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机械智能制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智能制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智能制造

第1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很多专业性机械制造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而在农业制造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是专门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售后乃至维护维修的整个技术过程,并将提高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包含了生产对象、生产资料、能源、人力资源、生产和质量信息等内容。其中,生产对象、生产资料与能源属于硬件范畴,生产和质量信息则是软件范畴,而人力资源则是两者都属于。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之中,人的要素处于主要地位。

2兵团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现状及其与内地的差距

2.1兵团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现状

近年来,虽然很多企业在农业制造业方面不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像北疆的科神数控设备已占企业机加工设备的30%以上,且已经引进了CNC加工中心,企业的机加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公司已经启用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和服务。南疆的天诚对企业设备也进行了较大投资,且已经在某些焊接生产线采用了焊接机器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这些进步与内地专业化农业及机械制造业相比,仍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兵团与内地在农业机械制造智能技术上的差距

2.2.1管理

内地优秀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对于组织和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发展都较为重视,并对生产模式加以完善,力求达到准时、快速、高效的生产制造。比如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该系统包括计划排产、过程纠偏、质量控制、资源优化、数据采集、电子看板、ERP集成等模块。系统依据ERP或手工输入的生产任务,通过精细排产,得到可执行的工序级生产排程,并通过对生产执行过程的详细进度、用料、用时及质量等信息实时跟踪统计,以数字化的方式、智能化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生产全过程。而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业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水平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陈旧的经验管理阶段,是兵团农业机械的制造业发展步伐缓慢的原因之一。

2.2.2技术设计

内地优秀的农业机械专业化厂家对设计方面要求严格,且更新速度较快。由于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部分大型企业甚至已经开始脱离图纸进行设计和生产制造。而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使用尚比较局限,使用水平有待提高,兵团农业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推动力不足。

2.2.3制造工艺

内地农业机械专业厂家比较广泛的使用数控加工,许多新型的加工方法,例如:激光切割、高精密加工、复合加工技术等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新型技术在兵团农机制造企业基本没有应用,有的甚至还在企业议程之中,使得兵团农机机械制造技术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3发展建议

3.1系统优化

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对速度、精度和效率以及柔性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较高。在采用高速控制系统的同时又改善了机床的特性,使得机床的速度、精度及效率大大提高。而柔性化不仅仅指机械本身,还有群控系统的柔性,数控系统的本身就是采用模块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裁剪与组合性比较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设计和需求;群控系统则是根据制作流程的要求不同自动进行修正和调整,使得群控系统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市场环境,仅有柔性化是不够的,机械制造智能化也需要不断升级改造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只有具备了智能化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发展环境。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化的数控系统中要做到用户界面的图形化、科学计算的可视化与多媒体的结合和应用。用户界面是系统与使用人员之间的桥梁与窗口,由于使用人员的要求不同和专业性差异,给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后,使用者在使用时较为方便。科学计算的可视化可使可视信息直接使用,比如说图像、动画演示等。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的虚拟技术环境结合起来,使智能化领域又进一步得到拓宽。而计算机、声像以及通信技术完整的结合便形成了多媒体技术,它使计算机拥有了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多媒体在智能化数控领域中可综合化、智能化地处理信息,在现场监控系统中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3.3体系结构的优化

在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改善和发展体系结构较为重要。首先,企业数控机床占用比例应不低于50%,使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效率达到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集成企业CPU资源系统来提高集成度和运行速度。采用高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RD、CPR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的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并应用LED平板显示器平台,以实现超大尺寸的显示传导和发散信息。采用增强集成电路的密度来改进性能,使组件的尺寸减小,可靠性提高。其次,硬件的模块化使数控系统的集成和标准化更加简单和方便。如显示器、CPU、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存储器等最基本的模块,都可成为独立的载体,在通过不同方法的组装、搭配以及减持和增加以便构成档次和功能不一的数控系统。最后,通过系统中心枢纽对机床进行网络化,通过机床联网的手段,可以在任意一台机床上进行多台操作,使不同机床的画面在同一台机床的屏幕上出现,实现对机床的远程控制或者是无人化操作。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系统、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使产品制作过程灵活多变,以适应当前农机市场多品种、多批次的市场需求。

4小结

第2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具体分析研究

0.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有的比例非常之大,因此它的发展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这样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度,因此,促进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就变得很重要,并且很紧迫。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机械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机械制造的智能化相关概念

所谓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就是指把传统的机械制造的技术和现代新的制造技术进行很好的结合,并且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开发等采取相关措施,从而形成一种集加工技术、设计技术、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技术具有高度柔性和高度集成的这种特性,并且该技术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应用来模拟人类进行一系列智能的活动,比如说,可以进行人类的思考、分析、判断、决策等一些脑力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替代人类进行工作,从而减少了人类的工作量。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数据库、软件制造的系统进行合理的运用,然后对机器人的控制能力和相应的专家的知识能力进行比对,这样就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的智能机器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进行自主的生产和制造工作。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精确程度,还能够有效的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并且还能够大大的缩短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实现了机械制造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现代性。

2.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来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而整体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还比较小,对于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而国家对于研发工作投入的资金又相对较少,所以整个机械制造业就呈现出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由于机械制造业的技术相对落后,生产产品的科学含量较低等现象的出现,从而严重影响了机械制造业产品的质量而且还阻碍了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虽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处于比较劣势的发展境地,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给机械制造业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样就可以促进整个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我们国家加入了WTO之后,在国际中与各国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多,这样又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要好好的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2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2.1对于性能发面的发展趋势

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其制造技术速度的快慢、精度准确与否及效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衡量其发展状况好坏的标准。在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方面,因为采用的是较高速度的控制芯片和较高分辨率的测试元件的数字系统,与此同时,还通过了具体、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了机床的相关性能指标,从而使机床在运行时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智能化技术的柔性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的改观,第一个就是在数控系统中采用的主要是模块化的设计,这就使得其功能的覆盖面变得很大。由于是模块化的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剪裁性,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需要;另一个就是在群控系统中的改观,群控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能够快速的对生产资料和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群控的能力。

2.2.2对于功能方面的发展趋势

在功能方面,主要针对的是用户。用户所使用的界面就是数控系统和用户本身的一个对话框。但是因为每一位用户对于这个界面有着千差万别的要求,那么就使得在进行用户界面的开发时困难重重。而智能化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界面进行相应的修改,这个修改直接在界面的窗口和菜单中就能进行,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使用户更快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一举两得。

在对制造企业中的相关计算的问题上,可实现科学计算的可视化,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数据进行高速的处理和解析,这样就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的图像和动画了解数据计算分析情况,清晰明了,从而使工作人员不再觉得对数据进行分析时的冗长性和枯燥性。这种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品的设计时间,提高产品的质量检测速度以及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等。

2.2.3对于体系结构方面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采用的是高度集成化的CPU,这样就可以对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与硬件的运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该技术还采用了平板显示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原本显示器的性能。并且这种显示器的科技含量较高,重量还很轻,体积还很小,耗能较小,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智能化技术采用的是模块化生产,这样就可以使数控系统更好更快的趋于集成化和标准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把基本的模块,比如说CPU模块、PLC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的模块等进行标准化,还可以通过对模块进行剪裁、增减其数量等方式来对基本模块进行标准化。

对于整个智能化技术而言,不可缺少的就是其能够实现网络化的特点。所谓网络化,就是指通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把在不同地区不同计算机或者各种电子产品的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并且要根据相关的网络协议进行互相的通信。这样就可以使所有连接起来的用户进行更好的交流,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方便。对于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设计问题、对于原材料的选择问题、对于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除此之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还使得技术人员的信息交流、不同企业产品开发与合作等有了更好发展空间。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一种很大的趋势,这样就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产品生产的远程监控和进行无人操作,从而使得制造业能够向着更科学更高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钟.浅析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1,23,(15):16-18.

[2]宋波.论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4):145-147.

第3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TD406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机械制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制造设计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当中,是离不开设计的图纸的,同时,在整个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也需要依靠图纸来进行加工。然而,传统的机械制造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因为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最后的成品与图纸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由于设计图纸不够精确,从而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机械制造设计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帮助其在市场上更好的销售,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制造工艺的问题

哪壳拔夜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许多时候,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不仅效率低,同时精确率也不高,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大多已经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譬如说高精密加工和纳米加工技术等。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制造加工效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差距,还需要加强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引进,这样才能帮助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更好的发展。

(三)机械制造管理的问题

机械制造管理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前机械制造加工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在不断地加强,同时信息也能够实现更加快速便捷的共享,为机械制造加工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巨大帮助。然而,虽然应用的工具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管理的思想以及管理的手段上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当中,并没有根据时代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进行改变。这样一来,就会对机械制造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影响。

二、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含义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主要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智能化,所谓的智能化就是指采用智能机器来设计机械制造方案,以此来提高机械制造的品质和效率;其次就是自动化,自动化则是指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当中,采用的是自动生成的结构模式,这样一来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制造模式来说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第三指的是柔性化,就是在自动化之后能够自行进行解散的系统;最后是指集成化,所谓的集成化指的是在机械制造过程当中,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集成进行。

(二)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作用

(1)节约人力资源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作用首先就在于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来完成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操作人员依靠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操作,同时准备好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大量的产品生产。不仅操作简单,同时只需要很少的人员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从而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帮助企业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

(2)提高精度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制造来说有着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提高精度。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当中,可以通过数控设备与数控技术有效的控制机械以及零件的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精确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精度,保障产品的品质,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3)多功能化

多功能化指的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当中,同一台设备能够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机械生产当中就不需要配备大量的生产设备或者是生产人员,大大减少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三、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实用性

在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机械智能化的实用性。这是因为,机械制造智能化的目的就在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与质量,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当中,这样一来才能帮助我国社会更好的发展。因此,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实用性,否则只会造成资源以及成本的浪费。

(二)注重与其他技术结合

要想帮助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更好的发展,那么也需要注重机械制造智能化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不仅要不断完善智能化技术,同时还需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改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人工的监督

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并不是说要完完全全的智能化,还需要加强人工的监督。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难免会出现程序出错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极大地影响到机械的制造和生产。而加强人工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以及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快速地进行修改,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转。

四、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算机设备的辅助

加强计算机设备的辅助对于未来机械制造生产有着巨大的帮助。所谓加强计算机设备辅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利用图纸设计的方式,借助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计算来进行辅助设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机械制造的精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对于设计进行及时更新,保障机械制造的先进性。

(二)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体系结构

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体系结构需要注意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要提高机械系统的功效以及稳定性、形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控制。提高系统的功效以及定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以及系统的运行过速度,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功效,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机械的稳定性、而不同档次数控系统的形成就是要根据机械实际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将其进行模块化之后形成系列化的产品,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最后是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控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以此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机械制造功能的发展

机械制造功能的发展也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可视化技术、原功能的改善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所谓可视化技术就是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拓展机械制造的功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生产成本。而对原功能的改造就是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对机械制造生产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造,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品质。最后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方面、快捷地进行信息的处理、共享等,及时发现机械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快速反应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因为:通过智能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品质,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成本,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才能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费悦清.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7):259-259.

[2]赵坤,李学刚.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业,2016(6):215-215.

[3]程桂娟,芦轶珂.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206-206.

[4]刘鑫,詹云龙.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0):81-81.

第4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 智能化 趋势 问题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以及国计民生、国防力量的强大。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与高技术的关系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智能化科技极大的改变着制造业,二是制造业正在全方位的走向智能化。

1、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为关键技术,其集计算机、信息处理、微电子、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有着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优势,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的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的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的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超小型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综合计算机、多媒体、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多学科技术,使得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的控制,在加工的过程中,可自动的修正、调节和补偿各项参数,实现在线诊断及智能化的故障处理;在网络化的基础上,CAD/CAM和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的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2、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2.1 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多CPU控制系统、RISC芯片,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此外,采取能有效改善机床动、静态特性等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2)柔性化。包含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的覆盖面更大,可裁剪性更强,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拉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可依据不同的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与信息流能自动的进行动态调整,从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的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为工件在一台机床上经过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的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者转台等各种措施,以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4)实时智能化。早期的实时系统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从而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但是人工智能则是试图用计算模型来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2.2 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当前虚拟现实、Internet、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的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使用者可通过窗口、菜单进行操作。

(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对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与解释,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语言来表达,而可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同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进一步的拓宽了应用领域,对提高产品的质量、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降低产品的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URBS插补、多项式插补等。

(4)内装高性能PLC。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以直接用梯形圈或者高级语言进行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与在线帮助功能,在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的PLC用户程序实例,用户可以在标准PLC用户程序的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以方便的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做到信息处理的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与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的参数监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3 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的CPU、RISC芯片,以及大规模的可编程集成电路EPLD、FPGA、CPLD、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等,可以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先进的封装和互连技术,把半导体与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的密度,减少互连的长度及数量来降低产品的价格,改进产品的性能,减小组件的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模块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CPU、存储器、PLC、通讯等基本的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实现功能裁剪及模块数量的增减,以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以及实现无人化操作,通过对机床的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实现编程、设定、运行等操作,并且不同机床的画面可以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的模块化、总线式、嵌入式、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便于系统的裁剪、扩展与升级。由于制造过程为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与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所以为了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同时,在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把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自适应控制、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3、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1)实用性。这些智能化的发展应注意与其他技术进行有机连接,综合运用,以形成整体效能。(2)人工性。尽管这些智能化发展给机械制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应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应予以论证。(3)价值性。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机械制造,要在体现机械制造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注意其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言,在机械制造中,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技术,可以克服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中所存在的不足问题,进一步的提高机械制造的高精密度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5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关键词:节能设计;自动化;机械制造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制造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新型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机械制造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已经初步体现出来,对以往所采用的机械制造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且大力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然而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方面的各项技术还不够成熟,所需要投入的能源消耗在控制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机械制造自动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工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自动化与机械制造中节能设计的优势

1.1自动化与机械制造节能设计现状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来说,自动化设计技术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与智能性。节能机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节能设计十分注重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方面。对于能源使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工业企业生产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机械设备报废以后,再能够对其进行高效的回收并且投入再利用中。在政府大力支持以及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自动化设计与节能化设计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2自动化设计与机械制造中节能设计要求

2.1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自动化设计与机械制造所使用的材料能否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是决定节能设计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投入机械生产所使用的各种材料需要符合易于分解、可回收以及可再生等要求,降低稀有材料与贵金属材料的使用量。尤其是对于使用寿命比较低的材料来说,可以使用其他非金属性材料以及环保型工程塑料等。采用这种材料一方面能够降低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在更换与设计上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可塑性优势。

2.2体现通用性强、质量轻以及寿命长等特点

自动化设计与机械制造设计中,尽量提升机械设备在通用性以及使用寿命方面的优势。提高机械设备的通用性能够帮助工业生产企业避免重复引进功能相似但机械外部结构不相容的设备,降低工业行业对于机械设备的消费量,降低机械制造材料的投入使用量。降低机械设备驱动所需要的能源消耗量,尤其是降低石油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内外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零部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均衡化处理,避免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应力冲击,进而实现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提升,降低工业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

3具体节能策略分析

3.1优选节能型发动机

机械设备的节能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节能性能。在机械设备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尽量选用低排放、高效率、低能耗的水冷增压柴油发动机。如果发现发动机设备不符合节能环保的需求,一定要将其从待选列表中排除出去。

3.2提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是其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保证。对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设计,能够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灵活性与实时性。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操作人员一方面可以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路线进行手动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PLC单片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控制。利用先进的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路线和操作程序进行优化;采用自动化的控制手段,能够降低机械设备的重复与无效工作量,一方面降低机械设备的磨损,另一方面降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方便工作企业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3.3优化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以及使用性能的不断提升,机械设备内部结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内部结构的优化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内部结构的优化技术工作,能提升机械设备各元件之间的集成性,内部元件的集成也相应地带来使用功能方面的集成。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在同一个终端操作系统的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集中化的控制。这样一来,可以对机械设备的总体运行路线进行全面的替代,使机械设备的使用体现出更大的规模效应,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能源资源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3.4合理设计加工工艺

同一种产品与部件,虽然使用的加工工艺相同,但在能源资源的消耗方面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性原因是所使用的设计加工工艺的不同。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良,能够将机械设备的运行荷载量达到最佳状态,降低机械设备满负荷运行时间,进而降低怠速时间与不必要运行时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中是机械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当前我国在这方面还与国外存在不小的差距。但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节能一定会成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的重点。

作者:向明强 吴炳萱 王豪志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庆明.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18):79-80.

[2]郭敬飞.试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5(9):80-81+92.

第6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一、发展的条件

目前,我市生产的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的企业有80余家,20*年完成销售收入60亿元。产品主要有:污水处理设备,混凝土砌块设备和节电器、节电电机、风力发电设备等,其中:污水处理设备、节电设备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风力发电设备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xx市机械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80家,零部件专业化协作已形成配套网络,能够为发展节能减排设备类产品,组织协作配套和快速形成生产能力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发展重点

目前,我国的环保设备、节约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发展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前景广阔。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支持发展污水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和混凝土砌块设备和节电器、节电电机、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势力。

1、污水处理设备。以xx机械(xx)有限公司、高密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重点加快水污染特别是造纸污水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提高大型成套设备制造能力,实现工业污水处理通用设备与专用工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系列化、成套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标准化程度,实施“交钥匙”工程。同时,带动通用配套机械的同步发展,提高本地配套率。

2、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以安丘瑞贝轻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临朐环新除尘设备有限公司、xx宝威滤清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大力发展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和电除尘设备。重点发展超高压、宽距除尘脱硫成套技术与设备和大型、高效复合式袋式除尘脱硫成套技术与设备,开发250m2以上的大型设备和蜂窝式电除尘产品。

3、新能源设备。以xx宏力集团、青能动力、中云机械、豪迈科技、xx五洲风电设备等企业为主,解决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地源、气源热泵空调机组,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加快推广新能源设备的普及应用,尽快建成xx省重要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

4、节能设备。重点支持xx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xx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xx瑞斯电子科技、雷奇电器、多元电器设备公司等企业发展节油、节电等产品,加速开发适应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内燃机配套涡轮增压器等产品,进一步推动增压器的应用范围。发展系列化、智能化节电装置等节电产品,并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支持xx开元电机有限公司发展高效、节能、大功率新型电机。

5、资源综合利用装备。依托xx圆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xx中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改进,研制以建筑垃圾为主料生产新型建材的核心生产设备,尽快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同时对前期研发的粉碎、配料、搅拌等配套设备系统,进一步完善生产系统和综合技术规范,实施粉碎、拣选建筑垃圾环节的节能降耗技术改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专利和工艺专利,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三、保障发展的措施

(一)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依据我市机械工业特点,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二)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市场营销网络,创新产品营销机制,引导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通过节能环保产品的认证,争取更多的产品列入政府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清单,扩大采购范围,拓宽销售渠道。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对列入国家、省、市重点节能减排新产品开发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规模。

第7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52-01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授予对象基础较差

该课程所授予的对象主要为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部分学生长时间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社交困难。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矛盾冲突过强,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视,情绪易激动,遇事一触即发,行为易走极端。

1.2 教学内容广泛和教学体系陈旧

目前,三年制高职的《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按照零件的制造过程,从材料的选择――毛坯的成型――零件的切削加工――零件的检测四个过程把教学内容整合为4个部分,但是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涉及的面广,内容过于详细,且有些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显陈旧。

1.3 教学方式陈旧

受各种应试考试的制约,很多教师的授课观念较保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传授知识,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也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1.4 实训与理论融合不够

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配套实训就是《金工实训》。而很多学校的金工实训是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和焊工实训的组合。金工实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机械制造基础不仅仅只包含车、钳、焊,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也不能将理论的知识和实训的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

2 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施

2.1 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理念

依托学院与五粮液集团联合共建的“五粮液技术学院”,秉承“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以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设计由浅入深的学习内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工学交替等形式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使课程兼具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保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形成“校企共育、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课程体系设置

《金工实习》虽然是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实训课,但同时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没有理论教学支撑的《金工实习》必然只能停留在获取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层次上;同时没有《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理论教学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课程应整合理论《机械制造基础》与《金工实训》两门课程为一门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

2.3 课程项目选取

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学科知识系统性编写的,项目教学不可能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因此,在选取项目时要以教材主要的知识点为依据,打破现有教材的“组合”形式,不能拘泥于教材现状。以典型的制造加工项目来覆盖主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又是通过若干个教学任务来实现。另外,选取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完成项目过程中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鉴于这些情况,对项目做了以下选择:以减速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为载体,如轴套、减速器传动轴、齿轮轴、箱体等的加工制造为项目,按照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机床、选择并安装刀具、选择材料、安装工件、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考核这几个方面来完成每个项目任务。

2.4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首先确定项目任务,教师先下达任务或图样,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书或审读图样来了解任务要求,获得有关工作目标的技术要求和整体概念。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实际需要,确定工作步骤和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在此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拓展设计思维,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构思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把自己的方案与学生的方案进行比较、审核与修订,选择出最佳方案。在实施任务计划之前,教师应针对该项目涉及的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比如:碳钢的种类及性能、车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刀具材料类型、刀具几何角度及其对车削加工的影响、机床的性能及其基本操作等。

然后对任务进行实施,以上图1套筒为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拟定加工工艺路线:下料、钻中心孔、粗车、钻孔、车、车,并注意每道工序内容严格按照上面尺寸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独立完成零件的过程,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是才给予指导和帮助。具体完成以下内容:安装工件毛坯――安装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车端面、倒角、车外圆――车套筒内孔――质量检测――设备保养及现场清扫――完成实训报告单。

最后在检查完各组的成果以后,教师应归纳、点评学生在车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结语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模式,采用更积极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通过项目实践,完成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成就感,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针对高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业务培养,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强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养及能力,并在技术创新方法上进行有效训练。当前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往往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导致学生机械创新能力不足。通过有效实施校企深层次对接,在互利共赢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开展技能型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二、校企共育机械制造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方法及途径

1.构建“融创新元素”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探讨,更新原有课程体系,优化具有机械创新性的课程,建立以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创新基础理论知识、实验实践能力为支撑的新型课程体系。一是做好校内创新性实验。在《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训练。由校内专业教师选取创新性实验内容,并组织学生团队独立完成。这类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做好企业创新性实验。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创新性实验内容,重点是企业产品中零部件的设计改造、工艺优化及新产品开发等试验。这类实验有利于拓展师生对企业产品与技术的深入了解,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产品的研究积累工程素养与技术基础。

2.重视“融创新项目”的实践技能教学。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最大可能地将企业相关产品的改造及优化设计,以案例的形式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达到讲授内容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效果。机械创新实训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设计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现成资料、步骤及方法,所以组织与开展机械创新实训需在教学探索中总结及完善。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机械制造类专业在组织创新实训时以做学教紧密结合设计技能训练过程,通过具体创新设计任务组织教学,利用实践技能与竞赛训练结合的形式开展实训活动。

3.共建“融创新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技能型机械创新人才,仅依靠校内的环境与资源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校企融合协同建设共享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先进资源优势,打造校内外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技能水平提供必要保障。具体实施校企双方优势互补,采用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的方式。例如,校企共同投资,企业提供先进设备与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共建校内机械创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并共同规划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创新实验或实训内容。这种方式是提升高职机械创新实验或实训设备,改善创新实验或实训条件,增强创新氛围的有效途径。

4.实施“融创新策略”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保证校企共育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合作实效。一是成立校企共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决策与指导;二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将企业文化、技术标准与管理理念引入教学,细化教学业务管理;三是强化优质课堂建设,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实行业企业标准;四是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开发机械创新系列教材,校企共同完成课程开发计划的制订,课程结构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将企业最需要的机械创新知识与关键技能融入课程,并应用TRIZ理论构建机械创新课程;五是以校企共育的教学管理为重点,教学质量监控由校内外结合,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等环节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组织“融创新项目”的机械创新大赛。校企联合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的最佳方式。通过校企共同研究设计大赛的创新项目,联合举办“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团队协作精神。校企共同确定大赛主题,选取贴合企业产品开发应用的创新项目。校企组建“双导师”指导教师团队,发挥教师的扎实理论知识、企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的双向优势。校企共同研究设定大赛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6.打造“融创新精神”的指导教师团队。校企联合培育一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团队。以企业为平台,通过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项目设计、开发与生产,以及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提高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使团队熟悉生产环节、操作工艺及产品创新的方法与路径,了解前沿技术信息,提高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开展机械创新的素养与能力。

三、校企共育机械制造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第9篇:机械智能制造范文

关键词:岗位能力;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01

0 前言

岗位职业能力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认识和使用劳动材料、认识劳动生产工具及其了解工作方式方法等。目前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承担着教学和输送人才的重责,因此加强机械制造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1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

对于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教学成效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质量却受资源库建设不足、教材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是课程资源利用不足,对教学成效造成严重影响。受教师自身能力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制作的课件具有重复性和底层雌性,再加上课程资源技术落后,使得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无法真正实现;二是针对专业特色技能操作的视频资源有限,并且未统一规划和共享课程资源,同时课程资源具有分散性和独立性。三是课程资源形式不具备特色资源体系的条件,并且适应性差,形式简单,为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除此之外也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融入,使得课程资源未形成系统性。

2 课程设计的思路及其理念

(1)思路:目前机械制造业严重匮乏集管理、专业与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设计课程思路时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作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工件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且在设计情境教学时,重点应该倾向于工艺装备的选用设计及其工艺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将要素的全面性及其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体现,即工作成果、决策、计划、工作对象、任务、资讯、工作方法、评价、工作人员、检查、实施、劳动组织、工具。在生产真实产品的前提下,将具体的零部件选取,从而对学生的岗位能力予以反映。保证知识的适度够用,并且在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可将校外参观、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分组讨论练习、教师示范等教学模式采取。与此同时选取的课程内容必须将宽敞的平台提供,在思想上做到服务岗位、服务职业技能和服务专业。在对企业制造与设计真是情况进行收集的情况下,剖析、归类企业典型产品,并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将核心项目选择,保证工程实际项目的拓展性强、技术实用、设备和生产广泛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融入素质训练、能力训练及其知识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设计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再者就是将实际工作流程通过教学过程反映。

(2)理念: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促进岗位能力要求人才的培养则是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由此可见,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及其以工业产品为载体是课程的设计理念,并且还要保证课程满足拓展性、职业性及其实践性需求。

3 开发岗位能力的对策

(1)将岗位能力体现于图片和文本资源库建设中。也就是对学生岗位能力需求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将实验实训指导、课程进度表、学习指导、电子教案及其教学大纲等改进,除此之外加强趣味性知道,从而促进学生岗位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在图片资源方面则要对机床传动系统、部件及其外观等实物图大量收集,为学生创造直观地视觉感受,促进教学成效与岗位能力的提升。

(2)将岗位能力体现于视频库和动画建设中。所谓的岗位能力就是将所学知识灵活用于岗位实践,通过动画生动的战士,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与此同时将相关操作规范掌握,促进系统保养和维护的增强。并且通过动画视频还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深刻了解实践教学,并将操作要领准确掌握。

(3)将岗位能力体现于案例库与试题库建设中。首先必须对专业教学资源库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充分重视案例库与试题库的建设,保证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际需求相符,促进课程资源高效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将综合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在考核方式上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评价。将常用的动态教学管理推行,将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促进质量监控与过程管理的增强,将全新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并将与岗位职业认证相关的试题库建立,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同时结合安装夹具及其工艺分析问题进行典型案例库的构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关生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其将综合分析能力不断养成。

4 结语

目前为了帮助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岗位能力的培养,以以实际工作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分析、研究和总结,将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明确,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岗位能力的开发设计,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翔云,李佳圣.“3+2”培养模式下中高职衔接点研究――以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31-36.

[2]胡翔云,郭和伟. 中高职人才培养边界及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湖北省中职机械加工技术、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