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第1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1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审查的现状

1.1 设计人员对集中空调卫生规章不了解

我们日前向多位从事空调设计的专业人员征询对《办法》的知晓程度,结果无人知晓,被征询者甚至都不知道前几年的2003版《规范》。设计人员反映通常与设计有关新的规范或标准后,建设系统相关主管部门会在第一时间通知设计单位或组织对口专业人员学习,将规范或标准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工程设计中。2003版《规范》与《办法》在新风的要求方面基本相同,但设计人员对上述集中空调卫生规章均不了解,设计时常与卫生要求相违背。

1.2 国内空调设计习惯上只标新风量指标,不标明新风量

目前的几乎所有空调设计,都将建筑物内各种场所每人每小时的新风量指标照规范一模一样列于设计说明中,但是对整个建筑物从室外吸入多少新风,这些新风如何分配到建筑物内不同的场所,每个场所分配到数量多少,国内大多数设计说明习惯上都不会作进一步交代,设计图纸上一般也不会详细标明。笔者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欧美日本设计的空调工程项目,空调设计图纸对风量的标注非常详尽,从室外新风百叶获得多少新风一直到室内每个送风口送出的风量,都明确标注在图纸上,很值得我们借鉴。而我们的设计从室外吸入新风量及向具体房间提供的风量通常看不出,卫生审查人员几乎不可能也没有义务按照设计图纸,逐一对建筑物内每个新风系统的新风量及其分配情况进行校核计算。此外,《办法》对室外新风口的位置,表述为“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它污染源”,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远离”的尺度难以掌握。由于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新风口的位置,遇到不同的设计审查人员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2 新风的卫生要求

2.1 新风清洁度

为保证新风清洁度,《办法》提出了以下要求:第四条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它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目前新风百叶与新风机之间没有风管道连接,将整个空调机房当作静压箱的设计相当普遍。空调机房内往往有各种管道,排水管道的存水弯在某种情况下水封会破坏,下水道产生的有害或带异味气体和滋生的微生物会进入空调机房;新风以较高的风速经过机房的管道外壁、水泥毛地坪和石灰墙面,可能夹带细微的脱落的保温材料、水泥和石灰末进入新风机,降低新风空气质量;整个空调机房当作静压箱,空调机房处以严重负压,一部分室内不清洁的空气通过机房门缝被当做室外新风吸入空调机,还使实际新风量降低。因此新风应当直接从室外吸取。而从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是设计经常采用的方法,整个吊顶相当于回风静压箱,新风管送到吊顶上,通过风机盘管吸入吊顶回风的同时带入部分新风。这种情况下,相当数量新风会滞留在吊顶上方,吊顶下人员活动区的新风量不足。另一方面吊顶上方一般无法清扫,吊顶内建筑垃圾、积聚的灰尘、滋生的有害微生物均很容易被风机盘管吸入,随送风进入人员活动区,对人们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2 室外新风口的位置

《办法》对室外新风口的位置表述为“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它污染源”,由于各人对 “远离”的理解有差异,“远离”的尺度难以掌握。

2.2.1 新风口与一般污染源的距离 ASHRAE是目前空调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机构,该机构制定的技术标准往往被直接采纳为美国国家标准,其中包括文献[12]。文献[12]以例举的方式对新风口与开放式冷却塔、车库、高车流量的道路等各种污染源的最小距离作了限定。我国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不宜直接套用国外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或规章。目前我国设计使用的文献第5.3.4条(款)规定:新风口 1 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2 应低于排风口;3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米,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米;应避免进、排风短路。文献[7]第4.7.10条(款)又对此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机械通风系统进、排风口的设置原则:1 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方、且在排风口的上风侧;2 当进、排风口在同侧时,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6米,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米; 3 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2米。” 文献[6]和文献[7]均属国家建设规范或规范性文件,上述规定建设项目设计中需要遵守,文献[6]和文献[7]关于进、排风口设置的要求可以作为卫生审查的参照依据。

2.2.2 新风口与严重污染源的距离 文献[6]关于含有大量有害气体事故排风的规定为,第5.4.5条(款)第2项: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米;当水平距离不足20米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米。笔者认为对于建筑物内事故排风口或其它较严重的污染源,与新风口的距离控制均可以参照该条款。这些污染源除了开放式冷却塔外,还包括排水系统的伸顶通气口、污水处理房的排风口、餐饮厨房排风口、地下停车库排风口、制冷机房排风口、柴油发电机排气口、气体灭火机房排风口、消防排烟口等等污染源。

2.3 新风量

全封闭空调场所新风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混浊引起不良建筑综合症的事例时有报道,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卫生审查,必须重点审查新风量。

2.3.1 新风量指标 设计人员空调设计中采用的规范为《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6],该规范第3.1.9条(款)规定“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该条(款)被列为强制性条文目录的第一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所列的均为最低限值指标,即下限指标。由于新风量的大小还与能耗、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密切相关,为节省空调能耗,国家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1],文献[11]第3.0.2条(款)规定:“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在文献[11]中还规定,保证人体的健康的前提下新风量一般不应随意增加或减少。文献[11]关于设计新风量的取值与现行卫生标准相符,对部分高级场所新风量的取值上限定得更高。由于文献[3]与文献[6]和文献[11]在新风量指标上保持了一致,遵照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设计必然同时能符合卫生的要求。

2.3.2 建筑物的新风量 上述所有规范或标准新风量指标的单位均为(m3/h・人),设计者还必须给出公共场所各主要空间室内人员密度参数,最终得到整个建筑物的新风量及新风量的具体分配情况。在审查中要注意新风量不是单位人数新风量指标与空间内最大人数的乘积,具体计算方法本文不再展开。

另外《办法》第七条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文献[4]明确 了“新风、排风、送回风等通风系统”属于设计评价的内容,因此评价机构也有责任了解设计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该建筑物内各场所新风量满足卫生指标,必要时应对新风输送及分配系统进行复核计算后才能给出设计的卫生评价报告。

3 建议与对策

①卫生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特别是建设主管部门的沟通,加强《办法》的宣贯力度,让设计人员了解卫生要求。由于目前公共场所的设计需要经过卫生审查,只要卫生部门提出需按《办法》的规定进行设计,一般都能够在建筑设计机构贯彻下去。在设计文件中找不到建筑物内各空间场所新风量,设计文件没有表明获得新风量的途径,卫生审查人员应当要求项目建设方在设计文件中补充有关内容。

②对于《办法》未作定量规定的,设计审查时不妨先采用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核,但最合理的办法还是参照ANSI/ASHRAE Standard 62.1,由我国权威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应标准。

目前大量公共建筑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每年都要新建带有集中空调的建筑,其室内空气环境的好坏完全依赖于空调系统。空调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的温度环境,还改变了室内的卫生条件。室内空气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出台反映出政府部门和广大公众对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一种空气传播途径的高度重视。

设计是一个建设项目的灵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能否在实际使用中满足人们的卫生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优劣,许多问题必须在设计阶段解决,错过了这个阶段,许多空调系统的弊病往往无法改进,卫生审查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进行审查。

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

[2]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2006.

[3]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

[4]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2006.

[5]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2006.

[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

[7]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8]建设部.关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的通知

建质[2003]4号.

[9]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63~9673,GB16153).

[10]建设部.关于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公告.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第2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关键词: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 通风系统; 污染

中图分类号: R 126.4 文献标志码:B

随着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建筑楼群都基本采用了全封闭式集中空调系统,这对改善公共场所环境的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长期运行、安装和管理不合理、清洁不当等原因,往往会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建筑物集中空调系统的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预防通过集中空调系统传播疾病,保证生活、工作在空调环境中人群的身体健康,提高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水平,已成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掌握舟山市目前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的状况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军团菌的污染情况,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我们于2007年8月和12月开展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规范》的要求,抽取32家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单位,其中宾馆饭店14家,商场7家,医院5家,写字楼6家为调查对象。

1.2 检测项目

采样检测空气中CO、C02、PM。新风量、细菌总数;通风管道的积尘量、真菌总数、细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送风口细菌和真菌总数;冷凝水、冷却水中的嗜肺军团菌。

1.3 方法

1.3.1 CO、CO2和新风量 CO采用GB/18204.23―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C02采用GB/18204.24-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新风量采用GB/18204.18-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新风量测定方法》,由仪器现场读数得到结果。

1.3.2 细菌总数及真菌总数、PM10、积尘量、嗜肺军团菌空气中细菌按GB/T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将琼脂培养皿打开后置于空气中5 min,盖上盖子在37℃下培养24 h后检测;送风口细菌总数及真菌总数、PM10积尘量、嗜肺军团菌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年)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及检验。采用无菌棉签擦试通风管道口,然后放人10 mL无菌生理盐水中保存,送实验室检测B-溶血性链球菌。

1.4 评价标准

采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年),GB/T17903―1997《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及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1.5 资料统计

仪器监测的数据和样品采样检验后的数据,经核查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再将数据库全部转入SPSS12.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与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室内空气情况 空气中CO、CO2、PM10、新风量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81.25%、100.00%、62.50%,空气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00%(表1)。

2.1.2 管道积尘污染情况 在调查的32家单位中,通风管道积尘量合格的有26家,合格率为81.25%;通风口真菌总数和细菌总数浓度范围较大,不合格单位的真菌总数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合格率分别为65.63%和81.25%。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表2)。

2.1.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口情况 送风口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37.50%和46.88%,不同单位之间检出浓度的差异较大(表3)。

2.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嗜肺军团茵监测结果

检测冷凝水32件,冷却水24件,军团菌检出率为35.71%,其中冷凝水的阳性率为15.63%,低于冷却水的阳性率62.50%(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舟山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室内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以送风口细菌总数合格率最低,仅为37.50%,其次为送风口真菌、新风量,合格率分别为46.88%、62.50%。通风管道与送风口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数合格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空调通风管道的清洗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对于中央空调的清洗、打扫一般仅限于过滤器、空气处理机组部件,而忽视了送风口、空调外部的清洗。所以中央空调工作时,送风口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数较高。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着新风量不足,通风管道积尘量、细菌、真菌总数超标等问题。各家单位应采用专用机械清洗设备对风管进行清洗,风管的清洗工作应分段、分区进行,在风管清洗工作段与非工作段之间、进行清洗的风管与相连通的室内区域之间应采取有效隔离空气措施。

第3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33-02 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6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流动量大,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了加强经营单位卫生行政管理,提高本地区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掌握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黄浦区公共场所在世博会期间不发生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黄浦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60家公共场所进行了主动性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监测对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6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点,其中宾馆、招待所19家;饭店、餐厅5家;酒吧、咖啡馆、茶室、KTV等娱乐场所8家;公共浴室2家;足浴室2家;理发美容店18家;游泳馆1家;商场、超市5家。

2.监测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30-2000)和《实施指南》(2004)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用品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在营业高峰期间监测1次。

3.评价标准 指标监测结果按现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63~9673-1996,GB16153-1996)、《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和《足浴服务卫生要求》(DB31/359-2006)进行评价。

结果

1.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饭店、餐厅,公共浴室及足浴室的合格率达100%,酒吧、咖啡馆、茶室、KTV,宾馆、招待所,理发店、美容店,商场、超市的合格率次之,游泳馆合格率最低,仅为62.5%。不合格指标有空气细菌总数、CO2和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9.0%、98.5%和71.9%。见表1、表2。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 宾馆、招待所仅1个细菌总数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9.6%,其余场所合格率均为100%。见表3。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 在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测的三个场所中,饭店、餐厅合格率相对较低,仅为80.0%,宾馆、招待所和商场、超市略高,分别为94.3%和96.7%。合格率最低指标为细菌总数,为80.2%,PM10、新风量合格率较高,均只有一个样品不合格。见表4、表5。

讨论

在公共场所监测工作中,卫生指标是决定该场所能否获得卫生许可证及是否对其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监测指标必须要真实反映该场所的卫生状况,对监测的指标进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总的来说,2010年黄浦区世博园区外公共场所卫生情况较好,主要特点如下。

1.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总合格率较高,不合格项目为CO2、空气细菌总数和噪声,其中噪声合格率最低,合格率较低的场所为游泳馆和商场、超市。噪声是影响人的正常休息、睡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场所多在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主干道旁边,城市噪声、交通噪声是室内噪声一大固定来源,另外,商场等公共场所人流较大,场所内促销的播音、背景音乐以及人声等也是室内噪音的主要来源,在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噪声容易超标。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主要与场所设计不合理、换气次数不够、场所人员密集、卫生习惯不好等有关。

2.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合格率较高,合格率为99.8%,仅宾馆、招待所细菌总数一个样品不合格。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既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也是某些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公共用品消毒措施落实与否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2],宾馆、招待所和美容美发行业是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的两大主要行业,据国内相关报道,美容美发行业的公共用品卫生细菌学指标不合格情况较为突出[3],本次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在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尤其是公共用具消毒知识的工作落到实处,公共卫生用品的消毒质量较高。

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不合格率较高,饭店、餐厅的合格率相对较低。这可能和饭店、餐厅厨房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较大关系。对于装备中央空调的公共场所,通风系统的污染后果十分严重,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场所的空气污染,而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对人员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不可忽视。建议各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对中央空调的风管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消除卫生隐患;各场所应设置专人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规范和系统的维护;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加强消毒工作,加强对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监测。

参考文献

[1]徐 村,毕学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1):75.

[2]郭 艳,何伦发,李炳烈.中山市2003~2007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074-2076.

第4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关键词:地铁 通风与空调系统 冷负荷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code for metro subway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requirements.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indoor and outdoor air 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cold load composition, cold load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subway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subway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load of the system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地铁对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要求

地铁地下线路是一座狭长的地下建筑,除各站出入口和通风道口与大气沟通以外,可以认为地铁基本上是与大气隔绝的。由于列车运行、设备运转和乘客等会散发出大量热量,使得地铁环境具有如下特点:列车运行时产生活塞效应,易干扰车站的气流组织,若不能合理利用,影响车站的负荷;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被带入车站;地层具有蓄热作用,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地铁系统内部的温度会逐年升高;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将导致环境恶化,不易救援。

2 空调室内外计算参数

2.1 室外计算参数

普通地面建筑室外计算参数对空调系统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确定室外计算参数时,既不应选择多年不遇的极端值,也不应任意降低空调系统对服务对象的保证率。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选择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作为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此干球温度一般出现在12:00―14:00,与地面建筑空调最大负荷出现的时段基本一致。在进行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时,要掌握当地最高月平均温度、列车编组和运行间隔以及乘客流量对地铁空调系统室外计算参数的影响。随日客流量的变化,地铁运行形成早晚两个高峰期,在晚高峰期地铁内散热达到最大。因此,采用近20年夏季地铁晚高峰负荷时平均每年不保证30h的干球温度。若采用普通地面建筑的计算温度,则不能满足地铁晚高峰负荷要求。

2.2 室内计算参数

地铁车站的空调系统属于舒适性空调系统,一般情况下,乘客在车站站厅层、站台层只作短暂停留,约3~5min,下车出站约3min。而在地面上,多数人约80%以上的时间停留在一定的建筑环境内。因此,地铁车站的空调设计标准与地面建筑舒适性空调不同。在确定地铁车站环境设计标准时,考虑到乘客在地铁车站只是通过或短暂停留,为了节约能源,地铁车站仅为乘客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热舒适环境。因此,应合理确定各个环节的温差范围。较大的温差会使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很快适应,产生不舒适感,并增大了空调负荷;而太小的温差又不能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失去了环境控制的本来意义。

3 空调冷负荷构成及计算

3.1 空调冷负荷构成

普通地面建筑内空调冷负荷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形成冷负荷、人体散热湿形成的冷负荷、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地铁环境空调负荷与普通地面建筑不同,地铁列车运行时消耗的能量最终都以热的形式分布在地铁环境中,成为影响地铁环境的动态负荷。另外,地铁处于地下,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除了计算冷负荷时必须考虑室外新风的影响之外,在计算地铁车站自身的空调冷负荷时基本可忽略室外环境的影响。地铁车站的空调冷负荷主要考虑以下几部分 :列车运行散热负荷、列车风负荷、乘客负荷、送入的室外空气负荷、车站照明负荷、空调等设备负荷及由壁面吸放热所增减的负荷。

3.2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3.2.1 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时要求对建筑物空调冷负荷进行预先估算,以便估算设备容量及系统造价。地面建筑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根据建筑类型而异,一般建筑的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为100~200 W/m2 ;对于大型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室内游泳馆等为250~350 W/m2。地铁系统还没有统一的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地铁热环境受列车运动影响,列车进站时带入的活塞风对站台空调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找出不同地区的地铁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

3.2.2 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

目前,在我国暖通空调工程中,地面建筑常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冷负荷,冷负荷系数法是建立在传递函数法基础上,是便于在工程上进行手算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现行设计中,多采用空调冷负荷概算指标进行估算或采用暖通空调设计软件进行计算。

4 通风及空调系统

地铁的环境控制系统分为隧道通风系统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隧道通风系统分为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隧道通风系统。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分为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车站空调水系统。

4.1 隧道通风系统

列车在隧道内行驶时消耗的能量转变为热量散发在隧道中,当行车密度很大时可使隧道内的温度很高。列车辅助设备及隧道内设备的运行等都会使隧道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为保持隧道内正常的卫生条件,需要对隧道进行通风以降低隧道内温度,并向隧道内送入新鲜空气以满足隧道工作人员及车上乘客的生理需要。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规定,隧道正常通风采用活塞通风,当活塞通风不能满足排除余热要求或布置活塞风道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隧道通风一般设置轨顶排风和轨底排风。列车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都分布在站台层,因此设置轨顶排风和轨底排风,可以有效排除列车进站时带入的热量,从而降低车站空调冷负荷。

4.2 车站通风空调系统

地铁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宜优先采用通风方式。当夏季最热月的平均温度超过25℃ ,且地铁高峰时间内每小时的行车对数和每列车车辆数的乘积大于180时,车站采用空调系统。车站公共区的通风及空调系统根据车站热源构成特点,合理布置车站送排风系统,有效排除余热和余湿,减少活塞风对站台的扰动,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候车环境。车站的环境控制系统分为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屏蔽门系统。开式系统车站一般采用横向送排风,也可将车站与区间隧道连成一体进行纵向通风;闭式系统通常将送风管沿车站长度方向布置在站台两侧,风口朝下均匀送风,在站台和轨顶设置排风系统;屏蔽门系统中车站成为独立的空调场所,一般将送风管沿车站长度方向布置在站台和站厅上方两侧,风口朝下均匀送风,回风管设置在车站中间上部,也可采用在车站两端集中回风的形式。车站各类用房应根据其使用要求设置通风系统,必要时可设置空调系统。另外,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还需要沿地铁线路设置风亭、风井,提供足够的新风,将空调回风排到外界。

5 结论

地铁的环境控制系统是暖通空调在特殊领域中的应用,地铁环境控制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设计要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是地铁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计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及优化运行,是地铁节能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5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关键词:酒店空调;通风系统 ; 防排烟系统 ; 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D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空调与通风工程要点

在审查施工图在空气调节工程中,应重点审查:⑴室内、外设计参数是否选取正确。⑵每个房间新风口的新风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该室内人员的要求。⑶每个房间的末端设备的风量是否满足换气次数的要求,冷量满足房间负荷的要求。⑷系统总风量和新风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整个系统的要求。⑸制冷设备、制热设备、冷却塔、风机的设备参数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⑹各种调节阀门设置是否合理。⑺自控设备是否科学适用。⑻安全和减振设备是否齐全。

在通风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系统总风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稀释污染源换气次数的需要。⑵风机的设备参数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⑶阀门的设置是否满足调整的要求。

在排烟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排烟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排烟分区排烟量的要求。⑵排烟口的设置是否合理。⑶防火阀的设置是否合理。⑷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

在正压送风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送风总量是否标注,其选择是否满足要求。⑵保持的正压范围是否标注,能否满足要求。⑶正压送风口的设置是否合理,每个风口的风量是多少。⑷风口的开启顺序是否合理。⑸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⑹超压排气设备是否考虑。

2.酒店空调通风系统

2.1空调冷负荷

根据酒店平面功能进行冷负荷计算,并综合了调研的类似已运行工程,最后确定酒店空调制冷机总计算冷负荷为5600KW。

2.2冷源设备

考虑该酒店位于黄金地段,不允许设备用房占用过多面积,仅设计夏季舒适性空调;其他各层使用时间相近,空调负荷相对集中,设计冷源采用电制冷方式,选用特灵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不同机型大小搭配,依空调负荷的变化,机组按下列模式投入运行:一台螺杆式机组一台离心式机组一台离心式机组加螺杆式机组二台离心式机组全部机组运行。

2.3空调水系统

考虑空调末端以低速全空气系统为主,供水范围集中,水阻力较稳定,且冷水机组大小搭配,适应负荷能力强,确定酒店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系统,垂直同程、水平异程方式。配700m3/h冷却塔二台,300m3/h冷却塔一台。大小冷水机组的冷水泵、冷却泵均分别设置,机、泵、塔一一对应。冷却塔放置在屋面,膨胀水箱不锈钢板制作,放置在9层。

酒店空调水系统按垂直分区,分四路供、回水,主立管均设在空调机房内,各层根据使用情况独立开关。垂直分区大大减少了横向水路,节省了投资,缓解了商场层高不足矛盾;而垂直同程,简化了水路,增强了系统水力稳定性。酒店空调水系统原理示意图1。

图1 空调水系统原理图

2.4空气处理系统

该酒店面积近 30000㎡,又处繁华商业区,客流多,装修标准高,为了解决空气处理系统与层高的矛盾,经工程调研、与业主,装修设计师反复沟通及多方案比较,设计确定采取下列措施: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空调风管沿酒店人流干道敷设,侧送侧回,提高了非风管区域层高;选用部分高排数(6-8排)空调箱,以加大冷风比,提高处理焓差、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减小了空调箱占用面积,压缩管道空间。 上述的措施满足了系统过渡季加大新风比、加大排风量的要求,降低了系统噪声和凝结水隐患,又缓解了层高不足矛盾,并在系统运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酒店防排烟设计

3.1防排烟设计就是在平面布置中研究可能起火时酒店烟气的流向,在各种假定的条件下,提出最经济的防排烟设计方案,控制烟气的流向,选用适当的排烟设备,安排进排风口,管道的面积和位置,以保证安全疏散。

3.2防火分区的划分

根据酒店的建筑面积,建筑专业与各个专业密切配合后,首先进行了防火分区设计,由于设有自动喷淋实施,所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5.1.2条规定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²,共分为8个防火分区,大多采用耐火极限大于3.00h,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局部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其中防火分区面积为3980m²,包括一层的投影面积及与之相通的部分一层建筑面积,二至最顶层相通的部分均设耐火极限大于3.00h防火卷帘与之隔断,部分的防排烟设施已设计并安装完毕。

3.3防烟分区的划分

为控制烟气在建筑物酒店内任意流动,按照防火分区的道理,在防火分区内根据酒店平面的兴衰划分防烟分区,在防烟分区内打开区内的防烟口,启动排烟机把烟排出去。根据各防火分区进行了酒店防烟分区的划分。各防烟分区内相应设置了机械排烟、排风系统,以适应平时送入大量新风后,排风的要求,以及火灾时排烟的要求,设计中防烟分区的划分成了重中之重。

4.通风防排烟系统

4.1空调区域通风

为避免空调与通风系统管路的交叉,利用贯通地下一层到六层的中庭进行商场中心排风,每层设排风口。选用变频风机,夏季低速排风,过渡季则逐步加大排风量。在各层商场周边还设小型机械排风系统,各层公共卫生间设垂直机械排风系统。

4.2地下二层通风

地下二层车库、设备用房及储物库设完善机械送、排风系统。风量为:车库排风6次/h,送风5次/h;设备用房排风8-20次/h,送风6-15次/h;储物库排风8次/h,送风6次/h。

4.3人防单元通风

地下二层车库战时转换为二个六级、一个五级人防掩蔽单元,单元内设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通风系统。清洁式、滤毒式均采用机械进风,全工事超压排风,并满足防毒通道30-50次/h换气次数和不小于3-6h隔绝防护时间的要求。

4.4消防防排烟

地下均设排烟系统,排烟利用平时排风管路,配置低速高温风机,既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又降低了平时排风噪声。车库排烟量为6次/h,设备用房和储物库为60m3/h. ㎡。排烟时利用平时送风系统补风,送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酒店地下室划分6个防烟分区,并在区内设置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0m3/h. ㎡确定。平时排风系统火灾时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而排烟补风则利用空调回风管路,火灾时通过相应电动风阀自动切换。

中庭设二个排烟系统,每层设排烟口。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共用,火灾时变频风机高速运行排烟,排烟量按中庭容积4次/h确定。

8层以上内廊设机械排烟系统,按120m3/h. ㎡确定排烟量,每层设板式排烟口。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分设独立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隔层设百叶风口;前室每层设加压送风口,每三层组成联动单元,并与系统自身风机联锁。

第6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 置换通风 换气效率 节能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可能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室内环境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空气品质的提高。

1 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

“病态建筑综合症”(sbs,sick building syndrom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由不良室内空气品质引起的病症。sbs 的主要症状是头痛、恶心、鼻塞、胸闷、眼睛刺激、喉咙干燥、情绪消沉、紧张、急躁和记忆力下降、皮肤干燥等。出现sbs 症状的人在室内时病症加重,离开室内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导致不良室内空气品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室内污染源的影响。室内污染源包括人体内大量代谢废弃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汗液等排出体外污染室内空气。另外室内燃料燃烧可产生各种复杂的化合物,并产生大量悬浮性颗粒物。生物性燃料燃烧时还可能含有多种致癌和可疑致癌物。烹调油烟是一组混合性污染物,含有多种致突变性物质。香烟烟雾是一种含有上千种物质的气溶胶。一般来说,吸烟家庭室内气溶胶的平均质量浓度是不吸烟家庭的3倍。其次室内空气品质与室外大气也有很大关系。粉尘、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会通过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渗入到室内。随着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城市中室外空气的污染程度还主要受交通车辆散发的有害气体影响。再次,由于现代节能建筑的密闭性,空调新风量的减少,空调设计的不合理,空调系统没有进行及时维护和清理也都会导致室内空气品质的下降。

2 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方法

针对不良室内空气品质的产生原因,可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2.1 种植绿色植物,净化空气 室内种植植物既可以起到美化居室的效果,又能净化空气,提高空气品质。很多种植物都具有一种以酶作催化剂的潜在解毒力,吸收室内产生的一些污染物质,净化空气。比如吊兰可在24小时内,消灭1立方米空气中80%的有害物质,吸收掉86%的甲醛;能将火炉、电器、塑料制品散发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吸收殆尽。

2.2 灶具和厨房的改进措施 家庭厨房中尽量设置排烟和吸烟装置将燃烧产生的油烟排至室外,这是完全必要的。当然这种方式只能是利用大气来稀释,并非真正去除污染物。

2.3 降低吸烟数量,建立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 我国有80%左右的人吸烟,吸烟者及周围的人,每天主动或被动地吸人大量烟雾, 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据测定,在居室内吸一支香烟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比马路上一辆行使的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要大。因此,应建立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

3 置换通风(displacementve ntilation)系统的工作原理

70年代末,置换通风在北欧地区产生。1978年,置换通风系统第一次应用于德国柏林的一个车间,明显改善了车间的空气品质。到了80年代,又被用于办公室等商业建筑中,提高办公环境的空气质量。90年代,置换通风技术在

4 置换通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4.1 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常用指标有:①空气龄:空气龄是指自空气进入房间到离开房间所经历的时间。年龄越小说明空气在室内途径污染越少,空气的新鲜程度越高。②换气效率:换气效率表示室内空气被新鲜空气替代的快慢,是评价室内空气新鲜度的重要指标,是气流本身的特性参数。③通风效率:通风效率表示通风系统送风排除室内余热及有害物的快慢程度,它反映的是一个通风系统新风的有效利用情况,是衡量通风系统能量利用有效性的指标。

4.2 置换式气流与几种典型气流组织形式常用指标的比较

4.3 置换通风系统造成室内空气品质出现如下特点:①室内空气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呈层状分布。工作区污染物浓度最低,空气品质最好;顶部温度最高,余热和污染物的浓度也最高。但是,无论在工作区还是在高温区温度梯度和污染物浓度梯度均很小,整个区内均匀平和。②室内空气速度场平稳。置换通风系统送风口速度很低,送风区内无大的空气流动,新鲜空气吸收余热后慢慢上升,呈层流或低紊流状态。③由于室内无大的空气流动,污染物在工作区不扩散,而直接被上升的气流携带到顶部排风口送出。

置换通风系统将新风直接送入工作区的送风方式保证了新风的新鲜程度,提高了新风的利用效率。当污染源和热源相伴时,置换通风系统可以比传统的混合式通风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品质。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置换通风系统具有较高的换气效率和通风效率,在保障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通风方式。

5 置换通风的适用条件

置换通风一般适用于污染源与发热源相关的场所,且层高不低于2.5m,此时污浊空气才易于被浮力尾流带走。置换通风在下列情形效率较高:污染物质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或密度小;供给空气比环境空气温度低;层高大的房间,例如房间层高大于3m等。因此在使用时要考虑舒适要求和经济要求之间的相互协调。

当然,置换通风系统也有很多不足。一般用来供冷风,如果供热,送风温度有可能比室内空气温度低。由于置换通风是将冷空气直接送入室内工作区,冷空气吸收室内余热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在室内形成了下凉上暖的垂直温度梯度,容易使人产生头暖脚凉的不适感。如果送风速度太大还会导致因吹风感而引起的不舒适。由于送风温差和速度的这两个限制,使得置换通风提供的制冷量较小,这就限制了置换通风的适用范围。另外,我国生产置换通风末端产品的厂家比较少,产品单一,研发能力不强,也使得置换通风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

6 结论

总之,置换通风系统在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合理应用置换通风还能达到空调系统节能的目的。因此,设计完善的置换通风系统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没有成熟的设计规范和其本身的限制,置换通风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很多。相信随着人们对置换通风系统的深入了解以及末端产品的不断发展,置换通风这一理想的通风方式在我国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建筑热能通风空调.第28卷第1期.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 王利霞.

[2]制冷与空调.2006年第3期.浅析置换通风与空气品质的改善.亢永等.

第7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1燃气辐射采暖

目前工业建筑常见的采暖形式有散热器采暖、暖风机采暖、燃气辐射采暖等。散热器采暖,主要是以自然对流形式加热空气,主要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层高不高的工业建筑。高大空间的工业厂房如果采用散热器采暖,室内高度方向上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往往会造成下部冷,上部热的现象。在设计当中,为保证下部工作区的温度达到要求,一般会采取加大设计散热器的措施,这样会导致热量的浪费。燃气辐射供暖是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通过发生器进行燃烧产生各种波长的红外线进行辐射供暖的。目前产品类型主要有负压单体式、微正压单体式、负压连续式、板式等。燃气辐射采暖的优点:节能、舒适、经济、安全、环保。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初投资略高于散热器采暖系统,可节约采暖能耗10%~20%,可降低运行费用30%以上。适用于机械加工、铸造、锻造、焊接、冲压、装配、热处理等生产厂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汽车制造、煤矿机械、飞机制造、电力设备制造、钢铁等行业厂房采暖。

2屋顶通风器

工业厂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余热(如热处理)、烟气、粉尘(如铸造、焊接)等,设计时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合理、有效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是以热压和风压作为动力,使得气流有组织的流动,排除室内污染物,满足室内环境卫生要求。屋顶通风器是以型钢为骨架,用彩色压型钢板(或玻璃钢)组合而成的全避风型自然通风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不消耗动力的优点。铸造、电镀、锻造、热处理等发热量大或散发有害气体多的厂房,适宜在厂房屋脊处设置屋顶通风器。对于多跨度、大面积的联合厂房,可以在每一跨的屋脊处设置屋顶通风器。设计自然通风器时,厂房下部应设置自然进风口,进风口面积为通风器出风口面积的1.5倍,进风口应设置可以启闭的阀门。西安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厂房,宜采用带有可关闭阀板的通风器,当不需要通风时可以关闭,起到节能的作用。目前也有集通风和采光为一体的通风器,布置在屋面边坡处,替代采光带,作为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使用。对于有排烟要求的厂房,可以设置采光排烟天窗,平时作为采光、通风之用;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系统打开采光排烟天窗,作为自然排烟口。采光排烟天窗的面积、间距需满足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3分层空调

建筑高度≥10m且体积≥10000m3的建筑称为高大建筑。分层空调是指仅对高大空间下部区域进行空调,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对上部区域无空调要求的空调方式。与全室空调相比,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生产工艺要求为舒适性空调、洁净度要求不高(低于8级)、工作区温度波动>±1℃的高大空间厂房,均适合采用分层空调系统。分层空调负荷计算时,夏季冷负荷一般为全室空调冷负荷计算值的70%,冬季热负荷取全室空调热负荷计算值。分层空调系统送风一般采用射流风口侧送风,同侧下部回风。车间跨度大于25m时,宜采用双侧射流风口送风,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双侧射流风口对送时,射程按两侧喷口重点的90%计算[2]。回风口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使得工作区处于回流区,可以获得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层空调系统在夏季使用,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在冬季,由于热气流的上升,温度梯度的加大,反而会加大热耗。在设计时,送风口角度可调,大于30°。夏季水平送风,冬季斜向下送热风,利用较大的送风速度,送入工作区,减轻热气流的上升。分层空调系统可以采用全空气系统,也可采用水—空气系统。水—空气系统末端采用无风管远程射流空调机组,风口为远程射流喷口。

4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

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安装在屋顶天花板下,通过单元内的热交换器实现对空气的加热(冷却),随后将空气通过喷射器分布到室内各处。由于使用了高效率且功能强大的空气分布装置,单元式空调机组可以覆盖很大的面积,与其他系统相比可以有效减少通风单元的数量,从而节省空间。安装高度距地面4~20m,适用于厂房、展览厅等高大空间具有舒适性空调的场合。吊顶式单元式空调机组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通过多种功能组合,在同一设备上可以实现制冷、供暖、通风、热回收等各项功能,并且可进行模块化处理,使用更加灵活,设计更加简便。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的优点:(1)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采用集中分组自动控制系统,调控方便,可以做到按需供冷/供暖,实现运行节能。(2)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能将送风空气直接送入人员活动区,通风效率高,无强烈吹风感,达到节能和舒适的统一。(3)空气喷射器通过自动控制的角度可调配风板,能够实现对送风角度的连续校正调整。能够实现空气的垂直向下送风,圆锥形吹送以及水平吹送,从而保证覆盖更大面积的区域,在工作区域内无吹风感,有效避免室内空气温度分层,从而节省能量。(4)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通过强制射流方式,采用下送风形式,使整个空间内空气换热比较充分,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温度分层次现象,根据实测一般在10米的空间内,只有2~3℃的温差,能保持室内较小的垂直温度梯度,有效减少建筑物上部维护结构的热损失,可节能15%~20%。(5)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不需设置空调机房,车间内不需设置送、回风风管,不占用多余车间空间,在厂房内布置简洁、美观。吊顶式单元空调机组设备高度一般为1.0~2.5m,安装吊车的车间必须考虑空调设备高度对起重机的影响,必要时加高厂房高度,满足设备安装和吊车的正常运行。

5工艺循环水热量回收

目前在我国的电子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低品位余热,这些热水温度一般为30~60℃。为了满足生产工艺需要,通常这些余热通过冷却塔排向大气或直接排放,对能源造成巨大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热污染。这些低品位余热可以通过水源热泵、吸收式热泵加以回收利用,通过消耗一小部分电能,吸收大量低品位热量,供采暖、空调或卫生热水使用。某多晶硅铸锭厂房线切机需要使用12/17℃工艺冷却循环水,冷却循环水量:241m3/h,回收热量为1400kW。选用一台螺杆式水-水热泵机组。夏季工况:热泵机组冷凝器侧采用冷却塔,将冷却循环水由37℃降至32℃。冬季工况:热泵机组回收工艺循环水热量,提供45/40℃热水供厂房供暖。由于采用了水-水热泵机组,回收工艺冷却循环水,该项目不需设置锅炉房等热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大容量空压机采用的冷却方式多为水冷,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却塔散发到了环境中。冬季冷却水温度>10℃,一般在14℃~18℃;夏季冷却水温度30℃~40℃。在空压机冷却水系统加装水源热泵机组,对空压机冷却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可以加热卫生用热水,也可以加热供暖热水。

6烟气热回收

某光伏玻璃生产厂房,燃烧炉排放高温烟气,烟气排放量:21000m3/h,烟气温度:400℃,余热利用后烟气温度:200℃,余热回收热量为1745kW。由于烟气中含有酸性腐蚀性气体,为确保设备安全,采用烟气—水换热器间接换热。烟气换热侧:进口烟气温度400℃,烟气出口温度200℃,高空排放。水换热侧:冬季提供80/60℃热水供采暖系统使用。夏季提生98/88℃热水,作为吸收式热泵机组的热源,产生7/12℃冷冻水,供空调系统使用。燃气锅炉通过回收利用烟气中水蒸气冷凝潜热,可以有效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通常可采用冷凝式锅炉或在烟道上加装热回收装置。冷凝式锅炉采用低温回水来冷却烟气,烟气降温到50~70℃时,锅炉效率可提高10%以上。烟道加装热回收装置,回收烟气热量,可以加热软化水或生活用水,该装置可用于常规燃气锅炉节能改造。

7空气热回收

空气热回收装置是利用空气-空气热交换器来回收排风中的冷(热)量。目前常见的有转轮式、板式、板翅式、溶液吸收式等换热器。(1)转轮式换热器处理风量范围:500~100000m3/h,可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3]:ET型:适用常规舒适性空调系统以及有湿度要求的空调系统,如纺织厂等。:RT型:主要回收显热,适用于一般工业通风系统。:PT型:能耐高温,无吸湿性,只能回收显热,适用于印染、干燥等高温通风系统。:KT型:无吸湿性,主要回收显热;有较强的耐腐蚀性,适用于电镀车间、电机实验室等。转轮式换热器有可能有少量渗漏,适用于排风中不带有害物的场合。(2)板式换热器处理风量范围:250~5000m3/h,只能回收显热,适用于一般工业通风系统。:(3)板翅式换热器处理风量范围:250~8000m3/h,可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适用于一般工业通风系统。:(4)溶液吸收式换热器可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可去除空气中大部分的微生物、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净化空气,一般在溶液调湿式空调系统中使用。适用于印刷厂、生物实验室、电子厂房等。

8结语

第8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关键词:置换通风节能分析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对居室环境要求和现代化建筑的发展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逐渐的增长。近年来趋势明显有所增长,“峰谷电价”等政策的出台和“电荒”等现象的出现说明建筑节能势在必行。置换通风空调系统以其室内节能效果佳、空气品质高和热舒适性好等特点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在置换通风界,就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Zhivov对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某餐厅进行混合通风与置换通风的能耗进行了相对的比较,考虑不同室外空气控制方法―――定(变)室外空气量条件,置换通风的能耗均小于混合通风。ShipingHu等对置换通风系统与混合通风系统进行全年能耗比较,虽然有较大的置换通风的风机能耗,但全年的置换通风系统的能耗比混合通风系统低。像我国的李先庭等学者应用DeST软件对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进行能耗模拟比较,对置换通风进行论证可节能10%以上。李铮伟等学者对西安某办公楼报告厅的空调系统分别应用置换通风和混合通风系统,在室内(外)设计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混合通风送风量比置换通风的送风量超过大约50%,后者制冷量是前者的78.3%,且室内空气品质明显比混合通风好,人体的舒适性也是相当好的。

一、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

影响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的主要因素有室外气候条件、室内设计标准、围护结构特征、室内人员及设备照明的状况以及新风系统的设置等。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还有几个特点,表现在:第一,系统的设计、选型、运行管理的不合理,将会降低能量使用效率。第二,维持室内空气环境所需的冷热能量品位较低且有季节性。这就使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利用天然能源来满足要求,如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浅层土壤蓄热等。第三,置换通风空调系统涉及到的冷热量的处理通常以交换形式处理,这就可以采用冷热回收的措施来减少系统的能耗,有效利用能量。

二、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的现状

置换通风空调系统中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目前“,能源危机”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在新能源还没有被发现并使用之前,将会花很长时间,用来研究怎样才能节约能源并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然而在节约能源这一方面,我国还处在比较落后的地位,在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环保和能源消耗,乃至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标准,然而即使有些地方制定了区域性的标准规范,但由于经济利益而使得监督力度不够,伴随经济的不断进步,能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电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预测,这种状况不止会出现在今天,并且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状况通常不能引起设计人员和设计机构的高度关注,致使设计建造的系统不但在初始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它在运行时的能源消耗也是吓人的,还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根据实际检测,部分公共建筑的空调能源消耗占建筑总能耗的3/5,而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是:如果空调在夏天越冷冬天越热,那么效果就会越好。这明显不符合空调的设计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样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完善,除此之外,冷热负荷是供暖工程与空调设计的重要数据,依据冷热负荷加强设计来对空气处理设备的能力进行确定,输送管道的尺寸以及空调与供暖热、冷源容量等。但有的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确定施工图设计阶段空调与供暖热、冷负荷,是直接用设计手册中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来完成的,最后可能造成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偏大、水泵配置偏大、管道直径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等问题,不仅提高了工程的直接投资额,也增大了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此外,在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这一问题上,往往由于设计人员设计过于保守,或者业主对室内温度标准要求过高,导致计算热负荷时设计计算温度取值标准过高,这就直接增大了空调系统运行的能耗量。有研究表明,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可使空调系统降低8%~10%左右的能耗,而在冬季供暖工况下每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可降低5%~10%左右的能耗,可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不当会造成严重的能耗浪费。

三、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的措施

(一)合理选择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

空调系统其能耗的大小关系到室内人员的健康,并且还关系到直接受到新风量大小的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应对风量进行合理确定。对于人员变化较大或密度较大的房间内,要确定新风量可以根据CO2浓度的检测值来完成,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确保CO2的浓度。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易于改变新回风比例,所以在房间面积或人员较多、空间较大的房间内,可通过全新风实现运行,这样有利于集中处理噪声、控制湿、温度和过滤净化,取得较大的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对于建筑空间体积超过10000m3且高度超过10m时,要想更加的有利于节能,就必须采用分层空调系统。如民用建筑中的中庭等,人员主要活动在高大空间的底层,舒适性范围主要就集中于地面以上0~3m的范围内,在使用要求之内控制此范围内的空气参数可以采用分层空调,从而也就使得其余空间无谓的能量消耗得到了减少。

(二)新风量

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得以保证的关键就是新风,从控制室内有害物的发生量角度来考虑新风量的确定,其计算如下:V=GCp-Cs式中:Cp为排风的有害物质量浓度,mg/m3;G为室内有害物发生量,mg/h。在排风口处及送风参数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将传统空调与置换通风送风方式作比较。就拿全室来进行研究,两种送风方式的排污能力基本趋于相同的;而以人员活动区为对象,因置换通风方式存在污染物质量浓度梯度,排放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人员呼吸区污染物质量的浓度,所以传统空调送风比置换通风的排污能力高。置换通风的通风效率高,在保证同样的室内空气品质时,因此置换通风风机能耗降低,所需新风量少,节能效果提高。

(三)置换通风与天然冷源的结合

置换通风系统中,制冷能耗所占比例较大,在系统节能中,天然冷源与置换通风的结合是的又一途径。建筑夜间通风和蒸发冷却技术是对天然冷源的利用。蒸发冷却技术通过水的蒸发来得到冷量,不必还原蒸发后的水蒸气为液体水,与机械制冷相比,压缩过程的能耗这一环节得到了省略,因而它的节能特性较强。蒸发冷却技术在比较干燥和干燥的地区可以使得常规制冷设备得到替代,其COP值很高,直接节省了空调制冷的用能。夜间通风是夜间在建筑内引进室外空气,为了满足白天建筑供冷的需求可以利用围护结构夜间蓄冷来完成。在我国昼夜温差较大的部分地区,夜间通风效果较好,对于围护结构热容量较大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得白天热负荷大的情况得到缓解,对降低建筑房间的能耗和室温有一定效果。

(四)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方式,减少输送系统的能耗

选择的系统形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空调系统的冷,热能和电能的消耗。在室内,通过研究温湿环境获取的成果,来调节空调,使用低温辐射地板供暖的方式,这个系统同时还可以通过间歇的加热方法,也就是白天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减少能量负载,降低建筑物总体能源消耗。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主要是通过将冷却盘管均匀的在地上进行排布,通过热辐射传递热量,让舒适度更加适合。地板采暖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够减少粉尘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可以降低热量的损耗等。变水量系统的使用能够在负载减小时,改变水量供应,与此同时还能够避免冷,热能的损失,进一步减少水路运输的能源消耗。

结束语

总之,对于空调暖通系统的设计时可以采用各种办法来进行解决,已达到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作用。另外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各种措施来实现空调系统的控制。并且通过对于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规划已从根本上降低暖通空调能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岳人,刘宇钏.置换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4.7-4、0.

[2]高学英.浅谈置换通风空调的特点及节能途径[J].民营科技,2014,07:4.

第9篇: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范文

【摘要】建筑室内空气环境(IAE)与人们的舒适、健康及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室内环境。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由室内环境引起的病态建筑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简述了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空气品质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并提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室内环境;空气品质;评价;改善措施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indoor air environment (IAE) and people's comfort, health and work efficien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 concern, especially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used by the indoor environment has become sick building study of the hot spot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problem of indoor air quality reasons, the air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roposed to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Indoor environment; Air quality; Evalu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1. 问题的提出建筑室内微气候对人的影响已研究了近一个世纪。最初人们关心的是热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的影响。现在已认识到一个卫生、安全、舒适的环境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它涉及到热舒适、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环境视觉效果等。室内空气环境(Indoor Air)是建筑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室内热湿环境(Indoor Climate)和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而其中空气品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室内空气品质不仅影响人体的舒适和健康,而且对室内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能够使人感到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室内空气品质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包括:(1)强调节能导致的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2)会散发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如有机挥发物)的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如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等)大量使用。(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6)室外空气污染。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统计,每年室内空气品质低劣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现代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恶化,引发了以下三种病症: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简称SBS),与建筑有关的疾病(BRI),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统计,美国每年因室内空气品质低劣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0亿美金。实际上,我国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较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关注和普通百姓关心的问题。室内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某种意义上说,室内空气环境比室外环境对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影响更直接,因为人们约有7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已经成为建筑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室内空气品质有关的国际性的专业学术会议已经举办过多次,直接涉及室内空气品质的国际学术期刊也很多等。

2. 室内空气标准与评价方法2.1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简称ASHRAE)1998颁布的标准ASHRAE 62-1989《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兼顾了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提出了合格空气品质的定义为:合格的室内空气品质应当是空气中没有浓度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浓度指标的已知污染物,并且在这种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这个定义的前一句话的意思是用已知污染物的允许浓度指标作客观评价指标;后一句话的意思是用人的感觉作主观评价指标。这一定义把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起来,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用人的嗅觉来感受空气中的各种低浓度和未知的污染物,从而弥补了仪器不能定量的难题。对空气品质进行主客观评价反映了当前对空气品质要求更高、更为严格。

2.2室内空气标准

2.2.1国外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已经引起一些国家、地区和组织的重视,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2.2.2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标准。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于2002年11月19日正式,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控制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污染物控制参数等,见表2。其他相关的标准有:《公共场所室内卫生标准》(1996)、《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2001)、《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2001)等。《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2001)规定了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必须满足表3的要求。《公共场所室内卫生标准》(1996)标准中主要包括旅店、文化娱乐场所和公共浴室等12个国标

2.3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室内空气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通风无疑是创造合格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真正要达到空气品质的标准,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主要有:

2.3.1保证必要的通风量。据调查,实际工程中,集中空调系统在运行时不引入新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系统经常不开,更有甚者,空调设计者在设计系统时忽略了新风。现在已普遍认为,这类缺少新风的建筑将导致居住者易患“病态建筑综合症”。因此,从设计到运行管理,必须充分重视室内空气品质,而保证必要的新风量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合格的必要条件。

2.3.2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在对房间通风系统进行规划时,应尽量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例如使新风的送风口接近人员停留的工作区,排风口接近污染源,安装有效的局部排风系统等,都是有效提高通风系统总体效率的措施。置换通风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其是一种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节能方法。

2.3.3加强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管理。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创造舒适与健康的环境。但应认识到,管理不善的通风空调系统也是传播污染物的污染源。通风空调系统中容易成为污染源的地方有过滤器、表冷器、喷水室、加湿器、冷却塔、消声器等。过滤器阻留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在温暖湿润条件下滋生繁殖,而后带入室内。空调处理设备和冷却塔等凡是潮湿或水池的地方均容易繁殖细菌,再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室内。阻性消声器的吸声材料多为纤维或多孔材料,容易产生微粒或繁殖细菌。电加湿器或蒸汽加热器因温度太高有烧焦灰尘的气味,也污染室内空气。空调系统的回风顶棚积有尘粒和微生物,也会互相传播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如定期清洗、消毒、维修、循环水系统灭菌等。

2.3.4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不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建筑,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是改善空气品质最有效的措施。工业生产中改革土艺过程或工艺设备,从根本上杜绝或抑止污染物的产生,例如有大量粉尘产生的工艺用湿式操作代替干式操作,将可大大抑制粉尘的产生。在民用建筑中,吸烟的烟气、某些建筑材料散发甲醛、石棉纤维等都是常见的污染源。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不用散发污染物的材料无疑是从源头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手段。

2.3.5注意引入新风的品质。用室外空气来稀释室内的污染物的通风手段,其必要的条件是室外空气的污染物含量必需很低或无与室内相同的污染物。但目前城市的室外空气质量并不理想,大部分城市的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或三级标准,在城市的局部地区,各项污染物浓度会超过规定的指标。因此,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新风吸入口应尽量选在空气质量好的位置。室外污染物浓度高时,应在系统中装相应的处理设备(如空气过滤装置)。

3. 结束语室内空气品质不仅影响人体的舒适和健康,而且对室内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已成为建筑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关于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已有30多年,产生了大量文献,一些国家制定出一些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政策和标准。

目前,室内空气品质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暖通空调、化学、生物学、(计算)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建筑设计、材料、医学、卫生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很多研究要求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协同攻关。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室内空气品质领域,通过学科交叉,会取得一些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ASHRAE Standard 62-1989. 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Air Quality

[2]朱颖心主编. 建筑环境学.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陆亚俊主编. 暖通空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