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真心英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真心英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真心英雄作文

第1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读《西游记》有感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相信你们都听过成龙演唱唱的《真心英雄》。对,世界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努力的汗水才能换来的。

几天前,我拜读了吴承恩写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故事的内容应该是老少皆知,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取得西经,得到的事情。书中形形式式的人物都让让我铭记在心,但是在众多的人物中,最让我永生难忘的却是唐僧。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比较喜欢孙悟空,但是在我的眼里,唐僧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唐僧在给皇帝做御弟时,观音大师曾告诉他还有大乘佛法时,他依然放弃了荣华富贵,明知路程还有十万八千里,路上还要遭受九九八十一难,但还是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我被他这种舍生忘死,为民造福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在一路取西经时,妖魔鬼怪数不胜数,都想吃他的肉从而长生不老。可是他没有退却,一直坚持不懈,无论前方是狂风还是暴雨,无论是危险还是安全,他的一颗心就象坚定小船,一如既往地勇敢地向着彼岸进发。正如著名作家、教育家鲁迅先生说过的: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唐僧最后通过努力终于 取到了真经。这就更加印证了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重要你肯努力,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但是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取得成功的。

第2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邹雯樱作为班长和大队长,一直在帮助老师组织学生撤离,自己还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当邹雯樱跑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有一个班级里有许多同学没有撤离,毅然转身到那个教室,组织那些同学撤离。但这一去,她却再也没有回来。当救援人员发现邹雯樱的遗体时,她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学。

她完全可以逃出去,但她为了同学们的生命却勇敢的面对死亡。

一朵生命之花才刚刚开始绽放,就枯萎了,邹雯樱才12岁啊!但是,她的死是有意义的。

第3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关键词: 作文 真实 真“事” 真“心” 真“理”

现在,许多学生作文中的造假现象相当严重,鲜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实情感的宣泄,因此,强调“心”真、“理”真、“事”真,对于改变作文现状,就显得尤其必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写真话,抒真情,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以为在这“三真”方面要下功夫,花力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真“事”

许多学生都认为生活单调,没有事情可写,因此他们要么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乔装打扮,以此来应付作文,作文成了造假的工具。其实,只要盘点一下生活所赐予每个学生的素材,可写入作文的何其多。只是我们没有勇气写那些真实的事。写《真情》总喜欢叙述爸爸、妈妈如何地关爱“我”,却不敢表露爸爸、妈妈其实关系很坏、很僵、甚至已经到了要离婚的地步的事实,不会表达此刻的“我”的矛盾复杂而又痛苦的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依恋、希望之情,如果这里的假设是事实,把它表达出来,应该说字里行间传递的就是至真至诚的感情,正是这些自己在内心不断品尝,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滋味的东西,恰恰浓缩着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浸透着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恰恰是作文中最需要的东西,而且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我们所讲的真事是那些健康的隐藏于内心不愿意示人的需要勇气才能表达出来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突破人为设置的心理防线,给作文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袒露心迹,表达自我的真实,这样不仅使作文教学的方向得以纠正,更使作文真正地走向学生的心底,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写这样的真实,其实是在恢复作文的本真状态,使作文呈现出生命底色。

二、真“心”

童心如蓝色的天空,明亮纯净。作文理应是这抹蓝色,这蓝色理应闪现在作文的每个细节里,尤其是内心感受里。但有些学生在叙事写人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时,总会拿崇高而虚假的话装点面文,以示利益之高,比如写到困难挫折,总会战胜之,其心理活动大多为翻雪山过草地的英雄行为和、等英雄人物如何鼓励自己激起勇气走出困境之类,而其言并非他们所想所感。这类文句充斥着大量学生的文面,作文雷同、虚假、造作,难现一颗纯真的童心。因此,如果学生能够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事实,作文无疑就闪烁生命的光彩而使读者感知到一颗心的真实跳动,作文也就有了感人的力量。心灵的颤动总是美丽而感人的,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这样的“美丽”和“感人”,只是学生在作文时不敢拿出真心,总担心这种心灵的真是消极的,会削弱文章的主题,所以宁可写得虚假,也要显示主题的积极向上,正是这种方向性的错误造成了作文的空洞、干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从中寻找写的冲动,勇敢地再现真实的内心活动,这样作文才能负载真情实感。只要是健康的“真”,又何愁它不会感动他人,引起他人的共鸣呢?

第4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这些情况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早已司空见惯了,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赞扬那个小朋友,也不会去阻止那个女孩,我们不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我们的心麻木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雷锋精神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依靠精神资源丰富了自身生活。正像大自然的许多规律一样,此消彼长,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多了,而人们的精神资源逐渐消退。无怪乎有人感叹:“如今的社会尔虞我诈,我们一个个活得太累!”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关于爸爸的故事。她说,有一次爸爸看见有个人骑车时书包掉了下来,爸爸便捡起书包追那个人,一直追了好几站路……当时,我觉得爸爸很伟大,下定决心要做得和爸爸一样好。于是,每次大扫除我都一马当先,捡最脏最累的活干,尽管脏、累但很开心,因为我这样做就是向爸爸看齐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很傻,很可笑,但是,除此之外,扪心自问:那儿时的纯真、儿时的善良,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脱下麻木的外衣,用一颗原始的、善良的心去体味,我会为自己的“傻”而感动。特别是如今,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傻”。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一个人儿时都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只不过后来被虚伪、麻木束缚住了,只要挣脱开虚伪的枷锁,那颗原始的心就会回来。那么,我们在感叹“社会险恶”的同时,为什么不用心去改造社会呢?

好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那么多用真心去对待他人的人。一位为追捕歹徒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警察,几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人们默默地为这位英雄送行。人们泪流满面,是对他的同情,敬佩,还是赞美?我想更多的是对自己麻木的过去的悔恨,立志要向英雄学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英雄,人们正逐渐褪去麻木的外衣和虚伪的枷锁。

我们欣喜地发现,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人们正努力地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在不断丰富。我想,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应该此消彼长,而应该相互促进,我们的社会正这样发展着,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同样丰富的社会中,你难道不感到欣喜吗?

第5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一、 扮靓作文的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了好题目,文章才能顾盼生姿。然而,有时学生煞费苦心却仍寻找不到满意的题目。不过流行歌曲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曲目、歌词极其传神,耐人寻味。学生如果能顺手牵“羊”,往往能出奇制胜,色香味俱全。

引歌词入题,既可借用原句,也可根据文章需要作适当的变动。比如:写回忆性的文章,学生可用《再回首》、《村南旧事》等为题。写感恩的文章,学生可用《按摩代表我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等为题。写理想的文章,学生可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要飞的更高》、《男儿当自强》、《谁说女子不如男》等为题。写生活的文章,学生可用《最近比较烦》、《小小少年》、《不能游戏人生》等为题。

还有很多题目可以引用,如《有谁共鸣》、《共同度过》、《今宵多珍重》、《念亲恩》、《不是我不小心》等。

以上作文题目,或热烈高亢,或一往情深,或含蓄婉约,或活泼清新,都表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由于万口传唱,十分熟悉,一看题目,就极富时代气息和感染力,能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想,深深的共鸣。

二、 修饰作文的起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难在开篇之笔。若能以一句优美的歌词作“引子”开篇,无疑能使读者倍感亲切,也有助于下文自然引出中心,且具有吸引力。如大家最熟悉的题目《母亲》,有位小作者这样写:“《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又在脑海中回荡……”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侯……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反复地唱啊。在吟唱中看见母亲亲切的笑脸。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万口传唱的歌曲,作者由歌词的触发,引起联想,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主题也更突出。

又如一位同学写《我努力,我成功》时,这样开头:

“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数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唯一的满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往日的努力。

接下来的文章回忆自己的努力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获得可喜的成绩。

写作中,一旦找到了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笔就如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但这种句子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推敲斟酌提炼而来。在推敲提炼上文起始句时,流行歌曲起到了重要的点化拓展作用。

流行歌曲不仅能为学生写作营造良好的起始氛围,还能提供给学生别致的过渡句,使之从平淡之中忽然转出一个波澜,转出一份惊喜。如《我最敬佩的人――警察》,小作者点题开篇,关爱群众事情之后,要转写警察毫不畏惧的品质时,小作者引用了那首《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击流。……”接下来描写了警察同志无私无畏与恶势力搏斗,品尝生活的打击,别人的误解等等,一个警察的形象也逐渐鲜活起来,立体起来。

三、 升华文章的主题

为什么流行歌曲容易打动我们,原因之一是流行歌曲较多地抒发了普通人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这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浓缩提炼,具有很大的生活穿透力和心灵辐射效果。如果能在文章结尾之处用上一句或几句歌曲,使之成为点睛之笔,不仅能升华主题,而且能产生回肠荡气、三日绕梁之效,获得自然贴切、水融之感。

如一同学写爱心捐助的文章《爱的奉献》,结尾时引用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连用四个“这是……”, 通过比喻将表达形象化,充分升华了情感,也升华文章的主题。

又一同学写以《自信》为话题的作文,结尾引用《想唱就唱》的歌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就算这舞台多么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这个结尾让我们看到了个性张扬、乐观自信的少年形象。

又如:《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结尾“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跌倒之后》的结尾“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再如,写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后终于做成某事的文章,引用《真心英雄》中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结尾。这些结尾,歌词与全文内容协调一致,恰当地引用这些歌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也更加耐人寻味。

第6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热情奔放。喜好唱歌。无论在流行歌曲中,还是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歌曲中,为他们谱写的歌词也时常有精品之作。将这些歌词很好地利用起来,在写作中加以应用,可以达到增添文章文采的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应用:

一、用歌名、歌词作为文章的题目

直接以歌名作为文章的题目。如《血染的风采》《荷塘月色》《月亮之上》等。

《血染的风采》,可以用作校运会上,同学在长跑过程中不慎倒地擦破了皮,但同学坚持跑到终点,再看看那破皮的腿,已经是血染一片。《荷塘月色》,是大陆歌手组合凤凰传奇的代表作,旋律优美。歌名来自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名作。学生用时也可以再将其转变使用。《月亮之上》,仍是凤凰传奇的代表歌曲,学生可以在表达追求理想的文章中运用这一歌名。

还有以歌词作为文章的题目。如有学生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作为题目,这是台湾歌手郑智化《水手》中的歌词。作者罕见地不以“水手”为题,却以其中的这句歌词为题,就是要表达一种直奔主题的效果,他的确是以《水手》入文,但却以这歌词的内涵在文章结尾处加以深化,从而表达了一种更为坚韧的精神、面向未来人生的主题。励志效果更为明显。

歌名歌词作为标题,在具体的应用方法上,可以分为:

1.直接作用。如前面几篇文章的使用。直接以原句引用使用。

2.间接使用。应用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如:《让我们荡起“双江”》。这位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思考了李双江儿子街头打人与作为父亲的李双江在家庭教育的关联。在标题上谐音使用,不用“双桨”用“双江”,起到了引人注目的效果,令人深思。

二、将歌名运用在文章中

文章在表达过程中,直接使用歌名,作为文章中的句子。用现成的耳熟能详的、比较精练句子,会在阅读中起到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如,中考,我们这团结的班级,我们这战斗的同学,我们不仅有过春天的故事,我们还将要摘取盛夏的果实。

学生在文章中直接运用了《春天的故事》和《盛夏的果实》两酋歌的歌名。形象地表现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的同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班级同学故事,还表达了对夏季进行的中考的宣言。

三、将歌词运用到文章中

歌词的运用,有两种方法:

1.直接运用

比如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经历了初中学习中的无数挫折,终于看见了中考成功的那一美妙的风景。文章的歌词直接引用自《真心英雄》,也是较常用的励志名言。其他我们还可以使用的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还有: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2.间接运用

歌词的间接运用是指在歌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改编。比如学生的文章中的句子:“给我一次‘忘情睡’,换我一次不流泪”。这位学生在这里,将中学阶段。学业重、压力大、睡眠不足的情况表达了出来。睡希望睡得痛快,这是“忘怀睡”,从而换来为学习付出的辛苦的、坚毅的不流泪。通过这样一句化用的句子,将可叹的应试教育下的中学生活,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以上是歌名、歌词的语言运用,歌名、歌词还可以用作文章结构上的小标题。

如:有位学生写到了自己初二时的早恋经历,引用了兰首歌的歌名作为小标题:曾经心痛,梦醒时分,回到从前。“曾经心痛”这部分写自己单相思,寝食难安的经历。“梦醒时分”写了自己对早恋的彻底领悟。“回到从前”写出了自己重新回到以前单纯地学习,愉快地生活的现状。全文写来真情感人。又在歌名中,有歌曲起伏的旋律之美。

第7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关键词:巧用 现代科技 传媒 教学桥梁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短信、电视、新闻、影视、音乐等传媒充溢着我们的生活,看动漫、唱流行歌曲已成为学生的爱好。作文教学可以借助传媒传递方式的多样、内容的真实、素材的丰富、见解的深刻等特点,开展看、听、说、读、写等活动,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老师利用媒体搭建作文教学的桥梁,引导学生完成信息的“接收――筛选――存储――应用”,写出文质优美的文章。

一、读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总能收到或温馨或欢快或幽默的祝福。“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语文作文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把这样的短信请进作文教学的课堂,既体现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手机短信短小精悍,新奇幽默,富有个性。学习短信的写作方法,使修辞手法大放异彩,使写作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内容更具文字美、意境美、韵味美,使结构更摇曳多姿。如:

1.我用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梅,做成一个礼盒,打着七彩的丝带,用十分真诚装进365个祝福:祝你天天快乐!好运连连!

2.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粘贴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的笑容,祝你快乐!

3.幸福是什么?幸福=一间房子+两个人+三分灯光+四分浪漫+五分期待+六分关心+七分宽容+八分爱护+九分珍惜+十分真情无限柔情,希望你早日拥有。

4.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新春快乐!

这些短信,或用数字,或用排比,或用比兴,或用连珠,让读者赏心悦目。我常提醒学生留意自己欣赏的短信并及时摘记,说说它的亮点并仿写短信。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克服了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而且激活思维,创作出文质优美的佳句。

二、唱流行歌曲

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如痴如醉,流行歌曲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保证作文训练体系的前提下,让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联姻,不失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优秀流行歌曲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潜流,动人心弦。学生从《爱拼才会赢》认识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机遇,更要自我努力创造发展的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拼则赢,不拼则败。学生从《回家》感悟到:回家的感觉真好,那里有浓浓的亲情、脉脉的柔情、温暖的关怀。家不仅是人类自然之躯的栖身之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心灵家园。作文《爱的奉献》传达出“只要有爱存在,温暖将被传送到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只因有了爱,生活才丰富多彩”的心灵感悟;作文《真心英雄》表达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高尚哲理。

优秀流行歌词精美凝炼,闪耀着生活的真谛,流淌着深沉的人生意识。有的歌词已成为名言警句。如“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水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

借助优秀流行歌曲这一“慧眼”,让歌曲作为学生深透体验、感悟生活的触发点,启引学生的写作灵感;以流行歌曲引发学生记忆仓库深处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挖掘生活源泉,开拓写作思路;以流行歌曲中的思想意蕴、感情火花为倚傍,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的能力。

三、看新闻信息

新闻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活跃了写作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新闻时事,每天坚持看报纸、电视新闻半小时,并有目标地作一些笔记,丰富储备。

新闻是百科全书,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互动,有取之不尽的话题和议题。如2008年,共和国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突如其来的考验:南方数省的罕见雨雪冰冻,圣城拉萨上空的狼烟,分子干扰奥运火炬传递,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北京2008夏季奥运会享誉全球,神七飞天中国人太空漫步……这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见于报端,现于荧屏。这些新闻热点事件也成为中考命题老师的首选,成为学生创作的好题材。翻开2008的中考优秀作文,其中不乏以这些新闻事件为题材的好文章。

如贵州遵义市以“手”为话题作文,有一考生拟题为“传递”,文章开头写道:“2008年,一个悲喜交加的年份,一个‘凝聚’中国人民爱心的年份,一个‘震撼’人心的年份,同时也是一个‘传递希望,点燃成功’的年份。”正文中拟了三个小标题,“传递温暖”、“传递真情”、“传递关爱”。考生用散文的笔法,描写了三个片断:雪凝中人们用双手传递温暖,地震中人们用双手传递真情,洪灾中人们用双手传递关爱。字里行间渗透着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写出了真情。阅卷老师评点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会观察,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写作的‘源头活水’就在我们生活中,这便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如福建龙岩市作文“ 的力量”,有一考生拟题为“爱的力量”,文中写道:无数战士奔赴前线,日夜奋战在抗震第一线,从废墟里拯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用爱的力量唤醒一个又一个即将沉睡的生命,伟大而无私的将士用爱的力量筑就了最牢的抗震墙。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爱的力量为四个学生撑起一片延伸的天空。那些同样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老师,用不离不弃的身影引导学生们走出阴霾。空投士兵是知道纵身一跃的危险的,但他们义无反顾,十五封留给家人的遗书还墨迹未干,他们就奔赴前线,无数的抗灾志愿者们自觉走进震区,用爱的力量为灾民重建家园。一批批抗灾物资运来了,给灾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祖国人民用爱的力量帮灾区重建,壮体。赈灾演出的声音,用爱的力量筹集善款。在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与爱的力量使灾区不再充满阴霾,在一个又一个灾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阅卷老师点评:“本文具体阐述灾难给四川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生动展现全国各族人民所凝聚起的那股爱的暖流。内容具体充实,材料丰富,感情真挚,从而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新闻使中学生接触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产生想说想写的表达欲望,作文素材也就随之鲜活起来。语文老师要有新闻头脑,善于拿来好新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好新闻,使之成为学生笔下的“源头活水”。

四、品电视专题

电视节目有声有色,学生更青睐它。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语文教师在电视节目中作一下适当的引导,也能够为作文教学架设桥梁。

如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评选的专题晚会,可谓是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最佳平台。每年春节,我都要通过学校的资讯通平台提醒学生收看节目,并作好记录,写好感想。专题中评选的人物事迹材料新颖,时代感强,学生在两个小时内积累这些优秀素材,效率很高。

如2006年嘉兴中考作文题目“ 也美丽”。有考生拟题为“平凡也美丽”:“平凡的一滴水很美丽。茫茫人海中,洪战辉便是一滴平凡的水。洪战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他的美丽所在,他的行为折射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平凡的一朵花很美丽。许多人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雍容华贵,高贵典雅。而邰丽华让我发现:平凡的一朵花也美丽。如果说一般的人是平凡人,那么残疾人更是平凡中的平凡。可她身残志坚,那纤弱的双臂,舞出了天地间绝美的姿态……平凡的一颗螺丝钉很美丽。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使聂海胜、费俊龙两位英雄航天员收到所有人的鲜花与掌声,他们的背后,有一群扎根在戈壁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认真刻苦,毫不张扬,这就是他们的美丽所在,他们的工作带动了航天机器的运转……”这篇作文借用了当年感动中国人物作为题材,可谓巧夺天工。在历年中考满分作文中,类似作文屡见不鲜。

每一位人物的颁奖词亦是一则则如花的妙语。如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又如军人孟祥斌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学生在积累这些素材的同时,也积累了这些经典的语句,无疑是获益匪浅。

第8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关键词:情感 真情实感 积累 表达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76

一、现状

回首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从小学就开始教授学生写作文要注重材料的积累,古人的,今人的,中国的,外国的、美好的、丑陋的……可是,我们却忽视了这些资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性,只是强调了资料的生搬硬套,忽略了资料内在的情感意义,造成写作时的内容空洞和虚情假意。不管命题者所出作文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考生们都可以用“套话作文”敷衍,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成了作文教学的悲哀。

二、思考

(一)概念

1.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它与人的社会性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心理反应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也可能不为情境所左右。

2.真情实感:真诚的心情或感情。在本文指对有关自我、他人、生活、社会、人类等方面的现象、问题以及现状、未来的思考、感触等。真实的情感在作品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具有力的美,反对轻柔萎靡的创作倾向;强调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精神情绪的完美融合,避免无病。

(二)怎样积累

1.从自我角度出发,敢于审视自我。自我是社会中最小的分子,也是真实情感的最直接来源。勇于剖析自我,审视自我,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情感最为真挚,是写作素材的最真实基础。

2.从他人角度出发,善于换位思考。社会是由众多个“你”“我”“他”组成,冷静地分析过自我后,也要客观分析他人。换位思考,利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捕捉他人的情感波动,内化为一种心灵上的情感体验,寻找到一种人性美,积累丰富的生活情感。

3.从社会角度出发,善于联系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存在,社会是生活的舞台,亲历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这样能够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

(三)怎样表达

1.选材方面,角度求小巧,情感显质朴。如著名散文《背影》,作者只选取了“父亲”的背影作为切入口,为我们描绘了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纯真而高尚的情感。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在形象的塑造上融会了厄运面前的挣扎,以及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2.立意方面,主旨求阳光,情感显积极。立意是文章的统帅,决定着作文的感情基调,思想方向。作文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看,不能仅仅宣泄心中的不满与沉郁,要努力弘扬真善美,鞭挞加恶丑,体现出一种基本的是非善恶标准,要克服消极情绪的蔓延,要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熏陶人,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从中获得有意的启示。那种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的立意都是不可取的。

3.情节方面,过程求曲折,情感显动人。动人心扉的故事情节都是跌宕起伏的。作文的情节像山,有最高峻险恶的顶峰,也有深不见底的峡谷。情节的起伏要安排得像山峦的绵延,高低有致。在起伏的过程中更能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满性、立体性。

三、操作

(一)引导学生挖掘积累资源

正如建筑房屋一样,作文必须要关注自身生活,关注学习教材,关注期刊杂志,关注影视网络,将所看、所听、所想的资源利用文字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形成一个“资源库”,为写作积累“建材”。

1.挖掘教材资源。我们可以把教材资源从某种特定角度入手划分为若干小类,如情感类、事迹类、社会现象类、反抗斗争类、名言警句类等等,让读者感觉“‘建材’本天成,妙手而得之”。如在教学完《祝福》《林黛玉进贾府》《氓》等文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几位女性形象分析上深度挖掘被制度束缚压迫下的女性群体意义,进而引发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探讨以及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拷问。

2.挖掘报刊资源。《读者》《格言》《青年博览》等优秀报刊的出版,为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社会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从新视角观察生活,从深层次分析社会,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让学生泛读这些优秀读物,也可以单独拿出某篇精品文章共同分析出彩的地方,如写作手法、题材选择、词语运用等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让学生发挥积极分析探讨文章主旨的主动性,从而将文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经过思考领悟加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3.挖掘影视网络资源。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源积累方式。网络资源、影视资源、电子书籍等多渠道的来源方式为学生作文,可有选择地积累写作素材。如电视连续剧《亮剑》让我们懂得狭路相逢勇者胜。何谓勇者,勇者不仅仅是指那些敢于直面敌人炮火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指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也可以求生存、求发展的人。又如,电影《阿甘正传》让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著、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著,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凡的生命,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4.挖掘生活资源。关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和事理。如在等待公交车时,留心观察等车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由这些“线索”描绘出来的人的性格特点;母亲在做饭时,她的娴熟技艺让我们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和母爱的伟大;公园里的花开了,在观赏它的美丽之余也要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永恒;精心养殖的蚕终于破茧成蝶,它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给我们带来灵魂的震撼……

这些生活细节往往能够让我们有深刻的记忆。我们把这样精彩的片段、典型的细节根据写作的要求把这些资源稍加整理往往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动能;它有本领,能从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想象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加以综合、改造,创造出比生活更丰富,更完美的艺术形象。

1.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1)续写法。教师可让学生依上句续写下句,或者给课文写续篇。教师还可以布置续写作文,如《项链》的续写。(2)联想法。给学生出两个意义上距离很远的词语,让学生经过多次中间递进的联想,建立联系。如完成“天空―茶杯”或“月亮―钢笔”等等的联想。(3)看图作文法。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然后根据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4)编排课本剧法。有些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补充其中的一些细节,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

2.学生也可从以下角度培养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1)看自己现状,思自己未来。人处于历史的洪流中,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行。也许现在正处于懵懂的少年时期,往往有幼稚可笑之处,可这也为未来的青壮年时期的成熟稳重积累了经验,或者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成为温馨的回忆。从这些“可笑”的角度出发,展开发散思维,大胆推测以后的自己。(2)听他人故事,想自己人生。人具有社会属性,不能单独存在。在生活总以为自己是观众,在观看别人的演出,其实自己也不过是别人生活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培养自己的换位思考意识,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试想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又该如何处理。(3)观众生百态,评社会现象。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而要善于联系,把握实质,获得某种启迪。如作品《伞》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评点社会中,权钱交易,的社会现象,为我们展现了某些政府官员丑陋的嘴脸。(4)品风土人情,悟自然规律。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摹自然风物的同时,其实也在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由自然的月升日落想到人世的荣衰交替;由落叶的萧萧而下想到人生短暂,自然的永恒;由黄河的奔流不息想到人生要追求梦想,永不言弃;由流星的转瞬即逝想到让短暂的人生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文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与外显研究[D].长春:东北是师范大学,2006.

[2]蒋小武.宝剑:中华拼搏自强精神之象征[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39.

[3]刘斌.最是结构能动人[J].时代教育,2007(14):95-96.

[4]刘林.论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2014(29).

[5]郭瑞炜.怎样写出真性情?[J].家教世界,2014(17):51.

第9篇:真心英雄作文范文

歌曲,属于大众文化中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一种,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选取其中与语文结合相对紧密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正确地对待这一文化载体,从而逐渐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一、导入巧用

开学第一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导入环节采用RAP的形式,说唱了一首由《最炫民族风》改编而成的《最炫语文风》,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兴致颇高,课后还向笔者要这份歌词。

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不乏能与歌曲关联的课文。如:《绿色蝈蝈》一课,笔者在开头唱了《童年》,它的第一句是: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中间的“知了”就是“蝈蝈”,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又如:《化石吟》,笔者选取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其中有一句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从而联系本文的化石,它们也在为我们诉说着从远古到现代的神奇故事。

二、开设专题

为了让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特点及其对语文学习的意义有较为全面的把握,笔者开设专题,上了一堂《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课堂》,主要环节有三个:

(一)听歌曲,赏古代诗词

出示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先自己唱,抛砖引玉,再让学生谈谈对歌词的理解,有学生提到“寂寞梧桐”,认为它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从而引出意象这一术语,结合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来谈“梧桐”的意象特征。

(二)唱歌曲,品优美歌词

周杰伦的《青花瓷》、《台》等歌对青少年而言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一起唱,感受歌词的韵味,从修辞、用典、意象等角度进行赏析。在《青花瓷》中,无论是采用夸张手法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还是采用类比手法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抑或是采用比喻手法的“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都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在《台》中,分析的视角就更多了。不仅是文学气息浓的歌词吸引人,通俗易懂却富有哲理的歌词也颇能打动人心,如《蜗牛》中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又如《父亲》中的“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学生在语文课上唱起这样熟悉的旋律,会有怎样不同的感觉?

(三)用歌词,扮作文语言

内涵丰富、朗朗上口的歌词倘若运用得当,也是作文的好素材。首先,歌名有助于拟题,甚至可以直接用做文章的标题,如:《奔跑》、《飞得更高》、《同桌的你》、《阳光总在风雨后》等;其次,歌词可以直接引用,如《蜗牛》中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可以用于励志类的文章;再次,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灵活运用,如:考前复习——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至少还有你》);此外,还可以改编歌词,有所创新,比如:将《我的好兄弟》改编为《我的好同学》、《我的好朋友》之类的歌。

三、分类整理

课后,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分类(亲情、友情等)搜集整理歌词,具体做法:先摘录歌名,再选取一两句最精彩的写下来,根据所学方法(修辞、意象、典故等)进行赏析。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他们大多能按照要求完成,甚至有些自己的独创。以“亲情”为例,学生对王羚柔所唱《有你地方是天堂》中的“你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点评道:“这句歌词形象地把母爱比喻成柔和的月光,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温柔、慈祥,给人很温暖的感觉。”还有学生以“励志”为主题,选了王心凌的《梦的光点》,对“我追着梦的光点,心连心站在同一边的起跑线,加速度冲出线仰起了脸,我们微笑一起迎接幸福终点”这句歌词点评如下:“这句歌词告诉我,追求梦想(理想)要马不停蹄、不懈奋斗,最后才能达到幸福的终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快点实现梦想,我更加努力地拼搏,加快速度冲向前。”

学生对歌词的品读,虽然不甚全面、深入,但都体现了他们独特的视角,而个性化的解读,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内容,因此,都值得提倡。

四、学以致用

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作文练习中,笔者主要列举了店名、招牌、标语、对联、流行语等对语文学习的启示,但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歌词”为题,分析它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并且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品味韵律

歌词之所以被世人传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韵律美,有学生列举了邓丽君的《甜蜜蜜》,每一句结尾都押“i”的韵。还有学生发现:“就拿《童年》这首歌来说,开头的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中的‘池’和‘知’都是平声,而且押韵,所以唱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二)分析修辞

歌词中不乏大量贴切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夺人眼球。有学生写道:“语文,如一首劲爆的《江南Style》,让人心潮澎湃。‘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伴随着SHE动听的《中国话》,语文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它用夸张的手法将汉语的意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如:“听着谢雨欣的‘谁来等你?你在等着谁?谁来等我?我在等着谁?’不觉陶醉。这首《谁》巧妙地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且通俗易懂,让人过耳不忘,回味无穷。”再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同时运用拟人和类比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烟雨静候图,使得飘摇的烟雨也富有了人情味,而烟雨中的等待更有一番诗意在心头。”学生作文中诸如此类对歌词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胜枚举。

(三)转为画面

文字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个场景,尤其是描述性的语言。有学生对这方面的歌词很感兴趣,写道:“听到《青藏高原》里的‘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辽阔的青藏高原,一座座巍峨的山川连绵起伏,多么壮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这首歌萦绕于耳畔,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人们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始终坚持划着桨、扬着帆,努力前行。”

(四)挖掘内涵

有学生选取所爱的歌词,加以诠释。有些歌词很常见:“‘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听到《蜗牛》这段歌词,总是忍不住激动起来,这段歌词那么美,美在蜗牛那单纯的梦想,它虽然渺小、卑微,却有着‘大大的梦想’,这励志的歌词一下子印在了我脑海中。”也有相对陌生的歌词:“这首河图的《不见长安》并不是家喻户晓,但我却深爱着这首充满语文魅力的古风歌。那些为了梦想漂泊的游子,也许曾挣扎着在家乡近处转身离去,怅然若失。”学生在挖掘歌词内涵的过程中,理解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总之,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词,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也是学习语文的好素材。好的歌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让受众产生深深的共鸣。歌词创作的背后也大有文章,有的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有的精心营造优美意境,有的善于引经据典。只有仔细体会,方可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心灵随之得到净化。倘若能灵活运用,还能使作文增色不少。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张长弓,应民.从歌词中学语文[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10,(06).

[2]沈春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歌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

[3]陈余玉.浅谈如何在唱流行歌曲中品味“语文味”[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4]陈国安.试论歌词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系统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