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霸学习计划范文

高中学霸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霸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霸学习计划

第1篇:高中学霸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伊达比星

Efficacy of a New Combination of Idarubicin,Vincristin and L-asp in Treatment of Previously Untreated High 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HEN Jie.//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0):015-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ILD as an induction or intensive period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viously untreated HR-ALL patients. Method: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evious untreated HR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VILD or VDLD regimen, compare the EFS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Result:Patients received VILD regimen during the intensive treatment period had a longer EFS of (80.98±5.36 )months and a better 5-year survival rate of (83.3±7.0)% in comparison of that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VDLD, which were (52.06±9.10) months and (52.5±13.1)% (P=0.029).Conclusion: VILD used as intensive period treatment instead of VDLD had superior efficacy in treating previously untreated HR-ALL cases.

【Key words】Children’s HR-ALL;High risk;Idarubicin

First-author’s address: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31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07

随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研究进展、化疗方案和支持治疗的不断改善,该病的预后不断得到改善。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修订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04方案),该方案治疗ALL中、低危型患者的疗效较好,但高危型患儿的预后仍有待改善[1-2]。

伊达比星(IDA)是第二代半合成的蒽环类药物,有更好的脂溶性和细胞内浓度,本科使用IDA代替04方案中的蒽环类药物治疗了一部分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高危型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初选条件:2005年2月-2013年4月,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修订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的诊断分型标准,本科收住的新发、初诊ALL高危型患者,共66例,男41例,女25例,平均发病年龄7.16岁。66例患儿中,1例确诊后即放弃治疗,1例在VDLD诱导期间放弃治疗,1例转外院治疗,11例因经济原因或存在特殊免疫表型,未按照以上方案接受治疗,3例在完成诱导缓解和早期强化化疗后接受骨髓移植治疗, 1例在VDLD方案诱导化疗结束时死亡,2例资料不完整无法统计。

1.2方法以VILD方案部分或全部代替04方案表柔比星(Epi)的VDLD进行诱导或强化化疗。在诱导化疗中,IDA剂量为15 mg/m2,分3次在化疗开始的前3 d或前2周的第1~2天静脉输注。在早期强化及加强强化治疗中,IDA剂量为10 mg/m2,分2次在化疗开始的前2 d或每周第1天静脉输注。余化疗同04方案。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9.0软件统计53例VDLD或VILD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达骨髓缓解所需的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8例接受VILD或VDLD方案强化化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使用Log rank检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诱导化疗53例在本院接受VILD或VDLD诱导化疗。11例为VILD诱导,均达骨髓缓解,40例接受VDLD诱导化疗,其中1例患儿在诱导化疗结束前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另1例在诱导化疗期间死于感染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无法评价骨髓缓解情况,其余患者均达到骨髓缓解。VILD组达骨髓缓解平均时间为(2.91±1.04)周,VDLD组为(2.31±0.6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P=0.097)。

2.2强化化疗48例患儿在诱导缓解后接受VDLD或VILD化疗,33使用VILD方案,15例继续使用VDLD方案强化化疗。

VILD化疗组中,3例死亡(1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感染性休克,1例可疑颅内出血),2例复发(复发),平均EFS(80.98±5.36)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83.3±7.0)%。VDLD化疗,1例死亡(卡氏肺囊虫肺炎),6例复发(均骨髓复发),平均EFS(52.06±9.10)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52.5±13.1)%(P=0.029)。在VDLD强化化疗组中,有5例接受VILD诱导缓解,10例接受VDLD方案诱导缓解,两组的EFS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d Rank 检验P=0.158,Breslow检验P=0.247)。见图1。

第2篇:高中学霸学习计划范文

一年级习惯养成决定成败

姐姐徐安如比妹妹王安意早10分钟出生,相比之下,姐姐开朗爱笑,妹妹安静内敛。小姐妹在幼儿园咿呀学语,还不懂大学是啥概念时,老师们常逗她们,问以后想上什么大学。姐妹俩会异口同声地说“上北大”。而这个志向和小姐妹俩的舅舅有直接的关系。她们的舅舅是北大1995级本科生,现在美国工作。这期间,父母为孩子树立的精神榜样就是她们的舅舅,经常鼓励孩子向舅舅学习努力考上北大,让自己的人生出彩。可上幼儿园时老师对两个顽童最多的评语,则是批评她们调皮好动不听话。在一所小学任教的妈妈却认为,孩子童年时期,一定要让她们开心玩耍,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开心烂漫的金色童年。

进入小学后,以前一直对姐妹散养的爸妈开始对她们严格约束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从一年级开始,特别是前两个月,姐妹俩必须无条件在学校做完当天作业再回家,而且一再申明写作业不是一件讨价还价的事情,老师规定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检查作业时,妈妈要求她们会做的题目绝不允许出错,容不得半点马虎。同类型的题目相同的错误最多只能犯3次,再犯就要伸出小手挨打。这样一丝不苟地坚持了两个月,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后面的高效能学习就水到渠成了,父母也会省很多心。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妈妈基本再没为她们的学习操过心。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看书、聊天、预习第二天功课。每天晚上,全家人都是9点准时上床休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从两人上小学后就几乎没有让大人操心的地方,给她们安排好生活起居就够了。

小时候姐妹俩也经常为争零食和玩具吵架哭鼻子,开始时总是各自找爸爸妈妈告状。这种情势下夫妻俩从不和稀泥,更不随意当裁判,总是让姐妹俩自己解决,除非遇到重大矛盾或错误,他们才会出面引导解决。在这种无为而治的环境下,姐妹俩在学业上相互竞争、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遇到困难相互解决,她们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和最佳的竞争对手。家里有两个孩子,好处很多:在性格培养、学习上都有帮助,他们很小就学会分享,互相心里装着对方。一开始,妈妈给两个孩子各准备了一个专门房间,没想到她们反而喜欢凑到一块儿学习讨论问题,彼此之间的感情也非常好。一路走来,这种奇妙的缘分成为学习中的一大制胜“法宝”,因为两个人的力量肯定比一个人强大,学习经验和效率可以乘以二。让家人很自豪的是,两个孩子的成绩始终一直不相上下,而且两人之间的互补,使她们一直名列年级前列。

父母定位好角色事半功倍

姐妹俩进入中学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繁重学业负担和青春期叛逆这两条拦路虎,姐妹俩也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宣泄无名火。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则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无声的“情绪垃圾桶”。具体功能是,每每姐妹俩在学校里受委屈或互相斗气了,老爸便成为一名忠实的聆听者;学习上遭遇强手难以跨越了,找老爸宣泄谋求良策。此时的老爸耐心倾听、细心安抚,再加以巧妙引导,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敏感浮躁,如果父母不合理疏导,一味指责说教甚至打骂,对孩子可能造成重大伤害,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苦心人天不负。2012年中考中,姐妹俩分别考取了762分和746分的高分,被合肥一重点高中的理科实验班录取,分在两个不同班级。

姐妹俩进入高中后,父母在女儿就读的学校旁租了房陪读。3年里,妈妈负责饮食起居,爸爸负责挣钱和回家“受气”。姐妹俩把平日里的互帮互助当成一种宝贵的资源和经验发挥到极致:每天放学,姐姐经常会拿自己总结的易错题、难点题给妹妹看,互相分享一些学习心得,互相拾遗补阙;而妹妹善于每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学习上掌控好自己的节奏。姐妹俩从来不愿选择上校外辅导班,因为上补习班容易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她们一致认为,抓住课堂45分钟是最重要的,认真记录好知识点笔记,课后再认真梳理,把老师课堂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消化吸收就行了。姐妹俩也从不熬夜苦读,高一高二时,学校10点多下自习,两人回家就睡觉,姐妹俩一直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

学习中,姐姐和妹妹有一个共性表现相当突出,那就是她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务必对难题钻得深一点,遇到难题在一起讨论,自己解决不了,就去找老师,绝不让问题留到第二天。除了做题,她们还学会总结规律,避免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中“再翻船”。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平常姐妹俩成绩有时也会波动,但波动范围都很小。

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业完成之余,两姐妹也经常看看电视,但她们都非常自觉,看电视时间都不会太长,而且是有选择地看,比如球赛、益智类节目、新闻等。很幸运的是,这个乐趣也被父母充分地给予尊重,成为她们调剂学习压力最好的“兴奋剂”。

和许许多多双胞胎一样,她们除了长得像、成绩比较接近外,平时也会心有灵犀地犯同样错误,这样的“心有灵犀”甚至出现在了今年高考中:今年的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关于“蝴蝶翅膀的颜色”,两人在写作时都写跑题了,而且选择的立意都差不多, 跑题跑的方向也是基本一样的。考试结束后,这让父母对她们“一损俱损”的语文得分担忧了好长一段时间。

夯实基础可拒辅导班

姐妹俩并非书呆子,爱好非常广泛。女孩子大多喜欢钢琴、舞蹈、音乐、诗词等,而徐安如、王安意却对二胡情有独钟,且都已考过了二胡十级。除此之外,阅读是姐妹俩最轻松快乐的享受,家中书橱中,满满当当的政经期刊和世界名著是她们的最爱,她们通过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构成。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姐妹俩也都不约而同地锁定经济领域。徐安如计划大学毕业后去国外顶尖的商学院深造;王安意的专业并非经济,未来就业面比较窄,她打算辅修一门经济类的第二专业,希望将来依然能和姐姐一起在相同的领域共进退。

令姐妹俩自豪的高考已经成为历史,将永远定格在她们豆蔻年华的生命年轮里。作为过来人,姐妹俩刚刚经历过高别是高三一年的紧张学习生活,对于高三冲刺的经验和教训是深有体会,她们的感悟是:

1.效率优先,兼顾休息。高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注重学习的效率,在学习时间内精神高度集中,不分心,不打岔。而要保证高效的学习就必须确保充足的休息,不能盲目加班加点。

2.错题订正,总结规律。高三一年要做大量的习题,要从做习题中得到提高,就必须各科专门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次做错的试题登记在册,经常回顾反思,直到完全透彻为止。这样就能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把知识的盲点逐一补全,通过反思错题总结出规律,避免下次再做错。

3.立足课本,打牢基础。高三即将开始的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对课本知识点的复习一定要细、要实、要透。不少学生眼高手低,认为课本知识太简单而忽视课本的复习。课本知识点是建构解题思路的基础,课本习题是各种习题的“母题”,只有吃透课本才能在后期冲刺中做到游刃有余。

第3篇:高中学霸学习计划范文

“男神”的个人感情生活也随着这档节目的热播而引起关注。不过这么多年来,低调的李健一直将私生活保护得很好,很多人都不知他是不是有女朋友。真实情况大概要让粉丝们心碎了――人家早就结婚了,妻子叫孟小蓓,是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

当“男神”遇见女博士,他们的故事,一定有着别样的精彩――

青梅竹马,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李健和孟小蓓的故事,很老套。

两家算是世交,初次见面时,李健10岁,孟小蓓5岁,还被妈妈抱在怀里。李健的父亲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夸她长得漂亮,“像俄罗斯姑娘”。父亲的这个评价给李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每次父母在家里说起孟家,李健总会在一旁问:“是那个长得像俄罗斯姑娘的女孩家吗?”

再次见面,是去参加父亲一个朋友的婚礼。当时李健已经读高中,在人群中他一眼就看见了孟小蓓,当初那个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有一种莫名的矜持,两人都没有说话,但心里都对对方留下了印象。那天婚礼散场时,李健和父母先离开。走到楼下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现,回头向楼上望去,看见小蓓正站在窗前看他。楼上楼下,俯仰之间,两人对视、凝望,这一眼,缘定一生。

后来,李健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亲朋好友间“好孩子”的典范。正在读中学的孟小蓓难免经常听父母说起“李叔叔家的儿子”,暗自佩服。那一年的暑假,两家人聚会,孟小蓓的父母说起女儿重文轻理,数理化成绩不好,李健听见,自告奋勇说可以帮助小蓓补课。

那个暑假在李健记忆里像是美味的冰淇淋,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泛起一股甜味儿”。每天下午,他背着那把红棉吉他,骑车穿越城市,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心爱的女孩面前,不苟言笑,悉心指导。小蓓说:“那时候还真的有点儿怕他。”惟一让她感觉到这个男孩对自己有一些别样情感的时刻,是每次补完课的黄昏,李健会去楼下的小卖部给她买一支她最爱吃的马迭尔冰棍,然后拿起吉他,问她:“想听啥?”于是她就开始点歌,从崔健到齐秦,从罗大佑到李宗盛,只有她点不到的没有他不会唱的。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声中,学习压力一扫而空。

夏天过去,暑假结束了,李健要回北京。最后一次补课,他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心里的那份不舍。那天的点歌时间,小蓓点了一首小虎队的《骊歌》,“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歌声里,小蓓的泪水再也止不住簌簌而落,而李健也红了眼圈……

1年之后,孟小蓓参加高考。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李健给远在哈尔滨的孟小蓓打电话,只说了一句:“放轻松,我在北京等你。”他最终在北京等来了孟小蓓,这个比他小5岁的女孩考上了清华,成了他的校友和学妹。

大学毕业之后的李健,辞去了工作,和校友卢庚戌成立了“水木年华”演唱组,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一生有你》,迅速走红,并顺利签约了唱片公司。伴随着名气和利益同时到来的,是他和卢庚戌以及唱片公司之间在音乐理念上的巨大分歧,《一生有你》红了,公司希望他能趁热打铁,之后的创作也沿袭同样的风格,而这样的创作在李健看来已经不是创作,根本就是工厂的流水线在制造产品。

那是李健最为苦闷的一段日子,在清华读书的小蓓经常过来陪他。有一次,在李健又唉声叹气抱怨音乐再也不能带给自己快乐的时候,小蓓问他:“你问问你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才做音乐的?肯定不是为了名利对不对?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小蓓这句话,让李健清醒:“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发,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缺一个人在后面推我一把。”他最终选择了退出。而这也意味着,他放弃了几乎是唾手可得的名利,重新回到默默无闻、清贫漂泊的生活。他常常会漫无目的地走,在这个过程中想很多事情,激发灵感,而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小蓓。

很少有人知道,后来那首让李健重新回到公众视野的《传奇》,就是写于这个时期。“……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他说:“那年冬天,非常冷,我住的四合院里没有暖气,而小蓓也陪着我受冻。那么冷的天,因为有人陪伴,也不觉得有多冷了,我突然想写一首温暖又遥远的歌。”

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小蓓大学毕业,随后和李健结婚。这个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女孩,没穿婚纱,没有鲜花,心甘情愿又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给嫁掉了。多年之后,小蓓回想起他和李健领证的那天,笑着说:“我们结婚,就是,一早醒来,看见天儿不错,心情大好,择日不如撞日,就领证去了。我们都是厌倦形式的人,现在想来也丝毫不觉得遗憾。”

才子佳人,将日子过成了诗

这些年来,李健一直将自己的私生活保护得很好,也从不在公开场合携妻子亮相,搞得大家都很好奇:李太太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目前至少有3个证据证明其是美女:一、李健曾经说过自己的妻子是美女;二、见过孟小蓓的高晓松曾经说过:“李健太太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看的女人。”三、孟小蓓曾经好几次在大街上被星探拦住想请她去试戏。

最近有网友扒出了孟小蓓的微博,这个微博记录了两人之间的生活点滴,这才发现这位李太太不仅颜值高,而且琴棋书画诗酒花、写作摄影照顾家样样拿得起,堪称五星级全能妻子。在这个微博里,李健对妻子的昵称是“小贝壳”,而妻子对他的昵称则是随机的:“咖啡先生”、“出差先生”、“午睡先生”……

透过这些文笔优美的微博,两人之间的生活情趣自然流淌,令人艳羡――“我在小园浇水,昨晚回来的出差先生隔着纱窗说,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否则只是无意义的留白。风儿吹过,小花草纷纷跳起舞来……”

“午睡先生说我梦见咱们在草地上野餐,还有兔子和狗都喝晕了,兔子打拳呢,可好玩啦!”

“节食先生说胃太空有点难受,给他喂了一杯奶,又吃了一块糕点,他心满意足地说:总饿着不好,容易做‘饿’梦。”

“看到巧匠之作总会心动手痒,我说有点想去学陶艺,事茶先生抬眼看看我,说:‘你别淘气了……’”

而李健在难得谈到自己的婚姻生活时,也透露过一些细节:“我和妻子都很喜欢苏俄文化,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我们都喜欢郊游,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啤酒面包香肠去郊外,搭了帐篷,弹着吉他,吃吃喝喝,到晚上再回来。我们都喜欢布置家庭,桌子上一定要有桌布才行,喜欢粉刷和装饰房间……”

两人都喜欢阅读和音乐,所以家里最多的就是书,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李健的书占了两面,小蓓的书占了另两面。李健说他有时候闲着没事干,也会去小蓓的书架上找些书看,“不过都看不太懂。”现在,李健在小蓓面前有些优势的也就是音乐了。他很信任小蓓在音乐上的审美,有时候写了歌词,他会先让小蓓看看是不是觉得OK,小蓓点头认可,他就放心地定稿了。给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写主题歌时,冯导和制片方都提出了修改意见,足足改了七八稿还通不过。小蓓听了听,觉得挺好的啊,这下李健有了底气,对冯导说:“就这样,你们要是觉得能用就用,如果不能用就算了。”后来还是冯导做了妥协,笑着说:“李健,艺术家的脾气。”

小蓓唱歌也很好听,李健有首歌叫《紫罗兰》,里面那段清越、飘忽的和声,就出自小蓓。

如此神仙眷侣琴瑟相和,让人好奇:他们就没矛盾吗?就不吵架吗?对此李健说:“我不喜欢脾气火爆的女孩,不能容忍女孩子对我大喊大叫,但特别温柔对我百依百顺的那种也不行,我和太太相处必须平等。就是有些问题,不能因为我年龄比她大,就要照顾她迁就她,就默认一个我不能容忍的结果……我太太最终吸引我的不是容貌,而是她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那如果夫妻之间遇到矛盾会怎么处理呢?李健说:“我们不吵架,吵架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她是学社会学的,会以社会学的观点来争论。我有时候说不过她,就去弹琴,弹了一会儿,心情好了,两个人也就和好了。”

看看,这就是男神和女博士的生活,真是令我们汗颜呐!

在婚姻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两人结婚后,孟小蓓一直都在读书,读完研究生,又去读博士,因为这,两人到现在还没要孩子。在如今这个“女博士”相当于一个贬义词的社会,也有不少人劝李健:“一个女人读那么多书干嘛?趁着年轻赶紧把孩子生了。”在这一点上,李健百分百站到妻子这一边,他说:“我不能因为她是我妻子,就可以自私地要求她这样那样。她有梦想,我能做的是站在她身后,做她的后盾。好的婚姻不应该是束缚,而应该是一个人的加油站。”

李健戏称妻子是“学霸”,佩服她的定力和毅力。比如她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就一定要完成。有时候陪着李健去听音乐会,回来已经是深夜,她还会洗洗脸,坐到书桌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在小蓓准备博士论文的那些日子里,李健经常在书房陪着她熬夜,他说:“反正我也是夜猫子,睡不着,还不如陪着她,她学习,我创作。”在那些夫妻灯下相对相伴的时刻,有很多次,李健一抬头,发现小蓓已经困得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样的场景,被他写成了一首叫做《小鸟睡在我身旁》的歌,将对妻子的怜爱、欣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小鸟睡在我身旁,就像花儿吐芬芳,但愿这温柔的夜晚,赐予她甜蜜的梦乡。看着她小小的翅膀,还要为自己挡风霜,谁也不能伤害她,我要保护她飞翔……”

李健很为妻子是个博士感到骄傲,为她在学术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高兴。小蓓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他会细心地整理、收藏,家里有客人来,他会把这些拿给别人看,说:“她这个含金量很高,要有真东西、下苦功夫才行,不像我们唱歌的,谁都能唱。”

同样,小蓓对李健的事业,对他的梦想,也是全力支持。

李健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是因为王菲在春晚上演唱了他创作的那首《传奇》。他戏称自己像一个“出土文物”一样,又回到公众的视线中,生活也不可避免地一下子变得忙碌。比如他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去郊游,也不能再在一起安安静静地享受下午茶。对此小蓓没有怨言,正如李健不愿意用婚姻来束缚她的学术理想一样,她也不愿意用婚姻来束缚李健的音乐理想,她说:“好的婚姻能让人变得更好,飞得更高。”

其实早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时,导演洪涛就邀请过李健,被他拒绝了,理由是:“那个舞台适合那些会飙高音会劲歌热舞的歌手,像我这样喜欢静静唱歌的歌手,会比较吃亏。”第二季时,他依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洪涛的邀请。但是小蓓一直在鼓励他去尝试一下。她对李健说:“其实你就是怕输,怕结果很难看,你如果抱着去唱歌给更多人听的心态,就不会介意输赢了。”小蓓的一语中的让李健重新开始看待洪涛的邀请,并最终以补位歌手的身份参加了第三季的比赛。

让人意外的是,或许是听众听腻了飙高音,擅长浅吟低唱、号称“音乐诗人”的李健一出现,就得到了大众的空前关注。他沉静空灵的嗓音,宛如一阵清风,给《我是歌手》带来了一丝清新的色彩。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歌手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有人紧张失态,有人频出大招,而李健始终淡定,在后台甚至还时不时抛出一两个段子,给大家放松心情,调节气氛。能有这样的好心态,李健说:“我始终记得妻子说过的话,比赛是暂时的,歌唱才是永远的。”

参加《我是歌手》,惟一让李健头疼的就是选歌,选对了歌,往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第八期,是一场淘汰赛,当时的李健为选哪首歌参赛伤透脑筋,身边的一帮朋友:王菲、卢庚戌、朴树、黄绮珊,纷纷给他推荐了自己认为比较适合他的歌曲,可他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意思”。有一天,小蓓对他说:“我觉得有一首歌特别适合你。你唱这个肯定行。”知夫莫若妻,李健一听,犹豫、纠结一扫而空,当即拍板:就是它了。这首歌,就是让李健在第八期获得冠军的《当你老了》。

尽管李健一直认为唱歌不是为了比赛、好歌手是无法比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歌唱事业,通过《我是歌手》这个节目,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事业上的飞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他用来陪伴妻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和大部分妻子不同的是,小蓓对此很想得开,她说:“他忙起来也有好处,他忙他的,我忙我的,也许趁这机会在学术上能有大突破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