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德育教育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教育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教育成果

第1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一、安全感的缺失

安全感的缺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教师面临职业的挑战,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乏职业安全感。其次,近30年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娇惯,对子女成长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容不得教师对子女进行动作甚至语言的惩戒。第三,学生个体意识的逐步形成,使其常常检视教师对自己甚或对同学的惩戒行为是否构成心灵的伤害,并在这种检视中失去安全感。第四,随着国人人权意识的逐渐唤醒,人们常有意无意地将教师的惩戒行为与学生个体的生命或者权利尊严受到侵害混为一谈,这制约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施必要的惩戒。正是这几种不同的安全感缺失现象,使得现阶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教育惩戒时显得迷惑心悸、手足无措。

教师没有职业安全感,便不敢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家长没有对儿女成长的安全感,便不准教师对孩子实施惩戒;学生没有对教师的敬畏感,便不可能接受教师的惩戒教育;社会中充满了对他人的恐惧感,便不可能理解及包容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教育。

二、教化过程的焦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亦如此。对学生道德的培育与规范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而教师在教化过程中的焦躁行为是教育惩戒失效、失位、失败的原因之一。

将正确的人生观植入学生的大脑乃至融入其血液,使其最终形成优良的人格,是教化的目的,需要时间与耐心。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化的内容不能多,教化的速度不能快,教化的过程不能省。对于在道德规范过程中存在偏差的学生,更是如此。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责任与规则、耐心与速成、生成与戒成的关系。

实施教育惩戒,教师须担责任依规则。学生的行为发生偏差,学生有问题,教师亦是有责任的。教师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的实情,是责任一;了解问题的过程,是责任二;找出教化的缺陷,是责任三;承担教化的责任,是责任四。对学生实施教化,对有偏差的学生进行纠正,须依据问题的性质、程度、缓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运用相应的规则,以期达到其心自省、其行规矩的效果。现今的教育惩戒靶向不准,效果不佳,从而造成校园缺少教育惩戒的假象。

实施教育惩戒,多生成少戒成。惩戒,在于惩其偏差了的心念,在犯错误学生的内心竖起防偏差的警戒,而非惩罚其心,摧毁其理智的警戒。网传某地一学生因故上课迟到,被班主任批评、罚写检讨,并要求当着同学们的面宣读检讨。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强烈刺激,羞耻感导致她从学校教学楼四楼纵身跳下。该班主任不是以唤醒学生内心自觉意识的方式引导学生生成良好行为,而企望以羞辱学生自尊的严厉戒行达到惩戒效果,结果适得其反。

实施教育惩戒,须耐心戒速成。速成,绝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是百年树人,不是十年树木。教授方法如是,发展思维如是,教化人格道德更是如此。在这个梦幻般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切都追求快,追求速成,所以,一切都焦躁了,包括教化。因而就有了惩戒方式的非耐心,惩戒策略的非耐心,惩戒过程的非耐心,惩戒反应的非耐心,惩戒效应的非耐心,结果导致某些惩戒行为演变为惩戒事件。

教育,需要慢一点,需要从焦躁中找回来时的路,只有这样,教育惩戒才会走到该走的路上去。

三、教育视界的固化

教育,应该以什么名义进行,决定了教育惩戒的出发与归宿。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对教育中的爱的理解,却因人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理解为热爱,有的人理解为关爱,有的人理解为爱护,不一而足。教育中的爱,真正指向的应是尊重。因为,尊重,才是公平,才是根本,才是教育,才是爱,才是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待。

教师都是爱学生的,也都是以爱的名义对犯错的学生实施教育徒涞模但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重重的困难甚至产生纠纷,实际上就是在尊重这点上出了问题。在这个人权意识逐步唤醒的时代,但凡人权觉醒的人,都把尊重视为最直观的权利,视为真实的爱,视为爱的直接表现。可以说,没有了尊重,便没有了爱。在以往的教育中,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常常在指正、教育的同时,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降低了他们的人格,使得他们在尊严上失去了维护。我们众多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点,教育的视界还没有拓展到这个领域,没有在此进行冷静、理性、深刻的思考,依然以那种固化在我们思维中的所谓“热爱”“关爱”“爱护”等作为教育中爱的核心,并据此施展教育惩戒,结果以失效为多,以失败为多。

四、需要怎样的惩戒

世更,惩戒也须有所变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源于理解的惩戒。教师理解学生会犯错;学生也明了犯错之后必须接受相应的惩戒,惩戒的目的是规范自身的行为,让自己更加完善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出于尊重的惩戒。在真诚与尊重中实施惩戒,这才是爱的表现。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只有依然拥有人格的平等与尊严,学生才能理性地接受“惩”,较好地形成“戒”。

唤醒自省的惩戒。让学生抑制内心杂念,唤醒内心深处的向善力,使之不断生长,获得生命的自由,这才是惩戒的意义。

第2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关键词:体育;德育;小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6-02

在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小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都应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当然也包括体育教育。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现代儿童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发展状况,探索德育的更好的方法和技巧。下面作者将结合自己在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对适用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为小学体育教师所关心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德育的内容包括品德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它担负着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当然之责,而且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政治教育方面。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教育。小学生的体育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让其科学地锻炼身体,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其次,体育教育可极大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尤其是在班级之间举行的一些篮球、足球、拔河等赛事中,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纪律、服从体育游戏和体育赛事中所制定的各项规则,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增强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集体和个人。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基本形式

1.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活动非常活跃。常常是一个小小的身体活动就可能引起他们的思想瞬间的千变万化。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们身体活动不断变化,他们的思想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教师认真地观察,及时针对每一个变化对学生进行具体、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2.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对小学生的教学要求应该严格执行,对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等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这也是德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要求之一。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的小学生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怕吃苦、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帮助学生们克服娇生惯养、怕吃苦的缺点,培养他们能吃苦,敢于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意志。比如在体育训练时,在学生感到身体疲累酸痛时,鼓励他在科学的训练的同时坚持做下去,就能取得进步。使学生们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在各种体育游戏和体育赛事中,对于赢的一方,祝贺的同时,要告诉他,胜利是暂时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而对于输的一方,教师应及时抓住这次输的机会,鼓励输的一方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任何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失败一次甚至几次很正常,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很有可能反败为胜甚至取得更大的胜利。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抓住各种机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学生们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不怕挫折、敢于失败、坚强乐观的优良品质。

2.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操活动中,学生们需服从老师的统一指挥,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影响到整个队形,整个集体;体育游戏项目中,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违反游戏规则取得的成绩是无效的。进而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3.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帮学生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意识。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特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让学生们认识到同学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体育游戏中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且大家都要严格遵守,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和氛围,也只有良性竞争才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合作互助。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接力赛、“二人三脚”等体育游戏,使同学们体会到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同心协力合作配合才能获得成功。

5.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的一些体育赛事,尤其是学生们关心的重大赛事,比如奥运会、亚运会、世乒赛等各项赛事中,组织学生们观看,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结合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运动员的感人事例,使学生们明白,这些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怕苦,不叫累,艰苦训练,顽强拼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

第3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海波谈及中国教育失败的原因,认为我们陷入了一个悖论:很多人一想到教育失败会归结为社会、政治、制度等原因;而社会失败的原因,我们很多时候又不假思索的认为是教育造成的,仿佛两者互为因果。这就是我们将两者截然区分开来的结果,会发现互为因果根本没有解决答案。事实上,两者是高度同一的,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所谓教育问题,教育是完全融入社会的一个环节。陶行知曾说过“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我们谈教育就不能完全将其与社会割裂来看待。如果我们真的要为教育找出失败的根源,暂且可以归结为是个体失败,是一个人在社会这个系统中成长中的失败。

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育细枝末节的事情,缺乏宏观视角、战略眼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教育本身不是一个局限于专业的理论问题,因此,需要更多非教育学专业的人,包括企业家、媒体人士、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的人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教育的困境,提供自己的见解;中国的教育要找寻希望的话还必须直面个体和人心,重视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问题,脱离了社会就没有教育,另一方面必须要有灵魂的交流。

由于我国1949年之后的教育泛政治化影响,宗教与哲学引导的缺乏,导致我们的教育总是缺少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而教育恰恰是离不开宗教的。众所周知,教师最早都是从祭司转变而来,近代大学也是在教会的支持下产生的,教育需要宗教智慧的提升。不是说教师要对学生传教,而是要传递宗教的义理智慧,让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澄净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施与者和被施与者的界限是往往很模糊,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也有可能颠倒过来,学教相长。我们只能说在教育的事件中,教学双方产生了碰撞和灵感,没有谁处于绝对的上位,对受教者按照权力支配的方式进行控制。教师只是中介,并非是真理的代言人,学生真正要做的事情是经过教师抵达真理。

第4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据库;课程

一、前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颠覆了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1] 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以典型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1]它强调在专门构建的教学工作情境中,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能面对社会需求。[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 其关键因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 笔者在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技术的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择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是以高职学生为中心设计的,用行动体系来取代学科体系,形成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的教学内容体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智力类型,具有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的优势。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的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聘请了行业专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数据库技术课程内容。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如表1-1所示)”分析出发,以职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知识为辅,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并以能力逐层提升为纲目设计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以实践应用需求为尺度引入知识点,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如表1-2所示)。

2.课程内容的序列化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本质是以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中教、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和构建具体课程教学活动,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也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融合,通过具体课程活动任务来实现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其排序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认知学习的规律,这是所有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普适性规律;一个是职业成长的规律,这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特殊性规律。[3]数据库技术是软件项目开发的起点,对于高职的学生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智力类型,因而创设教学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从凸显实践的学习情境的载体学习中获得感悟。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情境设计

《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是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技术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应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设计了三个教学情境,如表1-3所示。前两个主要用于教学,第三个用于学生实践项目。

教学情境一是以某公司销售管理系统要实现客户和产品之间进行产品订购的功能;可以实现公司增加、删除和修改所需要的产品;公司交易员可以利用客户提出的订货信息和产品信息提出交易建议;能够分类统计已订购的产品信息。以产品订购功能为工作任务,按照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并更新数据测试数据库对象编写设计与实现文档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通过以上五个具体课程活动任务来实现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能力。在教学情境一中,任务1-1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主要是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能读懂理解需求;任务1-5编写设计与实现文档以实际企业的规范为模板;而教学情境二中的系统的业务需求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纵观每个学习情境的训练过程,可以发现其过程是一模一样,这也体现了工作过程的特点:“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3]它的运动状态体现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并更新数据”任务中,在“销售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学习情境中,需要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包括:数据库、表、视图、数据的更新、数据检索、约束、索引,存储过程、游标、触发器等;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学习情境中,而需要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对象包括:规则、默认值、函数、事务、备份与恢复、安全。最后—个学习情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一个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当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一工作过程后,他就基本达到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学生经过同一范畴的学习情境的载体学习而辨明异同,形成非完全符号的“类”概念,进而有能力应对新的情境。从开始的相对简单的情境教学——往往具有“手把手”的情景教学特点,逐渐进入后续的相对复杂的情境教学——往往凸显“放开手”的情境教学特征。从而完成从经验学习到策略学习的跃迁的全过程。伴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有利于其在新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4]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它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原动力,并且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学会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情境的课程开发方法;更要掌握范畴化、网络化的学习情境的课程设计逻辑。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2008,(1)

[3]姜大源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9,(4)

第5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摘 要: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加强责任心,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运动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四、上下求索,责任升级

第6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与学;主客体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主客体辩证联系,并将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教与学主客体间的辩证关系

传统的“教师中心说”强调教是主体,而学只是被动地以客体形式存在的。我们认为,教和学都具有作为主体的条件,不能一味强调某一方始终是主体,另一方始终是客体。教和学不是单向的运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也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多级的。既然教学双方都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那么从教与学,即施教――受教、求学――助学两个方面有一定特殊性的活动立场去考察教师和学生,也可确定两者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认识主体,而在此相对独立性之上,教与学两者又必须具有相对统一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主客体双方的辩证关系,是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而被逐渐认识和理解的。过去,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上,往往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又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研究。因此,对体育教学中主客体的关系缺乏辩证的统一性研究,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实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进程。无论是教师作为主体,还是学生作为主体,他们都具有多种特性。一般来说,教师主体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性、实践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学生主体的基本特性则包括独特性、整体性、自由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等。弄清学生主体的基本特性,对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从认识论角度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以下特征:一是主体和客体是互为存在的根据。没有主体,就无所谓客体。对主体的研究不能脱离客体而抽象进行,主客体是互相规定,互为前提的。二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是双向的。主体对客体的控制过程,也是客体对主体的认识过程。主体将目的、计划、方案、认识付诸实践,使主体达到客体化;而客体把主体当做认识对象,同时也被主体所认识, 使客体达到主体化。三是认识进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一个环节。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主体通过实践手段作用于客体,使客体被改造、被控制。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规定、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二、主客体关系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第7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应用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不能失去情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以往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相应的改变。通过情感教育的应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有兴趣和活力,对教师教学的目标实现也有积极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应用现状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主观经验及生活体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有效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程度得到有效加深。通过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促使主体感情世界丰富多样性的生成,使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得到良好保持。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来看,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工具性以及思想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中能产生道德情感及社会情感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争分夺秒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本来比较精彩的语文课堂氛围得不到有效呈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探究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要实现情感教育,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育的效果上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呈现

例如,《背影》《我的母亲》这种类型的课文,就是比较好的道德欣赏教材,能够通过实际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细细体会父亲、母亲对子女的爱,促使学生能够进行情感思考。老师在具体讲述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采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画面,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情感上的震撼,将课本中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

2.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自身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情感激发下学生也会产生共鸣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全身心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基础,让情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桥梁和纽带,让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是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加强情感的体验。例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可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作者将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积极的争论过程中能够活跃其情感活动,从而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老师也可以讲述自己如何面对艰难,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3.语文阅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需要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这些文章都饱含深刻的情感以及哲理,在这些优秀的作品阅读过程中,老师要能对学生进行鼓励来激发学生情感流露。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场景的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应用多媒体技术也能对情感教学的效果进一步优化呈现,通过动态的场景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沁园春・雪》的课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情感,这样才能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有效体会,在朗读上阕时要有豪情万丈的情感,而在朗读下阕时要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尤其是在朗读最后三句时要保持气宇轩昂,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那种坚定的信心以及伟大的胸襟。通过情感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气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才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才将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展现

出来。

第8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过程;策略;教师专业化

反思性教学或称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对自身教学行为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正如熊川武指出: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当前总的状况是多数教师反思能力弱、不知道反思甚至不会反思。有些教师反思意识淡薄,对教学反思的必要性产生质疑,同时在工作中缺少反思氛围和反思机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来探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即教学反思的过程和策略。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教师自身也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自身去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认知水平、改进教学行为、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灵活运用反思策略,才能提高教学反思的成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逐步使自己成长专业化教师。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 教学反思的过程

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通常,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经验感知环节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达到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种全方位的反思包括反思自身和反思学生。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反思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考虑教材内容的取舍与补充,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经验感知阶段的关键就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

2、 理解分析环节

其次,对于经验感知阶段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充分地理解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教学反思是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反思型教师一般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社会建构的过程。主动建构表明学习的过程需要经验的分享、合作与支持。社会建构表明反思型教师努力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积极争取他人的帮助,渴望形成一个合作研究的团队。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步骤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问题都是教师主动建构和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充分理解和分析教学行为和过程,找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目的。

3、 概括总结环节

经过了经验感知和理解分析两个环节之后,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理解和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明确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学习并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以前的教学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探索积极有效的、更加可行的教学行为,为下一个环节的实施即新策略新方法的验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实践验证环节

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这个环节是教学反思成果的检验阶段,是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经历了感知、理解分析、概括总结三个环节之后,教师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新方法和新策略是否可行,是否有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也就是教学反思这也最为关键的环节――积极验证环节。通过验证,教师检验教学反思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学会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循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过程,逐步转变为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

三、 教学反思的策略

高职英语教师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这是教师虚心学习和具有责任心的表现,是认真工作态度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要从反思中汲取经验,在反思中得到成长与发展,向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变。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按照参与教学反思的主体,反思的形式可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这里从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介绍个体反思的策略。

首先,在教学反思的内容方面,教师要进行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在每堂课前,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能够满足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需求。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体现出培养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同时,教师要根究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何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在每堂课之后,教师要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己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后期教学改进的措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检验这些措施的效果,进入下一轮的教学反思过程。通过教学反思过程的不断循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策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完善教学过程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其次,在教学反思的形式上,教师可采取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教师可以写教学反思日志,回忆课堂教学过程,描述自己对每堂课的感想和体验,找出经验所得与疏漏之处,记录下课堂中学生表现的精彩之处,以及下次可以改进的措施。此外,为进行有效的反思,教师自己可以设计一张表格,把要反思的内容列项,对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打V或X, 这样可避免反思内容的遗漏。比如,反思的内容可以列出: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与否,教学过程的进展是否顺利,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敏捷还是迟钝,教学手段和策略的运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下次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口头方式上,教师可以找自己的学生了解情况,征求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课的知识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在课后要与同事们多沟通,与同事分享教学工作的感受、成果或经验,遇到问题多向同事请教取经,向同事学习,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教学反思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是顺应时宜,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明智之举,是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师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学反思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进而成为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郭新梅.反思性教学与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2).

[2] 刘学明.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0)

第9篇:德育教育成果范文

【关键词】中学;养成教育;素质;教学;体育

一、提出问题

1.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加以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体育教学的养成内容及任务

理论上讲,养成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养成。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养成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为核心的养成。养成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公民意识与品德的养成将成为学校养成的当然之责,而且是养成工作为社会所负担重要之责。

二、分析解决问题

1.通过组织身体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

大部分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游戏、比赛特有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精神,让学生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作风,培养学生为集体贡献的责任感,通过比赛,游戏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懂得犯规就要付出代价,感受到在社会上更应该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充分体现公平竞争,以及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做人准则,更要让学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

2.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活的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活动千姿百态,他们的思想活动也千变万化。体力活动引起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又往往影响和指导着体力活动。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小的东西,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

3.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上课要穿轻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能穿皮鞋、拖鞋、高跟鞋;衣袋里不能装有碍活动和影响安全的物品;预备铃响后,应立即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委员整好队;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向老师报告人数,师生问好;不能迟到、早退、旷课,有事要先请假;课中专心听教师讲解,细看动作示范,善于开动脑筋,分析理解动作要领,力争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爱护公共财物,协助教师布置、收拾场地、器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后小结,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练习,养成自觉、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体育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是课中养成工作的基本体现

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在组织教法的各方面都考虑得周到。要善于队列、队形的调动,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集队协同动作的技能和习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设备,以加强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加强对场地、器材和上课服装的检查,教师必要的帮助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以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作用和组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建议

1.利用处理突发事件实施养成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与坏的典型事例,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在课中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如遇刮风、下雨,学生间发生冲突,场地设施出现意外变化等,教师要从容处理,借机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排除困难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好的现象给予表扬、鼓励,分清是非,对不良行为及时处理,进行教育、帮助。

2.发挥集体作用实施养成教育

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关心和协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来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要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启发和教育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给学生起模范表率作用,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作为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中国期刊网

[2]孙玉.发展性评价的现实意义.延边学院学报

[3]秦刚天.浅谈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信天学院学报.2011.3

[4]Rosa EM,Kramer,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intimamedia thickeness.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