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生活体验 有效留白 有效课堂

最近在《鉴宝栏目》中有幸见到了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虾,画中一群虾活灵活现,但除了虾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还会让人产生那么奇妙的感受呢?除了齐老先生炉火纯青的画技外,是生活中的长期观察,并且在作画时巧妙地留下了“空白”,给欣赏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巧妙的留白艺术,使整幅画美仑美奂。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为什么就不能利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设置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质疑留白,运用生活体验唤醒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质疑问难,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有效方法。苏教版的教材内容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实践。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的设置质疑留白,在这个留白过程中,让学生提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当学生读完课题时,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很多问题。秋姑娘为什么要用枫叶写信?秋姑娘为什么写信给南去的大雁,叫它们路上小心……学生的问题很多,很多老师在此时都急于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或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因此花了一些没有必要的时间来解决“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在此时,老师能及时的给予学生质疑留白,让学生不急着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去读课文,然后一起来寻找秋天,看看说说现在我们身边的天气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同学们很快会从已有的生活体验中找到答案。这样的一个质疑留白是一个“存疑”“筛疑”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联系生活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从而留下急于解答又难以解答的“真正的问题”。

质疑问难的留白,既唤醒了学生的求真意识,又让学生在头脑筛选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这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期待!

二、情感留白,捕捉情感体验丰厚朗读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浸染的过程。而朗读作为情感的一种输出渠道,我们在其预设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的留白,让学生们充分酝酿感情,有空间抒发感情。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介绍了其中的内容和意境。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本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之后用自己的朗读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但由于学生与文中所描写的年代距离遥远,学生感悟虽有,却很难有切身的体悟。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有时明显感觉那仅仅是读,没有情感的投入。这时老师通过语言讲解文章背景,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理解文章的内容,用心感受阿炳的遭遇,学生自然会有自己的感悟。当学生在体会文境之后,渴望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可能无法马上进入角色。此时老师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让学生闭目静心,有足够的时间酝酿情感,从而更好的抒感。有时为了更好地体验意境,酝酿情感,我们往往会借助配乐。如《二泉映月》中第五小节是对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诠释,为了帮助学生进入意境,我经常会先播放《二泉映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在此处设计情感留白,任学生在想象的意境中徜徉,不仅延伸了审美空间,也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意境中流连忘返。相信此后的朗读,才是酝酿已久亟待抒发的真挚情感的流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感情朗读中的留白期待的就是为了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当然,在情感的体验中我们还要时时注意,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教师应留出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三、板书留白,利用生活经验提高概括能力

板书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因此老师在板书设计上,总是力求完整,很少留有让学生填补完善的空间。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2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在现代社会,什么都在提速,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学反思对于提升我们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反思”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下面我就自己几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有关“教学反思”的一些做法和见解和大家共讨一下:

一、 正确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现状确实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学反思是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有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第一时间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这几点,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学者型”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反思中来。

二、 选好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反思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在反思时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反思可以抓住以下几个切入点:

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节课

教学方法是否“活”,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在授课结束后,反思自己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最适合这节课的?如果不适合,那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们应改用哪种方法?“尝试发”、“启发法”、“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我们语文教师既积累了经验,又可以寻求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2、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备课时,我们都会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那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我们要反思这节课自己制定的目标完成的怎样?哪个目标制定的不完善,哪个目标没有实现好,需要下节课在完善?

3、反思是否让学生参与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留意学生在这节课中所扮演角色,留意学生不经意间产生的“智慧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微妙之处进行捕捉,加以重组整合,课后反思、提炼,以便教学生们真正需要的知识,教学生们不懂的知识。

三、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反思方式

1、在对话中反思——开展教师间教学交流

开展教师间合作式的相互评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等。通过与同事之间的对话进行合作反思,将自己对某一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展现给同事,通过这种教学交流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反思的成效。

进行自我说课,在备课中反思:

2、在说课中反思——自我说课,即自己对自己说课

在说课过程中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在说课中查漏补缺。

3、在换位中反思——站在学生的角度

教师在教学行动中不能只沉浸于“自以为是”的主观认识之中,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情感和体验。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的差异,教师与学生对于同一教学过程的感受和认识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行动选择在实际效果上一般会与教师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教师主观认为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行为,常常在学生方面看来未必合理。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尝试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思想、体验和感受。

在我初上《二泉映月》这一课时,只是读、分析语句,孩子们根本体会不到文章的感人之处,朗读起来感觉平平。课下我及时进行了反思:现在孩子们才上五年级,对于生活缺乏经验,不知道阿炳苦难的童年,不了解阿炳辛酸孤苦的一生,所以他们很难领悟文章的情感。因此,我布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阿炳的人生经历,并且了解阿炳的艺术造诣在世界的影响。我在下次课堂中两次用了《二泉映月》的音乐,一处放在开课处,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一处放在结课处,力求通过全文的感悟,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得到更深的领悟。通过这次的改进,学生们体会到《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所表达的含义,领会阿炳对命运抗争、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向往。

第3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等待的耐心”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关于“等待”的解释是:不采取行动o直到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的“等待”已成为共识,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做到“不采取行动o直到期望的情况出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舍得“等待”“不采取行动”,还需要“等待的耐心”。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耐心地等待,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更容易事半而功倍。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秦兵马俑》3-10小节时,教师出示了四色交流单(四色是小组内四个学生所表示的颜色):

红:读(组内朗读,然后评议)。

黄:画(画兵马俑外貌、穿着、神态、动作的词语)。

蓝:品(品最喜欢的兵马俑)。

绿:演(根据书上的描写摆一个造型)。

小组内四个学生按各自分工自主学习,然后课堂汇报:

红色同学先朗读,教师发现朗读错误,立即纠正;黄色同学汇报自己勾画的内容,教师及时补充完整;蓝色同学谈自己喜欢的兵马俑,观点明晰,收获掌声;绿色同学的表演引起了同学的哄笑,教师看该学生演不出“将军俑”的样子,赶紧出示将军俑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

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四色交流单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自主展示体现文本的魅力。可惜的是,教师太重视标准答案的及时达成,缺乏“等待”,更缺乏“耐心”,因此,“好心办了坏事”,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了。

那么,教师“等待的耐心”如何体现?

1.听完整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信息教师一定要完整地掌握,同时注意引导所有的学生认真倾听。完整掌握,才能做出准确判断,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比如上述案例中,如果红色同学诵读描写兵马俑的相关文字时,教师不急于纠正其读音错误,等该生读完,等待倾听该生诵读的班级其他同学主动举手予以纠正,多好!或许诵读的学生在其他同学提醒纠正时,也会及时自我纠正。当然,经过学生纠正后可能还有问题,教师再进行强调,学生一定会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师的解答。

再如黄色同学汇报自己勾画的内容,教师没能听完整就补充,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被教师缺乏“耐心等待”的行为打断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听教师说,顺从于教师的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被弱化。

因此,教师的“等待”需要自己和其他学生完整听完展示学生的发言,完整听完所有参与课堂讨论者的发言,再给出自己的意见,这其中“耐心”必不可少。

2.听准确

课堂教学中,“听准确”学生的发言很重要。这里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听出其表达的内容;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地听出其表达的方式。

比如蓝色同学谈自己喜欢的兵马俑,观点明晰,收获了掌声。此时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其他学生听准确发言同学的表达内容,不只是鼓鼓掌而已。通常有不少同学只是随众而为,可能还无法说清楚所听的内容,或无法明确所听内容的真正精髓。此刻,教师可以顺势而为,请全班同学一起“等待”发言精彩的黄色同学谈谈他是怎么想的,也可以“耐心”地请他还原自主学习的心路历程。当然,还可以“耐心等待”其他同学评述精彩之处。长此等待下去,学生“听准确”必然成为一种常态。

再如绿色同学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摆一个造型,结果他的造型引得全体同学哄笑起来。这时,教师看该学生演不出“将军俑”的样子,赶紧出示将军俑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教师着力要求学生“说准确”,但是缺乏“耐心的等待”,如果能在学生哄笑时“等待”哄笑同学说出哄笑理由,给出解决方案,并“耐心”地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方案开展学习,这样的展示方式必然是适合学生的,是学生在教师追问后的耐心等待中形成的准确表达方式。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引导的慧心”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等待的耐心”,更需要教师“引导的慧心”。有效的智慧的引导,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望洞庭》一诗时,教师出示四色选择单(这里的四色代指四个不同的问题):

红,请用图画表现你对本首古诗的理解。

黄,请将本首古诗改成五言绝句。

蓝,请自选曲子,配乐朗诵诗句。(教师提供古筝演奏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供学生选择)

绿,自主确定表现方式。

学生自主选择四色问题,并当堂展示。红色问题,有学生按照书上插图绘画。教师连说:真好!黄色问题,有学生将《望洞庭》一诗改成了如下五言绝句:“湖光两相和,潭面镜未磨。遥望山水色,白银一青螺。”教师赞曰:不错。蓝色问题,有学生选用古筝演奏的《二泉映月》作为配乐进行朗诵。教师微笑:用情!绿色问题,有不少学生选择直接朗读或背诵诗句。教师认可:挺好!

到底如何引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呢?依据以上案例,笔者以为教师“引导的慧心”至少需要注意两点。

1.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望洞庭》这首古诗时,四色选择单设计得很好。红色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来表现理解,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为生动形象,更为深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黄色问题就更有创造性了,它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文本,更需要用限定的文字进行准确的表达,可以培养学生较高的语言感知能力和精准的表达能力。蓝色问题看起来简单,只是一个选择而已,其实不然,它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恰当。音乐是有情感的,选对了音乐就意味着正确地感悟了文本,同时,音乐的节奏和诵读的节奏如何把握又体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绿色问题看似学生怎么表达都可以,其实,它更是激发学生思考、进行创意表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方式的尊重。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一定是有效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有话精说。可见,教师以“引导的慧心”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凭借。

2.适时的教学点拨

教学《洞庭湖》这首古诗,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教学设计,但是教学的点拨不到位,没有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追问,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辨析与感悟。

红色问题,有学生按照书上插图绘画时,教师可以相机追问:你这样画,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引导学生自主表述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继续追问:还有谁与这位同学不一样的画法?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教师适时点拨,在促进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黄色问题,有学生将《望洞庭》一诗改成了绝句,教师可以征询大家的意见:你们同意这样的改法吗?有不同意见请说说理由。提倡生生互动,在自主交流中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是交流队伍中的一员。如果学生自主交流有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点拨:你们知道“两相和”是什么意思?那第一句该怎么说更完整?“白银盘里”怎么说不改变原意?这样点拨,学生此时的表达一定会更为准确生动。蓝色问题,有学生选用古筝演奏的《二泉映月》作为配乐进行朗诵。教师可以追问:你知道《洞庭湖》这首古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吗?《二泉映月》又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你们觉得诵读时还需要注意什么?此时大多数学生也许就心领神会了,即使还不明确,其他学生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手帮助解答。他们表达着各自的见解,教师相机归纳提醒,需要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音乐要合拍,诵读的情感要到位等等。绿色问题,有不少学生选择直接朗读或背诵诗句。教师可以表扬学生有了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但是紧接着要求:有谁还有更好的展示方式吗?以生为本,首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教师适时提醒:如果文体变一下,如果换一种诵读方式呢?学生一般就会想到现代诗和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想到小组每人一句配乐诵读的方式等等。这时教师一定会认可学生的自主表现:挺好!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帮扶的用心”

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知半解或有疑惑的,此时教师的帮扶是否用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那么,教师“帮扶的用心”如何体现?

1.重视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就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都应该伴随着善意的、积极的鼓励,教师需要格外重视激励手段的运用。

教师“等待”学生自主表现时,其实是需要做足“等待”之前的激励功夫的。比如在学生小组汇报之前就重点提出要求:诵读有问题的小组内,同学听出来的,可以主动举手纠正,小组仍然可以获得积分;如果本组未听出来,其他小组同学听出来了,可以举手回答,获得特殊积分,本组积分丢失。如果这样,红色同学可能在自己诵读出错时,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可能是同组的同学主动纠正,还可能是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主动予以纠正。教师在“引导”中,也可以根据学生表现予以积分鼓励。实践证明积分激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经常大力表扬荣获积分的小组和个人,使学生珍惜它,爱护它,才能形成激励的最大效果。当然,课堂中教师的激励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极富感召力的动作等等。

只要教师重视激励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乎”这种激励方式,“用心”的激励才能产生帮扶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正能量的提升。

2.面向全体

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等待”一个后进生往往会缺乏耐心,因此而造成对后进生的引导缺乏“慧心”。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激励,很多教师是口头上认同,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又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些,特别是忽略了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

激励必须因人而异,要用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例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无论是红色同学的诵读,黄色同学的勾画,蓝色同学的品析,还是绿色同学的表演,水平是有差异的,此时教师的激励语言和激励积分应有所区别,优秀者应该激励他更优秀,后进者应该赞赏其进步。再如教学《望洞庭》一诗时,无论是图画表现的红色问题,改成五言绝句的黄色问题,自选配乐朗诵的蓝色问题,或者是自主确定表现方式的绿色问题,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需要更多的“慧心”,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恰当的温馨的激励。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前行,这需要教师在帮扶中“用心”地思考激励的方式,呵护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4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多年以来,传统的音乐课都以钢琴、电子琴为主要教具,但是,随着其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电教媒体的广泛介入,音乐教育工作者也深刻认识到了运用电教媒体的意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的运用,使音乐教学变得多姿多彩,音乐课堂则更显出勃勃生机。然而,电化教育的技术并非仅指教育中的电教“媒体”、“手段”等,“媒体”、“手段”只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教育的技术是指如何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方法、策略等问题。一节好的音乐课,同样需要处理好以上各个环节,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上使用电化教学的同时,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

目前,苏教版的初中音乐教材每一课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歌曲、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下面,我以初中教材第三册第三课为例,具体地谈谈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在这一课的音乐知识中,讲到了“二拍子的指挥图式”和“拉弦乐器”。在讲二拍子指挥图式之前,教师可以放一段录像,只要是二四拍子的,带指挥的,不管是乐曲或歌曲都行。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一些有关的“指挥的姿势”、“起拍”、“收拍”、“强”、“弱”、“拍号”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请几位学生到前面模仿录像里的动作,结合教师的讲解,给其他同学示范。或请一两位学生指挥全班唱歌,这必将调动大家指挥的积极性,而另一项音乐知识“拉弦乐器”,投影或放录像则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具体地分清二胡、板胡、高胡、中胡、低胡、京胡及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

在任何一课中,音乐欣赏都十分重要,本节课的音乐欣赏包括《空山鸟语》和《二泉映月》,这两首都是非常著名的二胡曲,合理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需要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据刘天华的女儿刘育和回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是根据唐人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而作。在听“引子”部分时,我们可以在幻灯机上投放一些能贴切表现《空山鸟语》意境的投影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宽广的空间感。再投放一张投影片,表现出来到空谷幽林的愉快心情,使人感受到山谷中充满了生机,又会让学生想起嬉戏的小鸟在树杈间活蹦乱跳的情景。而第三、四、五段,乐曲本身就运用了各种拟声表现技巧,展现出了一幅百鸟啼啭的喧闹画面,这五段将人、情、景、鸟语交融在一起,学生借助于电教媒体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创新型音乐教师要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已有的信息资源创新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获取所需和应获得的知识。同样的建筑材料由于施工技术不同可以建造出不同质量的高楼大厦,学生的知识而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样是欣赏课《二泉映月》,江苏的周维松老师独具匠心,他打破传统欣赏录音的做法,采用几种电教设备,不同的艺术形式九次展现音乐,每次展现都给学生以新感觉和新收获,整个教学结构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层层相叠,惟妙惟肖,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变成课堂教学可操作行为,并要善于运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紧张而灵活地转动起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音乐方面的聪明才智。

第5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 高中

2004年9月,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确立,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各省市高中拉开序幕。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为其中心特点。今天,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概念日趋理智化,各科的课堂教学也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经过课改的洗礼,笔者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与研究也在继续深入着。音乐欣赏课程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其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均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讲”―“听”单向的知识输出模式使原本旨在缓解主学科学习压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音乐课程,不是成为学生的另一项学业负担就是成了浮于表面的休养课,甚而有之学生称其为“睡觉课”。音乐欣赏应该如何进行?教师又应该如何使这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教育”课成为真正的“素质”课,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无限的音乐乐趣?

一、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破除过于绝对的音乐本位论

音乐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人类世界的精神产物既无形又因为欣赏者的“个性”即个体差异而获得相异的听觉感受。高中生与初小学生相比,个性已经基本建立且处于生理心理年龄都日趋成人化的阶段,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缺乏参与音乐体验的主动性。教师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往往输出的只是自己或者教材编写者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自然很难投入自我的认知更勿论享受音乐。因此,破除过去绝对的教师教材音乐本位将教学目标转移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尤为重要。笔者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时常听到学生抱怨,或是“严肃音乐太难了,欣赏不来”或是“教材太深,除了文字介绍外对音乐乐句、旋律的认识几乎为零”。就是这样的状况使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程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教师希望学生提高音乐认识水平主动“入门”;而学生却缺乏学习动力在音乐之门外徘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强迫学生被动接受既定教材,不如破除音乐教学类似数理化的刻板,打开思维告诉学生:音乐不用懂,只要愿意听。

二、改变教学思维,化繁为简,引导倾听

高中生处于一个对外界事物敏锐并极富求知欲的年纪, 随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各种类型的音乐充斥在我们身边。手机、MP3、网络都为各种音乐类型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许多音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眼里根本没有严肃音乐倒是“乱七八糟”的流行音乐听得来劲,放学路上都挂着耳麦。可正是这“乱七八糟”的RAP、R&B、ROCK让他们摆脱课业压力在节奏中放松,缓解整日被数理化压迫的紧绷神经。既然如此,教师不如转换教学导入方式以学生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音乐为媒介导入对严肃音乐的教学。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有对浪漫派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作品赏析。而红透半边天的台湾歌手周杰伦恰是一位忠实的肖邦迷,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夜曲》及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许多斗琴的片段都取材于这位音乐家的经典作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介绍音乐家前播放电影片段或歌曲,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固有的以书本为主磁带为辅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将过去静态的二维音乐教材转变为多维的,声音、图片、文字、影像全方位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转变不但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对将要介绍的音乐家产生好奇心还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同一欣赏课题产生不同的音乐欣赏角度,大大减轻了教师导入课题的难度。

三、重新构建音乐鉴赏课的美育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应“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即由原本的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音乐美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音乐美。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原本以美育为教学目标的课堂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却日趋智育化,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弱化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与发现享受美好音乐的能力。感受美是一种能力但每个人对美的认同感却不尽相同。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不必告诉学生什么是美,而可以通过对乐曲的播放与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乐思是如何发展的?为了强化乐思作曲家采取了哪种手段?这样的处理手段使我们获得怎样的听觉感受?利用这一连串的思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聆听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对于音乐美的基本认知,使学生与作曲家之间通过音乐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马克思说:“美感的获得就是人作为主体在欣赏对象中实现自我。”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有自己的想法,时代不同对于同一作品的感知也不尽相同,不必拘泥与教案对作品的解析。音乐欣赏本就应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入到对音乐作品理解中。虽“感于物而动”有音乐家的音乐客观基础;又“不为物役”,从而“得意忘形”使学生获得感知美的能力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中。

四、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建立个性化欣赏机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课程中除了欣赏到的作品是固有的音乐存在外,剩余的教学环节均与学生个人的性格、文化素质、想象力、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如上文在第三点中阐述的:既然学生对一同音乐存在中美感的发现与感受是相异的,那么,由此延伸出的个人的欣赏角度均不相同,建立个性化的音乐欣赏机制确实具有必要性。在对《二泉映月》这部经典的作品进行授课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感受给予了笔者深入思考这一问题的机会。在课上,教师介绍完这部作品的作者华彦钧{瞎子阿炳}的生平背景后,为了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并没有按照教参的音乐介绍对作品风格进行描述。而在听完这首作品询问学生的感受时,一部分同学回答曲子悲凉苦楚、哀从中来;而另一部分同学回答从这首曲子中听到了愉悦和释然的音乐情绪。大部分对《二泉映月》的赏析文献中均认为这部作品体现了阿炳悲苦的一生,充满了对生活辛酸的理解。但当笔者课下查阅历史文献时却发现当时对这部作品进行采编和录音的已故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老师曾在对阿炳作品的回忆时描述:阿炳虽然身世坎坷历经磨难但却只有在他心情愉悦时才会在二泉旁拉奏这部作品。这与部分学生从作品中获得的感受不谋而合,从另一个方面达到了欣赏的目的,使欣赏角度更加的多样化。抛开前人赏析成果,回归到作品本体,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发展审美个性而不是用固有的前人对作品的认识欣赏禁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许是高中音乐欣赏达到教学目的的好方法。

五、教师教学思维与教法必须与时俱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言而喻,音乐欣赏成为了一种能力的素质的教育。课堂任务的转化、培养目标的改变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给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带来了更艰巨的任务与更大的挑战。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许多高中生可以对屏幕上活跃的港台流行歌手如数家珍却难以静下心来倾听一部钢琴小品或艺术歌曲。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们大可不必“痛心疾首”地对通俗化的音乐现象进行声讨,相反从学生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入手,允许艺术欣赏对象的多样性,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流行音乐与严肃作品的比较等方式,抓住学生兴趣,进一步开展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同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更新思维进一步的探讨与求索,仅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新课标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3]徐希茅.《音乐美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钱仁平著.《中国新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5]杨恒达.《尼采美学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第6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朗读。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特别是方言区的教师,要掌握好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的正确发音和普通话音变规则,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规律,并反复练习。

教师要提高朗读水平,还要掌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三种。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三种类型。句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类型。节奏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等。朗读时必须做到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刚柔相济,语意褒贬分明,体态自然得体。

2.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

教师范读时,要深刻体味作品并恰当运用各种技巧,准确、鲜明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对学生的朗读要具体评价,评价态度要实事求是,如朗读得不好,要指出哪个方面处理得不当,并指出如何具体处理,还可以说一说为什么不能这样读的理由。

3.朗读教学设计要循序渐进

朗读受书面语言制约,朗读之前必须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研究,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地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准确传达作者的心声。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描述作者离开英国剑桥大学时的复杂内心感受,把握好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朗读同时是一种技能,同任何技能训练一样,朗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理解文本并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文本风格制定梯度性教学目标,要在“感知性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朗读”,最后达到深层朗读程度。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教学,教师首先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如怀念母亲的两句问话“儿寒乎?欲食乎?”,语言很平淡,但要读出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呵护之情。

再如怀念祖母这一段,祖母的话十分感人,特别朗读“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祖母对孙子的殷切期望,同时读出作者的思念伤心之情,归有光在祖母去世时仍未中第,有负祖母的重托,种种伤心涌上头,自然要“长号不自禁”了。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学生自然能体味本文借平淡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情感的写作特点,朗读教学效果自然比教师烦琐的分析要好。

4.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朗读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得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空,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如朗读杜甫的《登高》,可以选择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忧伤氛围,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随之拨动,情不自禁地吟诵诗句。

5.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

教师要教给学生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还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体裁作品,采用不同朗读方法。一般来说,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比较强的作品,朗读者要在理解、感受诗歌表达的深厚情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并准确将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听众,努力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记叙文朗读,必须准确把握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朗读时,要对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和叙事的脉络层次做清楚交代。记叙文一般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序,朗读时处理好前后内容的衔接。以插叙为例,在插叙与上文之间有意识地做一个停顿,插叙部分的语气语调要与上文区别开,提醒听者注意。

状物写景类记叙文描绘的是物体和景物的具体特征,朗读时把握住景物的特征,一般来说,状物可以采用重音、停连等表达技巧,强调、突出有关词语、句子朗读时,一般节奏舒缓、语调流畅。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道理的阐释,使人们获得有关知识。说明文朗读时必须持严谨客观的态度,客观呈现被说明的事物,表达应朴实自然,节奏舒缓从容,语速较慢,语调平实。

第7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专音乐教育;有效教学

一、精选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同样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精选一些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精选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够和时展的步伐同步。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编排内容作为自己的参考资料,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进行必要的扩充, 比如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或者是练习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选择的,通过精心选择,学生们掌握的知识也能够用到实处。

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中国民族调式”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的枯燥,课本上基本都是理论知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前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民族乐曲以及民族调式的器材:比如黄钟、太簇、大吕、姑洗、夹钟以及蕤宾等,让学生们去欣赏,逐渐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补充与说明,这样也会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势必也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奠定基础。

二、多让学生接触一些音乐作品

中专阶段的学生身心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同样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一般情况下,音乐课基本上都是一周一次,很难满足学生对音乐探究的需求的。因此,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一定要多接触一些好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些好的音乐作品的熏陶来逐渐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要选择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作品。比如,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们一起欣赏《二泉映月》的曲目,在课下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些同类的作品进行欣赏,或者也可以欣赏一些此曲作者的其它作品等,然后再从中分析他的作品之间的异同。这种针对性很强的选曲,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的盲目选择,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比较的差,他们一般自主学习的音乐知识和声乐曲子都比较的肤浅。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出来,自觉性教育,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理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多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学生被教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是一种参与,学生的积极举手发言同样也是一种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课教学时,也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出来,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都能够潇洒自如地歌唱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曲目,然后,教师再结合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音乐课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逐渐地激发学生喜欢上音乐的心态。

四、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音乐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素质决定了音乐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很有必要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需要有正确的审美取向以及创新的精神;要及时地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将自身的创造力和智慧都发挥到极致。此外,还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的精神;通过自身的良好修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领域当中去探究、摸索。

五、构建和谐课堂,有效达成课堂常规

教学时,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让他们都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逐渐地爱上音乐课。比如,教师可以巧用音乐提示,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让他们自觉地爱上音乐课。教师也可以运用教学幽默,及时的告知学生们那些不良的行为,确保音乐课教学顺利的开展下去。幽默的作用很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这种幽默穿插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多鼓励,让他们真正的爱上音乐课,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对音乐探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对音乐的探索愿望也会逐渐的加强,学生们的音乐范围也会在逐渐的拓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选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美育教学理念的渗透,逐渐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还要加强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学习的内容,恰当地选择一些课外音乐进行欣赏,进而为促进高效率的音乐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莹.浅谈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开红.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施途径[J].科技资讯.2009(7):164

[3]李建军.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1)

[4]管鸣.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大众文艺(理论).2009.(09)

第8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 情感体验 重要意义 有效方法

音乐作为高中教学课程中一门特殊的艺术教学课程,对培养高中生的音乐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进,音乐教学成为我国教育中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富含巨大艺术魅力的学科,学生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透过音乐美妙的旋律和艺术境界,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并激发高中生的情感共鸣,增强高中生对音乐的热爱与痴迷。因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透过音乐情感体验的意义来挖掘增强情感体验的方法。

一、重要意义简析

音乐本身是一门富含极高的艺术魅力的学科,正是透过音乐表达的情感才使得音乐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如果失去了音乐情感表达,音乐也就不能再称之为音乐。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以说在高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兴趣

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一门艺术课程形式,并且与其他艺术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音乐由独特简明的文字和富有节奏感的声音组合而成,中国文字向来都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他们通过文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音乐也是如此,因此音乐当中饱含了众多的情感。而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格、心理趋于成熟,另外情感丰富,心灵纯洁,重情重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融入高中生的情感体验,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特点,另外音乐强大的艺术情感感染力,能够涤荡他们的心灵,并带来强烈的心灵共鸣。这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高中生的情操,并容易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更好的从音乐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

(二)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

高中音乐教学是一种富含巨大艺术魅力的学科,高中生差不多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观,并且有了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态度。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充分发挥高中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对启迪高中生的心灵和丰富高中生的心理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领略音乐的魅力,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另外,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产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熏陶高中生的心灵世界,丰富高中生的精神生活,提高音乐修养,从而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有效方法探索

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在词句的创作上,还是在乐曲的谱写上,都融入了作词、作曲者丰富的情感。音乐的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作者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有效方法和手段,来加强高中生的情感体验。下面主要针对加强高中生音乐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索。

(一)了解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经济决定文化,而文化又反映时代,任何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而来的,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也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清楚了想深刻的解读创作者的情感表达,首先要对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弄清楚了创作者进行音乐创作的初衷,才能避免对作者情感理解的失误,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举例来讲:对于上个世纪由光未然作词和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不了解这首音乐创作背景的条件下,乍一看也可能会认为是赞美黄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也都莫名其妙的表现出一种壮观、激昂的气概,但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当老师通过对这首音乐的创作背景进行解说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在了解了音乐的创作背景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对作者的情感理解的更加透彻和淋漓尽致。

(二)巧妙把握高中生的心理变化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对社会的认知观念已经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也不断成型。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且纯洁,因而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高中生独有的特点,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举例来讲:在进行著名音乐作品《期盼》授课时,音乐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关于这部乐曲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乐曲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开头阶段可以让两个同学先进行朗诵部分歌词,在音乐快要达到时也配上富有感情的歌词朗诵。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巧妙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把音乐与歌词朗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变换音乐风格

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欣赏音乐的不同要素、节奏、音色等,来激发作者的情感,并深刻体会作品的内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变换音乐风格来增强不同的感情体验。举例来讲: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曲比较熟悉的《二泉映月》二胡曲目,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乐曲的风格和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其次变换乐曲形式让学生来欣赏琵琶舞曲《春江花月夜》,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本是一门艺术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情感不仅能够熏陶和陶冶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对完善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增强音乐情感体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明德.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0).

[2]罗巧.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2).

[3]史炯华.基于学生学习的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07).

第9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目标;人文精神;音乐鉴赏

音乐是人类艺术形式中最纯粹的艺术,被誉为皇冠艺术。黑格尔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教育应彰显教育的人文性。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将如何承载陶情抒性的审美功能和构建学生心中人文世界的历史使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课题。专题音乐欣赏因其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一直备受音乐教科研的关注。

一、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水平

从素质教育的层面讲,音乐艺术本身的知识就是人文学科知识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应该成为青少年知识储备体系中的一部分。整合相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在乐声中了解和认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常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基本上还是相同艺术形式的专题性音乐欣赏,而且横向上系统地整合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例如: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歌、舞剧音乐)等,这种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不但很好地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而且还全面地了解了与音乐艺术密切相连的其他艺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搭建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桥梁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喜欢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在他们看来,流行歌曲就代表音乐,完全把音乐和流行音乐、流行歌曲等同起来。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切入点导入教学内容,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学生熟悉喜爱的“吉祥三宝”、腾格尔的“天堂”、李娜的“走进”和斯琴格日勒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与音乐表现形式入手,逐步过渡到蒙古的长调、和广西等地区我国民歌的鉴赏,以及根据民歌音调创作的交响曲“嘎达梅林”等音乐作品,以及有关传统音乐的各种知识。在介绍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时,可以将含有该音乐主题的SHE演唱的歌曲《不想长大》联系起来,在鉴赏肖邦《革命练习曲》和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时,先让学生鉴赏由马克西姆和英国辣妹子现代乐队演奏的作品,逐步过渡到钢琴和管弦乐作品的鉴赏。总之在学生熟悉了音乐作品后,进而介绍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肖邦等生平及其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通过上述各种音乐鉴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促进其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从音乐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或内心情感入手

稍留心身边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你会发现大都是反映人性的,如:阿炳的《二泉映月》,马思聪的《思乡曲》,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的《同一首歌》等等,我们在教学欣赏这些作品时,千万不要一概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剖析,而应多以人为本,通过对主人翁命运的关注和分析,自然地引发学生以人文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理性,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人间真情。

记得在一次欣赏课上,笔者给学生欣赏了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的《同一首歌》,当笔者与学生交流听后感时说了这样一小段话:“被人理解,与人沟通是我们每个人所渴望、追求的,我们的词作者以大自然的鲜花、山水为纽带,看起来似乎在畅述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其实,作者是在流露对人间真情的感悟与追求。说实话,作者这大气恢宏,宇宙般的心胸深深感动了我,我想,只有真正关爱人类自己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歌词,它将让我铭记: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大地都能知道你我心中的每个角落,那我们人类自己彼此还有什么不能理解与沟通呢?我想由衷地说一句:在我看来‘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它远比什么‘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来得高尚、永恒。”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结束语

音乐鉴赏课,绝非简单的听听音乐,也不是机械地讲讲技巧,更多的是通过音乐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走进音乐,体会音乐的艺术力量,提高对音乐美的感悟能力,在音乐的引导下走进更广阔的天地,让音乐之美感召其心灵,优化其品质,构建其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

[2]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1987年[美]默赛尔.《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J].中国音乐第1期.

[4]2001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5]2003年教育部颁布《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