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第1篇: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左权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精神,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推动我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跳跃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围绕中心,科技助力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必须”的重大要求,集聚科技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左权特色的科技扶贫新路子,助力脱贫攻坚。

二、立足实际,扶贫扶智

利用我县区域优势,提升产业级次。针对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草药五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优势,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技能培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提升科学素质,依靠科技增收脱贫致富,对实现全村及周边村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左权县是中国科普乡村e站示范县,建有乡村e站20多个,通过PC端、APP、中科云媒、新闻传媒等途径,为农民搭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立足自身、辐射周边,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科普综合服务体。

四、示范带动,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带头作用,引进科技人才队伍,以举办专题培训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科普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技术人才,组建左权乡土科技专家队伍,通过专家培训带头人,带头人示范辅导农户,使每个贫困户至少学校掌握1—2项致富技能。

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以县十大节庆活动、科普活动为载体,以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示范基地为阵地,全面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等形式,以提高重点人群科普素质为目标,开展经常化科普。

六、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县宏远学校小学部4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教导,双双取得了机器人超级轨迹赛小学组省级二等奖,这是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空白,对青少年科技教育起到了模范作用。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行“六个覆盖”。⑴、农村科普信息员全覆盖。联合省、市科协、山西农大,推荐培训50名农村科普信息员,实现农村科普信息员乡乡全覆盖。⑵、农技协组织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专家服务站,实现农技协组织和服务乡、村全覆盖。⑶、乡村e站全覆盖。乡镇和重点村健全和完善科普中国乡村e站、校园e站、农村中学科技馆,实现科普e站乡、村全覆盖。⑷、科普服务全覆盖。联合省科技馆、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实现农民科学素质培训、科普大篷车巡回服务、科普大篷车电视联播节目全覆盖。⑸、科普报刊全覆盖。在重点乡、村实现科普报刊、科普资源、科普信息化产品全覆盖。⑹、特色科技产业全覆盖。培育1个乡镇特色产业,支持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农业示范基地,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实现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2、建立科技助力扶贫示范基地。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建设5个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基地)。

3、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根据实际产业需要,编辑出版科普图书、挂图,制作光盘,通过乡村e站等平台,重点推广核桃防晚霜危害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蔬菜绿色无害化栽培技术、家庭牧场养殖系列实用技术、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谷子机械化精播技术、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渗水地膜应用技术、玉米膜侧播种及抗旱栽培技术等8项技术,组织专家搞好项目对接,充分发挥农科110服务平台作用,实行带技术、带项目进村入户,帮助解决品种选择、产业链延伸、特色产业发展、种养效益提升、生产技术落后及产品销售等问题。

第2篇: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对全县公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场址、校舍、消防设施和防雷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鉴定、整治行动,建立和完善校舍档案,加强各类校舍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平安。

二、工作步骤

(一)对现有校舍进行排查、鉴定、整改

1.各中学、中心校要向当地党委、政府作好工作汇报,协同乡镇国土所、建管所、安办等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的场址、校舍、消防设施和防雷设施开展一次全面排查。

2.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排查出的危险性较大的建筑进行等级鉴定。

3.根据鉴定结论,制定整治措施,鉴定结论为D级危房的建筑,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拆除;鉴定结论为C级危房的建筑,需进行加固维修。

4.建立和完善校舍安全管理台帐、档案。

(二)加强在建项目管理

1.在建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建设程序实施。项目开工建设前,项目业主必须将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报住建局质安站进行备案,请质安站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2.加强在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建设区域必须实行封闭管理,施工区域周边需设置警戒线、安全警示标志、标牌等。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安全网、水平网、兜网等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人坠物。落实施工现场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实施作业。夏季做好恶劣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遇气温炎热和雷雨等极端天气,督促施工单位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和防雷、暴雨、泥石流等防护工作,确保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做好施工场地与教学区、生活区的有效隔离,做好防蚊虫防疫情工作,施工单位应做到文明施工、规范施工,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

3.严格履行项目业主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五家主体责任。学校选派专(兼)职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对项目建设管过程管理,对建筑材料、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取样送检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做好工程的基础验收、主体验收、竣工验收及工程主要部位监督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合格及以上标准。

4.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对口扶贫项目要利用好暑假黄金建设时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必须完工的项目要实行倒排工期管理,科学调度,抢抓工期,确保完成2015年建设任务。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学校校长作为校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委派专人负责校舍安全管理,校长必须亲自参加,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排查、鉴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整治校舍安全隐患,确保各类校舍安全使用。

(二)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校园内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有效落实各项措施,建立并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结合安全形势、地理特点、气候特征等,对可能出现的学校安全事件作出分析判断,制定工作预案,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

(三)落实整改,确保安全

利用暑假完成对排查中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的整治,确保2015年秋期开学安全使用。经鉴定为D级危房的校舍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拆除,根据需求申请重建;经鉴定为C级危房的校舍申请加固维修。

四、进度安排

2015年7月31日,乡镇、学校完成校舍排查工作,并上报排查统计表。

第3篇: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一、加强领导,认真核实搬迁对象

我县把“造福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县造福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加快实施造福工程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55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建设局、计生局、老区扶贫办为成员的顺昌县造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造福工程工作。同时要求有搬迁任务的乡镇要总负责,明确安排落实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搬迁工作,搬迁村的第一责任人由村主干和包村干部组成。县扶贫办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经常深入一线,摸排搬迁人员具体情况,并积极指导各乡镇、村按照计划任务要求,对规划中的搬迁人口、搬迁原址、搬迁地址、补贴发放等内容实行登造册,认真落实搬迁对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落实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造福工程”优惠政策,积极推动“造福工程”的实施。一是在资金扶持上,市政府按每个人口150元的标准专项安排“造福工程”配套项目资金,待市里检查落实到位后,我县及时拨付到各搬迁户,同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配套,共配套9.8万元。二是在措施扶持上,我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的作用,加强与县林业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计生局等部门协调,落实搬迁优惠政策。县直有关部门以扶贫为己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县国土局对列入“造福工程”的搬迁户,其建房用地的征地管理费、耕地地占用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费用一律免予征收。对“造福工程”搬迁点急需用地需要办理农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的,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做好用地服务,及时办理搬迁点建设的审批手续。林业局为搬迁户及时办理林地审核手续,并在所在编限单位“十一五”非商品材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用于“造福工程”搬迁建设的自用木材指标。建设局做好新村规划,优化农村住宅设计的协调服务工作,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富有乡村特色、节地节能节材抗震的住宅设计图集,帮助放样和建设指导工作。

三、严格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在确定搬迁人口和地址后,抓紧“造福工程”的实施。县领导及“造福工程”领导小组各部门经常到搬迁点,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帮助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做到“三到位”和“五把关”即领导责任到位、扶持政策到位、补助资金到位;把好搬迁对象审核关、建房用地审批关、新村规划设计关、优惠政策落实关、搬迁进度督促关,认真做到专款专用,使项目实施进展快,质量好,效果显著。我办还积极协调水、电、交通、广电等部门,争取他们支持“造福工程”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认真按照福建省造福工程验收办法和标准,及时组织发改、财政、建设、民政等部门对已建成的造福工程安置点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在各级各部门努力下,今年我县“造福工程”搬迁任务已全部落实完成。到10月底214户980人已动工并完成地基建设,其中182户829一层封顶,还有91户374人搬迁新居。到年底春节前力争214户980人全部搬迁户搬迁新居。

四、把握关键,增强实效

县政府对“造福工程”搬迁高度重视,将此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造福工程着重巩固温饱、增加收入,减缓灾害损失,搬迁对象就近相对集中安置到公路沿线、中心村周边。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的规划,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中的人畜混居,脏、乱、差的现象,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为推进城镇人口聚集和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条件。通过“造福工程”搬迁,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思想觉悟和文明程度也提高了,同时,做大了集镇,扩大了消费市场,吸引大批资金和产业,农村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造福工程”安置点郑坊乡田后新村被定为省级50个造福工程示范村之一,农户搬迁到该区,带动了郑坊乡二、三产业发展,如:天和木业、新宏鑫机电、源昌竹业等产业就在新区附近,搬迁户劳力就地在园区就业,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相互补偿、相得益彰。推动了当地竹木加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郑坊乡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全县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造福工程”改变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问题难度大的偏僻落后的自然村农民生活环境,改变了搬迁户原来交通和信息闭塞的状况,拓宽了农户的致富渠道,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需求搬迁的矛盾增大。由于我县地处闽北山区,人员居住分散,气候环境恶劣,生产资料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自然灾害濒发。相对贫困人数较多。一方面是群众要求搬迁的愿望强烈,而每年搬迁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搬迁补助标准低,困难户搬迁压力大。各搬迁点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拿出经费投入”造福工程”搬迁补助,而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也是有限,

二是土地调整征用困难。目前村集体所有土地有限,大部分农地都分到了各家各户,“造福工程”新村规划搬迁点受到了限制,统一征用土地难度增大,而且能适合建房的地块大部分都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置换困难,使搬迁选址土地面积受到局限,调整使用难度较大,受当地的丘陵地貌的限制,整片开发的土地难以寻找,制约了整片集中开发的力度。

三是整村搬迁难度大。由于长期居住在边远的山区、分散小自然村落,群众舍不得一亩三分地,念旧故土思想极端严重,观念非常滞后,不愿离开边远山区,加上农户的贫富不均,造成整村搬迁困难增大。

第4篇: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2015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的通知》(质检科函〔2015〕135号),批准在我县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五年来,我县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认真筹建英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函》(鄂质监标函〔2016〕10号)以及省、市知识产权局文件要求,认真组织有关筹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产自特定区域,蕴含着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自筹建以来,英山县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区档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示范区筹建地方性法规。先后研究出台《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个意见四个办法”,为示范区筹建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建立了与省知识产权局、国家地标保护中心衔接相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建立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合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执法信息定期统计报送制度。三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英山茶文化、茶品牌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英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奖补细则、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专题研究、统筹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二)组织保障有力

2016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把筹建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全县五城同创“十个六工程”;为了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程,5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0个部门和11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2个协会、7家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机构。县政府于2019年又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制定示范区筹建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总体工作规划。三是注重学习交流。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标处姚泽华处长一行来我县督导检查;争取省市质监局带队赶赴东北三省和福建学习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团参加第23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标展,学习交流各地建设成果。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在我县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户外广告牌2块,制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基地展牌和厂区展牌各20块,积极组织英山云雾茶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展览交易博览会共计20多场次,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宣传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创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建设“英山地标优品馆”地理标志多功能展示厅等,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知地标、创地标、护地标”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保护组织

建立并健全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作为英山云雾茶生产者保护合作组织。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按照示范区筹建的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工作章程,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要求、包装标识,开展技术培训。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6年第10号公告);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7年第50号公告)。2020年7月,省知识产权局重新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英山云雾茶企业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按照规定,经企业申请、县地标办备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立台帐,我县累计审核发放二维码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5万枚,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企业示范引领

注册资金1100万、2016年4月份成立,代表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的湖北大别茶访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 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加贴地标标志、统一宣传保护)制度,全面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良好声誉,2016年至2020年,地标产品产品价格从120元/公斤增长到40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长到4500亩。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老牌湖北名牌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万枚,组织培训1550人次,2016年至2019年,地标产品价格从320元/公斤增长到56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800亩增长到4200亩,实现出口产值达到5012.6万元。以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县10多家茶企相继参加了第十届武汉春季茶叶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和茶叶博览会、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国际性会展, 开展了茶艺表演和现场展示推介,扩大了英山云雾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全县通过同步创建国家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湖北万益、绿羽茶业、团黄贡茶、湖北皋陶等12家茶叶企业办理了出口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其中湖北万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县茶业企业供货出口达到2800万美元。

(五)强标重检抓监管

筹建好示范区,关键是围绕保护和开发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省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年来,全县已有3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7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2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高陶九品”2个茶叶产品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重点策划包装英山云雾茶的“云系列”,制定英山云绿、英山云白、英山云红标准,重新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茶叶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我县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平台优势,检验英山云雾茶产品769个批次,检定茶叶企业计量器具1253个台次,抽检茶叶定量包装106个批次,保证了示范区产品检验合格和计量准确,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5年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茶叶质检权威机构来我县抽取130多个茶样进行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按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DB42/T 210-2014)判定,均为合格产品。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建立了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以及相关乡镇配合的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通告》,保证了示范区创建按照市场化法、法制化渠道有序开展。四是加大示范区质量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县先后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暨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会、英山县茶园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培训会、茶叶减肥减药示范培训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茶艺师培训、精准扶贫产业对接培训会等多达600多场次;英山云雾茶公司培训工作有实效,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费用明细、聘请专家讲课补助表、培训照片都一应齐全;乌山春茶业公司培训活动有特色,会议记录、学员签到册、培训发放肥料清单祥实。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皋陶贡茶品牌茶叶系列产品,在全国环保检验调研推选活动中,有害物质达到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被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评选为:(2019.5-2021.5)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这些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产业大融合

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筹建核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了以红山镇国家级茶叶公园为中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英山云雾茶”茶文化观光园区;以金家铺镇为中心的西河十八湾“英山云雾茶”生态农业观光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创业园对接苏宁、京东、淘宝黄冈馆等平台开展英山云雾茶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活动等,使茶叶产业与电商、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推进了大别山茶产业城、大别山茶叶谷、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别茶访创意茶旅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县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度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为14.62亿元、16.38亿元、18.2亿元、19.9亿元,21.99亿元,已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40位,经申报评选,英山云雾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名列“湖北十大名茶”,成为湖北重点推介的茶叶“三绿一红一黑”(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赤壁青砖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七)效益大提升

2019年英山全县茶园面积近26.2万亩、茶叶产量2.97万吨,系列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元/公斤,与2015年度同期相比(注: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均价57.1元/公斤)分别扩大4.8%、增产16.9%,增收53.9%,均价增长31.5%。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形成了健全完善富有实力的茶业产业体系。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在《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中,批复我县生态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为2019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农业),是黄冈市五个项目之一。2017年英山云雾茶入选原国家商标局“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英山云雾茶”被列为2019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项目。2020年,欧盟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英山云雾茶”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基础,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县“英山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是促进茶业增效、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品牌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推动不懈怠,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保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首先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它既是政府公共资源和政府公共品牌,又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只有将“英山云雾茶”这一公权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将“英山云雾茶”做大做强,其次,就是必须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照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审核申请人资格;同时又要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帮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以及既有企业垄断,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用标志使用者多起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保障和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二是抓协会促带动。要抓好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产业机构、合作组织(协会)、企业等参与的示范区建设组织体系。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的统计上报,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定期英山云雾茶定期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管理英山云雾茶主要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或质量要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巡视和抽查并落实检验检测计划;进一步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抓龙头强主体。在企业提档升级方面,继续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茶叶产业发展一系列文件,最大限度的捆绑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财政、扶贫开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及一批有发展基础、有经营能力、有市场潜力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造血功能,增强市场竞争。

第5篇: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开放型的交通网络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注重发挥交通的先行作用,牢固树立抓交通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始终把交通建设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位的大事来抓,集全县之财,举全民之力,深入开展交通大建设活动,全县累计投入各类公路建设资金22647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6163万元),新建和改建各类公路83条706公里,桥梁32座1165延米,仅今年我们就开工铺油硬化工程11条220公里、便民桥16座,全县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构建起了“三纵六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交通建设一等奖。特别是在国家没有给一分钱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自筹资金1.2亿多元先后打通了龙昌公路和伏羲大道,充分体现了“团结拼搏,以干克难,自我加压,敢于争先”的精神和大办交通、决战交通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站在全局角度来看,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这其中交通建设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交通的发展,没有交通瓶颈的打破,就没有今天的发展成就。

但是客观地讲,我县交通状况仍然十分落后。从全国交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交通发展已经跨上新的历史起点,正在着力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立体交通大网络,尤其在公路交通建设上,主干线正在向高速化、高级化迈进,发达地区农村公路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而我县交通发展还处于“通路”阶段,立足于建设通乡路、通村路,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难”、“过河难”的问题。全县二级以上公路仅有10公里,高速公路目前还处于设想阶段,途经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虽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网,但尚处于论证阶段。从全县现有交通服务能力看,通过近年来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公路等级低和路面铺装率低仍然是我县公路的基本现状。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34公里,但等级公路仅为531公里,不到公路总里程的一半,铺油和硬化的公路仅为228公里,路面铺装率仅为20%。由于公路等级低下,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上等级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一部分过去已经修通的路线,由于线形不顺、路面狭窄、养护管理不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晴通雨阻、通路不通车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因此,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仍然是我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经济强县和陇上文化名城的迫切需要和第一选择。

当前,我县加快交通发展的环境条件非常难得。从国家政策看,国家从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五年千亿元工程”,省上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国家将把公路这一生命线工程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予以重点扶持,这意味着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从周边地区交通大发展态势看,宝天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兰渝铁路已经开工建设,这必将极大地缩短我们与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从县内交通建设的氛围看,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兴修公路,社会各界热情支持大办交通,“要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具体行动。这些政策机遇和环境条件越来越突出地表明,我县交通已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期。机遇是十分宝贵的,但机遇不等于现实,抓不住机遇就等于没有机遇。自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已连续四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交通大建设活动,就是要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使交通发生根本性的显著变化,彻底打破交通这一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交通建设对于全县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从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对群众、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大交通的历史发展机遇,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精力、财力、人力,迅速掀起新一轮交通大建设热潮,努力开创交通发展新局面。

二、全民动员,合力攻坚,努力实现全县交通建设新突破

今年,县委、县政府关于交通大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民动员,合力攻坚,五路并举,建养并重,集中突破,保障畅通。具体目标任务是:新建改建等级公路35条、310公里,养护整修农村公路92条、600公里。其中:重点项目2条(伏羲大道15公里、洛昌路46公里)、通乡油路3条(西苏路9.5公里、卢六路39公里、西马路26公里)、通乡等级路1条(大桥至崖湾26公里)、旅游路1条(仇池山公路13公里)、出口路2条25公里、乡际路2条24公里、扶贫路20条88公里。

按照这一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一要提升干线公路水平,加速推进重点公路建设。要全面完成伏羲大道路基加宽和路面基层处理工作,为明年开春铺油硬化做好准备。要尽快完成卢六路和西苏路铺油扫尾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要进一步加快洛昌路、西马路工程建设,年内全面完成路基改造和铺油前准备工作,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铺油任务。要加快大桥至崖湾通乡等级路、仇池山景区公路的建设,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要全力抓好16座便民桥建设,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要优化路网结构,加快连网路建设。集中全力打通马元马湾至徽县麻沿、西峪王磨至礼县雷王2条出口路,苏合明星至石堡崔刘、卢河王堡至十里麻元2条乡际连网路。三要结合灾后重建,全力做好重灾村道路建设。对53个灾后重建重点村的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要以此次公路大建设活动为契机,进行一次全面整修和改造,彻底改善这些村的交通条件。四要大打一场通村公路攻坚战。各乡镇要在抓好县列20条88公里扶贫路建设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将不通公路的村作为大建设的主战场,进行集中攻坚,力争一举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第二,要健全机制,加强养护。一条公路要持久发挥效益,三分靠建,七分靠养。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建设和养管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各乡镇和交通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管也是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养管责任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规范化。在这次交通大建设中,我们要把公路养护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养护要求,备足铺备砂,清理干净水毁塌方,疏通排水边沟,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交通部门要全力抓好鱼花路、西晒路、十石路、石峡至西高山等4条县级公路的全面整修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塌方、翻浆路段要尽快进行整修。同时要会同盐官公路段,对祁西公路的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进行一次专题协商,督促其进一步加强祁西公路的养护管理,尽快解决北川至小杜段的通行难问题,确保县内干线公路畅通无阻。各乡镇要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民工建勤义务养护活动,对近年来新修的乡村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整修,路面铺砂厚度不得低于20厘米,每公里备砂不得少于20方,巩固建设成果,提高通行能力,使农村公路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

第三,要多方筹资,提供保障。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是保障,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我们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不够的县份而言,首要的渠道还是要全力争取国家投资。要牢固树立在干中争、争中干,快干快争、快争快干的观念,全力抓好项目申报、立项和争取工作。尤其是明年要实施的重点交通项目,分管领导要带领交通、发改等部门及早到省上去衔接,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上投资的“大盘子”。在积极做好向上争取的同时,要不等不靠,多条腿走路,采取地方财政补助一点,群众投工投劳节省一点,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等多种方式,多方筹集交通建设资金。考虑到乡镇财政财力有限,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重点公路实行“以奖代补”,尽可能给予乡镇最大的支持。要充分运用好“一事一议”的办法,引导群众自愿投入,通过公路大建设,改善自身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积极发动企业和社会各界捐助资金,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大办交通的浓厚氛围。

第四,要强化质量,严格管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由于交通大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技术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松工程质量管理,忽视工程质量问题。各乡镇和交通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从严要求、从严把关。要严格落实“法人负责、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项目法人、招投标、建设单位和工程监理责任制,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把设计放线关、建筑材料关、施工工序关、工程验收关,严防赶工图快不顾质量标准的行为,努力创建优质精品工程。今年新修的所有乡村公路都要全部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即按照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铺砂厚度20厘米进行施工,以便为今后通村油路和通村水泥路的建设打好基础。同时,要把公路建设、公路绿化以及公路沿线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真正做到修一条道路,绿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民。

第五,要加强管理,保障畅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对交通行业秩序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公安、交警、运管等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一要抓住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机遇,积极争取立项建设汉源、何坝、洛峪、大桥等停车站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二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路政管理。坚决打击侵占、蚕食、破坏公路路产路权的行为和案件,全力解决公路“脏、乱、差”和“侵、占、阻”的问题,确保县乡公路路产路权完好。三要抓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和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要加强路面执法,搞好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治理工作合力。要处理好治理工作与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的关系,保证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畅通,保证灾后重建物资运输畅通,保证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四要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车辆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出租汽车运营秩序。五要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到警钟常鸣,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抓起,把道路交通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全力打造平安交通。同时,要加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把安全生产同工程建设同步安排、同步检查,确保交通建设工程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交通大建设点多、面广、线长,任务十分艰巨,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强化时间观念,采取超常措施,精心组织发动,迅速掀起,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这次交通大建设的组织领导,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牵头的指挥部,对全县交通大建设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县上将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各县级包抓领导和交通等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交通大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各乡镇作为乡村公路的建设责任主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交通大建设工作。交通部门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充分发挥主力军和“先行官”的作用,搞好交通建设的规划、设计、放线等前期准备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技术指导、物资供应、质量监督等工作。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搞好交通大建设是全县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自觉地把部门工作与交通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发改委要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衔接、争取工作。财政局要积极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公路建设需要。国土部门要认真做好建设用地的协调工作。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要顾全大局,对建设涉及的杆线、光缆等要无条件及时迁移。各联乡帮扶单位和企业要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机械的提供机械,全力以赴支持交通大建设工作。宣传、广电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交通大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为交通大建设造势鼓劲,摇旗呐喊,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交通建设,个个支持交通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