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社戏课堂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戏课堂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戏课堂笔记

第1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一、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设想与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脚内侧踢球,属于足球基本技战术模块(二)的第一单元(脚内侧踢球单元)。本单元共有设五课时,这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模块(一)对足球基础动作的初步学习,学生对于足球有了初步认识,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控球能力有待提高。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初步学习足球基础动作,使学生对足球有初步认识,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并巩固脚内侧踢球技术,增强学生踢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争取为学生的以后的足球实战比赛和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

1.知道脚内侧踢球是足球争抢、配合及射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明确脚内侧踢球的正确部位,初步了解脚内侧停球的动作要领。

2.80%左右的学生能够准确地合理地把握踢球时机,70%左右的学生能够全身协调用力,并控制球的方向。在学练中提高判断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3.在两人和多人练习中,互相帮助和配合,并通过比赛和游戏提高自信心,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学情的设想与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自然班男女生均有(水平5),学生来自各个初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也喜爱足球比赛,求知欲望强,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不足之处是他们的足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男女生之间技术差别稍大。虽然学生不注重基本技术的学习与规范,但是他们好胜活泼渴望成功。我争取让学生在游戏与比赛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多培养小骨干,提供舞台,让他们秀出风采。

鉴于以上考虑,本课采用了音乐导入、体验比赛语言启发、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设想与分析

考虑到学生初步体验足球课,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踢球时上下肢的协调性和踢球准确性,即踢得对和踢得准。怎样才能踢得对、踢得准呢?

首先,踢球方法要正确,也就是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击球部位(触球部位)、脚型要正确。其次,踢球时上下肢要协调发力,踢球时传接的方向要准确,同伴间的配合要好。鉴于以上分析特制订:重点是支撑脚的位置与触球部位;难点是踢球的准确性与协调性。

四、主要教学流程的设想与分析

1.由音乐片段“天下足球”、“生命之杯”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并热身练习,目的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足球意境,初步激发学习兴趣。

2.分组体验教学比赛(老师提要求、小骨干合理组织),目的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自主体验学习,在比赛中体会并思考。

3.提问引出踢球动作—脚内侧踢球,各组看挂图自主体验学习。

4.根据学生学练情况及时评讲,由老师讲解示范并介绍两种练习方法与步骤。

方法一:两人一组合作练习。要求:①互相指导和监督,②根据各组技术掌握情况合理选择练习步骤。

练习步骤:踢固定球——体会脚型和触球部位;上一步踢固定球——体会支撑脚的位置和踢球腿的摆动;近距离踢球——巩固踢球动作;较远距离踢球——联系实战巩固技术初步体会应用。

方法二:五角星场地,五人一组合作练习。

练习步骤:基础练习——固定五人位置,踢球练习;提高练习——尝试五人跑动中踢球练习;挑战练习——尝试五人跑动中踢两只球练习

目的是教师粗略阐述与示范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探究全身协调用力的方法,并在小组合作和不断探究中领会和提高踢球技术,解决踢球的准确性问题。

5.游戏“齐心协力”踢准射门练习。基础游戏:踢固定球射门;提高游戏:运球后再射门。

目的是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②加强学生运用本课技术、检验与巩固所学技术;③结合比赛实战应用所学技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6.放松练习(集体舞24步)。

五、教法设想与分析

1.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大练习强度。

2.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分层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分层次教学,合理引导进行创新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4.音乐辅助教学法:学生喜欢音乐与舞蹈,本课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经典足球世界杯音乐“生命之杯”与“旗开得胜”,最后以音乐伴奏师生共舞结束教学。

六、特别提醒

第2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一、激发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原始动力,而学生最初兴趣的产生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向学生引荐: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偏重亲情、为人处世的文章;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文章;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学生有兴趣,思想上容易产生共鸣,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就会循序渐进的提高。

2.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笔者在班级成立了读书角,一是将笔者所涉猎的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类型的文学刊物中学生的优秀习作,或者各类文学题材的文章展出供学生阅读,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二是动员学生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比如《少年博览》、《读者》、《大自然探索》等,也可以定期让学生推荐好的文章到全班一起阅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还可以形成一种自主、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与学生同读学生刊物和各类文学刊物,融洽师生关系,进一步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3.更新观念,促进自由阅读 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的阅读习惯较差,对课外阅读的书目认识不清,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再加上农村学生家长知识文化有限,除了上课用书外,都视为闲杂书籍,看课外书即是不务正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自由阅读的空间,也使得农村初中生存在严重的重练习、轻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因此,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如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摘抄精妙语句,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其次,要让学生与家长都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家长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化敌视为支持与鼓励,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的课外阅读平台。

二、优化课堂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

1.整篇通读,强化整体感知能力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者刘守立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强调对读物本身整体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要立足于全篇。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并透过杂乱零碎的知识和信息,从总体上去驾驭、把握、理解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精神、思路脉络。比如鲁迅的《社戏》的整体线索就是“看社戏”,文章内容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2.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结合课文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探究,深思善疑,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质疑析疑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意境,找出文章的妙处,领悟作者遣词造句方法与技巧,背诵美言佳句,积累词汇量,在反复的揣摩中提高学生现代文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指导,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

曾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好文章,要多诵读直到能背,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还可以增进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第3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主题学习”实验就是一项尊重语文学科学习规律,以“大阅读”为基本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教学实验。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的这一实验活动,开设了主题学习阅读课。这个课题的实验,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主题 阅读 培养 学生 综合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的阅读目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提出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抓学生的阅读为主要目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一项尊重语文学科学习规律,以“大阅读”为基本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教学实验。2007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的这一实验活动,开设了主题学习阅读课。这个课题的实验,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抓住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初一新生在学习了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后,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有所高涨,我趁势对学生开了一次读书推介会,力求把与本单元相关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学生,从冰心的《繁星春水》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我力求把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提炼概括,并加以精心组织,从作品的思想性到艺术性,从写作技巧到语言运用,一一归纳整理,向学生做了宣传。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激发了学生高涨的阅读情绪。在这个基础上,我把学生领进阅览室,把主题学习丛书的第一本《亲近文学》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按自己的兴趣读,学生们就会深深的被书中那优美的文章所吸引,等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学习”材料上来时,我们就有目的地选取一部分经典文章,让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品味,感悟其深刻的内涵。

2.利用预习课,启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预习《赵普》时,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赵普、宋太祖等历史人物,我让他们提前阅读了主题丛书《青春的启迪》中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等文章,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增强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了《社戏》后,学生们对文中用到的侧面描写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阅读了丛书中《明湖居听书》中的一个片段,文中写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艺,就从看场中的座无虚席,写到了黑妞的精湛表演,层层铺设之后,王小玉才姗姗出场,“启朱唇,动自告齿”让读者也身临其境,有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感。这就是侧面烘托的效果,学生们读后,都心领神会了。

二、师生同读同感悟

主题学习丛书每单元配一本主题阅读书,需用三周时间,共3课时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让学生面面俱到地读完是不可能的,教师只能结合学生实际有选择的让学生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得养成爱读的习惯,在课前总体把握的前提下,课堂上和学生同读、同感情。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如果你对本单元对应的阅读文章都不熟悉,阅读课上怎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阅读?更何况,如果在阅读课上学生有疑难问题,你得担当起解惑者的责任。

三、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们借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机会,不仅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清静的读书环境,还要强化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1.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师应当要求每位学生都配备《新华字典》或者《现代汉语词典向学生系统介绍音序、部首、笔画等三种检字法,让他们在阅读中经常使用,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工具书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2.养成记文摘、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古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主题学习丛书中,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而读书笔记是整理思想、收获语文的工具,同时还具有积累功能、启智功能、育人功能。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摘录和读书笔记。如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要及时记录,对一些好的字词、成语、片断甚至篇章可以摘抄下来,以备后用。另外,还要随时把阅读中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收获记在笔记本上,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可以做成卡片等等。这样长期坚持,就会收到积土成山、集腋成袭的效果。

第4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听说训练 教学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明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结合讲读课教学进行听说训练

1.答问、讨论,有所侧重。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教者可以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能力:(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③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踊跃发言。(2)让学生记忆性听写第?22?自然段,教师朗读一遍(也可把个别生字、难调预先写在黑板上)。学生听时合上书本,不作记录,而后要求学生不失原意地默写下来,并当堂完成背默任务。

2.精心设计,每课一练。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如教学《社戏》,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效果,通过听写、注音,巩固字词,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接着出示教学挂图,经过听觉、视觉活动,学生已深深被课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分角色朗读一些重点段落。第二课时,以熟读、背诵为中心,要求学生当堂理解和初步掌握记叙文的描写作用。第三课时,口述“看戏”场面,并结合前两课时未曾处理的其他习题,继续围绕记叙文中的描写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掌握看成前、看戏途中、???归来及以后整个活动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动作和心情描写的方法。这样三节课各有侧重,节节有练,听说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训练。讲读课文中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好的最经常的听力练习。开始时,教者将要记录的重点、难点说得慢一点,类似于电视、广播播出“天气预报”时的速度;如果是同学发言的,则由教师把重点内容再重复叙述一遍,作些适当的暗示。同时,指导他们如何记下教师讲授的要点。以后,记录的速度逐渐放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听课笔记了。

4.规范教师的语言,保证训练质量。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与写作课相结合进行听说训练

写作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教者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写作课上教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先来一次口头作文,可以锻炼学生连词成句。

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从而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经过这样经常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学生行文的思路清晰了,语言丰富了,就可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矗此外,在写作课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者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习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优劣,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久而久之,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评价鉴赏力,也可以提高说话能力中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听说训练

要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

背诵、复述及听记、口头作文等多种竞赛;召开辩论会;举办“模拟法庭”,小记者现场采访;故事演讲会;童话表演、相声小段;表演课本剧;每日?5?分钟读报,新闻会等等。还可运用录音、广播、幻灯、电砚等现代视听手段进行听说训练,或与组织参观、访问。

第5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一、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人物的描写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等都采用了一定的技巧,所以在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的同时,需要合理地选择阅读方式。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掌握了娴熟的阅读方式,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清楚段落的涵义,才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快速地根据题目的内容要求,找到所要的答案。阅读策略的产生来源于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阅读充分地调动了学习者的情感意识,教师合理地运用一系列的策略和方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实现构建文章整体结构的教学过程。

二、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以自身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学生,然后根据课程安排来设定一些阅读内容。很多情况下,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文章,以为经常性地组织阅读名家名篇,甚至达到背诵的阶段,能从文章的写作中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技巧,同时还可以掌握到类似描写和叙述等表达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求记笔记、分析文章等,但一路下来,发现我们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分析和阅读文章的能力也没有太大提高。

1. 没有把握好阅读的主体对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教师本身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意志、动机和情绪等作为影响阅读的原因,然后想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 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等状态,提高阅读效率。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阅读的教学过于盲目,只注重要求学生将重点内容记住,学会解题技巧。但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领悟到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描述才可以表达出这样的效果?解题技巧究竟为什么要这样用?教师没有讲到,而学生自然也不会去思考,但这恰恰阅读的重点。

3. 阅读分为很多种形式,但通常意义上的阅读就是采用大声朗读或者默读的方式来明确文章的含义或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或者是对名家名篇的记忆等。这样只会让学生生硬地掌握到一些“现成”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究竟是如何得出的难以明确。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读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分清段落,概括其意思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但这样的阅读形式无疑会缺少了文章层析性的加工,没有考虑到文章的结构形式,对于本质思想和意图就很难领悟到。

三、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汇总阅读的水平和质量

1. 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和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多阅读、多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自然而然的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水平。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性情的陶冶和艺术的熏陶,同时可以培养语感,阅读过程兴致盎然,增加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社戏》章节中的某个段落或者章回,就很难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特点,需要把握整体结构和主旨,思考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所以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很重要,非常有利于提升阅读水平。

第6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一、循循善诱,让学生爱上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从内心喜欢上读书,才能有足够的内驱力推动他抓紧课余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激趣,引起学生读书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冰心诗四首》,认识到冰心体小诗的艺术魅力:用质朴、纯美的语言歌颂母爱和自然,阐述生活的哲理。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冰心的同题材小诗试着进行创作。如“墙角的花”、“心灵的灯”、“玫瑰花的刺”、“写给父亲”、“写给母亲”等等,然后去诵读《繁星 春水》,学生定会兴趣勃发,还可以带动他们创作小诗的激情。教学《社戏》,可以适当介绍鲁迅小说《呐喊》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呐喊》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希图唤醒当时在封建的“黑屋子”里沉睡的国人,达到“知人论世”,从而引起学生去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在班级、学校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力求人人踊跃读书。

二、掌握方法,提高读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要完成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要读整本的书。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课外阅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不要说孩子累,就是家长也不会答应,别的科任老师也会不满意。所以,语文老师要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①精读。精读即认真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语言隽永、文字优美的重要的章节或篇目,需要精读,读书时可以圈点勾画,做读书卡,摘抄优美语段,写读书笔记;②略读。略读即大略地浏览,可以一目十行,了解大概。一本书常常几十万、上百万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一味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略读方法主要有两种:浏览式读书法和跳读式读书法。浏览式读书法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通常用于阅读中长篇文学作品。跳读式读书法就是择其所需而读,舍弃不需要的内容。跳读时只关注最关键的内容,其它的通通抛开。通常用于查阅资料。具体运用时精读和略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视具体要求灵活对待。另外,还要不定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略读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指名说说读后的收获。

三、推荐书目,有计划地去读书

当今时代,文如山,书如海。各种信息和图书都在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各种读物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快餐书籍、漫画作品甚至不健康书籍充斥中学生的视野。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去粗取精,制订科学合理的读书篇目,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高尚的人格修养。推荐书目,要以“新课标推荐书目”为基础,兼以关注“时文”“美文”,既要读整本的书,也要读期刊杂志。《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例如七年级课本推荐了《繁星 春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西游记》,应该说,这样的阅读量,是不难完成的。但是,毕竟这些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所以,平时老师还要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时文”,例如《少年文艺》、《读者》、《语文报》和郭敬明、韩寒、曹文轩、梁红樱的作品。让学生既能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习写作技巧,又能从时文中获得启发,通过与同时代人的比照来思考自身的发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好书,真正使书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四、注重反馈,促进学生读书的热情

第7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一、引情激趣,让学生乐于自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方法只要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还要以情动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情激趣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带来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其中,多媒体教学为创设情景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生动画面,使课文更容易理解,内容更容易掌握。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让学生乐于自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强调身体性的参与,重视直接经验。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交替进行参与学习,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动”中获得新知,达到课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

3.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乐于自主

课堂上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指导学生学习,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如此。教师的一句表扬或鼓励,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而获得愉快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热情和兴趣也随之高涨。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也在心理上使学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就会主动地学习语文了。

4.作业布置要创新,让学生乐于探究

作业布置要力求创新,不求“量”但求“质”。对各层次学生布置作业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而且完成每次作业都要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有效。”例如教学《社戏》一课时,让学生去回忆自己生活中与作者相似的“偷豆”事件,并把它说出来、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去做,没有把它当作作业,而是一种娱乐。

5.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要把学生当作孩子看待,有的时候他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和他们一样,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我想,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教条,多些情趣;少些灌输,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会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培养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

1.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目标就是方向。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年仅12岁的发出了令全班师生震撼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历代读书人的人生意义所在。有了目标,书才读得好,读得有意义。

(2)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下苦功、耐寂寞学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学海无涯,只有敢于面对挑战才能到达梦想的彼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读书做学问要执着,只有不懈奋斗才能收获成功。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历经磨砺,豁然开朗,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我们应追求这三种境界,要有敢于攀登的勇气、不怕吃苦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决心。

(3)充实我们的学习内容,既面向书本,更面向实践,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客观规律的探索,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沉淀,我们理应把书本知识学扎实。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注重创新学习,鼓励批判质疑,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复读机式学习只能学到知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才能掌握能力。我们应站在前人肩膀上创造性学习,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破除旧见,推陈出新。而创新的前提是质疑,这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2)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是思考的方向和内容,教师要创设一点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到有关问题中去,从而诱发学生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在探求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看,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议,让学生练,学生获得了学习主动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发挥智力,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从七年级开始就教给学生如何预习课文,一般情况下按以下五步走:读一读,写一写,查一查,赏一赏,问一问。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引发探究,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文章内容。

写一写,写写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写出文中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一来可以加强学习的记忆,二来可以留下学习的痕迹,以便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查一查,查查文中的字词句,查查作者的情况及写作背景。例如《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对理解课文内容非常重要,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查一查相关资料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探究。

赏一赏,可以赏文中的优美、经典的语句、段落,甚至可以是一个字、词的用法,还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可以是文章的主旨思想等。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书上写写自己的看法。

问一问,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在预习案上还有哪些问题没能独立解决?自己对于文章的学习还存在哪些疑惑?这些都要想一想,问一问,这样听课才能有目标,有重点。

当然这是针对一般的课文,对于诗歌、议论文等,老师在学生预习前除了可以提供导学案,更多的是要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例如诗歌的预习,按照上面的五步法也可以,但还要作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画面的想象,情感的抒发等。

预习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在比较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精讲点拨了,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

以学定教的一般教学样式:

预学导学讨论展示精评检测

(前题)(关键)(基础)(核心)(难点)(保证)

先学后教点题画睛合作学习成果交流有效互动及时反馈

第8篇:社戏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激发 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自觉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觉地、主动去学习呢?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兴趣就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在推动着他、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达到这一境界,通过探索和实践,结合理论和教学实践,初步提出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导语引趣法

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因此,导语的设计非常重要。如笔者在讲《狼》时,就说:"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狼和小羊》一文,结果是狼吃掉了羊,假设把羊换成了人,结果又会怎样呢?"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作了铺垫。又如在讲《十则》一课时,我就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有牛顿、哥白尼等,大家知道是谁排在这十大思想家的第一位吗?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2.故事引趣法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我在讲课时,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切合语文课文的内容,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兴趣。例如我讲《木兰诗》、、《愚公移山》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先让学生看这些故事,讲一讲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在看今天所学有什么不同。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的,讲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做到适量为宜。

3.角色朗读引趣法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浅显的课文,教师无需多讲,只要略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几遍就可以了,特别是有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分角色朗读效果更好。例如讲《骆驼寻宝记》一课,就可以找几个学生分别摹拟老虎、狮子、骆驼等动物的口气进行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各种动物的性格。又如《皇帝的新装》、《,我在哪里》、《选场》、《市长》等文章如果分角色朗读,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4.直观教具引趣法

初中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三峡》等课文时,利用教学挂图,再结合挂图讲课文。在讲《猫》、《小麻雀》、《斑羚飞渡》等课文时准备一些标本让同学传看,大家兴致很高。有时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搞一些小制作,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在制作中领会课文内容。

5.情绪感染法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讲课时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打动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如在讲授《,你在哪里》、《最后一次演讲》、《背影》等课文时,我借助动情的朗读、动情的手势、动情的分析,让学生都进入角色,进入意境,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讲这些课文时,学生都流下不同感情的泪水。这就是情绪感染的结果。

6.板书引趣法

板书是一门艺术,优美的板书具有一定的魅力。我在板书时,注意布局合理、书写工整,有时也可以根据板书内容的不同而及时变换字体,特别喜欢用彩色粉笔书写重点内容。板书设计也注意形式多样,或表格式、或网络式、或金字塔式。总之我在板书时力争将文字符号巧妙组合成艺术画面,以此吸引感染学生。

7.教态姿势引趣法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笔者在上课讲到兴奋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有时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姿势和表情来感染打动学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动作,《社戏》中“开船”动作,《狼》中“御狼、杀狼”动作……我都是边讲边演,学生也上台表演,这样整个课堂趣味盎然。

8.作文互改引趣法

学生互改作文,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容易诱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学生互改作文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巡回加以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互改作文,教师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讲评,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水平。

9.学习竞赛引趣法

组织学生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种竞赛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课堂上我经常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比赛,第一名为A队,其他三组依次为B队、C队、D队,一学期下来,哪一组得的“A”最多,我就给这组的每一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课下我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古诗背诵比赛、故事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团结感。

10.班报,墙报引趣法

初中生应该办好班报和墙报,以活跃班级生活。班报、墙报的内容应活泼多样,可以搞一些插图和漫画,也可以搞些“脑筋急转弯”、“开心果”、“猜一猜”之类的小栏目,还可以搞一些表扬栏目,班报,墙报上的文章最好选登学生的优秀作文,或把班上的优秀作文汇编成《班级优秀作文选》,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1.野外课堂引趣法

有些课文如果到野外教学,效果更好,如《海滨仲夏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晚上带学生到海边讲授此文;《听潮》也可以在涨潮时到海边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意境,以此激发兴趣。当然准备要充分,特别要注意安全。

12.语言幽默引趣法

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情趣横生,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现在电视和不少刊物上都设有“开心一刻”、“开心果”、“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小栏目,上面有不少幽默的话语,教师也不妨在课堂教学上讲它一两句。教师在讲课时偶尔说两句学生熟悉的“班级用语”、流行歌词、方言谚语、名言警句等,也会引发学生兴趣。

13.表扬鼓励引趣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表扬鼓励,时常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对一些差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对学生挖苦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时,我就说:“你真棒!”“你可以做我的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