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企业库存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库存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库存管理

第1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陷

订单的随机性、重复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产品的专用是中小型企业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随着中小型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用户的订单数量以及订单的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新的用户也会逐步出现,在现有的库存管理条件下,中小型企业生的产负荷日益加重。

(二)市场需求变化加快

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速度不断加快,这也对企业的库存管理造成压力。企业常会因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不准确而造成产品或原材料的积压。也可能会导致延迟交货,增加生产成本甚至损失客户的情况发生。

(三)缺乏对库存材料的分类管理

如果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产品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加,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种类的大幅度增加。由于这些原料和辅助材料数量及特征各不相同,如价格,需求率和功能等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企业应对这些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四)缺乏一套有效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目前,企业库存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只停留在传真,电子邮件和其他信息传输等传统传递方式上,与现代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这些传递方式的效率较低,延迟现象非常严重,会严重影响中小型企业决策的准确度和需求预测的精度。

(五)客户需求不确定,难以应对及时的要求

二、中小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

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来说,库存管理是要在将企业的库存水平控制在尽可能低的同时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实现库存的合理性、经济性、可得性和最优性,提高物流系统效率,这也是库存管理的终极目标。

(一)库存管理的整体化

库存管理的优化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整个供应链成员的努力成果。这里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需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需求,运用合理地管理优化方法和控制策略;其次,为了达成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需从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最后需要避免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次级优化问题。

(二)信息共享的最大化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性较差,供应链库存系统的构成复杂等,都会给新生的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增大障碍,不利于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的实施,信息共享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三)库存管理的集成化

要使企业物流运作过程更加流程化,便于库存管理优化,就需要供应链上的企业成员库存管理高度集成化。虽然我国的企业的库存管理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基本问题还是存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还是零散的单独存在,呈分割状态,使得企业集成化的程度低下。

三、中小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策略

库存管理现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库存,则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沉重压力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能快速获取信息和信息的标准化,各部门完成信息共享。其次是要能准确掌握库存的真实情况。基于以上条件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建立和完善客户数据信息收集系统,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第二,建立和完善销售网络,根据销售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生产和库存。第三,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管体系,掌握真实可靠的库存情况。第四,建立和完善联合库存管理系统。把经销商和企业库存联合在一起,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系统。通过信息的交换联系进行统2014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549期)Times一管理,实现战略同盟分担风险。

四、结论

第2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关键词】零售企业 库存管理 机制建设

一、现代零售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典型问题

现代零售企业具有商品经营种类多、变价频率快、订单来往频繁、服务全程化趋势明显等特点,给企业的库存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使之很容易产生滞销品积压、畅销品供应不上、库存周转不畅、库存记录不实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有其管理层面上的原因,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权责不清,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权责不清、监管机制不成熟是零售企业库存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零售企业而言,库存管理是其日常运营中极重要的一环。但在实际情况中,库存管理岗位权限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非常常见。权责的混乱使得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无法及时履行职责,继而引发商品发放顺序错误、账不符实等严重问题。同时,由于缺乏成熟、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库存管理工作中“白条”泛滥、相关人员工作热情低迷、库存商品的核算漏洞亦层出不穷。

(二)货品进出管理脱节,存货管理系统不合理

货品进出管理脱节,也就是商品进货与销售的内在关系脱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采购环节上错误地估计了商品的市场现状与前景、没能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造成商品积压或供不应求。货品进出管理的失败、进货与销售的严重脱节直接拉低了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收入。此外,当下的市面上存在着大量不同类型的存货管理软件,软件类型的增多反而增加了零售企业在软件选择上的困难。加之很多企业无视自身的运营特点和现实需要,盲目选择管理软件,变向地增加了库存管理工作的负担。

(三)缺货、压货现象严重,库存周期过长

还有一些零售企业不重视对市场不确定性需求的预估,使得缺货、压货的情况频繁发生。据调查显示,缺货是造成零售企业客户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缺货现象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降低企业的商品销售量。同样,压货对零售企业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大量的库存积压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企业的贷款压力和运营风险。此外,大多数零售企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周期过长问题。库存周期过长容易导致部分商品变质、增加商品损坏机率,严重的还会影响新商品的研发和上市,久而久之将会造成企业消费者数量的流失。

二、零售企业库存管理提升办法

(一)适度革新库存管理办法

库存管理办法陈旧是造成零售企业各种库存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企业实情适度革新库存管理办法能够有效提升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效率。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较为适用于我国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办法主要有VMI和JMI两种。

VMI,也就是供应商管理库存,意思是在共同的目标方向上,由供应商作为库存管理的主力,同时一并处理库存管理的监督及改进事宜。VMI模式下,供应商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零售企业的POS信息,并以此信息为基础对定期零售企业的各个类型、规格的产品进行自动补货并直接送达零售企业。VMI的优势在于其集成化管理,它能够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大大减轻零售企业的库存负担。

JMI,联合库存管理。这种库存管理办法以协调中心为枢纽,以联合库存管理系统为载体,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同步程度的管理方法。JMI强调供应商和零售企业的共同规划与协调,两方均需要参与库存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行。在JMI的使用过程中,供应商和零售企业需要特别注意需求的变异和放大等问题,尽量保证相互之间预期供需的同步。

(二)健全存货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

首先是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主要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明确在岗人员权责。零售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存货管理特点,明确规定出各部门、各相关工作人员的权限与责任。严厉打击同一员工同时身兼管理与审计、采购与验数职的不良现象。二是严把货物采购关。对一定规模以上的商品采购必须同时得到总经理、部门经理和业务员三方书面认可后才可以进行。货款支付应当实行统一管理、总经理集中审批制,尽可能减地避免多头付款和不必要采购行为的发生。

其次是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现代零售企业大多以软件为库存管理工具,软件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不必要误差,且有助于企业快速、精确地得知商品信息,特别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讲,必须在使用库存管理软件的同时对其数据加以管控、保证其准确性,故库存管理软件的相关数据必须经过及时、准确的层层核查,只有严格核查过的数据才可以被财务部门最终使用。在采购付款环节,建议零售企业使用会计的账期制度,一来有利于企业商业信誉的发展,二来有助于企业更加有效地对资金加以规划。

(三)优化存货的监督考核体系

长期以来,不规范、不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因其严谨性问题一直制约着零售企业库存管理实效的发展,优化和完善存货管理的监督考核制度、弥合现行制度的显著漏洞、促进库存管理的科学合理化对不少零售企业而言已迫在眉睫。具体地说,零售企业至少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问题加以改善:

第一,建立采购风险的责任制与监控制。首先,要设置出商品采购的毛利下限,将商品采购造成的后果与采购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如因采购不当引发货物积压并造成一定损失的,采购负责人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同时,对大规模的商品采购进行严格把关,对进货的流程进行监控和跟踪,将采购的时间、名目、货源、销售情况及库存量及时记录并展开监控,尽可能减少因大规模进货造成的货物积压和其他库存问题。

第二,完善库存商品排队及特定货品预警制度。库存商品排队,也就是定期,最好是每月、每季度分别进行一次不同规模的商品分类调整。将库存的商品按实际情况分成适销、脱销和滞销等几种,展开库存结果摸底。以保证库存合理性为前提对现有库存展开压缩处理和采购补充等针对性措施。同时,针对保质期货品,特别是食品、化妆品等展开数量预警,尽量减少因商品过期而引发的运营损失。具体方法为:尽早出台相关办法文件,严格依照文件规定建立台账,再依据台账及时对接近保质临界期的商品提出预警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予以退、换货。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库存管理 优化

一、相关概念解析

(1)库存管理概念。库存管理是指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对于商品数量的管理。在现代化的企业之中,一般认为企业库存应与自身的企业发展相适应,库存过高则导致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经济负担加剧,而库存过低也会导致企业商品出现断档,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库存管理优化的目的。进行库存管理优化可以更合理地运用企业资金,如果有大批库存积压则会导致企业运转资金僵化。同时,进行库存管理优化还能保证在最小库存量的前提下促使企业产品正常销售流动,而进行库存管理优化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库存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最合理的库存比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库存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库存管理优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库存管理优化可以保证企业库存量始终处于合理水平上,可以及时了解并调整企业的存量动态,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出现超储或缺货的情况,保证企业资金在良性的状态下进行周转;另一方面,通过库存管理优化可以避免因库存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或造成企业产品损耗,可以通过库存管理优化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我国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储过度,资金量过大。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一般我们认为库存占流动资产的50%左右即为合理的库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由于重视自己本身的信誉,担心无法按照预定时间交付货物,因此采用大量囤积产品的方式进行日常运行。这种大量库存运营的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出现错过交货期的问题,但其占用了企业的大量成本,造成资金周转时常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大批量存货还将导致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增加,还有可能产生产品贬值、损毁或丢失的情况,种种情况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存储过大,存储占有的资金量过大,这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统计。企业出现大量的库存产品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思路造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统计。国有企业一般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较多,库存管理内容也相对繁杂。面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存货计量无法精确,进而导致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这种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还将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就无法给予企业生产进行正常的指导分析。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材料领用以及转结记录涉及个人因素较多,尤其是国有企业针对多个项目同时做统计之时,企业对于存货的收入以及发出缺乏有效的统计。

(3)缺少企业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资源整合。企业物流运输也属于企业库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仅仅关注企业库存方面的管理,仅仅重视存货以及发货等实物方面的内容,对于物流运输并不十分重视。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国企更为愿意选择自己搭建物流平台,使用自己企业内部物流进行产品运输,不愿意同企业外部物流进行合作。但从某种意义来讲,国有企业自己搭建物流平台相对成本付出更多,并且在运输专业化程度方面远远不及专业的物流公司,因此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物流方面缺乏与外部物流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针对国有企业库存问题合理化建议

(1)建立与企业适合的存货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的国有企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同,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库存比例,应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结合本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当下的库存管理计划,并将这个计划分散到各个部门,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库存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在这个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下,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执行企业库存管理计划,并以此保持企业的长期合理库存状态。

(2)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在当今互联网科技时代,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也应该向互联网方面靠拢。不同的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运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形成一个高效的产品供应链条,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帮助企业在某个时期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同时也不会造成企业额外的库存压力。这种ERP管理模式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

(3)合理运用内部物流资源,充分与外部物流实现对接。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内部物流体系重视程度较高,但对于外部物流体系始终没有上升到一个合理的认识阶段,没有对外部物流进行利用。从企业当今形势来看,将自己的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进行高效的整合,进行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对接,不仅能降低自己的库存以及物流成本,还能使物流运输更加高效化。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合作,学习外部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再将这部分先进的经验运用到内部物流体系中,让企业库存管理在物流部分做到成本最低,运营最高效。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情况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竞争之时,除了需要保留一部分库存产品以应付不确定的风险之外,更应该将库存管理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减少企业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扩大化生产之中。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找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存储过多、管理混乱、物流效率较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与自身企业符合的库存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采用和外部物流对接的方式将库存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只有在库存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才更加科学,更加快速。

(作者单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台)

参考文献

[1] 李莉香.浅谈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的策略与优化[J].科技视界,2014.

[2] 周杨.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5.

[3] 李旭慧.国有企业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东曲矿物业管理科为例 [J].经营管理者,2014.

第4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库存;管理;仓储

一、公司总体概况

泰州远东纸业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自动化生产线13条,产品以“安洁尔”为注册商标,分为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三大系列,共有80多个品种,2001年中国用纸委员会按销售统计排序列第14位,是江苏省的卫生巾生产基地。2007年创办旗下公司东台远东纸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宠物尿垫的研发,产品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产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随着造纸企业生产的逐年上升,所需的备料逐渐增加,原来的库存管理方式对于造纸企业的备料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造纸企业目前的生产销售状况来研究新的库存管理方案,才不会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总体来讲,造纸物资的仓储业还不够合理,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在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库存控制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外很多造纸企业都存在着库存管理制度缺陷。大量研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造纸企业库存管理制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案,全是想起来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货物及原材料就堆在一起,需要的时候就地取材;第二,控制技术落后,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库存相关的技术,备料来了就堆在一起,很多库存量不合理,资金占用过大。很多造纸企业的库存管理初期,并不重视库存管理,发展到后来的库存积压过多,流动资金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生产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影响。

(二)缺少专业的库存管理人员

目前,国内外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合理安排进出货物就需要专业的库存管理人员,否则就会出现货物积压及资金难回笼的问题。现如今很多造纸企业都不重视库存管理的问题,以为管仓库的不需要或者随便找个人就可以,也不需要相关的管理经验,给点工资就可以,这就造成库存管理混乱。库存管理工作人员普遍不太熟悉业务,备料有多少、货物有多少都搞不清楚,使得企业在进货和销售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现代化管理程度低

目前很多企业的库存管理还没有实行现代化的管理,还处于人工管理的状态。尽管很多企业都设置的计算机管理及购买了相关的ERP软件,但是很多管理人员都不会使用。尽管调查研究显示,有很多造纸企业都有使用网络管理的能力,但是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很差,一些企业会发生账实不符的状况,库存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完整地了解库存相关信息。

二、解决方法

(一)造纸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考察

造纸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得到使用者的认可,是造成造纸单位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因此泰州远东纸业有限公司要从源头上杜绝库存的积压,就必须做好消费者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开发研制符合市场需求的的纸类产品。泰州远东纸业有限公司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外部一线销售人员,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及时掌握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从而为开发新的纸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企业销售的人员也需要及时快速地向制造企业反馈纸类产品市场销售的情况、使用者的的相关意见等,使造纸类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要。

(二)及时了解供销关系,促使企业库存得到缓解

第一,优化造纸企业生产结构。通过了解市场的供销情况,让造纸企业的生产计划依据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情况制定,使原材料采购、投入生产、成品入库、出库这些过程都有了科学整体的规划,优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而优化企业的生产结构。第二,协调相关供应企业的关系。供销关系系统加强供销环境中相关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协同规划、补给和预测,将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经营。第三,提高相关企业工作效率。可使供销中信息流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提升相关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生产运营、预测规划的效率得到整体提升。第四,去除企业剩余的产能。供应链内部各结点企业的生产计划依据市场信息反馈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同制定,通过存货控制系统,盘活整个供应链条中的存货量,可使每个结点的库存维持在最佳水平,防止产能过剩。

(三)严格控制物资类产品库存,合理存货

造纸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成本,特别是外购产品,否则会增加企业资金的压力,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要有大量的流动资金,没有资金就运转不畅,并且还需要减少各类备品的库存。要降低各类所需造纸产品备料的库存、优化产品库存结构,必须要改变原来固有的库存方案,考虑企业资金的情况,还要考虑的市场实际需要,没有市场的需要,你准备库存再多的原料也没用,最后还是处理掉。现在市场的供需关系瞬息变化,因此,企业要发展创新,必须以最少的库存保障安全生产,而不是库存越多越好。只有通过学习、培训、宣贯、考核等措施,增强降库增效意识,才能有效落实库存管控要求,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同时管理部门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这样就不会造成积压过的的剩余产品及原料。造成大量库存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部门没有做好相关计划,生产管理部门在每个月的月初填报相关计划时,如果企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者对所做的岗位业务能力不足,对备料或产品备件需求计划不准确时,就会造成企业购买很多无用的物料,形成大量库存。通过建立企业需求计划提报责任制,造纸企业实行谁报物料及备料需求计划谁负担采购成本,建立需求计划跟踪机制,落实新购物资去向,对长久不用的进行统计通报并纳入绩效考核。只有严格把住了进口,才能有效防止新增库存。

(四)强化造纸企业车间现场的各方面管理

强化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是保证车间各方面正常运行的需要,否则就会出现人在其位,不做其事,生产脱节、物料浪费、企业不能正常运转。企业的各方面管理人员,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各尽其责,管理好各个岗位上的人员,不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别对于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每天都需要亲临车间现场,对各类工作及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协调,以消除生产活动中的障碍,发挥各个员工的最大潜能,争取最大限度的完成生产任务。针对泰州远东纸业有限公司原来车间管理混乱的问题,公司请来了专门的车间管理人员,通过对车间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现在明显可以看出来,整个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车间的生产减少了很多的浪费,特别是个别员工的无所谓态度,通过新的奖惩措施及现场规范的管理,为企业节约很大资金,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量,为企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五)加强与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合作管理

供应商作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其发展的好坏与企业密切相关,特别对于造纸类企业,由于对于原材料需求巨大,供应商的好坏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供应商发展的好,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就会很大,企业发展也就不会受到资金及原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必须加大与供应商的合作管理。加强造纸企业供应商合作管理,首先要对现有企业的供应商进行分类,可以根据具体的供货情况、资金往来情况、信誉度等方面来分类管理供应商。对于造纸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先后及重要情况可以把供应商分为几类:优先型供应商、次优先型供应商、重要型供应商、次重要型供应商、普通型供应商。对于与企业长期合作及短期合作的供应商也可以分为几类:长期合作型供应商、中长期合作供应商、短期合作供应商等;此外还可以根据资金往来情况来分类:可欠款供应商、短期欠款供应商、月结供应商等。对于不同的供应商,造纸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去供应商现场考察,不合格的要及时清除,不能让企业的发展收到供应商的限制,供应商非常多,要及时更换与考察管理,对于长期合作的要多家考察对比,优先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所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也不是长期不变的,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调整,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别对于资金往来的企业,合理安排资金,争取能有最大的流动资金来保证造纸企业的生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共同发展,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结论

由于造纸行业的特殊运作环境,造纸设备必须确保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必须储备必要的库存物资以保证造纸设备的安全运行。综上所述,泰州远东纸业有限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去库存争取企业最大的发展,通过开展客户需求的市场考察;及时了解供销关系,促使企业库存得到缓解;严格控制物资类产品库存,合理存货;强化造纸企业车间现场的各方面管理;加强与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合作管理等方面工作,使得企业的库存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盘活了资金,产品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同,供应商和企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蓉.库存管理及控制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02).

[2]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王玢.浅谈企业的库存管[J].经济师,2008(10).

[4]孙彦清.浅谈企业物资的“零库存”管理[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4(12).

第5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联合的整体,世界中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紧密相连的,市场经济由各个不同的商业企业组成,而一个企业也与其他的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换句话说,每个企业都不能独立存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之外,企业的运行实际上是供应链中一个节点,而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千万个节点链接成的供应链。所以企业如果没有考虑到整体的供应链,仍是针对自身的内部管理使用相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或者矛盾。现代企业中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对供应链之间各个环节的安排和交流不合理,就会给市场预测增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存的有效预算。此外,一些企业订货部门工作失误时,企业库存管理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恰当的方案合理应对,危机处理及管理能力缺失导致企业面临极大损失。最后,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系统,依旧使用传统的陈旧的库存管理模式,导致库存责任不明、库存盘点结算不及时等问题,对市场把握不清导致库存积压也是现代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缺失。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个市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因此需要认真对待。

二、电子商务下企业库存管理问题的优化设计

1、优化企业库存管理系统

完整的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包括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及库存管理决策系统两个方面。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而来的。数字化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的信息交流速度和精准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库存管理信息共享系统,能有效、精准的分析复杂的库存信息,及时提高库存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加强与整个市场经济产业链的交流沟通,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系统决定着企业的传略决策能力。通过完善的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得智能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区域高速、精准的决策,极大的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用。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库存数据,有利于进行长期的库存战略决策。

2、完善库存管理制度,增强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危机处理能力是一个企业所必须拥有的能力之一,在企业库存管理方面,应对危机作出有效合理的处理方案也是库存管理所需要的一个重要能力.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大多数企业库存管理危机处理能力缺失,在面临危机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导致企业损失严重。在现时代到来之际,如何解决完善批业库存制度,增强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的问题就显得致关重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每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要确认所有库存信息的精准正确,不断提高库存管理部门的市场洞察力及分析力。除此之外,还要具体明确分工,要求每个岗位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分工要求,监督员工认真执行。不断加强库存管理者应对危机的能力,强调各部门之间及时进行有效的职能合作。同时建立库存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企业整体库存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库存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结束语

第6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关键词:库存控制;订货管理;库存结构

1 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岗位管理职责不清,权限分配不合理

商业零售企业库存控制尤为重要,可是岗位的权限分配不合理,职责不分,各部门人员不能认真履行职责。例如:库存管理员不按照商品的时间顺序发放,造成商品的过期;商品的录入人员不能及时入账,造成账实不符。

1.2 进货管理与销售管理相脱节

进货与销售相脱节直接影响企业营业收入的实现,采购部门没能按照当前的市场情况,合理的安排采购计划,造成适销商品断货、滞销商品积压,严重与销售相脱节,企业存货周转率低。

1.3 存货控制中的监督考核体系不到位

商业企业大量的库存商品,监督考核体系不到位,是会造成白条抵库、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库存商品的账实不符。

1.4 不能正确利用存货管理系统,库存商品结构不合理

商业企业的存货管理软件较多,企业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好软件,造成实际工作与管理系统相脱节。

2 如何解决企业存货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不相容职责的控制

商业企业根据存货管理流程,制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其权限进行合理分工。严禁采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管理与记账、审计与管理为同一人员兼职。

严把进货关,对大宗商品进货实行事先申报,层层把关。必须经业务员、商场经理、总经理三级签名同意后方能进货,对外付款由总经理审批制,避免盲目进货,多头付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办法。

2.2 加强存货采购管理,防治与商品销售脱节

商品销售的实现与库存商品的质量、结构关系密切,库存商品是否适销,库存结构是否合理,怎样才能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与商品本身性质有关。商品本身价值的高低,保存期限的长短,销售数量的多少,均影响库存采购计划的制定。以生鲜、食品、日用百货为主的商品库存要求高周转、速度快,这类商品进入商店后,两周内必须实现销售,如经过跟踪,两周内不能实现销售的,必须采取措施,改变陈列或加大促销措施。服饰家电类商品花色品种多,确定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内单品种必须实现销售,如一个月内仍未实现销售的,必须与供应商协调调换新品,或加大促销措施。

(2)与商品的保质期有关。商品保质期管理关键是商品周转过程各环节必须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所有与商品接触的各环节员工必须遵守保质期管理的要求,规范操作,才能达到勤进快销、高周转的要求。收货时,所有非生鲜类商品的保质期必须执行最短保持期限制的工作原则,确保商品有足够的销售时间。柜组补货时,必须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逐一检查商品保质期是否符合要求。

(3)与商品销售管理有关。正常销售情况下,商品的期限与商品本身的性质和保质期有关,但是对脱销、滞销商品应该根据其情况来确定其期限。滞销商品是指那些已经入库但在一定时期内未实现销售的商品。这些商品一般情况下以新品居多,但也有因市场变化商品进入淘汰期,导致一定时期内没有销售的旧商品。零售商店的商品品类多,通过跟踪商品进店后的销售情况,可有效区分商品是否存在滞销情况,因此控制一定期限内未销售的商品库存,并分析对策才能解决好这类问题。

(4)与供应商合作的好坏有关。零售商业企业和供应商存在利益冲突,在商品适销的时候,供应商会限量提价供货,零售企业应该根据其与供应商的关系合理控制好库存。一些适销商品应该在淡季多进,已备在旺季的时候脱销浪费。

2.3 库存商品定期淘汰制度

对长期(三个月以上)不动销的商品果断淘汰,制定具体淘汰原则,促进库存结构的合理。

3 建立健全存货会计核算制度

现在商业零售企业一般使用存货管理软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存货管理系统,杜绝人为操作,利用软件及时了解商品的供求关系。库存管理数据准确,才能对所有基于数据的判断有意义。因此基于系统的基础数据必须从系统性的角度进行管理,所有与数据相关的上下工作环节要建立一种相互校验的工作关系,层层有人审核,层层有校准,这种方法的贯彻实施可确保库存数据准确。以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及时。财务部门根据存货管理提供的基础数据,严格审核,对进货付款实行账期制度,账期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资金计划的合理安排,另一方面,也提高企业的商业信誉。

预提削价商品准备金制度。按照核定的比例,预提削价商品准备金,用于抵补处理有问题商品的损失。

4 建立存货的监督考核体系,优化存货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为使库存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库存管理规律,从健全制度入手,堵塞漏洞,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

(1)进货风险责任制度。规定进货人所进商品毛利不能低于一定的毛利率,商品销售与进货人利益挂钩,造成商品积压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由进货责任人承担一定赔偿责任。

(2)大宗商品监控制度。对大宗商品进货设监控卡、登记商品的进货时间、品名、数量、付款方式、月销情况、库存等,由业务处进行跟踪监控,以免因大宗商品积压而形成有问题库存。

(3)定期库存商品排队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库存商品排队,分适销、脱销、滞销等几大类,通过商品排队监控库存结构,及时采取调整补充,压缩处理等措施,保持库存的合理性。

(4)特种商品临界报警制度。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有保质期、有效期的商品实行临界报警制度,各商场设报警员,建立台账,逐笔登记,并于临界期前向经理报告,及时采取换货、退货、优惠销售等办法妥善解决,避免过期造成损失。

(5)处理商品报批制度。对应处理的有问题商品由小组列出清单,商场经理拿出处理意见报主管经理,并由财务、业务、物价等职能处室有关人员现场考查实物逐笔定价,报总经理审批后方能处理。

(6)库存商品定期盘点制度。每月对库存商品盘点一次,列出盘点清单,财务处进行检查,看盘点是否正确,是否有白条抵库,对过期、滞销、残损商品限期解决,对盘亏商品一律按售价由责任人和商场经理一并赔偿,确保财产真实。

(7)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度。对经营者的离任进行全面审计,包括库存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合理,应收账款以及经营成果等,经核实后方可离任。经营者对经营期内造成的库存损失负全部责任。

(8)建立库存指标考核体系。根据管理要求确定的库存管理指标主要由库存商品的经营现状,原定目标、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变化率等主要指标构成,成为库存管理的强制指标,指标如下。

总体库存运行质量指标:

①库存周转天数=360/库存周转次数;

库存周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

②库存天数=库存金额/日平均销售额×100%库存金额;

③库存品种数(SKU数):考核期内有库存的品种数;

④总商品品种数:考核期内确定必须经营的品种数。

库存期限管理指标:

①滞销品比率=X天内无销售的商品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②超期库存比率=X天内未销售完的商品金额/库存总金额×100%;

③保质期指标:货架商品剩余保质期长度不得低于保质期长度的1/3;

④库存记录准确率=库存记录准确的商品数/总盘点商品数×100%。

库存数据管理指标:

①断货比率=断货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②畅销品断货比率=销售前N个断货品种/总商品品种数×100%;

③低库存品种比率=库存天数低于M天的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④高库存品种比率=库存天数超过X天的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⑤负库存品种比率=库存金额为负数的品种数/总商品品种数×100%。

库存结构管理指标:

①动销率(商品出勤率)=有销售的商品数/总商品数×100%;

②销售同比增长率=(本期销售额/同期销售额-1)×100%;

③毛利存货周转比率=毛利率×库存周转比率。

第7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一)信息反馈效率低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包括库存数据、生产计划和需求变化,这些重要的数据存在于不同的环节中,高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对所有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反馈。但是许多石油企业的供应管理模式多采用分级物资管理模式,一些企业甚至单独设置采购和供应两个部门,这种供应管理模式造成库存管理部门的权力严重分散。石油企业在各级分别设立独立库房、物资供应站点、中心库存,物资从采购到使用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审批过程复杂,效率低下。另外,不同生产点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大、供应周期长的问题。如果采用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有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现象。

(二)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不足

从众多的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现状来看,石油企业普遍存在对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不足的问题。石油企业当的物资供应模式是“被动”的模式,它只根据需求计划安排供应,并没有主动预测物资需求。缺少主动预测物资需求则不能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单位的实际物资需求,库存管理只能被动的根据需求计划准备和安排物资,以应对需求计划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库存管理只能被动应付,不能积极主动的改善。

(三)供应链的环节间的合作和协调不足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只有各个环节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维持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缺少合作和协调会造成各个环节的重要信息资源传递渠道不畅,供应链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能力会遭到极大的削弱,基于供应链的供需关系也就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另外,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部门缺少沟通容易造成物资供应部门采购活动缺少目的性;与技术部门缺少沟通,如果出现技术升级或产品更新,采购的物资技术含量可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造成材料浪费。最后,如果物资供应部门和市场部门的沟通不畅,物资供应部门则不能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形势及时调整物资供应计划,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石油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首先,加强物资供应部门和物资需求部门的合作和协调,物资供应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个季度都需要在生产现场进行办公,依据现场办公所得的数据和信息,准确掌握需求部门的物资需求计划以及需求变动情况。其次,加强物资需求信息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物资消耗数据库,逐渐形成一个由需求计划引导采购和物资供应的库存管理机制。第三,让物资供应部门参与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中,通过参与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和设计两个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需求建议,提高对采购风险的预见性,以规避和降低风险,减少采购成本。最后,物资供应部门要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编制科学的统筹采购计划,并以此作为项目采购的依据。

(二)加强物资储备定额研究

物资储备定额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以金额和品种为依据将物资进行分类,并根据物资的特定进行专用和通分类。如果某种物资属于通用型物资,则可将该物资作为物资储备定额的物质。其次,总结物资消耗的情况。建立储备定额物资的消耗规律模型或消耗定额,统计通用性物质在不同年份或月份的实际消耗量,并选取订货模型。

(三)提高积压物资处理力度

第8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根据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主体及内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1.2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ManagedInventory)模式

JMI模式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Bullwhip(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这种模式下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实体对需求预测水平的高度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过程,而是供需的连接纽带和协调中心。

1.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模式

VMI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模式。它以系统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库存,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由供应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1.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模式

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2.各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应用缺陷

2.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供应链末端极少的客户需求可能因为“牛鞭效应”,呈几何级数放大成为供应链始端非常可观的原材料库存。这一方面,是实力弱小的供应链始端的中小民营企业所无力承受的;而另一方面,供应链始端原材料成本(这可能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管理成本、原材料陈旧成本等)的增加,又会逐级传递到供应链末端,并最终导致供应链末端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2JMI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由于缺乏诚信经营的合作基础、缺乏统一运作的协调基准、缺乏信息共享的兼容机理,联合管理库存对于实力规模相差无几、在供应链上一般处于同等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往往是流于形式、无疾而终。更何况,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处于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之中。无论是供应链的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为数众多的合作选择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也难以让任何两家中小民营企业保持长期的、唯一的战略伙伴关系。2.3VMI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目前,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它最主要的优势是取代不可靠的预测,改进客户服务,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减少安全库存,减少事务处理,把需方和供方捆绑在一起,共享数据。但是,VMI也有一些必要条件,比如只适用于重复性生产;一种物料只有一个供应商;需要严格的保密协议和商业诚信等。而且,一方面供应商可能会因为决策过程缺乏足够的协商,为此付出较高的库存代价;另一方面,制造商也可能因为供应商的唯一性,从而面临因为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供应链中断的巨大风险。最近的一个典型范例就是日本大地震后,受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中断的影响,日本本土车企及欧美车企纷纷作出了停产计划。在欧洲,欧宝品牌于3月21日停产一天;日产汽车英国桑德兰工厂则停工三天;雷诺三星韩国釜山工厂的产量也将削减15%-20%。正是零部件供应商的唯一性,汽车制造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者。比如全球78%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由日本企业供应,几乎全部的LCD显示器偏光片保护膜和大量高科技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被日本企业控制。据此,全球性汽车市场调研机构IHS公布的报告指出,预计到今年3月末,全球汽车产量将降低60万辆。地震两个月后,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30%。2.4CPFR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中小企业选择协同式供应链的方式,既可获得供应链带来的协同竞争优势,也可维护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但是,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对外界扰动所产生的反应程度一般要大于实力和规模大的企业。因此,在外部市场环境干扰和内部不同利益主体间目标冲突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复杂性将表现出特有的不确定性、混沌性、多层次、多功能、波动性、非线性和涌现性。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协同的复杂度及难度都增加了。而且,即使在协同式供应链中,也可能存在明显强势的企业,短期利益的驱动也可能使得该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抬头,从而会影响协同式供应链的稳定性。但若供应链中没有明显强势的企业,则该供应链可能面临总体较弱的局面,在和有强势企业在内的供应链抗衡时又缺乏优势。

3.中小民营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对策

3.1第三方库存管理(TPMI,ThirdPartyManagedInven-tory)模式

与第三方物流相对应,第三方库存管理模式是指供应商和(或)采购商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库存管理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仓储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仓储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库存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3.2中小民营企业实施TPMI模式的优势

3.2.1保持中小民营企业相对的独立性

TPMI不同于JMI、VMI和CPFR,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共享。因此,在当今社会因为同时存在众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而逐渐形成的“供应网”系统中,中小民营企业并不用担心由于和“供应网”上过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而导致最终的信息泄密。而且,因为在第三方库存管理系统中,中小民营企业依然能够对各自的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的全程管理控制,所以企业之间的独立性也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的完整性。而这对于以家族式管理体制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至于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比如股份制,其最终目标是成长为“非”中小企业,例如义乌本地的浪莎袜业,则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3.2.2提供更优质的专业仓储服务

中小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的实力较弱和规模较小,从而导致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行为不规范、技术水平落后。如前所述,大部分企业没有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货物的转运、装卸和仓储主要是依靠人力叉车等简单的工具或者人力。而TPMI以合同方式将库存管理活动委托给专业的仓储服务企业来执行,所以作为委托方的供应商或采购商将可以获得更优质的专业仓储服务,比如更先进的仓储设施设备、更丰富的仓储经验和更合理的仓储方式等。

3.2.3降低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交易成本

在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供应链中,往往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大量的和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是采购商。而每一次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谈判都会产生交易成本。假设一个简单的交易环境中只存在3家供应商和3家采购商,那么就可能产生9次交易成本。而TPMI在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增设一个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供应商和仓储企业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采购商只需要在第三方仓储服务信息系统中进行选择、谈判,并达成交易。此时,只发生3次交易成本。因此,存在大量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供应网”中,TPMI将大大降低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交易成本。

3.2.4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而对于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来说,由于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供应商和(或)采购商都将自己的仓储业务进行了合同委托,那么此时因为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其库存管理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此外,义乌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自营外贸的贡献率较低,其自身的外贸出口业务往往受制于人,出口的规模、时间、运输方式等往往难以控制,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库存管理难度和库存管理成本。而TPMI则可以有效地协调各家企业之间的仓容量,提高仓容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各家企业内部“内、外贸”之间的仓容波动,并进一步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3.2.5集约用地,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如前所述,一些大型的或是现代化的先进设施设备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太大,不仅是单个中小企业无力承担的,而且还可能进行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这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方面体现在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上,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如前所述,义乌目前有企业2.5万多家(几乎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假设每家企业的仓储设施平均占地1000平方米、平均建筑高度为两层,则全市企业的仓储设施共计占地大约2500多万平方米,仓容面积大约5000万平方米。而以一个最低建筑高度为8层的立体仓库换算,同样仓容面积的仓储服务企业只需要占地大约625万平方米。其节约的土地面积对于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3.3中小民营企业实施TPMI模式的困难及其对策

3.3.1建设难

一方面,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太大、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实施TPMI模式所必须的设施设备难以建设。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进行大力扶持。比如在土地政策上可以实施土地折价入股的方式;在税收政策上可以实施“三免两减半”的优惠;在科技政策上可以实施“引进先进设备按一定比例补贴”的奖励等。同时,在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些大型仓储类项目中,应该以身作则,“高标准、高技术、高管理”,避免低水平建设,避免再次陷入到仅仅以收取租金为结果的误区。

3.3.2入驻难

一方面,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短期内仓储管理业务外包的成本还可能大于自行管理的成本,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入驻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的积极性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进行积极引导。比如积极引导在供应链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后期因为扩大生产规模再次“求地”的时候,适时适当地建设公共仓库,并最终向第三方仓储服务企业转化;而针对在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补贴奖励政策或是优惠的合同契约,积极引导它们入驻相关行业协会的第三方仓储中心。

第9篇:企业库存管理范文

[关键词] 库存管理 系统动力学 仿真

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涉及到库存,由于库存费用占企业总费用的20%~40%,因此,库存控制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得当,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都起着很大作用。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库存控制系统的模型,利用VENSIM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对模型进行运行仿真和结果分析,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

1.确定系统目标:主要包括预测系统的期望状态、观测系统的特征、找出系统中的问题所在、描述与问题有关的系统状态、划定问题的范围和边界、选择适当的变量等。

2.分析系统中的因果关系:描述问题的有关因素、解释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画出因果关系图和分析反馈环路及它们的作用。

3.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流图、构造DYANAMO语言方程式。

4.计算机模拟:将DYANAMO语言方程式和原始数据及相关数据(变量)在计算机上多方案模拟实验,得出结果,绘制结果曲线图,修改程序(方程式),调整数据(变量),进行反复模拟实验。

5.分析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不仅可发现系统的构造错误和缺陷,而且还可找出错误和缺陷的原因。根据结果分析情况,确定是否对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再做仿真实验,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二、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库存管理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库存的变化可以通过多种因素重新影响本身的变化,而库存量的变化则是这一系列反馈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对某制造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考虑多种因素后的该企业库存管理因果关系图,如图1所示。

2.库存管理系统VENSIM仿真模型的建立

因果关系图只能描述反馈结构的基本方面,不能表示不同性质的变量的区别,这是它的根本弱点。为了克服这个弱点,本文进一步构造出流图模型,以便更确切地描述出反馈系统的动态性能。在构造模型时,考虑到模型系统是非线性的、动态反馈的,以这些特征进行模拟在市场需求变动情况下原材料库存量与产成品库存量的变动情况,寻求系统的较优结构与合理化的参数,以得出较好的政策建议。

为此,本文首先从最基本的平衡库存系统开始,如图2所示。

上述的库存管理模型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它包含着这样的假定:(1)在生产决策与获得最终产品之间不存在时间上的延迟,一经决策,产品就送来入库。(2)没有考虑企业生产能力和对市场需求变动的反应时间。在上述模型中,只要市场需求增加,马上就能增加生产,重新与销售保持平衡。很显然,如此假定是不现实的,因此,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人员、原材料的供应、生产延迟等各种影响因素考虑进去以后得到的某制造型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VENSIM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三、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从前面的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可以知道,影响该企业库存管理系统的因素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它们当中有些参数的改变对库存控制的影响很大,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关的,因此,一个参数的改变,势必影响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值。例如,当劳动力调整时间发生变化时,无论是产成品库存还是原材料库存都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1.不考虑延迟、订货速率保持稳定时的仿真结果分析

我们先从最理想化的情况下来分析系统仿真结果,即没有原材料采购延迟和生产延迟、订货速率保持在15000台/月,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清楚看出,在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下,由于生产产成品的数量(16000台/月)大于订货速率(15000台/月),从而导致产成品库存量逐渐增加,在2.5月左右达到最高峰,使得当前库存与产成品期望库存之间产生了一个差值,进而要求调整劳动力,从理论上讲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员工数量来减少产成品的产量(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保证其服务水平,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还是按照原先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保持一定的过剩量,而人员的调整逐步进行的),以减少当前库存,使其达到期望产成品库存,到第13个月以后就基本趋于平衡。

2.劳动力调整时间发生变化时的仿真结果分析

由于企业招聘来的劳动力并不能立即就能胜任工作,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为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调整时间为0.5月、1月、2月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劳动力调整时间变化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变化图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调整时间短,产成品库存就能很快达到平衡,而且振动的幅度也小,波动的范围也不大,在第8月基本平衡了,劳动力调整时间为2个月时,产成品库存振幅、波动范围都大;对于原材料库存而言,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企业在招聘劳动力时应尽量选择熟练工人,以缩短劳动力的培训时间。

3.原材料采购延迟时的仿真结果分析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库存决策。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比较原材料采购延迟时间为0月、0.5月、1月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变化情况。

图6 原材料采购无延迟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变化图

图7 原材料采购延迟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变化图

从上述图6、图7中可以看出,原材料采购延迟对产成品库存影响不大,但对于原材料库存的影响则较大,延迟时间越长,原材料库存波动的范围越大,因此,要缩短原材料的采购延迟时间。从图6我们也发现,当原材料的采购延迟时间为零时,原材料库存不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制造企业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对原材料库存实行零库存管理。

4.当销售量发生波动时的仿真结果分析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在某一个时间客户需求突然增加的情况,对此,我们对系统模型中进行阶跃测试,分析此时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的变化情况。取订货速率=15000+STEP(500,5),其它条件为:生产延迟时间、原材料采购延迟时间、劳动力调整时间均为0.5月,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订货量阶跃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劳动力、雇用率的变化图

从图8可见,由于在第5月订货速率增加了500台/月,此时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开始下降,最低点在第6个月,然后上升,原材料库存到第10.5个月、产成品库存到第12个月就基本平稳,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本模型中测试过程中波动还是比较平稳,能够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四、结论

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物流库存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系统动力学容易结合领导决策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及加深对系统机制理解的优点。采用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于理解。通过对某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给出了改变若干影响因素条件下制造企业库存的运行规律,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能力,能较好的反映实际系统。同时,仿真结果也证实了制造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完全可以实行零库存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桂寿平 朱强等: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库存控制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3(6):17~19

[3]陈 虎 韩玉启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库存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3):1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