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53-02
近年来褥疮这一名词渐被废弃,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许多也发生于坐位,现多采用压迫性溃疡或压疮,它从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角度更准确地概括了本病的实质[1]。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故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症”。压疮多好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病)、体质虚弱、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病人,若有低白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更易发生。95%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突处,好发部位依次是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部。
1 病因及危险因素
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年龄、吸烟、低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营养不良,贫血等都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压力是受力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4.27kpa[2]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由于淋巴滞流蓄积,厌氧代谢废物也易促使组织坏死[3]。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散,呈圆锥样递减分布,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变性坏死。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的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1]。剪切力作用于深层,引起组织的相对位移,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Allman 指出:大便失禁时由于有更多的细菌及毒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渍诱发感染使情况更趋恶化[3]。吸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危险因素,现时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然而如果吸烟者停止吸烟,其压疮危险性就显著减低,且吸烟的不良作用可部分地被逆转[4]。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疮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者,较半清醒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大脑警醒水平变化,脑血管意外病史及老年痴呆均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低血红蛋白(120g/L)这一客观指标的预测效果极好,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的一个先前原因,而非压疮所致的结果,血清白蛋白
2 并发症及其危害
压疮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由于皮肤屏障作用丧失,创面暴露,且常被粪尿污染,感染发生率极高,包括脓肿、骨髓炎及败血症等。压疮感染出现并发症在住院条件下死亡率可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4],老年病人与压疮有关的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 倍,如压疮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倍[1]。
3 压疮的整体护理
3.1 对危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5 种参数评分法;Ander-Son 主次指标记分法;Braden 评分法等。运用有效的评分方法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找出哪些处于高度发生压疮危险中,需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措施的病人。经验证明,坚持分级评分对预测压疮危险的病例和老年人发生压疮、发展、恶化都有积极意义。
3.2 压疮重在预防让病人尽可能地运动是最早的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达到95%的预防率并非是不可能的。对具有多项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重点护理和治疗干预,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从总体上提高压疮的预防率,不仅明显有利于病人,还能减轻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3.3 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定时翻身,每2h 一次,给病人放置正确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枕、海棉垫等保护设备。各种高科技床如缓释气式气囊褥垫床、交替压力气垫等设备,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合理的选用。
3.4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潮湿刺激,经常为病人更换床单,清洁皮肤并使用防湿乳剂等。
3.5 减轻皮肤的摩擦使用吊架或转/提式床单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避免抬高床头30 以上,使所受剪切力达最小。按摩持续使用至今,但在70 年代后期有人怀疑其可靠性。更深入的研究表明按摩过多有损组织,按摩一分钟后可出现脉搏增加,静脉含氧量降低,皮肤湿度降低等问题。若皮肤出现轻度发红,则提示皮下组织存在大范围循环障碍,用力摩擦时反而加重损伤使之进一步恶化,故发红部位禁用按摩。
3.6 加强营养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地体重下降和肌肉消瘦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的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3.7 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测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肉芽组织、坏死痂、腐肉、渗出),再根据创面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溶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创面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
3.8 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抗生素仅消除了伤口不愈合的感染因素,此外抗生素没有其他积极效力,且对活组织具有破坏性,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刺激组织生长,在缩小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清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3.9 病情的观察任何病情改变都将导致护理计划和措施的改变,准确的记录、伤口的评估、护理计划的制订,提高了护理质量,反之将影响到治疗效果。伤口与治疗的同步记录,可使责任护士掌握治疗方案的更改原则,而护士应在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
3.10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给病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病人减少剪切力和受压的种种危险因素,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是很关键的。耐心教育病人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行为,普及压疮预防知识,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是可以减少压疮复发的。
3.11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压疮,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注意知识更新,对新设备新方法正确使用,以及护理科研的进一步开展[2]。
参考文献
[1] 张世民. 压疮研究新进展.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195
[2] 袁长蓉. 褥疮护理的新进展.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本院以180名护士为对象,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的180名护士,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29.47.83)岁。学历:23名本科,67名大专。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30.58.09)岁。学历:25名本科及其以上,65名大专。每组护士均以同时期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两组护士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达到“人性化”标准,结合各项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规章制度,并积极落实践行,完善奖惩制度。以医院护理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制定护理风险事件急救方案,提高意外事件处理能力。(2)营造和谐气氛,搭建人性化环境。人性化护理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营造和谐气氛,增加与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认真观察护理人员心理、情绪变化,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指导,调整其状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面对护理事故,护理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分析相关人员的责任,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创造具有人性化的环境。(3)树立较强的人性化护理观念,转变护理人员护理观念,由“关心病”向“关心病人”转变,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为患者提供具有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例如,建立“心愿墙”挂于病房走廊过道上,设立“建议箱”放置于护士站,让患者倾诉心声,建立护患沟通的另一种特殊意义的桥梁,将醒目的路标设置于路口处,为等候患者和家属提供休息室。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语言亲切,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临床护理整体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护患沟通能力。同时,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涉及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x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见表1。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人力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化,为调高临床护理整体质量奠定基础[1-3]。本次研究以180名护士为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名,每组以同时期收治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晓燕 单位:荆门市中医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07:157-160.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10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55
在临床上,骨折是指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下,骨骼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受到损害,进而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病理以及生理上的改变。作为一种躯体的常见性外伤,骨折较为常见,是临床高发型疾病。无论是采取手术还是保守的治疗手段,骨折患者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期。在此期间,考虑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生理疼痛以及心理压力,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针对骨折患者开展完善、细致的优质护理工作,再结合心理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期,同时对于消除患者焦虑、压抑等不良心理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1-2]。本文中笔者对收治的骨折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以便对各种护理工作的效果加以分析和比较,进而得出最佳的护理途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6例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17~86岁,平均(40.3±6.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女46例,年龄16~85岁,平均(41.3±6.9)岁。两组导致骨折的原因以及骨折的类型,详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即常规的对症护理,包括查房、卫生、注意事项说明、生理指标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服务结合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 优质护理服务 (1)个性化护理。在骨折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每个患者的状况,进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如饮食注意事项、安全知识、相关医疗器械的操作方法等,要详细地介绍给患者,期间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语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明确。(2)围手术期的护理。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说明手术目的、过程以及预后情况,使患者充分了解整个手术过程,有助于消除其紧张情绪。手术结束后,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如年龄、致病原因等,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同时要对临床路径进行详细的说明。(3)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骨折患者在康复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肿及褥疮等[3]。所以要针对这些并发症开展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包括要及时地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进行调整,能够有效杜绝压迫神经或者血管的现象出现;要随时关注患者的伤口引流状况,确保创口敷料的干燥和清洁,一旦发现有感染的情况出现,要及时告知临床医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4)康复训练护理。对骨折患者来说,术后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其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缩短患者的治疗期,使患者早日康复[4]。所以,在优质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康复训练护理的关注。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手术情况、生理指标等,评估出患者的康复能力,从而制定出面对每个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机体功能康复计划。在早期,主要协助患者进行一些轻微的床上锻炼,在不对关节造成压力的情况下主要进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锻炼。在中期,要督促患者做些幅度较小的关节与骨骼的活动,在不感到剧烈疼痛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在后期,除了对肢体的功能加以恢复外,还要进行负重锻炼,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1.2.2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在治疗以及康复期间,受到了生理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5]。如要承受骨折带来的疼痛、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手术带来的恐惧、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自卑以及其他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其他心理问题,包括烦躁、悲观、消极、过分敏感、失眠等。上述心理问题对于骨折患者的康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打击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所以对骨折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具有非常的意义。具体来说,针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首先,在患者入院时,护理工作人员要持有宽和、礼貌的态度,与患者拉近距离,给患者留下亲切、值得信任的第一印象,便于日后良好的交流氛围的形成。其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衣着的整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各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耐心倾听每个患者的心声及意见,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要及时地采取必要措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此外,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如挪动患者、固定患者以及帮助其做康复锻炼时,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娴熟、轻柔,避免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产生担心甚至抗拒的心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怀有信任和安全感。再者,可以尝试采用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以便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缩短治疗期。最后,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阶段,适当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时期,患者有可能因为疼痛以及持久性而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护理人员要针对这一情况,向患者详细说明锻炼的目的以及锻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同时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提升意志力,在锻炼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体现功能锻炼的意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调研,问卷调查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存在于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为护理风险管理。
目前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医疗护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美国哈佛大学于1991年在纽约进行一项医疗风险研究报告中表明,有45%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受到伤害,从而导致病人延长住院时间;美国医疗风险管理机构研究结果显示:医院如果能够掌握存在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那么风险发生率会大大下降。1993年香港医院管理局所辖医院开始系统地进行医院风险管理工作,1997年专门聘请了顾问公司,为医管局的风险管理模式提供专门的咨询意见[2]。
我国医院管理多注重效益和效率,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理人员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目前尚无有效风险管理组织[3],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对护理风险管理尚未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2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护理风险的识别(NursingRiskIdentification)
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整个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有三种:一是通常从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入手,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等。第二是工作流程图法,包括综合流程图及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第三是调查法,设计专门调查表,调查关键人员,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在护理工作中可以把后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流程图法便于直观分析、全面综合,调查法有利于了解风险之所在,并且可以补充及完善工作流程图。
2.2护理风险的评估(NursingRiskMeasurement)
护理风险评估是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为选择处理方法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其中期望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某个特定风险损失概率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一般频率高、幅度小的损失标准差小,频率低、幅度大的损失标准差大[4]。
2.3护理风险的管理技术(RiskManagenmenttechnology)
护理风险管理技术是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问题采取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5],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风险预防(RiskPrevention):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如通过护理风险教育、风险监控和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护理设备的维护等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
2.3.2风险承担(RiskAcceptance):又称风险自留,是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医院内部,由医院自身承担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度不高,预计赔偿额在医院支付能力之内时,可采用这种对策。
2.3.3风险转移(RiskTransfer)[4,6-7]:风险转移主要有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方式。保险转移是医院购买保险将风险责任转给保险公司,是最常见的风险处理方式。参加职业保险是对护士自身利益的保护,美国护士在遭到时,保险公司为其支付律师费、专家费、检验费等,每起事件2500美元;期间的职业损失费每天500~7500美元不等[8]。非保险转移是医院通过合同将一定的损失转移给其他合适对象,如无过错使用被感染的血液制品可以转移给血站等。
2.3.险回避(RiskAvoidance):尽量少开展风险高的护理服务项目或者停止提供可能产生某种高风险的护理服务项目。
2.3.5风险法律事项准备(RiskRelatedLaw):对于一些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准备必要的法律材料,如诊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要详细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家属签字认可,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有法律依据可查。
2.3.6风险教育(RiskEduaction):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护理风险教育,除了正规教育途径,还提供网上资源[9]。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是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可利用它向职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2.4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NursingManagementEvaluation)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看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比值等于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除以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若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若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项风险处理方案可取[5]。
3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现预防为主原则
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专职风险管理人员、科室风险管理小组三个层次管理组织。每层次人员要各负其责,切实做好三级护理风险管理;建立风险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制订有效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做到各环节严防细管,体现预防为主原则,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
3.2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顺利落实的有力保障。在充分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找出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和高危部门,制订符合各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医护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0]。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行为给予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11]。
3.3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美国、日本、英国等都有专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对招聘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护理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综合专业才能[11]。各级医院应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强化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教育,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
3.4改善护患关系,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自1983年美国首次把“以病人为中心护理”(patientfocuscare)的概念付诸实践以来,这一新的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12]。医学的每一点进步都包含了医务人员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包含了患者为此付出的代价[13-14];另一方面,作为医学发展的副产品——医疗护理风险的产生,对护患双方都不利,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并实行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5树立正确风险观,建立良好舆论导向
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都要充分认识医疗护理的风险性[15],医院接受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患者并不是将风险转嫁给了医院,而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承担起了生命和健康的风险。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患者只要到医院看病就得百分之百地治愈[16],但医学存在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使在医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误诊率也在20%~30%[17],而在国内误诊常常会造成对簿公堂。医疗护理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和发生的后果是不确定的,“治病冒风险”的观念要成为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的内容[18]。
3.6完善护理风险保险,减少风险引发损害
目的在于研究讨论如何改善提升专科医院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使之有方法可循。方法利用眼耳鼻喉科患者和护理的特点,通过实现医护联合查房,成立医护联系小组,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疾病健康教育,设计制作多种治疗护理操作安全提示,开设网站,发提醒短信给屈光及白内障门诊手术患者等护理管理措施。结果相比2007至2009年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2010至2012年数字明显下降;且2009至2012年出院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护士收到的表扬信也由15封增加到393封。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内涵,自然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专科医院;优质护理;护理质量;综合管理;患者满意度
0引言
众所周知,卫生部于2010年初在全国卫生系统正式启动了主题为“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就怎样使患者对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这个问题,初发的文件中对此提出了细节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优质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我院护理部自2010年4月开始在原有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实施了一套综合护理管理方案[1]。经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效果比较显著的主要在加强医护联合服务,提高护理安全,改进健康教育等方面,由此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安全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主要由门诊,急诊,手术室及病房组成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科专科医院。病房由眼科,耳鼻喉科和术后监护房分别构成,共有430张开放床位,306名临床一线护士。
1.2方法。
1.2.1综合护理管理方案的形成:
2010年4月,护理部科务会拟定了一场主题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活动,就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首当其次的任务是加强日常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点。护理部基于多次临床调查和头脑风暴,确定并且统一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制作质量护理操作安全提示等方案。另外,更要求各部门整合自身专科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主题活动的方案并推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护理部巧妙地结合了各个部门特点,互相帮助,多谋多虑,积极推进,及时吸纳适合于在全院推广的这一良策使之成为护理部的统一管理方案[2]。一年后,各部门总结活动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评出适合于全院推广的最优选。在这一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具体如下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案:
1.2.2护理管理方案:
1.2.2.1实行医护联合查房。自从开展了优质护理,各病房责任护士跟随医生组查房的制度渐成气候。晨晚间医生查房时,责任护士向其汇报分管患者的生命体征,负压引流量,饮食睡眠等情况,在听取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分析与诊疗方法的同时了解最新医疗进展。截至目前这项措施已在全院各病房实施近两年。
1.2.2.2成立医护联系小组。眼底病成立了由医生和2名眼科资深专科护士组成的医护联系小组。为手术患者提供出院后延伸服务的是作为医护联系小组联系人的护士。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将发给患者2张联系单,主要内容为患者出院2周内的2次免费复查和2周后主刀医生专家门诊的时间。患者复查时,护士会及时联系眼底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便于发现术后反应及时处理。若患者出院两周内发生剧烈眼痛或眼压高等不良反应,可直接联系医护联系小组护士为其安排住院和联系医生进行检查,紧急时联系主刀医生处理问题。
2结果
①两年多以来,眼底病医护联系小组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术后咨询和检查,及时处理术后2周内异常反应16例。②上报有关护理安全隐患的案例数量和质量逐渐提升,由2010年的146例上升至2012年的252例,其中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内容涉及护理安全,药剂发放,医疗行为,交接环节,医嘱,设备安全等各类隐患。③而各类不良事件例如发生跌倒,意外拔管,差错等问题也减轻了不少。④“声援会”网站现拥有注册会员130余人,发帖量近900篇,点击率已高达60余万人次。一些倍受网友好评的知识点被反复点击的次数超过400次。论坛的在线满意率测评显示近90%,获得“优秀医学人文案例奖”。⑤屈光和白内障门诊手术患者约有85%在收到服务短信后回复以示感谢。30%患者对在手术当天,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咨询的各类问题得到了护士的满意答复。该服务项目“1部手机+5条短信,在为民服务中创先争优”备受好评。
3讨论
加强医护联合服务进一步促进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如医护联系小组的术后延伸服务,及时咨询并检查了术后患者最易发生的问题,能及时发现术后异常情况进而避免情况恶化。再如医护联合查房使护士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了解诊疗变化,从而避免了患者不满意医护意见不一致等状况,大大提高了护士学习医疗知识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之更加自信专业,获得信任和赞美。除此之外,护士更加了解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法,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生的错误,降低安全隐患。通过表彰更加鼓舞了护士积极主动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
总而言之,依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所实施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案,能够切合实际地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内涵,社会效应也令人较为满意[3]。
作者:王艳芳 王燕平 张蕾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
参考文献
[1]朱庆捷,窦英茹,宋静.护理管理改进对综合性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稿件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文题以20个汉字为宜。
2.护理论著、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类文章附中、英文摘要及
关键词 ,专科题材类文章要附加中文摘要及
关键词 。摘要采用结构式格式书写,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不应超过400个实词。
关键词 要参考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一般要求标引3~8个
关键词 。另页附中英文文题、作者单位及作者汉语拼音姓名。
3.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主谓语要符合逻辑,位置正确。线条图应用硫酸纸绘制或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为5?押7左右。照片要求清晰度和对比度良好,分辨率达300以上,图的下方应标有图序、图题和图注。
4.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要求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S 。(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要给出具体P值)。以上符号均用斜体表示。
6.
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05《文后
参考文献著录原则》采用顺序编码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章中引用的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第一手参阅的资料,而且要规范脚注,正确引用。具体要求如下:
[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穴期?雪:起页—迄页.
[专著]主编者.书名.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
[专著中析出文献]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
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首页作者单位下加脚注,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有基金证书复印件。
8.标题层次根据GB 7713-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4节不够时,再将层次细划分。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标题为1.1.1.1。
9.来稿一律文责自负,勿一稿两投,要开具单位介绍信。
10.本刊审稿周期为1个月,对拟录用的稿件,作者要按退修意见认真修改,并及时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以免影响稿件审理进度。如超过3个月修改稿未返回者,编辑部视为作者自动放弃,稿件终止审理。凡收取版面费后作者又要求撤稿者,编辑部不再退回版面费。本刊概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11.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如有不同意见请在稿件首页注明。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在期刊编排过程中不应变动。
12.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只与第一作者联系。稿件一经录用,赠送第一作者当期杂志2册。
13.本刊已开通网络采编系统,请登陆http//:hlsjyj.com;http//:hebwsxx.com进行注册投稿。
【关键词】精神科;证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由于精神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的行为和表现既可能危害自身的安全,也很可能会危害到他人的安全,所以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是精神病科护理的重要问题和环节,这不但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也是能否保障病人顺利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前提和关键[1]。下面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根据我院的护理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便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查找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资料的分析,找到了精神科护理存在的隐患,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的对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安全进行了保障。
1精神科护理
依据提出的问题,循证小组就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将导致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找到。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之后将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1病情稳定阶段的护理患者指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和治疗后,病情已经有所缓解,有了一定的自知力,会与周围环境有主动的接触,和病友以及工作人员也有相对正常的交流和互动,这时候,除了要做好其生活、睡眠的护理之外,还要保证与患者有足够的接触,同时最好要联系其家属,加强全面的观察,了解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有安全保障的集体活动,鼓励患者多关注国家、社会上的大事,组织一些适当的娱疗活动,能够进一步获得患者在语言、思维和情感、行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便于掌握患者的心态,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2-3]。
1.2病情康复阶段的护理患者处于康复阶段时,自知力已经恢复,其精神症状也完全消失,在知、情、意等各方面的协调上也基本和正常人一样,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巩固其疗效,恢复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娱疗法,让患者进行打扫卫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鼓舞他们生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比如看电视、做操、下棋、打球等[4]。同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和安慰,宣传相应的精神卫生常识,使他们明确坚持服药,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情,争取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并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早日使他们重返社会。
2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资料的分析,找到了精神科护理存在的隐患,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更好的对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安全进行了保障。在精神科护理中,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根据我院近10多年来的护理安全隐患,分类汇总如表1所示。
2.1来自精神病患者自身的隐患由于精神病人受到病症的折磨和支配,经常可能会出现一些诸如自杀、自残等等危险行为,严重危及到病人自身的安全。还有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弱多病,在行动上又有很多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呈现出木僵状态,不能主动反映自身病情的变化,从而导致延误病情治疗的危险,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诸如摔伤、药物的误服误用等危险。
2.2来自精神患者家属的安全隐患由于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没有足够的认知,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发病不久的患者家属,以及那些久治不愈的患者家属,他们的心理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有的对医院和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存在着过高的期望值,还有的是出于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一旦出现与他们的期望结果不一致时,患者的家属就会难以接受,或者因为精神烦躁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危及到患者、医生或他人的安全。
2.3来自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有效的观察、监督和服务和指导,是与患者进行直接和频繁接触的,除了会经常受到精神病患者的攻击外,还会因为一些护理过程中的失误,给自身和患者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这也会增加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来自是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强。另外,由于责任心不强,对患者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够,和患者的沟通能力欠缺,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及时观察和发现患者的异常变动,使病人发生外逸、吞食异物等事故的出现。
2.4来自医院设施和管理方面的隐患在精神患者治疗和护理中,还有很大的事故原因来自于用药、物品的放置不当、配备的设施不合理等引起的,比如,药物的配伍不合适,或者给药频率不恰当,病患能够接触到一些剪子、刀、绳子等危险品,或者病房里的设施不够安全,如桌椅不够可靠、门窗牢固性不强等等。
3精神科护理对策
3.1杜绝安全隐患进入患者病房在新患者入院、返回病房进,以及在亲属探视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检查,绝对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在患者住院期间,更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减少工杜绝危险行为和事故的发生。对于那些年老体弱、处于木僵状态的患者,在护理时要做好充分的基础护理,充分了解和观察其病情,通过病人的情绪、面色、眨眼、饮食以及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正确地上报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除了要做好环境和设施的安全如:室内光线是否充足、地面是否易滑倒等情况外,还要在需要的时候对病人进行一对一护理,在患者如厕等活动时进行有力的搀扶和协助,防止其跌倒或受伤[5]。
3.2从硬件上杜绝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隐患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房,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特殊性,各种设施要从结构、功能上适应病人的安全和需要,例如:病室的墙壁要光滑,不要有钉子、拉绳等物品,室内的电线和电路要采用暗线,插座和开关要采用安全性能好的品牌,水、暖气等管道也不能直接暴露出来,室内的桌椅要连在一块,不能让病人搬动,而且桌椅不要有尖锐的角,防其其用作伤人或自残的武器[6]。
3.3高度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护理人员要保持严肃的工作态度,和病人接触时要稳重、端庄,避免过分的化装和修饰,绝对避免存在和医疗不相关的利益或感情关系,以免激化病人的病情,发生意外。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精力集中,始终坚守岗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时刻具有高度的预见性、警惕性,在和病人接触时要灵活,观察细致,处理突发事件时要镇静、机智[7]。
3.4针对患者情况因人制宜制定护理方案精神科患者入院后一般都有初期病情不稳定阶段、开始用药后的稳定阶段、治疗后期的康复阶段等不同的时期,针对后面两个阶段,除了要做好上述的常规护理之外,还要因人而宜,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会更加有利患者的康复[8]。
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和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要善于和患者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在和病人接触时,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绝对避免和病人产生正面的语言和肢体冲突。语言交流时要讲究艺术,有效疏缓病人的过激情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充分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人格[9-10]。
总之,杜绝安全隐患,是精神病房护理中的长期的任务和课题,安全护理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最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是否具有高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说,护理人员只有时刻做好护理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加强证护理,才能充分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才能切实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才能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提高医院的整体信誉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敏,闫丹忠.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111-112.
[2]韦海潮.循证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4):145-146.
[3]蔡红霞,张华,叶世清.精神科工娱治疗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4870.
[4]胡启华,王海霞.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689-690.
[5]张根芳,陈金红.精神科病房开放式管理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308-309.
[6]张跃兰,李亚静,邢改书,等.循证护理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Z].中国新疆乌鲁木齐,2012:483-485.
[7]潘红红,张孟兰.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管理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0):411-412.
[8]宋亚荣,王立波,王喜艳.精神科病房安全隐患及其应对办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2(23):251-252.
关键词:妇科 恶性肿瘤 化疗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的研究对象均为2002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经过临床和病理组织学已经确认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文化程度均在小学及以上,并且把有精神病家族史或个人史、有药物或酒精依赖的,有脑部疾病或者是智力障碍的患者均加以排除之后,随机选取了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这80例患都再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1.2 研究方法。首先,让对照组和护理组的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和经过化疗后,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并且,在这些患者经过了化学药物治疗结束后的第三天,针对这两组的患者副反应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和记录,其中包括是否恶心和呕吐,是否有便秘情况或是腹泻现象,体力情况怎么样,是否有周身倦怠乏力的感觉,以及是否有比较明显的脱发现象等。
其次,分别对两组参与治疗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外,分别在化疗前、化疗期间以及化疗之后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在化疗前,进行心理护理时,尤其要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亲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极其负责的态度,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耐心而热情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提出的有关病情与治疗、护理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及认知治疗,使他们在逐渐接受并积极面对身患癌症这一现实,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在化疗期间,一定要以耐心热情而又精湛的医护质量使病人获取最大的安全感,并向他们介绍病友的治疗及康复情况,用病友间的交流、倾诉以及彼此的相互鼓励,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一些有关化疗及其护理、饮食的一些常识,并给他们发放自己内部编制的有关化疗及其护理知识的宣传手册,给患者普及其家属普及化疗的意义、方式、化疗后的护理等医护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辅助护理工作。除以上的心理护理及干预之外,我们还对观察组的患者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大约半小时的肌肉放松式的训练以及内心意念引导。比如,给患者播放比较轻松、舒缓、愉快的音乐,并指导患者感受音乐中的那份轻柔、唯美和欢快,欣赏音乐的同时,放松自己的身心,想象着自己就是一位指挥若定的大帅,像那个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样,手执羽扇,手抚琴弦,口唱小曲,指挥着身体里的“将士们”一举歼灭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只见“敌人”节节败退,数量越来越少,眼看着胜利在望。这样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很容易学会,在指导患者学会之后,要求他们每天坚持半小时的心理干预治疗同时,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治疗。
1.3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输入SPSS10.0统计包,数量资料t检验,分级构成比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化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照情况(见表1)。
表1
组别化疗前化疗后SASSDSSASSDS观察组52.18±7.8156.39±8.0242.09±6.8646.37±7.14对照组53.31±7.9355.59±7.8352.95±7.5156.12±7.63t0.7290.5367.7638.031P>0.05>0.05
2.2 化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的副反应情况(见表2)。
表2
症状观察组对照组人数分值人数分值P恶心呕吐401.74±1.03402.80±1.13P
3 讨论
癌症患者中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在得知得了癌症后,往往直接想到的就是不久于人世,因此,很多患者便因为对病情的紧张和恐惧,导致情绪焦虑,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由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直接影响患者对生的渴求,往往是放弃治疗或是无法积极面对,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心理护理不仅能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极大的缓解,而且能够增强患者对抗癌治疗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对促进癌症病人的康复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一)、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与法制观念薄弱
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因素,而其根源在于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风险意识方面有待加强。而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和医患关系复杂性的提升,法制观念和一定的法律知识也成为护理人员的必备素养之一。当前外科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潜在风险的认识并不到位,这就进一步淡化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多护理人员在日常医疗护理中责任心不强,频频出现失误,护理工作不到位,引起患者身体的不适和对服务的不满。当出现问题时,护理人员往往不能够从容应对,解决问题,反而手忙脚乱,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和护理,并激化了医患矛盾。
(二)、护理人员告知不到位,缺乏规范性
护理人员的告知行为在医患之间起着沟通连接的纽带作用,这既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其义务所在。患者从入院起就应得到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告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告知其病情,在药物使用中也要对患者进行详尽告知,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用药。而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在这一部分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告知不到位,很多护理人员不积极履行告知义务,而进行告知的护理人员,则大多行为不规范、不科学,患者由于告知不及时、不具体而延误治疗时间,加重病情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护理人员虽然在告知工作中较为规范,却忽视了科学性,特别是容易忽视细节,而医疗事故往往是因细节性的问题而产生。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履行告知义务并加强规范性,才能够从这一层面减少护理的风险性。
(三)、护理文书和记录缺乏规范性
护理记录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和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具有相当的严格性,并具有强大的法律效力,所以需要护理人员保证文书填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在实际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文书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态度上来说,护理人员对文书记录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不足,导致一部分护理人员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文书记录工作。护理人员在文书记录中往往不全面,也缺乏准确性,例如具体日期未注明、记录遗漏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都破坏了护理文书的规范性,干扰了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也形成了医患纠纷的隐患。
(四)、不能对患者病情形成准确的判断
由于外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外科护理往往工作繁重且复杂,且外科疾病的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这就要求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应具备一定水准,有能力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而当前很多护理人员的能力并不能够适应外科护理工作的难度,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他们不能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分析,这就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医生的治疗。
二、应对风险,提升护理水准的有效策略
(一)、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风险意识
护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护理人员不断进行法律知识的补充学习,了解自身的义务,为履行义务和完成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法律学习也能够让护理人员从法律层面加深对自身工作和职责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从而认真负责地进行每一项护理工作。从管理层来讲,普及知识,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培训,是外科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保证护理质量
面对当前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人员对病情判断不准确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面貌,并加强对专业技能的重视,在保证职业道德素养高的同时,更要注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这才是保证护理安全、科学的根本所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首先表现在深厚的专业知识上,他们需要以充分的理论作为支撑,指导实际护理工作。其次,护理人员也要有高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护理经验,这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病情作出迅速判断后,正确积极的处理问题。对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当务之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强实践,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全面适应外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断的发展。
(三)、全面提高告知行为与护理文书记录的规范性
外科护理工作的进行必须对告知环节着重把握,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意识,积极履行告知义务,在此基础上,更要着重提高告知行为的规范性,保证告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在每一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都要将风险、相关事项包括各种细节都认真告知患者及家属,特殊护理更要经过患者家属签字同意方能进行。告知行为的规范,是保证医患沟通效率,提高医患配合度的重要方式,也是必要的途径。另一方面,文书记录的规范性也同样需要重视和提升,护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外,相关管理者也要重视这一部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保证病情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