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

第1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共建和谐校园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及设备,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些变化,一路发展,一路高歌,从语音座到幻灯机,从微机室到多媒体教室,从远程教育到校园网络化建设,十二个功能部室设施齐全,并且先后建起了1100平方米的教学楼,800平方米的综合楼。

学校专门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教学制度,做到一月一次安全讲座,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一学期一次法律知识讲座,一年一次预案演练,使安全工作有规可循。学校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学生生活、住宿、学习、运动场地的相对独立,创造了环境陶冶人,文化培育人的校园氛围,先后被县教育局、市教育局授予“文明单位”。

学校还积极实施“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办学方略,走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实行制度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日趋科学规范,先后被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表彰为“文明校园”、“质量立校先进单位”、“安全校园”,命名为“素质教育实验校”、“体育传统项目校”。

走规范化管理之路,推进素质教育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支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目前,学校班子成员老、中、青结合,每位成员都能坚持岗位学习和新课改理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拟定了教师成长培训计划,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学习、专家讲座、教学沙龙等途径,不断地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用素质教育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结合校情和旬阳县中小学规范化管理手册,学校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校管理的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与人本关怀相结合,使教师一踏进校园,就能有规可循。在教师会上组织学习、讨论,变制度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避免了管理的随意性。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有序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发展史上的改革,学校力争将德育教育建成一道风景线,以少先队为阵地,利用大型节假日开展爱国教育、理想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国旗下演讲、少先队员纳新、“三讲两实践”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认识到道德就在身边;发挥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强大的宣传作用,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每周一个主题活动,督促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展“关爱生命”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知识讲座;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有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把学校的教育管理通过他们告知社会,同时也把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回来,及时有效地总结改进德育工作。

第2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一是构建名师梯队。2011年5月对2010年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进行了考核与验收及2011年名师梯队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评选与认定工作。并在考核认定达标教师的基础上,评选出5名乌审名师、20名学科带头人、80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立起了优秀教师层次化成长的培养体系。二是强化名师辐射,根据《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管理办法》,我旗采取统一组织、集中培训、自我提升、高级研修、在岗实践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其中尤其突出发挥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承担培训或示范课任务,并以“青蓝结对”工程为载体,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规范名师考核。依据《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年度考核细则》,由旗教育局对培养对象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按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研修提高、科研引领、示范辐射、社会影响等六大版块十五条细则进行。通过考核,我们要求所有培养对象既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又要厚积薄发,向更高一层的台阶迈进。同时,按照“规范认定、权责统一、奖惩并举、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连续三年考核合格者,正式认定为相应梯次荣誉称号。四是关心名师生活。我旗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为名师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费上,除每年发放学术津贴外,还对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著书立说、课题研究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名师,真诚关心名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研修、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名师梯队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旗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

二、教育教学课题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智力支持

1、建立全旗教育精品课题库,统筹规划、动态管理全旗中小学、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提供有效服务、交流先进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水平奠定基础。一是加强对学校课题研究的指导,举办了全旗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科研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和研究的能力;二是引导学校和教师做到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实践服务;三是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注重阶段总结和资料积累,我旗共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三项,区级实验课题四项,市级实验课题一项;四是加强中小学“各学段衔接”的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改经验。

2、积极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园)长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全年组织开展了新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优质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首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及第二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培训、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集中培训、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旗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培训、教研员业务培训,并将以赛(全旗教师业务考试)代训作为培训创新模式,共计培训2419人次。同时,组织全旗校长、教师先后赴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北京市、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共计派出310人次。

三、有效课堂研究与建设工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1、为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协助市教研室对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试验,进一步促进高中校本教研工作,教研中心蒙授教研员对市蒙二中开展的“五步三查式”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模式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积极地效应。同时也积极探索和构建小学“智慧学习,快乐学习”、初中“轻负担,高质量”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4月中旬分别在各初中召开了全旗毕业年级校本教研暨中考研讨会。6月中旬和10月份,利用学校教学工作过程性督导评估,督促各学校重视及正确开展常规教学和教研活动。4月份、10月下旬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全体教研员和部分名师梯队培养对象上公开课并作专题报告。无论是专题报告,还是示范研讨课,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获得广泛的好评。各学校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交流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效果显著。同时,我们开展的以师带徒工作为载体的名师梯队建设“青蓝结对“工程,着力提高了青年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通过有效发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旗广大青年教师主动、自觉、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2、组织全旗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能力,6月中旬对全旗小学教师进行了业务考试。

三、教学教研规范化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1、利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和教学视导的机会,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

2、坚持教学视导,毫不松懈。依据《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基本要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升课改与教研实效评估细则》全年分别围绕初中毕业班的各轮复习教学、学校教学与教研常规等主题开展了4次教学视导工作。全年共听课976节,检查教案1523本,检查作业7966本,专题讲座24次。在各次视导过程中,重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评课、说课,并量化打分,集中反馈,真抓实干,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广大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学校反响较好。

3、用活用好考试手段。考试虽然不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手段,但是在科学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考试还是不可或缺的。今年,学科素能检测范围扩大到八年级。该项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前进,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一是检测的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教育性和发展性,能够引导、教育、促进学校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达到真正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的;二是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性、情趣性、探究性、灵活性,以语言表达能力、数理运用能力、多元创新思维能力、生活基本常识、运动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七项内容为主体,既注重突出对学科基础素能的检测,同时注重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彰显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三是在检测实施中,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注重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关注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四是在检测的方式方法上,坚持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动笔、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多法结合,多学科渗透。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旗各校都能正确而认真地对待考试,抓考风、促教风、立校风,在规范考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4、要求各初中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每逢新学期开学或期末,借助各种机会督促学校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配合招生办、教育股等科室顺利完成了新课改第四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和高中招生工作。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为提高全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于10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全旗第四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12月下旬将组织开展第七届幼儿园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和第三届教学设计与教育反思评选活动。

2、为深入推进我旗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教研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心积极组织全旗校长、骨干教师赴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聆听专家学术报告,观摩专家教学和优秀教师示范课,共计派出310人次;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教研员赴东胜区观摩幼儿教学、特色学校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交流论坛。

3、创新幼教指导模式,促进幼儿教均衡发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教组的教研员在全旗农村牧区幼儿园蹲点指导一个月,并组织各幼儿园开展幼教经验交流活动,观摩取经,互动交流,教研员在具体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进行具体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同时查阅了各园各班级的工作计划,墙面布置,各种活动等。

第3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21-03

一、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总体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旨在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培训发展迅速,许多教师的现有学历都是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的。据统计,1998年全国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不含园长)只有5.36万人,占当时专任教师总数的6.13%,到2002年增加到35.68%。短短五年间,共增加了15.02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而在同期,我国培养的本专科幼教专业毕业生只有1.38万人。这一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20.38万幼儿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在职培训获得学历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是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取得的一大成就。

第二,与幼儿园教师职后学历培训迅猛态势相伴随,形式多样的非学历培训也风起云涌。该类培训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学历培训对培养能适应新时展需要的新一代教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非学历培训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事实上,大部分教师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一定形式的非学历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幼儿园教师纳入国家教师培训计划之中,很多地区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如果这些骨干教师在专业上的引领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们将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新教师的职前教育通常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系统的入职培训,从而使许多新教师入职后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我国绝大多数的职前教育机构在培养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时,都将重点放在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上,往往忽视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人职培训,很多新教师甚至在没有接受任何入职培训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岗,这使得他们在入职之初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甚至觉得自己学无所用,很多新教师也因此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与信心。再加上从事幼教工作必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尽管许多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2 培训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培训形式单一、重复低效

尽管如今许多幼儿园和教师对培训的热情颇高。无论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愿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但很多时候他们的培训都是一种盲从,是跟着潮流走。而很少考虑自身的需要,很少制定系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也很少考虑参加培训是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只是为培训而培训。很多培训对于他们来说是重复、低效的,而一些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的低水平培训,使得许多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面,很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大量重复低效的培训往往令教师疲惫不堪,使得他们很少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 重外部培训,轻园本化的内部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一直以来。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培训都是遵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示安排的外部培训。这些培训五花八门,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普通话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法规培训、管理培训等等,而真正满足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却很少。理论上讲,教师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也不同,而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外部培训无法解决的。很多幼儿园不惜代价盲目参加各种各样缺乏针对性的外部培训,却忽视了如何根据本园特点开展培训。此外,大多数幼儿园都只有少数相对优秀的教师才享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即便是这样的培训,其内容也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师德。

4 政府对教师职后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培训缺乏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有一些法规(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教师的培训有明确的要求,如规定“新任教师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对骨干教师应进行更高标准的培训”,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是为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制定的。即使在现有的许多与幼儿园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缺乏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制度化规定,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另外,在许多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培训经费,幼儿园教师往往享受不到应有的接受培训的权利。

三、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建议

1 把对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那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要想迅速适应教学岗位,仅有之前在职前教育机构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入职前短暂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职前教育机构应多给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比如,可以规定每学期下幼儿园实习的次数,有条件的可以每星期一次,条件有限的至少也要每月一次。同时要保证下园实习的系统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以促使他们从最初的入园观察逐渐深入到参与教学活动,从中汲取经验。每次入园实习结束后,职前培训机构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与那些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经验的新教师相比,拥有这类实习经历的新教师在入职时会少一些迷惘和彷徨,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如有可能,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学历教育与教师资质认定结合起来,探索动态的教师资质认定过程和支持性培养模式。

2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减少培训的盲目性

为了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重复低效,需制定

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在培训之前,首先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在培训之后,要让教师反思自己的培训结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英国,教师在职进修通常分六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需要。教师要确定自己的需要。并将这种培训需要向地方教育部门或大学反映。第二步:判断。由地方教育部门专职人员作中介,学校和大学双方洽谈培训计划。第三步:协议。洽谈结束后拟定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经教师讨论认可后确定。第四步:前期培训。培训前两天在大学里进行,通过导引课程介绍新知识、新方法,开阔教师视野。第五步:主题培训。两天导引课程后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实质性培训,由大学教师进行实地指导。第六步:小结。协议规定的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教师在职培训告一段落。英国的这个培训程序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它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值得我们借鉴。

3 在进行外部培训的同时,注重园本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所谓园本培训。就是以“幼儿园为本”、以“幼儿园为基础”的培训,它是关注幼儿园和教师需要的培训,也是切实解决教师和幼儿园问题的培训。同时,它以幼儿园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园资源。在幼儿园内部进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很难得到外来的帮助,更不可能长期依赖外来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园长作为园本培训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为教师创造园本培训的条件。幼儿园同时要选择一批业务能力强、威信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核心人物,经过培训和组织研修,使其成长为本园教师的专业引领者和促进者。在园本培训模式下,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他们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实际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园本培训是真正针对教师实际需要的、真正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4 注重师德培养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的根本。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很多时候,教师的人格魅力远比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来得重要,因此,幼儿园教师培训必须注重师德培养。师德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开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经常开展关于师德建设的讨论活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号召其他教师向她(他)学习,等等。师德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培养宜以园本培训为主。

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法制化

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制度支持和管理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支持。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利,制定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势在必行。

第4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一、推进阳光管理文化,沭浴阳光

学校实施“阳光管理”有三贵——贵精细、贵勤勉、贵和谐,要求实现民主化、制度化、情感化和科学化。开办以来,学校积极实现“四个管理”(制度网格管理、层级负责管理、民主情感管理、幸福校园管理),落实“四项工程”(亲师工程、近生工程、心桥工程、实事工程),力求实现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辨证统一。学校组织男女教师运动队定期开展篮球友谊比赛;工会为教师聘请健美操、瑜伽教练,以丰富课后文化生活;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善于利用“三八节”、重阳节等节假日组织教师们登山踏青;学校为家患有重病的教师捐献爱心,度过难关……学校认为:能提倡的便不会硬性规定,能解决问题的也不会死搬硬套走形式,能帮老师’分忧的便会义不容辞,以努力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全力创建阳光幸福校园。

二、构建阳光课堂文化,品质阳光

1.优化教学效益,念“十诀”扣“关键”。学校教学工作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教研科研、专业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教学常规工作中念好“十字诀”——目标“当”、课堂“实”、作业“精”、辅导“细”、检查“勤”、考核“严”、方法“活”、手段“新”、负担“轻”、质量“高”;并积极构建“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把握“五关键”:激趣,促思,启智,怡情,有效。“十字诀”和“五关键”的落实,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快乐,课堂学习效益也随之增强。

2.改进评价方法,创设个性作业。我校建立阳光个性化作业体系,从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革,开发个性作业体系。变传统作业形象为课后作业个性秀,称之为“阳光作业自选超市”。学校一方面利用班级走廊、特色展板等展示学生个性化作业成果;另一方面摒弃一刀切,采取分层作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正面评价。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配制‘“营养套餐”,培养高雅情趣。“阳光教育”模式要求老师有特技,学科显特色,学生展特长。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共计31个特色社团,实行“定时(每周二)、定人(辅导教师)、定项(社团课程)”管理。学生凭兴趣或特长进行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有计划、有教案、有反思、有检查、有总结”,能动态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及时的更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三、打造阳光团队文化。分享阳光

1.强化校本研修,打造阳光队伍。学校强化校本研修,致力铺设校本研修“三环路” (三环路是指:上级部门的继续教育——外环,实效性强的校本研修——中环,教师个人的教学熏陶——内环),奏响校本研修“五步曲”。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践(中环路)中,立足于“学校年轻、新教师多”的现状,依靠“四个平台”(青蓝工程、阳光论坛、专业引领、学习反思),通过“三项工程”(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构建起校本研修的一种基本操作模式:学——赛——展——研——思(即“五步曲”),在教师队伍中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动力的学习氛围。

2.明确科研兴校,提升阳光内涵。学校设立了教导处、学科组、级组、教师个人四级研修网络: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大小”课题结合策略,以课题研究来凝聚科组合力,推动教师积极加入教改行列。值得欣喜的是:学校各科组能独立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撰写科研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报告: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均承担课题实验研究课,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课题研究锤炼了一批骨干教师,也引领了一批青年教师在教科研平台上得到成长,更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在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小学中段学生行为问题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的推动下,学校建立了“阳光心晴轩”,开展了“关注积极心理,师生幸福成长”活动,随时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时。还通过班级,校级“心晴轩”信箱咨询活动,使一些郁闷、焦虑的心理困扰在保密的状态下得到及时化解,让学生天天“心晴朗”。在65名专任教师中,32人持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8人持有B证,确保了对学生的阳光引导。

四、实行阳光德育文化,播洒阳光

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构建了“三四五六”阳光德育新理念:三基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基本道德品质、基本心理素质;四走进工程——校外德育辅导员专家走进学校、“五老”走进校园、教师走进家庭、家长走进课堂;五阵地及五常规一五个教育阵地即雏鹏队部室、国旗下讲话、特色宣传栏:主题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五项班级常规管理即学生考勤手册、好人好事登记本、学生“十优”自查表、中队会教案、家访校访登记本:六大教育主题二一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公德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存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心晴轩”积极建立心理健康预警体系)。

五、实施阳光评价文化。体味阳光

学校不仅要打造阳光学校。同时致力培养“阳光家长”。学校通过制定和完善“阳光家长”综合评价制度,通过“四有”家长会(有听的、有看的、有写的、有想的)、“阳光家长”委员会等多项措施。积极开展“阳光家长”评价体系的研究,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级教育网络,让家长走进学校,成为教育的伙伴,做到让家长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挥“阳光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

六、建设阳光环境文化。怀抱阳光

学校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大力开展一训三风学习活动,“阳光教育”理念已深入师生心中,成为了学校实施文化立校战略的最强音。阳光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学校环境育人氛围不断凸显,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在环境美的工程上突出“阳光”特点。不管是走廊的“班级魅力秀”、各楼层的学科展示栏。还是各楼层的主题走廊(一楼行为规范、二楼环境保护、三楼国学大厅、四楼艺术长廊)、后花园小桥流水等环境设施的开发与建设,都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美”的意义,育人功能明显。同时,加强功能室文化建设,结合学科特点布置了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文化设施:完善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利用《阳光》校报、广播站、特色宣传栏等阵地,提高校园文化层次:加强绿色环境建设,围绕大运会和植树节,大力开展植树活动,美化校园环境。

七、营造阳光安全文化。保障阳光

阳光要以安全、健康为基础。学校坚持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严格执行“三制度”——安全首遇处理制度、安全问题“一票否决”责任制度、课堂渗透安全教育制度:切实做到“三定期”——定期安全疏散演习、定期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定期安全主题教育。

“阳光教育”目前已成为阳光小学师生之间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方式。开办四年来,学校取得了高质量、实效性、跨越式的发展:顺利通过了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评估。获得了“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无烟学校”“深圳市禁毒教育示范校”“深圳市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第六、七、八届国际(深圳)童话节团体一等奖”“龙岗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师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所获荣誉达1000多人次。

第5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建有电子白板教室35间、一体机教室10间、计算机教室4间、录播室1间,配备计算机473台,其中学生用机301台(生机比8∶1),办公用机172台(师机比1∶1),全部计算机上网。2016年5月,我校响应市教育局建设“三通两平台”的任务号召,率先建成了以“优教通”“班班通”“OA办公系统”为依托的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现正在试用并逐步深层推进使用。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学校特别注重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评价、考核、奖励的长效机制。仅2015年,组织158名教师参加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成绩全部合格;同时学校组织135名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与能力应用和交互式电子平板基本操作测试。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方案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经过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对我校情况进行摸清底数、清理需求,查找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资源及人力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发展,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工程,实现教育手段突破。从2011至2016年,我校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共投入1997184元。其中,白板教室35间,投入773280元;一体机教室10间,投入122570元;录播室1间,投入101133元;配备更新计算机277台,投入1000201元。

(三)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

学校与中国联通达成合作协议,进行平台建设。经过施工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宽带500M,班级宽带不低于5M的应用条件。完成班班通授课端安装44套,开通教师账号165个,覆盖七年级——高中三年级所有学科,多个版本的教材资源,涉及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各阶段,完全与教材单元章节、课时实时同步。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及时安排了“优教资源平台应用技能培训”,中国联通技术员对我校一线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收效良好,老师们都掌握了基本的应用技能。

(四)专人负责,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学校成立信息化中心,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建设工作,并配备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利用主题班会和校园宣传栏宣传网络道德,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老师办公室、微机室、和教室所用的电脑、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电教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完成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教师能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学科专任教师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学校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老师们的培训。使全校科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网络资源的收集与资源建设,目前,全校专任教师计算机合格率100%,极大的促进了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现在,一线教师正在通过“优教通”和“班班通”资源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授课,大大提升了教师互动备课、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师无纸化办公意识的普及,我校逐步尝试和推广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尝试和实践研究。除了学校教学QQ群在教师间沟通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我校开通了OA办公系统,现正在试用阶段,以后必将促进我校办公现代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教改的发展

基于我校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一线教师能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以评优课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有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革新。

四、存在问题

(一)资源平台的建设与深度应用还存在问题:

1.学生、家长教师空间账号需要注册才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深度互动,但开通应用需要交费,收费问题无法回避又缺乏政策支持。

2.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在观念和技术培训上强化提升。

3.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来自家长的阻力很大,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所需的硬件无法统一提供。

(二)基本设施配备缺乏

学生微机室部分电脑年份较早、配置较低,无法兼容一些软件的正常运行。5年前装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老化,投影机的镜头已到更换时间,需要更新。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我校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各班均衡发展;培养适龄生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尽快使我校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迈进全市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一)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三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二)到2018年底,完成四项建设

一是我校按规定标准配备计算机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我校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微课制作室、录播室,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求;三我校为每名教师提供电脑,为教师研修和日常备课提供方便;四是到2018年我校建成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 

(三)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

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省、市、校三级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网络安全与制度建设

第6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紧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海南省小学教师培训标准,分类培训、分层管理,抓住重点、倾斜农村,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创新模式、服务课堂,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和谐、有效地实施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一)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教师加深对新时期教师职业特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巩固专业思想,建立良好的工作心态,激发教师工作潜能,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标准。依法培训、分层培训、科学施训,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台阶和目标要求,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觉学习、提高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海南省小学骨干校长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在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城乡联动、研训一体、共建共享的教师培训平台。改善农村教师的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的研训氛围,城乡教师能公平享受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城乡教师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均衡发展。

(五)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六)继续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试工作。至2013年底全省在职小学教师基本上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初级的考试认证,并在有条件地区逐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试。

二、主要项目

(一)教师全员培训

海南省2009-2013年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将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分学科、分层次建立统一的培训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1.培训层次与对象

(1)新教师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准备上岗或上岗不足1年,以及尚未评聘职称的小学教师。

(2)初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二级职称(含二级以下职称)教师。

(3)中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一级职称的教师。

(4)高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小学高级职称(含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

2.培训标准

海南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标准,是不同岗位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培训内容包括如下七个模块:(1)思想品德修养;(2)教育教学理论;(3)学科知识与技能;(4)学科教学与研究;(5)教育科研能力;(6)教育技术能力;(7)班主任工作理论与方法。

3.培训课程

海南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按学科、岗位设置不同的内容模块和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

(1)必修课。各培训层次的必修课,是相应岗位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学习的课程,课程培训的要求按学科培训标准规定。

(2)选修课。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由市县培训机构或学校选定的培训课程。

4.主要形式

海南省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采取基地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研训等培训方式。

5.有关要求与措施

(1)全省统一全员培训必修课程及教材,选修课程及教材由市县或学校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的需求自主选定。鼓励各市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特色的培训课程,开展菜单式培训。

(2)省级培训机构应根据全员培训的需求认真做好市县级培训者、课程辅导教师的培训,提升培训者队伍的业务素质,保证全员培训的顺利实施和质量。

(3)各市县教师培训机构、学校要切实抓好校本研训的管理和专业引领工作,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家引领、骨干辅导、同伴研讨等活动,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二)教师专项培训

1.名师培养工程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切实抓好新一轮各级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通过高级研修(网络研修)、课题研究(专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专业引领等形式,既充分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继续实施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脱产提高培训班,每年选拔160名优秀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一年的省级培训,培养当地学校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2)各市县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选派农村小学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到城区先进学校跟班学习。

(3)省、市县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送训、送教活动的力度,支持农村学校教师完成全员培训学习任务,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校本培训的专业指导。

(4)鼓励和支持城区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友好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跟岗实践、跟班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

(5)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小学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学科教师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与研究等区域教研的常规制度,定期开展区域教研活动,为当地农村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3.城乡教师同步课堂网络研修

本项目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放大传统的集体备课功能,在优秀教师率先上研究课的基础上,组织城乡学校教师在线观课,共同开展课例评析和研究,并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引领,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获得高水平的专家引领,改善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重视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素养,继续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网络技术的培训与应用,在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和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试。

5.班主任培训

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提高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培训活动,不断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海南省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同时,重视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建立和丰富班主任培训的优质资源。

6.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针对海南省部分小学学科(如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师人数少、专业不对口、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培训效益低等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1)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和加强研训资源的整合,通过学科教研、校本研训活动和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作用,促进这些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2)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将定期开展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活动,除省级培训对象外,同时面向市县级培训对象,分享优质资源,提高培训效益,为市县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7.小学学科教研员培训

以乡镇中心学校学科教研员为培训对象开展教研员培训,加强海南省小学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和校本研训的专业引领工作,促进农村学校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小学教研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8学时,其中脱产培训学习不少于24学时。

(三)教育干部培训

海南省小学教育干部培训包括小学校长培训和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其中,小学校长培训包括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骨干培训三个层次;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培训主要针对小学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以及科组长(年级组长)等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

三、培训管理与考核

(一)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海南省2009-201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琼教师〔2009〕46号)的要求,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实行全省统筹规划,分省、市(县)、学校三级组织和管理。

(二)以培训学时为依据、培训学分为杠杆,认真做好各类型培训项目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全员培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各市县应针对本地区的教育教学实际或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各种专项培训,并鼓励教师在完成全员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参加学习。

按年度确定全员培训各个层次的培训对象,保证培训对象的相对稳定,以便做好培训管理。新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并取得合格证后,应继续参加初级培训;若教师在培训期间岗位职称发生变化,当年内应按原培训层次继续参加全员培训,第二年再由个人或学校向市县培训机构申报调整培训层次。

校本研训活动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不要求分培训层次进行。

(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考核,按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校本研训,由承办培训项目的机构负责。

1.全员培训课程的考核主要由市县培训机构负责(除省统一组织的远程网络培训课程外),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定期对全员培训必修课程进行统一抽查和质量检测。

2.教师专项培训的考核,由承办培训的机构根据项目培训方案自行组织。

3.校本研训活动的考核,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市县培训机构审核。

(四)继续实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以培训学分为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海南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体系和学分年审制度。

(五)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档案的管理,试行教师继续教育网上课程管理和学分登记、验证、审核制度,并逐步完成从纸质文本管理向电子文本远程管理的过渡。

四、保障措施

(一)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本省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标准,做好必修课程的建设,选定或编写必修课教材,并指导各市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与培训教材,开展菜单式培训。

(二)加强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结合课程培训和管理的需要,举办专门的培训者或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加强教师培训机构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求每年参加脱产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重视兼职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县学科教研员以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建优秀的兼职培训者队伍。

(三)加强海南省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的建设。由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针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在全省统一建立课程培训专家资源库,为培训力量薄弱、资源不足的市县提供师资支持,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实施,保证培训的质量。

(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教师远程网络培训的实践和探索,以实现全面、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和区域教研,创建良好的研训氛围,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引领,促进城乡教师培训工作的均衡发展。

(五)坚持基地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海南省中小学校校本研训制度。同时,按照《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琼教师〔2007〕26号),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的作用,促进全省校本研训制度的全面推进。

第7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考

云和职技校是云和县唯一的职业学校,学校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近2000名在校生,现有专任教师108名,其中专业教师53人,其中高级职称仅为 28人,双师型的教师47人,技师14人,市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本文从学校的教师专业化现状分析,从实际出发,针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要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探讨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构建完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理论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秘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素质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素质。

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现阶段要求及“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具体要求,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掌握国家规定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教育学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必要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操作技能。(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精神。(3)具有较强的自我诊断能力、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师德,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自信。(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6)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7)具有独立使用教材和自主开发课程的能力。

2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

我县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的现实情况有以下几方面:

2.1专业化能力薄弱

教师学历较低,全校108位教师中有三分之二的教师第一学历为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均是通过函授而来的,研究生几乎为0,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教育上来的。教育基本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对于作为教师应提高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等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甚至将其理解为会给自己的工作增添负担。

2.2专业化知识陈旧

当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师范院校的培养,由于师范院校一直以来是较强的专业性划分,过分重视学科的专业性知识,对当前教育前沿性理论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注意和重视不够。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只关心本专业的知识,对于教师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知识既不愿去学也不愿去用。

2.3专业化研究不足

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乏理论指导。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或避免、或勉强应付,根本没有将其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机遇看待。

2.4教育经费短缺

就目前我县教育体制而言,各级各类政府都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教育的欠账大多,教育的整体局面仍然是僧多粥少,教育资源短缺,主要表现,教师出去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出去培训的只是少部分教师,加上学校培训专项经费又少之可怜,这严重影响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全体教师的真正落到实处的专业化发展了。

3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3.1营造环境,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根据动机理论,教师如果能拥有自主发展的愿望,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责任与使命,焕发的工作动力就越大,就能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就能发挥专业作用,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而把专业发展看作是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具有自主意识,就能达到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2)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技能的自我训练(3)教师应积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研究。

3.2行政推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起步阶段需要外力的推动、环境的感染、机制的激励,此项功能非学校行政而为不可。例如:一个县有很多教师,充分发挥县、市级名师的辐射与引领作用,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让这些名师带动本地区比较成熟的骨干教师向着研究型、专家型发展。依托丽水市教育局组建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室及我县的“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的平台,成员由“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县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组成,定期开展“名师沙龙”、“工作室研修”活动,使得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3自我反思,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巨大的矫正和预告意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思想意识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后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探讨的过程。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反省自我诊断,也包括学生的反馈、家长的反映、同事的提醒、领导的督促等。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交流、组织教学反思与个案交流、观看课例等,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3.4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尊重人才、荟萃人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确立“只有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的价值取向,研究构建了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

(1)建立自评与他评机制

①要求教师对自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凡是参与研讨的课例都是进行自评,包括自己的个性风格、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②组织教师集体评价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如组织学校教师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能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指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提出改进意见。

③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制度。在班级范围内或者是全校范围内以问卷或者座谈的形式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以此做到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统一。

(2)建立教师专业素质成长档案袋

教师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教研过程,着眼点在于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论文可以作为科研成果,教师的日常工作实绩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教师专业素质成长记录档案,对教师每学期的课题立项、课例设计、课堂诊断、教学反思、科研论文、业务竞赛等记录在案,从教育、教学、科研的完整流程上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3.5建立激励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把学校的考评制度与奖励制度进行有机结合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一方面,对每个教师个体进行纵向对比。根据其在个人发展规划中的进步程度大小来对其进行奖励,以此推动教师个人的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对整个教师群体进行横向对比。按照与其他教师进行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大小来对个人或者是集体进行奖励,以此带动教师整体的共同发展。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校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县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次县级教坛新秀、县学科带头人,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教坛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市名师,鼓励教师追求学术地位,争先创优。

总之,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完善的职业教育,要使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不仅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共同话题和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与方向。课改实验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舞台,在各级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在教师群体积极参与课改的实践中,一定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0月

[3]李惠芳.《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4月

[4]严邝明.《打造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职教论坛,2006年2月

第8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富锦三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谐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方略,弘扬“做幸福教师、育阳光学生”的理念,真抓实干,提升内涵;以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方向,学校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体验成功、顺利成才”具有三色的“三成教育”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办学条件达标、内部管理科学、队伍素质过硬、校园文化高雅、教学质量优良、社会效益显著、办学特色明显的优质高中。

一、抓校风 重培养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建设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该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中教学名师评选方案》、《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优秀党员评选方案》等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每年拿出7万元作为教师专项奖励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学校有省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10名,佳木斯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名,富锦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8名,富锦市级骨干教师23名,有13名教师先后获得“富锦市十大名师” 称号,在全校上下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选派160多名教师参加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多次参加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学习,学校还选派2名教师到美国和加拿大进修学习。邀请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向教师们传授新课程理念,成为黑龙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黑龙江省教育科研基地,邀请北京、上海的特级教师来校讲学,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升学历,为激励每一位教师发挥潜能,学校报销读研究生的全部学费并奖励5000元,现有研究生学历及在职研究生教师47人,占一线教师的25%,目前还有3名教师离职在读研究生。

富锦三中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特色高中专项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下的特色学校实践与研究》正在有效地研究之中,是黑龙江省8所获准立项的学校之一,是佳木斯地区唯一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学校,填补了佳木斯市教育科研史上没有国家级独立课题的空白。学校先后立项《在高中阶段实施“三成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等3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三成教育”课题研究成效显著,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资助5千元课题资金;2011年5月,全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特殊群体子女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及学校的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总结表彰大会在绥芬河举行,学校进行了典型发言并荣获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2011年8月,在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该校荣获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试验基地学校,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

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加强教师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论坛活动,每年举办两次师德师风研讨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向家长、社会发放公开信并作出承诺,让学生及家长评价教师,让教师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来约束教师,严禁教师有偿补课,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全校营造了讲道德、树形象、做表率的氛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师德师风水平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二、抓教风 重特色 创造最佳教学业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富锦三中坚持每年都进行教师业务考试;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并自主研发编写校本系列教材11种。加强常态课管理,要求教师用心经营好每一节课;学校采取中层以上领导推门观课制度,检查教案、学案、作业及辅导情况,最后对每一位被观课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并纳入教学考核,这些举措推动了教师主动钻研业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融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采取“师徒结对子”措施,即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对子,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为鼓励教师积极上进,自觉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学校专设20万元的教学质量奖,按学期召开各学年的质量分析会,年终召开一次全校教学质量分析大会,教学质量奖当场发放,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富锦三中的教学质量一直稳步提高,在全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008年高考升学率 88.5% ,2009年高考升学率 92.4%,2010年升学率 92.8%,2011年升学率95.3%,2012年高考升学率 94%,市委市政府奖励学校高考贡献奖18万元。

学校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践行“三成教育”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艺体特长人才,营造双语教学氛围,发挥文科高考优势,争创龙江特色名校。学校根据校情、学情,成立了三个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双语教学实验中心、艺体活动指导中心。

建成了省内设施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现有3名专职教师,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纳入德育的重要环节。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团中央主办的《青年心理》杂志介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第一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荣获黑龙江省心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成功启动双语教学实验项目,成立双语教学实验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双语工作。有心理健康、体育8个学科在上双语课;组建双语礼仪队,双语校园广播,双语电视直播室,办双语报《SUNNY BILINGUAL》,双语标识,组织双语课本剧大赛、每年双语节、每周双语角。学校先后聘请了四名外籍教师:教授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启动语音室,加强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2011年8月,富锦三中23学生同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市、阿穆尔共青城的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8天的中俄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积极开展与俄罗斯互派教师,全力打造东北亚地区对外交流名校。

成立了艺体活动指导中心,负责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速滑队、管乐队等的活动与管理。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2010年5月,该校第三次获得佳木斯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学校成功举办了八届校园艺术节和两届双语节、五届校园科技节和五届校园合唱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书画大赛。连续三年获得黑龙江省中小学艺术展评一等奖, 2010年成为佳木斯市艺术教育基点学校,2012年成为黑龙江省艺术体育国防基点校。

三、抓管理 重过程 创优质教育环境

学校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用深厚的文化教育人,用丰富的活动感染人,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典型的作用带动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用表彰奖励激励人。组织全体党员在全校教师面前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成立了“富锦三中公益志愿者联盟”,进行“一帮一对接”,由党员与贫困生结成助学对子51对,对品学兼优特困学生在生活、学习各方面进行帮扶,捐衣物千余件,每年为贫困家庭的特困学生减免学费4万余元,不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贫苦而辍学。筹集14万元设立神农助学金,资助13名贫困学生走入了大学校门,并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联系社会各界为考入大学及在校贫困学生捐助资金24万元,学校团委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重视与社区的和谐发展,把学校工作融入建设和谐社会大格局,对社区的各项活动都提供热心的支持帮助。为社区建了一个运动场地,提供健身场所和健身器材;到社区宣传、助学、环境美化、慰问演出等;组织校外参观、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学校志愿者小分队,立足学校,走进社会,在学雷锋日、植树节、环境保护日等节日开展活动,走进社区、福利院、沿江公园进行爱心奉献和大型环保活动。在这些教育工作中,学校统筹规划,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注重指导、监督和检查作用,注重反思和总结,有效保证创建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做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全校师生严格要求自己,塑造文明形象,推进了文明单位工作蓬勃开展,学校工会被评为佳木斯市“先进职工之家标兵”。学校为向阳川小学捐赠56台电脑,为砚山中学、头林中学、第六中学、向阳川中学、上街基小学捐赠讲桌、讲台、实验台、黑板、桌椅等206台件;与武警富锦中队警校共建,为部队提供电脑、空调、健身器材等设备,请部队的官兵为高一新生军训,使警校共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四、抓内涵 重文化 铸就师生高尚品格

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从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展开,包括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多方面的立体文化建设,提炼富锦三中精神,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志向高远,品质、品行、品位得到全面提升,使学校真正成为一座富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文化圣园和心灵乐园。

创办了两刊三报:《教科研之路》、《红枫》、《双语报》、《三中校园报》、《富锦三中心理健康报》,2010年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校园刊物评选活动中,由教科研室主办的教师校本研修刊物《教育科研之路》荣获“最佳教科研刊特等奖”,由团委主办的学生校刊《红枫》荣获“最佳校刊一等奖”,由双语中心主办的《双语报》荣获“最佳校报一等奖”,学校荣获特别贡献奖。办起两台:“校园广播台”、“阳光电视直播台”,学校的双语广播成为学生喜爱的栏目,组建两团:“教师合唱团”、“学生合唱团”,建立两社:“文学社”、“书画社”, 开展了富锦歌曲进校园、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两坛:“教师发展论坛”、“学生发展论坛”。出版了佳木斯市《基础教育论坛》富锦三中专刊;由校长主撰、百余名教师参与编写的51万字的教学专著《教学研究的新范式――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一书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被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四部门评为黑龙江省“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优秀创新成果。由学校69位教师参与的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在高中阶段实施三成教育的实验研究”成果《践行三成理念 实现育人理想》34万字,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11年8月,在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荣获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称号,教科研室被省总工会评为“黑龙江省班组建设竞赛标兵班组”,并授予“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第9篇:小学专任教师研修总结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其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地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安排部署2011年的教育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省、地、县教育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威宁教育发展实际,按照我县“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以迎“两基”复查、“普实”验收工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小学校(点)471所(个),在校生259636人,中学61所,初中在校生81490人,高中在校生13721人;小学入学率达99.1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62% ;有幼儿园4所(民办3所),在园幼儿5103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5人;现有小学专任教师9968名,学历合格率为97.2%,初中专任教师3659名,学历合格率为98.7%;现有小学校舍面积650621平方米,生均2.51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325960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高中校舍面积90624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小学图书2199569册,生均8.5册,仪器468套,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仪器69套;88所学校开通了宽带,远程教育模式ii学校379所,模式iii学校38所,49所学校装备了计算机网络室。

二、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推进“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

今年10月份,我县接受地区复查评估团对“两基”工作的复查及“普实”验收。11月份,接受省人民政府的复查验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我局紧紧抓住提高普及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扎实推进“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各项工作。一是为确保省、地“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全县启动实施2011年学校建设项目132个,建筑面积15.1027万平方米。同时,2011年第一、二、三批校安工程332个项目学校工程建设按上级要求相继启动,新建校舍面积13.687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36.3992万平方米;二是先期投入经费2499.6万元,建成小学实验室326间,中学实验室198间,多媒体教室146间,购置仪器柜1580个;三是填平补齐小学成套仪器476套,初中成套仪器69套,小学音体美器械482套,初中音体美器械61套;四是投入大量经费补充图书1151126册,使小学图书达2199669册,生均8.5册,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高中图书472599册,生均33册;五是职业教育稳步提升,教育基础得到夯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开展工作,职校现有在册学生1513人,有“同心智力工程”招生学生461名,学校还开办电大教育,现有在读本专科学员1600余人;六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2.96%。以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省地对我县的“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1月29日至12月3日,省人民政府组团对我县“两基”及“普实”工作进行复查验收达双合格,并评出了七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威宁四中、羊街中学、哲觉中学、金钟中学、玉龙中学、威宁一小、白马小学)。2011年12月中旬,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考察学习。

(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强化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工作,优化教师队伍,使全县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结构日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效益日趋明显,基础教育特别是初高中教育成绩喜人。今年,全县参加普通高考3858人,一本上线212人,二本上线1132人,三本上线1240人,本科共计上线2572人,上线率66.67%,专科上线1184人,本专科共计上线3768人,上线率97.67%,高考成绩综合评比居全区第一。中考全区700分以上4人,4人均在威宁,全县660分以上考生除毕节外居全区第一。

(三)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在国家、省、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实施薄改工程、大班额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各类教育工程,大量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使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学校办学的需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合格师资

通过不断整顿,补充、招考、培训、扩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新招录特岗教师1789名(其中国家级特岗895名,县级特岗894名),高中教师110名,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完成了360名小学教师的招考工作,全县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充实。同时,加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一年来,共培训中小学校长、站长1500余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教师16000人次。“国培计划”全县3227名教师参加培训,参培率、合格率、有效学时率均达100%,优秀人数3189人,优秀率达98.82%,名次居全区第一。积极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过关和优质课评比大练兵活动。通过各类培训,大幅度提高站校长、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全县“十一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11月份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并受到省地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五)站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强站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局严格执行《威宁县站校管理实施细则》、《威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各种工作措施,使站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教师从教行为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切实加强了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使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是出台了《威宁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见》、《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学校财务报销暂行规定》等管理制度,校财局管工作效果明显,受到省教育厅计财处组织的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地区的反馈会上,作典型经验向全区推;二是认真配合县财政局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三是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编制经费预算工作,管好用好经费,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补贴,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学校乱收费;四是配合县财政局按省教育厅在5月份对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建立长效机制,重抓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局和各站(校)都成立了以局长、站(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年终考评和绩效工资挂钩,把任务层层分解,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印发了威教字[2011]41号、42号、51号文件,大力开展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十个不”的承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和“六风”建设活动。由于各级领导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站(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校风、教风、学风得到根本转变。

(八)、进一步抓好各项综合工作

1、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德育工作。根据省、地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职责,努力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节俭教育、感恩教育、妥协教育等活动,认真组织好“祖国好、家乡美”诗文大赛、“颂歌献给实验区”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父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狠抓德育工作,师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养成,文明程度得到较快提高。

2、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教育系统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了目标责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廉洁教育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县教育局会同纪检、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建立健全学校收费巡查制度。组织人员对35个乡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教育人事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成功推荐副科级以上干部11名;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除公开、公平、民主推荐选拔任用所缺站校长外,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发现和培养潜在人才,公开组织教师进行笔试、面试,建立“站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一批掌握一定管理理论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进入人才库,并对进入人才库的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培养,为培养合格的站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完成1324人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按照事业单位聘任要求,完成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完成初级2420人,中级385人,高级59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及推荐工作;筹备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庆典活动,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名。

4、维稳工作。坚持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做好全县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认真查找分析不稳定因素的起因,积极排查化解,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今年共受理举报件75件,其中县委宣传部网络舆情信息转办3件,互联网信息3件,县“三级联动”领导接访转办3件,地区局交办4件,县委局转办8件,县人大室转办3件,县纪委室转办6件,上级领导签转督办信件7件,当事人亲自送达和通过邮寄方式来信38件次,举报电话5件次。现已办结73件,其余2件正在办理中。四是对来自各乡镇各校、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的问题逐个加以分析研究,积极调查处理,对重点举报单位进行督办,对重点人进行帮助和教育,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全面完成了1999年整顿在册的1800名代课人员的调查清理核实工作。并以威教字[2011]185、186、187号文件对959名原代课人员作辞退处理,对58名原代课人员作一次性补偿处理,继续聘用了404名代课人员。最终为县委、政府解决代课人员待遇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基本稳定了代课教师队伍,为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招生考试工作。以严肃考纪考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措施,以人为本,依法治考,全面加强教育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今年有效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完成初中招生32796人,基本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和职高招生任务。认真组织完成1462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工作。

6、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到“应贷尽贷”。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28人次,办理贷款1275.8万元。同时,办理“招商局集团助学助教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45名,资助贫困优秀高中生150名;办理“深圳---贵州助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60名;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7494人次,金额1309万元。

7、教研教改工作。教研教改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优质课评比、校本教研、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等为重点,促使全县教育教学强根固本,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初高中政治、初高中化学、高中生物等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93人给予表彰。高度重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推荐上报优质课23节,评选上报优质课件、优秀论文省级353件(篇),地级25件(篇),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开发。2011年3月2日,赫章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交流学习。

8、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确保师生安全,我局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一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我局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的安全、稳定。二是明确职责,加大学校安全管理力度。局机关各职能股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网络式安全防范体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三是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综治、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各站校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局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安全防控水平。

9、工会工作。认真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教代会为载体,抓好学校民主管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工委留守儿童组织机构,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0、教育督导工作。遵循“督政为主、督学为重”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督导检查,切实帮助学校指出问题,帮助学校认真整改,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认真督促各乡镇抓好迎“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各项工作;积极督促各学校认真抓好“整脏治乱”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11、结合威宁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威宁县2011---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威宁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规划》,明确了威宁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目标。并编制了《威宁自治县“两年提速”发展教育规划》、《民办教育实施意见》等。

12、积极推动威宁民族中学西校区建设和威宁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相关工作。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11月22日,威宁民族中学“申示”已通过初评;积极和省教育厅对接,协调相关部门,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幼儿园建设、威宁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等相关工作。

13、积极组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人员,对全县教师档案进行整理归档,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省委组织部于10月23日组织专家验收,达到一级标准。黔西县教育局2011年2月27日至28日到我县考察学习。

14、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为原则,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一年来,认真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化建设,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有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涉教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是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努力的结果,总结成绩的目的是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更好地抓好以后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近年我县教育从各个方面发展较快,但各项指标与全国、全省、全区的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甚至差距较大,按我县提出“两年提速”发展要求,问题多,困难大。

(二)教育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全县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只达1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接近42%。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三)部分站校的管理,部分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我县城镇、农村初、高中学生住宿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分散,初高中学生入住率需达80%以上。全县现有学生宿舍10余万平方米。到2012年,初中在校生大幅度增加,现有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要。按生均2平方米计算,还需新建宿舍面积10.43万平方米,需建设资金12516万元,由此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

(五)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多且分散,师生数量大,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安全、、维稳问题是教育系统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

(六)普通高中改扩建、学前教育工程建设、职教基地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威中西校区建设协调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很多工作亟待推进。

(七)、特岗教师接转后工资财政压力过大、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等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四、二0一一年工作安排

(一)按照县委提出的“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好各项制度,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威宁教育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积极配合好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高)等各类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尽早投入使用。

(三)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考核管理。积极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提高校长、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配合省教育厅,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试点县”、“校本研修基地县”教改和培训工作的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大高中(特别是职高)考试及招生宣传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高中招生任务。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五)深化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工作,编写好以“五心”教育为载体的乡土德育教材,唱好“五心”歌。按照“六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学习,推动思想解放;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健全管理机制,形成良好氛围。力争使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明显增强、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明显改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拓展以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抓好现有职校及“同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科、教”统筹发展的路子,搭建“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平台”,优化办学机制,增加职教投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七)继续补充整合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威中西校区建设,确保二评顺利通过,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促进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八)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科研兴校,加大教研网络的建设力度,逐步在威中、二中、三中、四中建立远程教研系统,建立一支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教育科研队伍。

(九)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学校管理与“整脏治乱”、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农村中小学精品校园。

(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教师补充和培训计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建设一支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十一)认真做好大学生贷款和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贫困生资助面,构建和谐教育发展格局。

(十二)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环境秩序的和谐稳定,解决好代课人员的稳定问题。

(十三)加大教育科研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好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统一组织全县性的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活动。积极向省、地各级推荐优秀课件和优秀选手,加大交流力度。继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依托已建成的教育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十四)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强对各类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财务管理系统,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以及其它教育经费,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

(十五)认真落实好“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切实转变部门工作作风,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