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英语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专业英语;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是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走向世界的必备素质。在本科院校,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中,专业英语的教学还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开设了专业英语,往往学时较少,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翻译少数几篇课文的水平上,并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少教师也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数据资源库中有关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探讨的文章不下2000 多篇。例如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经贸专业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初探等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讨论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对应措施。
1.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
学习专业英语是吸取国外先进知识,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础。专业英语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辅助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和阅读量,特别是要强化英文表达方法,为将来的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本科毕业以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讲,经济全球化很快,进行国际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设专业英语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来说,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要了解国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就需要经常查阅英文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出去,因此,学生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2.专业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2.1 专业英语授课对象分析
专业英语的授课对象为大四的本科学生,大一、大二学了两年的大学英语,有的同学过了四级、有的同学过了六级,还有部分学生四级也没有过,加上大三和大四两学年,除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可能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所以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围绕着四、六级证书,对专业英语无力顾及。再者,很多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明确,认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少涉及到专业英语,对专业英语不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2.2 专业英语教学师资分析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大部分是由科系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其中不乏英语好,又具有专业特长、对专业词汇比较熟悉的教师。但是,一般性本科院校中的大多数教师,本身英语语言能力就比较弱,很难把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结合好,讲授专业英语力不从心,但鉴于人手短缺,只能勉强为之。最近几年,山东省也派出一部分教师国外锻炼学习,归国以后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专业英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学可以创建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3.专业英语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探讨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大学英语重在日常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而专业英语重在科技文献的阅读和翻译,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要求学生重视的是专业词汇的记忆、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和翻译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英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重视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是学好专业英语的一个前提条件。专业词汇学生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往往难以记住,容易被遗忘。为帮助学生牢记专业英语词汇,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构词法。英语词汇的构词法有三种:合成、转化和派生词。利用构词法有利于记忆专业英语词汇,扩大词汇量。
(2)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但如果缺乏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还是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专业中长句多、句子结构复杂,正是专业英语的语言特征之一。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在分析课文碰到长句时教会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结构,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一是判断句子种类。看看这个句子属于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这是分析句子结构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是找出主句,即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三是找出从句。找出从句的关键是找出连接词。专业英语文章中大量出现that 引导的从句,它们往往紧跟在某个名词或代词后面充当定语,称为定语从句;但若that 在从句中不充当成分,便为同位语从句。只有理顺句子的结构,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另外,专业英语文章中还往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后置定语,通过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分析句子结构来加强对这些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语目的之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不具备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学习专业英语,很大程度上是要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外文资料,并能通顺的、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成汉语,因此翻译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活动,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其次,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例如增译法和被动语态的翻译、状语从句和名词从句的翻译等。再次,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自己翻译,对比原文找出差距进行总结,使学生逐渐积累翻译的有关知识,提高翻译能力。
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能够读懂英文说明书、英文图纸和专业范畴内的英文书刊资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由于专业英语学时较少,在课堂上不能做太多的笔译练习。因此,教师可采用课后布置适当的笔译作业,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针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分析讲解。通过反复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水平。
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加深大学英语知识、加深专业理解,积累专业知识的过程。专业英语教学既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又不同于专业课教学。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三点:(1)引导学生牢记专业词汇;(2)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3)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结合起来,不仅能阅读普通英语文章,并且能阅读专业性文献,由此了解到更新、更先进的专业知识,为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要玉宏,王正品.从本科毕业设计看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1):84-86.
[2]吴婷婷.经贸专业英语“快乐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践[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9-132.
关键词:影视英语;教学;高校;非英语专业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影视英语课程上给学生放映原版英文电影,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然而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观看英文电影对提高英语水平没有明显的效果。笔者通过自身影视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讨论影视英语课程目标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规律性的问题。
一、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具有直观性、无准备性、自发性、句式多变、语感较强等特点,并包含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高校中,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影视英语课程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文素养。然而,长期以来影视英语课程缺乏科学的教材,使得一些教师对影视英语教研工作不够重视,随意安排各教学环节,备课不够充分,上课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却不加任何讲解和点评,课后不布置相应的作业练习,学期末也没有好的测试手段测试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最终造成影视英语这门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影视英语课程的教学原则
影视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是否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学影片选择根据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把握好影片选择的依据,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素质
语言是一种交际媒介,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英美国家特有的价值体系、民族特点等通过优秀的电影得以集中、形象地放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文化导入的内容。
3.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影视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需求,选择性地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并进行讲解,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活动。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可以将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称作“孵化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或课后作文,让学生在观看完影片后用英语表达要讨论的话题和写作练习,从而缩短孵化期。否则,影片中的大量俚语、表达方式就不能被学生吸收利用。
三、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策略
影视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电影欣赏过程的规律,即准备、进入、共鸣、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给学生提供一部英文影片之前,教师应整理好影片中的俚语、生词、表达方式等,印发给学生,进行适度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的用法,并用英语对影片的故事背景、演员及影片大意作简要介绍,为学生即将进行的观影活动扫清障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让他们在观影的同时注意发现那些与问题相关的线索。
2.进入阶段
进入阶段是影片欣赏的审美阶段,学生与影片交流感应,往往会被影片的审美幻觉牵引。教师可以在影片播放时暂停,针对看过的影片内容进行提问、讲解,让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为他们继续欣赏影片打下基础。
3.共鸣阶段
影片欣赏过程中,学生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进入而与影片达到共鸣。教师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4.回味性延留阶段
电影结束后,学生的头脑中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所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就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生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事先设计好习题和课堂讨论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理想工具,也是学生了解熟悉外国文化的好材料。影视英语课程应当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英语综合能力 翻译能力
当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严重的教学滞后现象已经极大地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缺失,因而有效利用可行措施,大力改革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质量,完善非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则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1.职业生涯的需要
1.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我国急需大批合格的能担负起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任务的应用翻译人才。加强翻译教学已不仅是高校外语专业的任务,还是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罗选民(2002)所说:“谁能保证,我们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中有些人若干年后不会改行做笔译或口译,或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业余翻译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在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任何处于学术前沿的科学家,他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不仅仅自己做研究,还把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己任。……可以肯定,将来许多科技翻译人员将来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正在从传统的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转变,即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仅是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而且作为一种教学的目的而存在。”(罗选民,2008)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目标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传统外语专业偏重纯语言文学型的翻译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探讨非英语专业的应用翻译教学成为当务之急。90%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翻译能力,是时代的需要、职业的需要。
1.2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9月26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高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可以说《教学要求》对学生所需达到各阶段翻译能力的教学要求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梯度合理。但学生的现实翻译能力却由于翻译教学的不作为而大大滞后于目标能力。
1.3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无奈之举。2007年3月30日,经过长期酝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旨在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课程考试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实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教育部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资格第三批院校(含前两批)增加到81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翻译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补上了原本缺失的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这一环(穆雷,2007)。
2.翻译教学的困境
2.1四、六级考试指挥棒和风向标对翻译教学不利。
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起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在现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以汉译英的命题形式出现,考查的仍然是英语语法和词汇表达能力,或者说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而翻译能力的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当然,这部分的五个句子只允许在规定的五分钟内完成,学生的翻译速度只是在这一检测的内容中,得到了强调。
2.2合格师资是制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瓶颈。
1998年12月,由高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高校可根据学生升学、就业、出国等不同学习动机,设置相关高级翻译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各类学习需要,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应该说,各高校都能够做到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但问题是,几乎所有高校开设的都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课,这就给授课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谁来上课?是懂翻译的英语老师来授课,还是懂该专业的老师来授课?无论是谁来授课,都无一例外地受到约束,即英语老师讲不好专业问题,专业老师讲不好英语翻译。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不少翻译课教师只是随意选出来的,没有时间接受培训和进修,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教翻译,或者英语专业课。
我经过调查还发现,一个能教好翻译的老师,在高校的翻译教学实践中,非有三到五年的磨炼。但更令人揪心的是,即使高校老师教好了翻译课,由于社会合格翻译人才的奇缺,也最终导致了教授翻译老师流失于社会非教育行业。
3.解决的方案和途径
3.1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题型,提高翻译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设置单一的现状,王伟(2006)提出应根据不同的翻译测试目的和要求,采用多样化题型,进一步探讨翻译能力的具体内涵、测试的选材、测试的方式和测试的效度及评分标准等。翻译测试重在检测学生的翻译能力,更好地指导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翻译测试应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翻译测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单句翻译、短文翻译,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译评等多种形式;主客观试题并重,甚至可以考虑因开卷的优势而采用开卷的形式来测试翻译能力。测试题材也应该多样化,应该涉及文学、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
提高翻译题型的信度和效度,不仅使它成为一种常规题型,还要增加其在四、六级考试中的分值。改变翻译部分在试题中的顺序,是大势所趋,如现在把作文和快速阅读放在考试开始考比最后考,效果良好。只有这样,四、六级翻译考试才能从整体上测试出考生的英语水平,才能使学生、教师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真正重视起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独立阅读外文资料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资料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各项建设。
除了全国性的四、六级统考外,各省市还可定期组织地区级的翻译能力等级考试。大专院校也可定期组织翻译能力竞赛,以提高广大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罗选民,2008)。
3.2培养合格的翻译教师是当务之急。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的艺术的再创造。大学英语教师课时重,难于找时间去专门研究翻译,翻译教学就很难有较大突破。韩子满(2008)在分析建立合格的翻译师资队伍对于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时建议,可以考虑招募职业译者加盟,充实教师队伍;与专业翻译机构合作,借用职业译者,并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创办自己的翻译公司,为教师提供锻炼平台,稳定教师队伍。各校要尽快培训专职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定期选派他们参加口笔译培训班提倡翻译教师参加翻译资格等级考试,并把这种资格认证纳入到翻译教师的选拔和能力的考核之中,同时鉴于职业翻译者收入较高,对优秀的翻译教师应提高待遇,以稳定翻译教师队伍(白莹,2010)。
3.3大学英语开设翻译课是大势所趋。
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发现要求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学习任务和要求高中生必须达到的学习任务基本接近,而且目前大学新生的总体英语水平逐年提高,所以压缩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增加翻译等应用型课程是完全可行的(白莹,2010)。王金波(2009)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后建议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笔译课程,大二下学期开设口译课程,将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开设3个学期翻译课程。学生的年级越高,翻译对他们就越重要(罗选民,2002)。各校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师资状况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设置一定的翻译课时或通过合理的安排单独开设翻译选修课、必修课(白莹,2010)。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翻译能力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从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翻译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扩大我国对外交往、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EB/OL].http://省略/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2]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http://moe.省略.
[3]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J].中国翻译,2008,(4).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7).
[5]罗选民.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6]王伟.大学翻译测试的题型设计与改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白莹.应用翻译――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8]王金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J].外语界,2009,(5).
在近年来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虽然学生口语的训练备受关注,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仍然很差,其主要表现是进行口语交流时出现无话可说、词不达意或缺乏逻辑性、语无伦次的现象。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输出不乐观的现状正是由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的教学实践行为所引起的。除此之外我国英语师资缺乏、授课时间少而教学内容过多,所以大部分学校都采用大班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导致了学生缺少语言输出锻炼的机会,而口语表达也因此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弱项。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Swain于1985年提出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为英语学习者准确、流利地表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创设语言输出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
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及其作用分析
1.Swain 的输出假设理论
Swain(1985)基于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进行了调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仍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第二语水平。Swain进一步指出,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输出在第二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能提高第二语习得者表达流利程度外,还能提高学习者第二语输出的准确性。输出假设还指出当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不得不将自己的语言表达修改得更准确、更连贯。目标语的输出可以激发学习者,促使他们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便能成功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2.输出假设理论的作用
在提出输出假设理论之后,Swain(1993,1995)又扩展了理论的范围并归纳出了以下三个作用。首先,输出具有假设检验作用(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也就是指输出是一种对目标语潜在的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习得者可以从谈话对象那里获取反馈对自己中介语法的准确性及理解程度进行检验。语言输出检验习得者语言准确性,通过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及纠正,表达会更加准确。
其次,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即当习得者对目标语用法反思时,他们的输出起到元语言功能,使得他们能够操控和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换言之,输出可能导致习得者对句法的处理远远不止于理解重要的语义。这一句法处理可以修改或再处理语言输出,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一步。
最后,输出具有“注意或启发”(noticing/triggering)功能。也就是说,第二语习得者在表达目标语时,会注意到他们试图表达的内容与能够表达的内容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促使他们意识到在目标语中所没学会的或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在某种情况下,目标语言输出可以促使二语习得者有意识地发现自身语言的问题,这会使他们注意准确表达所需的目标语知识,从而加强他们生成新的语言知识的动力。
三、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对于输出理论的介绍及其功能的分析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改革指明了方向。首先要转变重输入轻输出的观念,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中要体现输出训练的突出地位;其次要探索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以替代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另外要利用测试的反拨效应检验教学效果,可以在四、六级考试中加大口语考试成绩的比重。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必须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转变英语教学观念,转换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四、创设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
目前我国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主要的难题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英语使用环境,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主要环境其作用不可小视,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加强语言输出训练,但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班人数较多,每个学生口语输出练习的机会和时间远远无法达到内化所学知识,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延伸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课外自主练习,巩固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加口语输出机会也是提高英语口语输出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合理的课堂口语教学活动
根据Swain的观点,大量的输出练习能促使学生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丰富口语输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有效的口语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
1.对话表演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每一册书按不同的主题提供体现一种或几种交际技能的视频对话,供学生跟读、模仿必需的词汇和句型。在口语课上学生分组根据特定场景的要求表演对话,经过练习之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学生就可以脱口而出,运用恰当的语句完成交际功能。在表演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方的回应检验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在表演完对话之后还可以让其他学生作出评价,这是一个自我反省,互相纠正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分组提前准备,根据小组同学共同的兴趣改编经典电影片断或自编剧本,课前经过反复排练之后在上课时分组表演。在准备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口语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在改编或自编剧本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语言运用形式的思考和练习,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言语交际中最有效地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应用能力,剧情随着学生交际行为自然展开,留给学生更多想象灵活运用语言的空间。角色扮演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将输入知识内化输出的过程。
3.小组讨论
分组对给定的题目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或诗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思考探讨这些资料所暗含的相关信息、观点和看法。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图画让学生比较图画之间的相似和不同,或只给出图画的一部分让学生去讨论、猜测其它部分可能出现的画面。小组讨论使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修改不正确的假设,从谈话中得到相应的反馈,并且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引导出更多的输出内容。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在小组成员的范围内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的语言输出。小组讨论中轻松的语言环境,学生感到放松,这种形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能够加大学生口语练习的频率,提高学生口语输出能力。
4.辩论
辩论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辩论需要更多的语言输入基础和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准备搜集材料的过程得到大量的语言输入,英语辩论就是大量语言输出的过程,双方辩手用目标语表达他们想表达的信息,但在输出过程中,有时辩手不能完全表达自已的思想,甚至错误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语言状态,正是输出理论的第三个功能“注意/启发”,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目标语以提高语言输出水平。
5.创设课外口语输出语境
课内的各种活动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准确地输出口语,但是有限的练习时间和机会导致课程结束以后学生缺乏口语输出的相应语境,到下次上课时这些输入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早已忘记。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采取相应策略使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继续学习,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课外的真实语境比课内的要更丰富多彩,首先要培养学生从真实语境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训练习得及口语交际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6.任务型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包括广播、电视,以及能提供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电影以及虚拟现实的多媒体与网络这些不同输入模式的互补效应,综合提高学生口语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课外输出练习的语境和机会。教师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课内外任务相结合,以实现课内贯穿,课外拓展的目标,使运用英语成为学生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以每单元中的话题为主题,结合学生的兴趣,巧设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分小组完成,鼓励学生广泛地利用课外资源。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语言输出阶段,学生把课内的语言输入延伸至课外,给学生提供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地巩固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引导学生转变英语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鼓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口语输出机会,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辩论大赛、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都是非常好的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真实语境,增加口语输入,提高口语输出能力。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调查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更好地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除政策制度、技术支持等因素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英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汉语、外交、经贸、法律等结合的复合型英语口语人才。然而,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以及四、六级考试等应试压力影响,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侧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忽视了其口语水平的培养,难以满足外向型经济需求下对于拥有较强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笔者对陕西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出其症结所在,从而寻找切实有效的培养路径,促进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为培养适应于外向型经济全球化发展思路的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1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象为陕西省某高校4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100名,具有一定代表性,能比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由学生个人基本资料与10个调查问题组成,这些问题的设计均采用里克特量表,其中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研究者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高达94.5%。
2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1)2.2问卷调查结果讨论与分析笔者基于以上数据统计,进一步对问卷涉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整理,结果显示:1)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语充满兴趣,希望能拥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但是同时存在着大部分的学生,他们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自身口语的提升需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显示出现时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弊端与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亦表现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教师对大学生口语能力习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数据显示,69%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会影响他们的口语学习效果,7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动机、愿望和情感,80%的学生赞同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其发言的积极性,7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同时81%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及时、有技巧地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用语错误。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对于口语的兴趣生成、学习过程以及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在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路径上教师所独有的地位值得被大众重视并有效地付之于实践。3)口语学习与训练渠道的多样化同样在促进学生口语能力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400名受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收音机、原声电影、电视节目、英文杂志、报纸等渠道学习口语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帮助,83%的学生认为听力与口语是相通的,听说训练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50%的学生赞成在课堂内外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英语角等活动能提高口语能力并增强学好口语的信心。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途径并不单一、枯燥而是多样、丰富的。
3结论与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不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还有更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的口语水平都持有较高的希望与需求。但是,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有必要结合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以及学生的个人诉求,重新调整和科学规划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方式、内容等。为此,笔者结合调查就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培养路径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
3.1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加强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依旧比较传统、片面,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因而出现了班级大学生多的现象,虽然教师意识到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但往往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而不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同时,传统的重读写轻听说的状况依旧存在,在这些条件下造成了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失衡。因此,为了纠正这一问题,大学英语课应加强对听说的重视,增加听力课程及口语练习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口语学习。除此之外,英语课应适度减少班容量,争取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3.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
虽然学生个人在口语习得过程中是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善于引导,增强其信心,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再次,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氛围,在交流过程中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最后,教师也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口语水平。
3.3拓宽口语学习渠道,增加口语学习的趣味性
口语学习不意味着枯燥乏味,因而学校、教师乃至学生自己还可以通过更多趣味性的方式来练习口语。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与口语相关的各种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主题晚会等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说口语的机会,也可促使学生将其所学学以致用地实践到与人交流中。同时,学生自身要克服焦虑紧张心理,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到各种口语活动中。从课堂上的讨论到课外的辩论赛等,这些趣味性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丢掉胆怯,轻松愉悦地提升自我。总而言之,口语在学生的学习、就业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将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有效发挥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扩展口语练习的渠道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张琳.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2).
[2]郑艳婷.浅析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J].中国科技纵横,2010(7).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非师范英语专业 创新实践教学
一、引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及现实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往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树立正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则成为它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由于师资及学生素质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法和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竞争,因此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成为这类学校普遍的办学定位。为了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上。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玉林师范学院从2000年升本以来,十分重视教学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笔者将以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为例,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
二、现状分析
玉林师范学院是在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高等职业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外语系有两专业,三方向,即:英语专业(英语教育方向和应用英语方向)和日语专业(应用日语方向)。在英语教育方面,我系已经拥有一个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无论在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地方输送了大批合格、优秀的人才。然而,在应用英语方面,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上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学生渴望实践与院、系提供实践基地相对不足的矛盾
目前我院提供的创新实践资源还是不少的,但相对于我系应英学生的需求而言,尤其显得不够,这其中有场地、经费以及师资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这一矛盾显得愈发突出。第一,校内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目前我院、系仅有语言实验室(5个)和咖啡屋(1个)供外语系学生实训英语视听说。第二,校外实训基地不足。我系实践教学基地有广西玉林宾馆有限公司、陆川县温泉九龙山庄、玉林国际旅行社、北流铭超瓷业有限公司、北流仲礼瓷业有限公司、西铁城领冠电子(梧州)有限公司、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等。
2、课程设置内容与实践内容不一致的矛盾
非师范英语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尽健全,实际应用性的课程较少;有些课程不能及时删除陈旧、重复及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增添相关前沿及应用性强的内容。而我系建立的实践基地不但少且小,而且它们开展的很多业务也和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大符合。
鉴于以上突显的矛盾,构建一个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原则与目标创新
非师范英语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注意保持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原则: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多方面创新性研究;多样性原则:实践教学不仅要有统一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开放性原则: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形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应用方面、社会实践方面其开放性更加明显。
创新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以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按多层次,系列化、开放式组织实践教学,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2、实践性教学理念创新
非师范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主要由教师、学生、设置的课程、教学方法构成。实践性教学理念应贯穿教学体系每一个环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效果。非师英语专业建立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教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用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意识,理解采用实践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教师应该对所教的课程的内容了如指掌,并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非师英语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双基础能力培养创新
(1)英语语言基础能力培养
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跨文化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外贸、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英语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关于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交际能力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在各类言语事件中应谈什么话题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实施各种语言行为的能力。因而,我们开设了符合培养目标和能力的英语语言基础课程。根据实践性教学理念,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把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第一,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语言实验室和咖啡屋(英语口语实训基地)完成,内容包括课堂报告、读书报告、辩论会、即兴演讲会、模拟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调研陈述、课件制作等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寓知识性、竞技性、实践性于一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动机,释放学生潜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第二,可以通过举办或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涉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比赛和竞赛,来丰富实践课的形式,延展实践课的内涵和空间。 (2)英语+商务基础能力培养
自2010年1月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协议全面实施,英语商贸人才奇缺,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而,我们在课程设计内容上要做适当的调整,重点突出英语+商务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要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课程学了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外,还掌握与商务有关的各种知识,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英语+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完成。学院应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个仿真的综合商务实训基地,由二个区域组成:贸易区、商旅区(旅游和饭店)。区内设有:接待、业务洽谈、报关、商检、银行、结算、资料整理与翻译等等科室。科室内有桌椅、柜台、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设备、数码相机、传、打印机、电话机等设备,开通内网和外网,可以实速上网。不同的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可以到这里实训,比如,《礼仪课》可以到接待科实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等课程可以到业务洽谈、报关、商检、结算等科进行实训;《海关英语》可以到报关科实训,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
(1)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源头。多来来, 我系一直把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抓教学质量关。通过设立青年教师优质课、示范课、优秀教师等激励机制,开展课堂教学大赛、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这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目前,我系复合型理论人才和能够指导实践的教师非常匮乏,师资严重不足。因而,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训迫在眉睫。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第一,教师自身参加社会实践。第二,建立高校应用型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师资培训制度,通过“产-学-研”的校企合作,定期实践培训。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国际交流,派遣骨干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提供各种机会出国留学实践。
(2)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非师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人素养:礼仪、妆容得体;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强;谦虚向上。第二,专业素养:英语基础扎实,主动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工作规程熟练,技能不断提高;有创新意识。
根据实践性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非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由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构成。专业见习主要采取示范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两种形式。示范性实践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观摩、学习,由实践基地的老师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对本企业的产品、业务、生产流程、服务管理等进行介绍、分解和示范,起直观作用,使学生易于掌握所学理论。设计性实践是老师提出实践要求,设计好实践问题,由学生自行根据实践目的和要求,进行实践设计,如:确定方案、安排步骤、选择方法,并独立操作,直至完成全部实践,写出实践报告。
专业实习主要采取顶岗实习形式。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理解工作标准、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职业素质,提高实践技能,以及顺利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他们的暑假,持J-1签证进入美国企业进行为期10-18周的短期实习,并利用实习之余的时间,在美境内实地体验美国生活,了解美国风土人情。每个参加项目的学生以合法纳税人的身份在美国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美国同事同工同酬。这样既可以提高英语技能,又能丰富实践内容,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四、结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不仅是很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只有切实抓好和落实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师范英语专业才可以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刘长江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
[2]张福勇 浅谈21世纪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研究,2004,(6)
论文摘要:学习与动机的关系极为密切。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是制约他们英语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现状,分析各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提出些建议。
一、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英语学习中,并非很多人对英语有兴趣,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点更甚。此时,动机变得很重要,动机是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动机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点欧美及我国的语言教育家普遍认同。Skehan认为,它是仅次于学习能力的最强有力的学习效果预测因素[1]。Gardner则认为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四个主要个体差异因素之一[2]。动机的研究对于老师来说也很重要,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动机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再认识,对英语老师来说,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好采取针对性措施。
动机是激发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和动因,它包括个人的意愿,心理冲动或试图达到的目的等。英语学习动机受很多方面影响,主要影响有以下这些:一是探求外部世界的需要。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探索英语国家,因为掌握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二是对知识的渴求。英语本身是一种知识结构,学习英语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三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学习英语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甚至能帮助学生扩大交际范围,提高学生的社会地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是现实的需要即通过大学英语三、四、六级等各种考试,通过考试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例如继续学习深造、找一份好工作,交流的需要等。学习动机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注意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现状
根据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唐雪梅老师对23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做的调查,[3]关于学习英语目的,58.7%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过三、四、六级,12.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考研,选择兴趣所在的学生为8.3%,其它的为20.3%。可见,总共71.4%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这种情况在全国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地方性高校尤甚。我们完全能够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考试日益频繁,而想有好的前途,通过各种考试变得客观现实。现在的很多考试大多与英语有关。
在关于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上,62.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20.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占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只有4.3%的学生认为不重要,12.7%的学生认为说不清。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英语很重要。在师范院校里音体美专业除外,除了极少数需要考研的学生以外,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认为根本就不重要,没有动力可言,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动机上有以上想法完全正常。现阶段,他们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他们认为努力学习英语应该会得到回报,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他们的前途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工作。我国的国情,在改革开放这些年内,经济不断好转,国外投资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外资单位,对职员的专业要求不低外,对英语水平要求也想应提高,所以要想进入这些外资企业工作就必须有好的英语水平。事实上,外资企业员工相对小企业、公司的职员英语水平要高出不少。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活跃,很多中资企业经常同外商打交道,尤其是一些外贸公司类的企业,也同样要求职工有相当的英语水平,慢慢的,英语就成了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重要砝码。
三、如何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和学习速度和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提供英语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并促使这一漫长的学习过程持续下去。既然强烈的动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运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一)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诸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重要一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甚。师生之间的信任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与教师积极配合。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情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促进学习。
韦纳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直接受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作出的反应,教师对学生的反应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一般从教师的反应中往往能感知到自己的成败,猜测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如果老师的态度是肯定的,学生深受鼓舞,对英语的学习自信心增加,且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相反,教师如果表现出对某位学生的不满,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也随之丧失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机。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一定要慎重。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困难情绪不佳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期望,绝不可打击。对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的面部表情直接反映出他们是不理解教学内容,平时也可以同他们进行一些学习英语方面的交流。一方面,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总结教学中的优劣,根据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适当调节教学速度,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反馈来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节,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能适度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激发动力
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从认知度来讲,英语学习的是否有效关键是学习者有没有认知内在动力,有没有自我提高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学习者有没有要求了解英语的需要、要求掌握英语的需要以及系统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需要。动机价值是稳定、重要的动机。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短期目标最直接的就是可以让他们有兴趣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读懂课文,熟练运用生词,做好课后练习,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并能通过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实现了短期目标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变得主动。用通俗的话说,由“要我学”变“我要学”[4]。长期的目标可以是学位英语,三、四、六级等级考试。长期目标则为通过二至三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后能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并且能较流利地和他人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学习动力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5]。在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让他们觉得有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这样,学习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实现了一个一个短期目标后有信心继续学习以实现长期目标。
要想实现短长期目标,教师和学校都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用的教材、教法,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所侧重发展。让学生能熟练地应用英语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适当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进行纠错
应用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出错、改错从而取得进步的过程。学习一门语言出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些错误可以使学习受益。作为老师,也不应该纠正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每错必纠对学生有打击,学生不敢发言了,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了。结果就是课堂气氛沉闷、紧张。反过来,老师也不能对学生的错误置至不理,对学生犯的错误无动于衷。学生不知道错误所在,这样,对英语的学习以及他们在语言上的进步也是有限的。因些,老师首先要清楚学生所犯的错误是不是影响到交际了。如影响交际了,老师就要及时纠正以确保流利性,如没有影响老师就不用纠正。
四、总结
英语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英语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对指导教学的意义。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实现他们的短长期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Skehan 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dward Arnold,1989.
[2]Gardner R 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85.
[3]唐雪梅.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8).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反思 英语学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33-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开始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出学习具有反思性,主张学习既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是单纯地复制和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构建,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当代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正如澳大利亚的教育专家比格斯(Biggs,J.B.)指出,影响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还是学习过程。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取决于实践与反思的结合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反思是学习过程的精华,没有反思不能产生学习。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当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许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英语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再者,虽然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本文从学习者自我反思的角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从学习者的自我反思中找到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1 研究方法
相对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已对大学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英语学习模式和方法,本人自行设计了一份问卷,对云南师范大学来自四个不同学院的80名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做了一项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6份。通过他们对英语学习动机、障碍和归因的反思来分析他们的英语学习现状。
2 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对学习动机的描述性数据分析
动机是激发一个人朝着某个目标努力的内在动力、情感或欲望,是决定二语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表3,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或为了获得学分而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动机较强的学生往往会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因为他们会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并为了达到某些目标而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那些缺乏动机的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会做出任何努力,因而经常考试失败。然而另一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平均每天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达一到两小时的仅占16.7%,大约56.1%的人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少于1h,甚至有22.7%的人课后从来不看英语。很明显,主观愿望往往和客观努力及实际情形相差甚远。具体原因在于许多学生认为专业学习比英语学习重要,因此他们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
2.2 对学习障碍的描述性数据分析
语言学习很容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60.6%的学生害怕在英语课堂上被老师提问,45.5%一想到上英语课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焦虑分为正焦虑和负焦虑,适当的焦虑有利于语言学习,因为它使学习者保持警醒,激发他们处理新的学习任务并促使他们为了克服焦虑感而做出额外的努力,但过多的焦虑是有害的,因为它使学习者紧张和害怕,使他们为了避免焦虑而逃离学习任务。当学习者为了给老师和同伴留下好印象,可能会过多地在乎来自他们的评价,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确定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样就导致了交流恐惧的产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苛刻的错误纠正方式是最大的焦虑来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及51.5%的学生认为说是听说读写四部分中最困难的。
调查显示,71.2%的学生认为语言环境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大学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相对稳定,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如果学习者把成功归因于语言环境将会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因此,他们不仅会积极地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而且会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反过来,如果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语言环境将不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只是为自己寻找一些外在因素作为失败的理由,如此归因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并放弃改善学习环境的努力。
约77.3%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个人的努力密切相关,同时只有12.1%的学习者把责任归咎于老师,这表明学生能找到合理的并有利于他们学习的归因,当他们学习成功时,他们意识到个人努力的重要性,相应地这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然而,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名好老师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很重要,因为他将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有效的课堂氛围。
3 结语
首先学习者要真正掌握所学语言,就必须能主动地驾驭自己的情感状态,克服消极的情感成分,如害羞胆怯和怕出错等。同时,还应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寻求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机会,加强人际交往策略学习和运用。其次,学习者要学会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语言学习优势和薄弱环节,并对学习目标和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最后,基于课程要求和自身的学习情况设定实际而有意义的阶段性目标,将会有效地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
总之,该文的调查结果将会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基于调查所得到的一些启示希望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iggs,J.B.The Process of Learning.New York:Prentice Hall,1993:135.
[2] 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265-266.
非英语专业的可以考CET-4/CET-6,CATTI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商务英语考试。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也是欧盟,最多国际组织和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