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活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文化活动论文

第1篇:校园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受众理论及其视阈下的校园文化活动

受众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收者的社会人群。受众理论作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更加注重在具体、现实、操作层面上研究“接受问题”,而且率先对教育接受活动、尤其是以大众传播方式进行教育的接受活动展开研究。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变的基本特点就是有学生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是由学校或者团体发起组织,而学生是最终的到达对象,即学生是这场传播活动中的受众。从受众理论视阈来理解校园活动,就是要把握大学生的新特征,从受众分析开始进而对整个“接受活动”全程进行设计与创新。

校园文化活动的受众分析

受众不再“单纯”,常表现为“固执”。校园文化活动名目繁多,纷繁复杂。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新生报名情况热火朝天,应接不暇。但久而久之,大众传播改变受众的态度,左右受众的选择,传播的效果也越来越弱,新生不再是“魔弹论”下的受众。不少校园文化活动,无人问津。学生一般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才会前去观看,没有兴趣的,即使相关单位做再多的动员,也根本不愿理会,因为他们认为时间需要合理分配,活动是次要的,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诸如学习、读书。大众传播的效果越发显得脆弱,受众不再是百发百中的“靶子”,他们对自己参加的活动,会进行精心的选择,而对不愿参加的活动则会无动于衷,变得越发的固执。鲍尔的“固执的受众”理论便是其真实的写照,他认为受众是顽固的,不是受人摆布的。信息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被主动发现的,媒介不可能随心所欲摆弄受众,魔弹论也无法成立。①

受众不再“从众”,而是“小众”。经济学上,认为从众心理会引发消费。传播学上,也有相通之处。反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受众会随流或遵从群体的意见,屈从群体的压力,②进而选择活动参加。每所高校每年都会开展形形的校园活动,规模最大的莫过于学校运动会了。当学生在校园内、课间,大家都在讨论校运会时,那颗按捺不住的心,一下子就激发了。但从众去参加活动的同学,不少是不愿意、力不能及,而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语言交流,强迫自己参加的,往往适得其反。部分同学在运动场上,由于体力不支而倒下;也有的训练时意外受伤……这对于那些本不愿参加的同学来说,便会懊悔不已。同学中,逐渐开始细化、分化,那些本身从众的同学,逐渐变得不再从众,他们开始合理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寻求“理想”的支点,对自己联系紧密、所喜爱的活动,会积极参加,其他的一些活动,则会敬而远之。他们选取活动的方式也就变得“小众”起来。

受众放弃“挑剔”,选择“逆反”。校园文化活动由于种类繁多,不可能每次都参加。因此,同学们会精挑细选参加一些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校园中,一部分同学对校园文化活动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对校园文化活动充耳不闻。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及时更新。不少学校举办的活动,年复一年,仍然在“老路”上前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如有些高校的运动会仍然停留在一些传统的田径项目上,没有增加一些趣味性、群众性的活动,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这样对于一些非竞技选手来说,这并非是他们的强项,自然觉得索然无味。受众在接受传播时,都有一种自由选择的要求,即要求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如果此种自由受阻,不能获得满足,也就可能诱发逆反心理。第二是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带有强制性。不少学校,双休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这本来是利校利生的好事。由于学校怕出现冷场现象,有损学校的形象,于是强制要求相关专业班级的学生听讲座。同学们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头痛”,心中不想参加,但迫于辅导员的压力,不得不参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受众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措施

(一)改进活动内容,提高传者关注和受者关注的弥合度

符合而不迎合。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要符合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应该尊重作为受众的学生的需要特点。对于学生所热爱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引进,但决不迎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不良的思想在学生中得以萌生。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所热爱的一些活动,并不完全适合他们。学校应加强规范引导,对于学生喜闻乐见,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应加以引进;反之,应坚决予以取缔。

细化而不分化。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绝大部分同学的需求,把有需要的同学都能聚集到活动中来。根据细分理论可知,每位同学由于知识水平、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为人处世、所学的专业以及所参加的社团、组织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对同学们作出细化的分析,要根据不同的受众来组织、安排、设置合理的活动内容,以求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但并不只是考虑到一小部分受众的利益而设置活动,做到活动细化分析,但不分化学生群体。

(二)改进活动方式,为受众提供参与、表达的平台

现场平台。校园文化活动中,每场活动除了参赛选手外,还有大量的观众同学。纽科姆的ABX模式认为,“趋向均衡的努力”的意见双方在对第三方的态度上需要保持一致。人际之间要求态度与关系一致的压力将刺激传播,在ABX三者关系处于不均衡条件下,传播交流活动会更加频繁。人们总是注意与其现存立场相一致的信息源,并寻求能支持和证实他们实际行为的信息。③那么在校园文化活动设置中,我们可以根据纽科姆的ABX模式进行现场平台的设置。在具体的活动中,由于参赛选手都各自隶属于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参赛过程中,不同的选手代表不同的团队,各团队都希望各自的代表获胜,由此各团队之间便形成了ABX模式。活动方式、策划中只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刻意塑造出一种气氛,便可吸引大量的非选手的同学。最简单的来说,在一些比赛中,设置最佳人气奖、最佳道德风尚奖,吸引大量的观众同学参与,把这些观众同学的表现作为评选这些奖项的必要条件。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现场的平台,让校园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舆论平台。校园文化活动中,种类繁多,有刺激的、竞技类的、风趣类的、温情类的等。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都有自己关注的选手、对象,都渴望知道台前、幕后的一些故事。学校的舆论平台,如校报、网站、校电视台、广播电台、论坛、公共文化栏,都可以面向同学们开放,构建一种舆论平台,做到“一人参赛,千人关注”的良好局面。活动之前,通过校园媒体进行造势,寻求同学们的感官刺激。活动进行时,免费为学生开辟一些专栏,作为他们参与的平台。并对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人物进行报道。活动结束后,可以抓取学生们一些打动人心的感受,以达到活动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功效。

(三)改进活动效果,有效规避受众的逆反心理

趣味亲近性。校园文化活动要具有趣味性,涵盖面广,体现活动的多元化。不仅要有通俗的文化活动,也要有高雅文化;不仅有同学的参与,也要有老师的参与;不仅开心快乐,也要有所收获……同时对于一些带有强制性的活动,要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关爱和关心,让学生感觉到活动的可亲近性,消除学生内心的隔阂,让学生自觉、主动、乐意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因此成功的活动,应两者兼而有之,既体现活动趣味,又体现学校的亲近,自然会有效规避逆反心理。

共振适度性。凡事均需有度,超过一定的度,必然招致反感。校园文化活动的量也一定要有一定的度,坚持适度的原则,一旦超过了学生的负荷,必然导致逆反心理。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中,还需注意,在主办者和参与者之间寻找出共振点,有共振点的活动,往往会事半功倍,有序开展,从而有效地规避逆反心理。

结语

高校的校园生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学习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活动,也是促进大学生心智、素质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受众理论的指导下,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效果多方面来关注受众的需求变化,对症下药,从而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本文为200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为:09YB230)阶段性成果和2010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为:10TW09)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③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2篇:校园文化活动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书香文化;品牌;图书馆

作者简介:杨东铭(1965-),男,江西铜鼓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4-0042-04

市场经济中品牌的作用与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的发展,实际上也受到市场某些行为与规律的影响,同样要重视品牌建设。近年来书香社会与书香文化建设中,许多组织者逐渐认识到,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非常重要,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育了不少品牌。职业院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同样需注重品牌建设与培育,并以此推进整个校园文化大发展,实现文化育人。

一、品牌的作用与文化的发展

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有一整套识别标志与价值理念的产品或服务,也可指公司或其它组织。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指外在的、抽象化的、特定内涵的形象。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品牌的重要性与作用越来越为更多人所肯定,品牌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发展。当品牌达到很大名气或价值极高时,就是名牌。名牌植入人心,在市场有极强生命力[1]。

文化,包括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与市场密不可分,也使得很多文化行为渗入了品牌的运作。例如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代代相传,这有品牌的脉络与传承方法,而一些市场文化产品如传统的“文房四宝”或现代的好莱坞、迪士尼影视等,乃至地方有特色的文化工艺品、节庆行为等,不管何种类型文化,都存在大量的品牌行为[2]。这些文化现象与市场行为的结合,基本上是通过一种定期的、连续的主题活动与商品推销模式,来彰显文化内涵,在固化形式与文化价值后,就成为了众多的文化知名品牌。

培育品牌有一定规律与路径,既需要内在价值与品质保证,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文化品牌与市场品牌既有相通性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与比经济价值更强的社会价值,因此文化品牌往往得到政府或公权的支持。文化品牌的初期培育并不特别难,作用也明显,在运作中需合理借鉴市场规则,紧抓文化内涵魅力,还要政府重视,组织得力,民众广泛参与。这样文化品牌就会越来越深入人心,价值不断提升,文化也得到发展。

二、书香文化的品牌培育与职业院校书香文化建设

书香文化是传统图书文化的升华,是以全民阅读为基础,发散图书蕴意、倡导读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活动。在现代社会,书香文化既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的文化聚合行为。当书香文化活动形成一种全民性的集体行为时,必然会有一个中心节点或统一平台来运作归集与之相关的行为要素,并以此串联许多活动,让人识别,聚集人气,传播文化。这个节点或平善成熟后,就是书香文化品牌。

我国近年持续开展书香社会、书香城市与书香家庭等建设活动,实则是一个培植书香品牌的过程。坚持10年有余的“全民阅读”工程,本身已成为一个品牌,成为政府推动、大众参与的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其品牌形象与成效值得肯定。在全民阅读中,国家性的书香文化品牌推出不少,如“书香中国”晚会、“书香之家”全国评荐、“农家书屋”工程等。更多的是地方书香活动,遍地开花,坚持多年渐成品牌,如“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书香荆楚”“三湘读书月”“三秦书月”“天山读书节”“南国书香节”“深圳读书月”等,呈星罗棋布之态势[3]。一些省市品牌已切入到基层,形成地区联动。湖北全民阅读活动呈现全员参与、全年开展、全省覆盖趋势,各类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阅读品牌达160多个,每年开展各类活动3000多项[3]。这些品牌活动延续时间长,覆盖人群广,项目内容多,推动了书香文化发展。

职业院校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紧贴市场办学,以市场为导向。现代人才的定义也使得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强化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育。因此,职业院校重视技术技能育人的同时必须文化育人,学生进实训室的同时也要多进图书馆,在实践动手的同时也要多静心读书。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职业文化培育,也要加强书香文化建设。从长远来看,技术技能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只有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型、文化素养高、复合式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合经济社会发展与未来人才本身发展的需要。在职业院校中,书香文化的建设是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工程,图书馆是一个主体一个重要平台一支重要力量,广大师生参与才能形成合力。凝聚这些力量,可以借助定位准确的品牌。以品牌为坐标,以品牌为推力,串联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书香文化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大舞台,切入文化育人主战场,全力推进职业院校的书香文化建设与人才培育[4]。

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书香文化实践

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新兴的高职教育,发展历史并不长,但现在高职教育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现代书香社会或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看,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应用技术型院校的书香文化是一个短板,必须高度重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是我国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级示范校。学校近年来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系统改革,致力于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围绕“文化育人”,深职院开展了书香文化品牌培育与一系列书香校园建设活动[5]。

(一)培育两大书香品牌:以品牌串联系列活动

深职院利用图书文化资源与平台开展以书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逐渐形成了两大书香文化品牌,即上半年围绕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形成“校园悦读季”,下半年围绕11月深圳读书月形成“深职读书月”。这两大品牌持续上下学期,分别确立主题、重点,举办各类活动大约15项左右。全年的书香文化活动基本由两大品牌串连起来。系列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专题展览、读书讲座、经典好书推荐、读书俱乐部与读者协会阅读分享会、图书造型大赛、读书征文大赛、图书过期“大赦日”、微信微博读书互动竞赛、书中寻宝知识竞赛、诗文朗诵、经典影视展映、读者沙龙、书签设计制作大赛、借阅排名榜等,尽显书香文化魅力,展现书香迷人气息。两大品牌已坚持多年,品牌内涵与运作方式基本成形。

(二)专业服务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让书香文化更专更精

重点大学或科研系统实行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习以为常,但在职业院校实行专业图书情报服务还不多。深职院2005年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建立了专业服务馆员制度。专业服务馆员不同于学科馆员,结合高职办学特点,更重视专业服务。每个二级学院都有对应的专业服务馆员,建立有对应的专业服务馆员网,为相关学院专业提供针对性的量体裁衣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开展个性化、多层次的图书情报专题服务,在资源需求、情报分析、教学科研等方面,服务一线教师,为专业读者提供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特别咨询、课题专题文献检索等专业服务。专业服务馆员制度特别强调与一线教师“无间道”开展书香文化建设,与教师建立深层联系,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与专业需求,推介不同的专题资料、数据库,帮助教师开展专题科研,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与各专业紧密结合、针对性强的书香文化建设更有精度、深度。

(三)特色资源共建共享:让书香更厚实更耀眼

深职院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中,对内积极挖掘潜力,开发建设特色专题资源库,对外积极走出去,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在加强图书馆常规资源建设同时,加大了自有特色资源建设,陆续开发了14个特色数据库,如展示本校科研成果的“深职文库”,介绍本校高级人才的“深职学者风采”,介绍深圳主要高新企业的“深圳市高新企业数据库”,针对学生爱看原版电影开发了“看电影,学外语”资源库。与校内二级学院合作开发特色教学成果数据库,如与艺术学院、建工学院合作开发了优秀学生作品库,与法律专业合作开发了特区法律文献特藏室。此外还有留学指南专题资源库、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库、优秀动画电影库与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深职院还与深圳本土多所高校联手共同建立“深圳文献港”,结成资源联盟,使得专业用户享受到共建机构购买的庞大的数据库资源。这些举措让书香文化体现出了本校特色,又扩大了书香文化服务范围。

(四)加强社团建设:推进校园与民间书香文化建设

书香文化的推进,个人力量有限,需要读书组织、师生社团一起来共同努力。深职院利用图书馆资源与场地优势,在教师中牵头成立了读书俱乐部,在学生中指导成立了读者协会。俱乐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团结了一大批读书爱好者,每月一次的读书会友,谈读书感悟,叙看书情怀,就某个专题深入探讨,此外还举办诗歌朗诵、影音欣赏、作者见面会、古琴雅集等活动,受到教师欢迎。读者协会是一个团结爱书喜欢读书的学生社团,分布在四大校区,并且开始在部分学院设立分会。协会经常开展书香活动或举办与读书相关的宣传推广、知识竞赛、趣味游戏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五)引进师生艺术作品:美化优化书香文化环境

环境优美的图书馆本身就如同一本打开的书,熏陶人美化人引导人。深职院不断对图书馆内外环境进行“书香”化改造,在装饰的细节中突出书香的特点,营造出科学、文化、知识的书香氛围。馆内大量引进师生艺术作品,展览、宣传、收藏,在书库、走廊、门口等处,挂上本校师生书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低矮书架上摆放雕塑、手工设计作品,阅览室增置了学生园林设计与花艺作品。图书馆成了一个很好展示师生作品的窗口。软硬环境的改善与艺术品、专题片的展示,拉近了读者与图书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彰显了书香文化品牌的亲和力。

(六)馆中馆建设:放大书香文化平台功能

传统图书馆的结构与功能都比较单一。随着书香文化建设的深入,深职院打破观念,大胆创新,着力对图书馆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改造和拓展,以“图书馆+”和“跨界融合”思路,在馆内形成多样馆藏、多种平台、馆中馆、主题馆等新结构与新功能。首先是改造图书馆大厅、公共走廊、书库等公共区域,常年举办展览,或展示艺术作品,增加了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的功能。其次是试点建设主题馆,启动建设“汽车文化主题馆”。这是一个全新的“馆中馆”,以汽车为主题,介绍汽车历史,普及交通知识,展示最新技术,倡导文明驾驶,感受独特的汽车文化。同时有汽车图书、期刊杂志、数据库,保持书香服务功能。在主题馆,还有部分设施可以亲身体验,动手制作创新产品,在一角开设了咖啡吧,可以休闲阅读,并引进书院活动,成为学生交流活动基地。整个主题馆集展示、收藏、科普、交流与休闲于一身,具有展览馆、图书室、创客空间、书吧等新功能。再次是图书馆经常举办阅读推广与其他社团活动,设置了讨论室、独立自修室、放映室、音乐欣赏室等空间,使得图书馆有了文化馆、学术报告厅、影视厅、音乐馆的部分功能。

四、书香文化品牌的积极意义与路径反思

深职院书香文化品牌的培育与系列书香文化活动的开展,改变了以往职业院校只重视技术技能教育轻视文化教育的倾向,有力地助推了校园文化大发展与文化育人工作,完善了职业院校的育人模式与途径。从校园到社会各地从上到下一系列影响大小不一的书香文化品牌建设,其积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书香品牌建设使得基础文化设施得到大大改善,民众读书环境有很大改善。在书香文化品牌熏陶下,社会逐渐形成了人人爱看书、以读书为荣的良好风气。通过品牌活动使得大多数人分享文化成果,民众与学生的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全民文化权利、文化自觉、文化消费、文化追求的意识大大提高。特别是书香文化融入到整个文化事业中,使得人人尊重知识,提升了文化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保障,为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我们也应看到,许多社会书香文化品牌热闹有余但内涵不足。大多书香文化品牌活动由政府牵头,依靠政府强力支持,但太过官方太过表面的热闹并不一定有持续好的效果。从规模数量看,现在全国书香品牌数量明显偏多,有点泛滥成灾。在运行中也出现了活动形式相似、内容相近、简单追求形式与场面热闹的问题或隐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品牌需要长年细心呵护,有时是偶尔的一件小事没做好,就有可能伤害或诋毁品牌的形象。而品牌形象一旦受损,再恢复往往要花相当大的力气。长远来看,书香文化需要培植有核心内容的特色香味,有坚定的中坚力量引领的组织基础,更要注意持续培养全民读书爱书藏书的良好风气,建立长效机制。职业院校的书香文化建设是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品牌之举有其功效与好处,但品牌运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既要扩展品牌活动的外延空间,也要不断增加新鲜内容,培植核心价值,增强吸引力。这对品牌持有者与运营者来说是个持久的挑战,丝毫不能大意[6]。

参考文献:

[1]高鑫,董志文.品牌价值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14(11):17-21.

[2]叶杰.浅谈文化活动品牌的创建[J].大众文艺,2014(5):24.

[3]吴尚之.十年阅读开创新局面 全民参与点亮中国梦[J].中国出版,2015(24):3-10.

[4]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