要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并用教学法。现在的一些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经常会有两种极端表现。一些老教师,由于计算机技术使用不熟练,或者根本不会使用计算机,因而上课时基本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多媒体教学中信息量大、动画图案显示等功能不能被充分利用。另一些年轻教师,由于缺少上课的经验和对课程内容不熟练,常常将讲课的所有内容都作成PPT,特别是将大量的概念性文字和公式演示都列示在PPT上。教师离开PPT就无法授课,学生实际上无法看清PPT上的内容。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上课过于机械,学生学习显得非常无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有很多年,其优势显而易见,但切不可进入误区。在工程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一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无需板书或用PPT展示,直接指出在教材上的出处,使学生能够熟悉教材所授内容。二是涉及的案例资料可以以PPT形式来展示,并建立网络沟通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利用网络与老师保持沟通。三是工程经济学中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案例过程计算要利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演示,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算进度逐步理解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四、工程经济学授课教师应该是拥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

根据前文所述,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知识较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不能是只懂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偏工程的教师,也不能是只懂财务偏管理的教师,更不能是只懂经济学的教师。这是一门复合型课程,要求授课教师拥有复合型知识。但是很多高校对工程经济学教师的配备不够重视,大多数是由土木工程专业技术课程方面的教师转行而来,其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严重缺乏,后期通过自学仍没有能够完全掌握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体系。他们对财务会计专业术语的理解本来就不够透彻,也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讲解,有时自己讲不通的内容就要求学生自己意会或者直接跳过。另外,他们由于不担任专业技术主干课程的教学,其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或者自身就不重视专业实践,因其实践知识的不足而导致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强,只会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启发学生思维。

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应该提高工程经济学教师素质。第一,各学校要重视工程经济课程建设,进而重视对工程经济学教师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给工程经济学教师更多的进修和实践的机会,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加强对教师执业能力的考核,建立合适的奖罚机制。第二,工程经济学教师在拥有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应系统学习财务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参加会计师考试的方法督促自己提升财务会计专业水平,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第三,工程经济学教师应该注重社会实践,以承担横向课题的方式,帮助一些房地产企业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财务评价报告,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第四,工程经济学教师应该更多地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五,工程经济学教师应该自觉编写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动态修订教学案例,使教学案例符合教学需求。

五、工程经济学的学习要变被动为主动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课程时,由于难度较大,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上课时无法听懂所讲授的内容,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不要挂科;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时也仅是应付式的,搞不懂各项指标的经济含义,不清楚各经济指标的内在逻辑性,只能依葫芦画瓢或者直接抄袭完成设计报告。这样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前学后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不能或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主动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学习热情较高,常常事半功倍。被动学习者缺少主动探索的精神,常常感觉学习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事倍功半。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课程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者与学者的共同努力。(1)教师要精于引导。一是教师在开学第一次课上要用风趣幽默、富有激情的语言,具有说服力的事例来强调学习工程经济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开始就能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帮助。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课程知识,还要能够艺术性地提出问题或者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成问答过程。三是老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长处和兴趣点来完成枯燥的教学任务。如指导学生利用EXCEL电子表格完成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各种报表的编制,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奖励那些能够充分利用EXCEL函数运算完成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的学生。(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主动地认识到学习工程经济学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课程内容的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而放弃学习。学生要具有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要善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象或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并进一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 鲍学英,王琳,王恩茂.“工程经济学”重点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8):177-178.

第4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学生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和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大。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教学方法、作业改进、评价系统这些维度的工作都能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课题组还设计了“先晓之理”方法。即在第一节《工程经济学》课上,对《工程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对学生们以后的益处讲清讲透,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自己保持长期的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充分利用多媒体PPT、知识结构图、加强讨论、案例法等方法。

1多媒体PPT。目前高校,很多课程的教学学时被压缩,《工程经济学》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有所收获,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PPT上课时板书省略、表达手段多元、信息量大、教学速度较快的优势,让多媒体PPT帮助以更直观、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

2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工程经济学》的知识点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整理成直观的、并于理解的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深刻理解知识,领悟知识;二来通过知识结构图去准确理解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明白知识框架和教学重点。

3加强讨论。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加强讨论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讨论,学生学会怎么更全面更深刻地去思考一个复杂问题。通过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学生既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所在,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4案例法。《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要求强,针对目前缺乏与实践连接的问题,实行案例教学和案例研讨,突出现实性,用现实中的事例或案例,通过问题或任务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摸索,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作业改进

作业改进方面,主要包括大作业研究式训练、课程设计等方法。

1大作业研究式训练。大作业研究式训练主要通过布置部分少而精的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研究和动手解决的大作业,将学生推向“实际中的人”的位置,从而变被动学习、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解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旧有的学习定式和思维习惯,而代之以研究者和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方式。

2课程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课程设计这一作业方式和环节,必要时可以留一定课时予以配合,从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思维技能训练。

评价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系统的改进,主要包括平时考评改进、考试改进和评价成绩系统改进。

1平时考评改进。包括对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情况、平时讨论和回答问题情况等量化给分,让分给得有依据,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改变只重视考试的情况。针对大班上课情形,对出勤情况采用随机点名制予以完善。

2考试改进。针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特点,改进考试方法:如答题时允许学生携带一张特定大小的纸,上面可手抄个人认为的重点和难点;或根据提供的基本资料撰写工程可行性报告或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这样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知识,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3评价成绩系统。对学生评价成绩系统进行改进,改变既往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习惯,发挥评价体制的导向作用,将平时考评、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多阶段综合评价。课程评价成绩中,平时考评分数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在这种评价体制的引导下,学生上课和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实际应用和效果

课题组连续两年采用随机选择方法,各分若干《工程经济学》教学班级的一半为A、B组,A组按照以前传统的方法授课,B组将上述总结设计的“五维十三法”应用于教学中,采用相关者满意度方法进行了调查统计评估,其中满意度量值表见表1。各方权重、各方满意度打分主要依据、发放份数和回收份数见表2。其中回收1为第一年回收,回收2为第二年回收。加权平均得满意度分值,第一年A组为5.8,B组为6.7。第二年A组为5.7,B组为6.9。结果显示两年B组满意度的得分都明显较高,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五维十三法”的有效性。

第5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system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of the course, such as the short teaching time, shortage of teachers, etc.,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practice, case teach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introducing the question-and-answer session.

关键词: 实践环节;课程知识体系;案例教学;软件应用;答辩环节

Key words: practice;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case teaching;software applications;question-and-answer sess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92-02

1 工程经济学课程特点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科学;或者说是生产和生产力的节约学,是反映生产和生产力的经济;也可以说是对可能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及技术路线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是解决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的一门实用性科学,它的核心即是,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佳方案。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此处的“工程”是广义上的工程,它所指的范围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等方面,涵盖了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而形成的各学科。所以工程经济学是土建、水利、交通运输、能源动力、地矿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工科类高校都有开设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复利计算为基础,讲述有关工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经济分析和评价中采用的基本工具,现金流分析,贴现率与成本分析等。第二部分是经济分析和评价中采用的基本方法,介绍了工程经济基本要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和费用效益分析、设备更新分析方法等。第三部分通过进行产量盈亏平衡分析、决策的敏感性分析、投资风险分析来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介绍决策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项目决策工程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培养具有从工程经济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2 现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困境

2.1 课时缩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模式逐步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呈现复合式的发展趋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下,大学教育要求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计划中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及人文与科学课程的渗透。在教学计划中除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环节课时外,开设不少的专业选修课,大量的面对全体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使专业课时缩减。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但没有缩减,反而增加,在专业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1]

2.2 理论课与实践环节分时段进行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了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与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结合大多数教学工作实际实施过程和经验来看可以将此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与理论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二与理论课相对独立的课程设计。

笔者学校的教学安排是参照了老高校的方式,一个学期的教学环节划分为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全部安排在实践环节,即本学期的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这样做就将同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了相对集中的理论学习环节和实践学习环节,这种安排既有它的优点,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

2.3 实践环节课时少,学生人数多难以指导 虽然近年高考人数逐年下降,但是由于招生基数过大,高校扩招等的影响仍然存在,原本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在理论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合班授课等方式解决。在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过程中经常要求老师一对一地去指导学生,通过每个学生的实践过程去考察他们对这一课程的掌握情况,而现实情况只能是参照理论教学环节的做法,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的学生,这样做最大一个难题就是,老师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实践环节真实的学习情况。

2.4 成绩评定标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我国几十年的传统教育已经使学生们养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思维习惯,而且上大学之前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答卷考试,进入大学校门后非答卷的考试屈指可数;根据卷面成绩决定是否及格的考试会让学生认真对待,因为差1分不够60就是不及格。而课程设计这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不及格,除了完全没做或抄袭,否则很难有充分理由不及格,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稍微做做就能拿到成绩。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环节不够重视。

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给出成绩,虽然也参考了学生出勤及完成进度等因素,但这种考核方式更多地注重最后成果,教师精力不够缺乏对课程设计中间过程的监管,会引发抄袭现象或缺乏主动性等问题。[2]

3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3.1 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合理分配实践环节 结合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细讲与精讲相结合[3],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精选和提炼。所谓细讲即是对于基础理论和方法部分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做到详细讲述。细讲的内容结合老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课程考试的形式,能够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这一实践环节比较容易进行。对有些应用部分可以实施精讲,精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一定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做到简明、精确的讲授相关知识。在精讲时遵循“三讲三不讲”即使用到的新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应用中关键点、应用中的特殊要求要讲,已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技能技巧、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不讲的内容可采取课下自学、组织讨论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做到合理分配实践环节。

总结,与第一部分工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形式主要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第二、三部分经济分析和评价中采用的基本方法、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的课程应用部分,包括工程经济的初步分析能力、从工程经济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通过单个题目的练习来实现,它更多要求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案例的经济评价过程来实现,所以与这两部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形式是整周的课程设计。

3.2 案例教学,减少学生认知困难 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即以其特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解决实际项目的经济性问题为目的,应用性强。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比比皆是,课堂练习和习题中更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课程设计的题目,笔者认为是闭合性题目容易控制教学效果较好,可以是某项目经济评价,给出项目概况,包括产品方案、产能、产品价格、销售收入、项目总投资、资本金数量、流动资金贷款、员工人数、工资及福利等;市场研究,包括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利润率等;项目进度及寿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要求学生以此项目为背景完成三部分内容,一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投资现金流量表、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借款偿还计划及还本付息计划表;二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为融资前后分析,包括计算项目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项目内部收益率、项目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财务清偿能力指标的计算;三从不确定性角度对项目进行相关经济分析。

3.3 加强软件应用,提高学生实践环节效率 定量分析是工程经济学课程的一个基本要求,从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费用效益分析到不确定性分析都涉及到公式运用和函数模型的数据计算。在掌握了相关原理和计算方法后,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进行大量枯燥但是要求精准的计算,Excel软件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Excel中提供了几百种预定义函数,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功能,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Excel函数中“财务”函数的运用,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Excel中专业名词的含义,能够区分工程经济中的专业术语在Excel中的不同称呼,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经济中资金等值换算、经济评价的基本公式,以及相关指标函数式在Excel中的表达与计算;二是经济评价的计算和财务报表的实现,这一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对Excel表格行列等进行加减乘除、汇总等方面的运用;三是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将Excel函数与表格运用相结合,并能够将结果以图或表的形式进行直观反映。

在工程经济实践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的应用,既可以减少学生大量的计算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又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3.4 课程设计引入答辩环节,加强教师过程掌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课程设计一位老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级的学生,不能了解到每个学生实践环节真实学习情况的难题,以及学生面对非答卷式考试不能认真对待所导致的缺乏主动性和抄袭现象的存在。可以在课程设计结束阶段引入答辩环节,并将此环节的表现情况作为课程设计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辩可以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参加与否在课程设计总成绩上要有一定区别,首先从态度上将学生区分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答辩时一位老师面对一组(多位)学生,在设定的时间内通过两个环节对参加的学生进行考察,一是抢答,二是补充说明,基本保证一位同学一道题目。抢答环节由老师随机出题,然后由抢得题目的学生来回答,较难的题目对应着没有抢得的学生,轮空的学生进入补充说明环节,他可以就已经回答过的问题进行非重复性说明。对学生在实践环节学习情况的考察,可以通过以上两个环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熟练程度来进行。

通过答辩环节既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还可以把课程设计报告水平相近的学生,按答辩情况真正区别开,使学生不仅重视提交最终成果,更要重视真正掌握课程设计过程,加强了教师对实践环节过程的掌控,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广大,谢国豪,叶青.高师化学专业课时缩减情况下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第6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工程造价控制质量经济学分析

如何有效提升工程造价控制质量,一直是施工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显然,惟有建立起有效管控手段,才能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就传统手段而言,一般通过优化施工技术来实现。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控制效果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提升程度的影响。为此,在其它领域寻找优化措施便成为必然选择。

笔者指出,还应基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工程造价控制的质量问题。具体而言,利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完美,以及因技术的不可分性而导致的团队作业中的成员监管缺位等两个原理,就能深刻分析出影响工程造价控制质量的原因,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应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影响工程造价质量的经济学分析

遵循上文所提到的两个原理,经济学分析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造价概算中的信息不完美

信息不完美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因人的有限理性使然和对象物信息的非完全性,导致主体难以做出准确决策。将其具体到工程造价中便是,造价人员因专业知识存量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工程的诸多信息无法获知(如不确定性信息),从而使得造价人员在造价概算中难以做到精准。由此,这也是当前“三超”现象产生的经济学根源。从中可知,试图强化造价人员的岗位能力培训,乃至优化工程造价技术,都无法消除信息不完美的干扰。

(二)造价控制中的团队作业模式

工程造价问题还存在于造价控制中,即针对施工人员成本控制的监管领域。众所周知,团队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常态,而这种模式却为造价控制监管带来了挑战。工程施工中因存在着技术的不可分性,这就使得难以测算员工个体在成本控制中的努力程度。在此情形下,必然激励员工实施“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则是对施工成本控制的漠视。实践表明,团队作业模式还存在着磨洋工现象,这都成为影响造价控制的经济因素。

二、经济学分析下的反思

(一)针对信息不完美现象的反思

该现象主要干扰造价概算,又因干扰的方面分别指向主观(有限理性)和客观(对象性的信息传递),因此可以在减少有限理性方面下工夫,从而借助知识存量的增加和计算能力的增强,来降低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概算失真概率。就具体的实践途径而言,则可以优化造价团队的成员组成结构。

(二)针对团队作业模式的反思

这里需要指出,上文在提及团队作业模式所出现的问题时,实则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即参与工程施工的员工存在着自利心态。当然,这与实际并不符合。但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线员工仍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从而能侧面印证经济人假设的相对正确性。尽管难以测算单个员工的成本控制程度,但将成本控制任务落实在人头上并伴以物质激励,则能有效强化他们的成本控制意愿。

三、反思基础上的对策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对策构建。

(一)提升造价信息有效传递

信息传递的实施主体仍是各部门成员(工程制图人员、造价人员等),而信息化平台无非加强了这种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进行“成本—收益”比较的前提下来确定引入信息化平台的程度,但应通过制度设计来增强项目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互动程度。对于诸多文献提到的全流程负责制度,其核心点就在于:造价控制各环节的成员对其工作的好坏不仅负全部责任,还对因工作的缺失而导致的下游损失负相应责任。这样一来,成员间信息传递的内生驱动力便形成了。

(二)提高团队作业成本控制

具体而言,需要针对工程下的各分项目负责人合理授权,授权的对象就是将分项目施工预算资金额定后交由负责人控制。这样一来,实则就完成了事权和财权的平衡。然后,通过进行施工成本逆向分解来落实到分项目员工头上,此时就建立起明确的个体成本控制目标。分项目负责人根据个体成本控制效果给予绩效奖励,而奖励的经费来源便是额定资金的剩余部分。不难理解,这就在激励兼容的原则下解决了造价控制中的团队作业监管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无法穷尽所有有关的对策要件,但笔者仍从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小结

本文认为,传统控制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控制效果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提升程度的影响。因此,还应基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工程造价控制的质量问题。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晶晶.高速公路造价管理及控制[J].北方交通,2012,(6).

第7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代建制;法经济学;政府;代建合同主体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组织建设实施。目前全国各地正逐步在政府投资工程中推行代建制。如何减少成本,最大化政府委托方利益成为代建制研究的焦点。本文从法经济学角度,对代建制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使代建制模式趋向交易成本低、信息灵敏和激励相容。

一、代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基础

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的运行,是政府委托方、使用单位、代建单位等各要素主体,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形成以代建合同为纽带的经济关系。代建制把原来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行政隶属和管理关系,变成基于政府委托方、代建方、使用方三者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代建制的运行机制以代建合同为核心进行设计,由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共同组成,如图1所示。

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查、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代建制作为一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实施的制度安排,它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可以用许多经济学术语,如市场、效率、激励、均衡、成本等来分析。法经济学进行事前研究,注重分析法律制度及相关因素变化所产生的预期行为刺激。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要体现公平、公正、合法,解决如何在合同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权利和义务问题,通过经济分析对收益、成本的差额比较来确定最有效率的制度模式。以价值极大化的方式分配和使用资源,达到政府投资工程效益极大化目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代建制存在着理性人对最大化的追求,存在不同主体的竞争,存在资源分配、交换关系、交易成本,存在供给和需求、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存在效率价值目标取向等。

(一)代建合同主体是理性经济人

在代建市场中,存在着委托人(政府投资方)和人(代建单位)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委托人与人都有着较强烈的自利倾向,都追求既定条件下的自身利益最大化,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

(二)代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和人在信息占有关系中地位是不对等的。政府委托方一般处于劣势,从而给委托方的监督和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增大交易成本。代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委托方的逆向选择,造成了交易各方的利益失衡,导致代建市场的交易关系破裂。

(三)代建合同的不完全性和代建合同的执行成本高

由于涉及合同信息的本质特征和合同签订费用的存在,代建合同不可能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性、偶然性事件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人的有限理性,代建合同是不完全合同。这就给合同违约带来可乘之机,受损害的一方诉诸法律,通过法律方式解决矛盾不仅直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项目拖延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最终代建结果除了受代建单位努力程度的影响外,事实上也受许多代建单位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代建制模式的链条中会出现非效率或者低绩效现象。

二、代建制的制度效率

代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所要解决的是公有制产权下政府(工程)采购的经济与效率,结合制度效率理论中的产权配置理论则是从产权关系是有效率交换出发,在代建合同主体间如何配置剩余控制权(权)和剩余索取权(利)。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即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

首先政府投资工程的获得,是通过招投标制的市场竞争,竞争可使公共财产的租金消散得到有效抑制;其次,代建合同在政府投资方、代建单位、使用单位之间建立起市场合约关系,使合约主体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形成刚性约束;最后以制度为保障,赋予代建单位项目法人地位,使其为出资人补位,从而抑制所有者代表缺位,使合同主体间形成良性的制衡机制避免公共寻租等诸多弊病。代建合同主体及利益相关者间合约关系实质上是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关系。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公正、公平、共赢和整体效率。

有效益地进行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社会财富的增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解决冲突过程的结果形式,其成功的标准在于制度是否产生了解决冲突的合理价值或完成了合理的关系设置。例如,FIDIC合同条件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相关条款的设定,较好地解决了因争端而不适当地影响工程进展甚至停工的突出问题。FIDIC的三种合同条件都在第20条“索赔、争议和仲裁”的相关条款中设定了有关争端裁决委员会(DAB)的条款,以提高争端的解决效率,实现效率优先的原则。美国政府投资工程的合同管理一般都由政府部门委派一名“合同官员”实施管理,在发生变更事项时,一般采用友好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时,申请仲裁或提起上诉。如政府与承包商由于合同修改而增加报酬和工程进度延期的问题上不能够达成一致时,政府可以发出一个单方面的合同修改意见,承包商只能先执行后申辩。NEC合同文本建立了一种合作即收益,不合作即受罚的约束机制,使雇主和承包商在问题产生伊始即为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而积极协作,而非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以期通过索要额外付款而获利。例如其核心条款中规定的“早期警告”,明确规定了发出“早期警告”是承包商及雇主的项目经理的义务,这就为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可能导致的争端或冲突,实现雇主的项目目标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果没有效率优先原则,政府投资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因有争议而导致各方无所适从,消极地等待漫长的争端解决,因争议而停工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国的代建合同可以借鉴上述办法,发挥建设工程司法仲裁委员会的作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此机构进行调解,各方仍不满意再法院。还有代建单位一经察觉可能会影响工程成本、工期和质量的事件时,有义务尽早向政府投资方和使用单位发出警告。未发出早期警告的则要接受处罚。

在资源有限的情形之下,制度的目的正是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非生产性支出以增加生产性支出,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以及合理有效的代建合同,来约束代建市场交易行为主体。

三、代建合同主体的委托关系

政府投资工程的资金来自公共税收。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只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而非所有者,进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必定建立在某种委托关系的基础上。在代建制管理过程中,代建单位成为政府投资方与外部市场环境物质与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界面,同时也是业主与施工、监理、设计方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协调者,代建单位与政府投资方之间形成真正的市场委托合同关系。代建单位作为机构,其行为作为一种解释变量,对项目建设各方的绩效函数将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政府投资方与代建单位的关系分析来考察代建单位的利益行为取向对项目建设工作效率的影响。这样政府投资方在与代建单位签订代建合同时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减弱契约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提高代建单位的行为可观测性,并通过适当的合同机制安排提高代建单位工作努力程度。

委托理论是研究确保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均衡,设计一种合理的契约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根据委托理论,政府是资金使用权的直接投资人,拥有支付报酬、进行谈判的权利,通过在代建市场上的交易,选择代建单位,并在谈判过程中通过不断博弈形成均衡委托代建合同,达成委托关系。通过代建合同来约束代建单位而非行政权利。政府委托方因拥有剩余索取权而具有监督代建单位的积极性,代建单位也因其报酬与业绩挂钩而产生积极性。

在政府投资工程中,现行的政府采购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中,都规定了一般的监督程序,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这些监督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规则和约束机制,这些监督大多流于形式。况且,这些监督大多是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政府主管部门是国家资本的委托人,客观地存在着寻租空间,如管理不善,容易产生寻租。而代建单位的费用主要来自于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的委托代建合同,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也有可能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选择与承包单位合谋,从而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建立一种科学的机制来约束代建单位的行为。

四、代建制的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研究如何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合同的执行成本。对应于政府投资工程,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招投标成本、搜集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签订合同成本、履行合同成本、监督合同执行成本及制裁合同违约成本等。

代建制通过代建市场主体自由谈判,以促进资源向更高价值使用转移的最主要交易形式,是当事人各方为确认某种事实而达成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协议。代建制的全过程可以细分为“准备-谈判-签约-执行-监督-救济”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都分别产生交易成本。用简单的公式表示为:

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缔约成本+履约成本+救济成本

在代建市场中,追求完全的信息对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对政府投资方而言,获取最佳信息量是有难度的,由于信息成本直接构成了投资成本、交易成本、立法成本、执法成本、监督成本等,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和受制于资源代价的公权主体而言,会不得不在信息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降低信息成本的路径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信息公共产品降低合同主体的私人信息成本,还有通过制度降低对信息的需求量,减少市场主体对信息的搜索行为,从而降低信息成本,再有通过赋予信息优势主体强制性信息公开制度,也可减少信息劣势主体的信息成本。

在代建制运行初期,由于市场风险的作用和暴利机会的刺激,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声誉机制,致使大量的交易行为短期化,呈现出高违约率和高履约成本的局面。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合理消解合同过程中的风险:如对当事人损失进行补救的措施,加强合同法监督机制,合同担保等制度等。

五、结束语

代建制是否能实现其预设之目标,要从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效果是否实现了资源的最合理的有效配置以及当事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来考察。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的交易成本。本文通过经济分析比较来确定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以达到减少成本,最大化政府委托方利益。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闫孝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刘雯,卢欢庆,汪宇宁.美国建筑服务专业的采购、支付与管理[J].中国工程咨询,2006(3).

3、陈应春.代建制源起及其特殊文件框架设计的法律思考[J].建筑经济,2004(11).

第8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CDIO;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6404工程经济学是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经济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土木建筑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随着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更新教学内容。如: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应完善工程经济评价方法,增加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评价等内容;强调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增加课程设计等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资金时间价值、经济评价方法与技术,特别是计算方法的训练,忽视工程概念的构建、工程意识的熏陶、工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虽然也强调应用,尝试案例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但大多采用模拟的、简单的、高度抽象化的案例,脱离工程实际的工程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等技术方案描述和经济分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学效果欠佳。

一、CDIO教学理念

工程系统各部分、各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工程师虽然从事工程项目某一个阶段的工作,但是,应该对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包括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CDIO代表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 ) 和运作(Operate)。构思阶段包括确定客户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和开发理念,制订技术和商业计划;设计阶段包括产品描述、系统功能设计、图纸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制订;实施阶段是指完成从设计图纸到产品的转变过程,包括建造、安装和调试等;运行阶段是指产品满足用户所需要功能的过程,包括系统维护、改造、回收和报废。显然,CDIO的4个阶段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CDIO教育理念以产品构思、研发、实施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要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管理以及团队合作的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不断地在工程经济知识、分析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CDIO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产学合作和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由此可知,CDIO教育是工程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基于CDIO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有效利用可支配的资源,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服务的必要功能等。CDIO是基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教育理念,与工程经济学研究工程项目寿命周期经济效果的目标完全吻合。因此,借鉴CDIO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梳理和设计工程经济学大纲,重构教学内容,创建工程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形成系统的、新的工程经济学教学体系(图1)。

图1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系统结构图(一)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所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哪些?掌握程度如何?因此,教学大纲既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刘国买基于CDIO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产品的质量标准具有客观性,主要在于能够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人才培养要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从总体来看,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以及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有关;从微观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应该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标准,也是学生选课的依据。因此,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不仅要考虑学校资源和师资条件等,更应该考察社会及利益相关者(包括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对课程的要求。

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在企业和生活环境下的工程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能力等,这些能力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起构成“矩阵结构”,此矩阵结构即为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调研,收集了社会及利益相关者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在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以及企业环境下工程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能力等要求,研究设计基于CDIO的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如表1。表1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一级指标12二级指标12目标要求知识12工程与经济的基本概念12A121212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2A12B1212工程经济分析的核心知识12A12B12C12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1212B12C12实验设计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21212C12D系统思维能力121212C12D时间与资源管理能力1212B12C12D责任心与职业道德1212B12C12D团队工作与交流能力121212C12D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1212B1212D使用外语的能力12121212D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的能力12121212D商业环境适应性12A121212D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12121212D系统实施和运行的风险管理12A121212D注:A表示通过教和学等方式,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侧重知识的获取;B表示采取案例教学、作业、课堂讨论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C表示采取项目实践训练等方式,获得相应的能力、技巧和素质;D综合实践训练,学生要组成小组,完成项目的调研、设计、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议。(二)教学内容重构

传统工程经济学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分析方法、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工程项目资金融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工程项目费用效果分析、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和工程项目后评价等内容。为什么要包含这些内容?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不够清楚。改革就是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编排,设置课程导论,按照工程—经济的逻辑关系和工程经济分析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资源,其结构如图2。

图2工程经济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个课程教学组织围绕一个工程实例展开。以导论为引子,阐述工程与经济的关系,工程涉及的经济问题、具体内容和方法,提出课程的框架,让学生清楚学习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导论之后,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展开讨论。基础理论部分从工程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工程方面关于工程概念、特性以及实现的技术方案,强调工程是满足人们的需求,工程的实施一定要做市场调研、要进行技术研究和方案设计;经济方面是关于经济概念、经济指标和评价方法,包括投资与收益估计,现金流分析等。

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准备之后,再组织应用研究教学。一是对实现工程目标功能的各种可行性方案进行初步分析和比较;二是在考虑市场和社会需求变化、资金来源及其成本变化、通货膨胀和税收调整等市场条件下的风险因素,对方案进行详细、完整地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三是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技术经济评价。

(三)教学环境建设

传统的工程经济学教学偏重讲授和作业训练,容易忽视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学生见“书本”而难以见“工程”,缺乏对工程的认识和对工程经济原理的理解,故不能灵活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CDIO强调基于工程背景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之一,包括工程项目背景资料、工程项目模型、工程技术方案、经济动态数据、经济评价政策和法规以及银行利率变化等资源的积累和有序展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工程现场观摩,请项目经理举办讲座,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实际工程项目,加深对工程的认识和工程经济分析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讲授,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情况下,教师总是抱怨学时不够,内容讲不完,而学生总感觉没有学到东西。怎么教?根本问题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采取“项目化”教学改革,模拟工程师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所谓“项目化”教学,是因为工程经济学本身就是针对项目的经济分析,需要建立项目的概念和“项目组织”。我们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组织”内的成员,要承担项目实施工程中的任务;项目是分步分阶段实施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是明确的,任务是清晰的,每一个成员的工作目标也相应是明确的;项目是团队的共同成果,需要成员之间合作共事,合作的基础是成员对于项目的理解和认同,并按照目标去实施,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项目成果的提交。由此可见,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实际上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扮演工程师”角色,按照工程师的工作任务模拟完成项目的工程经济评价,提出项目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为引导者,必要的时候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学生在团队合作条件下,按照教师安排的学习进度,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

三、结语

经过改革探索和实践,有四点体会。

一是,要制订明确的课程教学大纲,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与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起来,既便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的学习,又方便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

二是,要围绕工程及工程实施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重构课程内容,按照从工程总体分析到具体问题研究,从工程经济初步分析到基于工程实际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既把握工程项目总体概念,工程经济分析基本方法,又能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三是,强调工程背景和工程教育环境建设,只有让学生了解、认识工程,才有可能对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因此,工程环境建设对于工程经济学教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四是,采取“项目化”教学,模拟工程师在现场的实际工作,规定学生在“项目”中扮演角色。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Edward F,Crawley.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9篇:工程经济学范文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其中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按“4条腿”方案,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类别建立专业平台课程。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如进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的专业技术能九“建筑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以工程为依托、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课程它被放置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中期教学之中,作用就在于联接工程与经济。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工程类的课程这些课程里面,争议性的知识较少,而经济类的课程在争议性方面存在显著特点经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筑工程经济学”作为较早与学生接触的经济类课程自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管理素质和哲学思维的任务,比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如何以管理者的特质去说服他人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过去单一封闭的专业教育转向复合型、素质型、应用型教育。

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经过课程的学习,有的甚至已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仍然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相关工作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这些固然与经验的积累有关,但也从根本上反映出在目前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困扰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案例教学(caseteacHng)又称案例研究(case,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成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思路变成集体智慧,一些抽象的理论变为解决现实纠纷的可操作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和鲜明的针对性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为。

1.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由于案例的选择具有理论上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拆能够在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交流中轻松、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从而锻炼了运用理论的方法和技巧。

2.训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通过对案例材料的独立思考和分柝与同学交换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观念、概念和原则,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知识,并与所学的理论相对照检验了理论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匪这就训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教会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决策使学生能从近期和远期的“系统”角度来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增强。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必受书本知识的束缚,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形成各种方案,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3.形成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传统教学往往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种任务式教学由于缺乏沟通(这种沟通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灌输”之嫌。而案例教学通过讨论小组形式实施教学,讨论小组类似于“学习型”组织小组成员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共同提高,并且学会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

三、“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大环境中“素质教育”、“应用型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的主要方向为实践应甩在学生“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在专业理论和知识系统构架之后,应建立知识应用的模型,模型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案例应用。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进行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能力和对方案的科学经济决策能力。而课程案例教学就是在由注入式知识教育向实践式素质教育转变、由连续型细节授课向跳跃型平台授课转化、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形式的互动交流转变等一系列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引入深入研究、广泛应用、积极创新的氛围之中。当前“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与许多经济类课程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没有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比如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资金筹集、运用、评价,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等。

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目前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依据按章节灌输现成的知识点即使有案例也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小例题完成某些简单的计算而不是把系统知识整合以后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实际的完整的训练。缺少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形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提不起兴趣,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往的建筑工程经济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课程结束以后,相关的实践也比较少,学生缺少体验实际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四、“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设想

1.基本思路。

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寻找合适的项目案例把项目的原始资料汇入教师的备课讲义中,再视教学课时的安排,把整个教学内容(包括案例)划分为若干阶段。比如,本课程划分为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确定性经济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价值工程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部分首先由教师结合案例讲授基本的要点,然后进行实践的练习(个人、小组)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地组织作业成果汇报和课堂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再由学生修改作业并完成阶段性报告。从上述环节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受到数次严格的理论与实践的训练。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专门安排一至两周的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财务评价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选择和准备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案例是关键一个好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客观性。案例来源于具体工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是真实的、具体的,而非虚构的。②隐含性。案例要包括本课程要解决的大部分问题③目的性案例的内容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④实践性案例选择是否得当,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⑤时间性^任何案例都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状况而且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案例需要不断更新。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目标、模式、特点来选择和设计案例,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同时要注意避免将案例教学变成举例教学。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应当是借助于案例通过讨论或其他方式以案说理、以理析案,引导学员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

因而对现成的案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适当改造,使二者相互匹配同时,教学案例的准备,以及对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甩除了以教学目的为指导,还必须将案例教学放在课程结构中的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案例学习确实是一个对他们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技能有较大帮助的方法。因此在课程教学之前,除了编制常规的教学日历、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之外,还需要配合编制一份项目指导书,项目指导书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量身定做的。

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应当是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师必须透彻地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把握案例中焦点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教师不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强加给学生但至少得准备与学生一起分享它们。

3.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由于课程课时的限制要将所有教学内容都放在课堂上完成是不可能的。为避免顾此失彼在第一次课程时就把整个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了解。在每次课程之前,先布置本次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把案例涉及的教材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同时指定参考资料范围,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去学习教师指定的内容方向明确思路集中,这种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角色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经过学生自学后的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就重点、难点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的讲解其间也可以组织学生上台讲解检验学生自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