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部门统计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二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主要内容
(一)统计范围。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及建筑业二大类。规模工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值、能源、工业企业效益统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个体产值主要经济指标等统计;建筑业包括建筑业企业产值和企业效益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全区单位名录库更新和维护暂归属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范畴。
(二)统计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报表实行月报制度。产值和能源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1日前;工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8日前。
规模以下工业报表实行季报抽样调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2日、6月2日、9月2日、12月2日之前。
建筑业报表实行季报制度,建筑业产值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之前;建筑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7日、6月7日、9月7日、12月7日之前。
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实行月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30日前。
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国家实行半年报制度。我省根据实际,要求部门提供频度在国家每年两次的基础上增加一次。部门提供资料具体时间为每年的1月15日前提供上年10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资料,每年的7月15日前提供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每年的10月15日前提供本年7月至9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提供指标:按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文件(国统字〔2009〕78号)附件中的J409-1、J409-2、J409-3和J409-4表,其中组织机构代码新增单位尚未领取可以为空。提供方式:电子邮件或磁介质。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年3月15日前完成辖区内上年7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每年的9月15日前完成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
区级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区统计局。
(三)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二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二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二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经贸局、发改局、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做好规模工业和建筑业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工作要求
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工作业务要求高、专业性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同时各单位上报统计报表必须由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签字。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从事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第二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二)分工负责制度。由区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业务统计和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区级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二、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业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其中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区统计局负责制定《*区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及劳动工资调查制度,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区级有关部门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3、重点服务业行业监测统计及方法。区级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做好本部门监测统计指标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制度。限额以上单位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2月,各有关单位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次年3月15日前,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建立季报制度。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1月,各样本单位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前,2009年年报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劳动工资调查实行季报制度。一季度报告期为1—3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6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9月,四季度(年报)报告期为1—12月。各有关单位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20日之前、6月20日之前、9月20日之前、次年的1月5日之前。
重点服务业行业监测统计调查建立半年报制度。报告期为1—6月和1—12月,区级各责任部门报送时间分别为7月5日之前、次年1月5日前。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由各区级部门根据本部门上级要求确定,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同时,抄报区统计部门。
(四)组织实施。
区统计部门负责提供本地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名单,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的抽样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区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和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辖区内业务统计和限额以上单位财务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处理和上报,同时向区统计部门抄报财务统计调查报表和综合业务统计报表。区发改局、经贸局、旅游局、建设局、人劳局、交通局、信息办、文广局、体育局、民政局、各金融机构作为十一个重点服务业行业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做好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中介会展业、旅游业、房地产业、职业培训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文体服务业、社区家政业、金融服务业这十一个重点服务业行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已经建立和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的乡镇(街道),区统计部门要做好统计调查实施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协调、衔接工作,确保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案顺利实施。
(五)加强考核。
为明确职责,鼓励先进,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区政府决定对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各相关部门。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订。
(六)工作要求。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同时,各单位统计报表必须由本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区各有关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做服务业统计工作,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 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 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 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灵蛇冬眠,骏马奔来。展望即将过去的2013年,大秋作物喜获丰收,设施农业生产良好,牲畜养殖出存双增,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2013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统计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本着“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的宗旨,及时、准确、全面搜集、整理、汇总、上报各种定期报表,较好地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山西省人口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准备工作以及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一、加强统计阵地建设
以“五有”(有办公室、有牌子、有资料柜、有组织机构、有专兼职统计人员,并持证上岗)为考核内容,要求各统计单位加强组织,健全制度,正常开展工作。
二、强化统计队伍建设
我办事处统计工作站下辖15个农村(菜场)和1个乡镇企业(红旗橡胶厂)。去年以来,新华、附城、西南关、橡胶厂等单位更换了统计员。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统计专业人才队伍,各单位订阅了《中国信息报》、《长治统计》,要求他们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有经验的老统计员学习,必须参加上级专业培训,以达到提高和巩固。
三、强化报表质量管理
统计工作好坏,关键是报表质量。今年,我们按照“一村一档”,加强对基层报表管理。严格工作考核,提高工作质量。年初与基层签订统计工作百分考核目标责任书,将全年考核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
存在问题与不足
工作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耐心细致,力争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准确无误,由于统计站人员配备不够,统计员年龄老化,对高新科技东西接收慢;少数基层统计员身兼数职,不能实事求是,存在照搬、瞒报现象。
大胆创新,加快改革步伐
省统计局结合各专业实际,制定《2009年省统计局各专业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计划》,就建立市州宏观经济监测点制度、开展GDP月度核算、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开展企业一套表试点、创新部门统计管理与合作机制等22项创新研究项目分解到处室,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突出重点,狠抓“双基”建设
按照要求,省统计局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当前的一个中心任务来抓。2008年7月,省统计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要在3-5年时间内,乡镇统计工作要实现“八有”“八化”的建设目标和管理目标。2009年,省统计局对原“八有八化”目标进一步规范。
“八有”建设目标是:有岗位、有人员、有资格、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有台账、有网页。
“八化”管理目标是: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宣传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为将工作落到实处,省统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责任分明,共同努力。乡镇统计“双基”建设涉及面较广,许多事情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为此,省统计局明确提出了省市县三级统计局各自的责任和要求。县(市、区)统计局是具体组织、实施者,负责指导、督促、沟通协调,争取重视支持,积极为乡镇达标创造有利条件。市、州统计局负责督促指导本辖区内县(市、区)规范化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制定发展规划,创造条件。省统计局负责督促指导全省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建设,达标县(市、区)统计局向市州、省统计局上报建设情况,省统计局核实后在资金、设备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2009年4月,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不少县市统计局得到大力支持。如蕲春县局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明确在乡镇党政办公室下设统计工作组,县乡两级政府一次性拿出50万元,购置专用服务器、防火墙和一批电脑,连通乡镇网络;武汉市新洲区政府每年拨付20万元专款加强统计建设。
二是典型引路,夯实基础。省统计局先后在仙桃市和公安县召开两次现场会,请各市州直管市统计局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现场学习。各市州先后在本地树立典型,以引导带动。
三是督办检查,机制激励。3年来,省统计局积极筹措资金,每年对达标县(市、区)进行奖励、表彰,授予“统计基础工作先进单位”奖牌。在每四年一次的省人事厅、省统计局对统计系统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的名额中,拿出部分名额给达标先进个人。对工作不力的地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以切实推进。
2009年,省统计局修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考评办法,加大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优质服务的评分权数,以
引导乡镇统计工作进一步朝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强化统计优质服务方向发展。
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调查
从2009年4月底开始,省统计局组织各市州县局和乡镇街道统计站,历时近2个月,从统计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统计服务等6个方面,对全省1374个乡(镇、街道,含政企合一单位,下同)的统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84.3%的乡(镇、街道)建立了统计站,类型以合署办公为主;统计专兼职人员之比为6∶4,8成以上为大专以上学历;96.7%的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建有制度; 83.8%的乡(镇、街道)统计站的经费来源是实报实销; 86.9%的乡(镇、街道)统计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人员少,任务重,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调查对象多,配合程度低,基础资料差,数据质量难保障;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任务不协调,工作难开展;各种考核造成压力,数据难实报;机构多,监管难,数出多门,标准难统一。这为省统计局下一步制定具体解决办法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严格审批,加强项目管理
2009年的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中,省统计局狠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严格要求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必须经省统计局审批或备案,并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各业务处室平时注意提醒与对口业务部门在统计调查项目上要按法定程序。对重复统计或暂不具备条件实施的统计制度一律不予批准。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今年以来,广汉市统计局把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做为统计基础工作的重点,不断充实和完善组织机构,夯实基本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高质量完成2011年基本单位统计工作。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
以广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广府办[2011]61号)。建立了广汉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领导机构和主要由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部门协作机制;强调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维护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要性,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任务。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召开乡镇和部门协调会,统一认识,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从高度上重视基本单位名系库系统建设工作,加深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乡镇、部门积极参与名录建设工作热情,为准确摸清基本单位增减变动情况打下了良好基础。多次召开业务培训会,使基层统计员全面、深入的掌握名录库维护管理流程和操作系统,不断提升名录库维护管理质量。
二、夯实基础,做好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切实做好名录库单位的维护更新管理,是完善各项统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适时更新,确保“两库”一致
按季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日常维护更新工作;严格“三上”企业审批流程,做好“三上”企业的新增、退出管理,密切与专业的联系,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核对,确保名录库和专业库指标一致。
今年3月,集中开展对全市“三上”企业的清理、核实工作,同时把新增规上企业做为核点,对新进的规模企业进行全部走访调查,确保了“两库”企业资料真实、完整、有效,为企业网上直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共建,做好名录库维护管理延伸拓展
今年以来,广汉市统计局严格按照省、德阳市局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一库在线、基层维护、适时更新、共建共享”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更新模式,切实把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延伸拓展到基层。
下放权限。给开发区、全市18个乡镇,以及雒城镇辖区内18个社区建立用户名。每季度由乡镇、社区对变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实地审查,并在系统中进行维护更新处理,市统计局不定期进行抽查核实,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减轻了市级的工作负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延伸到基层乡镇、村(社区)后,各乡镇党委政府能够及时通过系统平台,方便、快捷地获取所辖单位信息,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也为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乡镇和社区能够及时掌握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动态信息资料,因而能够更加及时、快捷、方便、准确的对名录库单位进行维护,使统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深入基层,搞好名录库调研、指导工作
名录库单位资料的清理、核查工作主要由乡镇及村(社区)进行,强化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优化名录库网络运行环境是使名录库系统得到有效维护,名录库单位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基础。今年,广汉市统计局多次深入到乡镇、社区,对基层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进行走访、调查,尤其是对涉及单位多、面积宽的新丰镇、雒城镇及雒城镇社区等多次走访,对他们在核查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认真的指导和解决。目前广汉市基层统计人员均能全面、正确的掌握名录库单位清理核查工作和系统维护管理操作流程。
一、认真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调查
今年上半年我局认真完成了省、市部署的劳动力调查和文化产业调查等各项调查,特别在文化产业调查中,局里经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旧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的培训工作,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汇总、加工、整理和资料开发。真实反映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及时提供详实文化产业统计资料,对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进一步繁荣我县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为建设开发的、生态的、和谐平安小康的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完成上半年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对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加强分析研究。面对我县总体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我局确定了统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全县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以增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县委、政府能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情况,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1、注重质量,全面完成年报任务和各项常规统计报表。一年一度的统计年报工作,是综合检验全局业务素质的重要工作,把握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局各股室的相关专业分别参加市的年报工作会后,结合我县和我局实际,局领导采取听汇报、抓协调,迅速布置落实到基层,通过股室和专业人员的共同配合努力,从元月到五月,分别完成了工业、农业、餐饮业、投资、劳资、科技、综合等专业的年报数据的搜集上报、查询、评估工作和各项常规月、季度统计报表,努力做好数据采集、整理及上报。
2、努力做好统计资料编印,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统计资料是统计部门为党政部门领导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统计工作的成果体现在统计资料上。为了做好服务,我局每年1月开始每15日前向县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编制印发《统计月报》月度小册子,每季度印发各统计专业分析资料。积极做好社会各界数据信息查询服务工作,半年来,来电、来人查询、咨询、索要数据100多人次。
3、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今年1—6月份,我局利用掌握的大量统计信息,对全县一、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在两个季度的经济分析会上,统计部门都作专题发言,强化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4、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工作。今年是新《统计法》实施的第二年,首先我局加大对新《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制定了《县统计普法工作计划》,明确了普法工作目标。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依法统计的意识。实行了统计报表签收、签领、催报工作制度,完善了专业法制基础工作。
二、认真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调查
今年上半年我局认真完成了省、市部署的劳动力调查和文化产业调查等各项调查,特别在文化产业调查中,局里经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旧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的培训工作,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汇总、加工、整理和资料开发。真实反映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及时提供详实文化产业统计资料,对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进一步繁荣我县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为建设开发的、生态的、和谐平安小康的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经费、人员不足与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矛盾比较突出,不能更好地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了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
2、依法统计能力不足,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低,统计渠道不畅通,统计抗干扰能力较低,影响统计的数据质量。
3、统计创新能力不足,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强学习,努力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全县各项经济指标的研究和分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我县的统计工作:
(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统计干部调查研究、数据解读、分析研判等能力;加大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实现网络培训与传统培训的有效结合,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覆盖面,强化培训效果;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重点统计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竞相争创、比学先进、互相赶超,出色完成好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二)继续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完成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汇总、公报和数据资料开发等后续工作。按时完成省局分配人普课题开发任务。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总结,表彰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及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统计工作。
4、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继续组织有关股(室)人员到乡(镇)开展培训活动,重点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员的综合、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实务等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员的业务水平。
(三)按时按质完成月报、季报及其它常规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四)加大统计违法查处力度,加大对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和个别单位迟报、缺报现象较多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教育。
每一个员工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吸收经验教训。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农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农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国统字〔20XX〕38号)精神,按照省林业厅(浙林计〔20XX〕6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于20XX年7月中旬对各县(市、区)开展自查工作,并在7月下旬接受省厅检查组的抽查。现将有关自查和抽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
我局历来重视林业统计工作,同时根据这次林业统计执法大检查的要求,首先,我们成立了以张新波副局长任组长的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成立温州市林业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其次,根据《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要求,全面梳理林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明确提出这次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要求和任务。
二、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的要求,主要检查对象是调查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和基层乡镇林业站。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检查2017年以来各县(市、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有没有发生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和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等统计违法行为,各单位的负责人是否存在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等问题,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者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以及违法公布统计资料、违法泄露统计调查对象资料等问题。二是检查统计调查对象,是否存在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拒绝提供林业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等问题。
本次检查主要是以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再接受市级和省级的抽查。
三、林业统计存在问题
1、林业统计数据收集难,乡镇一级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由于我市各县(市、区)乡镇林业站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块状管理模式,原有的林技员大部分都兼职乡镇的其他工作,林业统计工作变成了林技员的“兼职工作”,造成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直接造成了统计数据的来源和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二、三产业的数据漏报现象不断。
2、部门横向联系少,数据来源渠道单一。由于现代林业产业统计涉及到统计、经贸、工商、工业园区、农业、旅游等部门,横向联系非常重要,而林业统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关系,对外联系较少,造成了数据来源渠道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对木材加工、家具业等企业都是民营的小企业,财务和统计制度不健全,所以统计数据采集比较难。
3、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不熟悉。不仅是乡镇一级,就是各县(市、区)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我市11个县(市、区)林业部门的统计工作人员都身兼多种工作,有办公室的、林技站的、营林的、林政的、森防的等,他们本身业务已经相当繁忙,对统计工作又不是很熟,也不可能投入很大的精力。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林业统计人员,所以每年都有人员变动,对统计业务都需要给统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4、统计台账不健全,原始数据采集不规范。由于对企业的统计基本上是由林科员去完成和统计人员变动比较大,造成了林业统计的原始数据采集不规范,而县(市、区)一级也大多是为了完成报表而工作,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较薄弱,统计资料移交、归档等方面管理较为混乱,加上对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建档不重视,造成了统计台账不健全,这也是这次检查中发现的一个的问题。
四、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林业统计执法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1、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提升林业统计的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营造学习《统计法》、遵守《统计法》的社会氛围,增强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领导、林业统计人员、林业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处分规定》,以提升统计地位,保证林业统计的相对独立性,支持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职权,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2、健全统计监管制度。为使各级统计工作步入正轨,全面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各级统计单位的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杜绝统计违法行为。
3、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健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统一相关指标统计口径,做到资料完整、来有源、查有据,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较薄弱,统计资料移交、归档等方面管理较为混乱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林业统计数据质量。要加强与统计局、农业局等部门的横向沟通,争取多方位、多渠道搜集数据,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提供部门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同时必须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建档和归档工作,做到有据可查。
4、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我们温州市局已经明确了在产业处设置统计岗位,并要求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也要设置相对稳定的统计岗位,要明确分管的领导和统计人员,就是兼职的统计人员今后也要做到相对稳定,以便熟悉统计业务和积累经验。同时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业务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统计工作队伍。另外还要争取解决统计人员的补贴待遇,以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5、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加大检查督促力度。要求各县(市区)都要配备林业统计专用电脑,努力加强统计基础设施建设,要在管理统计站和信息化建设上要给予更大的扶持。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指导,要经常下基层进行调研,了解基层的困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加大检查和督促的力度,保证《统计法》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总之,我市的统计工作在省厅和市统计局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局领导和各职能处室以及统计人员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市的统计工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地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进一步做好温州的林业统计工作。
农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年来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统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在中心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严格执行《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以抓统计信息基础工作为重点,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求真务实,认真、积极地开展中心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经过相关科室人员的共同辛勤努力,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1、基础数据统计属实
为进一步提高基础信息质量,使我中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中心各科室定期统计相关数据,如出院病人次数、门诊就诊人次数、预防接种人次等等。中心统计人员积极参与卫生局、XX公司组织的统计继续教育培训和统计普法宣传教育,网上直报统计人员参加了有关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培训,掌握相应的网上直报技术,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统计本单位相关数据,如总诊疗人次、门诊人次、住院(出院)人次、健康查体人次、手术人次、死亡人数、单位在岗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相关数据,做到统筹兼顾、分布实施、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为前提的统计分析、季度、年度报表。加强对各科室统计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中心主任的高度重视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人员分类统计准确无误
组织中心药房、住院部、门诊等相关科室统计人员认真学习《陕西省卫生统计报表制度》,统计人员必须做到对基本概念清楚,统计数据属实、准确。
二、加强统计执法力度
1.坚决遵守《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无虚报、瞒报、迟报、拒保、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
2.不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
3.工作人员职责
⑴负责编报上级规定的报表,及时向财务科和相关医疗科室提取所需的资料,必须做到准确、完整、并加以必要的说明,按期上报。
⑵每天认真核对门诊、病房及医技各科室填报的工作日志,查缺补漏,做到统计数据完整、准确、及时,真实可靠。
⑶保证统计信息网络的畅通,经常深入各科室核对原始资料。
⑷按照领导和管理的特殊要求,提供所需的各种统计信息资料。
⑸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水平,保管好各种医疗统计资料。
三、扎实开展日常工作。
卫生统计工作是指导信息引导服务的工作。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从事统计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精通统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是坚守岗位,优质服务。
农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三
XXXX年,我镇统计工作在市、县统计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真诚指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搞好农业资料开发,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这一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上、下级的密切合作和部门间的互相协作,充分调动职能部门作用。
一年来,我们本着优质高效、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圆满完成了市、县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和建议,在政府决策和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及时、准确、高质量地完成了二0一0年各类报表任务。
面临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县统计局的正确指导下,狠抓统计基础工作,拓宽了渠道,理顺了关系,克服了各种薄弱环节,建立了各类报表分析、评估、论证制度,保证了全年各项数据高质量完成。
按照县局二0一0年年报会议精神,我镇于二0一0年十二月六日召开了以会代训的全镇农业统计业务工作年报会。会上对村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业务培训、明确了我镇统计工作思路和各项考核办法、具体布置落实了二0一0年农业年报、住户调查工作,为本年工作的完善和来年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以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为突破,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
1、深入基层,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为确保统计数据来之有据,据之可查,查之可信,我们全面检查了17个村的基础工作情况,从而使海阳镇的农业统计基础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报表质量。
今年,针对我国面临统计制度体系改革而增加的不少新指标、新知识和我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强化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统计工作,确保统计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奠定了基矗
3、加强农业统计管理,实行量化考核。
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统计队伍是农业统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我镇采取三种措施:一是明确镇、村、二级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二是对各级实行量化考核,严格依照年初下发的农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完善农业报表审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数据质量。
4、积极开展农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农业统计工作,保障农业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农业统计在我镇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镇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农村经济数据质量检查,并采取各种形式层层送法上门,耐心细致地讲解统计法规知识及其含义。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都真正明确了农业统计的重要性,法制观念得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明显提高。
三、加大统计分析力度,搞好统计服务。
统计资料是反映整个统计活动的最终成果,通过统计分析资料和对外提供数据,统计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本年度,我镇把搞好统计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统计资料分析水平,对外提供统计资料放在仅次于搞好统计报表的位置,今年我们共撰写统计分析资料4篇。
四、搞好统计创新工作,提高统计服务质量。
创新是我们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统计工作也离不开创新。在新形势下,统计工作要转变观念,调整战略,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创新统计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统计工作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农业统计工作今年实行网上直报,减少数据的录入等工作,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统计资料的开发,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五、深入细致保证数据准确,圆满完成六普工作。
按照县人口普查办的统一部署,海阳镇人口普查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县的总体要求,围绕普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突出特色亮点,取得良好的成效,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我镇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二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三是及时筹措经费,确保工作开展。
四是注重培训,夯实基矗。
五是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六是查找问题,对症下药。
我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已圆满结束,在这次普查工作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干部,锻炼了一支普查队伍,同时为以后的各种普查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供了教训,更重要的是这次普查数据为国家这次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XXXX年,我们求真务实、团结奉献、创新争先,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学习农业统计业务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按照“快、精、准”的要求,努力提高农业统计数据质量,为搞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迎接新的挑战。一如继往,拼搏奉行,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开创农业统计工作新局面。
农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四
20XX年已近年末,在此,将本人一年的工作总结及来年的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XX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本人从事本街道统计工作以来,积极参加上级召开的统计会议、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团结同事,虚心学习,按时完成统计工作各项上报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计常规报表工作
严格按照报表上报制度,按时做好《村基础表》、《村组织和从业人员情况》、《乡卡》、《企业调查表》等统计常规报表的上报工作,及时完成街道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可支配收入、龙头企业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积极与各级统计人员沟通联系,加强业务交流,确保各项调查指标真实、有效。
(二)街道规范统计工作
长期以来,街道统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按照区经济发展局文件要求,结合《**市乡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积极开展统计规范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完善的统计工作台账和制度,使本街道统计工作达到“四有三化”标准,使街道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规化,进一步增强街道统计数据可靠性。
(三)统计扶贫调查工作
切实做好街道扶贫调查工作,是解决农村贫困现象捷径之一。根据省扶贫办下发《关于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上级交办的扶贫调查任务,实事求是的扶贫调查,是全面完成20XX年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高于6000元脱贫任务的基础。
(四)农业普查工作
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查清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农业普查手段先进、任务重、持续时间长(20XX年10月-2017年3月),在此项工作上,本人主要做好了三件事情:
一是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学习业务操作知识,提升自身对工作的把握水平;认真对待普查对象开展的各项工作,做好记录,就工作中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各种可能大胆想象,积极提问,为更好的做好普查工作打下扎实的业务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好《XX街道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
二是做好业务指导及数据录入工作,联络调普查员,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是对我街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与提高,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本人积极与区调查队的业务人员取得联系,就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提问,并按照业务组的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三是着眼于工作的长远性,对普查员做好业务沟通,将普查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业务操作知识详尽的传达给各村普查员。
二、存在问题
(一)本人接受街道统计工作时间较短,对街道实际情况不胜了解。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县高度重视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收到上级文件通知后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并以“红统字〔XX〕34号”行文成立开展《统计法》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亲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局统计法规检查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宣传月”各项活动。由于组织有力,使整个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二)克服困难,保证投入。
为使“宣传月”活动有条不紊、扎实有效推进,结合实际制定了《××县<统计法>宣传月活动工作计划》,并从极为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挤出XX0元经费,用于保障“宣传月”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
1、印制宣传单50000份,投入经费13000元;
2、制作宣传布标四幅,投入经费1000元;
3、召开座谈会经费3500元;
4、印制考试试卷、奖金投入经费2500元。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为突出“学习贯彻新《统计法》,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保障数据真实可信”的宣传主题,我县按照“五个一”要求组织开展以下宣传活动:
1、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月,与司法部门联手进行上街宣传活动,于XX年12月4日在县城中心街道进行新《统计法》宣传活动,共散发《统计法》知识宣传单四类4000余份。
2、于XX年12月8日召开《统计法》颁布26周年暨第二次修订纪念座谈会,邀请州局、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司法局等部门领导及统计前辈、退休老干部共23人参与,广泛听取、征求意见,共谋推进依法统计。县广电局对座谈会作了新闻报道播出。
3、于XX年12月期间,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利用有线电视播出“纪念《统计法》颁布26周年暨第二次修订”电视宣传讲话,进行全县范围内的宣传动员。播出周期为一个星期,每天两次共十四次。
4、充分利用统计年报工作会议,对各基层统计员进行新《统计法》宣传教育。其中:“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年报会”进行宣传教育一次,查字典乡辅调员50人次;“农村经济综合统计年报会” 宣传教育一次,教育乡镇统计员13人次;全县各专业统计年报会宣传教育一次,教育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205人次,合计教育基层统计人员268人次。
5、在城乡范围内以制作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散发传单、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人民群众宣传动员。共悬挂标语4幅,散发传单6500份,张贴宣传画60余幅,出黑板报13期,宣传覆盖面到各乡镇政府驻地,利用赶集天,宣传教育群众8万余人次。
6、在全县举办一次新《统计法》知识问卷考试一次,参考人员为各乡镇、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及单位负责人,参与人员预计500人。目前此项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制宣传基础薄弱。我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国家重点扶持县,地形多为山地,各项基础薄弱,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相对滞后。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积极主动配合调查意识差,甚至出现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违纪现象。因此,对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作为一项长期阶段性基础工作来抓,制定长远普法规划,多渠道开展基层普法宣教工作,逐步推进统计法治建设。
(二)个别领导及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到位,为源头数据的真实可靠埋下隐患。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及执法检查,目前我县乡镇、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统计调查基本上能按国家及省、州有关规定规范性开展工作,但个别领导及基层统计员由于对统计工作的职能及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在开展统计调查过程中为伪造、迟报、虚报、瞒报、篡改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滋生埋下较大隐患。
(三)经费紧缺,乡镇统计基础薄弱、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更新滞后。由于我国采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因而在经费保障上存在极大的困难。我县属国家重点扶持县,县级统计运转经费本已十分紧缺,乡镇一块更是难以提供必要的保障。加之乡镇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变动频繁、业务知识更新滞后,形成乡镇统计发展的制约瓶颈。
(四)执法队伍建设滞后,水平不高,执法检查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统计执法监督的发展进程。我县目前具备统计执法检查资格的人员仅4人,1人为领导,1人病休,其余2人还身兼综合、核算及农村经济统计等重要工作。虽说我县执法责任制不断在完善,但苦于执法力量弱、系统执法水平欠缺,对经常性开展统计执法难免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