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初中生物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课件

第1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有效;途径

引言

生物学科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不可逾越的作用,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生物科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象征性标志。初中生物是替代小学教学中自然科学,开启学生重新对自然、人文、社会进行思考的必备学科。它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对生物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树立学习生物学的奋斗意识,成为我国未来生物学科的栋梁之才。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就必须立足课堂、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让他们有更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教育教学素质,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工作势在必行。

一、创设环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就要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从生活实例入手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创造“我爱学”的氛围,让他们能够愉快的接受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领悟到生物学中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生物学。打破传统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采用做实验、猜谜语、公益广告、游戏等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兴趣,创设好的学习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知识系统化策略

在学习中,知识组织的好与坏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很大影响。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略显不足的学生在知识的组织上是不一样的。在成绩稍微落后的同学脑中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然而优等生脑中存在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的知识网。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层次的知识网链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链。目前比较流行的“概念图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它主要是在表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时采用综合、分层的形式,将某一个主题、概念层次化,用连线的方法将相关的知识连在一起,这样形成命题网络。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思考、表达。概念图法正好适用于学习生物学科,因为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概念繁多,通过此方法绘制概念知识的联系网络对学生学习非常有帮助。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要点。彻底根除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抵制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总体把握知识的整体性,促进思维、技能的有效迁移。例如在初中二年级生物课程中有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然而在课本的设计中采用了“菜青虫的取食和绕道取食行为”。这个实验材料很不容易准备,观察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上我就积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的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相似实例。最后通过大家讨论得出了:狗、小鸡、小鸭游泳的行为是先天还是后天学习行为来替代上述实验。在过程中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假设,这样学生们增加了想象和交流的空间,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与学习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既增强了兴趣,又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与时俱进,有效运用科技成果与教学手段

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会给未来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正如一位伟人所说,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超前发展的时期,生物科技将会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时,还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生物科技发展成果引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们意识到生物学的无穷力量与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应该使用多种教学设备,选择有效的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漫画、图片等把知识、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简单,抽象问题具体化。对于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制作不同的课件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是他们能够接受,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五、结语

有效,一个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一个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的基础任务。加强生物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协调好学生的脑、手、口的全面参与,积极从感性材料入手,从思想上抵消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排斥感。任课教师也应该用心教学,改良传统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体会新课程标准,课堂中生动形象的讲解,对学生有耐心。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间互相交流、探讨,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最有效地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28-02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在七八年级进行,教学内容广、时间紧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特点。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致力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检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主题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 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根本原则

新课改倡导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生本原则,着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轻松、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 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教师扮演主导作用,学生扮演主体作用,以教师的高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以下笔者分别从课堂导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拓展作业布置三个方面,就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分析。

1.精心导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课堂导入策略是否高效,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作为生物教学应如何确保导入策略的高效性呢?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导入策略,一旦确定导入策略就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将学生引入课题。以下笔者就最为常见的导入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例如,在教学《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时,由于学生对“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等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笔者采取了承前启后的导入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链,引导学生复习食物链中的叶、果、昆虫、鸟、老鹰、蛇、田鼠等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复习,对本节内容的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的数量、比例的动态变化之间存在的关联,初步形成生态平衡的概念,达到以旧引新、承前启后的引导目的。

承前启后的课堂导入策略应用最为广泛,但作为教师应摒弃传统引导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如引导时间过长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引导内容与所学内容没有内外的联系等,都会导致引导效果的降低。因而在摈弃传统引导教学不足的同时,还应分析当代初中生的时代特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除了承前启后的引导策略,还可以采取悬念导入策略、情境创设策略等,致力于引导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引导时应做好精简性和知识联系的紧密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夯实基础。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较为广泛,因而在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中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策略也成为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之一。除了小组合作探究策略,还有诸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可以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本文以小组合作探究策略的应用为例,结合了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策略的特点。例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和谐性、互动性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质疑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

同样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笔者考虑到传统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学习时个人责任难以明确,导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笔者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每4人一组并且组内成员之间的座位相连,各小组组长由组内成员自行讨论决定,并建议学生可以采用轮换制选取组长,开展本节内容的教学,具体教学实践如下:

师:“通过刚才多媒体课件中食物链的教学,我们得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那么请各小组讨论这一问题。”板书:“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的增长?”各小组成员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在交流合作学习之后,选出代表性的答案由小组长写在小卡片上。进而笔者抽选几个小组长对该问题进行了检验,虽然各小组基本达到了检验这一问题的目的,但表述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小组回答过于简单,如:“不能”,有的小组回答则过于长篇大幅,如:“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的增长,这是因为一旦无限增长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等等。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一问题呢,经过引导和交流得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的增长”的结论。随后笔者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一小节知识的学习,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了《狼医生》的小故事,人们看到鹿受到狼的威胁而大肆捕杀狼而导致鹿的大量死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找出原因在于狼少了,后来减少了狼的捕杀,狼在增多的同时鹿也在增多,狼就成了鹿的医生。通过这一故事体现出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学生的任务更加明确了,对学生在引导下激发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延续,通过对一个小问题的思考,考验了各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加上小故事的讲解,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科学的分析,精炼的讲解和及时的巩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平衡重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构建高效生物课堂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3.布置拓展作业

虽然作业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巩固的有效方式,但笔者建议应只布置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并确保作业的高效性、精简性和拓展性,而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笔者开展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建立》的活动性作业,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每天在学校所吃的午饭有哪些食物,并将其归为哪种是动物,哪种是植物,再写出该动植物的天敌,最后根据捕食关系,依此将它们联系起来建立关系,在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也得到了有效地巩固。布置课后作业应具备拓展性和探究性,例如在学习完本节知识之后,笔者布置了“绿色开花植物如果离开动物能否传宗接代”“动物是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与传统的作业相比更具有灵活性,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和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 结束语

总之,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紧跟时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精心导入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布置拓展作业等一系列的措施着力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构建高效和谐的初中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谷俊巧.探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新课程(上),2011(5)

第3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文/江伟伟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得到了老师的广大推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生物这个学科,让学习更加的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本文针对的就是初中生物的教学现状,分析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让学生自愿的探究性的去学习,因为生物这门学科是简单又神秘的,可以这样说,它既能与生活息息相关,又能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因此,在初中教育中,要让学生能够对生物产生兴趣,就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物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它不像是英语那样的枯燥,也不像是数学那样的难懂,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生物课变得生动。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前,老师应该先讲一个生物学中的趣事,来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课堂便是获取知识的来源,在学习中,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得多,因此老师趣味生动的表述,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教学的内容,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在课堂上,适当引入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比如,草履虫的生活习性。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此引入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活趣味。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老师已经渐渐的从主导的地位中退了出来,因为学习已经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就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尤其是生物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更加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调动他们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鼓励其投身到实践中去。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的教学,单纯的在黑板上写板书,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很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创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要有着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验为例,探究一下具体的做法。例如七年级教材中有一章节的标题是空中的生物,根据此章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身边中、校园中的生物和昆虫等。首先要制定一个大概的流程,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流程的设定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不管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还是结论的最后交流,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让老师变成学生的合作者,变成学生学习中的帮手,让每一堂课都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

三、贴近生活,动手实践

我们以一个比较熟悉的昆虫为例子,七星瓢虫。首先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观察七星瓢虫的形态和身体结构。在提出研究的问题之后,老师先把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发一个七星瓢虫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给出答案,看七星瓢虫的身体结构。比如,七星瓢虫的身体有几个部分,有几条腿等。在几分钟之后,学生观察讨论完毕,老师就可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因为有些问题仅仅靠看是看不出来的。下面老师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一个单位开始实验。此时老师提出假设,假设七星瓢虫能够依靠触角辨别气味?下面就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将几只七星瓢虫罩在透明的容器中,在容器的尽头放入白糖,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动向,并记下发现的情况。然后通过另一组实验,进行比较,就是把七星瓢虫的触角剪去,观察交流,看看七星瓢虫是否在失去了触角之后还能够辨别气味,最后再记录结果。这样,就能够知道七星瓢虫是否能利用触角辨别气味。由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教学设备已经非常的先进了,从原来的卡片教学,到后来的幻灯片,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给我们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让多媒体课件走进生物课堂,给学生展现出一个生动的生物圈。在研究七星瓢虫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用大屏幕放出七星瓢虫的图片,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看到七星瓢虫的外形,此外老师还可以搜一些相关的视频,介绍昆虫习性。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使课堂不再乏味。生物这门学科对初中生来说并不是熟悉的。尽管生物就在我们身边,地上爬的,空中飞的,简直是无处不在,但是学生却从来没有深入的观察研究过,看到只不过都是生物的表面,因此有些生物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个抽象名字而已。而在利用了多媒体之后,生物就变得生动了,老师可以图文并茂,多角度的向学生展示。多渠道多感官的揭示出生物学的奥秘,调动学生思维,让生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生物与生活同在,让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让生物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学习乐趣。通过新型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希望能把生物学科的教学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月琴.提高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东方青年,2013.7

[2]何付松.加强基础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对苏科版生物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49

第4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多媒体导入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觉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量使用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动画等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复杂的结构,绚丽多彩的生态环境,多姿多彩的生物,难见难描述的形态等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等。让学生在情趣中接受新知,陶冶情感,明辨是非。如:“生物的特征”一课,一开始就播放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等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请学生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从而激起学生思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是什么?自然导入“生物的特征”探讨之中。

二、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导入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知的主要途径,是人们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或某一事物的一种感知过程。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观察贯穿于整个生物学知识体系,贯穿于每一个探究实验。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不同,我们所在的环境生物种类有限,加之学科地位和办学经费等因素我们不可能让学生都通过观察实物来获取感性认识,因此常利用模型、标本、图片(挂图、书上查图、简笔画等)等形式来突出直观性,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观,同时协调运用,学习效率定会提高。

三、实验探究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理论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实验,观察自然现象或事物,探究自然规律或验证自然规律,都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实验也是学生很感兴趣,很想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课导入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如:“体内的气体交换”由“吹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导入,“种子的结构”由观察种子外形和剖开种子观察内部结构导入等。利用实验导入要巧妙设计、短小的演示实验或小实验,运用语言魅力,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揭示新矛盾,巧设悬念,使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状态。

四、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想到吧 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诗歌导入

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对它们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导入:用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呢?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又如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为背景,让学生解释这句诗所描写的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道理,由此联想到桃园――桃花――桃,接着围绕桃花从开花到结果这一连续的过程,鼓励学生踊跃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花和结果。

六、数学导入

第5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一、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宰,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消极被动地聆听,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却令人失望。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注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从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从注重课堂环节的编排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关系。总之,教师的角色应从“主演”转变为“导演”,由课堂的灌输者、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2、树立新的学生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低估学生的能力,不敢放开学生手脚,一味包办代替,耳提面命,生怕有任何疏漏。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能力受到限制,更谈不上质疑和创新,学生稍有冒犯老师便会斥责甚至体罚,这样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高效课堂中教师要有平等、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不歧视弱势学生,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相信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敢问、敢说、敢做肯学、想学、会学。学生心情愉快了,自信心增强了,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自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传统的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心灵,新的课堂评价要多元化,多使用赏识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充分地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恰当地补充和修正,委婉地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所谓情境教学,即在课堂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者贴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一些与生物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好生物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来教会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生物知识,以培养与提升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血液循环”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我选择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创设真实的血液循环情境,我们依靠动画效果为学生呈现出整个血液循环的真实过程,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时,我们向学生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不同作用范围和循环过程。使用多媒体实施情境教学,能够让课本上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能够对血液循环的认知更加准确和清晰,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提问式的情境教学,在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比如在讲授“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昆虫的有性生殖方式有哪些?我们学过完全变态发育,那么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它又有什么差异?利用这些问题来开展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从而让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6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1 关于“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积极地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且成功的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对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真正起作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增加学生的参与时间和参与程度。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2 用丰富、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求知欲。基于上述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时刻关注、搜集有关生物学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开辟前沿科学板块,每节课用几分钟向学生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方向、动态和成果。如在学习《传染病》一节时,向学生介绍爱滋病、非典等传染病传播特点的同时,重点介绍其防治措施以及疫苗的研制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生物知识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教师也可在课前有计划地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相融合,由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互动交流,学以致用,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处理得有声有色。在提高学习知识综合能力的同时,又极大提升了学习生物学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睡觉的人?”做为教师要特别重视师生的情感铺垫。在课堂上把握住学情,控制节奏,巧妙引导,精评精讲;学生能在自学、讨论、质疑、交流、检测的紧张节奏中获得真知,提升能力。同时增加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多问“为什么”,出现求异答案最好,靠有效提问来引导,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能形成深刻的记忆。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式的章节,如果老师一味去讲,索然无味,效果无疑大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4 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具等,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标志着教育的现代化。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兴趣容易转移。而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生物学教材,知识难度已经大为降低,但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如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视觉、听觉的形成,反射弧支配反射活动的进行,植物的三大作用等生理过程,以及新增加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对初中生而言,还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多收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多层次、多角度、直观的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讲求“精”和“恰到好处”,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否则,学生一节课下来,好象看电影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及持久性的收获。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第7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体验 感悟 有效教学 初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新理念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和知识储备等入手,充分利用教材,广泛开发多种学习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获得新知,从而使教学更有效。

一、设疑探究,引导体验和感悟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索与思考。教师可以在学习中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悬疑的情境中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悟深化,建构知识结构。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学,在许多章节设立观察和实验探究环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预设,认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例如笔者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还有对三种血管功能的基本认识的现状,设置问题:“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会经过什么样的途径回到左心室呢?”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探究,自己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取出一块纸板,上面绘好心脏的结构简图和代表肺部、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并拿出若干紫红色、鲜红色代表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的绳子,让学生代表用胶带粘上绳子进行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人体血液循环。

二、分析比较,加深体验和感悟

生物教学的内容不少受时空、实物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很难讲信息透彻的传透给学生,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教学策略,通过对课本中图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学生学会合理推测,学会比较研究,学会辨别证据与假说,还可以训练逻辑能力。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形式,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与课本资源进行比较,从而丰富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绿化,我们共同行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各处交通干道旁绿化较好处进行噪音和废气的测定,记录、统计数据后,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体验感悟到:树叶密集、树皮粗糙、叶形较小且表面较为粗糙的树种,是隔音效果最好的植物;多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比少层复合结构的绿化实体声衰减效果好。

三、走进生活,生成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要求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生物科学现象,挖掘其生活的内涵,化抽象教学为生动、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并积极尝试实践,陶冶情操,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生活化。例如学习《生物多样性》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大自然,在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笔者要求学生对整个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将调查出的相关内容形成参观调查报告。通过这样具有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生物的生存状况、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模拟场景,促进体验和感悟

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怎样化枯燥为活跃,化抽象为具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场景模拟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与文本及学习对象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全身心融入,将自己化为学习对象,真实体验学习对象的生活、生理活动,切身感悟生命的美丽、脆弱和顽强。枯燥的学术语言被赋予了情感,使学生能正确看待人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生命的价值。场景模拟可以设置为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如在教学《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与感悟,笔者精心设置了一场辩论会活动,正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破坏者;反方观点:人类是环境的保护者,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并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广泛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中对保护环境命题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演示,内化体验和感悟

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色,从而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不愧称为一次教学革命。在生物教学中如很好的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生无法观察到的生物学宏观和微观方面的事物或现象展示出来,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予以展示交流,更可以借助声光效果对实现学习的情感目标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用心体验与感悟,积极将知识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高恩娜.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8).

第8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以下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必须分清主次

多媒体,是一种工具,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并非教学当中的主体,也并非主要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避免盲目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主次地位颠倒。教师是生物课堂上的主导者与引导者,多媒体设备是生物教师运用的教学工具,教师要避免将自己变成多媒体设备的放映员,要使自己成为多媒体设备的掌控者,在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同时,使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生物教学服务。

(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科学合理

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抓准时机,科学合理地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教学当中遇到生点和难点时使用,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还可以在知识拓展时使用,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的一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多媒体教学必须避免形成多媒体展示课,多媒体教学需要适度,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根本,精心地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能够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教师不可将网络上他人的课件拿过来直接用,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避免追求方便和形式。例如,“血液循环”的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制作3D动画,再给图像配上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动的声音,将整个血液循环的全过程给学生展示在大屏幕上。将比较难不容易懂的知识点,通过音频和3D动画的有效结合,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变得清晰易懂。在血液循环3D动画播放时,对于学生有疑问的部分,教师还可以通过慢放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也替代了文字讲述的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了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学习的心理。

(四)多媒体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生物实验的过程快速的给学生进行展示,能够突破生物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受精卵的整个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先是进入卵细胞,然后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经过多次细胞的分裂形成胚泡,最后进入子宫着床。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数天才能完成,而且还需要在显微设备下时刻观察才能捕捉到这一过程,初中生物实验课上短短的时间难以完成,经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轻松地化解了生物实验不能突破的难点,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些动物解剖实验,很多初中生都难以接受,再加之整个社会保护动物意识的提高,这种活体解剖实验在学生看来显得很残忍。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模拟或是演示的动物活体解剖实验以正常播放、反复慢放等形式,真实地演示出来,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的观察实验过程,这对于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意义重大。另外,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要求教师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要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使自己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多观看网络上的优秀多媒体课件,使自己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及制作课件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结语

第9篇:初中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在初中教育阶段,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类课程,主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学优势越来越明显。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难为易、化静为动,降低生物知识的学习难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教材中的知识体系。

1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运用教材阅读、口头讲解和标本展示等方式,学生在学习这些难点与重点时往往比较吃力,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一些生命规律和生物结构,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阐述生物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效率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像和声音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再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思维或生物知识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生物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分清主次应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分清主次,把多媒体技术定位于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量使用,其并不是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与主要内容,教师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先进与科学”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这忽视了教学内容为主,多媒体技术为辅的主次地位。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多媒体技术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工具,不能把初中生物课堂变成放映室,重点仍然是生物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分清主次,以知识内容讲解和传授为主,使自己成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者和操控者,通过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为初中生物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正确定位多媒体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2.2适时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时机是否恰当,应该适时适度应用,并且不能盲目使用。如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的图片或播放的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在具体讲课过程中,可以针对部分教学难点或重点使用,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外知识拓展时使用,但是要注意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合适,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多媒体展示课”的现象。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经过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筛选之后再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2.3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作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需要更加精心,投入更多的精力,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体现其具有促进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尽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加入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可以参照别人课件中的一些亮点与先进手法,但是不能直接借用别人的课件。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对别人的课件进行二次加工和改进,然后在加入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想,使教学课件更加完美,在设计完课件之后,应该认真检查,查漏补缺,以免遗失部分教学内容。

2.4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是对一些生物理论知识的验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虽然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展览实验过程,不过并不能完全替代实验教学,只需适当辅助即可,坚决不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回放实验过程,把结果直接告知学生。由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与操作能力,而生物实验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生物素养和操作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难以展示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和原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降低对实验操作的内容,同时对实验内容和验证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教学。

3总结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分清主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要保证多媒体技术教学针对性,不能盲目使用,全面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周万琴.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173-174.

[2]刘培荃.论多媒体应用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和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