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行政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秘书应该理清思路,充分认清自身工作职责,本着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为学院师生创造和谐的氛围、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到沟通内外、联系左右、协调四方,更要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做好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
一、行政秘书的工作特点
第一,繁杂性。行政秘书的工作涉及到二级学院的方方面面,有着事务繁杂,范围广大,头绪众多的特点。从会议的布置安排、文件的整理传阅、来电来访的接待到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从与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及实验人员的配合到与学院各行职能部门及其它二级学院之间的协调联络,通常是多件事情交错在一起做,这就要求行政秘书耐心细致的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第二,协调性。行政秘书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对上有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对下有教师和学生,对内有各行政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对外有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等相关单位,行政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状关系,行政工作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行政秘书处在各个部门、广大师生的信息交汇点,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要真正做到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落实各项日常工作。第三,服务性。行政秘书要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服务领导。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协助领导办理具体事务,认真及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掌握和熟知领导的工作程序,准确及时的把握领导意图,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使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要服务师生。要先其所想,急其所急,切实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服务各级相关行政部门。
二、行政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学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的行为。行政手段是指采用决议、决定、指令、纪律、规章制度和标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下面是浅谈学校行政管理中的经营理念。
它也有明显的弊端,尤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承受着变革带来的阵痛。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看到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缺乏活力,暴露出不少弊端,而那些渗透市场经营理念的学校则生机勃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不由地感悟到:学校必须改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渗透经营理念、运用经营机制,这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这样,在学校管理中,既有行政管理为依托,又有学校经营为抓手,办学效益就能取得最优化。
传统的行政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强调如何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对上负责,寻求行政支持。行政管理对于实现学校管理职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和弊端。这种管理等靠要思想突出,被动消极,缺乏进取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确定自己的位置。市场意识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有一种学校生存的危机感,认识到学校必须经历生源竞争、教师流动等考验。对教师来说,要有一种职业危机感,认识到随着教师双向聘任制的全面实施,学生和家长选择权的加大,教师职业社会化的步伐加快,铁饭碗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职业风险不断增强。这都要求我们逐渐形成市场意识,以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管理的垂直性等特性,其核心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学校管理者是行政命令者,教师是施教者,缺乏服务意识。学校经营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谋求学校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它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强调服务,谋求主动发展,提升自己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努力满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所谓顾客是上帝正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教育,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有效的大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吸取精华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理想。从高校方面来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纠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偏差,及时掌握思政工作未来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背诵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没有与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而日常的思政活动一般都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例如,一些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与理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则应积极地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思想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活动中。
(二)创新学生的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更具有实践意义。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学生党校的作用,建立起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党员的带动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党支部对学生活动的指引作用。
(三)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性。当前,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显示,大学生大多喜欢面对面的心灵沟通,因此,校方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心灵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投资建立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四)扩大实践活动的平台,创新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一个关键的项目。因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所以,社会实践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要将学生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使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对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包括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等等。另外,学校也要对实践基地做好考察,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从中得到最深刻的启迪教育,从而使社会活动具有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
(五)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支配力量,直接关系着实践活动的最后成果。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高校要严格选拔,重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辅导员任职期间,校方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设立考评考核机制。除此之外,校方要定期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其更好地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1.政治课堂教学上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
在生活与教学中,否定的最直接表达就是“不”,教学中不合理地使用“不”,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我经常会在课堂提问中用“很好”和“有创意”等肯定词汇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同时也经常用“?”来代替“×”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如此一来,就可以传递给学生期待,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肯定,获得进步。
2.政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生的自强和自信多是通过老师的肯定获取的,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发奋图强的精神。以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为例,他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唱歌却非常好,还获取了校歌唱比赛的奖励。我经常会对他的这一特长进行积极的肯定,并对他的学习成绩提出期望,希望他能发奋学习,在学习成绩上也取的好成绩。结果这名学生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教师是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理论性强和抽象概念较多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点,并且该课程的教材也比较的枯燥乏味,对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只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和乏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来,主动学习是保证政治课程鲜活的有效措施。课堂老师投入教学的精神是否饱满,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是首要要求,用表情、语言、手势、教态和眼神来感动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除此之外,教师要将“乐学”的情景有意识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视、计算机、录音、幻灯投影灯形式直观的将影视、书法、音乐、漫画、图片、诗歌和绘画等内容展示出来,通过这种声音、语言、色彩、画面等情景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刺激,从而展现给学生全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使其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求更多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丰富案例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思维活跃和自我表现意识强是初中生的显著特点,因此,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的利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是老师教学的关键。我们可以在政治课堂中加入辩论、演讲等活动,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认知观点,加强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并且这一举措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得以充分展现,这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和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并且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氛围更加轻松。例如,我们将“人生当自强”这一话题作为题目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让学生对身边自强的人进行描述,陈述自己自强的认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政治课学习的热情,都可以通过这样类似的讨论得以加强和激发,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从而使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抽象的、无法理解的、难以记住的概念贯穿思想政治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精心准备,使学生在课堂上调动起最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中体验、活动中发展”,是课堂教学建立在以学生为实践主题的基础上。以我初一时讲的一堂“自觉磨砺意志”课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交流培养坚强意志的认识,我将“意志薄弱病的诊断与治疗”这样一个活动放在了新知识内容讲解之后。过程是:首先,由学生扮演的“意志薄弱者”自己说出自己的“病情”;其次,由学生扮演的“心理专家”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并提出治疗措施;再次,让学生对上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做出补充和评价;最后,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如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激发,并且使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学生的技能与智力得到双重发展。初二的政治内容以法律知识为主,我经常会将一些讨论或座谈等形式的“问题辩论”“模拟法庭”“今日说法”等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了开发和创造思维的氛围。因为学生在这种活动课上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创新,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五、小结
论文关键词:中药敷脐疗法,痰浊瘀阻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D)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调脂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减少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代医学提倡综合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等早期干预,根据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药物治疗疗法。中医学无HLD的病名,从病症角度归入“眩晕”、“头痛”、“心悸”等范畴。认为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年老体衰等有关,痰瘀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从痰瘀论治,应用祛痰化瘀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HLD患者,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HLD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的诊断标准。排除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慢性肝胆病所致HLD及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油三酯(TG)≥1.70mmol/L;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单固醇(HDL-C)≤1.04mmol/L。中医主症头重如裹、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胸闷。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6~79岁,平均(43.7±12.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参照HLD膳食控制方案限制量饮食治疗,重点限制甜食、食用油、蛋、肉类的摄入量,3月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饮食控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疗法,药物组方:何首乌(制)、生山楂、生大黄、泽泻、丹参、冰片,制成药粉,按药5份,食醋3份药学论文,凡士林3份剂量比例调配成药丸并压成饼备用。酒精消毒神阙穴周围,放上药饼用脐贴固定,每次贴敷12h,一周3次,3月一疗程。
1.3实验室检测和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10.26mmol/L;(TC-HDL-C)/HDL-C下降≥2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mmol/L<0.26mmol/L;(TC-HDL-C)/HDL-C下降≥10%<2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实验室检测未达以上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改善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30%论文的格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80例HLD患者中,应用中药敷脐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饮食控制的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17
9
6
8
80.0a
治疗组
40
8
4
11
关键词:教育行政学:思辨研究: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10-0021-05
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后受苏联影响研究终止,直到80年代初才酝酿教育行政学的恢复与重建。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教育行政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反思历史并探寻未来发展趋向,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与深化。
一、教育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轨迹
清末民初。我国师范学校就设有教育行政这一学科。政府教育部在其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中也有教育行政学科目。在解放区根据地的各级师范学校教育中均开设小学校行政科目: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行政科目。全国解放后,我们照搬苏联的做法,苏联的师范学校不设置教育行政或学校管理课程,仅在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最后一部分概要性地简单介绍。随之,我们也取消了这门学科,认为教育行政人员不必学习理论,凭经验办事也就行了。已有近半世纪的教育行政学科历史至此中断。断裂30余年之后,教育行政学研究从恢复重建到发展基本成熟又走过30年,这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教育行政学研究恢复与重建阶段
之后,教育行政学开始恢复、重建。但是教育行政学研究起步较晚进展缓慢,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何宗传于1981年10月发表《外国教育行政学简介》一文,对国外教育行政学有关概念、理论等进行介绍,为我国教育行政学学科构建提供借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的刘问岫于1984年4月发表《教育行政学科的由来》,介绍教育行政学科的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又于1987年发表《我国教育行政学科的教材建设问题》,探讨教育行政学教材编写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教材与专著方面的成果更少,八十年代初,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教育学院干训部以及教育行政学院,专门开设这门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当时面世的教材仅有四部(含内部印刷):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室编的《我国现代地方教育行政》(1983年内部印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地方教育行政》(1983年内部印刷)、邓品珊、康尔圭主编的《现代普通教育管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直到1989年由孙绵涛编著的《教育行政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该书作为高校教材,填补了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领域及教材建设的空白。该书紧扣我国教育行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行政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大量引用了日本、美国等国家或地区教育行政方面的原始材料,丰富了该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可读性。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已走向正轨。
(二)教育行政学研究发展与繁荣阶段
九十年代,我国教育行政学研究逐渐繁荣起来,研究成果渐渐增多。李进才于1992年发表《略论教育行政与教育行政学范畴的界定》,认为教育行政不仅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也包括学校行政的管理,对教育行政学研究范畴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杜伟于1992年发表《关于教育行政学知识体系的思考》,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学知识体系。张新平于1994年发表《关于教育行政研究对象的探讨》,对以往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和分析。认为教育行政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职能,教育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行政职能以及为实现教育行政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行政活动的规律的科学。萧宗六和贺乐凡于1995年发表《构建中国教育行政学的思路》,对他们合作出版的《中国教育行政学》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一是解释为什么在教育行政学前面冠上“中国”二字,二是详细阐明这本书的五大特点:体系完整科学、全面阐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体现了教育行政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附有反应教育实际的案例、文风语言体现中国特色。
(三)教育行政学研究走向成熟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行政学研究出现多样化、具体化,多数学者已将研究兴趣转到教育行政管理的具体领域,如对教育行政法规、沟通、监督和评估等问题的探讨,关于教育行政学学科本身问题涉及的很少,如华中师大纪皓月的《构建我国科学的教育行政学体系之初探》,华南师大葛新斌的《高师教育行政学教材建设与教学策略探析》。教育行政学著作方面,出版的书籍虽不多,但是这一时期的教育行政学比以往有所创新,在教育行政学学科体系中加入了教育行政理论部分,使教育行政学体系日趋规范和完整。标志性著作为吴志宏于2000年7月出版的《教育行政学》,该著作将管理思想的演变与教育行政管理单做一章对教育行政理论进行梳理。不仅如此。在其他章节也增加了相关的行政学理论研究成果。该书的理论化是有别于其他著作的亮点。若按日本教育行政学者久下荣志郎对完整的教育行政学学科体系的三大依据:理论化、体系化、现代化来估评的话,该书已基本达到这一要求。
我国教育行政学自恢复重建以来,通过教育行政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教育行政学从无到有,从借鉴到自我创新,从单一到多元,完成了教育行政学学科由创建到多样化发展的过度和转变。在创建和发展的30年中,据统计,发表教育行政论文1156篇,出版教育行政学专著100余部,已取得可喜成就。
二、教育行政学研究三十年的主要问题
教育行政学研究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政策诠释轻理论创新
教育行政学研究过多关注教育方针政策的诠释与解读,很少涉及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处理教育事务的重要依据和准绳,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和贯彻有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办事的合理合法性和行政效率,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报刊上对方针政策进行及时解读,做些普及性的说明工作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但是要把它作为《教育行政学》的重点研究内容,而且多章节对其进行介绍,这样做显然有些不妥。因为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针对其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与问题,根据所处时期的社会需求和时代任务制定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而《教育行政学》
作为一门学科则要求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适性,不能刚印刷装订成册,印墨香气还未散尽,书就过时陈旧了,这样做既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又无法解决教育行政学学科自身的问题研究,同时也给以此为教材的高校师生带来极大的烦恼与不便。
(二)重条块功能说明轻组织理论研究
教育行政学研究过多关注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以及人员编制等问题,过多介绍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纵向和横向的关系,即常说的“条条”、“块块”的职能划分与功能介绍。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受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制约的,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随着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任务变化而变化。教育机构的职权范围是根据国家有关教育规划和具体要求而制定的。这些都属于教育行政操作层面的具体实务,但是在我们的《教育行政学》专著中往往采用写实的方法,精描细写,全面而翔实地对其进行罗列说明,并设多篇章分别介绍,如:“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财政”、“教学内容行政”、“教育行政机关人事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等。我们的《教育行政学》显然成了教育行政机构设置和功能说明书,或者是教育行政工作知识大全,一册在手,万事无忧。倘若你要细翻我们近百部教育行政学著作,你会惊诧于纷繁成果之“雷同”。“雷同”也者,“英雄所见略同”也。这些现象似乎已经证明我们教育行政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过多关注特殊组织的知识性描述而忽略了用一般组织理论对教育行政组织进行应用性研究。
(三)重思辨研究轻实证研究
教育行政学在学科初创阶段,前辈们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翻译借鉴,研史考据,为学科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工作。这一阶段的研究多属于思辨性研究,这是研究本身所处阶段使然,无可厚非,毋庸置疑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式并没有随之变化,思辨性研究依然重于实证性研究与实地研究。究其原因这与思辨研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分不开的。思辨研究多采用描述概括的方式进行的。一是从资料来源看,大部分资料都是通过对他人研究成果、政策法规、管理准则、新闻宣传等进行收集整理间接获得的;二是从研究者活动空间看,绝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坐在书房或在图书馆里,通过书海寻觅或在网络中畅游展开的;三是从研究成果性质看,思辨研究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追问式的、主张型的或指示性的,其观点和论证有失严谨、科学,甚至有些武断之嫌;四是从研究成果实效性看,思辨研究成果不具有操作性,对实际工作很难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鉴于以上特点,思辨研究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的研究方式,在没有严格标准验证研究成果的当下,这种研究方式依然广泛采用。纵观三十年的教育行政学研究,大多属于这种单一思辨性研究,相对而言,缺乏科学严密、逻辑实证的程序性研究和实地研究。
三、教育行政学研究未来展望
教育行政学研究从学科恢复重建到走向成熟已经取得较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教育行政学学科的内在特点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展望教育行政学研究未来发展走向。
(一)在研究目的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注重理论和实践探索
我们的教育行政学研究虽说已走过30年,由于起步较晚,研究的理论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的教育行政学研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台湾香港地区,理论研究滞后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众多学科之林中还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地位。摆在教育行政学研究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升教育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行政学理论体系。
首先,要依托行政学理论提高教育行政学理论品位。教育行政学是行政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上世纪初,随着教育日受各国重视,教育行政学才从行政学中分化出来。行政学与教育行政学虽说有从属关系,但必定存有差别。那么行政学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教育行政学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尚存争议,但是笔者认为从组织学角度来看,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彼此大同小异,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行政学理论可以运用到教育行政实践中去,并可以根据教育行政活动本身特点将其发展为教育行政学理论。
其次,要善于及时吸收当今企业界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完善教育行政理论体系。各大中小企业是管理理论应用的试验场,更是新的管理理论生成与创新的沃土,许多优秀的经典管理理论都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譬如开启行为科学理论时期序幕的霍桑试验,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了科学管理所认定的事实:只有金钱的鼓励、物质条件的改善才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提出社会与心理因素才是影响组织工作绩效的最重要因素。77年后的今天,发生在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物质生活待遇尚好的富士康企业的连续12起跳楼自杀事件,不仅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还引发行政学者对组织成员心理及其社会关系的关注与研究,并对其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再反思,同时对教育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要深入教育行政各级各类部门和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针对教育行政组织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符合教育行政自身特点的管理理念和操作规程。教育行政是有别于其他行政的特殊行政,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处在发展中的人和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俗话说教育事关百年育人大计、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事关国家民族之未来。教育投入与产出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不是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事业,教育事业本身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教育行政与其他行政之间存有差别。教育行政学研究需要根据教育自身特点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为理性化、人性化行政提供学术支持,教育行政学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需要做的更多的将是理论创新和教育行政方式创新。
(二)在研究方法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更关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讨论与运用
教育行政学在恢复与重建时期,大多数学者对教育行政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探讨时。只是在论著中对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比较研究法和实验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和介绍,对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将具体的研究方法分门别类地整理后即可抽象出其背后更高层次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从研究范式来看,研究范式是对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它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学者提出,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实证范式是西方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而思辨范式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有三种基本类型: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其他学者对西方的范式方法论进行研究后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包括现象学范式、解释学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建构主义范
式和符号互动范式。
从方法论体系来看,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应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方法技术三个层次;也有学者在对西方元范式方法论、一般范式方法论和方法范式方法论评析的基础上重构了新范式方法论,把这种新范式方法论分为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个层次,分析了这种方法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方法论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综上,教育管理学研究者们对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已经关注并取得初步成就,随着这方面研究不断深入,教育行政学研究也会将其关注点转向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研究,并以此指导教育行政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式与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三)在研究内容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更关注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本身
在研究内容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在前期阶段过多关注以中央和地方行政为主轴的宏观政策、法律法规、教育规划、教育财政、教育体制、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教育人事以及教育设施等内容,很少关注教育行政过程本身的规律与现象。实质上,教育行政学要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均在教育行政活动过程之中,它们相互作用、交互出现。为了便于讨论,我们给教育行政活动过程作如下界定: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其管辖的教育事务,通过计划、决定、沟通、协调、激励、领导、组织、监督、评价等管理手段,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活动历程。通过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行政活动过程可以细化为九个具体环节,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为整个教育行政活动的最终完成奠定基础。作为教育行政活动主体的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行政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九个环节进行教育事务管理的。教育行政事务一般包括人、财、物、事、空间和时间等的管理。教育行政研究应该把主要精力与研究方向放在对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本身的研究上。以上我们所谈及的教育行政活动的九个环节、教育行政活动主体以及活动对象等都是教育行政学所研究的核心领域。概言之。教育行政学研究关注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本身,实质上是教育行政学研究的本义回归。
(四)在学科体系上,教育行政学研究将注重建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