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通过2年的试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取得的经验对于同类院校以及理论课增加实训环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0前言

如何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效率,追求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巨大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吸引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为了适应船舶和海洋工程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以及后备人才,结合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在管理上的实践,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开设了“修造船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管理”课程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开设尚不普遍,同时没有成熟完善的可以推广借鉴的课程体系。笔者与项目组对于“修造船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2年的试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获得的经验对于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船舶工业是涉及航运、海洋开发、国防建设的综合性产业[1]。在船舶建造领域,从2010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后,至2016年我国船舶的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都为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重要造船中心之一[2]。但我国船舶建造在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相比较日韩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海洋工程领域,我国中、浅海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效率相比新加波和韩国有一定差距;海洋工程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落后于美国和欧洲。鉴于此,为了大力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水平,实现国家向深海挺进的海洋战略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

1.1行业的需求

从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企业生产模式来看:一是使用日本造船企业的精益化造船模式;二是针对个性化建造对象的项目化制造模式。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所接订单,都需要满足船东在设计、用途和使用地域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单艘或者小批量订单式成为市场的主流。针对这一特点,为了适应船东和市场的需求,我国绝大多数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在生产管理模式上引入了项目管理。

1.2企业的需求

基于企业生产模式的要求,船舶和海洋工程制造企业任一生产工作岗位都是在特定的生产项目中。笔者曾对10家国内比较重要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企业人事与生产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过人才需要调研(图1所示),显示项目管理知识能力已成为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最为重视的员工能力之一。

1.3从业人员的需要

笔者对465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从业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被访问者中对补充项目管理知识的需求比例较大(图2所示),可见从业人员对于管理及项目管理知识需求度较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岗位方向上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学习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学生工作后可以尽快了解企业生产模式,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其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中开设此课程,可以作为学生重要的能力拓展,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一种生产管理中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任务”式教学课程设计

在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中,现在课程设计都倾向于理实一体化。该类课程的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2]。而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通常情况下采用理论教学体系来实现,较难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要求。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化”与“任务式”两种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求的“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

2.1项目化与任务驱动式课程结构

项目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中“项目”指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3]。项目课程的设计定位于专业面向的岗位,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项目化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任务驱动课程基本含义是“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思路是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4]。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通过实践学会蕴含其中的抽象理论,自主地初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课程结构如图4所示。

2.2“项目-任务”式课程结构

“项目-任务”式教学课程是融合了“项目式”课程与“任务式”课程两者特点而设计,将授课知识按照岗位任务以项目形式用于课堂教学。在本门课程中,还结合了案例化教学,即通过教师授课,布置项目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完成角色任务或撰写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施教学。

2.3设计符合课程个性要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案

以任务主导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具有实用性。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授课内容,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精选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并以案例化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学生提前阅读准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撰写交流报告,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过程。在课程中选择什么的案例,是“项目-任务”式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来选编案例。授课使用的教材,是采用案例引入、知识模块化拼接的方式编纂的教材,在教材中已经体现了很多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较为典型案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细致差别,还需要选择更加贴近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因专业,换句话说就是因岗位施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选取、编写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用于教学的案例必须包含一定的问题,最好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的问题或者类型,让学生自己挖掘;另外,特别要注意,案例中隐含问题不一定是多多益善,要把握能启发学生思维即可。第三,选取、编写的案例应具有实践性。在案例选择或者编写的时候,为了授课需要需要重构或者变换个别背景或是假设条件,编设的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或者说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需要,以强调其操作性,使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第四,选取、编写的案例要贴近实际,生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实践。

3结语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项目-任务”课程教学体系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水平的考核上,注重平日项目化作业的完成,特别是项目小组共同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深刻理解任何工作都是在项目中。本教学改革取得的经验可以为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理论教学课程如何增加实践内容提供可参考的范例,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企业生产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国发〔2013〕29号)[R].2013

[2]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15-03

一、引言

近年来,项目管理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著名杂志《财富》预测,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年轻人首选的职业。项目经理是为项目的成功策划和执行负责的人,需要具备特殊的知识和技能。《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R)》(第五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涉及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5大管理过程组,项目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10个知识领域,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十分丰富。本课程在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管理科学、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3个专业均开设,学生需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了解项目管理的环节,掌握和熟练应用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拟定计划,进行项目控制。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往往在理论知识学习后,不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学习理论目前备受推崇,而且是实践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将探讨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理论概述

古今中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十分丰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论[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2]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3]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所谓自主学习又叫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上指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方法,监控学习过程[4]。其特征表现为[4]:(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学生对学习动机的自我驱动、内容的自我选择、策略的自我调节、时间的自我计划与管理、结果的自我判断与评价等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与控制。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5]。自我学习的步骤如图1所示。

三、课程教学安排与实施

对于《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如果单纯采用教师课堂理论教授的“填鸭”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上完课、背完书、考完试就忘记相关理论和方法,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达不到提高学生管理技能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将教师“授人以鱼”转变成“授人以渔”。为了实现这一转变,自主学习理论为本课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合理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是本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

(一)理论教学内容选择

由于《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其他课程,如《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等课程,存在交叉重叠。因此,需要协调多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授课重点,并根据本课程与其他管理课程的区别和联系,突出本课程的特点,重点展开讲授。通过了解本院多个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大纲,协调不同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重点,将《项目管理》的授课内容安排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项目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干系人管理。

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在第一堂课将课程的授课安排公布给学生,并且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积极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上采用问题讨论和案例教学引入学习内容,通过课堂和课后知识讲授和解答,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二)实验实践教学安排

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对上述理论知识进行训练。课程设计指导书如表1所示。

1.课程设计的意义: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并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的项目选择,为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由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经历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内容的2~5包括情景模拟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与研究两项内容。一方面,通过情景模拟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另一方面,案例分析与研究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较好的学习体验。主要内容6通过在计算机实验室完成软件Microsoft Project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软件使用的技能,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3.课程设计的组织与要求: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供依据,同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自我监控和自我强化。

四、课程考核方法设计

由于课程的教学更多融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因此,传统的大学课程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不再适用。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和科学性,并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外在动力,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考核方法如表2所示。

1.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和实验实践报告与展示两个部分构成。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以及课堂回答提问的情况。课堂教学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疑难问题解决的主要场所。同时,自主学习是在有规矩的条件下的自由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式的不管不问,因此课堂表现占整个考核成绩的5%。

实验实践报告与展示是课程学习的重要成果,学生学以致用,并形成报告,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同时,通过展示,可以共享全体同学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对实验实践报告与展示的评分占考核成绩的35%,报告与展示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报告占70%,展示占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单选、判断、分析题、计算题和简答题等。试卷内容涉及教学和实验实践的所有内容,通过闭卷考试进一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方法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占考核成绩的60%。

五、结语

本课程关于实践教学的设计已经在我院2005~2011级学生中逐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作业曾经分别以独立作业和小组作业两种方式进行实施。(1)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作业:同学们普遍反映由于是自己亲自动手,所以对于各种方法掌握得更好。但是也存在遇到疑难问题无人讨论,需要单枪匹马解决,学习压力和难度大的问题。(2)小组完成课程设计作业:由于有多门课程同时需要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因此,本课程的小组成员构成可以和其他课程的成员构成一样。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在完成多门课程作业时,花费在沟通上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多门课程的作业任务,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小组方式完成作业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把小组作业作为一个项目,小组成员在作业过程中也真实模拟了项目的实施过程,体验到项目管理的现实场景。但是小组作业也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可能影响其他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以及课程成绩评价的公平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后在课程设计任务中将增加一项作业内容,即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在实践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撰写个人心得。

在对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学生的回访中,大部分学生反映,经过大学中的实践训练,他们在工作岗位中更为自信,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强。这将成为本课程进一步改革的激励和鞭策。但是,由于本人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对于一些理论讲授和方法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提升自己,并创造条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者管理人员到课堂与学生分享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军.建构主义框架下的“自主学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3):171-176.

[2]孙晓玲.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J].江苏高教,2014,(2):94-95.

[3]卫玮,李中杰.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2,(7):96,119.

第3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TRIZ高等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工程项目管理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客观规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集成。其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项目管理作为职业教育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工程结构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由于职教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求知欲望强,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今后在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立是在2000年以后,发展尚不成熟,内容却已相对陈旧,其侧重点基本上讲述实施项目管理的具体步骤,强调进度计划方面的问题和有关净现值计算、成本估算、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实践知识。所以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一、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原则

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运用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以往课程过于偏重理论细节的传授,我院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课程改革,注重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学习和掌握,而减少了研究数学模型(例如网络计算模型)的课时,改变了项目系统分析,工作活动逻辑关系安排,实施方案的拟定、比较和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激励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1.注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创新改革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由于项目管理注重实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以这类项目为对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2.注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备性。立足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整体系统,以揭示项目建设活动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现行的建设法规为依据,全面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性有深刻的认识,对工程项目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整体优化的管理理念,掌握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3.将创新改革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相结合。这一原则很重要,因为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工程项目(如软件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在同类工程项目中,由于角色和层次不同,项目管理工作差异也很大,有时甚至采用不同的承包和项目管理模式也会带来项目管理工作的差异,所以创新改革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TRIZ创新理论概念与应用

1.TRIZ创新理论概念。TRIZ是俄文单词“解决创新性问题的理论”首字母的缩写,对应的英文为TIPS(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该理论由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Altshuller及其同事提出,其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他们通过研究,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后,建立了TRIZ理论体系。对于一些可能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创新性问题),可以从现有专利中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模式,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进行解决,同时反过来它又可以扩展类似问题的知识库。综合运用这些规律,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TRIZ理论在科学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创新作用,因此也可将其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

2.TRIZ理论在职教中的应用意义。TRIZ理论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全球的创新和创造学研究领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经历了理论创建与理论体系的内部集成后,TRIZ理论正处于其自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以及与其他先进创新理论方法的集成阶段,尤其是已成为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和创新问题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实践证明,在职教中运用TRIZ理论,开展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可大大加快学生的创造发明的进程。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情境,快速发现问题本质或者矛盾,它能够准确确定问题探索方向,不会错过各种可能,而且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打破思维定式,以新的视觉分析问题,进行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系统思维,还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三、TRIZ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具体应用

1.TRIZ矛盾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矛盾是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认为创造性问题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矛盾的问题。工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可以归结为三类:一类是物理矛盾,一类是技术矛盾,一类是管理矛盾。

物理矛盾是指系统(系统指的是机器、设备、材料、仪器等的统称)中的问题是由一个参数导致的。其中的矛盾是,系统一方面要求该参数正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求该参数负向发展;对于物理矛盾的解决,TRIZ提供了四个分离原则: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物理矛盾在工程项目中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方面研究。

当技术系统某个特性或参数得到改善时,常常会引起另外的特性或参数劣化,该矛盾称为技术矛盾,而解决技术矛盾问题的传统方法是“优化设计”,但每个参数都不能达到最佳值。技术矛盾就是指系统中的问题是由两个参数导致的,两个参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管理矛盾是指子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TRIZ的发明者G.S.Altshuller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的研究,总结出工程领域内常用的表述系统性能的39个通用参数,通用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设计技术与工程进度之间、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都存在技术矛盾。“优化设计”也可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费用、工期优化问题。

所谓管理矛盾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已经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子系统之间产生不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整个系统产生问题。比如:一个部门与另一个部门的矛盾,一个施工工艺与另一个施工工艺的矛盾,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的矛盾。虽然各个部门、各个施工工艺、各个设备等都达到了自身系统的良好状态,但对其他系统产生副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而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的组织和协调。除此之外,工程项目进度、绩效、采购、成本、质量、合同和风险管理等都存在管理矛盾。

2.TRIZ理论中的RTC算子。资源(Resources)、时间(Time)、成本(Cost)算子是将资源、时间和成本因素进行一系列变化的思维试验。TRIZ给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是僵化的、静止的,也不是盲目的、漫无边际的,而是力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过去和未来,同时又是灵活的、富有想象力的,这些都是创新思维所应该具有的特质:(1)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定功能。传统思想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必须建立相应的装置或设备;而TRIZ则认为,为了实现系统的某种功能不必引入新的装置和设备,而只需对实现该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2)任何系统都是朝着理想化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向着更可靠、简单有效的方向发展。系统的理想状态一般是不存在的,但当系统越接近理想状态,结构就越简单、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3)理想化意味着系统或子系统中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这就可以使工程项目在生产使用功能、费用、进度、质量及其他方面均能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投资效益,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TRIZ创新理论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的改革

在国外,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学的教育非常普及,TRIZ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而在国内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特别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首先,基于TRIZ创新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或讲座,重点介绍其支持创新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以及一些应用该理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实例;其次,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该理论的意义,以及其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本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通过该课程学生能明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在生产实际中有许多急需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中,多数都涉及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1.案例教学。TRIZ理论课程其实质就是从发明中来到发明的一门学科,所以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当的案例,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许多案例,但是其中的工程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等特征。在案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将案例中的知识加以创新运用到将来的工程项目中。案例教学就是不断地肯定学生,让学生自己发挥潜力,在收敛的状态下发挥其想象力。

2.课题讨论。引入TRIZ创新理论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延伸,给学生引导讨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和信息,让学生在讨论中扮演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个角色,而教师则给与讨论方向的把握,以及正确积极的评价。如让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监理等角色,遇到实际工程问题,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然后把问题解决。

五、结语

将TRIZ理论引入工程项目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中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创新规律,同时可以为未来创业者、实践者提供创新的思想武器,而创业活动则可以使TRIZ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使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笔者只是简单地论述TRIZ理论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几个方面的应用,希望今后的研究着力于创新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和教学过程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5).

[2]郭筠.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第4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一、公路工程管理课程特点

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具备路基路面工程技术、桥梁施工技术、道路建筑材料、公路施工机械等多门专业课程知识。课程内容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教师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熟悉路桥设计施工技术、有工程管理经验,才能较好的胜任课程教学。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分析

公路工程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方法,具备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由于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成就突飞猛进,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在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参与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技术能力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加快,同时对院校培养人才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学校任课教师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已必须及时学习更新和提高,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章节顺序,如绪论、公路工程定额、生产过程组织原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公路工程概预算、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教学,技术实践性内容不突出。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工程管理课程内容按章节顺序进行讲授,重视生产过程原理的讲解,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较少,脱离工程实际,没有可操作的工程案例。如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材内容主要描述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原则、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内容、资源供应计划及施工平面布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求,按教材内容讲授并没有不妥之处,但从技术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看,结合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从事施工现场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技术能力要求是:懂得施工技术、会工程管理、动手能力要强。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课程实践性,可操作性内容极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实践,学不至用,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一个现状是,学生班级规模在扩大,采用合班教学也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实践环节的督促指导显得力不从心。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11年,在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结合学院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和“专业+项目+基地”,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笔者尝试对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按项目引领情境教学对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高职高专教育注重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理论与实践内容各占50%;课程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本位思想,工学结合、加强实践实训内容。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编写新的课程标准。笔者所在学院组织教学团队重新编写的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性质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是:“会路桥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图表编制,会选择路桥施工方法,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方法;具有公路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能力“。

2.课程内容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某专业(技能)方向之间共同的工作任务或少量需集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据设置的,按共同的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其呈现形态要与工作任务相关,有别于过去的专业基础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进行设置,并以工作内容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工作任务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设计。它不同于以学科边界进行设置,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

3.认识任务引领型课程特征。(1)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结果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励学生成就动机。通过典型示范,让学生完成典型任务,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量综合职业能力。(3)突出表现能力。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职业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4)内容实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5)做学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4.《公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情境设计。第一单元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以完成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任务为主线,共设置五个学习情境。即,工作任务一: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工作任务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工作任务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源需要量计划编制;工作任务四:施工平面图布置;工作任务五: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制定。第二单元公路工程概预算。以完成一条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为工作任务。共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即,工作任务一:公路工程定额应用;工作任务二:直接工程费计算;工作任务三: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工作任务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工作任务五: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单列实训为:造价软件应用。

5.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以选取一个已经建成的一条公路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首先提供给学生人手一份。规定学生的工作任务是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完成两项工作。一是该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二是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教师在教学时依据学生将要完成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实训等帮助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6.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主要按教学情境模块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讲解知识内容,结合专项工作任务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和施工图预算文件夹编制。先确定教学活动与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所划分的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根据课程特点,将施工方案制订、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械选择合并到施工方案情境教学中;将施工进度计划横线图、斜线图、网络计划技术合并到施工进度计划情境;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供应计划合到一起,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等单列。如此,将一个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全过程按模块进行重新组合、编排内容,教学活动始终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形成前后呼应。

7.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补充调整。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编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教学内容涉及实操性知识较多,教师须手把手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才能掌握所需的工作技术和技能,才能取得实效。在教学讲义编写时,教师应及时掌握公路建设及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厂、新设备应用情况,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另一方面,在工程概预算单元,我国现行定额计价模式及内容,2008年以来,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多部委对工程计价内容及和计价方法进行了多次政策性修改。2016年建筑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内容都有重大影响。所以公路工程课程内容会涉及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章程规定,课程教师应予以关注,将新调整的法规规定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以工程案例教学进行展示其计价内容、计价方法的变化。以保证学生接受到的是行业最新技术知识。

8.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实训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概预算编制,涉及到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许多专业课程知识,并涵盖公路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分解、工程机械设备应用,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应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内容增多增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传递的教学信息量较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将相关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制作及知识重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如:微课视频,幕课用于课内课外进行辅助教学,课堂内教师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引导,利用电脑PPT课件、工程软件包、工程项目案例编制实训对学生进行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工程预算编制过程的引领。可加深学生对公路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知识应用技术的掌握。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环节监控检查督促,才能取得好教学质量。

9.加强工程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项目案例为蓝本,以公路施工项目为引领,让学生跟着教师边学边做课程设计。每个学生应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目标。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一个施工图预算文件编制的工作任务。教师应加强对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监控、督察和指导工作,对每个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分。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并掌握公路工程管理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

第5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1 课程指导思想正确,定位准确,为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考研课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始终把系统学习管理理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对当代最新管理理论以及工程、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体现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本课程目前主要为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7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每年约500名学生开设,是指定考研课程;兼顾本学院硕士研究生和专科生培养;也可以为其它学院工科类专业学生培养服务。课程受众面广,知识体系既分层次,又保证完整适用。

本课程应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管理学院学生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二是本科生,三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专科生。我们根据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明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适应上述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教学中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我们力争在以下两个方面获得突破:

①形成“1+1、2+2”的立体教学体系。“1+1”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导、交流相结合,“2+2”是指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②充分利用我校精品课程网络的强大功能,设置《管理学原理》课程知识讲解、网上论坛、教材参考、案例分析与讨论等多项功能,向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大纲、讲义、课件、教学案例资料、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2 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是关键

课程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在课程队伍建设中,注重知识、年龄、职称、学缘、科研能力等结构科学合理。

2.1 教学队伍结构科学合理,整体素质较高。

课程组成员结构合理。其中,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20%,副教授3人,占30%,讲师3人,占30%,助教1人,占10%,实验员1人,占10%;年龄结构:40岁以上的有4人,占40%,30~40岁的有3人,占30%,20~30岁的有3人,占30%;学历结构,博士2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学士1人;另外,课程组成员中有青年骨干教师2人;在学生历次评教中,课程主讲教师均为优秀。

2.2 课程组成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

课程组成员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3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4项;6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课程组中有2名主讲教师获得青年骨干教师称号;3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论文比赛中获省级奖励;1名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励。

3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是重点

3.1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全面、合理,适合理工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管理学原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次经济形态的飞跃都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管理学原理》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包括各流派管理理论的起源、理论要点,详细阐述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等职能外,在管理思想上、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结合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的具体实践经验,不断总结与提高,这门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二级学科的核心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练运用的企业管理与工程管理实践当中,得到管理能力的系统训练。结合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创新,注意与后续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衔接,为其他管理平台课程及方向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管理学原理要点及历史演化做总体描述,围绕管理各理论和管理的基本职能进行讲解,介绍管理的基本方法;二是结合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讲述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三是讲述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相结合,重点介绍其实践运用。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突出该门课程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这些均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2 完善教学条件,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继续进行教材建设。近几年,我们精心进行教材组织,教材组织上注意参考过内外著名的管理学教材,如国内复旦大学周三多等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山东大学徐向艺主编的《管理学》(2005.6),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英文原版教材(国工专业使用)和中译版,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架构,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管理运作过程及理论方法,为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的系统性,对管理活动的一般操作过程及相应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作了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习者在树立系统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对管理操作过程及理论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另外,课程组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进行案例教学,我们组织编写了《企业管理实务》(化工出版社,2004.9 ),作为本课程教学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我们和计划进行《管理学原理案例精选》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主要突出面向工程应用的特点。

②注重模拟学习。学院计算中心配有正版SUNTOM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模拟学习中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

③加强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社会实践、企业工地实习等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管理学院已与青岛海尔工业园、中建八局、青岛海信工业园、北船重工、中储物流、宝井物流、青岛建设集团、南通三建、莱西建筑总公司、澳柯玛工业园等企业联合建成固定实际基地,既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要,也为学生观察学习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④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作用(主要是对本科生层次)。本课程安排有一周的管理学论文的时间,主讲教师精心设计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就社会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管理创新、工程管理等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加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二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

4.1 教学方法。

教学以建立“1+1、2+2”的立体教学体系为教学指导原则,“1+1”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导交流相结合,“2+2”是指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逐步改变了过去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管理软件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等方法,注意启发式、互动式。

①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经常提问,让同学在管理背景下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②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管理学案例、著作、代表人物浩若繁星,通过“我为人人读书,人人读书为我”的读书交流活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充知识面。

4.2 教学手段。

目前,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课程精品网站自由下载课件,便于课外学习。相关课程文件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案例资料、管理学论文题目等内容已全部上网。试题库已初步建成。

5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传统考试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查的缺陷,并且不易克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课程考核的改革应从以下环节入手:

①提倡过程考核,变理论考核为理论和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提倡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记录积累学生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之中;

②在考核内容上注意知识的涵盖面,考试内容既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有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精心设计题型,加大客观题的比重,精心设计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这些题型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④建设试题库,提倡教考分离;

第6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多岗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重构

1.引言

在当今全球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多个国家、多个地区、跨行业协作设计、异地制造、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代企业对于多岗位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以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例(例如大飞机制造、手机电器等产品),可以串联目前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有本科专业,重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

2.实施层次

(1)在宏观层面上: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以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为对象,在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经济贸易类多个专业中,协作开展多岗位复合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在中观层面上:所涉及专业的相关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当于在企业供应链流程和产品/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承担了若干重要分工,发挥了不同作用。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追求供应链环境下各参与方多赢的最大化效益。

(3)在微观层面上:串联起所涉及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包括部分实验、实践课程),全面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以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为对象,重构基于多岗位协同的、软硬件结合的、综合型设计性的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方法,教学相长,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学生的参与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型学习、创新性学习。

3.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方案

涵盖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及其对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1)企业的组建(涉及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和实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国公司管理课程、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及实验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2)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涉及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创新管理等课程及相关实验、信息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及实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3)生产企业的选址与建设(涉及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含异地制造、协同制造等理念)

(4)生产与运营流程设计(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生产与运营管理、ERP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5)生产现场管理(涉及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生产与运营管理、生产物流管理、ERP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6)产品销售(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信息管理专业的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7)售后服务(涉及工商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和实验)

(8)产品更新、淘汰(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逆向物流,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创新管理等课程和实验)

(9)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绩效评价(涉及工商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和实验)

4.实施路径

以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例如大飞机制造、手机电器、风力发电机等产品),专业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为辅线,串联经管学院所有专业,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宗旨,构建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如图1所示。

首先,以“企业模拟经营管理”为抓手,贯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环节,将各专业相对独立的试验项目建立联系。通过角色扮演和多岗位协同型管理,学生通过各环节的实验了解、熟悉、理解企业经营的流程、制度、知识、方法,形成学生创新的基础。

其次,许多专业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运筹学等,以及学科交叉课程如物流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的课程实验体系可以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个性化模块。专业个性化模块有助于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的素质。不同课程实验之间也有数据和信息的联系。

图1 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组成

以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为例。基本模块指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必须进行的实验项目,包括实验总述、B2B实验、B2C实验、C2C实验、网上银行、信用认证等;专业必修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而采取的个性化实验措施。比如,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必修模块为“供应链方案设计”、“网络配送方案设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必修模块则是“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网上支付与结算方案设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是“招投标方案设计”、“合同与文档管理方案设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是“EDI方案设计”,“海关通关系统设计”等;对于信息管理专业是“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电子商务流程优化”等。

再辅之以创业指导课程、校内实习基地、专业导师指导、创业政策、公共关系的宣传,有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形成。

5.实施特色

(1)教学与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设置。教学与实验模块成为各专业共享资源的基本单位。课程之间有先后关系、承接关系,也存在着教学与实验内容的交集。通过教学与实验模块的拼接形成某一门课程乃至某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将是一个实现资源共享的较优解决方案。

(2)教学与实验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往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数据不被重视,做完一次实验就丢弃不用。实际上保存这些数据非常有用:①对比历次学生实验水平,分析差异,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组织实验。②不同课程之间有承接关系,比如电子商务与企业资源计划之间就存在数据的共享和传递,电子商务实验产生的销售订单数据将转化成企业资源计划的生产需求,继而安排生产计划,而生产引发的采购订单又要与电子商务实验相关联。③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实验数据将成指数级增长。

(3)模拟经营,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扮演和多岗位协同型管理,学生进行企业模拟经营,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市场定位(国际、国内、区域、本地)、市场销售(含传统销售、网络销售)等。学生们主动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与热情被激发。

6.实施成果总结

(1)通过诸多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创造了优良的软硬件条件和开展多岗位协同的空间。

(2)所涉及专业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的不断探索,建立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到最终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一整套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多岗位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与实践经验。

(3)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上海市乃至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较多。

(4)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国内著名高校深造的学生人数、涉及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同时也使上海电力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声誉继续显著提升。

(5)教师通过出国培训、去企业产学研践习、国内访问学者等方式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并能指导学生们参与自己或企业的教研、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

(6)通过国家有关部委、行业主办的各类认证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直接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7)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课程实验报告、大型作业报告和实习报告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与实践效果。

(8)所涉及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不断规范化和优化完善,积极参与校内“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的学生们深受培训企业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吴杨.面向现代经营者素养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1-15.

[2]李剑英.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在电器产业链中的实践[J].企业管理研究,2009(8):23-26.

[3]吕肖鹏,蔡建刚.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课程平台的构建模式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4-27.

第7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从过去几年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发现,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远不如想象中乐观,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低、就业方向模糊,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放弃了电子商务而转投其他行业;而另一方面,大量的用人企业急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这就反映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认真地市场调研与分析,我认为我院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2.1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不清晰

我院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过高,课程体系就是大量技术和经济管理课程的大拼盘,企图培养出什么都会的电子商务通才,往往结果是什么都不精。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院与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真正地与我院具体情况相结合,因此很难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2.2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匮乏

电子商务属于新兴领域,目前我院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来自于纯计算机工科背景或是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对于一些复合性较强的课程如平面设计、网络广告等课程要么是技术上力不从心,要么是缺乏较宽厚的人文社科底蕴,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学习中很难聚焦。

2.3实践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

电子商务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尤为关键,目前我院只是利用一两套网上商务模拟软件供学生在实验室使用,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现状。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有必要也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3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3.1人才定位改革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横跨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行业,市场对其人才的需求主要可分为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项目管理型人才、战略型人才。对于我院人才定位进行适当的确定,我们认为应改变过去定位于高端人才培养的定位,而应该定位于中低端的商务应用型人才。

3.2教学观念更新

专业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全面教育思想。

3.3合理调配师资

结合我院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从两个方向入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师资条件进行改革。①结合本专业专职教师的特点,尽可能发挥其自身优势。例如:专职教师在责任心及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认知方面要明显优于兼职教师,因此在学生刚入学打基础阶段,尤其在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中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讲授。②对于兼职教师的选择聘用中要做尽可能选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3.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针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必须要对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例如: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课程,我们所强调的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制作图片、网站。但这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会用这些软件,而且是要做的美观、做的速度要快,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于这些课程进行学时、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不但将课时增加,同时在课堂上就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且改革了其实践及考核方法,改变了以往只追求会做而忽视其速度与质量的培养。

3.5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

在教学实施中与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相吻合,重视理论课堂的知识传授与实训课程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实现管理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3.6增加实践教学方式

针对实践教学我们在以往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上,增加课外实践。我们成立了电子商务专业课外实践小组,由专业教师担任实践导师,采用真实的网站建设、网络推广、营销方案制定等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我们专业教师自已购买了相应的域名、空间并联系了真实的商家,保证学生能够做到真学、真练、真用。

第8篇: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基于沙盘实验教学经验,介绍沙盘课程的实验流程及实验项目设计,分析教师和学生在沙盘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剖析沙盘实验教学效果,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实验课程 ;沙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130-05

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工程管理或者房地产相关专业均设有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理论课程,从现有的教材看,该课程涉及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包括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及项目管理、项目融资、房地产市场营销等。为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意见,笔者随机选取重庆工商大学工程管理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80份有效问卷。其中,“你对本课程是否感兴趣”,认为“非常感兴趣”的占30%;“感兴趣”的占65%;“不感兴趣”的占5%。“你认为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是否密切”,认为“联系密切”的占30%;“有一定联系”的占65%;“毫无联系”的占5%。“你认为本课程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非常有效”的占5.2%;“有效”的占77.92%;“无效”的占16.88%。“你最喜欢下列哪种教学形式”,选择“讨论”的占36.71%;“案例学习”的占29.11%;“角色扮演”的占11.39%;“演讲”“游戏”“示范”“专家讲座”“阅读”“测验”的分别占10.13%、3.80%、2.53%、1.27%、0%。“请提出你对本课程的宝贵建议和意见”,认为“多举案例”的占31%;“多实践”的占18%;“可以用房地产知识玩游戏”的占15%;“多讨论,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占12%;“以某一房地产开发的项目为例进行讲解”的占9%;“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生动性”依次为8%、4%、3%。

虽然此次问卷受课程教材内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主观因素影响,但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课程理论教学存在的一些通病。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缺少让学生动手参与具体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平台,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置身真实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因此对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对整个房地产开发流程和环节的深刻认识和宏观把握,没有注意到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和牵制。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庆工商大学购买了北京某公司研发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沙盘模拟软件。笔者通过两个学期的沙盘授课经历,充分感受到了沙盘实验课程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收获。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沙盘简介

(一)沙盘简介

房地产开发经营沙盘模拟实验课程通过模拟各开发企业在在现实中的复杂市场环境,完成从宏观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土地竞买、项目定位、投融资计划、设计、施工招标、施工建设、到市场销售整个开发流程的工作。该课程通过学生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每组6~7人组建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组内各成员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完成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各开发公司在给定的市场规则和既定的资金条件下,完成从拿地到销售的整个开发程序。最后通过分析各公司财务报告业绩,并结合学生实验表现,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二)沙盘特点

1.实践性强

沙盘模拟实验相当于让学生做一次房地产开发实战演习,课程设定的市场环境接近真实市场环境,采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真实的项目操作,各种税费指标与现实一致,采用的沙盘道具可以逼真地反映出建筑房屋的特点,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公司成立、土地拍卖、融资分析、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营销策划等环节的各项工作,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真实的公司规则来解决不同角色成员之间出现的分歧。不同公司之间会有资金拆借、融资和合作,也由学生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策。

2.竞争性强

沙盘实验课程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专家指导于一体,这种新颖的参与式教学和逼真的竞争场景设计,克服了以往枯燥、繁杂的灌输式教学的弱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沙盘实验中通常6~7人一组,共分为6~7组,每组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实验初始阶段,每个企业均有1亿的启动资金。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提问激励机制,凡是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抢答提问的企业均能得到一定金额的政府奖励。从一开始就营造一种紧张而激烈的竞争氛围。此外,在土地拍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广告策划等环节均可以制造奖励机会,让各成员时刻保持竞争的状态。最终,根据各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完成项目开发的财务效益确定各企业的业绩排名。

3.趣味性强

课程类似多人组合进行技能对抗的游戏,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游戏规则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错误,此软件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正是通过学生“犯错”达到在错误中学习的目的。此外,在沙盘实验的两期项目开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期和二期项目开发中担任不同角色,尽可能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沙盘实验流程及教学项目设计

(一)实验流程

房地产开发经营沙盘模拟训练课程是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因此实验必须遵循一定的实验流程,此流程要与实际房地产开发流程基本一致。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实验流程的相关理论,能够将所学的房地产理论与沙盘模拟实践相联系,按照教师的课程进度安排完成实验项目。沙盘实验流程图见图1。

(二)实验项目设计

该沙盘实验共分为两期开发,一期开发普通住宅楼,二期开发别墅或者综合楼。一期和二期的实验分别进行,各占用一天时间。一个完整的开发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共计16课时,一般在两天内连续进行。各期开发的实验项目及课时分配见表1。

四、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沙盘实验课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知识和体力的准备

房地产开发经营沙盘实验贯通了市场调查和分析、可行性研究、房地产金融、财务管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营销等多门课程知识,要求学生事先学习上述学科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实验中相关知识点。学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实践,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各门知识,并对这些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克服单纯的理论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同时,沙盘实验往往要求在两天内连续进行,学生在做完一期高强度的开发之后往往有疲惫感,不利于第二期的学习,因此,学生要做好体力准备,保持充足的精力。

2.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每个学生分别担任公司中某一个职位,各负其责。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导致几个学生做同一项工作或者某项工作无人来做,出了问题互相推诿,因此,教师在实验前要提醒学生认真学习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表2)。

3.认真研究市场规则

沙盘软件要遵循市场竞争规则。实验过程中专门留时间让学生研究市场竞争规则,

研究竞争规则对企业作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企业应该由CEO组织各成员开展对竞争规则的认真学习,直至熟悉各项规则。

(二)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教师除了要完全熟悉房地产开发的市场调研、土地取得、项目定位与策划、投融资管理、规划设计、工程管理、销售策划等相关理论,还要熟悉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技巧和规律,最好有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操作项目的经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沙盘模拟训练之中。教师不仅是整个沙盘课程的组织者,而且在沙盘实验课程中担任着政府、银行、投资公司、建筑商、客户等多重角色,还要随时回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提问,因此对教师要求较高。实践表明,教师授课的经验越丰富,授课的效果也越好。

2.教师要注意控制课时进度,维持沙盘实验的课堂秩序

注意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每位成员都有事做。此外,在连续两期的实验课程中,务必要求学生完整参与,不得中途退出。

3.评分标准科学化,兼顾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

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团队与个人。笔者目前对该沙盘实验课采取的考核方法如表3所示。

表中,实验表现成绩根据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问及回答问题情况、演讲水平而定。开发业绩成绩主要根据开发完成后的财务报告数据确定,根据各组学生的业绩排名确定分数。实验报告制作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实验体会、实验总结等内容确定。虽然各组的业绩是由该组学生共同努力完成,但也要在成绩上体现每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异。

4.软件计算和手工计算相结合

沙盘体系除了一些物理模具之外还有配套的软件,方便教师核对学生的各项中间数据和最终财务报告。学生不建议使用软件,所有过程数据均手工计算。要求学生对提交的实验报告中的每一个数据均进行认真核实,检查无误方可上交。笔者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出错最多的是财务报告和资金预算,对于这两部分内容需要重点加强。

五、沙盘实验教学效果分析及建议

(一)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两个完整开发周期的实际操作,学生既掌握了实际操盘的关键环节,又从各种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提升了自己的决策能力、执行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沙盘实验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

此次沙盘实验涉及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融资、建筑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等课程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得到体现,融汇和贯通了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中各个程序的知识,且环环相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在上一个环节正确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因此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此方式,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

实验沙盘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分组学习,分工协作,且各组之间相互竞争。竞争与合作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也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时候很少有这种竞争与合作的机会,沙盘弥补了理论学习的不足。课程设计的8个实验项目都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当团队成员对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持有不同观点时,需要在团队内部通过沟通,协商解决。此外,各团队之间虽然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但与现实一样,同样可以开展合作,这对学生的沟通和谈判技巧也是一种锻炼。

3.为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经营管理类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授课效果受到影响。而沙盘实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综合融入到课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移植到其他一些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建议

此外,如果学校有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还可以考虑通过举办校级或市级沙盘模拟竞赛、优秀实验报告评比、教师授课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肖艳,田双全.财经类高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58.

[2]蒲敏.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14-116.

[3]裴丽洁.ERP沙盘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探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97-99.

[4]罗丹娜.试论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10):318.

[5]罗洁.浅谈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验教学[J].文学教育,2011(5):136.

Sandbox experiment teaching of real estate management course

XIAO Yan

(Faculty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