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第1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措施;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F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225-01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环境,形成独特、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对于人类来讲是一种关系非常密切的自然资源和绿色财富,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具有维持生态平衡、固碳释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消除污染、杀菌滞尘、降低噪音、吸收紫外线、防灾减灾和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1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问题已日益突出,解决污染与环保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人居和投资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和发展森林城市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城市绿化和森林建设事关一个城市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森林,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1]。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100多年前就是一个国际招标规划的城市,整座城市都处在森林环抱之中,各组团之间都由森林相隔,可以说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典范。在美国旧金山城区就可观赏到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公园,法国巴黎的2片大森林就象二个“肺”,赐予巴黎清新空气和优美的景色。在中国,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同时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截至2011年6月,中国已有30个城市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这些森林城市不仅给当地居民创建了绿色家园、生态居所和幸福港湾,而且打造了绿色文明、生态环保名片,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因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城市居民民生的需要,更是当今信息和碳汇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已成为当今社会绿色文明、生态安全、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

2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措施

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森林城市就是要强壮城市的“肺”和“肾”,让市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纯净的水,吃上绿色食品,拥有健康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要需要强化以下几项措施。

(1)科学规划。确定政府主导、城乡统筹、生态优先、崇尚自然、山水相依、乡土树种为主、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体系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

(2)重在自然。创建森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3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去注重美化效果为主向美化和生态功能兼顾转变。在绿化植物的配置上要突出乡土乔、灌木为主体,花草点缀,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管理相对粗放,形成低成本、低维护、节水型的绿地类型;二是从过去的注重绿地面积的扩大、平直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和追求近自然的地形地貌、水岸、道路转变。发展城市森林需要一定面积的用地,为了节约城市宝贵的土地,可采取建小森林的方式,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种树体高大、冠形良好的乔木树种,使其向空间延伸。草本花卉占地面积大且生长量小,而乔木每年的生长可以使有限的绿地逐年产生更高的生态效益。有研究资料称,通常1 hm2森林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 hm2草地所吸收的数量。同时,改变传统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野花管理方式,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野趣性。城市森林建设要求尽可能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的连续性、完整性。地形地貌也属城市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可以调剂人工道路的平滞和呆板。山清水秀是人们对大自然的共同向往,很多缺山缺水的城市不惜花巨资人工造山、造湖来塑造形象,而我国许多城市目前的现状是有些水面被填埋,有些不是非搬不可的山头却被夷为平地或在山上建房开发。即使是紫页岩山头也可象过去那样,采取爆破分化若干年后进行绿化,使山真正和林、水在一起。三是从重视城区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转变。长期以来,大多数城市政府主要将资金投在建成注重视觉效果的园林绿化工程上,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则基本在山区农村,要充分利用附近小城镇既有秀美的山水、田园、农舍、乡间小路,又有原生植被资源,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资源和基础。因此,城乡同步发展城市森林是大势所趋,也有助于推进森林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1-2]。

(3)适应市场。随着城市基础设施逐步推向市场,城市绿化也实行了建、管分离,工程项目招投标,目的就是创造

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以达到减少投资、提高质量、加快进度、满足需求的目的。建设森林城市具有长期稳定,管理粗放,节约用地、用水、用工的特点,要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投资最少,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4)注重协调。一方面,发展森林城市不仅是绿地面积和树木数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森林与园林、水系、道路、建筑、人居、环境的协调,注重格调的一致性和相互的包容性。同时,缩小城乡造林、绿化、美化的差距,形成各具特色、遥相呼应、协调发展的生态圈。另一方面,各部门、单位之间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抓好城市绿化和建设森林城市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创建森林城市,同时精心培育亮点,打造景观林精品,达到城市园林化、小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努力实现一路一特色、一街一景观、季相常变化、四时景不同的效果[3-4]。

3 参考文献

[1] 金志勇.丽水创建森林城市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0(2):38-41.

[2] 方小宁.宣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刍议[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3):66-68.

第2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按照市、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结合承担的田间机耕道绿化任务,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部署,立即组织行动起来,结合年度实施规划,已制定出了今年的机耕道绿化种植业设计,为及时组织实施,现已完成今年的规划测设任务,并积极投入到机耕道绿化工作中,现将目前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面动员,迅速行动。

结合市、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从实际出发,我局先后召开局务会、局属站长会、全县农业科负责人动员会,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启动实施的工作步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进一步明确并细化职责,宣传动员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投入到乡村田园绿化工作中,立即掀起乡村田园绿化工作的热潮。

二、科学规划,实用实效。

规划坚持科学合理,实用实效的原则。一是始终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作为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人员直接深入田间,实地调查,准确测量;二是广泛动员,协调配合,一方面结合投入我县实施的高稳农田、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烟水工程、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项目,部门间协调配合,坚持标准,明确区分建设范围,一方面认真把握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存量,摸清家底,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三是结合工作进展,先后及时召开协调会议及工作安排会议多次,查找不足,从可操作性、科学合理性上论证规划、改进规划,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农业局及时成立了农村田园绿化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三、方案出台,抓紧推进。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基础数据、重点任务、阶段任务、建设措施等规划已全面到位,规划图、文、表齐备,为今年的绿化建设实施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我县实际和总体规划要求,在去年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摸索经验,把今年机耕道绿化工作做得更好。

四、2012年机耕道绿化建设计划及进展情况。

根据市、县会议精神及2012年机耕道绿化任务为6公里的工作目标,结合乡镇实际,确定羊街镇清水沟、多合、新街村委会为2012年机耕道绿化建设的实施点。截3月30日止已完成机耕道绿化的种植业设计,绿化任务涉及羊街镇清水沟、多合、新街村委会共计划种植藏柏树苗4000株。据初步规划,机耕道绿化建设总长6000米(折合6公里),可绿化长度6000米,可绿化面积45亩,现已提前订购好树苗并签订好购苗协议,待雨水湿润土壤后,及时进行栽植。

 

 

 

第3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四月晴”,又是一个春来到,又是一季香满庭。在这春风拂大地,万物萌生机的大好时节里,我们迎来了第31个植树节,也迎来了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起步之年。

4月10日,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造林绿化城乡环境整治动员大会胜利召开,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角。我们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积极响应创建森林城市的号召,以实际行动为打造美丽、环保、生态、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为此,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宣传动员“创森”工作的先行者。森林城市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我市贯彻党的xx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建设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双鸭山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惠民工程。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心和历史紧迫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滕喜魁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显刚同志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双鸭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为指导,先行一步,快行一步,通过开展及时有效的宣传动员,为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创建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第4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在元旦刚过,我市“两会”刚刚闭幕,年底各项工作都十分繁忙之际,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2009年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动员会,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创森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全市创森工作进行再组织、再动员、再部署,力争早日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会上,市委涂书记、市政府张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两位领导的讲话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创森工作作个简要发言:

一、回顾前段工作,增强创森信心

去年全市创森动员大会后,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创森工作总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创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省委罗清泉书记十分关注、支持武汉的争创工作,并就我市创森工作专门致信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4月份,省政府专题向国家林业局发出申报函。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发了工作方案,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市委涂书记、市政府张市长多次作出批示,专题调研创森工作,并专程到国家林业局汇报我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

(二)国家林业局全力支持。10月下旬,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省委罗书记的致信中作出批示:“一定要大力帮助,尽快把武汉建成森林城市。”并委派有关专家专题考察调研我市创森工作。12月中旬,专门率队到汉考察指导我市创森工作。贾治邦局长对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森林城市创建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武汉的创建基础较好,提出的十大创森工程,很有特色。虽然目前森林覆盖率接近26%,与35%的创建考核指标有一定的差距。但考虑到武汉是“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6.1%,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指标时可以考虑从国土面积中剔除水面面积,剔除水面面积后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4%。通过创森“十大工程”建设,达到35%的创建指标是没有问题的。

(三)创森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精心编制创森总规。我市委托中国林科院编制了《创森总体规划》,确立了“水乡林城、生态武汉”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二是加快推进生态项目。全年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17万平方米,植树51万多株。远城区共完成血防、碳汇、产业等项目造林8.26万亩,四旁植树676.8万株。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织三网,加快实现水体、道路、农田林网化,构筑生态网络;建大绿,加强58座山体、40个湖泊的保护,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实现森林进城;促增收,通过建设村湾风景林、庭院经济林,已有1180个建制村实施绿色家园建设,植树985万株,发展庭院经济林10多万亩,惠及40多万个农户。

(四)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全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创森专栏,播发公益广告。组织举办了创森征文、摄影大赛。9月下旬,《中国绿色时报》连续4天在头版头条及重要版面对我市创森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系列报道。各区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大型创森公益广告牌,开辟17个义务植树基地,组织50余批次20多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森林城市建设,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

虽然前段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38项指标,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创建氛围还不够浓厚,初步调查统计显示,市民知晓率85%,与目标值90%还相差5%;支持率78%,与目标值80%还相差2%;剔除水面后的森林覆盖率为34%,与目标值35%,还需提高1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为32.04%,与目标值33%还相差0.96%;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

二、对照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

2009年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照标准,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绿色通道、三镇绿岛、绿色家园、山体复绿等“创森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工作任务。

(一)打造绿色通道,构筑生态屏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业主开发、各区申报、以奖代补”的原则,提升公路林带建设标准,林带单边建设宽度拓宽为15至30米。具体项目由各区政府申报,市政府根据各区建设情况“以奖代补”,争取完成200公里长的道路林带升级改造,增强绿色通道的景观效果。

(二)加快城镇绿化,实现城在林中。突出滨江滨湖特色,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构建水网绿网交融,景观优美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大力推进“绿满滨水”、“显山透绿”、“亲民绿化”等三镇绿岛工程建设,加大城内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新建、续建13个公园、10片城市小森林,对12处重点路段实施拆墙透绿,启动王家墩国际商务区绿化,组织实施阳台、墙面、立交桥和屋顶等立体绿化示范工程。建成区建设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植树50万株。

(三)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绿色家园。一是以创绿色家园行动为载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完成500个建制村村湾风景林和房前屋后绿化,植树469万株;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5万亩;完成通村通湾道路绿化300公里。二是加大林果基地建设,新发展以苗木花卉、无公害茶、绿色水果等为主导的林果产业基地5.27万亩。三是加快建设各类休闲绿地、森林公园、休闲农庄等生态休闲场所,提升森林休闲功能。

(四)推进生态工程,增加森林总量。一是挖掘现有林业用地资源潜力,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5万亩。二是结合退耕还林、碳汇造林等项目,完成荒山绿化造林2.8万亩。三是结合血防、低产林改造等项目,完成宜林地造林5.88万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围城。四是大力开展中幼龄林抚育,促进新造林迅速成林、稀疏林地郁闭度达到0.2以上。

(五)构建湿地水网,彰显城市特色。做好水生态、水环境和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构建原生态、近自然、亲市民的湿地生态水网系统。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城市湖泊湿地公园建设,营造“一湖一景、一湖一品、一湖一特色”的湖泊景观带。二是积极开展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推进武汉新区六湖连通、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三是加强远城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滨湖水岸线林带建设,改善湖泊水环境,美化湖泊水岸景观。四是积极实施江河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江滩绿化及江河堤防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

(六)弘扬生态文化,促进自然和谐。积极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完善相关设施,强化生态科技普及。进一步健全义务植树活动机制,鼓励全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尽责率达到80%以上。广泛开展城市绿地或树木认建、认养、认管等活动,扩大幸福林、三八林、青年林、友谊林、长寿林、成才林等纪念林基地建设。健全古树名木登记建档制度,加强古树名木的严格保护管理。加强各类林业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植绿兴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确保创森的知晓率达到90%、支持率达到80%。

三、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繁重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照创森指标要求,要实现创森宏伟蓝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知绿、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一是扩大社会影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森宣传。二是全民动员发动。利用电视、公交车身和出租车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加大创森宣传,各区都要安装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扩大创森宣传覆盖面。三是调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绿色志愿者”、“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企业”等评比授牌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和绿化意识,扩大创森工作影响力。

(二)创新机制,社会共建。要按照创建任务分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广辟资金渠道,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资造林绿化。要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市区联动,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互动,国家、集体、个人互动,全社会参与模式,鼓励多种主体参与森林城市建设。

第5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大力实施“北部森林化、中部果林化、南部园林化”绿化战略,积极推进“一城、两河、三区、三带、十线、多点” 的绿化布局,全市绿化成效明显提升。2016年,xx市完成营造林x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礼泉泔河湿地公园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武功县农林局、长武县林业局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永寿县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兴平市、武功县授予“陕西省绿化模范县”称号。今年我们将要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进一步提升xx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第39个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广大市民、各界人士、各界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和践行植绿护绿、爱护环境、善待自然、节约资源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二、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创新义务植树的履责形式,通过从事育苗、林木管理、绿地养护、古树名木保护、绿地树木认建认养、缴纳绿化费、捐赠物资、绿化宣传等多种方式履行植树义务,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让义务植树活动更有内涵、更具活力、富有成效。

三、积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各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将义务植树与厂区、居住小区、校园、庭院等辖区绿化相结合,见缝插绿、退硬还绿、拆墙透绿、屋顶植绿,最大限度地增加城乡绿量。加强辖区树木花卉的修剪整形、抚育管护,提升城乡绿化质量。

四、积极参加认建认养活动。市林业局在市域内定点为志愿者团体和广大志愿者提供植树场地和苗木,市城建局在市区主要景观道路、绿带、公园、公共绿地内提供适量绿化苗木供社会各界人士认建、认捐、认养,对于认建认捐认养的树木挂牌注名,欢迎单位、志愿者团体、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五、保护身边绿化成果。爱绿、植绿、护绿,开展植树种草养花活动,多栽一棵树,多养一盆花,不采摘花朵,不践踏绿地,不穿越开放式草坪,绿护绿的“绿色护卫者”。

六、积极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为xx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出点子,提建议,尽义务。

第6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1、科学抗灾,恢复生产。开年以来,由于遭受持续冰冻雨雪灾害,*林业受灾严重,全区林业受灾面积达到15万亩,国营林特场所倒塌房屋217间,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组成抗灾工作组,分赴乡镇街、林特场所指导抗灾,组织林农自救,落实柑桔、茶叶等权重经济林补救恢复措施,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确保林农受灾不减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国营场所倒塌房屋基本修复,职工生产生活秩序良好。2月22日,全省农业灾后恢复现场会参观了*区*街*村桔园抗灾恢复现场,得到省市领导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根据目前林木恢复形势评估,全区柑桔受灾损失可望降低到20%以下,茶叶受灾损失可望降低到15%以下。

2、植树造林,强化生态。在造林绿化工作安排上,我局创新新机制,把发展民营林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以绿色造特色,以绿色增优势,大力倡导全民绿化。上半年共完成连片造林25615亩,占市、区计划值14000亩的183%。按林种分:经济林6096亩,用材林18924亩,防护林595亩;按权属分:集体造林4960亩,非公有制造林206555亩。另外四旁植树1*.7万株,占市区计划值100万株的1*%,折合造林面积5135亩。截止目前,全区有林面积累计达到58.36万亩,城镇与四旁绿化面积累计达到1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

3、碳汇造林,生物固碳。中国绿色碳基金中石油*市*区碳汇项目是国家、省、市林业局高度重视、重点督办的造林项目,国家林业局首批7个省市试点实施,其中武汉市*区位列其中,总规模6000亩。为了高标准建设该项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抽调林业局技术人员成立碳汇项目办公室,采取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管理,设计6个乡土树种,3种模式混交,最大程度提高CO2汇聚量。3月11日,碳汇项目正式在流芳街启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省林业局局长**,市林业局局长*,以及*区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出席仪式,为项目剪彩。目前工程已完成造林6000亩,经省林勘院检查验收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得到省、市碳汇办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4、发展产业,促进增收。提高林地利用率、产出率与贡献率是建设现代林业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产业建设上,今年局党委从壮大优势产业基地,拉长产业链条着手,坚持低改优培,实行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林业工厂,在具体操作上,一手抓林、果、茶、苗四大产业基地版块建设,强化规模经营,一手抓林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区新建版块基地28680亩,其中:苗木花卉6525亩,杉木丰产林14863亩,绿色水果7292亩。与此同时,在柑桔、茶叶原料基地相对集中,又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山茶场、*场新建“茶叶加工分级包装”和“柑桔打蜡分级包装”两条生产线,目前,两家场所已新建加工场房2000多平方米,正在洽谈购置生产设备,两条生产线计划在柑桔、秋茶上市后,部分投产。生产线全部投产后,预计可提高柑桔、茶叶利润25%—30%,年均可为企业、林农增收2500—3000万元左右。

5、开发庭院,绿化家园。在家园绿化建设中,我局积极实践以小果园、小苗圃、小片林、小茶园为特色的林业庭院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受到农户们的积极拥护,在建设村中,形成了一批以*镇*湾为代表的环湾产业型、以*乡*村*组为代表的林业庭院经济型、以*街*湾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型、以*街*村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型四种不同风格的农民新村。今春以来,全区再次掀起林业庭院经济开发新,截止目前,已新建林业庭院经济4878亩,其中以柑桔为特色的小庭院3979亩,107国道沿线村湾基本实现湾湾有特色庭院经济。如山坡乡,全乡有17个村的24个自然湾农民踊跃要求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林业部门与乡政府因势利导,实行统一清场,统一抽槽、统一提供种苗等调控措施,引导农民除杂、栽苗、管理,目前已累计建园2300多亩,为了保护农家桔园,激励农民搞好抚育管理,乡政府还统一安排,免费为新建庭院柑桔扎起竹篱笆,形成一道道靓丽的农家风景线。

6、创建森林城市,优化环境。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启动后,我区迅速行动起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区林业局设立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创建办的统一部署,一是制定了《*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全区征求意见,并在区长办公会上通过,准备近期与各责任单位签定目标责任状;二是加大宣传造势力度,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目前我局已在*大道**山庄旁、107国道*镇设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大型宣传牌两块,并在区电视台滚动播放创建标语,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7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通过创建活动,在全市形成以山地森林为主体,城镇、乡村绿化相协调,通道、村庄、公园、广场、河流、社区、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相互交融,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搭配合理,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城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力争2009年实现*省森林城市创建目标,2*0年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

(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7%以上,林业用地面积稳定在220万亩,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二)道路、农田、水系实现高标准林网化,宜林地段绿化率达到98%以上。

(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重点以质量提升为主。

(四)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以上,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内有休闲绿地;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

(五)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城市森林的自然度达到0.5以上。

(六)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保持在92%以上,义务植树登记卡建卡率90%以上。

(七)森林功能有效发挥,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700个/cm3;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达到60%以上。

(八)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以创建森林城市活动为载体,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城市森林,进一步统筹城乡绿化,坚持量质并举,不断提高绿化总量和森林自然度,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之路,不断健全森林生态功能,为构建生态和谐新*服务。

三、活动内容

(一)大张旗鼓地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及相关内容的宣传;通过学校、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组织开展摄影比赛、文学创作、编发简报等活动,丰富宣传形式。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森林植被建设和保护活动,确保创建工作家喻户晓,进一步浓厚工作氛围。

(二)全面深入地开展绿化提升活动。重点抓好以下七项绿化重点工程:

1.“910”绿化精品建设工程。在城区公共绿地、环城景观林区、城区庭院、居住区、公路、乡镇所在地、村庄、农田区和厂区等9个领域分别建设10个绿化精品项目,共计90个绿化精品项目,进一步带动国土绿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4471”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广场、游园、街道、公共绿地、水体、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的绿化水平,增加乔木量和森林斑块,丰富绿化树种,合理搭配灌、藤、花、草,按照近自然森林的理念提高森林自然度和绿化覆盖率。

3.百万亩森林生态屏障保护工程。采用封、管、造、补、抚并举的手段,建好管好62.3万亩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和10万亩本市级公益林,同时保护好村、镇周围近30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尽快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使水库、河流得到有效保护,城镇、村庄人居环境得以有效改善。

4.“百村千户”绿色家园建设工程。以镇、村公共绿地建设和农户庭院绿化为重点,结合村庄整治和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绿化,实现围村有生态防护林,街道有景观林,庭院有观赏树,乔、灌、草科学搭配,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绿的目标。全市所有行政村的中心村都要进行一次绿化提升,建成*市以上绿化示范村100个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5.千里景观长廊建设工程。在主要交通线路(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特别是旅游线路两侧开展边坡绿化,消灭裸土;在通道迎面坡山体培育阔叶树种为主导、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较高的森林景观。

6.千里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农田林网建设,对原有的农田林网体系进行提升改造,消灭缺株断带现象。

7.千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在全市各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提高森林火灾自然防控能力,保障生态安全。

(三)广泛持久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实施好百村万亩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工程,切实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绿化成效;积极探索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等义务植树履行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四)一丝不苟地开展森林保护活动。要加大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林木采伐、树木移植、野生动物猎捕等活动,加强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严格保护古树名木。

(五)科学有效地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提高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全力做好科技推广工作,每年组织森林城市建设科普活动不少于3次,培训林农不少于2万人次,确保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创建工作,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关注森林”委员会和市绿化委员会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林业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市“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和市绿化委员会要高度关注创建工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配合和支持工作。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明确创建工作班子,为创建活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加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宣传,利用公益广告、新闻媒体、信息平台、专题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切实提高市民对创建活动的认识,提高市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森林城市建设要求高,任务重,为确保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工作,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指标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分头负责落实(见附件)。其中,绿化项目要做到林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科学栽植,管护制度和人员双落实;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立体绿化率10%以上;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每个认建基地面积10亩以上,每个认养基地面积*平方米以上或树木20棵(古树名木5棵)以上。各责任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四)多元融资,加大投入。创建项目建设经费由各建设主体承担,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充分整合资源,将创建活动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绿化。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创建公共活动,重点用于宣传、会议、培训、申报、考评以及部分项目扶持等。

(五)加强督查,搞好评比。要建立创建工作督查队伍,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并对各单位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发动(20*年上半年)

建立健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机构;及时举行创建启动仪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编制创建工作方案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责任单位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各责任单位在4月底前编制完成本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二)落实措施(20*年—2*0年)

各责任单位根据各自的目标任务,按计划分步实施各项创建活动。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指导、督促工作,及时掌握创建工作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通报活动情况。邀请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领导及专家指导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

(三)申报验收(20*年和2*0年)

20*年申报省级森林城市,2*0年申报国家森林城市。按申报要求编写申报材料,制作音像资料,准备验收资料和现场,迎接评审组考核验收。

第8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本是城市建设中最高级别的“绿色勋章”,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的城市才可申报,在考评内容、指标标准、评审程序等各个方面也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

但近日,山东青岛市政府却因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荣誉称号,而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何一项增绿城市、美化家园的行动却饱受质疑?地方政府巨资突击改善生态的内生动力何在?中国需要怎样的生态城市?

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生态”

无论是执政一方的决策者,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民众,都希望身处一座环境宜居的生态城市。

“对地方政府来讲,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确实是一种内在的要求。”胡勘平供职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系该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也是《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撰稿人,根据自己多年考察的情况,他认为,各地对生态城市创建活动比较重视,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创建活动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好处。

除了地方发展的内在需求、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方向之外,老百姓的现实需要也是动力之一。“现在有很多地方生态环境质量不能使老百姓满意。”胡勘平说。

今年以来,胡勘平开始着手制定生态城市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国家公益科技项目,全称为“基于分区管理的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研究”,分别从省一级和县市一级区域制定标准,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也有所不同。他计划从经济、环境、文化、人居、制度五方面来进行评价。

从绿化城市、园林城市到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官方有一系列、一整套创建活动的评选条件。也有学者认为各地情况不同,生态城市不应制定标准。胡勘平表示,评价体系应基于分区管理,要体现差异性。“很多地方资源不同,在制定它的指标体系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也不同,指标考核应有所区别。”

但他依然认为制定指标体系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分成若干类型,同等类型之间有一套指标体系衡量考核它的成效,有利于检验实际效果以及同等区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而国内不同机构对它们生态建设的评价结果却大相径庭,但在公众心目中,却只有“一杆秤”, 《小康》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能够有效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最重要意义。

创建生态城市背后的政绩冲动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2012年《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刘举科说,要重建生态文明,就要标本兼治,核心是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眼于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

“各级政府要真正地从GDP主义当中解脱出来,现在这个问题解决没有?可以说完全没有解决。”中国社科院科学部委员李景源称,中国要把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宜居城市,不解决价值观的问题是不行的。

而热衷于创建各种国家级生态城市称号的一些县市,相当一部分的现实动力源自“政绩”驱动。

“人类已经无法阻挡青岛种树了!”近日,不少网友在网上转发一组青岛当地政府部门“在桥底下种树”、“毁草种树”、“石头上挖坑种树”的图片,并以“青岛一年投入40亿元财政经费种树”为题,引来社会各界几乎一边倒的批评。

据青岛当地媒体报道,今年青岛五市三区投入造林的资金将达40亿元以上,完成新造林13.1万亩,5月底前完成全年造林任务的80%以上。早在今年2月上旬,青岛市相关部门就制定了“2012年全市植树增绿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按照“高水平、大规模、密种植、厚绿带、多样性、彩相宜”的原则,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面开展植树增绿美化家园行动。

形如青岛市一样“突击增绿”的情况并不鲜见。2011年,大连市政府投入100亿元植树3.4亿棵,并专门建立绿化基金向全社会筹款,目标直指“国家森林城市”;重庆市更是“大手笔”,同样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连续三年投入402亿元种树15.5亿株。

“现在各地在开展生态创建方面比较突出的情况还是做的工作不扎实。口号提出了,文件下发了,工作做得不实在。没有真抓实干。”胡勘平直言不讳。

“千年树城”已呈可喜态势

在胡勘平看来,从总体上来说,全国生态城市建设呈现出的是可喜态势,东西部都有一些表现突出的区域。“东部来看,比如江苏、浙江,成效更突出一些。中部来看,比如湖南、湖北都很不错。西部也有一些,比如贵州、四川、重庆,各有所长。”他说,这些地方实际上是根据当地资源等特点,来确定生态创建方面的特点和阶段性目标。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也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多样化的国家,如何进行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没有统一的、唯一的模式,只要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增加自然生态资本为宗旨就可以。

去过几十个国家的胡鞍钢认为大庆市的“绿色转型”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过去我们都知道‘工业学大庆’,现在如果再到大庆去,就会看到‘绿色发展学大庆’,大庆正在打造‘湿地之都’。大庆将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过去把湿地称之为‘水泡子’,没有能够视为‘绿色生态空间’或‘绿色财富’,而现在将‘水泡子’变为‘湿地之湖’、‘湿地之河’,相互连通,沿岸绿化,加快实现了‘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发展目标。”

还有一些城市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理念,在打造生态城市方面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例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的9.6%增至现在的35.16%,绿地率由6.7%提高到32.16%,人均公共绿地达8.55平方米。

而地处河西走廊咽喉部位的甘肃张掖市,则颠覆了人们对河西走廊、地处西部干旱地区城市的概念和传统印象。经过几年发展,张掖市主打“生态牌”收到了切切实实的效果,被确定为全国13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州、盟)之一。张掖市在甘肃省内率先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发展生态经济上来,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真正成为一座宜居宜游的千年古城。

生态建设,观念先行,张掖市的做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过去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是‘千年树城’。”李景源在3月15日举行的2012年《生态城市绿皮书》新闻会上说。

第9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以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在年把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越、富有特色魅力的国家园林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创建任务目标

1、提升“”绿化精品工程

着重对所在地和迎宾村实施绿化改造,并作为新农村绿化示范点;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路景观带征地工作,结合“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做好等创建村创绿化工作,着重抓好休闲广场建设,村道两旁和村入口空闲地绿化,庭院绿化和村部公共休闲绿地绿化为主,乔木和草灌木相结合,提升绿化档次,落实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绿化成效。

2、提升及交通线路绿化建设工程

积极配合市建设交通部门做好主要交通线路(铁路、高速公路、公路、县乡镇、村道、河道)两侧的绿化,结合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做好公路沿线两侧边坡裸土绝大部分得到复绿,通道迎面坡山体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重明显提高;做好入口、道路节点、河道等重点部位的绿化,同时做好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城区沿线环境整治工作。

3、提升农田林网绿化

宜林网化农田区基本实施了农田林网造林,确保绿化到位率和保存率,今年着重要加以全面提升,并督促落实管护措施,对宽度3米以上的田间道路和2米以上的沟渠都要求建林带,原林带不完整的予以补植;交通干线两侧的农田林网主林带要做到乔灌结合,提高景观效果。

4、提升镇机关庭院绿化

结合百家单位庭院绿化提升工程实施,做好镇机关庭院绿化工作,建设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主要通道两旁的绿化,绿化履盖率达到以上,树种搭配合理,树种丰富,美观有序。

5、提升“百村千户”家园绿化

结合“中国幸福乡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村庄和庭院绿化水平,消灭村内应绿未绿空间,村村都有林荫长廊、环村林带,户户庭院绿化率达到5%以上,绿化率2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以上。村庄所有入村道路要建成林荫道,村入村口与村中心要有连片㎡以上绿地。

6、提升园区企业绿化。积极抓好企业绿化提升工程,动员江东区所有企业积极绿化美化自身的经营活动场所,大力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退建让绿活动,提升绿化水平,提高企业品位。

7、提升市级下山搬迁小区绿化。着力做好三个市级下山搬迁小区的绿化工作,使小区内林木覆盖率达到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以上,其中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力争每个小区有一个休闲绿地为主的公共绿地,每处绿地面积要求平方米以上,小区街道绿化率达以上,以上农户庭院绿化率达到以上。

8、配合做好重点工程征迁工作。做好迎宾西路、污水管道、垃圾填埋场等市重点工程征迁工作,按时完成征迁任务,做好绿化工程实施。

三、实施步骤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分六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年月-年月)

成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出台《上余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量化,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月-年月)

按照市里确定的各项指标,对照指标差距,进一步细化安排今明两年的绿化建设项目,抓住每年月、月绿化黄金季节,大力开展增绿补绿活动,重点推进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河流绿化、家园绿化、农田林网绿化、防火林带绿化、绿化;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搞好辖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效果明显。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现场验收和资料验收的准备工作,确保验收不丢分。

第三阶段:自查验收阶段(年月-年月)

编写自查报告,上报市创园办公室。配合市有关部门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于发现问题,督促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园林城市,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镇党委、政府成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工作。各行政村要根据全镇的统一部署,成立工作机构,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创建任务,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