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站课程设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企业网站;诊断与评价
网络营销课程概述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网络营销课程成为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争相开设的必修课程。
1.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体系
由于网络营销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对于网络营销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体系的构建也大不相同。常见的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体系有:4P延伸模式(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技术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式等。本文介绍冯英健教授所著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教材中构建的内容体系结构。
该书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归纳网络营销实践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及一般规律。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以及网络营销实践与管理。分别介绍了网络营销的职能、原理;网络营销基础环境和主要方法;网络营销职能的实现方法及网络营销管理。
2.网络营销课程特点
(1)综合性。网络营销的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 营销,Web2.0营销,网络广告,网上销售,网上市场调研,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等。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实践性。网络营销的理论来源于网络营销企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学习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用到实际企业营销中去,实现网络营销的各项具体职能。
网络营销实验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营销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部分院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不够。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都是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只能练习前台的部分操作,以虚拟实验为主,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无法提高学生实际市场运作能力。有的将网络营销实验变成计算机实验,要求学生编程序或建网站,或要求学生浏览网站和网页,在网上购物等,对实验内容缺乏统一认识。
在《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当前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包括:企业网站的诊断与评价,搜索引擎优化,网络广告的分析与设计,企业客户服务分析,在线问卷调查的设计,网络营销综合实验等六部分。下面将以企业网站优化思想和原则为例,介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基于Internet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的一种重要渠道。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专业化的企业网站作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效果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细节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常见网络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存在的典型问题,网站优化原则,网址评价与网站诊断。这些内容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只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恐怕很难真正理解,更难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此处设计一节实验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网络营销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营销实现的前提条件。很自然,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和实验是必要的、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详细浏览一些企业网站,了解这些企业网站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就是掌握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2.实验教学准备
本次实验课在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要求实验室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黑板,能够进行板书。
3.实验教学过程
(1)总体思路
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浏览感兴趣的网站,并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关于网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去网上寻找解决策略,最终得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2)具体环节设计
①要求每个学生预先写出自己最想了解的企业和最想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学生浏览企业网站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那些网站感兴趣,同时了解这些网站是否便于浏览,学生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也是考察网站是否具有良好的易用性。
②设置相关问题,作为浏览网页时的思考题目。这些题目的设置是必要的,并且是经过详细思考的,应该能够反映当前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你所浏览的是哪个企业的网站?
――你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的整体印象如何?哪些方面较好?哪些方面欠缺?
――网站栏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浏览该企业网站,你是否对该企业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网站信息是否全面?
――你对该企业网站的顾客在线服务是否满意?
――你认为该企业网站是否具有促销意识?
――你认为网页下载速度快慢?
――你在该网站是否能看到其他企业网站的链接?
――企业网站上企业的联系方式是否可用?
③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在浏览企业网站是肯定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结构、内容设置等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总结学生的看法和对以上问题的答案,归纳出目前多数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这些问题是影响网络营销的关键因素,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④针对企业网站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并找出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其他企业网站。
⑤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以上具体操作和分析,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3)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网站优化的思想和原则,为你课上所浏览网站设计一个优化方案,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解决途径。
总结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因其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将其用到教学中,它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园地,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授课的教学工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辅助教学手段,互联网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颖和重要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玉玲.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全国商情,2009(20)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化教育;课程设计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何提高高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困境与现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温州医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对于信管专业大四学生来说,前三年已经学习了大量的课程,但课程之间独立性很强,不能很好地将各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导致学生学了新课,忘了旧课,没有把所有学过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加以应用。本课程设置的初衷是把学生已学过的《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知识点贯通融合在一起,分析并设计出较大的整体性强的实用信息系统,故本课程非常强调实用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由于在实施此课程教学时学生已具有了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模仿”,学生可能会缺乏积极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参与,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毕业求职就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内容的生动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决定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
二、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在实践课程中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做,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杜绝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统筹安排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避免各小组起点水平差距过于悬殊的情况。②每个小组自行选出小组长并由组长分配各个组员角色及需完成的任务。③每个小组自行进行课程设计的选题,并向教师递交可行性报告,经教师批准定下最终的课程设计题目。④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组员的工作表现。⑤系统完成后各小组交叉评阅,找出对方小组的优缺点,为答辩做好准备。⑥各小组进行PowerPoint演示答辩,其成绩为其他组打分和教师打分的加权和。⑦教师跟据各小组的成绩,然后参考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评价给出每个学生的最终实验分。⑧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总结和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⑨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以及行业应用实例,提供在线电子作业递交平台及师生间互动的电子交流平台等。
三、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保持各个学生小组的平衡,避免各小组水平差距过于悬殊
为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一年我们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结果发现各小组的水平相差甚大。这是由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喜欢找跟自己差不多水平的学生组团,这就造成了剩下来的一部分学习水平差的学生被迫组团的情况。第二年我们按照学生学号顺序进行了分组,如学号1-5的学生为一组,不过在分组前我们还是通过辅导员了解了一下各个学生的大概情况,如果某些小组之间的确出现水平悬殊的情况,教师还是必须进行一些微调的。
2.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平衡
当每个项目小组完成课程设计进入个小组交叉打分阶段时,如果实践课程的最终分数完全由学生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组乱打分(包括故意压分或太高分数)的现象,而致使结果有失公允。根据我们几年上课的经验,学生和教师各占50%的分权还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一来我们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又保证了教师控制全局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在实践课程的每个检查阶段,对各小组的阶段性工作均给出正面或反面的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各小组学生的好胜心。此外,为了让各小组学生能博采众长,对其他小组设计的系统也能有个全面的认识,我们特别设置了“找茬分”。在最终答辩之前,让各小组交叉检阅其他小组的系统。答辩时,在某小组演示完自己的作品后,其他小组就可以找出这个小组系统的不足之处或缺陷,如果被提问的答辩小组无法自圆其说或承认是缺陷,则代表提问小组找茬成功,获得一个“找茬分”。打分表的格式可参考下表:
其中学生打分栏是其他9个小组打分的平均分,积极提问分即所谓的“找茬分”,一个被认可的提问加0.05分,三项相加就是最终的课程设计的总分。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的中肯评价可以激励课程设计做的好的小组,同时也能鞭笞做得不好的小组,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3]。教师做评价的方式可以比较诙谐和多样化,我们曾经采用“颁奖仪式”的方式,具体如下表:
教师在颁奖的同时讲出每个小组的特点和获奖理由。
5.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BBS
课程网站不仅可以用来公布教师的通知、课件等信息,还可以让各小组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各小组的课程设计的成品和半成品都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这样也方便其他小组的“找茬”。还有教师对各小组课程设计各阶段的点评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公布,这样所有学生都能知己知彼,知道本组和其他小组所做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总结
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①学生自己担当工作团队的各个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分工。这样,既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能够很好地和他人合作,向他人学习,并且可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各个小组互相交叉评阅点评作品,并且进行统一的演示答辩,可以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个评判流程,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我们要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网站,丰富多彩的网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建立专题网站,以Web教材形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指导。建立成果和评价系统,对学习进行评价、展示。而且网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起良好的教学。④课程教学网站的建立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课堂之外的第二平台,提供了学生相互交流和思考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信息的读写能力。以聊天室、BBS论坛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界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言论、评论和答疑,成为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⑤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马会梅.大学生动机教育的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44-146.
[2] 马清梅.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1-63.
【关键词】Moodle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设计
Moodle是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动态学习情境)的简称。它是一种开源、免费且功能强大的课程管理系统,以其教学方式生动、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迅速成为教师建设课程学习平台的理想选择。引入Moodle平台,并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效果。
一、Moodle平台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优势
首先,Moodle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平台能以各类软件,比如文本文件、PowerPoint、音频文件等为载体,为学生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学生感受到来自视听觉的刺激,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Moodle平台模块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也可以将教师所需要的有关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整合到Moodle相应模块中,有效地实现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还可以保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今后教学所用,作为后来教师教学的参考。再次,Moodle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与学生、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学生在平台上不仅可以学习课本知识、下载相关资源,而且可以在课程学习平台上与同学协作完成某些任务。Moodle平台搭载了聊天室、讨论区模块,成员之间可以共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最后,Moodle平台具有很好的学习评价功能,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查看上传的成果,进行互相评价。此功能可以记录每名学生登录次数、在线时间及阶段性学习报告等,便于教师根据追踪结果,为每名学习者安排个别化的学习资料和活动。综上所述,Moodle课程管理平台是拥有全新教育理念,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组织、呈现、跟踪、管理和评价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功能,所以选择此平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以及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Moodle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流程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设计流程方案。1、整体设计。按照Moodle设计要求,安装要简便,且能支持多种类别的课程,更应重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教学应用平台的界面设计应贴近高中生,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可选一台CPU为3.0GHz、硬盘容量为500G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运用win7系统操作系统。2、网站管理。Moodle平台的管理工作是由初始设置的管理员负责,管理员可以添加多种网站颜色、字体、版面等。用户进入平台后,可选择字体、颜色等,拥有自己风格的界面。3、用户管理。为注册用户建立一套系统的在线档案,记录学习者登录时间及学习次数,如果未登录时间过长,管理员可以通过相关记录取消其注册信息。设定独立的登录密码,并通过安装验证插件,支持验证机制,保障用户隐私。4、课程管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分为两个子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使用户有不同体验,课程版式可设置不同呈现版式、课程活动等,同时提供论坛、日志、测验等文件下载。5、任务模块。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个模块编成任务模式,每个任务都有完成期限和等级。设置作业提交时间,迟交或不交作业,系统会自动进行统计,发送至教师的客户端,使教师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6、聊天室及论坛模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聊天室进行流畅、同步的文本交流,也可以通过论坛发帖的形式向教师和同学求助。7、检测模块。Moodle平台提供检验模块,对用户操作及管理措施进行检测,如果操作出错,将会发送错误报告,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技巧,保障平台的安全使用。结论: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卓见成效,但是如何将其真正地融入高中教育却一直处于瓶颈。Moodle平台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拟合度高、交互性强,将会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夏清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9.
[2]唐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网络平台的设计[J].信息与电脑,2009(11):163.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是进一步学习《动态网站开发与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课程建设,力求建设一套有效地、完整的教学资源,达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首页、例题等教学资料整理在一起就完成的,而是要根据此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或行业的需求,通过企业调研、企业专家研讨等多种途径从中获取,总结出课程的技能解析表,使之成为课程建设目标的依据。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其群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是否真正得到提高。课程组成员对课程的内容、课程体系及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认识,这些最终都依赖于在课程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师,因此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课程建设规划中必须把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并且将队伍素质、队伍水平、师资培养及提高都安排出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 课程建设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HTML、XHTML、JavaScript、CSS及网页设计制作相关软件应用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之上后续课程有《动态网站开发》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胜任WEB前端工程师的工作。在课程建设上,我们一直探索如何有效进行教学,逐步形成了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为主的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计划如下:
(1)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运用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中,一方面进行企业调研,根据网站建设的职业技能要求,进一步分析总结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根据项目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撰写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及项目任务指导书,力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规范化建设。
(2)着力健全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项目案例集、理论与技能试题库、网页设计素材库、校本讲义等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完善。同时,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安排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及企业实习,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开拓了教师的思路及眼界,更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水平。
(3)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已开发的课程资料,并争取企业人员的意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快了实训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了讲授课、实验课、学习指导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增强教学互动性。
2 课程建设内容
明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网站开发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和职业技能要求,从而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课程设计做出了根本的改变,力求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实际的行业标准,即网站开发中前端工程师应具备的应聘条件。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团队、课程资源、课程考核、课程管理等几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建设方面: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与市场调查,并结合往届毕业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地调整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明确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进一步明确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目标,使之更加贴近不断发展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得出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①拥有过硬专业技术能力;
②善于交际,拥有较好的口才,能与领导同事和客户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
③坚守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④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思维敏捷,具有创新能力;
⑤不断地学习进取,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2)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建设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综合应用到HTML/XML、DIV+CSS技术、JavaScript/Ajax、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编写代码能力、信息采集处理能力及网页制作技术,同时要熟悉相关软件的操作使用,如: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等,是进行动态网站开发的前端工作。在课程建设中过程,收集和整理课程骨干教师、行业中的技术专家的意见,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和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培养网站开发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调整各教学模块的课时分配,加大功能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的课时。
(3)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方面: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采用教学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完整项目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从设计网站页面及站点管理到制作整个网站静态页面的综合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思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平时上网时所应用到功能的实现过程,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在机房里采用讲授、教师示范、学生演示、学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将课件、教案、习题、测试题等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机房授课,学生一人一机,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课时有限,课后自主学习,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教学的滞后与目前技术的发展,让学生及时了解与课程相关的技术动态,不要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开阔眼界,扩宽知识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网上学习功能的建设力度,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没有消化吸收的知识点通过精品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通过项目案例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进行课外延伸学习。
(4)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方面: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与北京航空城宾馆签订了网站开发协议,该网站的主要功能就是企业宣传,包括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两个模块。
(5)课程研究建设方面:开展课题组集体教研活动,加强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撰写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和项目指导书、搜集整理案例集、理论及实践题库等教学资料,并于本学期开始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修订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及指导书,完善教学资料。
(6)课程研究建设方面:开展课题组集体教研活动,加强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撰写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和项目指导书、搜集整理案例集、理论及实践题库等教学资料,并于本学期开始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修订课程设计方案、项目任务书及指导书,完善教学资料。
3 结论
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更是认知和实践了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体现在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建学习条件,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综合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高,建成了一只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学术水平较高且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其次,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根本改变。学校曾组织教师参加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创新的培训,教师不断学习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根本所在。在课程建设规划中,必须明确本门课程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的内涵与目标,以确保课程建设的准确操作,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最后,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法定性文件,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而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学生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实践有效实施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首珩.高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39-42.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情境;项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73-02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在所长菲利克斯·劳耐尔(Felix Rauner)教授的带领下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称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简称教高16号文)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同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开始在我国本土化,并迅速成为指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理论,开发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成为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
高职的《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课程,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以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项目为依托,课程标准以职业资格为依据、教学内容选取以工作需求为目标、教学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做到课程教学项目化、模块单元任务化、教学过程工作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过程化,使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学习情境项目化、模块单元任务化
《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应用、嵌入式技术、图文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管理等几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也是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通过对Web页创意及制作工具和XHTML、CSS、动态Web基本工作机制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小型网站建设、网络推广等全方面网站开发的能力。
作为一门实用型课程,该课程教学环节按基础实践阶段扩展实践阶段工学结合实践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安排。其中,基础实践阶段将模仿型总任务“《悠游江城》网站设计与制作”作为教学载体,依据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流程,即设计与制作小型网站的逻辑关系来序化教学内容,包含网站规划设计、网站实现环境的构建、首页设计、二级页面设计、交互页面设计、动态页面设计、网站与推广7个学习情景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并组成以任务驱动的、任务目标明确的教学模块和单元。学生依据任务样本,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通过模仿而逐个完成子任务,最后完成总任务,获取学习成果。
课程综合设计中,以完成开放型总任务“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作为教学拓展。教师只给出设计要求,网站内容按照学生个人爱好自由确定,技术的运用在满足原则要求的前提下,由学生创意发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企业实训(顶岗实习)中,以实战任务作为提高,鼓励老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可以组织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在主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际项目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课程的内容模块顺序如表1所示。
2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完成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再现,“为了行动而学习,在行动中学习”,课堂就是实际工作情景的模拟。
《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我们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探讨、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首先通过项目实现情境导入、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再借助项目,分解任务,让学生自己实践、或进行模仿训练,然后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进步;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老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表1
2.1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设计了小型专题网站《悠游江城》的建设与推广及《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2个项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展教学,按照完成这个实际工程项目完整的流程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把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2.2任务驱动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以完成模仿型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以完成开放型任务作为教学拓展。教师以任务引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如在学习情境“二级页面设计”中有工作任务“XHTML/CSS技术的应用”,以完成页面布局和内容的添加、样式的定义。其中我们就不同风格的图文混排页面设计了模仿型子任务和开放型子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每个模仿型子任务并评价记录为平时成绩,然后再鼓励学生做得更好,去完成开放型任务,如有较大难度的,则教师重点辅导,给以关键性的点拨后让学生去实现。通过在真实的任务中探索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2.3案例教学法
如工作任务“网页的艺术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准备了多个颇具代表性的网站页面,一一展示给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就网站特点、网页版式的类型、色彩的搭配、文字的运用、logo的表现形式等逐一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于一些操作比较繁琐的内容,利用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屏幕录像,以辅助不同记忆类型、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查缺补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4分组教学法
在课程设计环节,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灵活运用如探究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WHAT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给提供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怎么做、按照什么步骤做都由学生参与讨论;边学边做完成任务过程中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适时进行典型作品的欣赏点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通过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开发潜能,培养能力,收获快乐。
3课程评价过程化、考核方式多样化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一人一机,还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控制软件。教师利用网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学生机上的作业点评;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在线实时辅导答疑等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我们还注重课外的学习辅导,通过电子邮件、QQ等实时交流工具,即时辅导答疑。每个班级都建立自己的班级QQ群,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弥补了课堂讨论的不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辅导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教学的需要。
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建立了课程项目评价、综合实训评价、课程设计考核多级评价体系。其中平时课程项目评价占20%,综合实训评价占20%、课程设计考核占60%,形成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鼓励学生以证代考、以项目代考、以赛代考,即学生若通过相关认证考试,获得行业认可的“网页设计师”证书;或者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成功为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建立网站并能得到应用;或者参加市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都可取得该课程学分。
通过重视“工作过程”,精心设计项目,实施任务驱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也体验到了职业成功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螺旋递进式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如果教师对教材或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研究不到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够,把握不了学生,就会减弱乃至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它的优越性也就难以体现。
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项目式;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62-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Project-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of Flipped Classroom― A Case Study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 Principle
XUAN Jun-ying,ZHU Rong,LIU Xiao-j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applied and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 principle, we apply project-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into flipped classroom, and deign the concrete teaching model and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 a good teaching result,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
Key words: project-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flipped classroom
近年来,伴随着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层出不穷,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接一浪。诸如“项目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成了教改的热门。作为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的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创新及合作能力,如何将项目式实践教学中应用于翻转课堂,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为例,探讨项目式实践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现状
《数据库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其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数据库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实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具有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协助精神[1]。然而目前《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
(1) 知识点较多,学生不易入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有较多的知识点,虽然相关知识点在理论教学中已做了详细的讲解,但是学生对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做到有机的结合,加上《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性、综合性要求较高,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导致其积极性不高。
(2) 时间仓促,学生忙于应付。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和紧迫(我校H为一周),造成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思考问题,只是忙于应付需要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难免降低了对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3)教学考核形式单一, 没有体现过程化考核。课程设计一周,教师的工作主要是作好辅导答疑工作,考核则是直接根据课程设计报告评定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基本的质量难易把握。
可见,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处于困境中,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解决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的特征,应用于当下热门的“翻转课堂”,成了我们关注课程设计教改的课题。
2 翻转课堂概述
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概念是Bake在2000年提出的,实践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到2011年春季,可汗学院的创办人Salman Kha在TED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后,更引发出大众对翻转课堂的关切热潮[2]。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而师生在课堂时间则是面对面一起解答疑惑、开展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成为导师、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混合、缺席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教学内容永久保存、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并获得个性化教育等特征[3]。 这个起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话题,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教师开始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项目式实践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适用于各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以项目的形式管理实验课程,在限定的时间和目标要求下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特定的项目主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特点是强调学科的综合性、项目的真实性、教师指导的目标指引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践过程的探究性和合作性、评价的过程性和反思性等[4]。
由于翻转课堂与项目式教学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即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他们均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与学伴的帮助,通过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且两者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前面提升整体素质。二者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更注重对知识的分析、综合与应用,都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与自我探究等方面能力的提升[5]。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把学生掌握知识的作业过程作为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从事科学实验、项目协作探究的过程[6]。而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式教学,作为各类教学活动的集合体,很自然就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佳选择。因此,将项目式课程设计中应用于翻转课堂,更加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课题组依托《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网站,校级重点课改项目“《数据库原理》教学反思异步学习环境构建”以及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项目模式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我校学生和《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图1所示的教学模型。模型中明确了将项目式课程设计应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的三个阶段。
图1 项目式实践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型
4 教学过程设计
4.1课前准备
(1)项目引领,精心制作微视频。课程设计前,教师先设计一个既符合《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大纲要求,又为学生所熟悉,并且可以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程设计环节的项目。为此,课题组精心准备了“学生宿舍信息管理系统”案例,把整个项目分解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等几个部分,并把每一部分内容录制成一段微视频,每段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15分钟左右,在视频中,对知识的难点、重点和目标进行重点讲解,把录制好的视频、PPT、文档上传到《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网站,布置学生观看并完成视频中提出的相关问题与测试。这个环节中,录制视频是课前学习的基础,课题组采用视频制作工具软件Adobe Captivatel来完成,此软件除了具有录屏功能外,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交互性的功能,可以在视频观看过程中插入一些自主练习题,一方面可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7]。
(2)学习微视频,个性化辅导。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借助于精品课程的微视频及其他相关的网上课程学习资源,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终端设备观看视频,进行形象化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和同学、老师在交流平台中进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将答案及时反馈给教师。这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个性化辅导,及时解答学习中的问题。
(3)布置项目、制订计划。有了先前的观看视频及每一环节知识点掌握测试后,学生对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为课程设计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3-4名同学自愿组成一个项目团队,教师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中的“课程设计”模块平台布置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的基本要求。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布置项目时应该考虑几个因素,首先,项目要能够反映真实的现实应用,要来源于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只有学习知识的情境与实际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者内在踊,并能促使学习知识与社会生产技能的快速转换[8];其次,项目的难度与项目开始前教师引领的项目难度基本相当,不能过于简单,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协作的热情。课题组共布置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宾馆客房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等15个项目,供每小组选择。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后,每个团队由1名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负责团队的系统模块划分和任务安排,并要求每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获取项目所需要的资料,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2 课中实施
(1)项目探究,实施计划。在探究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功能部分。此过程中师生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探究,教师除了要发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答疑解惑,了解设计进度,有效控制项目的顺利进行外,更应注重帮助学生在探究实施项目的过程怎样处理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创新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协作能力。
(2)成果考核,阶段性评价。每小组把完成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要求汇报人把项目中每一个阶段解决的问题、得到的结果详细地讲解出来,并接受其他师生的质疑和考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及相互学习,同时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最后结果,不注重过程性阶段成果的单一的评价方式。根据《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课题组设置了考核评价量化表,如表1所示。这个环节中,特别设置了课前的微视频学习考核,以督促和加强学生的课前学习。其中微视频学习、项目计划书和课程设计报告由教师负责考核,其他环节由教师和学生答辩小组共同考核。当然,其中的权重分配是否完全合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3 课后反思
每一小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反思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修改好的课程设计报告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讨论区,分享成果。这个环中,教师也要总结通过此模式完成的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反思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等,以便在下一轮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效果评价
为了检验项目实践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验班完成《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要领、是否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探究、是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统计显示:90%的学生认有效帮助掌握课程设计要领、87%的学生认为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探究、8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将同一教师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实验班与传统教学班的平均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是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6.8分。
6 结束语
翻转课堂借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的顺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项目式教学则以“项目”为导向,通过分析任务、信息资源搜集、自主探索和完成任务,实现了对实践内容的感知、理解、运用、巩固的有机融合。项目式实践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沟通和协作能力, 从而提高了竞争力。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较为有效地解决了《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该教学模式对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张鲲.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与实践研究[J].软件,2012,33(2):84-86.
[2]邹景平.翻转课堂的起源与成功[J].中国远程教育,2012(14):81-82.
[3] Jonathan Bergmann, Aaron Sams.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ISTE and ASCD,2012:13-19.
[4]林巧,丁革建.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项目化实验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7-28.
[5]宁业勤. 项目化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24(3):76-79.
[6]曾明星.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03-208.
[7]刘小晶,钟琦,张剑平. 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8):106-109.
[8]刘小晶 ,朱蓉, 杜卫锋. 项目驱动下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17(4):101-103.
[9] 黄道敏,张金林,张容,张莉,康瑞,黄明. 课程设计中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3):45-48.
[10] 申杰. 计算机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6):66-68.
[11] 林青松. 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94-197.
[12] 曹育红. “翻转课堂”在软件技术实训中的创新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14(4):116-120.
[13]王晓蔚,李香菊,潘晓卉. 以项目任务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4,(24):62-65.
针对“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必须在实践、网络教学环境方面加大建设,保证教学改革的进行。在本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具备了以下条件:(1)实践教学环境。模具专业配备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实践训练的模具实物及装拆工具、工作台等;配备了专业机房,电脑配置足够能够运行各种CAD/CAM软件。(2)网络教学环境。本课程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充实了网络教程、设计案例等素材资源,学生可以课后在专业机房及寝室内访问该网站,进行在线学习,下载模具设计资料,供设计使用。可以在校园网上访问的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论坛,和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研究学习。课堂上用多媒体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变黑板式教学为电化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在课堂上穿插演示模具三维结构、运动过程等用语言和平面难以表达的内容,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课程网站中的模具设计素材、参考资料使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大量模具结构和动作原理,使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良好的实践环境和网络环境有力的保证了“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开展。
2模块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为克服冲压成形工艺课堂理论教学抽象、难懂;冲压模具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3]。为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1)讲练结合型教学方法。“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实践性内容的课程教学。在课程的每一模块开始时,布置给每名学生不同的设计项目,然后按照冲模的设计步骤,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具装拆演示,逐步讲解冲模的工艺问题、工艺计算,结构设计等不同环节,在每个环节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项目设计,教师现场解答疑问,挑选部分学生对自己项目设计过程进行叙述,并在教师与其它学生进行点评和质疑后进行修改。当完成该模块的教学时,学生也完成了自己的设计项目。同时将课程设计贯穿于各次项目训练中,随着不同模块的进行,逐步完成课程设计,并巩固各单元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讲、练结合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后,通过布置设计任务,进行实践训练,完成教学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课程内容。(2)案例教学方法。生产一线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师生互动性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4]。本课程挑选电机转子、电机定子、机芯自停杆、电容器接线片等几个典型冲压件的冲模设计案例,每个单元以一两个冲模设计的完整案例将课程的主要内容全部穿插起来。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先模仿借鉴案例,继而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提升拓展,最终独立完成设计任务。(3)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针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模拟情况所采取的不同工艺措施提出几个讨论题,如针对电机转子冲压件,先是设置一定的生产条件,再讨论采用单工序模、连续模或复合模的优缺点。学生分组准备并派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如果答案不统一,不同的观点可以允许存在。这种教学法,实际也是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模拟,通过这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工作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结束语
关键词:工学结合;网页设计;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228-01
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校企共建为载体,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集群工作岗位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探索了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设计。
一、职业岗位分析
由行业、企业、专业骨干教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研产业集群,对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按照“产业集群职业岗位核心技能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通过对招聘网站、国内大中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网站建设类企业的职业岗位调研,确定本课程职业岗位为网页设计与制作员、网站管理员。
二、确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分析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类职业岗位,要求了解网站的开发流程,熟练使用网页设计软件编辑与制作网页;能够合理布局网页。
三、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改变知识点集合式的教学目标,结合职业岗位技能加入到教学目标中,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知识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胜任网页制作与维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网页制作职业岗位所需要职业技能。掌握HTML标记的使用。熟练使用网页设计软件布局网页、插入并编辑网页元素;强化网页美化与修饰的技能,会使用行为和特效修饰网页;掌握CCS层叠样式表的使用;掌握网站新闻和图片的更新等日常管理与维护技巧。(二)操作技能目标。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网站的整体规划与制作所需的操作技能。包括对用户的需求分析、页面栏目的规划、收集处理网页信息元素的技能;灵活运用所学网页制作工具的能力;对页面细节的调节技能;合理运用模板与库等工具,优化网页制作的过程;提高网页风格的策划能力、色彩搭配能力、页面布局能力和创造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组织、计划、协调与协作能力;培养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设计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为原则,参考权威的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统筹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体现贴合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模拟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企业真实网站设计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二)分析职业岗位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调研分析,将网页制作这一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总结为,用户需求分析、网页规划与设计、网页信息检索与处理、网页框架布局、网页元素的定位、图片的使用、超级链接的使用、网页的修饰和层叠样式表、行为、模板与库的使用等内容。(三)课程内容分解到工作过程。以训练学生网页制作实战技能、充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首先,选取知识技能覆盖面广,项目过程完整的企业项目。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将网页制作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嵌入到网页制作的项目中。最后,将整个项目划分成教学任务。
五、课程的教学实施
(一)建立任务情境。教师首先布置本节课程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网页制作》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首先将完整的任务网站展示给学生,告知学生学习后能取得的成果,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样的平台制作自己的网页,由此确定课程的总体任务――建设一个完整网站。(二)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在每一教学单元之前,先提出本单元要完成的网页制作任务,提出之后,先让学生对任务进行仔细思考、分析和讨论,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中,一些问题较为浅显的问题,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就能解决;另一些是任务中包含的新知识点中的难点,学生要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才能解决,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丰富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三)学生完成任务。探索研究问题提出后,教师启发学生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协作讨论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过程掌握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四)任务评价与总结。在整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普遍出现的问题或错误,演示正确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获取的知识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于一些暂时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或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六、考核方法
主要从两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一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网页制作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二是指导和督促学生加强平时认真学习的习惯。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对各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以及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占总成绩10%;期末考核采用笔试、上机操作与作品相结合的方式,每个部分各占总成绩的20%。
七、结束语
关键词: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工作过程;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网站营销策划、网站美工、网站开发、搜索引擎优化、网站运营推广等岗位的人才。而“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目标是培养上述岗位均需具有的网页设计及制作能力。但一直以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难达到用人企业的工作预期,普遍建议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 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基本按照知识技能自身的体系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以简单、封闭的案例或任务引领学习,工作过程化程度不高,对于如何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工作缺乏示范性,学生难以形成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虽通过一些课程改革对学生实际能力有所提高,但以下问题仍普遍存在:
1.1 教学目标中注重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足
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思维的方式、观察判断问题的视角、处理综合事务的内在能力,不能将行动导向与操作技能培训等同,而应该注重如何思索与解决网站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
1.2 教学内容落后,忽略了社会应用水平发展变化
就业岗位需要既懂网站技术又懂管理和市场的创新性复合型服务人才,网页的设计是为网络营销服务,需策划、美化、在后期运营中可维护,这就需要在网页设计制作过程中融合网站的营销策划、美化、优化、运营推广等知识和技能,而教学内容和过程常常缺乏这样的融合,也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缺乏职业教育特征
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被单纯的理解为教师操作、学生模仿的技能培训法,忽略了职业情境的创设,未按照“完整行动模式”组织教学,学生缺乏独立的分析、计划、设计、实施和总结,缺乏在完成任务时解决各种疑惑和问题的方法和引导,未能形成物化在工作过程中的诀窍和经验等。[2]
1.4 考评方式封闭,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提高
学生的考评通常是平时考勤加完成网站的结果性成绩,学生的网站多是形式化的完成,缺乏成效保证。网站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如何进一步改进,难以通过“失败”来提升自己,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考核中来。
1.5 教材体例陈旧,难以使学习者实施与掌握工作过程
多数教材是以网页技术为主,知识技能面偏窄,侧重于其知识和技能自身的体系组织,缺乏综合化、情境化的项目引领,对于如何运用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实际工作缺乏指导,课程的学习难以使学习者胜任“工作”。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方法
课程建设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建设团队对企业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根据行业应用需要设计和组织课程,将学习目标和和工作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最终,以学生在企业的网页设计、制作、应用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要求为切入点,形成了“能力导向、工作导向、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
2.1 课程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夯实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保证当前的就业需要,又要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3]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上快速发展的创新商业模式的适应和反应能力,课程不仅培养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更注重将营销策划、色彩版面设计、运营推广、优化等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到网页设计制作过程中的能力,还需要科学规划资源、时间、进度的管理能力,搜集、分析和利用企业资料的能力,在团队中沟通协调等内在隐性能力保障工作的质量,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
2.2 工作过程化的课程设计,反映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要求
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相统一的过程,是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工作过程”,是教师结合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转换的结果,并不是企业工作流程的简单再现,学习的内容由多个学习情境来实现,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在于载体的选择和设计,载体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4]载体需具有典型性、开放性、实用性,设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网站形态:宣传网站、营销网站、商务网站,分别突出以“信息为主”、“产品销售为主”、“顾客沟通为主”的初、中、高级营销推广模式的网站建设,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认识规律。而载体所体现的“工作过程”定义为以下四个学习任务:
图1 “工作过程”的四个学习任务
学生在三个渐进的学习情境中,都需完成四个学习任务即完整“工作过程”,分别是学生模仿教师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工作过程”的完成是对重新选择和排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适度够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数量没有变,而是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整合,最终在学生形成“工作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策略等综合职业能力。
2.3 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课程的学习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复制,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里的行动导向教学是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融入学习情境,通过主动、全面、合作式的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图2 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任务,并确定在任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比如:如何分析经营产品特点和目标客户定位、如何进行同行业网站对比等,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网络、参考资料等进行知识的储备,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间的互相讨论下逐步解决,从而完成有产出的任务。二是通过教材提示,明确具体的工作过程,拟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包括:任务目标描述,学习目标描述,任务的细分项指引,细分项完成的时间、内容、方法、资源等。三是明确岗位角色的职责和要求。学生分组模拟学习情境中网站的发包方和承包方的相关岗位,理解双方在网站发包和承接中的要求和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建立职业认同感,感悟职业角色内涵,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科学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四是明确工作质量要求。指引学生自我检查、分组讨论等,在工作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不足、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工作反思提升工作的能力和策略。
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的保障
3.1 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团队,提供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条件
来自企业的专家和多所院校的教师共同组成了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团队,形成交流、分享、探讨的机制,建立互为补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校校、校企间共同协作制定教学标准和计划、联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企业、学校的共享和互动,共同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互、反馈、评价等环节,大力引导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
3.2 以过程改进为特征的考评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成效
学生的考评不只是简单地对其完成的任务给出一个分数,而是要反馈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成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优势方面进行肯定,从而坚定其学习的信心,激励其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引导改进,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其想办法解决,帮助其巩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通过过程改进提升工作的能力和策略。考评的不是静态的知识积累,而是动态的工作过程;考评的不只是任务完成的结果,而是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改进;考评的结果不只是由教师决定,而更多的要由学生参与。[5]
3.3 采用过程化的教材体例组织结构,实现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
课程的建设团队编写与课程建设和改革内容配套的教材,教学内容应紧跟主流技术和市场发展要求,教材体例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来组织。通过多个真实化的工作情境,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职场化的工作步骤和企业化的考评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岗位知识技能,奠定职业发展基础,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4 结束语
参与课程实施教师们普遍反映:通过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项目全局观念,理解了工作过程、方法和要求,有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能更快适应企业的团队工作,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学生们普遍反映项目的引导性强,学习兴趣高,易于上手,学习过程的自我空间大,可扩展性强,学生具有明显的学习成就感,作品在校外的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并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承接企业的网站建设工作并获取报酬。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及“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切实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书梅,李鸿光,贾志霞.我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误区探析[J].成人教育,2011,6.
[2]清华.关于职业院校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4.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5]蔡惠芳,曹茂庆.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标准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