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文化,顾名思义,一是海洋、二是文化、三是海洋与文化结合。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历史上,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文化的创造者和发展者,同时也是一个海洋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这两条大道,一条是肇始于西汉的陆上“丝绸之路”,从当时的首都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楼兰古城,过阿拉山口,出中亚、西亚抵安息、大秦等地,这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另一条是发端于唐代中后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像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中国将丝绸和陶瓷奉献世界的同时,也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文明奉献给了世界。
在海洋交往中,与中国来往最频仍密切的是日本、朝鲜和东盟国家。朝鲜与我国山水相邻,日本与我国东北沿海一衣带水。越南、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往来始于秦汉时期,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建筑工艺、制瓷技术以及民风民俗等,都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南亚的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以及其他阿拉伯等国家,在汉代就与中国进行丝绸和陶瓷贸易交往,至今各国考古均发现有大量的中国瓷器残片。这些国家中的优秀古老的文化传统,诸如佛教、文学、艺术、天文、医药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对中国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养蚕缫丝、制瓷技术、民风民俗以及先进的手工技艺等也相继传播世界各国。到了明代,中国成为航海大国,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欧洲几位著名航海家,被誉为“十五世纪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家”,对海洋文化的传播贡献巨大而影响深远。
10月31日,东南卫视在京宣布开启频道2013的“大海洋时代”,打出的口号是将东南卫视打造成“大南方电视的传媒标杆”。
为此,东南卫视2013年将推出了大量创新节目来配合频道定位升级。
东南卫视台长叶雄彪表示,频道所有模式引进、创新研发、移植设计的新节目,都将展示“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包容,重新构建具有海洋精神的“大中华语境”。
升级海峡定位
上世纪90年代末,东南卫视抓住“海峡”定位,借鉴台湾当时的创新娱乐模式,通过打造享誉一时的《银河之星大擂台》《开心100》等节目迅速聚拢了青年受众,并以视角独特、资讯量丰富的台海新闻《海峡新干线》等节目成为大陆台海资讯互通的领先平台。
“在省级卫视中,东南卫视拥有首批赴台驻点的记者团队,首家在台北建立了演播室,率先有节目在台湾落地。”叶雄彪认为,东南卫视崛起于“海峡”,但在两岸三通的背景下,台海资源已不再独家拥有,着卫视竞争的日益激烈,东南卫视亟须寻找新的制高点。
“升级后的东南卫视将由过去关注两岸资讯,转为在立足台海的基础上强化国际视野。” 叶雄彪说。
台海资讯扩容
台海节目一直是东南卫视的拳头产品。经过十余年积累,大批关注台海关系的青年观众和知识分子成为东南卫视的忠实受众。本次改版,台海节目将扩容50%,节目时长保证一周七天,每天一个多小时的播出,形式上采用多地现场连线。明年东南卫视将开通北京演播室,以庞大专家阵容对资讯进行多元化解读。
同时,频道的多类型节目将互为呼应:《海峡新干线》《海峡夜航》《海峡影像志》透视台湾前世今生,《海峡两岸青歌赛》《海洋文化论坛》将聚合青年精英族群。
节目引进模式抢滩黄金档
2013年,东南卫视还将进行周间和周末节目带的全新改版。《大厨驾到》《老爸向前冲》等周间家庭情感类节目,体现大众定位;《深蓝》被誉为一部宏大的海洋叙事诗,由东南卫视团队打造,将为观众揭秘海洋奥妙。
周末黄金档,东南卫视首季延续“椅子很忙”的节目创意,推出盲选相亲节目《约会万人迷》,并有一档引进的国际模式节目《吉星高照》。《吉星高照》由两位歌坛巨星带领一位平民组成对抗赛,已向亚洲众多知名音乐人发出“英雄帖”。
为抢滩周末档,东南卫视将大量引进模式节目,目前正在洽谈的有《一名惊人》《皆大欢喜》《快回火星吧》。同时,在今年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大型职场节目《步步为赢》也将在明年改版,首季推出海外名校大PK。
季播活动
大型季播活动也将在明年的东南卫视亮相。东南卫视联合了一家财经节目内容供应商,以“寻找2013年的中国顶尖好项目,打造全球华人创业季”为旗帜,推出节目《爱拼才会赢》。据悉,双方将采取共同投入,共同运营,共享节目成果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山东;泰山娘娘;海神娘娘;地域性
山东素称“礼仪之邦”,大约四、五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齐鲁大地东临大海,其西部在华北大平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决定了其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其中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两位女神——泰山娘娘与海神娘娘便是这悠久历史文化的产物,一位是内陆文化的代表,一位是海洋文化的代表。
一、神灵信仰概况
泰山娘娘又称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泰山圣母,其信仰由来已久:据《岱览》载,始皇即帝位三年(公元前219)东封泰山时,丞相李斯在岱顶发现了一女神石像。尊之“神州姥姥”并进行祭祀。自唐代开始。视泰山娘娘为奉祀主神的泰山香社活动就有了一定规模,宋真宗时封泰山娘娘为碧霞元君后,泰山香社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自明代中期开始兴盛的北方民间秘密宗教将泰山娘娘改为无生老母,这也促使了泰山娘娘信仰的巩固和传播,更有甚者。到了万历十四年(1586年)时,发生了因岱顶碧霞宫进香者人满为患,发生骚乱而导致践踏,亡61人伤者不计其数的事件。人们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一般来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三来上香的,主要是河北沧州、衡水、河南商丘、山东鲁西北的香客居多,尤其以河北东光县、山东德州的香客为最;春香和秋香期间,主要是鲁中、鲁西北和鲁西南、鲁南的香客,以春香为多。”可见,在山东地区泰山娘娘在多数内陆的民众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泰山娘娘信仰的世俗化最终形成以泰山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趋势。除了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庙,还有泰安城西校场街西侧之行宫。阿县碧霞行宫建于嘉靖(1522-1566)间,济南府历城县碧霞宫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长山县天仙宫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以前,邹县娘娘庙重修于明天启二年(1622),曹州府朝城县东岳行宫建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曹县碧霞元君行宫一建于明正德间(1506-1521),一建于明嘉靖间,城武县泰山庙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济宁州济宁县樊东岳庙,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1),州治东北碧霞元君庙明嘉靖时建,临清州夏津县城东碧霞宫建于明隆庆间(1567-1572)……
可见,山东的泰山娘娘信仰始于公元11世纪初,公元16世纪中期以后,泰山娘娘信仰最终在山东内陆地区民间信仰中取得了优势地位,大大超过了其他神灵。所以民间不但修建了许多泰山娘娘庙,并以农历四月初八为其君庙会,每逢会期“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
海神娘娘。也称天妃、天后、妈祖。妈祖从福建湄州屿进驻大陆莆田、仙游等县后,又向南北发展,一条沿水路向南到广东沿海地区;另一条沿海岸线向北传播,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地区。自从妈祖被升格为皇家敕封的“国家级”海神之后,妈祖信仰也就传播到了山东沿海地区。
宋末元初,妈祖文化由湄洲岛开始向胶东沿海地区渗透。尤其在元朝建都北京后,胶东掀起了首波崇尚妈祖热。那时,元祖在京大兴土木,东南沿海一带的皇粮辎重皆靠漕运沿海北上,船队船民常常在胶东沿海地区避风给养,登陆拜庙上香。时间长了,他们便在渔村、港口、海岛遍立妈祖分灵庙,这里的人称妈祖为海神娘娘。叫妈祖庙为娘娘庙。
天后宫的建成是妈祖信仰传播的标志。山东地区的天后宫大都建于明清时期:牟平县天后宫建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青岛天后宫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文登县天后宫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烟台天后宫建于光绪十年(1884);荣成石岛天后宫建于光绪年间,厘岛天后宫建于道光年间;即墨县天后宫将于明代;日照天后宫建于光绪年间……。
可见,山东地区的海神娘娘信仰虽起于宋元,但兴盛于明清,略晚于泰山娘娘的兴盛时期。因为这一时期航运发达,水上作业是山东沿海主要的经济来源,形成了海洋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类型就有什么样的神灵类型,海边的人们需要的是能抑制风浪、免除水患的水神,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海神娘娘备受尊崇,长盛不衰。
二、神灵信仰内容
神灵信仰的对象最主要的是其司职,这构成了信仰的主要内容,
泰山娘娘的司职最核心的就是掌管生育。封建时代子嗣问题关系到每个人,而“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一本乎坤元滋生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所以民间有把她视为“送子娘娘”。除了保佑生育之外,碧霞元君的其他“功能”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东岳碧霞宫碑》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予者愿嗣,……”这样,泰山娘娘把掌生死、主丰歉、婚育、吉凶、灾祸、乃至充满人情味的道教“慈爱”等诸种功能,迅速集于一身。
妈祖原来仅仅是湄州屿的地方神,但是到山东半岛后,不仅仍具有保护航海的作用,并逐渐演变成主宰婚配、生育和祛病之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无所不管的神祗,其影响也远远超过其他海神。《天妃庙记》载:“庆元四年(1198年)。欧闽诸郡苦雨,唯莆三邑祷之霁且有年,封灵慧助顺妃。”
泰山娘娘和海神娘娘同时作为善神,但能够得到民间的崇拜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泰山娘娘原是山神,但是由于泰山为五岳之首,对于她的崇拜自然就流传开来,向内陆辐射,这种信仰与当时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信仰区;而渔民们在出海打鱼、航运的时候会常遇风浪或海中猛兽,他们乞求平安的心理加上海神娘娘的“神力”形成了以渔(船)业为主的信仰区。所以,泰山娘娘信仰和海神娘娘信仰就分别成为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代表。
三、信仰的地域性
泰山娘娘信仰是从泰山为核心向内陆地区辐射的,主要地区有山东内陆的泰安、淄博、临沂、枣庄、菏泽及河北、河南、京津地区等历史上的农业区。
纵观历史,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儒家伦理在这些地区影响和大,而儒家的伦理挂念是比较注重生育的,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这些地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在过去“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农业经济主要依靠的就是人力,因此人口的多少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繁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历代封建王朝更替之时,对这片农业区的争夺都非常激烈,所以由本来“主生”的泰山娘娘在这种情况下功能不断的发展:除了送子之外,还掌管生死、主管收成、保佑平安、免遭刀兵……最后成为一位“全职”女神。 转贴于 海神娘娘信仰则是有东南沿海传播到山东半岛,主要集中在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等地,这些地区历史上渔业发达、海上交通便利,也曾形成过自己的海神:刘公岛的刘公刘母、威海望岛的郭仙姑、即墨的孙仙姑等。但是随着妈祖的传人,这些地方海神渐渐地融入妈祖,因为本来妈祖在那方影响就非常大,关于她的信仰已经体系化,这是山东其他地方海神所没有的,而且历代封建王朝都将其作为神道设教的工具而不断加以封号,这更是其他海神“望尘莫及”的。但是,由于山东地区的信众对妈祖信仰的不断积累和整合,山东地区的妈祖信仰与南方的妈祖信仰不完全相同,成为地域化后的海神娘娘。
四、结论
随着“三教合流”的趋势,泰山娘娘和海神娘娘分别被吸收进佛道神衹中来。
民间有说法认为泰山娘娘是观世音的化身。而道教则认为她是碧霞元君,道教经典《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说她有“护国庇民”之职,担“普济保生”之任。而妈祖成佛成道则更加离奇:明代出版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说其母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个月后生下的妈祖是观音化身。道教《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则称妈祖之前身乃妙行玉女,因太上老君目睹“翻覆舟船,损人性命”便命她“降生人间,救民疾苦”。然而,“民众祭祀它们,并不是以及它们是道教之神或佛教之神才祭祀的,而是因为它们如何灵验,如何有权能,如何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因为自己、家庭或者这个世界一旦怎么样了,就必须在什么时候祭祀等等。祭神的属性并不取决于祭神本身,而取决于参加祭神的民众”。
关键词:海洋文化 旅游 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99-03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我国提倡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上强国,如今文化旅游正逐步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正是拓展海洋开发空间的时期。21世纪我国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型,旅游业发展迅速,海洋文化旅游逐步兴起,作为一种新鲜的旅游方式进军旅游市场,并快速发展起来。海南省四面环海,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为海洋旅游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海洋文化旅游进入人们的视野,开拓了游客的眼界。
一、概念与状况
海洋文化属于文化形式的一种,在学术界没有明确的概念,其与陆地文化是相互对应的,有学者指出海洋文化,是从海洋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也就是人类对于海洋本身的深入认识、利用,由海洋而创造出的物质精神的文明生活内涵{1}。海洋文化旅游属于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依托海洋文化存在的,有研究学者将海洋文化旅游定义为:人们对海洋或者海洋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内陆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海洋文化,满足海洋文化接入或者与需求冲动的过程{2}。
在海洋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注重海岛旅游、滨海旅游、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而对于海洋文化研究较少,在海洋文化旅游更是甚少涉及。海洋文化产业以海洋活动为主,侧重人类活动产生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加以开发,形成经营性文化产业(柳和勇,2006){3}。滨海旅游文化具有度假性、开放性,吸引着大批度假游客,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盛红,1999){4}。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包涵内容众多,其发展要注重真实,切勿片面追求全面性(董志文,张广海,2004){5},可依据地域特色及实地情况,整合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苏勇军,2008){6},开发具有代表性、地域性的海洋旅游文化产品,建构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产品体系(贾鸿雁,2006){7}。还有学者针对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如刘玉梅(2013)分析了海洋文化旅游在上海发展优势,从不同层面提出其发展策略{8}。巩慧琴、鲍富元(2014)介绍海南的海洋旅游资源,指出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途径{9}。胡念望(2014)针对温州的现实情况,指出其发展的可行性战略与措施{10}。
综上所述,中国对海洋文化旅游的研究较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一是较少学者关注海洋文化的研究,过多地注重海洋旅游或者海岛旅游开发,以及海洋资源研究方面,对海洋文化的关注较少;二是研究重点聚焦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相较于辽宁、山东、广东各省,海南省的海洋文化旅游研究不够,且比较浅显,没有深入挖掘;三是我国学者对海洋文化方面的研究只是定性分析,缺乏实地考察,同时对海洋旅游的开发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不够重视,相较于国外来说,比较滞后,研究成果不足。
二、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海南省管辖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及海域,海域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千米,海南岛海岸线长达到1822公里,为海洋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厚的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是热带海岛,属热带季风气候,海南省长夏无冬,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27℃。最冷在1月份17~24℃,北方正处寒冷季节,此季节吸引大量我国北方及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游客来海南游玩。海南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附近,港澳台距此不远,南邻东南亚各国,为海南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飞机、高铁、轮船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交通条件,海南岛已建成环岛高铁和环岛公路,是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交通优势。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更为其提供了政策与经济的支持,建立经济特区,发展旅游事业。
(一)“海上丝绸之路”
在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七次经过海南,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中,形成独特的海上文化。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指出开发南海海洋文化。海南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服务合作基地,海南岛与南海诸岛正处于“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的要塞之处{3}。海南省管辖的南海海域正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自古经商交流船只的必经之地,近年来在南海开发中,打捞出唐宋文物,特别是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的唐宋陶瓷器,如青白釉、龙泉青釉、青釉等珍贵历史物品,充分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古文化,展现中国繁荣的历史景象。
(二)沿海古迹
海洋沿岸居民受海洋影响,房屋建造、花纹雕饰、生活用具等各方面会融入海洋特色,自主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风格的用品。落笔洞遗址是海南古代海洋文化的起源之地,在此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同时沿海地区还有陵水贝丘遗址、荣村遗址等多处遗迹,都一致深刻地反映海南省海洋文化的特色。海南岛四周环海,南海海域有丰富的珊瑚及珊瑚礁资源,在海南三亚市沿海一带发现的多处由珊瑚石堆砌制成的伊斯兰教徒墓群,具有独特的花纹图案{11}。珊瑚石墓碑和珊瑚石人像等古文物彰显了海洋文化特色,是海洋文化艺术典型的代表。
(三)民俗风气
海南四面环海,捕捞、祭祀、节日等文化均与海洋有关,人们征服大海的欲望强烈,促使捕捞技术发展,出行前祭祀祈福,节日拜龙王等都是海洋文化的传承形式;渔家人以渔船为家,居住在海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海洋文化;沿海民族建筑物有许多海洋生物形状的雕刻,至今还在沿袭传承,古老的海洋文化风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深厚的海洋民俗风气文化。
(四)
海南人民许多是从海洋中逐渐衍生传承下来的,信奉海神。从古至今渔民出海或者归来,都会向海神祈祷,并烧香祭拜,尤其是天妃信仰,在海南的渔民及百姓心中影响深远。此外,还有其它的海神,如镇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等神灵,这些都源于海洋。{12}
(五)海洋风光
海南有着美丽的海峡风光、海滨海岸风光、岩礁风光等, 它们产生了“蓝、柔、远、连、动、险、奇”的审美效应海产品,同时海底世界生物资源,形成的海底奇观,有珊瑚、珍珠海洋等产物,都属于海洋文化。{13}海南节庆会展等活动与美丽海洋风光有着巨大联系,婚庆、会议等都会选取独特的海洋奇景,调节活动氛围,正是从中逐步发展出众多海洋文化旅游项目及产业。
(六)海洋运动
海洋体育文化是体育产业与海洋休闲活动结合产生的,现如今体育赛事逐步融入到海洋中,海洋运动成为人们的热衷运动,如水肺、跳水、游钓等海事活动逐步吸引游客。海南第十四届盈滨龙水节三大赛事吸引国内外的参赛者及游客,在赛事与海洋的碰撞中,擦出火花,这正需要来发扬海洋体育文化精神,传承海洋运动文化。
三、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方向
(一)“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路线开发
海南省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海南经济带来了重大机遇。针对海南省的航海、渔业捕捞文化,可以开发一条轮船海洋体验旅游线路,重走“丝绸之路”,让游客深刻了解海上运输文化,体验航海精神,同时感受海南的精神面貌。
(二)古迹文化游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符号,海南的海洋符号遍布整个海岸,可以根据历史修复遗址,建设博物馆,开发海洋古迹游路线,让人们更深刻了解海南的海洋文化,体验古老文化。同时热带滨海景观,受大众喜爱追求,结合海南民俗风气,开展具有特色的婚庆、会展等旅游活动,宣扬独特的热带海洋文化,融合古迹气息,塑造全新海洋文化旅游形式。
(三)深海资源开发{14}
海南海洋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深海潜水游、海上邮轮旅游,充分认识海底生物的奇特,观赏海底风光。海南珍珠、海产品等,不仅仅是装饰,还可以发展餐饮、养生、观赏等,多层次发展把海底文化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开发的产品要突出海南民族特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元素也是最受游客青睐。
(四)海滨风光游和海洋活动体验游
海滨风光是海南海洋文化的一大风景特色,可开发环岛体验游,海南天涯海角、蜈支洲、分界洲等热带海岛风管独特,且西沙海域独特的珊瑚风光引人入胜,开发海南省环岛风光游,体验海洋活动。帆船、冲浪、游钓等海洋活动在海南随处可见,但大多数是成独立个体,可根据地域,制定合理的海上活动体验游,不仅仅是单个消费,增加娱乐性。举行大型海洋赛事,展现海南独特的海洋体育文化。
(五)饮食与科技游
海南海洋生产热带渔业资源和虾蟹贝类产品,且独特的闽南做法,具有民族特色。海南饮食擅长煮,健康美味,在享受风光同时品味美食,如海南独特的老爸茶、鱼茶、文昌鸡等,还有海南特质酱油,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具有市场开发潜力。同时海南有发达的渔业、捕捞业、运输业以及药物制造业,可开设海洋文化论坛,进行宣传普及,挖掘海洋科技文化产品,打造海南品牌。
四、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政府要出台政策维护海南海洋文化
海南省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同时海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拖网式过渡捕捞,造成珊瑚礁破坏,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紊乱,许多海洋生物失去栖息地,面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另外城市的快速发展,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峻的考验,生活垃圾、城市污水无节制地排入海洋,造成金属含量超标,海水受到污染同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生赤潮等灾害,给海洋带来灭顶之灾。在破坏海洋的同时,海洋文化也会受到威胁,随之消失。
海洋是生物孕育的根源,需要法律政策来约束人类行为,保护海洋。文化是深层次的,同时也体现在生活中。与海洋有关民俗风情等,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外来文化所覆盖或消融掉,海南的海洋文化要传承,捕捞精神要传递。要设置学科门类研究海南海洋文化,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对文化遗址等要修复,维护,禁忌乱挖乱建,建设法律制度体系,维护海洋文化。
(二)适度开发,生态循环发展
海南省是海洋渔业养殖大省,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出现过度开发的状况。2016年初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渔业过度养殖,船坞废水肆意排入海洋,水体溶氧量降低,生态系统破坏,威胁水质,造成百万斤鱼因缺氧而死。这告诫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采,发展循环经济。
海南省海洋文化底蕴丰厚,但也不可过度发展旅游,要把握度。海底资源丰富,开采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赐予我们,要懂得回报。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遵循自然态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提高群众素质,加强海洋资源的整治与保护,减少灾害{6}
海洋文化旅游开发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渔民转型转产,同时也会冲击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性、风俗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对旅游开发的排斥现象。海洋文化是属于公众的,和海岛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其发展靠的是人民,这需要提高人们素质,自觉的维护海洋文化物质,自觉的传承海洋文化。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海洋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这需要人们时刻监督,保护海洋环境,正确预测海洋灾害,提前做出应对措施,降低损失。
五、结语
海洋文化旅游是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融合的深层次发展,海南省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要合理开发,遵循自然规律,适度挖掘,发展海南海洋文化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南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在传承海洋文化的同时,富裕了当地人民生活,带动经济发展,带领海南旅游走向新的层次。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南海海洋牧场环境影响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Hnky2016ZD-6)]
注释: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5-8
{2}高怡,袁书琪.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特征、涵义及分类体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4):61-66
{3}柳和勇.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4}盛红.我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文化问题思考[J].海岸工程,1999(2):87-91
{5}董志文,张广海.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求实,2004(S4):222-223
{6}贾鸿雁.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1
{7}苏勇军.浙东区域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8(1):3-7
{8}刘玉梅.上海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8):216-220
{9}巩慧琴,鲍富元.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融合发展途径研究――以海南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1):93-94
{10}胡念望.温州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
{11}王飞.海南应挖掘海洋文化重塑海南精神[EB/OL].[2011-11-19].http:///news/system/2011/11/19/013687639.shtml
{12}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的基本内涵[J].新东方,2008(8)47-49
{13}张金忠,宋欣茹.大连市海洋旅游文化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125-128
{14}杨春虹.中国海洋旅游从海南破题[N].海南日报,2013.01.26(A05)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关键词】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策略;遵循的原则
海洋文化就是用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中国海洋文化的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然经济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及其特色、港口经济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及其特色、国际航运中心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及其特色。本文结合中国海洋文化的这三方面特色对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
海洋文化是海洋与文化的结合,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通过对我国沿海部分城市居民、旅居国外的留学生和海外华人中做的调查问卷,走访了一部分专家、学者,查询了一些国内外资料,找到了一些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积极的对策。
(一)传播中国的海洋文化,让世界对中国的海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海上贸易的加强,使中国的海产品更多地走向世界。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海岸线长,沿海地区气候宜人、风光旖旎,使海洋成为周边国家人们向往的休闲娱乐胜地。嬉水、、冲浪等水上活动,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有利于人们心情愉悦。
(三)有利于中国海洋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并加大中国海洋旅游文化开发的深度。比如向其他国家学习,建造台风博物馆、海洋渔业博物馆、盐业博物馆、灯塔博物馆、岛礁博物馆、珊瑚馆、贝壳博物馆等,举办沙雕艺术节,中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继续发展海滨旅游的同时,加速海岛旅游的开发,加大力度开发帆船、滑水、冲浪等海面旅游项目和远洋、深海旅游项目,突出中国海洋旅游文化的特点。
(四)吸引着国内外企业家投资建港,使海港产业文化为中国带来无限的商机。
(五)中国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有助于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对海洋资源掠夺式开发的现象。保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物种灭绝的危险。
(六)传播中国海洋文化有利于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中国周边国家的海洋科学研究比较先进,多与这些国家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
(七)举办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会、举办各类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对外文化传播活动。选择传播载体,拓宽传播途径。我们要大力发展外向型海洋文化产业。政府要重点扶持能传播和宣扬既有中国特性又具普世性的海洋文化价值观的广播、影视作品。以基金会、奖励、补贴和免税等方式开拓相关的大众媒介产品的国际市场。要以国际性会议为契机,搭建同世界交流与对话的平台,通过海洋文化的整合、设计和引导,使真实的中国海洋文化呈现在世界面前。抓住传播重点,注重语言传播,所以也要积极扶植以海外华语观众为主要对象的中文电视广播节目,积极地向国际社会推荐中国的海洋文化。
二、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坚持的原则
中国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综合系统已具备一定影响力,但需要逐渐构筑起国际传播现代构架。对外传播活动存在着传播渠道单一缺乏体系、传播内容碎片化、对外传播活动的零散性、对外传播地域建设的匮乏、对外传播活动的意义模糊等现象,影响了对外传播效果。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除大众传播之外,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需要共同构成一个综合系统。
传播中国海洋文化要注意中外海洋文化的差异,传播内容要仔细研究和筛选,强调中国的民族性,兼顾世界性,更多关注当代海洋文化的内容。传播方式要刚柔并济,避免程式化,要注重亲和力,力求幽默客观不能生硬,不要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欧美,可以淡化政治色彩,先求文化认同,再求政治理解。
对中国海洋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研究,以求找到更好的对外传播方式,使中国的海洋文化得到世界的、更广泛的认同,以期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安然.论城市文化与大连市海洋文化建设[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
[2] 蔡丰明.上海海洋文化特色的形成发展及其民俗表征[J].文化艺术研究,2010(10).
[3] 传承文化精髓打造海洋品牌――历届海洋文化节再回首[EB/OL].http:///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489,2013-06-14.
[4] 郭亚贞,刘金立.大陆地区海洋文化研究与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l0(11).
[5] 丰驽雷姆・伯顿著.史安斌主译.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一,发掘隐性的海岛海洋文化资源,丰厚文化内蕴,增强发展潜力。增加海洋文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海洋文化产品的品格,是扩大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基础性条件。我们应把一些原先并不被看好的海洋文化资源逐渐开发成文化产品,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精神需求,并应着力丰厚海洋文化产品内蕴,提高其档次,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第二,通过海洋文化节庆,逐步形成并发展有特色的海岛海洋文化企业。举办海洋文化节庆,展示当地的独特海洋风情,是推动海洋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海洋文化节庆应逐渐向海洋文化企业策划运作为主的方向转变,这样既可以省钱,也可以锻炼队伍,提高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经营能力,并能保持海岛海洋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以及节庆文化的长盛不衰。我们应尽力扶助发展本地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举办有关节庆,达到产业发展,社会满意,经济效益好的多赢局面。
第三,主动打破海岛封闭性,增强海洋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从海洋文化企业的角度看,此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具有海洋文化策划的创新理念和实施能力、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符合海洋文化企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机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适度的企业规模。市场经济不保护弱小,海岛海洋文化企业只有练好内功,主动走出去,熟悉岛外海洋文化大市场,参与岛外海洋文化大市场,才能拓展视野,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经营者也应主动邀请外地同行、专家出谋划策,并吸收优秀的海洋文化产业人才来海岛工作,逐步提高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水平。
随着福建省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滨海旅游业已成为宁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海洋主导产业之一,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积淀深厚的海洋文化,具有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也存在不足之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掘海洋文化资源及其内涵,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弘扬海洋文化,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实现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多达几十上百种,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人类拥有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一种泛文化意义和文化现象,是海洋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对人们生活、生产、价值观念、性格、习俗的物质的精神的总体文化现象和表现。青岛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
(二)海洋旅游的概念
关于海洋旅游的定义,目前也没有定论性的概念。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从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教授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
1.众多的海洋资源条件
宁德市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东西长约235公里,南北宽153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78.16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渔场总面积35.63%,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448个,占全省岛屿面积28.95%。宁德市共有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福鼎市等4个沿海县(市),滨海乡镇32个,闽东海域广阔,优良港湾众多,闽东漫长的海岸线上连绵大小港湾29个,如串珠镶嵌在闽东海岸线上。水深在10~50米之间的港湾占全省17.6%,其中天然深水港全省6处,闽东就有三都澳、沙埕湾2处。
2.优越的自然条件
宁德市的海洋处中低纬度,受太阳辐射和山地地形及季风环境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5~19.3℃之间,极端高温43.2℃,极端低温0-3.9℃,外海区年平均气温17.3~17.5℃之间,内海区和海岸带为19℃左右。夏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在外海区没有出现,内海区仅7天左右,冬天低于0℃的寒冷天气,海岛平均仅0.1~0.5天,海岸带仅1~6天。许多湾内岛屿(如三都澳群岛、福瑶列岛等)都是福建岛区气候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3.较好的区位条件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北接浙江省温州市、南连省会福州市、西邻南平市、东望台湾省,独具“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宁德的海岛地理位置特殊,位居台湾海峡咽喉部,为我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三都澳港区地处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全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距台湾基隆港只有145海里,具有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大港的优势。有些海岛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咫尺之间,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感情相融,渔民长期同海区作业、来往频繁。
(二)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1.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1)海滨沙滩:主要有地处东冲半岛的霞浦下浒沙滩,金沙如毯,洁白如玉,光洁似珠,素有“闽东北戴河”之称,沙滩长1500米,宽200多米,并有宽近10米的鹅卵石带环境,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更有琵琶岛、云峰寺、狮子山、朱熹游学地――文星坪等名胜古迹相衬托,是个不可多得的避署、旅游胜地。还有那海天一色的大京沙滩,沙滩呈半月形,沙细柔润,入手无声,脚踏无痕,素有“福建夏威夷”之美誉。长春镇高罗沙滩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沙质细小柔软,由西向东平缓延伸,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2)海蚀地貌景观和岛屿风光:宁德市的海岛海蚀地貌景观十分发育,由此形成大量奇石异洞是岛屿的又一主要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点有很强的特异性,有些景点如三都澳斗帽岛上的螺壳岩,福瑶列岛东北海岸上的浪蚀悬崖、海蚀洞、海蚀柱和海螺石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其奇特程度在全国也属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些景观与海滨沙滩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加上海浪涛声的渲染和海上风光的陪衬,大大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
(3)岛上湖泊:如大嵛山岛天湖,大嵛山岛淡水资源充足,在海拔400米的岛丘上,有“白莲飞瀑”、妈祖庙、天湖寺等,有大小两个天湖,湖水终年不涸,水清甘例,被誉为“人间瑶池”,天湖四周还有辽阔的天然草场,绿草如茵,有“南国天疆”之情调,被誉为“岛国天山”。嵛山岛是闽东著名的渔乡,周围岛礁众多,风光旖旎,是发展海上观光和海岛旅游的理想之地。
3.海洋旅游开发方兴未艾
与国内外其它旅游开发成熟的海岛相比,宁德海岛旅游开发起步虽然较晚,但是许多海岛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如三都澳是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嵛山岛是中国最美的岛屿;“海上仙都”太姥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宁德海洋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海岛地区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都为宁德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沿海地区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宁德市海洋旅游现状和发展前景日益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包括:
(一)文化特色不够明显,精品意识不强
虽然宁德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当前许多景区,忽视对景区深厚海洋文化的挖掘,游客只看山、看水,看海,体会不到与文化相关的休闲、度假、会议、宗教朝拜、科学考察、文化民俗、体育竞技运动等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景点吸引力受到影响。如文化沉淀深厚的太姥山“山海川岛”风光旅游度假区和环三都澳海上休闲旅游区两大特色旅游景区,既有海岛景观文化,又有宗教文化、渔业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但目前他们的文化内涵挖掘还不深,海洋文化开发利用还不够,景点仍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而度假旅游则没有发展起来,精品意识不强,景点特色不明显,缺少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景观,制约了休闲度假旅游氛围的形成。
(二)资源优势缺乏整合,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零星点状开发,规模小,档次不高,产品重复建设严重,缺少优化组合,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各县、区独自进行宣传促销,缺乏合作和整合营销意识,甚至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招徕客人,出现恶性竞争。
(三)闽台优势发挥不够,对接意识不强
宁德地处海峡西岸,闽台两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俗缘通,具有不可阻断的纽带联系,旅游发展优势明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岸的旅游合作面还没有打开,层次不高,未能实现两岸海洋文化旅游景点的对接,合作局限于观光和朝觐层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四)接待设施滞后薄弱,服务意识不强
宁德市虽有“滨海城市”的美誉,但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真正得到开发的岛屿不多,大部分的岛屿还处于未开发状态。高速公路及城市高级公路等主干道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连接道路大部分都亟待改造提高,景区内部道路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三都澳、嵛山岛等海岛,与陆地缺乏公路连接,主要靠渡轮、游艇这一交通方式。此外,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也相对薄弱,旅游景区上还缺少上档次的旅游饭店,存在娱乐设施不配套、卫生设施偏差等状况。
四、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突出区域“亮点”,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块
宁德市海洋旅游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选准突破口。因此,发展宁德海洋文化旅游,可以从资源品位、资源特色及区位优势角度,重点打造三大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块。
蕉城的三都澳港湾区块。该区块为一个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港内人文资源分布密集,地方特色鲜明,作为国家4A级自然景观资源的三都澳具有三都岛福海关遗址景区、斗帽岛斗姥景区、青山岛景区、鸡公山岛景区、笔架山景区、城澳三屿及七星白礁景区、橄榄屿景区、渔排养殖观光区等景区。其中,螺壳岩、七星白礁等景观都是国内罕见的自然景观资源,三都澳的海景十分迷人,有许多吸引人之处。还有散布三都澳的众多岛屿礁石景观,被称为海上盆景,景色十分优异,这些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旅游景点,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也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休闲海湾”为主色调,充分挖掘港湾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游产品,整体布局旅游功能区,建成融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海湾休闲旅游度假区。
霞浦的福宁湾、三沙湾及沿海滩涂区块。该区位沿海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海岛棋布、沙滩优良、拥有全国最大的滩涂区,加上人文古迹遗留众多,形成了霞浦旅游资源突出的山、海、川、岛与人文完美组合的特色,构成一幅动态变幻的山水画卷。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寻根之地、灵秀之城”为主题,全力打造“海国桃园杨家溪”、“高罗湾度假村”、“赤岸空海宗教朝圣”等精品景区,全力挖掘海洋文化、对台文化、连家船民文化和畲族文化,抓住“临海近台”优势,做亮“台海寻踪游”、“连家船休闲体验游”、“海滨风光游”、“海岛探险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一个适合周末出游、自驾车旅游休假的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区。
福鼎的福瑶列岛休闲度假区块。福瑶列岛旅游资源景观内容丰富,以海蚀地貌景观突出,是拥有山、海、岛、湖、崖、滩、景、渔港、海防遗址及节庆等多样性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有条件成为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健身的旅游目的地,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其开发定位为:以海洋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身度假为主题,以“天湖泛影、多彩海洋”为主色调,整合资源,营造高山天然景观带和环海观光带,建成海西著名的天湖生态景区、海滨旅游度假区、羊鼓尾军旅体验区。
(二)利用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美丽神奇海岛景观文化
海岛景观历来就是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大自然赋予宁德沿海区域独特的海岸带旅游资源,许多海岛的自然景观内容丰富、美丽神奇,是非常难得的海洋旅游资源。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有奇岩巨石的海岸景观;有风景与海岸和海岛和为一体的复合景观;有浅滩、沙滩,沙质海岸、蓝天碧水、金沙细浪、海水浴场等海滨旅游资源;还有宁德沿海区域人文景观的灯塔、渔港、渔村、码头等。特异的地貌景观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景观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灵气”和“仙气”。宁德应利用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海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观景、疗养、度假、海水浴、帆船、游艇、舢板、冲浪、滑水、垂钓以及在海滩上捡蛤蜊、贝壳、品尝海鲜等海岛旅游文化产品。
(三)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体系
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宁德沿海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黄瓜山遗址反映出远在新石器时代闽东先民的浪漫生活与生产状况,浩瀚大海,辽阔渔场,是海洋渔文化的发源地。闽东沿海沉淀了古代的海洋贝丘文化、海洋商业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岛景观文化及军事文化等都为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我们要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现代海洋生态旅游的需求。
(四)利用海上养殖资源,开发海洋休闲渔业旅游项目
休闲渔业旅游是宁德海洋开发比较理想而能够实现的旅游项目。三都澳人工养殖区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是世界上最大最独特的浮在海面上的城市,可开展海上旅游观光、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如:编织网具、采集贝壳、拉网捕鱼、巨网捕鱼、海钓基地、网箱垂钓、海上运动、驾船、滑艇、参观海水养殖基地、海上捕鱼观赏、海底观鱼、烧烤、大排挡品尝海鲜、渔家乐等休闲项目,形成一条以“洗海浴、捕(钓)海鱼、吃海鲜、观海景、买海货”特色的旅游热线。也可以考虑开展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项目。
(五)彰显地方文化差异,开发海岛特色节庆旅游资源
海岛海洋节庆旅游开发与利用,是突出海岛海洋的鲜明主题,组织庆典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宁德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塑造宁德海岛的旅游品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整合优势资源,走产品精品化、系列化道路,树立鲜明形象,突出海岛海洋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节庆特色旅游精品。宁德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可以以“中国・三都澳蓝色风情游”为主体,整合福鼎的“中国鲈鱼文化节”、蕉城的“中国大黄鱼饮食文化节”、“中国海上茶叶之路文化节”、霞浦的“畲族盘歌节”、“滨海滩涂摄影节”、“海钓节”、“赏枫节”等系列节会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以节争活力,以节塑品牌,以节展风貌,以节促发展”,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演绎丰富多彩的渔文化,展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的魅力,拓展宁德在海内外的影响。
(六)挖掘民俗特色资源,开发多姿多彩的民习俗文化
一、推行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
制定《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导特色课程的实施。能力要求上,高一年级为调查、实践能力等级;高二年级为原因分析能力等级;高三年级为规划与设计能力等级。师生评价上,对学生评价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二、规划建设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场馆
1.整合现有研究性学习场馆。
“海洋科技文化苑”目前主要以海洋生物标本为主,且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一些标本没有能够按照类别摆放,许多标本还缺乏说明性的文字,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的困难。计划让学生在参与标本分类中掌握海洋生物种类的特征,并熟悉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同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物种,强调其研究价值。分类整合后组建“海洋生物”主题馆。
2.规划建设研究性学习主题馆。
依托现有活动主题和地方特色,先期规划建设三大主题馆:海州湾度假区、龙王河以及秦山岛。三大主题馆内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模型类、实物类、图片类、成果类。
3.配备图书和电子资料室。
综合实践活动图书资料主要分为三类:海洋类、综合实践活动类、乡土类。
海洋类图书主要有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灾害、海洋养殖、海洋生物标本制作等类别。学生通过阅读图书了解海洋自然环境和海洋经济发展,树立海洋国土的观念,形成海洋意识。
综合实践类的图书资料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典案例集锦以及活动的光盘等。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步骤。
反映地方特色的图书资料主要包括海州湾自然概况、淮盐古今、渔业发展、东夷文化、海岱文化、徐福文化、海州湾的语言与民俗以及地方志等。
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学校还配置了70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原有的电子阅览室,建成电子资料室。电子资料室的建立,丰富了学生获取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的途径,弥补了图书资料室的不足。
三、构建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利用现有设备建立或完善模型、标本、贝壳和沥粉画等制作工艺室,并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建设模型制作工艺室,借助通用技术实验室的车床、铣床等,自主制作演示设备、数据模型等。
完善标本制作工艺室,配备专职教师,专门指导制作、专人管理;配备标本制作的专用工具和药品,制作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完善沥粉画制作工艺室,编写课程案例《沥粉画工艺》指导学生活动,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作品的创意设计。
完善贝壳工艺制作室,配备专职教师,指导制作。开展诸如“海螺壳上的大海”等系列主题创意活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改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添置实验仪器,开设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实验,如分析水质和土质污染的程度、泥沙含量等。
四、实现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有效衔接
创设开放的、多渠道的实践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让学生把学校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在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知名校友、学生家长等社会资源,拓宽海洋综合实践基地的范围,利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和高校“海洋实验基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重难点知识的直观呈现水平,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实现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真正衔接。
五、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支持平台
搭建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设计开发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1)资源性支持,平台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用于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源、工具资源和用于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2)人际性支持,平台可创建协作学习的环境,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3)管理性支持,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过程诸要素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课题档案、学生档案、教师专家档案、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成果的统计管理。
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立足于服务学生发展,也要相应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校建立了外聘专家工作室、校内专家工作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多媒体放映室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外聘专家工作室:聘请更多的海洋专家作为学校海洋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到校作专题讲座,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校内名师工作室: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在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作为校内专家,建立工作室,定期开讲座,并主持标本制作室、模型制作室、贝壳工艺室、沥粉画工艺室,具体指导学生活动。
学术报告厅: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研组沙龙:教研组教师相互交流、研讨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多媒体放映室:展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视频的平台,定期播放综合实践活动实录,探索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
七、共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网络
宋朝与高丽朝之间的海上航路,是中韩两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发展,宋丽海上航线先后经过由山东半岛的登州(今山东蓬莱)至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航线变迁为宋明州(今浙江宁波)到高丽的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体现了两国物质贸易的繁盛,也承载着两国人文往来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宋丽海上航线;海洋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7
)01008907
[收稿日期]2016-09-07
[作者简介]
1魏志江,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韩国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朝鲜半岛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韩关系与丝绸之路区域史;2魏珊,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东亚国际关系。(广州510275)
宋朝与高丽朝之间的海上航路,是中韩两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海上丝绸之路(Maritime Silk Road,简称海丝路或MSR),迄今为止虽然中外学术界对其概念和内涵仍然莫衷一是,但本文认为其内涵应该是指从中国东南部沿海港口出发,然后向东北亚延伸至朝鲜半岛,接着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下、后经日本博多湾、九州以及西南诸岛、琉球群岛地区的东北亚航线和中国东南沿海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经过中南半岛南下后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抵达红海、最终行至地中海沿岸的航线。因此,宋丽海上航线和两国海洋经济文化的交流,毫无疑问构成了中韩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外学术界对宋丽海上航路与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学术界的主要代表有陈高华、宋、吴泰、杨渭生、王文楚、陈炎、祁庆富等学人;分别参见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宋《宋商在宋丽贸易中的贡献》,载《中韩关系史论文集》,时事出版社1979年版;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陈高华、吴泰《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丛考》,中华书局1996年版。而国外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有韩国东亚大学的金庠基、高丽大学的李镇汉、金渭显、尹明哲、姜仲吉等教授和日本学者内藤h辅、森平雅彦等先生,他们撰写了一系列研究宋丽海上航路与海洋经济文化交流的论著。本文拟在学界先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宋丽海上航路与海洋文化交流等问题加以论述。
一、宋丽海上航路的演变和发展
宋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变化,与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和辽宋丽三国关系密切相关。因而,宋丽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960-1071年),宋丽海上航线的内容主要是指登州(今山东蓬莱)到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的航线。918年,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王朝,之后与中国五代十国的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政权均维持着朝贡关系,利用朝鲜半岛西北海岸的翁津与中国山东半岛的登州展开交往,从而维持其与中国中原王朝的交流。宋朝建立后,高丽与宋的交往同样也是利用此条航线,据《宋史・高丽传》载:淳化四年(993年)“正月,治遣使白思柔贡方物,并谢赐经及御制。二月,遣秘书丞、直史馆陈靖、秘书丞刘式为使,加治检校太师,仍降诏存问军吏耆老。靖等自东牟趣八角海口,得思柔所乘海船及高丽水工,即登舟,自芝冈岛顺风泛大海,再宿,抵翁津口登陆。行百六十里,抵高丽之境,曰海州,又百里,至阎州,又四十里,至白州,又四十里,至其国。治迎使于郊,尽藩臣礼。延留靖等七十余日而还。遗以袭衣、金带、金银器数百两、布三万余端,附表称谢。”[1](14040)通过考察可以知道,宋朝时期的登州,郡名东牟,为现今山东的蓬莱县;八角海口,为现今山东福山县西北的八角镇;芝冈岛,为现今山东烟台北芝罘岛,其距离登州约20公里。高丽人归国,亦沿此航路,“先是,式等复命,治遣使元证衍送之。证衍至安香浦口,值风损船,溺所赍物。诏登州给证衍文据遣还,仍赐治衣段二百匹、银器二百两、羊五十口。”[1](14042)安香浦,距离登州10公里左右,其虽非登州治下,然仍有登州给发文据放行。故宋朝天圣年间以前宋人出使高丽,多由登州附近如八角海口启航,并由登州管辖。高丽翁津,也就是现在朝鲜海州西南的翁津;阎州,是现在朝鲜的延安,高丽时代称为盐州;白州,是现在朝鲜的白川。据《宋史》记载:“往时高丽人往返皆自登州,(熙宁)七年,遣其臣金良鉴来言,欲远契丹,乞改途由明州诣阕。从之。”[1](14046)因此,五代、宋初以来,登州一直是与高丽通航往来海上航线的起点,《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载:“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月甲戌令登州于八角镇海口治官署,以待高丽、女真使者。”[2](1918)宋仁宗时也说:“新罗、高丽诸国,往年入贡,其舟船皆由登州海岸往还。”[3](3829)因此,自高丽王朝建立直到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这段航线不仅是宋丽海上交通时利用的主要航线,也是唐朝与新罗时期进行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航线,同时还是日本遣隋使和遣唐使往来的主要航线。另外,密州板桥镇至高丽的航线是此段航线的支线,即由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县)出港到高丽翁津口后登陆,据《长编》记载:元丰六年(1083年),入内供奉官、勾当龙图、天章、宝文阁冯景为高丽国信使,“令排办修补过河船及按视近便海道,今至登、密州,问之得二处海道并可l船至高丽,比明州实近便。”[4]又据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自中国适高句丽,唯明州道经此,若自登州、板桥以济,则可以避之。”[5](121)故密州通高丽之港口,实为板桥镇,元v三年(1088年)改板桥镇为胶西县,但此海路很少使用。
1020年,辽丽两国恢复朝贡关系,在这之前由于战争的关系两国处于敌对状态,朝贡关系也一度中断。1020年后,辽丽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持久稳定和平发展的新时期,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125年辽国灭亡。在这一时期,辽丽两国使节的往来频繁密切,高丽通过以下名义遣使辽国,比如四季问候、谢横宣、谢册封、谢恩、进贡、贺正、贺即位、吊祭、告奏、告哀等,辽国则主要通过吊慰、告哀、横宣、册封、贺生辰、来祭、来诏、起复等名义,如此之后,辽丽两国朝贡体制终于全面确立起来,并且构成了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基础。因为辽丽之间关系的改善,使得高丽先前结盟宋朝以牵制契丹的外交政策,此时已经显得不太重要。1022年(宋天禧五年,高丽显宗十三年),高丽决定停止使用宋“天禧”年号,“复行契丹年号”,并且在高丽显宗二十一年(宋天圣八年,辽太平十年,1030),遣使元颖等前往宋“贡金器、银厨、刀剑、鞍勒、马、香油、人参、细布、硫璜、青鼠皮等物”[1](14045)后,断绝了对宋的朝贡,“其后绝不通中国者四十三年”。[1](14045)故以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宋丽两国由于断绝邦交,两国航路基本上亦处于断绝的状态。迄1071年(宋熙宁四年),由于宋朝“联丽制辽”政策的再度实施,宋丽邦交得以恢复,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也进入了后一阶段。
后一阶段(1072-1279年),宋丽之间的海上航线主要是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高丽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的航线。关于航路改变的原因,学术界已多有论及,主要是北宋从国家安保立场,以登州“地近北虏,号为极边。虏中山川,隐约可见,便风一帆,奄至城下。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6]故宋朝在庆历年间,特下诏实行海禁,以禁止海商自海道往登、莱州进而与辽国经商贸易,故登州通高丽海道亦渐废弃。直至宋熙宁四
年(1071年),宋恢复邦交,宋出使高丽的海上航路改为明州往返,盖亦由于高丽之请求,《宋史・高丽传》载:“往时高丽人往返皆自登州,七年,遣其臣金良鉴来言,欲远契丹,乞改途由明州诣阙。从之。”[1](14046)而宋朝册封出使高丽和宋商赴高丽贸易,则规定由明州往返。其具体航线,在《高丽史》、《高丽史节要》以及《宋史》、《宋会要辑稿》等史籍中所载甚略,唯宋人徐兢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以下简称《高丽图经》),其卷34 至39《海道门》对宋丽海上航路进行了十分系统、明确的记载,为研究宋丽海上航路和高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宋丽关系的重要史料。除中国学者王文楚、祁庆富等教授对《高丽图经》做了较为深入的考证外,近年来,日本九州大学东洋史学科森平雅彦教授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对宋丽海上航路进行了考证、复原。宋丽航路自明州出发,到达定海(今镇海县)后、经过虎头山(今镇海县招宝山东北的虎蹲山),向东航行到达昌国县(今定海县)的沈家门、梅岑(宋代又称补陀洛迦山,即为现在的普陀山)。从这里出海后,进入白水洋、黄水洋、黑水洋,即从现在浙江沿海、长江以北到淮河入海口为黄水洋,黑水洋
也称黑水沟,即淮河入海口以东、山东半岛以东、以南的洋面。
,
经夹界山
又称古五屿,“华夷以此为界限”,现在的五屿西南为小黑山岛,岛南是中韩两国的领海分界处,也就是中国与高丽的海上分界线。
,
过白山而至高丽。据王文楚先生考订,白山即为现在大黑山岛东南面的荞麦岛,并谓徐兢《高丽图经》记载有误,王氏谓“《高丽图经》记载,先过白山,后至黑山,同书又记载徐兢等归国,‘早过黑山,次过白山,’则黑山在北,白山在南。今大黑山岛东南有荞麦岛,恰为航路所经行,盖是。《高丽图经・黑山下》云:‘黑山在白山之东南’,与海路途径不符,当误,或为‘白山在黑山之东南’之误。”[7](37)然而,中国学者祁庆富和日本学者藤田明良均认为,白山为黑山岛西北之红岛,日本学者森平雅彦经过实地勘察后亦认为徐兢记载之“白山”,当为今之红岛,朝鲜时代亦称红衣岛,其距黑山岛西北约十八公里,海岸线为高耸的断崖所环绕,其恰如徐兢所谓“连亘如城”,其断崖显露的硅岩、砂岩在日光下映照得如白玉一般,故名白山。
王文楚先生虽然注意到《高丽图经》有关黑山和白山的途径航程,但是却忽略了其“白山”条谓:“是日午后,东北望一山极大,连亘如城。日色射处,其白如玉。未后风作,舟行甚快。”[5](75)而荞麦岛,不过为周围一公里左右圆锥状的小岛,显然与其状如城垣的白山岛不符,故徐兢使团先经过白山岛,后抵达黑山岛的往返记载无误,而王氏实误矣;使团由白山所抵达的黑山,也就是现在韩国的大黑山岛,是宋丽时期海上丝路南路的枢纽,也是船舶往来停歇的地方;经过黑山岛,沿群山列岛海岸向北,抵达紫燕岛
即现在韩国京畿道广州境内,处于首尔东南方向,日本学者津田左右吉考证为现今的仁川西部的永宗岛。参见[日]津田左右吉《关于元代高丽西北境之混乱》,《朝鲜历史地理(卷二)》。
。然后到达急水门水道,进入礼成港,在碧澜亭登上陆地后,再由陆路抵达高丽的都城开城。碧澜亭,位于现在开城西礼成江东岸,船舶在这里停舟靠岸登上陆地,前往开城。从宋神宗熙宁后直到南宋,宋丽之间的海上航路都是经过此段路线,如果能够顺着季风之便,五、六日就可以到达。
另外,宋丽海上丝路南路航线的泉州港,也是宋朝与高丽贸易的重要港口,如《宋史・罗拯传》写道:“拯使闽时,泉商黄谨往高丽,馆之礼宾省。”[8](10646)苏轼亦谓:“切问泉州多有海舶入高丽,往来买卖。”中国学者陈高华先生曾经就《高丽史》的记载,归纳出北宋时期泉州海商往返高丽的史料,达十九起。其中,前述泉商黄谨(为“慎”之误)还充当了宋丽恢复邦交信使的角色。如高丽文宗二十二年(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宋人黄慎来见……遣慎等来传天子之意,”[9]熙宁二年(1069年),黄慎等由高丽返宋,“其国礼宾省移牒福建转运使罗拯云:“本朝商人黄真、洪万来,称运使奉密旨,令诏接通好……今以公状附真、万西还。”[1](14046)由于宋朝规定:诸赴高丽、日本贸易者,例由明州市舶司给予公凭发解启航,即“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番之至中国者,惟庆元得受而遣焉。”庆元,即北宋之明州,据《宋史・地理志》载,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为庆元府,故名。所以福建海商由泉州出港赴高丽贸易,显然违背了宋明州市舶司管辖之规定,以致苏轼不得不奏请云:“元丰三年(1080年)八月二十三日中书扎子节文,诸非广州市舶司辄发过南藩纲舶船,非明州市舶司而发过日本、高丽者,以违制论。”[10](459)然而,根据陈高华先生统计,《高丽史》明确记载明州商人不过三起,数量上远低于泉商十五起,盖“福建狡商专擅交通高丽,引惹牟利,如徐戬者甚众。”[11](445)因此“泉州多有海舶入高丽,往来买卖。”[12](448)徐戬,泉州海商,苏轼说他:其“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版既成,公然于海舶载去交纳,却受本国厚赏。”[10](459)又谓哲宗元v四年(1089年)十一月,徐戬“于海舶内载到高丽僧统义天手下侍者僧寿介、继常、颖流,院子金宝、菱善等五人,及赍到本国礼宾省牒云:‘奉本国王旨,令寿介等五人赍义天祭文来祭奠杭州僧源梨。’”[11](445)苏轼让他从明州回国,但是“访闻明州近日少有因便商客入高丽国,”[12](448)而“泉州多有海舶入高丽往来买卖,”[12]故而将寿介等“发往泉州,附舡归国。”[11](445)故北宋后期至南宋,明州虽然一直是朝廷出使高丽往返之港口,但也不能否认民间海商由泉州赴高丽贸易者亦多。不过,由泉州出港,驶往高丽礼成港的航路,应该仍然是由泉州港海岸北上,循着明州往高丽的航路往返。南宋时,由于海外贸易发达,泉州成为了北上连接明州和高丽,向西连接广州、粤东,从而通往南洋的海上航路枢纽,东南亚、印度洋以西等地区的商舶常常往来于此。不过,与明州港相比,泉州主要是印度洋、南洋以西的船舶往来停靠的港口,在与高丽海上往来的交流中,依然不能取代明州的地位。
其次,在宋丽海上丝绸之路往来中,增进了两国人文典籍的交流。高丽使臣于海上来华,通常会进行大量的求书、购书活动,如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赐予高丽《大藏经》一部,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又赐予高丽使节《密藏诠》、《逍遥咏》和《莲花心轮》等佛经。淳化四年(993年),应高丽之请,赐儒家《九经》于高丽。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高丽使郭元辞归,真宗应其所请,再赐予《九经》、《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晋书》以及《圣惠方》、诸子、历日、御制诗、《国朝登科记》等。宋哲宗元v元年(1086年),高丽使来贺哲宗即位,哲宗应其所请赐予《文苑英华》一部。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高丽进奉使尹等乞赐《太平御览》等书,哲宗诏曰:“所乞《太平御览》,并《神医普救方》,见校定。俟后次使人到阙给赐。”[1](14045)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高丽使王r、吴延宠回国,宋徽宗又赐高丽国王《太平御览》一千卷。除宋朝廷赐予外,高丽使节还被允许自行前往书肆购书。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诏国子监许卖《九经》以及其它经史子集诸书给高丽使节。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高丽使求买《大藏经》、《华严经》各一部,诏从之。宋哲宗元v七年(1092年),哲宗不顾苏轼反对,允许高丽使购买《册府元龟》以归。宋丽典籍交流还体现在高丽大量高僧、留学生以及宋朝商贩于宋朝购买书籍以献于高丽国王,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高丽博士任老成从宋朝购买了《大庙堂图》一铺并记一卷,《社稷堂图》一铺并记一卷,《文宣王庙图》一铺,《祭器图》一卷,《七十二贤赞记》一卷,以为高丽营造有关庙堂之参考。此外,宋商李文通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赴高丽时献给高丽国王图书579卷,宋哲宗元v二年(1087年),宋泉州商人徐戬等二十八人至高丽献《新注华严经》版,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宋商又献《太平御览》,高丽奖励其白金六十斤。
随着儒家经典和《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书大量输入高丽;高丽也有诸多书籍传入宋朝,如高丽宣宗八年(1091年),宋哲宗以高丽国书籍多好本,特命馆伴将所求书目录授予高丽使李资义,嘱其“虽有卷第不足者,亦须传写附来”。[14]故次年(1092年),高丽使即献《黄帝针经》于宋哲宗。此外,原本宋朝已保存不完全的《说苑》,由高丽献出后才得以补全完整;还有已经失传的《周易占》、《黄帝针经》等古籍,也是通过高丽重新输入到宋朝。加强了两国以书籍为载体的人文文化交流。
再次,宋丽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构成了宋朝与高丽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两国《大藏经》之交流、僧侣的往来和中国科举制度、儒佛道三教教义对高丽佛教的影响等。其中《大藏经》等佛教典籍的互赠和交流影响较大,如前述泉州海商徐戬,其“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版既成,公然于海舶载去交纳,却受本国厚赏。”;
《东坡奏议》卷六。按,《续通鉴长》卷四三五引苏轼奏议,称:“泉州商人徐戬。
而高僧人文往来,则主要是高丽僧人谛观、义通以及高丽王子义天到宋朝的访问交流,其中谛观、义通为中国天台宗的复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天台宗相关典籍的回归起到了重要作用,高丽僧义通也被后人尊其为天台宗的第十六祖。高丽王子义天是在宋哲宗时期来到中国的,他遍访名山古刹,带来的大量华严宗典籍弥补了中国华严宗典籍的缺口,并受到宋哲宗的接见,拜杭州慧因寺的净源法师为师学习华严宗,对华严宗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义天还请天竺寺的从谏法师讲解天台教观之道,其回国时,带回佛教典籍和儒家经书一千多卷,在高丽弘扬天台宗、华严宗,提倡“教观兼修”,主持高丽国清寺,创立高丽的天台宗,并拜从谏为初祖。因此宋丽两国高僧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两国人文文化交流的内涵。
此外,随着两国人文往来和科举制度传入高丽,高丽除科举取士外,还实行僧侣的科举考试制度,称为僧科制度。僧科有预备试和正式试之分,预备试主要在各山门或宗派内进行,预备试合格才能参加国家正式大选。大选也有禅宗选和教宗选之分,禅宗大选一般是在广明寺的禅宗僧侣中进行,教宗大选则于王轮寺在各教宗僧侣中进行。如果禅、教大选合格,就授予初级法阶大选,然后按照如下法阶晋升:禅宗法阶:大选-大德-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禅师-大禅师;教宗法阶:大选-大德-大师-重大师-三重大师-首座-僧统。而高丽时代的僧职主要是僧钅录司,僧钅录司有左右两衔,两衔各有都僧录,下设副僧录、僧正,都僧录掌管一切佛教活动,其渊源显然是受到宋朝科举制度的影响。
随着宋朝儒佛道三教传入高丽和宋丽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中国的儒佛道思想对高丽的佛学思想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丽儒佛道三教合一和天台宗的创立。高丽太祖以佛教立国,但是,佛教内部的宗派矛盾不断,尤其是以海印寺为中心的南岳和北岳两派水火不容,相互攻击。为了解决佛教内部的门户之争,从宋朝回国的义天大师提出了“教禅合一”、“教观兼修”的主张,义天认为:佛有教禅二法,但两者各有偏执,教法注重外修而忽略内心观照;禅法则强调内心作用而无视外部修炼,故“学教之人多弃内而外求,习禅之人好忘缘而内荨2⑽偏执,俱滞一边,其犹争兔角之长短,斗空花之浓淡。”[15](452)因此,义天提出“教禅兼修”。但是,在教宗和禅宗的关系上,义天主张教宗融摄禅宗,并对“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禅法颇有微词,其提出禅宗本义是“籍教习禅”而非“离教习禅。”其实,义天的“教观兼修”的思想并非自创,而是深受中国华严宗高僧圭峰、晋水和清凉大师的影响,华严宗即主张“教禅一致”,尤其是清凉大师认为:华严宗“法界缘起”与天台宗的“三谛圆融说”相互契合,并认为华严宗靠经典义理解悟、洞彻法界,与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解悟过程是一致的,因而华严宗与禅宗是相通的。义天大师不仅与上述晋水(净源大师)相互往来切磋佛法,而且,对华严宗经典颇多研究。在儒佛道的关系上,义天十分重视三教合一,尤其是对宋朝援儒入佛的思想大力弘扬。其主张“得释门遍于五时,儒典通乎六籍,包罗大小,通观尊卑,虽设教有殊,而崇孝无别。”[15](452)这些思想显然受到了宋朝佛法的影响。此外,十二世纪末期,郑仲夫、崔忠献等武臣之乱,高丽教宗势力受到重大打击,1205年,高丽改吉祥寺为曹溪山修禅寺,高僧知讷以《金刚经》、《六祖坛经》为本创立了曹溪宗,其亦主张“教禅不二”,但与义天主张“教主禅从”不同,而是强调“禅主教从”,在具体修行方面,主张“定慧双修”,从而将“渐悟”和“顿悟”统一起来。此外,受到宋僧大慧普觉禅师的影响,知讷融合儒家的忠义,提出禅宗的“忠义之心”即佛教“菩提心,乃名异而实同。”从而体现出三教融合和诸宗汇通的倾向,此与中国佛教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显然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宋与高丽海上航路的发展,可以说是中韩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宋丽海上航线先后经过山东半岛的登州(今山东蓬莱)沿岸至高丽翁津(今朝鲜海州西南)航线和由南部明州(今浙江宁波)至高丽礼成江碧澜亭(今开城西海岸)航线的变迁,而南方福建的泉州港,亦成为宋代对高丽海上贸易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口岸。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体现了宋代海上对外贸易的发达,而且也体现了宋丽两国物质贸易的繁盛,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贸易品和高丽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流,也承载着两国制度文明、海神信仰和宗教文明等人文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⒖嘉南祝
[1]脱脱:《宋史・高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点校本。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四),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零五),神宗元丰六年六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
[6]苏轼:《东坡奏议・登州诏还以水军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7]王文楚:《两宋和高丽海上航路初探》,《古代交通地理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8]脱脱:《宋史・罗拯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9][韩]郑麟趾:《高丽史・世家・文宗二》(卷八),朝鲜古书刊行会本。
[10]苏轼:《东坡奏议・乞禁商旅过外国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1]苏轼:《东坡奏议・论高丽进奉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2]苏轼:《东坡奏议・乞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零二),神宗元丰三年正月辛巳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