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范进中举读后感范文

范进中举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范进中举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范进中举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要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能让学生充分进而到文本中,自主阅读,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就是基础。而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不免有些狭窄,这就需要借助合作的力量,丰富学生的感受。同时,在学生阅读获得一定的体验后,让学生能从体验出发,读写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文本的内涵。

一、注重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新课改下阅读教学则提倡从学生实际发,尊重学生阅读感受,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同时,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来看,借助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建和谐氛围和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这样才能让阅读更富有挑战性。而班级中阅读氛围的创设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通过阅读周、阅读辩论等活动来促进这一氛围的形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中,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如《春》以优美的文字描写春花图、春雨图、春草图,而关于春的影片和图片资料随手可得,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将这些资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加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使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童年生活谈起,让学生将自己的童年和鲁迅的童年对比,对比中引出“百草园”中“春夏秋冬”的各种乐趣,百草园也就自然成了“乐园”。再如在《童年》教学中,以歌曲《童年》来导入,借助学生童年的照片而引入童年回忆,结合《童年的朋友》,让学生进入到高尔基的世界,去感受名人的童年,体会自己的童年。

二、注重合作探究丰富学生感受

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阅读过程后,教师就需要借助一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获得体验。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前,教师需借助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将遇到的困难提出来讨论,从而深化学生的体验。

(一)用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阅读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形成自我体验。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为:1.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以及《背影》的写作背景;3.阅读课文,找出令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写批注;4.找出文章的线索。通过这些目标引导,让学生在解决基本生字词的基础上了解写作背景,在阅读中选择自己有体会的段落进行批注,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二)用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了一定体验,此时教师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来增强学生的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获得深刻体验。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以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2.这篇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线索是3.故事情节分为几部分?开端、发展、、结局各是哪些段落?为什么?4.于勒是怎样一个人?5.你喜欢菲利普吗?为什么?”为引导,让学生从小说的情节着手,到人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对小说主题的探究,整个课堂生动而有趣,学生阅读体验也会更加深刻。

三、注重阅读后的应用

阅读更多的是在课堂内进行,学生通过教师目标和问题的引导,对文本阅读后获得了一定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基于文本材料而进行的,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就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和阅读中的体验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读写结合是不错的办法。

(一)注重课后拓展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仿写、缩写、续写、复述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再次巩固理解。如《故乡》、《背影》、《童年》的学习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童年趣事,写亲情感受;续写则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如《范进中举》的阅读,可想象如果范进不能中举或范进如果疯了不能醒来。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在写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出来,不能太过空洞,而要结合文本内容生发出体会。

(二)为学生搭建平台

第2篇:范进中举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联系

一.通读统编教材,重点探究每个单元的阅读目标与作文训练之间的连接点。

统编教材单元阅读与单元写作设置之间有无有机联系?有,也没有。有,是指有的单元阅读教学与单元写作之间刚好能有效连接。没有,是指统编教材写作编排有独立的体系,遵循写作循序渐进训练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呈阶梯螺旋上升训练。因此,有的单元后面安排的写作从表面上看,与该单元的阅读训练没有显性联系。因此,需要语文教学团队,通力合作,去探寻每个写作训练单元与阅读教学单元之间的联系,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前后串联,把符合写作训练的课文素材聚合到写作单元,以便教学写作单元时选用,这利于学生迅速理解、体会写作相关技巧与方法。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学写故事》。本单元的篇目分别是:《庄子二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从篇目看,与本单元写作能明勉强沾上边的大概就是《卖炭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但关联性不大。在写作导读里,编者列举了蒲松龄的《狼》,《孙权劝学》,但列举的都是古文,故事性不强。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初中统编教材里去筛选,就会发现学生兴趣很浓的故事性强的文章素材很多:文言小说《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现当代小说、散文:《社戏》、《故乡》、《老王》、《老山界》、《驿路梨花》等等。

二.通读统编教材,罗列写作训练点,并理清训练点之间的关系,形成写作训练网络图。

以下是初中语文教材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的写作单元安排,依次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表达要得体;学习仿写;说明的顺序;学写读后感;学写游记;学写故事;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学习缩写;论证要合理;学习改写。首先明确整个初中的训练点,然后结合课标要求和单元阅读训练,教学团队一起对写作体系进行梳理。其次,按每类文体梳理训练点。第三,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重新编排写作训练单元,并力求与单元阅读训练相匹配。比如“文从字顺”。老师们认为放在七年级上册第一次写作训练比较恰当。进入初中的第一次写作,只要把话写清楚就好。这样利于减轻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说话,没什么了不起。

三.勾连课文素材与写作题目要求之间的关系,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问题。

譬如让学生写“人间真情”主题的文章,一部分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尤其是男生或留守儿童,情感体验虽说有,却肤浅而苍白。老师借助教材中的素材帮助学生挖掘、领会,能较快激发出学生的写作欲望,恰当使用书中的素材借鉴写作。如让学生写关于理想、责任担当主题的文章,那么就借鉴以下诗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最苦与最乐》、《老山界》等

四.勾连课文构思立意与写作题目之间的关联,解决学生写作布局谋篇的问题。

例如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平常训练要求写作的时候多,生活中运用也广,但初中生一般难以写出新意,文章结构安排也臃肿,形成了一种新八股文不良倾向,以致于看起来视觉不佳,读起来味同嚼蜡。

第3篇:范进中举读后感范文

1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生活环境、智力因素、性格特征等的不同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与能力互不相同,所以语文作业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比如,在教授《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到两遍的练习便能将文章熟练朗读,而有的学生直到下课也不能完全准确地将文章流利地读出来。那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1.1在完成时间上进行分层在布置背诵作业时,笔者将文章的两大段分成了五个小片段,将完成的时间定为五天,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如字义、译文)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单独与教师商讨完成背诵任务及检查的时间。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又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到轻松愉快。

1.2在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上分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时,除了传统的背诵作业,笔者还会布置一些与课文学习相关的作业,如《孟子》选文的阅读与练习、《孟子》中的名言警句的搜集整理、《孟子》之我见(读后感)等。对那些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笔者会要求他们必选其中的几项或全部完成;而对于一般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此外,笔者还建立了班级QQ群,在群共享里上传了一些名著学习资料、经典美文等,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浏览,并将自己的心得发表在上面,或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以拓展语文视野。总之,语文作业的布置不应当是“多多益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与其发展要求,适量、适当的布置,并且作业布置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亦有对能力的培养等,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确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真正减轻课业负担。

2作业布置要有趣味性社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置一个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作业,能够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很好地完成它,有利于对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其次,力求作业形式多样化,将作业从单一的“背”与“写”中解放出来,将语文作业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学习《范进中举》时,让学生以自愿结合为前提,利用课后时间,将文本改编为剧本,排演一部课本剧,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展示,并评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道具等奖项。在这一过程中,剧本的改编,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剧本的排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道具的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而话剧的展示,则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可谓一举数得,让学生始终能够在趣中做,趣中学。在布置《看云识天气》一文的预习作业时,笔者则让学生以“我”的口吻,对不同种类的云进行自我介绍,还可以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编。而用这种形式来替代本来枯燥的表格说明作业,学生想要完成作业的热情明显很高,全都跃跃欲试。除此之外,在说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时,还让学生查找古今中外成功的案例以及谚语,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使机械地说明变得生动形象。笔者认为,以课本为基础,兴趣为指导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完成作业,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并且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拓宽语文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3作业布置应具备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当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1作业内容的开放如,学习《新闻两则》时,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阅读画出我军进军路线图,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由学生对文章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亦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以往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再如,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学习小组,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等媒介,搜集有关月球的科学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等。组内再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文稿、手抄报、PPT等展示资料。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还能逐渐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3.2作业评价方式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