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李白诗歌范文

李白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李白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李白诗歌

第1篇:李白诗歌范文

一、慈父心

作为一名诗人,李白有浪漫洒脱的一面;作为一名父亲,李白更有一颗慈父的心肠。天宝三年,李白因在朝廷中受权贵的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心,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寄东鲁二稚子》就是诗人漫游金陵时候写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抒写了一个父亲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歌以写景开头,展示江南的春色,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的农事、酒楼、桃树,“南风吹我心,飞坠酒楼前”,诗人托春风带去自己对家的思念,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让人唏嘘,尤其是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充满了人世间共同的慈父之情,“娇女字平阳,折花依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诗人流浪于江南,想象着儿女在桃树下玩耍。在玩耍中张望着父亲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谁来摩挲其背,爱怜他们呢?即使在漂泊流浪的行程中,诗人李白仍不失一个父亲的慈爱之心。

二、忧愁心

李白的忧愁之心,有时源于对权贵的愤恨,有时缘于自己的壮志未酬,更有的是对朋友的牵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诗人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之后写下的诗作,尤其是后两句的抒情,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多情的月亮把自己的心愿带给远方的朋友。托明月而捎愁心,不仅说明忧愁无处可诉,也说明了明月分照两地,而朋友却不能相见。彼此都能看到的那一轮明月,该寄托了诗人多少的情肠?诗人依靠丰富的想象,把无情的月亮写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个不幸的迁谪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却是诗人对权贵的憎恨。

三、苦心

759年,李白在江夏逗留的时候,遇到了长安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异地重逢,使流浪中的李白欣喜异常,他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漂泊的身世、难酬的壮志、炎凉的世态……不禁百感交集,奋笔写下了《江下赠韦南陵冰》的诗歌。诗歌以倒叙的形式追忆“安史之乱”后诗人与韦冰的遭遇,“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是被贬的官员,在相逢的宴会上,彼此的遭遇又怎能说得清呢?“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这恍如梦境的惊喜,蕴涵着痛心的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宏图,都在“不得申长句”中被痛苦地压抑了。也由于“不得申长句”,内心的痛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清心

一生寄情山水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诗心浸泡在明月山泉之中,细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月华雨露。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游览池州时,写下了《清溪行》的诗歌,首句“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作为一生游览过千山万水的李白,在面对清溪水的时候,却一下子情有独钟。诗人首先创造了一个宁静又清寂的情调,让水清如镜的清溪,洗濯心灵的尘埃。“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着力描绘的清新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不正折射出诗人心灵不沾尘埃的那种空灵吗?

五、壮心

第2篇:李白诗歌范文

关键词:李白;诗歌;翻译生态学;生态功能

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交流,也总是在不断地进步着。当代翻译研究的流派主要有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和功能学派等,他们大多注重的只是翻译方法层面的研究。而翻译生态学却与以往的翻译研究不同,它所注重的是翻译本体与翻译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影响翻译活动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翻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1]。李白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一大批译者的关注。本文试以翻译生态学为指导,分析李白诗歌翻译的生态功能。

1 翻译生态学与翻译的生态功能

2003年,都柏林城市大学教授迈克尔·克罗宁(Michael Cronin)在其所著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一书中,首次提到了“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这个词,激发了翻译研究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国内,天津理工大学教授许建忠先生也开始“对翻译生态学做系统性探索”[2]。在许教授2009年出版的《翻译生态学》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翻译生态学”这个术语的:“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及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为对象进行研究,力求对翻译中的多种现象进行剖析和阐释” [2]

在许建忠教授的翻译生态学中,翻译的生态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翻译的生态功能,概括来说,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出发点,通过揭示翻译生态的内在过程和外在的生态作用来探讨翻译的功能[2]。翻译生态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内在功能与外部功能:前者主要是指其生产翻译作品的功能,后者主要是指翻译对社会各方面的贡献。

2 李白诗歌翻译生态的内在功能

翻译生态内部的各因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能够产出翻译作品,这些因子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生产者(译者)、消费者(目的语读者或听者)及分解者(翻译研究者)。翻译生态“生产”功能的顺利实现必须通过这三者传输和转化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2]。李白诗歌的翻译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善的。

2.1生产者(译者)

从语言形式上看,李白的诗歌与英语诗歌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文化内涵上看,李白诗歌有着很多令生长在英语环境中的读者难以理解之处。因此,李白诗歌的翻译及传播任重而道远。

译者着手进行翻译之前先是要充分理解原作。理解是一个运用源语了解原作内容并含有部分转换的过程[3]。对于母语是源语的译者来说,理解这一步难度应该不会很大。而诗歌这种体裁与一般的文学体裁不同,再加上李白诗歌的语言流畅多变,诗风也是雄奇豪放,难免使译者在翻译时难于选词酌句。

如果已经彻底理解了原作的意义,译者就可以开始翻译的第二步——转换了。这里的转换过程实际上就是切实的翻译,在转换的过程中,译者要尽量确切地表达出原作的本意,同时照应目的语的特点与表达习惯。

完成上述两个过程之后,对于原作中的内容和思想,译者一般也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了,也应该能够在目的语中找出大致对应的表达了,这时便可以开始翻译的第三个步骤:编码和发送,就是要求译者在目的语中选取最为恰当的词汇,并按照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合理地编排这些词汇,然后再发送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对于同一原作,不同的译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假设不同的译者对同一原作的理解相同,在编码的过程中,不同的译者也可能会选取不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中的同一意思。诗歌在音形意方面的要求很高,译者很难同时达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例如《望庐山瀑布》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有两种译法:

(许渊冲译)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黄龙译)The purple mist ascending from the Incense Burner solar-lit.

该句中的“香炉”分别被译为“Censer Peak”和“the Incense Burner”。诚然,两种译法都译出了“香炉峰”的内涵。在第一种译法中,选词上,许渊冲先生用“exhales”(呼出、散发出)这个动词拟人化了庐山,在时态上又用一般现在时使目的语读者感觉庐山好像就近在眼前。与黄龙先生的“ascending from”相比,似乎效果要相对好一些。其次,第一种译法中的“a wreath of cloud”生动地表现出了色彩绚丽的山峰美景,成功地向目的语读者再现出了原诗的视象美,与第二种译法中的“purple mist”相比效果更好。

2.2消费者(译语读者)

单凭译者一方的评判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判断一个译作成功与否,必须要接受目的语读者的检验。许渊冲先生认为,“唐诗宋词在国外,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能把诗词译成英文,供外国读者借鉴,那就可以算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4]。这进一步表明,一个译作能不能使目的语读者认可,不失为检验译者的目的是否达到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我国国内,李白诗歌英译本的读者主要有高校英语系的学生、英语教师和部分相关学者。汉语是他们的母语,因而他们较目的语读者更能真正感受原诗的美。再加上他们的专业因素,主要致力于英语语言的研究,因而他们看待翻译主要是以研究语言为目标。同时,他们读李白诗歌英译本也是为了感受英语语言的美。

但在国外,李白诗歌英译本的读者却主要是相关学者和一些对李白诗歌非常感兴趣的大众读者。因为西方读者大多并不懂中文,所以他们对李白诗歌的源语文本并不能产生多少类似于源语读者的感受。再加上他们大都生活在英语环境中,李白诗歌英译本的语言层面也很难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因此,国外读者读李白诗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

2.3分解者(研究者)

译者的译作不仅要接受来自大众的译语读者的评判和反馈,还要接受来自翻译研究者和其他译者的评述[3]。当然,这些评述也会得到译者和相关研究者的反馈。这样一来,译者与研究者之间就能形成互动,从而有助于共同促进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李白诗歌翻译的研究者主要包括译者、高校英语系的学生和英语教师等。到目前为止,译者主要有许渊冲、黄龙、辜正坤等。他们不仅双语功底深厚,而且翻译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因此对于李白诗歌的翻译,他们最有发言权。除此之外,对于李白诗歌的各个英译本,相关学者也在对其优劣进行探讨。另外,高校英语系的学生和英语教师也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李白诗歌的英译。

由此可以看出,在李白诗歌翻译的生态系统中,译者创造出译作,针对译作的反馈则由目的语读者给出;同时,还有翻译研究者从专业的角度和译者进行交流。他们共同来帮助译者改良译作,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译者、目的语读者和研究者之间的有机互动有利于实现翻译生态的内在功能,进而促进翻译生态外部功能的发挥。

3 李白诗歌翻译生态的外部功能

翻译的生态环境对翻译本身有重大的影响,反过来,翻译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具有相应反作用。翻译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是翻译的社会价值所在。李白诗歌翻译生态的外部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播上。

李白诗歌蕴涵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对它的翻译则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生态文化。李白在其诗歌中描述了大量的自然生态景观,如“白帝城”“香炉峰”“江陵”和“庐山”等。2)社会文化。李白在其诗歌中喜大量引用典故,这些典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如《长干行》中“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典故出自《庄子·盗拓》:“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而“望夫石”则出自中国古代传说:丈夫出门在外,常年不归,妻子经常站在山上望穿秋水,盼丈夫能够早日归来,时间长了妻子就变成了一座山石[5]。3)宗教文化。如《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其中“六甲”泛指道教术数一类的书籍,而所谓“百家”,则泛指各家各派的学说。4)语言文化。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奇思纵横,其中数字的妙用为其恢弘的气势起着重要的渲染作用,表达了诗人波澜壮阔的情感。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这些诗句有的写景有的抒情,而其中的数字则为李白诗歌表现景色的瑰丽、距离的长远、感情的深切增加了无穷的韵味[6]。

由此可见,李白的诗歌不但能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到中华大地秀美壮丽的景色,还能向目的语读者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使译语读者对李白诗歌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可以有效改善翻译生态发展传播的外部环境。这样一来,李白诗歌翻译生态内在功能的实现也能得到极大帮助。

4 结语

李白诗歌的翻译是在一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诞生的,经过译者、译语读者及其相关研究者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李白诗歌的翻译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且,李白诗歌英译本的出现又在文化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正反映了翻译生态的外部社会功能。因此,做翻译研究时,不能忽略翻译的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的健康发展必将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注重对翻译生态学的研究,不断致力于和谐翻译生态系统的建立,必定会对整个世界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爱华. 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辩——“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面对面[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75-77.

[2] 许建忠. 翻译生态学[M].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3] 曾清、刘明东. 诗词翻译的生态功能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118-121.

[4]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国兵. 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外语教学,2011(3):97-100.

第3篇:李白诗歌范文

【关键词】李白;诗歌;侠

唐代是一个渴慕英雄、极富侠文化心理的浪漫时代,在这个时代横空出世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侠,说他是武侠,他曾常年身佩宝剑,漫游天下,并有过杀人的经历,说他是文侠,他曾创作了大量游侠诗歌,极富侠义情怀和浪漫精神,其追求自由、飘逸洒脱的侠客气质备受世人仰慕,他就是一代“诗侠”李白。

1李白的游侠诗

李白自身的尚侠情结和侠客风骨,再加上的天纵才情、才华横溢,他的游侠思想必然要表现在他的诗歌当中。据统计,在李白现存940余首诗中,据统计李白“诗中有剑、诗中有侠的,总数不下于百首”⑵,可见其游侠诗创作之丰。李白的游侠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描写游侠生活和游侠态度。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表现功未成、名未就时任侠行乐的生活状态。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少年子》)叙述少年游冶之事,表现及时行乐放纵不羁的飘逸之态。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行行游且猎篇》)将游侠与儒生作对比,认为只会讲经诵典的儒生不如游侠活得潇洒,肯定游侠的生活态度。

这些诗表露出了少年人的放纵不拘和玩乐习气,多展现游侠的射猎游冶、斗鸡走马、任酒使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现和宣泄豪侠之气。

1.2歌颂侠客气质和侠义精神。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义气素霓生。”(《侠客行》)称赞侠客优雅、洒脱的飘逸气质。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与君同急难”一句强调侠客急人之难,重节重义。“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表明侠士视情义为第一,而视金钱如粪土。

1.3表现自由精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行事我行我素,追求自由。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这两首诗虽与侠没有直接的关联,却反映了一种崇尚自由、不向权贵低头的大侠风范。李白一向自负轻狂,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向往自由精神的诗歌在他的诗中展现得尤为明显。

2李白的侠客梦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留别广陵诸公》)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从李白的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头戴高冠腰佩雄剑身穿珠袍坐跨骏马的少年侠士,很显然,李白早已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纵横天下的侠客。

李白好任侠,这是当时代的人们所公认的。青年时代的他就有过任侠的生活经历。“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上韩荆州书》)它是一个真正学过剑术的诗人,并且有过亲手杀人的经历。李白在其诗中写道,“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杰”(《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李白自称所结交者尽是江湖英雄豪杰,并于闹市之中谈笑杀人。魏颢也曾这样描述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翰林集序》)至于他为何手刃数人而不受法律追究,则可能是由于当时蜀中地区律令松弛的缘故。

李白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在未出蜀之前就满怀豪情,满腔热诚,渴望建功立业、拜将封相。他选择入仕的途径也与众不同,他没有走科举的道路,之所以如此,由他的性格判断,可能是对这种循规蹈矩的仕途之路的天生反感,也可能是这条道路难以使他力抵卿相、一举成名,因此他选择的是通过荐举、制举的方式,用王霸之道、纵横之术来游说人主,以期一鸣惊人,从而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然而,李白这种“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到最后也仅仅停留在理想上,后来虽然受到唐玄宗的诏见,颇受玄宗赏识,但也只是因为他的文采出众,授予他的官职也不过是写诗作赋博君王妃子一笑的翰林院学士,这与他致身卿相、封妻荫子的梦想产生了极大的反差。

可以说,李白的任侠精神与他积极用事息息相关,他的侠气与他的政治理想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侠既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又成为实现建功立业的一种手段。“万里横歌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送羽林陶将军》)希望凭借自己熟读兵书、任侠击剑的本领,累立边功、进爵封侯。“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但李白在仕途上总是不如意,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李白本想在乱世中一展雄才,可结果却身陷囹圄,还差点丢了性命。

第4篇:李白诗歌范文

提及李白我们自然就与浪漫主义联系起来,的确他的诗文以浪漫著称。杜甫曾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称赞他,并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衷的赞美了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群,认为他的诗歌天下无人可比。李白生活在盛唐那个时代,诸多因素锻造出了他狂傲自负、豪迈奔放、自然烂漫、桀骜放大这样的个性,使得李白的文学创作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白诗歌中融入了鲜明个性特征,其文学创作呈现出个性化的特色,无论是意象群的构建,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还是语言特征、布局谋篇,都体现了他的狂傲自负、豪情万丈、自然烂漫、桀骜放大的主观色彩,这种李白式的文学表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1 在表现诗人强烈的感情上采用雄奇壮美的意象

李白善于选择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意象来表现诗人强烈的感情。他笔下的黄河、长江、昆仑、王岳、清风、明月、大鹏等意象,经常用来参与作家人格的塑造,带有诗人的个性气质,是诗人精神品质及性格的外化形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把黄河特有的粗狂雄洪的气势,把它奔腾激荡、掀起狂澜的伟大力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充满着伟大的追求与抗争的河流,是不屈不挠,具有坚定意志和无穷生命力的河流。在黄河这一充分人格化意象中,可以看到诗人崇高的理想、壮伟的胸怀和无以伦比的伟大精神力量,诗人在描写黄河的同时在写自己,即使写景也是抒情。在黄河咆哮的惊涛中,听到了世人的充满激情的呼喊。李白的是在构思的过程中,就创作角度而言,受性格、感情特征的影响,其实构思基本特征是跳跃式的,具有发兴无端、思如泉涌;天马行空、想落天外;从大处落笔大起大落;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峰断之恋,奇幻多变的特点。

2 凸显诗人主观抒情时用强烈的自我意识

李白毕生追求独立自由及个性自我张扬,与他炽热的感情和自信豪迈相适应的,“他在感情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诗人的直接介入,具有相当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诗人高度自负、自信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本文由收集整理望用世的积极的思想感情。李白重激昂豪迈而少细致描述,“以气为主”,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做细致描述。在他的诗中无处没有“我”的存在,对客观事物的全部描写,都是为了抒发“我”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诗塑造出极其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3 以独特的抒情方式显示情感特征

3.1 起兴无端、想落天外的结构特征。李白的诗篇《蜀道难》劈头就是连声惊叹,“噫吁嚱,危乎高哉”,就像是郁积已久的思想感情突然迸发而出,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将进酒》开端便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组排比反问长句凭空而起,仿佛作者思从天外而来,把黄河之水写的来有气势,去的悲壮激昂,表现完全超越个人局限而上升为普遍意义的人生感叹,又迥异乎于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种平和的境界,而让人感受到更多的伤感与无奈,读之使人喘不过起来,甚至有窒息之感。起句以其巨大的张力令人呼吸不畅,根本不给读者留有吟咏。咀嚼的时间,使其难以在此逗留,不得不迅速往下读去以求舒展,获得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这样的语言表到效果不仅完全符合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张扬个性,更在深层次上暗合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思想模式。李白在读者由习惯和常规维系的日常生活世界之外,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得让人陌生、使人惊奇的诗意境界。

3.2 语言清丽自然、清水芙蓉、清秀明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有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征。《越女词》之三写到“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歌词活泼自然,语言质朴率真。李白十分崇尚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故他可在诗中大力赞美追求,“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谢眺。在对“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赞美中体现了他对清秀明快自然语言的追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同样语言率直,浑然一体,毫无雕琢的痕迹。李白为了更真实、更直接、更迅捷地表达一时的情感与愿望,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信手拈来及入诗,有一种彷佛语言在说话而不是诗人在做诗的奇绝效果,让人感受到语言活泼的生命特征。李白诗歌语言上返璞归真,诗句的口语化、民歌化,不仅增强了其诗歌的表现力,而且无形增添了其感染力。

3.3 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特色。赵翼称赞:“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李白在诗歌中熔铸神话传说,借神仙、大鹏、天马,历史人物来抒发喷薄而出的激情,形象鲜明,奔放无比,有着神奇的魅力。“白发三千丈”一句,传颂千古。因为愁而生白发,不仅满头的白发,而且竟有“三千丈”之长,可见忧愁之深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用镜子一照,满头白发,恰似落了厚厚的一层白霜。反问句仅扣首句,用秋霜作比,是诗意加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使人驰骋想象,运用夸张,借古代神话传说,“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和雄奇。当想象、夸张不足以表达其奔放激越的情感时,李白便借助于富有浪漫色彩的梦。他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以梦游来驰骋想象,梦中的神仙世界,绚丽多彩,令人神往。想象丰富惊人,夸张极为大胆奇特,正是李白豪迈狂放的个性所要求的。

第5篇:李白诗歌范文

【关键词】联想;想象:心理基础;个体差异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的过程就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过程。本体被我们心中熟知的一种能唤起审美体验的喻体所取代,读者在欣赏候,就以作者从自身体验展现给我们的这一喻体出发,顺着作者向我们指引的方向对本体进行审美,在心理上最终指向本体。这个心理上的指向和回指的过程,便完成了对比喻的审美。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类不同的事物。比喻就是找出这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来进行某种能引起我们心理体验的处理。物理世界中的两个事物之间一方面具有相异点——自异处观之,万物皆异;另一方面有具有相似点——自同处观之,万物皆同。那么怎样才能让两个事物产生比喻,这就需要作者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活动,艺术审美之上的艺术想象,其心理基础在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的状态就是“感觉”被激起的状态。“想象”就在于把已经被激起的感觉与另一感觉产生联系。比喻就是通过作者大胆的创新,奇特的想象,突出物理世界中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舍弃彼此的相异之处,获得艺术上的美。

比喻是在文学作品中用的最广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修辞方式。秦牧称之为“语言艺术的艺术”;钱钟书认为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作为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他的才情在他的诗歌中通过比喻发挥的淋漓尽致。

李白《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中“水流”与“箭”,“舟行”与“飞”是两对不同的事物,然而在诗中,李白故意忽视了它们的差异,抽象出彼此的一个共同点一快,向我们传达水流舟行之迅速。这个抽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快”这个已经被凝固的抽象的乃至空洞的动作,由眼前具体的实景表明了,所以空洞的动作有了实在的具体的主观体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借“东流水”一去不复返来比喻“古来万事”不可再来。作者心怀万事逝去的感伤,别人是无从得知的,但李白的那种感伤之情被这东流之水激活了,东流之水便成了李白心中一去不复返的感伤之水。诗中本体的情怀和体验,被艺术的移植到了喻体中,同时又在喻体中呈现和进一步强化了本体带给我们的情怀和体验。这是一个作者的体验从本体指向喻体,又从喻体回指到本体的过程,艺术美的产生便在这一去一回的心理活动之中。“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芙蓉花来比喻后宫女子得宠之美,以断根草比喻女子人老珠黄失宠之惨。既连用两个比喻,又两句形成对比。芙蓉之花开在盛开之时,如今比喻以色事君的宫女,无不体验出其娇媚。断根之草,当然是根断水绝,枯黄死去。作者在两个喻体中渗入了自己的心理体验,并且两个喻体形成对比,也完成了本体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是由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分不开的。“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以天镜比喻月之明,以海市蜃楼比巧云之美;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愁思难断;“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天上银河比喻庐山瀑布等。

所有的这些比喻,无一不是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抽象出彼此的某点相似之处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是产生比喻是比喻的心理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是不会也不可能产生比喻的,更不要说一个好的贴切的比喻了。

然而依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人内心的活动是复杂的精彩的。因而建立在心理活动上的艺术活动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喻是建立在联想与想象的基础之上的,然而艺术联想又是千差万别,它随着个体、时代、民族的差异而不同。

《上李邕》前两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在这里李白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来自比“大鹏”。“大鹏”的意象出于庄子《逍遥游》。在《逍遥游》中,大鹏寄托了庄子追求意志,彻底自由的理想。而在李白的《上李邕》中,“大鹏”经过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改造,这只“大鹏”是李白心中的大鹏,为什么这句大气磅礴的诗出于李白,正是由其内心的豪迈,大气,开阔而结成的。每当要表达内心那“似仙”的情怀时,李白的使用的喻体也结成了一种常人不见的有无限时空感的意象物了。

第6篇:李白诗歌范文

[关键词]:李白 笑 人文内涵 儒家 道家

余光中说:“我想起中外的无尽天才,最高的星星莫非是李白?最亮的星星一定是雪莱。”悠悠岁月飞转千年,李白的诗篇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正应了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为中国人,不了解李白是一种耻辱。

读古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人文内涵。李白塑造自我形象时爱用“笑”字,他诗篇中出现“笑”意象者达225篇。⑴如“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

李白的笑耐人寻味,这体现了李白的两种人文精神――儒、道。豪迈和高远点缀着李白的传说,“倚天仗剑,挂弓扶桑”的自我刻画,烘托出一个庄子的超逸和孟子的英气交相辉映的神仙般的诗人。

李白的诗情发于外物,却不止于内心世界的感慨,他将一个诗人对人生万物的遐思寄于诗情,洋洒于天地间,流传古今。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年青时,他游历天下,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一路吟诗作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博大的胸襟溶于涛水,延绵不息。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义同鲁连。

“但用东山谢安石,与君谈笑净胡沙”,计胜谢安。这是英雄主义的颂歌。初入长安的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十年磨一剑,终有用武时。

“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又如何,“美人如花隔云端”,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张显的是磅礴气势,旷世绝伦。文人习惯性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别人仰望的高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的铮铮傲骨。这不是李白蔑视权贵,而是李白从人格的角度否定权贵,他甚至还因自己人格上的优越感而表现出一种狂傲。这种狂是种高贵的品质,从不向权贵低头。然而结果是那个为他脱靴的人依然好好的生活着,而他自己却即将发配到夜郎。杜甫诗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狂,是飘逸豪放,率性而为。他的这种狂妄使得他这个渺小人类之中的一员,在言语构筑的想象世界中,一下子扩充到了世界宇宙的范畴。孔丘之道正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李白能够“笑孔丘”,就足以看出他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反叛,“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李白的狂傲却显出一份无奈的苦涩,“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这么轻狂的人怎么能够从政呢?权力场是血腥残酷的,不能只是一厢情愿的建功立业,更不能把文学资本当作政治资本滥用。

于是道家对儒家的某些“积极进取”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是悠闲的笑,是神秘的笑,一言一蔽之,是道家的笑。是超然物外的笑。

“五岳寻仙不辞远”,这也是出于一种道家情怀。冯友兰先生曾经讲,不应该以今人的思想感情来臆测古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但其动机却不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理解是典型的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既歪曲了古人又浅薄了自己。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晚年寓居当涂,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李白生的太晚了,他太孤独了,如果生在魏晋,他可和刘伶饮酒,与嵇康共曲,他也不会再孤独,也不会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悲苦。

他并不是没有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只要将李白的愁与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一比,就会觉得李白愁得有力,愁得健康,愁得有气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是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愁中自有一段唐人风流。

这是一个悲也千古,乐也千古的人。

他要高兴,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如果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可以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如果想上天,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如果要是形容朋友对他好,可以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他要存有希望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儒家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儒家精神又以“仁政”为旨归,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盛唐是一个经济文化空前繁盛的时代。李白将儒家的进取精神与盛唐的宏伟气魄融汇在一起,营造出壮丽的诗篇。这样一种环境所造就的诗人,笔下自会大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面对儒、道共荣的纷繁局面,李白亦注重张扬合理的人格,这是李白浓重的道家情怀。

李白终其一生,明朗、天真,他一生的性情就是他最大的骄傲。这个世界上真正自由的人必先精神独立,李贺“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真正的天地英雄是没有主子的,因为李白不科举,他依赖的就是他的才情。所以他就成为了一个无所羁绊的天地英雄。

第7篇:李白诗歌范文

[关键词]李白;生命意识;永恒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引言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认识,其核心是对生与死的理解。李白肯定生与死的自然性,他的《日出入行》写的十分理智和乐观:“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徘徊?草木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的生命意识的形成,深受儒家“尽人事而安天命”观念和道家“放任自然”观念的影响和时代精神的激励,表现出自然而又昂扬向上。

二、生存的焦虑和苦闷

(一)对生命短暂的感伤

“月”和“酒”是李白诗歌中的最重要的两个意象。“酒”将李白引入了生命的巅峰状态,他的生命意识在醉态中被唤醒。“月”的永恒又常常触动他对生命永恒的渴望,引发他对人生有限性的感伤。「1诗人在回环咏叹中,抒发了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如流水般逝去只有明月还长存于天地之间。最后结尾“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只能借酒消愁,用旷达自适来消释这种人生短暂的悲凉。面对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李白在感伤中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将进酒》中,诗人同样抒发了人生短促的概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间事,运用反向夸张,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感。同时又与开篇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形成了鲜明对比,意义更深一层。一去不复返的河水象征着生命和时间的易逝,河水的奔流不息又反衬出个人生命的渺小。既然人生短暂,那么就及时行乐以求解脱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是酒酣耳热之后,诗人还是露出了深藏其内的积极本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对生命的短暂的感伤是始终伴随着豪迈与壮观的,与《古诗十九首》中所抒发的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喟和悲怆迥然不同。

(二)命运的悲剧

“命运”是一个人一生中无意的遭遇,是人力所不能战胜的。李白一生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的理想始终未能实现,这是命运的不幸并非人力所能掌握。

在《行路难》其二一开篇李白就对自己命运的不济发出了绝叫:“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接着他借用冯谖、韩信和贾谊的典故,抒发了他的不称意、长安市井之流对他的轻视和嘲笑以及当权者对他的嫉妒和打击:“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他又借郭槐的典故深情歌唱燕国君臣的互相尊重和信任来表明自己对君臣遇合理想的追求,“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折节无嫌猜。”然而玄宗并无求贤的真心,召李白进京不过是为了点缀升平。这是命运造就的悲剧,同时也是其自身性格和信念使然。换言之,李白的痛苦正是来源于他对济世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对自己的命运李白也牢骚满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甚至还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研究者多认为此是出世之语,我以为不可轻信李白的这种自我表白,这其实是痛苦中的无奈之语。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显然,退隐的前提是功成名就。在功业未建的情况下,他是绝不会选择出世的。所以在痛苦之中他喜欢用酒杯来消释命运的无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其三)

终李白一生,其诗歌和行为始终对现实充满着希望,即使在最低沉的时候也掩盖不了其昂扬的本质。艰难的处境并不能使使他消沉,在歧路彷徨的苦闷中他还是唱出了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追求生命存在过程的真实和圆满

(一)“立功”的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立德,外王即立功。其最高理想,即实有圣人之德,实举帝王之业。李白渴望建立一番伟烈功业实现这种的理想,所以他一直以功业自许热心于从政。不过李白对建功立业的追求并不是个人私欲膨胀的驱使,而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然。因为排除了自私自利,所以李白主张功成之后就要身退。他在诗中多次强调了这种态度,“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行路难》其三)“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尽管李白的抱负始终得不到施展,但却依然执着,从不愿意放弃理想。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之后,诗人也一度消极,但他又振作起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即使远离京城,李白仍然对寄予着他人生理想的长安深怀眷念:“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安史之乱中,目睹国家分裂、人民受苦的现实,李白的济世理想变得更为强烈。他甚至不顾高龄毅然两次投笔从戎,直接参加战斗的行列。

(二)退而立言:追求生命的不朽

建功立业是实现不朽的最好方法,但当立功铭世不可得之后,又靠什么来被人记住呢?

李白在《谢公亭》中表达了这种深深的焦虑:“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谢公亭曾经是谢送别过朋友范云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思溯千古,触景伤情。时间流逝,昔人已经不复存在了,古今变幻,将来会不会有人也象自己追怀谢一样想起自己呢?李白很快想到了屈原,屈原也是在政治上遭贬斥,却在文学上名垂青史的。于是,他决心追随屈原。借助于词章留世,诗人就可以实现生命的不朽。因此在《古风》其一中李白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在政治上“一生傲岸苦不谐”的李白,最终实现了其文学生命价值的永恒延续。

参考文献

「1《李杜诗学》杨义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

「2《中古感伤文学原论》徐国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王兆鹏主编,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

「4《李白诗全译》詹福瑞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第8篇:李白诗歌范文

作为国务院直属、肩负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重任的职能部门,李长江上任6年多来的工作日程始终密集,他的视线和脚步遍及涉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每一个角落,从国内到国际,从百姓餐桌上一碟普通菜肴,到关乎社会安全的汽车、机械;从农田到餐桌,从车间到市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纰漏都被他无限放大,防患于未然,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他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百姓日常生活的大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把问题解决好。”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12个100%必须实现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一个食品贸易大国。……中国的食品生产加工不仅在人民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11月26日,李长江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时,开篇如此阐述食品工业对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和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位置。

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结束后,李长江马不停蹄,随即飞赴广州,以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身份,参加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三次现场会议。

几年来,李长江曾不只一次亲临检查现场。今年2月,在总局开展的严厉打击食品黑窝点和严厉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两打”专项行动中,就曾查出广东中山市东升镇有豆腐加工店违规使用工业染料碱性橙Ⅱ。

碱性橙Ⅱ俗名“王金黄”“块黄”,主要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及木制品的染色,并未被列入食品添加剂范围之内。但由于碱性橙Ⅱ比其他水溶性染料如柠檬黄、日落黄等更易于在豆腐以及鲜海鱼上染色且不易褪色,因此一些不法商贩用它对豆腐皮、黄鱼进行染色,以次充好、以假冒真,欺骗消费者。

对于类似这样的事件,李长江十分痛心,这些以零售和批发销售为主的家庭作坊,很多呈现出“(水平)低、(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环境)差”的特点,不仅缺乏必要的生产加工设备,而且环境条件差、人员素质低,不具备卫生检验和质量管理环节,很多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达不到。虽然在中国,家庭式作坊至少存在了上千年的时间,虽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只占市场份额的10%,但它们“量大面广,生产条件差”,产品不稳定,有些还不合格。

今年8月25日,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其重点之一就是对国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严格检查,其中,在12个100%的目标中有6个是关于普通食品安全的。作为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李长江也认识到,“整治的基础在基层,整治的难点在基层,整治目标的实现关键靠基层。因此,必须重点督导,加大推进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切实抓好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努力消除整治盲区,坚决消灭监管死角。”

在11月29日的广州之行中,李长江一行分成10个组,共检查了广东省11个市的89个点,包括18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家药品经营企业、13家出口企业,37家食品和有关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有9个基层执法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他和检查组成员查看证照、翻阅台账、现场询问,对规定项目一一查看。

在质检系统内部,整治小作坊已被提升到相当的高度,能否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中国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仅2006年,在质检总局的专项整治中,就有1.6万余家小作坊停产或转产。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全国普查食品的抽查平均抽样率的不断提高,目前,已由2001年的60.3%提高到85.1%。

李长江说,按照国务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2个100%的目标必须如期完成,同时这次专项整治不搞评比,但要组织验收。验收工作将在12月下旬到明年1月上旬全面进行。

为食品安全立法

今年10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作为国家食品卫生领域的基本法,食品安全法是在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法基础上拟订的,主要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对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会上,李长江进行了这样的解释,食品安全法草案主要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从农田到餐桌”是现阶段国际食品安全领域一个流行语,是对一个国家建立独立的产品质量和食品监管体制的形象比喻。而目前在中国,食品安全仍然实行多部门的监管体制。

“中国对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主要负责的监管体系。初级农产品生产监管由农业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和进出口农产品质量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业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依法查处重大事故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李长江所在质检总局的工作,就是同其他兄弟部门一起,为中国百姓及进出口食品安全把关。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4+1模式,是基于中国的国情特点决定的。这样的分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成效,将来有何改变?李长江表示,质检总局将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紧密配合,统一行动,“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但是食品安全也是一个综合、系统的问题,仅靠一个部门不能够完全解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部问题。”

今年8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与监管部门紧密挂钩的食品药品安全政策研究专业机构。这是为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一次尝试,而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的大部门职能安排给一个部门,“但无论怎样改革,目的都是加强监管工作。”担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6年多来,李长江对食品安全在公共领域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认识,“不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对公众健康的一个严重威胁,还产生严重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正在面临改革的时候,为食品安全立法、制定食品安全的法律框架至关重要。“中国制造”是可信赖的

今年8月,《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的与国务院时隔7年后再次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等其他5项举措,在李长江看来,是我国政府就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所采取的六大举措。

在白皮书中,“进出口食品的监管”部分很受关注。“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都是贸易大国。”李长江首先说道,大家对于“进出口食品安全”部

分的关注是情理之中的。“其实,不光是食品,小到日常用品,大到生产用品,任何不合格的产品对于中国消费者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进口的产品是这样,出口的产品一旦发生问题,也会对出口国消费者造成损害。”因此,为全世界的消费者制造可信赖的产品,是李长江一直以来的信念。

“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质量是百分之百合格的。中国也时时遇到不合格产品问题。但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中国总是通过贸易的手段来解决,或向有关国家通报,严重的情况则实行退回或销毁措施。”李长江说。

2007年中期,中国玩具召回风波一度使我国玩具制造商陷入了被动局面。为消解海外疑虑,质检总局今年9月份曾专门组织境外媒体前往广东现场参观采访一家玩具检测中心和三家玩具厂商,李长江也亲自参与其中。在一家玩具厂参观的时候,李长江看到一种玩具娃娃的眉毛是用胶粘上去的,于是让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检测。两个小时后,检测报告出来了,这种胶水完全合格。“这说明,中国的玩具企业绝大部分都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李长江肯定地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字是对这一说法的很好证实:2007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27.6%,总额达到546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增长17.8%,对欧盟增长30.2%,对日本增长11.3%,对东盟各国增长32.8%。“这说明世界各国还是相信‘中国制造’的品牌。”李长江说,“中国的出口玩具中,绝大部分都是合格的。”

对于一些产品发生问题的原因,一是中国出口食品和产品确实存在问题;二是由于各国之间执行标准不同导致对产品界定的差异;三是中国出口的产品质量是好的,但是由于某些检测机构检测数据不准确导致判断错误。

对此,李长江坦言,中国出口的个别产品以及一些非法出口的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正是这些产品对中国的企业信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对非法出口产品的企业严厉打击。唯有把这个链条和体系网络建立起来,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建立一个确保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同时,李长江也严肃地指出,有些媒体在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的时候,为了取得时效性,了一些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报道。他举例说,“比如前一段时间,杭州中策公司出口到美国的轮胎质量问题,和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耐热锅的质量问题,从不同的渠道、相关的国家、有关的材料都证明这两种产品是合格的、是安全的。但有些媒体却蓄意扭曲事实,使报道和实际情况有出入。而有时,这又是某些国家的保护主义造成的。”面对少数阻碍,李长江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带领质检总局积极应对,修改食品召回制度;与各国进行双边、多边磋商等举措,正在国家质检系统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李长江随即拿出权威数据说明,中国制造是值得信赖的:“我国的出口食品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这足以说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水平、标准水平、管理水平都是不错的,产品质量也是令人放心的。”

中国将努力在世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

在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李长江作了题为《中国的食品生产与进出口监管》的主旨发言,详细介绍了中国严格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中国政府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国际食品安全的八项倡议。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任上6年,李长江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世界其他国家也曾经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生过疯牛病、二恶英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出口到我国的食品也被多次检出过有毒有害物质和疫情疫病。这些都足以说明,质量安全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它需要各国政府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共同面对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质量是全世界的共同话题,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是保障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贸易的全球化使广大消费者受益,同时也对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种认识,几年来,国家质检总局不断与世界各国通过磋商,为建立世界产品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一体化而努力着。现在,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建立消费品安全合作机制,2007年6月,中国与欧盟设立的工业品合作机制举行了工业品安全年会;2007年9月,中国和美国举行消费品安全年会,共同探讨了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2007年10月29日,李长江参加首届中国一东盟质检部长会议。在短短两天会期里,他不停奔走,与东盟就建立质检合作机制,深入开展质检交流,就检验检疫、原产地规则、质量标准化、质检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开展合作等问题上进行多次交流,同东盟中的8个成员国签订了40余项合作协议。

第9篇:李白诗歌范文

案例一:市场就是“钱”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到银行借贷创业资金,但他说不清产品的市场在哪里,也未曾接触任何可能的潜在客户。这位科学家认为,做市场调查并不必要,只要产品功能优异,顾客自然就会上门。然而,尽管他有高明的创意和高科技产品,银行还是没有贷款给他。

孤芳自赏,是许多创业者的通病。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是创业者的最大缺陷。一个创业者如果不能从市场的需求来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成果和创意,如果不能客观地论证自己将遇到的风险因素,想到的只是成功,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市场的“惩罚”。在这里笔者提醒创业者,如果你想创业,首先就要记住:想到的和遇到的永远会有距离。

案例二:许小姐适合做老板吗?

许小姐一门心思想做老板,经过7年的努力工作和省吃俭用积蓄了一笔资金,其中10万元做了注册资金,5万元用作流动资金。她认为,个人创业必须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在过去的工作中,她总是分内分外的事全都抢着干,且从不计报酬。尤其是经营方面的事,她更是竖着耳朵听,目的就是为了多积累经验,为自己开公司做准备。另外,她认为个人创业必须有一个好的项目。她选择了一个当时的朝阳项目――房地产租赁咨询。

2009年年底,许小姐在办齐所有手续后,门店终于开张营业。她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最初3个月几乎没有生意,直到第六个月才稍有收入,而且生意很不稳定。半年来,她赔了3万多元。她开始动摇了,觉得自己是在靠天吃饭,靠运气吃饭。她认为做生意不应该是赌博,肯定是哪儿弄错了。她不想再这样干下去了,觉得自己不能等到这15万元都赔光的时候再行动。她要去弄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于是,她在第七个月关掉了公司。

导致许小姐失败的原因很复杂,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她没有一个完整的创业计划。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很低,不考虑成熟,一厢情愿,自然危机重重;其次是没有考虑到创业的政策风险,房地产紧控政策,使得二手房市场也受到了极大冲击;最后是没能坚持下来。要想创业成功,还要学会怎样避免“打水漂”。

案例三:热情和眼光不是关键

穆波是个时尚前卫的女孩,正是对自己的独到眼光特别自信,所以她在大学毕业后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开了个时装店自己当起了老板。在这个并不繁华的小街,20平米的临街铺面经过精心装修,花钱不多但时尚前卫。前3个月辛辛苦苦小赔,半年之后生意开始火爆,第9个月,房东要收回店面自己经营,而穆波没有太多犹豫就将店铺出让给房东,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签订合同。说起自己当老板的经历,穆波的脸上没有失败者的颓唐和消极,“如果我的房东不那么狠,也许我的小店会成为人生的第一桶金。”

穆波也认真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首先是自己找店铺的时候操之过急,没有认真考虑店铺的位置;第二个致命硬伤就是在租用店铺的时候,没有和房东签订租房合同;第三,在出现问题时,没有积极地考虑对策,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穆波告诫那些刚刚跨出校门准备自己开店的创业者,作为一个学生,社会阅历很少,缺乏经验,所以难免会在创业上遇到挫折,尤其在人际关系上,在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能冲动,要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要及时总结,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创业中更加成熟。穆波还建议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最好先将自己的梦想储存几年,先从别的地方学习经验,等有了心理、人际和经济的基础后,再考虑自己的创业计划。

案例四:开店选址很重要

2009年8月中旬,小侯走上了创业之路。因为喜欢汽车,他把目标锁定在与汽车有关的项目。不久,一家汽车饰品店在短暂的忙碌之后诞生了。然而仅仅半年,他就鸣金收兵。回忆那段创业的日子,让小侯很是痛苦:付出了很多,回报太少。

其实,创业之前,小侯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因为喜欢汽车,他就琢磨着在汽车方面找路子。他先到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汽车消费品的创业项目。最终,他自己分析: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而爱车的人一般都比较注重车内装饰,那么,开一家汽车饰品店,生意应该不错吧。

觉得自己的想法还是比较顺应市场发展的,小侯忙碌地开始了第二步工作。他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经营汽车饰品的商,并对各家的产品质量和价位进行了比较,然后选定了一家商。经过联系,他和那家商签好了协议,交了6000元的加盟费,就开始租房子、装修、进货,脑子里满是憧憬的小侯很快就成了老板。但是现实给小侯的热情浇了一盆冷水。开张后,顾客寥寥。尽管他店里的饰品很吸引眼球,无奈饰品店所处的位置比较偏,路过的车倒是不少,但也仅仅是路过,而且大部分是大货车,根本不会在这样一个地段停车,更不会来买车内饰品。小侯每天都早早开店,很晚才打烊,商品的价位也定得很低。即便这样,开业半年,总共才卖出两三千元的货。房租到期之后,小侯不敢再恋战,把剩下的货放到朋友空着的车库里,从此不提开店的事。

案例五:好吃还要会经营

老李是个下岗职工,在一家公司里当司机。老李开店不容易,因为是下岗职工,还拖家带口,所以从资金和心理上,老李都有很大压力。在权衡许久之后,老李看上了一个投资小回报快的项目――风味灌汤包。虽说店面不大,但房租、设备、原料、员工,还有学习技术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得三四万元。为了开店,老李除了把自己的储蓄拿出来,还向朋友借了一万多元,总算是把自己的店开起来了。开张的一个多月里,老李的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可是就在这一个多月内,风味灌汤包的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没过几个月,老李小店的顾客数量明显减少,老李在朋友的建议下,也开始兼营其他风味小吃,但生意仍然没有多大的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