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关系。无论是以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还是站在内部控制视角而言,均可以发现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来实现全面控制,减少各自风险爆发的几率。在全局视角下,内部控制是强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资金管理渗透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指明了方向[1]。1.2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差异。根据对此方面的研究可以知道,虽然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差异性更大,此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作用时点不同,在保险公司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且作用对象涵盖了整个公司人员,但资金管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作用对象也较为有限;二,限制条件不同,资金管理效率往往只与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关,但内部控制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三,控制内容不同,资金管理往往只是包括相关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或是将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入其中,内部控制无论从人员方面,还是从战略目标定制方面,或是其他的经济活动方面均有所涉及。
2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在绩效考核方面可以清晰的看到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如从考核指标来看,多数公司均是以保费收入为基准,也就是将销售业绩作为首要条件,此举虽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但却会因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有些保险公司,其虽然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但所含有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使得员工未能够充分意识到资金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要性,执行力也会受到影响,在风险防范方面更显得力不从心[2]。2.2资金管理监督管控力度不足。以太平洋保险公司为例,其作为我国十分著名的保险公司之一,在行业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很多中小型公司均会朝其看齐,根据对太平洋公司的研究可以知道,其总公司对各个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有着规范性,分公司需要严格按照总公司的指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尤其是在总公司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后。然而,鉴于内部控制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很多监督条款在公司内未得到全面应用,很多细节问题也出现了问题,最终出现了资金不符的情况,或是部分人员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动手脚”,最终影响了资金管理质量。2.3业务操作流程过于复杂。保险公司的发展中往往会伴随一定的风险,而为了能够减少风险,各个保险公司均对很多业务进行了全面管控,然而此举固然可以降低风险,却也为实际执行带来了诸多困扰,如某一个较为简单的业务,却需要相关人员奔走多个部门方可完成,尤其是费用报销方面。很多保险公司每天的业务量均十分庞大,此种操作流程若不能够得到优化,势必会为相关人员增加更大的工作压力,也无法实现工作时间利用率的最大化[3]。2.4存在潜在风险。该风险往往集中在收付费管理方面,依然以太平洋公司为例,其在进行资金管理时,一般以收支两个方向为主,每个分公司均会将收入陆续划入总公司账户内,然后由总公司的相关人员对各项资金进行处理,最后将周转金额度进行明确,且要在此范围内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然而对于总公司而言或许可以很好的处理此方面的工作,但每个分公司的综合实力不同,相关人员的工作素养也有一定的差异,甚至会受到银行转账方式收取保费差异方面的影响而导致出现转账率存在误差的问题。
3优化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3.1改革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方面首先应对指标进行丰富,而不是单纯以销售业绩作为唯一标准,同时也要对绩效的等级进行深入划分,如优秀、良好、不及格,并对各个等级进行范围划分,严格按照等级来开展相关工作。在明确等级范围后,还应做到人性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很多新员工而言,其刚刚接触到保险行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销售业绩,但其每一段时间的变化却也会格外明显,公司应根据每个员工的进步程度进行二次奖励,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其自信心,也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甚至带动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4]。3.2优化资金内控环境。内控环境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然而很明显,我国在此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今后公司应将内部控制部门、教育培训部门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少员工培训中的麻烦,如内部人员需要到教育部门定期接受培训,并开展各个方面的学习,同时要参与周期性考核,逐渐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此方面还需要监理在良好的公司文化之上,公司文化文化能够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状态,良好的公司文化也可以促进内部团结协作,这对于整个公司的发展而言均至关重要[5]。3.3强化资金管理监控力度。资金管理往往会涉及到方方面面,若不做好监督工作,很可能因人为、客观因素而导致管理效率不佳的情况出现,今后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资金管理新理念等方面来完善监督制度,并实现责任制,使各个部门、人员均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监督过程中应避免制度流于形式的情况再度出现,一旦发现人员违反规定,则应根据制度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而若是工作中表现优异,也应对其进行奖励和表扬,此举不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监督工作的开展必然离不开监督人员的努力,在进行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管理,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够丰富自身的工作手段[6]。3.4优化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操作流程的过于繁复不仅没有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多大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因此今后应将部分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具体如下:一,对各个业务进行分析,找到可以省略的部分;二,在新流程确定后,公司应积极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使工作人员可以尽早适应新的工作流程,以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三,强化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并不断促使其强化自身工作技能;四,对收费管理方面进行改革,渐渐将传统现金方式摒弃,充分发挥当代科技作用,实现电子转账[7]。3.5构建信息化的资金管理系统。当代社会中,信息化管理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保险业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今后应使资金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紧跟时展步伐,也可以对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因为信息化管理质量如何往往与信息化设备的性能有何极大的关系,因此应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既要保证设备质量,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要做好设备维护工作。3.6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如今我国已经拥有了多种资金管理模式,且每个模式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同,所适用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做好优化选择工作。此外,也应将此方面的创新工作重视起来,创新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做到了创新才可以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应实现集中式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资金活动的全面监督,同时也应将现代科技的优势发挥出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保险公司也可以将其融入到资金管理模式中[8]。3.7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无论是资金管理方面,还是内部控制方面,均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来开展工作,然而我国保险业的人员往往是工作能力较强,但整体工作素养不佳,为了能够彻底解决此方面问题,今后除了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外,也要对人才招聘方面进行控制,杜绝劣质人员进入到公司内,更不可接触到资金管理方面,对于高端人员应适当提升薪资待遇,以免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甚至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领域、发展规模均得到了扩大,且进入新时代后,很多传统发展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均难以适应如今的保险业发展现状,进而导致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虽然我国保险公司针对此方面问题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且小有成效,但依然有很多待优化之处。
作者:杜霞 单位: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真.供给侧改革下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2015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报告[J].上海保险,2016,04:17-23.
[2]郝帅.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A保险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16,22:137-140.
[3]申丽荣.关于货币资金管理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109.
[4]赵晓素.浅谈内部控制在铁路建筑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17:196.
[5]刘瑞霞.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保障业务健康运营———关于基层人寿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几点看法[J].时代金融,2012,30:74-75.
[6]徐硕,徐玉德,罗欢.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47:57-62.
【关键词】保险公司预算控制重要性
一、前言
预算控制是一种符合企业实情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预算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预算控制是对企业财务环节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管理以及预算,保险公司的预算控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为此,在进行预算控制的时候,所采用的手段与其他企业的手段是不一样的。因为当前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一定要不断健全财务预算控制,从而能够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二、保险公司预算控制的实情
(一)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的优势
保险公司通过实行预算控制,充分运用人才、资金以及业务的系统化,合理的表达出分权授权,同时也体现出企业的业绩评估,进而能够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好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要求。此外,实行预算也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预算管理是保险公司不可缺少的管理模式。
(二)保险公司财产预算控制的缺点
第一,很多的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保险期限只有一年,从而导致该类保险受到外界影响的可能性十分大,比如人均GDP,最终会导致管理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的成本,尤其是规避风险的成本。第二,保险公司在保险以及理赔的时候,其弹性幅度往往比较小。第三,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即使采用了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在执行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使用费用之前,会添加预算审核、审批等环节,而在费用使用之后,又会添加预算评估等环节,从而导致了保险公司在进行预算控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在开始的时候能够明显体现预算的作用,而在最后却不能继续进行。第四,在实行预算控制的时候,因为企业的领导的重视力度不足,从而导致预算控制的执行力度大大下降,目标预期模糊不清,进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最终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提高。第五,预算价值不能充分展示,从而导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第六,很多的财产保险公司并没有充分调研市场,从而很容易会出现高估或是低估保费的现象出现,最终会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保险公司预算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以责任为核心的预算模式
当前,我国的财产保险行业发展速度明显要慢于国外,同时由于保险人员的素质高低各异,从而导致保险市场的规范性不足。针对上述情况,财产保险公司一定要建立以责任为核心的预算模式,有效的实行分开考核、分类预算。其中详细的做法如下。第一,要充分认识预算在企业中的作用,要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进行预算,为此,为了保证预算控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及权威性,一定要设立相对应的管理部门,指导有关的部门进行预算工作。同时企业的领导可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从实质上对企业的预算进行控制。比如,ABC保险公司总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的职责是根据预算执行的实情以及预算调整的基本原则,在不影响公司年度总预算的前提下,确定预算调整的项目,并合理安排各级机构在预算管理系统中进行预算调整。第二,销售部门一定要充分及时了解市场的动态,要正确认识到本公司的特征,科学的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就市场中具有潜力的机构而言,公司应当重视对其资源的投入,但是一定要在公司利益不受到损失的前提下,抓住市场的机遇,不断开拓出新的渠道。而对于市场规模比较小,而且竞争过于激烈的市场,公司应当重视对其的控制力度,从而确保公司效益的最大化。第三,业务部门一定要细化公司的业务,并要明确不同的成本、费用的预算指标,要根据不同的渠道以及不同风险种类的风险的高低,制定对应的奖罚制度以及费用政策。此外也要激励业务人员不断拓展新业务,并能够促使赔付成本降到最低。第四,财务部门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并要以企业为核心,不断拓展企业的业务。第五,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明确职工的人数、薪酬以及职责等,并要明确全年薪酬指标的实情。
(二)建立合理的分析评价以及考核制度
为了确保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科学合理,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分析评价以及考核制度,有效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以及监督,从而促使企业的预算达到预先的要求。首先,公司预算监督管理委员会一定要合理研究和讨论与财务预算相关的工作。同时也要科学的分析评价出预算控制部门执行力度的实情,并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实情,提出预算修改建议,最后要把评审的结果交给公司的决策层实行。紧接着,要制定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第一,要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确保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预算得到全面合理的检查。第二,要及时对预算的差异进行跟踪,对于预算差异比较大的机构一定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提示。第三,要合理考核以及评价销售渠道的实情以及风险种类,从而确保公司战略计划的准确性。然后,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实行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比较预算实际执行的结果与预算指标值,从而能够从中找到问题,有效的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公平的奖惩企业的员工,从而能够促使员工积极性的提高,最终能够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比如,ABC保险公司的内部考核主要是相关部门向本级考核递交月度实际和预算执行的分析以及粘度工作总结的方式来考核。考核的根据是上级公司考核情况以及部门年初编制的《工作计划书》。其中,考核指标主要包含了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工作计划书》的完成情况。通过参照部门的《工作计划书》能够科学的考核各个部门。
(三)加大对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中的重视力度
为了确保保险公司的预算计划可以在实际中执行,在预算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加大各部门的沟通合作,从而能够促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促使预算有据可查。在预算控制中,财务部门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打消财务预算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分内事这一念头。在预算工作中,财务部门主要是负责预算的编辑以及配置,同时也要对预算进行协调以及编制,把预算汇总申报预算委员会。此外,财务部门要在预算下达后,合理分析财务报表数据毛病要查找出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交给预算委员会进行研究,对预算做出及时的调整。
(四)进行全面预算
预算不单单是总部的工作,同时也是分支机构的工作,不单单要做好总部的预算,同时也要做好业务部门的预算。由于预算细分为不同的风险种类,为此,对于不同的风险种类进行预算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近期以及远期的预算。同时,企业预算控制不单单要依靠财务部门完成,同时也要要求相关的部门共同参与,也要正确认识到财务预算是由经营者控制的,为此,经营者会对预算负责。此外,一定要进行全面预算,从而才能确保财务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在进行预算控制的时候,一定要加大对预算控制的监督力度,并促使监督人员素质的提高。第一,保险公司要重视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促使会计人员根据有关的规定办事,最终才能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客观运用其权利。第二,一定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促使其专业素质的提高,最终才能促使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提高。第三,在进行审计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的预算控制是确保公司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保险公司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情,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同时,保险公司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及指标体系,从而能够促使公司竞争力的提高,最终能够促使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吴元恩 单位: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SJ公司为客户提供租赁设备并负责整个租赁期间除纸张以外的所有耗用,如日常设备的保养维护,墨粉、硒鼓等耗材的补充,配件的更换修理等;客户按期支付设备租赁费用(包含基本的印张数量)和超印量费用。租赁业务的成本主要由复印机设备成本和维修保养的服务成本构成。设备成本包括复印机设备折旧及其保险费;维修保养的服务成本包括复印机设备消耗的各项耗材(如墨粉、硒鼓)、维修保养更换的零配件和直接人员(维修工程师、调度员等)的薪酬费用。其中,复印机设备折旧成本、消耗的各项耗材成本和维修保养更换的零配件成本均与型号设备的原厂标准一致,而保险费成本则以租赁期间的保险公司实际价格为准,维修保养直接人员的薪酬费用与其完成指定操作所耗用的定额工时和薪酬标准有关。
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规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成本管理有利于规范化发展
整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重成本控制轻基础核算。规范的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实践中,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基础核算是相当不规范的,导致整体财务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比如,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费用界限的区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费用记录的及时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但是中小企业主对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视的,那么从成本控制方面入手可以倒逼基础核算的规范,从而较好的推动企业综合财务能力的提升、改善,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向规范化发展过渡。
(二)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竞争力
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条件。中小企业往往资源有限,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相对劣势,为了获取订单通常采取降价策略,势必要求企业降低成本,倒逼企业不断加强成本管理,从成本管理中获取利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三、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不规范
设备租赁成本和服务成本未能分别核算。成本是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能准确核算出设备的租赁成本和租赁期间的服务成本,就无法提供定价决策或调整价格的依据,从而导致决策错误。复印机租赁给到客户,客户按照发生的印张数量支付费用。客户印量的频率、印量的多少、设备性能的不同和技术能力,决定了单张成本的高低和人工维护的频次。设备的租赁成本主要上是租赁期间的设备折旧和保险费,服务成本主要是实际发生的各项消耗成本。由于不能准确地核算清楚不同款型设备的单位成本,那么在销售报价时就会或者参考同行报价,或者按照自己粗估的成本加利润报价,这样就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定价策略。该报价是亏损还是盈利,只有等到设备的生命周期结束,才能有一个结果评判,而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在3~5年,严重影响到决策的时效性。
(二)成本管理缺乏目标
复印机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在5年,租赁期通常多为3~5年。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提供了多种品牌多个型号供客户选择。过多的产品线导致耗材、配件的管理混乱,分散了采购力量,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同时,过多的产品线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也是巨大的挑战,需要配备不同的维修保养工程师,增加了人力成本。复印机的租赁成本,从整体上来看是前低后高。同一设备在不同时间段成本消耗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缺乏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不能在各个时间阶段确立成本目标,即使在某些点上实施了控制管理(比方耗材的领料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整体性,最终导致整体成本控制失效。
(三)考核制度比较落后
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是对成本控制的有效支撑,通过成本绩效考核,能够提高相关人员成本管控的积极性,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在SJ公司复印机租赁业务中,产品成本的高低主要与产品部采购人员和技术服务部的维修保养工程师有着直接关系。绩效考核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成本失控。例如,当前维修保养工程师采用服务工时的多少来计算奖金,工时越多,意味着消耗的成本越高,反而奖金越多,严重不合理。维修保养工程师缺乏提前预防问题产生,或问题产生后彻底解决的动力。
四、完善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成本核算
1.确立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指有权对成本和费用承担控制、考核责任的中心,是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的最小组织单元。可以说,凡是有成本、费用发生并能够对成本费用的发生实施控制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成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目标或以最低的耗费完成既定的产量,或在预算既定的前提下增加产出。通过建立成本中心,实现对成本中心的业绩进行考核,提高每一个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意识,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在复印机租赁业务中,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主要组织单元有2个:产品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进一步细分到人员则是产品采购人员和维修保养工程师。产品采购人员负责产品的采购,直接影响租赁设备的初期成本和租赁期间耗材、零配件的采购单价。维修保养工程师负责产品的配送安装、维修保养,其维修能力、责任心、保养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相关耗材、零配件的消耗数量,从而决定耗材、零配件的使用成本及人力成本。在复印机租赁业务中,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主要组织单元有2个:产品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进一步细分到人员则是产品采购人员和维修保养工程师。产品采购人员负责产品的采购,直接影响租赁设备的初期成本和租赁期间耗材、零配件的采购单价。维修保养工程师负责产品的配送安装、维修保养,其维修能力、责任心、保养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相关耗材、零配件的消耗数量,从而决定耗材、零配件的使用成本及人力成本。
2.确定成本核算模式
SJ公司提供的租赁业务成本构成主要是以初期投入的设备成本和后期发生的维修保养服务成本为主。设备成本是在初期一次投入,通过每个租期计算折旧核算;维修保养的服务成本是在每个租期根据实际耗用的成本核算。每一租期业务成本=当期折旧+当期保险费摊销+当期发生的耗材、零配件成本+当期人力成本=设备实际采购成本-预计残值设计印量总额×当期实际印量+租赁期间保险费总额租赁期数+当期发生的耗材、零配件成本+当期人力成本注:设备折旧按照工作量法计算折旧,保险费按照保险期间平均摊销从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成本管控的关键在于,一方面需要优化产品,在满足多数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产品线的复杂度,选择最大可能使实际印量接近设计印量的产品,以使单位印量负担的固定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加强维修保养能力的提升,减少故障发生概率,使零配件的更换次数最小化。为达到这样的管控目标,SJ公司从产品规划,目标成本设定,预算管控、目标成本考核等方面,对租赁业务成本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的管控。
(二)实施成本管控
1.优化产品线,构建成本单耗基础数据库,制定目标成本
SJ公司结合客户的主要需求,将产品范围设定为2个品牌,8-10款型号,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场景需求。优化后的产品线采购规模得以提升,成本优势明显;维修保养工程师的技能聚焦在少数产品后,技术能力更强,很多问题能够做到提前预防,降低了消耗成本和人力成本;成本单耗定额标准的制定变得简单。复印机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补充的零配件少则10多项,多则几十项。为此SJ公司成立单耗定额基础数据测试小组,通过对企业历史数据、厂商数据、行业数据及维修工程师技术分析,构建出每一款型号产品的单位消耗基础数据库。第一步,统计自开展租赁业务以来每台设备的采购成本,实际印量,耗材、零配件的实际耗用量,实际发生的人工工时。第二步,由财务人员结合会计准则,具体核算出各成本项目。并详细规范各项目的定义内容,确保所有租赁设备的核算数据口径一致。第三步,整理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设备全生命周期设计印量、耗材和配件消耗量。根据各型号设备单耗定额数据库,结合过往实际数据,制定出该型号设备目标成本总额单耗目标。
2.以目标成本为中心,实施成本控制
SJ公司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成本控制,以达到目标成本的事前预测和设定、事中监控和滚动预测以及事后的分析改进。(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关键是选取适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的效果。为了做好成本管理的控制环节,SJ公司建立了目标成本的滚动预测管理。每月末,由财务人员统计出每台设备的单耗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发送至相关部门及人员。通过滚动预测,及时地发现后续服务过程中目标成本的偏差,从而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2)成本分析。在实现精细化地成本计算后,成本变动的责任主体就能够区分得更加清楚。目标成本差异包括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正常成本中,产品的价格差异由产品采购人员进行分析;维修保养的频率、消耗的耗材、零配件的数量由技术服务部门维修保养工程师进行分析。另外,SJ公司为了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每个月要进行2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同一型号不同责任人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目的主要是确定先进对标,为后续目标成本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不同型号相同责任人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不同的机型决定了不同的产能,目的主要是用来优化产品,选出最佳性价比的租赁产品。
(三)建立以目标成本为中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SJ公司的目标成本考核是以成本中心为单位进行的。通过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与相关利益人紧密相联的机制,加强实施绩效工资与目标成本考评挂钩,推动成本责任落实。成本分析的结果和每个相关人员的收入密切相关,奖罚分明。比方对于维修保养工程师,过去存在按照上门服务次数计算绩效的弊端(上门次数越多,成本越大,反而绩效奖越多),现在改为按照创造的价值(即节约的消耗)进行考核计算绩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建议
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其种植和发展影响着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要努力把烟草行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贯彻“一基四化”模式,即全面推进烟草生产基础建设,努力实现烟草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鉴于此,探讨现在烟草农业的建设,了解烟草农业的内涵特征和运作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推动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烟草农业的概念和本质
现代化具有不断演变的动态特征,在发展中求进步,也就是与时俱进。所谓的现在烟草农业,就是以突破机制体制创新,进行大规模中低产田改造,配备高标准的基础设施,转变烟叶管理模式、生产组织形式、工商合作机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1]。现在烟草农业的建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政策。一是创新生产方式,建立优质、高产、低耗的烟叶生态系统;二是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机械化作业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等;三是保障烟叶生产环境处于生态安全状态,就是保证土壤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生物特性都在规定范围内,没有化学污染[2]。
2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因素
2.1烟农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对于烟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烟草农业的发展依赖的不仅仅是普通的人力,而是专业化人才。我国的烟农普遍素质不高,表现为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差、法律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强等[3]。这种机械化的种植导致烟草生产还处于原始阶段,不符合现在烟草农业要求的智能化、电气化、信息化和机械化要求,成为制约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2.2土地规模化难度较大
土地规模化难度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烟草生产区有三分之一集中在贫穷地区,大多为地势地貌复杂的半山区、浅山区、山区等,比较分散,不能大规模种植,也不适合大型的机械化作业。二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土地流转规模小、难度大。而将农田分割的支离破碎,不利于烟叶的连片种植。三是由于烟叶对种植大户缺乏信任,时常发生退组的现象,导致烟草的规模化种植不持续。
2.3种烟优势下降,抗风险能力不强
烟草种植优势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烟草种植的技术难度和劳动强度加大。主要是因为当前生产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生产技术要求高,让烟草种植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二是受到其他经济作物的影响,其他经济作物价格的上升导致生产资料的增加,烟草种植没有了比较优势,打消了很多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烟草种植过于依赖天气,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的出现,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让烟叶的种植损失巨大。四是缺乏完善的补偿机制,有限的补偿额度,让烟农的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
2.4管理较为混乱,内部矛盾较多
现在已有的烟农合作社,由于缺乏现代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导致内部矛盾增加,管理混乱。很多烟农仍旧处于个人闲散的工作模式,缺乏合作意识。
3发展现状烟草农业的建议
3.1组建烟农民间团体
为了提高烟叶的产量,降低损失,烟农可以组织一个烟叶协会。一是可以通过集群的形式加强技术交流,提高生产技术。二是可以通过协同合作,解决烟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旱、涝、病、虫等问题。烟叶协会的成立,通过为烟民提供生产服务、救助灾害等帮助,提高烟民的积极性和种植水平,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3.2加大政府和工业企业的参与度
政府和企业的参与可以对于烟草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解决规模化种植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加强政府、企业、公司、烟农之间的合作,政府的政策实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解决土地的流转问题。烟草公司和企业通过小额贷款等形式,为烟草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保障,增强烟农的信心,保障烟草种植的规模化。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为建筑烟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3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由于种植风险是制约烟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利益。首先,建立烟草农业保险,如成立保险公司和实行捆绑式保险2种方式。保险公司的建立可以在不增加烟农负担的情况下,实行强制性保险,达到低保费、高保障的目的。捆绑式保险,将农业保险与其他常用保险相结合,提高参保的积极性,起到带动作用。其次,建立完善的气象预报和增雨防冰雹体系。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用短信或邮件等各种方式传递最新的天气信息,以便烟农做出准确及时的预防措施。通过炮点的设置,降低冰雹的危害。最后,建立风险基金机制。通过政府、企业等进行集资,补助烟农在自然灾害中的损失,保证烟农的积极性。
3.4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目前,烟草农业管理中的混乱状况要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原本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进行集约化管理。一方面,要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规模化生产,让烟农意识到角色的转变,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经营;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
3.5重视法律法规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影响
法律的制定可以对农业的生产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为了避免各种法律纠纷,加强法律的建设和宣传。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障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推动烟草业的产业化进程。
3.6建立现代烟草农业生态系统
顺应当前的农业发展趋势,烟草农业的发展也要向低碳、节能等生态化方向发展。具体措施如下:①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特性进行防治;②平衡施肥,要多使用一些饼肥、绿肥、微生物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减少化肥对于土壤的破坏和污染;③提供节能环保的烘烤设施,多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烟草烘烤,减少能耗。同时,提高已有设施农闲时的利用率,如种植大棚蔬菜等,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烟农的收益。
4结语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和变革,烟草行业为了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进行生产模式的创新发展。当前烟草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已有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发展出适合现代烟草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以推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波,陈坤,朱开林,等.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11):162-164,168.
[2]呙亚屏.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分析与探讨[C]//“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84-90.
关键词:保险公司 廉政文化 建设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它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文化形式为载体,是保险基层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强化机制建设
一是要建立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公司反腐倡廉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建设的整体合力,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公司廉政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建立领导机制,通过成立领导以及工作小组和落实廉政文化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强化对公司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三是要建立协作机制,由纪委牵头,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共同对年度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并按条线分解目标,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四是要建立考核机制,针对文化建设以务虚为主的特性,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在“虚”和“实”的有机结合上做好文章,坚持虚事实办、虚功实做,要通过建立切合实际的考核机制,把公司的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向一个预定的目标,力求使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和规划的项目做得到、行得通、办得实,使各层级、各条线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得到循序渐进地有效推进。
二、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要重视党风廉政各项制度、廉洁从业各项规章和行风建设各项规定在公司内部的细化实施和监督执行。二是要重视建立完善相应的廉政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包括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对公司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和原则、基本任务和措施,分解项目、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在总体目标下分步实施、有效推进。三是要健全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执行和推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具体措施,并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对规划的目标进行可行性调整,保证廉政文化建设不游离中心。四是要补充和完善廉政规章和量化管理考核制度,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和必要的修订,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评估、持续改进和不断推进。
关键词:股权激励;关键因素;建议
一、股权激励的本质和目的
股权激励是一种以股票为标的物的长期激励制度,它是企业股东在经营者实现了其设定的业绩目标的条件下奖励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分配形式。股权激励实质上是处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矛盾的方式,出发点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建立一种持续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相结合,使人力资本能为企业做出持续而稳定的贡献,可以形成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共担风险的机制,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承认,是有效激励人才的手段,也是将隐性的控制权收益透明化、货币化的方法。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我国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是: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
现代企业与古典企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相互分离,企业所有者将经营权让渡,而保留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接受股东的委托管理其资产。为了平衡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需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解决问题。
建立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是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捆绑,使得两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标趋于一致。一方面,让经营者取得激励股权,能够获取股票的资本利得与红利,另一方面,也让经营者承担一定的营业风险,使经营者关注短期收益,同时更注意公司的长期发展。在理论上,这种创新的产权和分配方式能防止经理人的短期行为,让企业的高级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提升公司价值。
二、股权激励的作用
(1)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首先,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经营者决策水平。如果做出决策后既直接影响公司利益又间接影响个人利益,那么经营者会谨慎对待。决策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可能选择出最佳可行方案。其次,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股权激励制度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竞争意识、责任感和创造性。经营者在利益导向下努力工作,一般可以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企业管理效率会大幅提高。最后,股权激励有利于避免短期行为。经营者在任期和固定薪酬下为了追求更高的报酬,可能会牺牲企业的未来发展机会。所有者一般更关注于企业未来的价值,而经营者只在乎任职期的业绩,因此就产生了短期行为。股权激励可以提高经营者的报酬,减少其短期行为的发生并给予长期发展的眼光。
(2)股权激励有利于降低公司委托成本
委托关系的建立基础即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作为财产委托人需要支付包括以薪金、红利为主的显性成本,同时还包括由于经营者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不作为丧失发展机会所造成的隐性成本。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激发经营者积极性,做出高质量的决策,降低隐性成本;另一方面,股权激励避免了公司支付大量的流动性资产作为经营者的报酬,因此节省了显性成本的支出。简言之,股权激励使得经营者通过努力改善企业经营水平,提高盈利能力,从而抬高公司股价,经营者通过激励股票收益。
(3)股权激励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国有股权过分集中的问题,因此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为公司股东结构注入新鲜血液,使公司股权进一步分散化、多元化构成规范的治理结构。股权激励使企业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进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提高企业员工参与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优化决策机制。股权激励的推行还可以将分配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与企业经营者的利益紧密联系,顺应企业改革号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股权激励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1)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影响股权激励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受到法律法规、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因素影响。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规从税务、会计、审计等角度规范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其次,经理人市场机制的完善度有利于推动形成有效的优胜劣汰用人机制,企业选择出最适合公司成长的经营者,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最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越高,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越好。随着证券投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QFII等投资队伍的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股价更接近其内在价值。
(2)行业状况
股权激励有效成功实施的主要行业因素包括:企业自身性质、行业生命周期以及行业垄断情况。一般情况下,传统行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低于新型经济企业,因此股权激励制度可能在新型经济企业中发挥优势。垄断性行业的企业多数利润来源于其特性的行业性质,但是经营者的管理决策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最有效的发挥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
(3)公司情况
从公司情况层面,实施股权激励过程需考虑公司的战略、现金流量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第一,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应与公司未来的战略相结合。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战略目标,企业会在技术、产品、研发人力等环节制定具体战略计划,而股权激励可以把多环节有机串联,形成协调效应。第二,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也决定了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如果企业考核制度不科学完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这可能会导致企业产生“大锅饭”心理形成逆向淘汰,甚至出现奖懒惩勤局面,打击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基于此种情况,股权激励方案无法实施的作用。
四、优化股权激励方案实施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但更需要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与国际经济背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
一方面,相关法律部门需要完善《公司法》明确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必须具备专门职能部门与专业人员;提高股权激励对象出售股票的比率限制,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税务部门修改完善股权激励相关税收法律法规文件明确股权激励所得如何纳税、何时纳税、向谁申报;其次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准予企业扣除计入“资本公积”科目中股权激励的相关成本、降低股票期权持有方行权的所得税率,这有利于推动激励对象行使权利,有利于我国企业建立建完完善的股权激励方案。
(二)完善薪酬指标及考核体系
企业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将其中的股权激励政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避免激励过度造成激励成本大于其激励价值或激励过低约束机制失效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企业必须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股利激励作用。企业股东可以参照内国外同行业优秀企业相关业绩指标结合自身情况横向纵向比较,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企业文化与战略多方面设计定性、定量指标,并要求经营者不得低于历史水平,从而激发管理能力。
(三)完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存在弱效应,加之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造成了股价与公司价值的偏离,因此在股权激励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监督。首先,具有股权激励方案企业需要设置相关部门,定期对外宣布执行情况包括重大意外情况、会计政策等;其次,加强股权激励相关信息披露列报制度,以表内项目在企业财务报告与经营报告中反映,相关司法部门应重点关注打击虚假披露,引导建立股权激励制度;最后,充分发挥社会审计要求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执行、结果需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关报告。(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柱坚.论股权激励的风险控制[J].企业经济,2009(02)
为此,我和20多名本班同学准备去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人寿”)和洛阳市区的居民小区进行实习。
首先我们确定了实习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保险公司形成体制、公司文化与发展史。具体了解民生人寿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总公司、分公司、支公司、营销部之间管理与责权利的划分。
2、了解保险公司在展业、承保、理赔等业务流程和熟悉主要险种和相关单证。具体知道民生人寿在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营销中的主要环节、主要险种。
3、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人们对保险的具体需求和认识,保险营销现状并交流心得。具体向居民介绍民生人寿产品并力促成交。
遵照上述内容,我们的计划是:
1、花费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去了解民生人寿尤其是洛阳分公司的情况、民生人寿的主流产品和业务流程。
2、安排一周时间做市场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认识。
3、再安排至少两周的时间做保险销售工作,进行实战演练。
在民生人寿实习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通过公司讲解了解了民生人寿公司情况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总部位于北京,是由全国工商联牵头、21家企业发起设立,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七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之一。截至XX年,民生人寿已先后在北京、河南和上海等省市设立了十家省级分公司,60多家地、市级中心支公司、支公司或中心营销服务部,近300家区、县级营销服务部,初步形成了重点市场的机构布局。现有股东22家,实收资本金27亿元人民币,资本实力大大增强,资本规模一跃坐稳全国寿险业第四位,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寿险业股东增资额度的一个新纪录。
2、学习了民生人寿的产品及其责任
民生人寿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险种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短期健康保险、长期健康保险、个人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具体了解了“合家欢”综合意外伤害保险,民生人寿《吉祥卡》保险,民生长乐保障保险等相关产品和其保障对象、保险责任、保单利益等知识。
3、在公司理赔服务部了解了理赔的流程
首先,如果发生保险事故,客户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将相关的资料由自己或委托他人送到保险公司。其次,保险公司理赔部接到材料后,会马上立案,如遇重大事故或有疑问的事故,会派专人进行调查。第三,调查员根据要求,展开调查。第四,理赔员对材料进行审核,确定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计算出赔付金额。如有疑问仍可派人调查。作出核赔结论。第五,理赔员将审核意见和结论上报,专人签批,签批同意后结案。第六,通知客户领取赔款或其他书面通知。
4、深入市场展开调查,介绍产品并力促成交
首先,我和同学制作了调查问卷,先后深入到了十几个居民小区进行调查,询问了他们的需求以及对保险的认识。其次,在调查中有针对性的向居民介绍民生人寿的产品。第三,对有需求且有感兴趣的准客户准备计划书,进行多次拜访力推产品并成交。
三、保险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着不少问题。既有保险公司和保险人的问题,也有居民的经济购买力和意识的问题。
1、 保险市场混乱,监管自律不到位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十分混乱,手续费混乱,回扣,商业贿赂等在保险业内出现多,恶性竞争越来越突出,整个保险市场特别是人市场很乱,我国保险监管机构本身没有发挥出重大作用,监管很不到位,一是保监局人手少,管不过来,二来行业协会自律由于诸多原因落实很难,行业自律要发挥作用有待时日。
2、管理人员诚信缺失严重
以前一直以为是保险营销员不诚信,其实这是少数,大多是一些高管不诚信,特别是基层保险公司高管,对保险人员的承诺不兑现,对保险公司员工不诚信,高管们今天吃开办费,明天换单位,有的人三年换四五个单位。对广大投保人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有些高管不承诺赔付,人情赔、惜赔很多,有部分公司高管们首先自己没有法律意识,对保险法尚不熟悉,就能做保险公司高管,真是笑话。
3、条款难懂,障碍多,显失公平
在理赔岗位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条款十分多且混乱,有的保险条款出现了重大偏差,闭门造出的条款显示公平,有的条款对消费者十分不利,造成保险合同纠纷不断,成为消费者控诉的目标。
4、保费较高,险种少
通过拜访,很多居民表示保费偏高,与收入不对等。广大人民群众要保险,没有能力买,在洛阳很多居民一年收入不到10000元,你要他花3000元多搞个养老保险,他一定不会的,每月基本上开销很大,不会去保险的。一个老大爷一年才8000,也不会花几千保险的,所以保险费相对高是一个严重问题。同时保险险种有些单调。
5、宣传不够,消费误区多,居民保险意识淡薄
保险业十分不注重宣传,从而导致保险基础知识很少人懂,媒体和群众对保险误解越来越深,又由于居民的思想观念问题,对保险的消费误区很深,这要求我们保险宣传工作多从解除保险消费误区、多宣传保险基础知识作起,而这个是广大公司不想作的,广大保险协会由于缺少钱,没能力作。
6、对关系营销在认识和实践上误入歧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加业务量,许多保险业务员采取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拉关系”。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与客户有关系的权利机构、亲戚好友,通过“关系网”争得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大客户、优质客户,不惜采取请客送礼或给予高额回扣等办法拉拢客户,更有甚者是所谓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如以上言及的安排客户子女升学就业等。这既靡耗了保险公司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危害了保险公司内部的规范管理,滋生、助长了恶劣的保险营销模式。
7、轻视服务营销
保险公司为赢得客户,挤占市场,均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意图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但却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以及内生于此本质的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服务营销。人们司空见惯的是,在投保前业务员拼命地跑客户、拉关系,而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甚至连业务员都杳无踪影,给客户造成一种“被骗”的强烈的心理反差,也导致了保险业社会声誉的不佳。
四、保险营销改进与创新
针对上述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作为监管方面的各级监管机构应加强查处力度。保险公司应加强管理和自律,同时应加强对保险人的培训以提高其职业素养。全社会尤其是新闻媒体应强化宣传保险的意义,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增强品牌意识,大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要通过企业稳健成长和优质服务、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公益性活动以及现代传媒手段,凝聚企业的强势品牌,大力塑造和传播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营造内部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企业文化,借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久地获得公众的“货币选票”。
2、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
充分的发挥保监会对金融机构监管的作用,建立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保险监督体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人寿保险业的风险评估,使其能够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如约进行赔偿;保险公司内部必须建立危险预警机制,使其保险金能够如约给付与其保险责任相适应的保险赔偿;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奖惩,并积极的接受员工的建议,对组织中出现的漏洞加以改正,从而提高保险的整体形象。
3、设计适应各客户群体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目前的保险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保险产品单一,与人们的需求相差甚远,在市场上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很弱。而我们的“老三险”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虽然也有一些产品在不断推出,但还是以“产品为中心”,以险种为“单位”,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更缺乏以客户为中心对象的综合性产品,固守“格式合同”的传统形式,缺乏个性化的需求。这种“一厢情愿”的开发,其结果必然导致其保险产品在市场上流产,得不到客户的认同。因此要推出好的产品,在不断调研市场的基础上,还应在观念上、组织上、管理上、投入上、制度上加以保证。
4、加强保险宣传,强化保险意识
一是对国民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以提高国民保险意识。
二是在校大学保险专业教育的强化。提倡鼓励更多的优秀保险专业毕业生到保险行业就业。
三是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同时组织保险人员从业资格,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
5、加强企业员工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
第一,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员工热忱、负责、高尚的修养,以及诚实守信、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第二,训练员工拥有广泛精湛的专业知识、娴熟高超的服务技能。
第三,培养员工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及诚实、守诺的工作品质。
第四,要求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保险服务保险企业服务的完整过程,包括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售前服务。其核心任务是树立保险企业良好的形象,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通过实体环境、信息沟通、价格等的有形展示,建立保险企业良好专业形象。(2)关心准顾客个人及家庭健康状况。(3)协助准顾客的事业。(4)设计、制作针对准顾客需求的险种、计划书。(5)准确的销售说明。(6)每个营业部开设24个小时热线联系电话等。
第二,售中服务。其根本目的是促成交易,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建立客户咨询电话;(2)将保费交给公司办理;(3)亲自送客户体检或财务检查;(4)为客户尽量减少投保手续、流程,建立“绿色通道”;(5)亲自递交保单;(6)寄一份感激客户投保的信等。
第三,售后服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客户信心,避免保单失效以及顾客源,改善保险企业形象。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利于刺激保户再加保,增加保源,提高续保率。
7、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融通
目前在中国部分地区,银行已经保险业务,但规模较小,同时主要是分红理财型保险业务。发展银行保险业务,其原因:一是投保人的需求;二是保险人降低成本;三是投保人对银行的信用度高。
关键词:量化基金;数量化投资;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3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8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数量化投资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加量化分析在投资中的应用。在基本面投资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策略,成为投资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国内的基金公司在这股潮流下也纷纷推出自己的量化基金产品。
依据资讯商wind的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市场上一共有14只不同类型的量化基金。
一、国内量化基金的发展
据统计,国外定量投资在全部投资产品中的份额中占30%以上,主动投资产品中大约有20-30%使用量化技术。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基金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要小很多。国内大部分量化基金都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陆续推出。目前市场上有65家基金公司,正式推出量化基金的也只有13家。
自开始两只量化基金成立后,2006-2008年期间市场上没有任何新的量化基金成立,之后又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什么国内量化基金的发展会有如此特点?分析一下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量化投资准备了必要条件。2005年以来,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股权分置改革完成、IPO扩容,卖方量化研究能力提高、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的推出等。如何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迅速、有效地选择投资目标,降低调研和投资成本,成为机构投资者面对的新问题。而通过用量化手段,分析、归纳出相对客观的选股模式,发掘内在的驱动因素,正是量化选股的优势所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开始重视起量化投资来。作为证券市场上的卖方,券商纷纷在自己的金工团队基础上成立数量化研究团队,推出了大量量化策略报告和量化投资方面的服务(如程序化交易服务)。一些阳光私募基金也开始成立。公募基金作为市场的领头羊,自然在量化投资方面不甘落后,招兵买马为发行量化基金做准备。
(二)国外量化基金的优异表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量化基金的优异表现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当时大部分基金都亏损严重,但部分采用量化策略的基金却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詹姆斯・西蒙斯管理的大奖章基金的年均净回报率高达35%,成为量化基金中令人眼红的明星。国内基金公司正是抓住投资者对量化基金的兴趣,适时推出各自的量化基金产品。
(三)人才队伍的积累,为国内量化基金的推出提供了可能。量化基金是一个舶来品,熟悉量化基金管理的人才在国内相当缺乏。光大保德信和上投摩根之所以能较早推出其量化基金,关键在于其外方股东的支持,其产品采用的是其外方股东提供的量化投资方法。而当时国内的本土基金则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自然没有实力推出量化基金产品。但金融危机给了国内基金行业机会,危机之后很多国外的投资人才回到国内,他们也带来的国外的一些先进的量化投资知识和经验。目前市场上量化基金经理绝大多数均是有海外背景的。
二、国内量化基金的量化技术
通过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我们可以将市场上目前量化基金采用的数量化模型和模型主要使用的选股指标罗列出来。
我们无法了解各基金量化模型的详细内容,但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基金采用的模型多是侧重于选股的。其中多因子模型应用最多,通过多因子模型筛选出被低估的股票,进行价值投资是大部分基金所采用的量化方法。这一情况也与海外情况类似。
三、国内量化基金收益及绩效
本文选取了成立以来、最近1年(20100930-20110930)、今年以来这3个时间段来从收益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市场上量化基金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富国沪深300、光大保德信核心和中海量化策略这三支基金表现相对较好。但从总体上来说,国内量化基金表现还不是很突出,各只业绩差距也很大。
四、影响国内量化基金发展的因素
国内量化基金的发展毕竟要取决于证券市场的大环境,随着股改的结束、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环境相比之前更有利于量化投资的发展,但仍然有很多的约束,如衍生产品的缺乏,对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的约束,这些都制约了机构投资者在量化投资方面施展拳脚的空间。当然,我相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情况在未来会逐步改善。
数量化模型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的市场环境,国内量化投资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引进模型,最关键的还是要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模型。量化技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未来量化基金发展的关键,只有设计出符合国内市场环境并能取得不错业绩的量化模型,投资者才能真正认同量化基金。
另外,基金的考核机制也是影响量化基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量化基金因其特殊性,其绩效考核与普通基金会有不同。设定一个合理的基金考核制度,给其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量化基金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数量化投资的解读及其本土化―量化基金专题研究之一[R].联合证券,2009-11-17.
[2] 影响量化基金业绩的主要因素[R].海通证券,2009-10-28.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管理 信用管理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社会产品流动性过剩日趋严重,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一个主要的挑战是销售方式的改变。为了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许多企业采取赊销措施进行促销活动。应收账款是企业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的资金利用效果,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得不真实,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文章首先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单论述,并提出了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构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体系的几点对策。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形成的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劳务而应向顾客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又为应收帐款)于会计原理上,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且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
二、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黄群慧(2002)认为过高的应收账款将会导致企业不良资产的增加,降低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从而会引起企业相关利益者的高度关注,对他们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研究。据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采取赊销方式进行促销活动。
表1-1列出的是2003年度1~12月部分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标中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状况。
表1-1 2003年部分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帐,难以收回,已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经形成实际的呆账、坏账,却长期得不到处理,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比较好,他们主要依托于信用制度的良好实施与维护以及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显得苍白,这主要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各方面管理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虽然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的重要性,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不尽如人意,逾期账款及坏账所占流动资金比例仍然很大。
2.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收账款总额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账龄老化、质量低劣。据统计,截至2008年8月27日,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为3594.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907.5亿元增加23.63%;深圳交易所为1775.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443.7亿元增加22.96%。两上市公司合计应收账款5369.8亿元,上年同期为4351.19亿元,同比增加23.4%。使企业很多正常营运资金变为了沉淀资金,企业营运难以正常进行,同时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通也受到了阻碍,社会再生产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2)应收账款管理的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
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是由销售部门或者负责销售的相关人员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应收账款回收不力;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将应收账款这一块全权交给财务部门管理,但是由于相关的财务人员很难掌握赊购客户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应收账款催收的过程中也不能严格的进行追踪,因此这也不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
(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①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企业一般没有严格的信用审查制度,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缺乏应有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销售部门对客户的一些信用信息了解的程度不够深,有些根本就没有这个环节,凭借个人经验和私人感情对购货方进行赊销,以致于当赊销行为完成时,赊购人实际上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最后其中有一部分有可能将成为坏账损失。
②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个人认为,不管主体是企业还是个人,做事首先要遵循三个原则:标准性、流程性和计划性。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这个问题来说,第一,客户的信用信息至少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才能被允许发生赊销行为,这是标准;第二,企业每一方面的管理都要有固定的流程,对于可以进行赊销的客户,经过资信审查以后,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并由高层进行逐级审核。不得出现先执行后审批、边审批边执行的现象,并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这是流程;第三,比如说,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本年的应收账款最适合保持在哪一个上限内,即将超出时,停止赊销行为,以保证企业进行下一轮生产所需资金的充足。
(4)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如果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严格按照上述三个原则来执行,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定会有所好转。企业内部员工的销售管理人员会因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个人业绩),不惜虚增企业销售利润,增加企业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领悟不透,对应收账款这个科目会计处理出现不恰当。例如把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也作为应收账款处理。会计上的应收账款主要包含:一是指企业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二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三是指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
三、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而采用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额,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并未将回款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从而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给企业经营背上沉重包袱,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
2.外部原因
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企业采用赊销政策,通常是很难避免坏账的产生的。比如一些施工行业的赊销期通常都是较长的,一般要持续到建筑施工质保期结束,这部分尾款的追收难度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较好地维护而产生的质量纠纷和业主变更后的付款延迟。施工企业的质保期通常只是对房屋的质量保证,但施工的正常运行并不仅取决于施工设备的质量;另一方面,合格的日常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施工质保期间,若房屋维修量较高,很大程度上与客户的日常使用和保养不当相关。
四、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条应对措施
说到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应对措施,主要从前面叙述了的三个环节来讨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个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事前控制
(1)做好资信调查,制定合理的的信用政策
一是信用期限。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延期付款的最长时间,信用期限过短,不利于吸引客户前来购买企业商品,信用期限过长,不利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增加,放宽期限所增加的收益可能会被催收应收账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所抵消,进而可能造成利润的减少;二是做好资信调查,制定适当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前,应当对客户进行广泛地做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详细了解客户之前的资信情况;三是采用适当的现金折扣政策,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的扣减,企业提供现金折扣,一方面可以使老客户为了享受现金折扣而提前付款,另一方面也可以招揽一批希望享受现金折扣的新客户,扩大销售。
(2)建立赊销流程审批制度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便,设立一个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力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 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 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3)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
加强对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和信用意识,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修养,对于要实行赊销的客户的业务要谨慎防范。
2.事中控制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坏账的发生。
(1)建立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表
一般来说,拖欠的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密切注意各种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实施严密的监督,以提高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依据的原理是:若收回的某笔应收账款与发生数存在对应关系或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笔应收账款时,除可按个别认定法确定应收账款账龄外。一般情况下,收回的应收款首先用于清偿早期的欠款,当早期的欠款清偿完成后,再用于清偿随后的欠款,即依时间先后顺序,先清偿旧账然后再清偿新账,即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一是要明确账龄确认标准,账龄认定只能有一个标准,也只能由统一会计制度来规定。这样,才能使会计实务有章可循,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二是要科学划分账龄段。可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将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细分成30天以内、30-120天、120-360天三段。随着账龄的增加,再逐步加长各账龄段的间距,使会计信息更合理、更真实。
(2)采用风险转移机制防范与化解风险
一是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由于应收票据是书面字据,相比应收账款而言具有更强的索取权,因此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申请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流动性更强。当不能及时回收赊销款项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坏账损失的发生,实行了风险转移;二是进行信用保险。虽然信用保险仅限于非正常损失,而且保险公司通常把保险的金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要求被保公司自己承担一部分坏账损失,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可以把公司所不能预料的重大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应收账款的损失率降至最低;三是将应收账款置换为有一定流动性的可变现的非现金资产。
(3)提取坏账准备金
无论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商业信用行为,就有可能发生坏账损失。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坏账准备制度,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企业应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对已经确认坏账的应收账款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处理坏账时应采用备抵法下的应收账款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或类似信用风险分组测试的方法。根据行业财务制度,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按应收帐款的期末余额,提取3-5% 的坏帐准备金,年终清算,作为备抵发生的坏帐损失。
3.事后控制
(1)加强企业内部机制的执行力度
一是加强企业内部激励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奖罚分明,尤其是销售部门,不仅要鼓励销售人员提高销售业绩,还应将应收账款纳入考评体系,销售人员要对自己负责的应收账款积极催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二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规范员工的行为,对越权及未按流程处理形成的应收账款和坏账,要明确责任;三是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应收账款反生后,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而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通过分析,确定优先收账的对象,尽量在发生欠款初期就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
(2)建立内审部及加强其监察力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对应收账款的监督作用是不可估量、十分重要的。内部审计对应收账款的审计主要应用在销货和收款流程,在销货流程应核查销售业务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凭证的预先编号、按月寄出对账单等方面;在收款流程主要应检查收款记录的合理性、核对应收账款、分析账款账龄、并向债务人函证等方面。
(3)适时采用法律手段
对于债务人无理拖欠或企业破产或债务人死亡等、情况发生,应适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以减少坏帐带来的损失。现阶段国民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也单薄,对这部分故意拖欠货款的债务人,企业应当果断趁早利用法律手段,及时收回应收款项,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提高业务人员的追款技巧
当赊销业务发生后,接下来的追款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一般的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执行人员在成功追收账款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这些人员在追款技巧方面的培训:运用常识,追讨函件,丰富、完善的客户资料档案,让对方写下支付欠款的承诺函件并加盖公章,与负责人直接接触,录音,丰富自己财务、银行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浒:财会园地[J].中小企业减少应收帐款的十条对策.1994-2010.175
[2]傅浩娜:中国总会计师•月刊[J].浅议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与管理对策. 2009第75期.99
[3]钱玉:中国总会计师•月刊[J].试析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2009年12月.总第77期.81-82
[4]单银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J].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2010年01期
[5]黄群慧: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8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