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研究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帮助患者了解本病的各种护理问题,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生理、心理方面的评估,分析发现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病人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观察;护理
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本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感染后脊髓炎、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脊髓炎等。本病的病因不清,多数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急性脊髓炎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胸段(T3~5)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段和腰段。病损为局灶性和横贯性,亦有多灶融合或散在于脊髓的多个阶段,但较少见。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变常局限于数个节段。急性脊髓炎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成为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1]。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及改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笔者对于急性脊髓炎这一病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3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了10例急性脊髓炎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6岁。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其中1例完全不能自理,4例症状缓解,部分自理,5例可完全自理,在此10例病例中,无一例死亡。
1.2辅助检查
1.2.1血生化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有不完全梗阻。
1.2.2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可正常也可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1.2.3核磁共振显示脑脊液白质内脱髓鞘性改变。
1.3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药物治疗如下。
1.3.1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用大量甲强龙短程冲击疗法,临床改善通常出现在3个月后,也可用地塞米松。
1.3.2免疫球蛋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
1.3.3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或呼吸道感染。
1.3.4其他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血管扩张剂如盐酸、尼莫地平、丹参。神经营养药如ATP、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可能对促进恢复有益。
2护理
2.1病情观察由于本病的病因不清,多数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且起病急,认真的病情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尤其注意观察神志和呼吸的变化。注意有无上升性脊髓炎的征象,如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观察感觉平面的部位,下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的改变及异常感觉等等。注意观察合并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败血症及腹胀等。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2.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2.1合并肺感染的护理病变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且多数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控制炎症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h翻身拍背1次,以利排痰,必要时给予及时吸痰,雾化吸入每日2~4次。嘱患者多饮水,最好为热偏凉的白开水。正确留取痰培养,依据不同的致病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2.2.2合并泌尿系感染的观察与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冲洗膀胱2次,病人应经常排空膀胱,可除去感染的尿液。留置尿管应2~3h开放1次,以避免尿液淤积和膀胱过度膨胀。嘱患者多饮水,每日的饮水量应在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观察尿色及尿量,并观察有无尿路刺激症状。留置尿管的患者尿道内分泌物较多,每日应用2%的安尔碘擦拭尿道口2次。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加营养,防止便秘,女性应保持外阴清洁,会阴冲洗每日2次。排便后清洁会,使用卫生纸时由前往后擦拭。避免不必要的泌尿系机械检查。2.2.3合并褥疮的观察与护理褥疮的发生会增加机体的感染几率,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一定要避免褥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床单位整洁平整,每日温水擦浴1~2次,并轻轻按摩肩胛部、骶尾部、足跟及脚踝等骨突处。每2h翻身1次,以免皮肤长期受压。可在小腿部垫一气圈,将足部悬起,促进血液循环。有经济条件者可用电动充气气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保持足部功能位,以利于愈后的康复锻炼。
2.3机械通气的护理急性脊髓炎的患者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瘫痪,由于病变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出现呼吸困难。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呼吸机的湿化瓶应及时添加蒸馏水,以达到呼吸道的湿化作用。气管套管的气囊应保持充气状态,每6h放气1次,放气时间小于10min。保证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每周消毒1次,气管切开伤口每日换药1次。保证伤口的清洁干燥。由于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伤口未有感染。
2.4排便的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亦或无力排便,易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导致腹胀等许多临床症状。嘱患者多食蔬菜和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并给予番泻叶代茶饮,口服通便灵,开塞露射肛,必要时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以助排便。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本组病例患者均未出现便秘引起的腹胀等病症。
2.5睡眠的护理由于受各种监护仪器的影响,患者睡姿的不舒适,翻身不便等机体状态的约束,心情烦躁,同室病人的影响,使患者不能有完整的睡眠。我们应将护理工作时间安排紧凑,尽量集中时间进行护理操作,向患者和家属讲明作息时间和探视时间,定时放窗帘,认真做好晚间护理。严格探视时间,做好病房环境的管理,护士巡视病房时动作要轻,提高个人素质,不可在病房内大声喧哗。调暗灯光,给患者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6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转归起到重要的作用,急性脊髓炎患者多有焦虑及恐惧心理,因本病为突发起病,患者及家属均无思想准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病人多有过度紧张。故护理人员在救护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尽量关心安慰患者,并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安抚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架起护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能起到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2]。
3健康教育
自患者入院开始,我们就利用图片及一些医院编写的疾病手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宣教[3]。教会他们认识疾病的危害性,懂得护理、治疗、饮食、药物和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让患者面对疾病,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使人得到了实惠,护患关系密切,病人满意度上升。同时也培养和训练了护士,护士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预防疾病,增强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需要。
4体会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与护理实施,使笔者对本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均有感冒病史、腹泻及病毒感染病史。应予以高度重视,且勿与普通感冒混淆,自行口服药物解决,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适宜的诊疗时机,引发运动、感觉障碍,使病情加重,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康复治疗也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改善肢体循环,部分肌力恢复时应鼓励病人主动活动。护理极为重要,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从2005至2007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收治了7例此类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8.5±23.4)岁。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发伤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处挤压伤1例,药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恶性肿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诊断标准:①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无力、肌痛、尿量减少的表现。②血清CPK值急剧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进行性升高,伴有高钾、代谢性酸中毒等。本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实验室检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进行血液净化前先做血液常规项目检查,根据病情确定予以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或单独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浆置换采用简易膜式置换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浆置换器。本组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法,其余6例均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机器为瑞典金宝公司及德国费森尤斯公司血滤机,德国费森尤斯AV600血滤器,碳酸氢盐置换液。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4h/d,置换液大于30L/次,并根据水肿情况决定超滤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转。
1.3结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及时,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发伤患者好转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显著下降,但因病情严重未能好转,最后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护理
2.1血液净化前的护理①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因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率极低,患者对此病一无所知,担心疾病的发展及愈后;加上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黑色尿,患者会感到极度的恐惧。本组7例患者均存在恐惧心理,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疾病的原因、诱因及愈后,消减了他们的紧张焦虑心理,能取得他们的配合。②环境准备:透析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操作前半小时没有清扫工作,湿度<60%,以避免影响机器运转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③用物准备:搭好管路,做好机器的准备,备齐抗凝剂及抢救药品,同时准备好氧气及监护仪。④血管通路的准备:选择较粗的血管,一般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单针双腔导管并留置。本组3例患者选用股静脉插管,4例患者选用颈内静脉插管,插管后流量佳。
2.2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①在确保血流量通畅的情况下,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一般为平卧位。②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抗凝剂及其用量,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本组1例因出血行无肝素透析,其余6例均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③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操作步骤上机,并根据病情设置各参数。④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各压力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种报警。本组1例行无肝素透析患者,予每30min0.9%Nacl冲洗透析管路,一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静脉压及跨膜压急剧增高,发现透析器凝血,予以更换透析器。其余患者使用抗凝剂后均无凝血现象。这点至关重要,观察各压力变化并及时处理,可以避免凝血现象的发生。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尤其是注意血压的变化。低血压造成患者的不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频繁,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在一次透析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血压下降,立即予补液,按医嘱予以贺斯、白蛋白注射,血压仍不能维持,后又予多巴胺微泵维持,血压才转稳定。⑥皮肤的护理,由于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患者不愿翻身,容易导致皮肤破溃。因此加强翻身极其重要,必要的时候按医嘱给予镇痛药,抬高肿胀侧肢体,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本组3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下肢肿胀、疼痛,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皮肤破损。⑦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2.3血液净化后的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②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③作好导管的护理,每次用肝素(1ml=2mg)封管后妥善包扎固定。④做好知识宣教。高热的患者可给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碱化尿液需大量饮水的患者,应避免水中毒,同时指导其注意保持留置双腔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所致。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慢性前列腺炎可急性发作,现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20例本院男科门诊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2岁~61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6个月~55个月,平均病程28.3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2岁~63岁,平均年龄36.9岁,病程5个月~52个月,平均病程27.8个月。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饮食护理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禁辛辣,禁饮烈性酒,注意饮食调理,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本病出现尿频、尿痛、尿道有白色分泌物当属中医学之“精胀”、“劳淋”之范畴。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小腹冷痛、怕冷、怕凉、腰较痛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食物。
2.1.2康复环境创造优美舒适的康复环境,病室舒适的温度25℃左右,相对温度50%,光线以自然采光为宜,噪声强度应低于50dB~60dB,室内颜色明亮柔和,环境幽静素雅。
2.1.3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
2.2心理护理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郭应禄教授指出:关注男性健康,不仅仅是关注男性雄性激素缺乏等身体问题,同时关注男性的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因为身体和心理这两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男性前列腺炎患者因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往往处于焦虑、沮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男性心理有时比女性更加脆弱,会产生孤独无助,不愿与人交往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用良好的言语、热情、和蔼及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结合患者的主观资料及客观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极具耐心的进行疏导、劝解和安慰,使患者增强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康复护理
2.3.1物理治疗经会阴、直肠、前列腺部位做理疗,如超短波、短波、红外线、抗生素离子透入及热水坐浴等可改善包括前列腺在内的盆腔组织的血液循环与营养状况,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1],每个疗程10次~15次,间隔5天后重复进行。做理疗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和着凉。
2.3.2前列炎清汤[2]组成败酱草、黄柏、薏苡仁、生蒲黄、王不留行、生黄氏、鹿角霜、牡蛎、琥珀等,1剂/d,水煎2次。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排脓,且又活血化瘀,《本草纲目》云其“善破脓血”;黄柏“泻湿热,清膀胱而清瘀浊”—《长河药解》,两者其为主药。薏苡仁,清热利湿排脓;生蒲黄,“利小便,活淤血”—《本经》;王不留行,活血化瘀,“利小便”—《本草纲目》;琥珀,“安五脏,定魂魄,清淤血,通五淋”—《别录》,合为臣药。前列炎清汤全方寓清补于一体,活血通淋,化瘀泄浊,扶正托毒,畅通腺管[2]。
2.3.3中药外敷会方剂:年健、防风、乳香、没药、川芎、白芷、血竭、红花、羌活、寄生、川断、赤芍、归尾、五加皮各12g,艾土、透骨草各15g,将上述药物装布袋,蒸30min,放置下腹部敷30min,次日蒸热,连用8次~10次,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
2.3.4中药方剂坐浴黄柏、黄氏、丹参、大黄、牡丹皮、红花等适量加水煎好坐浴30min,1次/d,药渣可连续使用2次。
2.3.5前列腺按摩1次/周,热水坐浴1次/周~2次/周,有规律的性生活[3]。
2.4社区家庭指导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做到及时就诊、彻底治疗,勿乱投医,勿自选药物治疗。用药治疗症状消失后应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待化验前列腺液常规化验的各项指标趋正常后方可停药,但仍坚持不久坐、不饮烈性酒、不食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切断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保持会清洁,做到每日清洗,尤其是同房时;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维的内裤。慢性前列腺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甚好,尤其是中药保留洗肠和坐浴,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功效,现可住院期间由护士执行,可出院后回家自行治疗,但必须不怕麻烦,坚持按医嘱,按疗程用药,方可见效。
参考文献:
[1]郭应禄,胡礼泉.男科学,14831484.
关键词:质性研究;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76-02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质性研究被美国护理学家引入护理领域之后,在各国发展得比较迅速。在护理领域,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仅用量性研究已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和解释,而质性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且深入的研究,通过揭示事物内涵来认识事物,因此护理研究人员逐渐开始运用质性研究来解决一些研究问题,质性研究在护理专业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突出。质性研究往往对研究者本身的要求较高,而护理研究生往往能代表该领域的较高研究水平,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质性研究在我国护理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质性研究的定义及特征
质性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从整体的高度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探究和诠释的过程,它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融入被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中,深入体会他们的感受与看法,并从被研究者的立场来诠释这些经验和现象的意义。因此,研究者在进行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对研究对象有高度的敏锐性,通过与被研究者的密切互动,对社会现象或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质性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它需要研究者参与到研究情境中,与研究对象产生互动,从而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
二、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以“护理学”“护理领域”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的学位论文、CNKI的博硕士论文中检索,检索截止至2014年5月的所有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共检索2385篇。纳入标准为质性研究论文,包括个案法,参与观察法,访谈研究法,扎根理论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排除标准为仅出现质性研究等相关字眼而未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最终纳入429篇。
三、结果
对429篇论文进行分析的结果见表1~3。
四、讨论
护理学研究的范畴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将不断更新,护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这就导致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很多研究现象及内容仅通过量化指标是无法衡量且不能被解释。而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因此,运用质性研究来解决研究问题的研究者越来越多,但在质性研究发展较快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1.年份。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质性研究应用较少,于2003年才出现在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尽管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质性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文献总量只有429篇,占所有护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17.98%,可见质性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质性研究方法。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应加强其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从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文献都运用的是德尔菲法,其次是访谈法。这可能与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的特性有关。一方面我国护理的很多研究领域才刚刚起步,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者往往需要去构建一个量表或者某种体系,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者运用德尔菲法就是为了达到构建量表或体系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尔菲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些领域的专家,资料来源主要是这些专家的想法和理念,而研究者能参与的研究过程就是对资料进行整理,不参与对研究现象或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因此,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相比,对研究者的要求较低,运用相对简单。护理学研究的范畴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研究的内容也将更有深度,而质性研究中除除德尔菲法外还有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扎根理论,因它对研究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系统的培训,因此研究者运用的较少。由此表明,护理研究者在认识到质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能根据研究目的而选择合适的质性研究方法,从而能真正地解决研究问题。
3.培养单位。由表3可以发现,质性研究论文作者的培养单位区域分布局限。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作者的培养单位,28.11%集中在第二军医大学,11.18%在山西医科大学,4.90%在福建医科大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质性研究的选择不但与研究者自身的素质有关,还和培养单位的学术氛围相关。就第二军医大学而论,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军医大学第一次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护理学研究生,现已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学人才。因此,有必要为护理学研究生开设专门的质性研究课程和系列专题讲座,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提高护理学研究生综合素质,从而打开区域限制,使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在研究生中能够普及。
4.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质性研究中的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进入被研究者较为隐秘的生活领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与他们有较多时间的密切互动,本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的论文对伦理方面未提及或描述不全面,仅提到对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权和资料保密这两个问题,而对于质性研究过程中怎样避免对研究对象的伤害以及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实这两方面很少涉及。因此,在设计课题的开始,研究者就要考虑到研究对象尊严的价值,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守伦理原则,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且真实的报道。对研究者来说,保持足够的敏感,及时敏锐的加以识别,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在科学方法与伦理价值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显得格外重要。
五、质性研究在护理科研中的前景展望
本文通过对国内护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回顾,可以发现,国内质性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虽然在我国的护理本科所学的《护理研究》教材中已涉及到质性研究,但仅是对质性研究进行了简单介绍,而且质性研究方法不是仅通过教科书的宣讲就能掌握,是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加强与质性研究相关的培训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摸索而领悟的。作为护理领域中富于发展前景的研究方法之一,高等护理的教育者应重视护理质性研究培训的启动和实施,并在实施中探索、发展和完善质性研究的护理学应用,通过对质性研究方法更深入的分析及了解,采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为具体的研究问题服务,深入挖掘质性研究对护理学研究的独特意义,掌握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为未来的护理科研队伍奠定基础,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周荣慧,黄人健,李春玉,等.护理质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管理杂志,2002,2(1):21-23.
[2]蒋逸民.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陈向民.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4]胡雁.质性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79-581.
[5]朱海利,陈鸿华.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8):1982-1984.
[6]张美芬,杨清秀.护理研究中的伦理要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1):52-53.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小课题研究; 实践活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未来护理领域方面的人才要求会更高,现行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须逐渐地转移到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来,使护生能自主地选择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何在现行教学体制下有效地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患者的健康呢?除把握好课堂教学外,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而小课题研究活动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1 定义
所谓的小课题( project )就是以教师或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领域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个人或成立合作组,在短时间内共同探究,并取得实效的科学研究结果。对于小课题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定义。本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即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界定。从教师的角度,小课题又称微型课题,是相对规划课题而言的。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可行性的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善教学, 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1]。而对于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地从自然、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主题,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既是学习方式,又是教学方式。作为学习方式,在释疑解惑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作为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3]。因此进行小课题研究,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关小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措施有很多种,教育科研就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小课题研究则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如陈岳祥等[4]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具备较好的问题意识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能力。郑仲仁等[5]报道,自2008年至今,上海市闵行区面向全区广大一线教师启动教学小课题研究,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参与研究,为教师科研的深层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改善了教学水平。周剑[6]通过小组管理课题网络化推进区域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表明小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马东贤[7]通过教师寻找实践招数的教师小课题研究表明,小课题研究称为校本教研的一个实效抓手,以教研组为组织架构的小课题组可以实现教学研训为一体。丁志鹏等[8]采用逐层推进的策略实施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践结果显示,浓厚了学习氛围、强化了教研主体意识、优化了课堂教学以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2 学生小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这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护理专科教学中开展 “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最初,小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生群体。如晋军等[9]报道,2000-2008年开始在山西师大实验中学开设了“小课题研究”课程,实践结果表明,小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同时也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立宙等[10]通过建立学校课题管理组、级部协作指导组、班级研究合作组三级管理网络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发展,结果显示,不仅使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而且对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很强的实效性。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小课题研究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取得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近年来,护理教学中也逐渐引入该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徐燕等[11]在护理本科生《成人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翟颖娟等[12]对62名临床护理大专实习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带教模式,护生按课题研究方案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结果显示研究性学习促进护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护生解决分体的能力和有利于潜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带教模式。叶建峰等[13]在《成人护理》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兴趣、创新实践、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袁汉创[14]在中职护生《外科护理》教学中开展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提高了职业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考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蔡小红等[15]对168名护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并成立教师团队,开设网络学习平台,在多门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试行多元评价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护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团队建设。何佩仪等[16]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结果显示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护理个案分析能力、专业理论考核平均成绩、论文撰写水平均提高。
3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我教你学”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失去探究和创新的活力。1959年布鲁纳提倡“发现法”教学,让儿童主动的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培养学习能力。同时,美国学者施瓦布提出了诱发探究教学模式。在这两种理论思想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开展了教学改革。1995年开始美国开始将“探究式”的学习观念作为美国基础教育的主导观念。法国自1995-1996学年率先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使知识与环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样化途径”的方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日本等亚洲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积极实践作为主体。国外鲜有“小课题”的说法和提法,但美国教育部在“2002-2007年”教育战略目标中指出,“关注基于研究的教学实践”、“支持教师在基于研究的教学工作中获得专业发展”等,其实这本身就是对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研究的鼓励与支持。在我国所称的研究性学习在西方文献通常称以调查为基础的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项目或课题为基础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等等,因此,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的历史比较久远[17]。半个世纪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 “ 研究性学习”理论并揭示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11]。道驰(Dochy )[18]通过对 43项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研究性学习这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但却影响知识学习的效率;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还有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能够比传统教学方式更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智力倾向的学生[19]。有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不突出,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成绩优异。而有的学生则相反,但也有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还没有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产生实质性影响[20]。
4 小结
护理专科教学中开展 “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其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4.1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小课题研究是护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护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要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提炼问题,并能使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来收集资料,通过动手实践和调查研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发展,培养探究、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4.2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护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 小课题研究按护理学科专题组织实施,学生需用到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临床护理、专业英语、学科新进展等,使所探究的知识间形成紧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因而其本身获得了知识的整合。护生通过研究小课题获得主题式知识时,能充分利用原有知识,从而避免了机械记忆;同时学生经过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对原有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会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4.3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提高与发展 小课题研究在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教师指导护生发现与探究,护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和探究。打破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鲜明的“研究”特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教师必须学习,建立起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指导护生制定实施方案、资料收集、信息处理等科研能力。此外,为使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很强的组织能力、课堂驾御能力和课程掌握能力等。
综上所述,国内护理教学已经逐渐开展基于小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调查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进行效果分析,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伍红艳.教师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合理方式[J].广东教育, 2006,12(8):32-33.
[2]金怀德.“小课题研究在”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5,5(3):33-35.
[3]周红,敖薪,龚爱萍,等. 研究性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1(5):747-750.
[4]陈岳祥.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调查分析[J].教师发展研究,2009,24(5):21-26.
[5]郑仲仁.群体开展教学小课题研究[J].现代教学,2012,14(1):63-65.
[6]周剑.区域推进小课题研究的实践策略[J]. 现代阅读,2013,34(2):2-3.
[7]马东贤. 基于“寻招”实践的教师小课题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2,34(18):26-27.
[8]丁志鹏.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J]. 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25(6):41-42.
[9]晋军.山西师大实验中学开展小课题研究 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1(10):31-33.
[10]陈立宙.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发展[J].民主教学,2004,12(4):196-196.
[11]徐燕,吕伟波,朱大乔,等.研究性学习在护理本科生《成人护理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护理杂志, 2009,26(26):62-65.
[12]翟颖娟,冯秀兰,郭小云,等.临床护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带教模式探讨[J].天津护理, 2005,14(13):3-4.
[13]叶建峰.研究性学习在《 成入护理》 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4(25):73-74.
[14]袁汉创.研究性学习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12,23(8):41-43.
[15]蔡小红.高职护理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研究,2012,21(1):173-174.
[16]何佩仪,冯秀兰,郭小云,等.研究性学习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4,15(3):39-41.
[17]周岚.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历史与现状[J].新疆教育,2002,21(7):25.
[18] Dochy F,Segers M.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 a-analysi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45(13):533-568.
[19] Rosenfeld M,Rosenfeld S.Understanding the “surprises” in PBL:an exploration into the learning styles of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http://. 1998.
关键词:建构主义;反思性护理教学;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42-03
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具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个体,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迎合了这一教学改革的取向。然而,在护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建构主义改造教学实践仍然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本教改实验尝试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进行护理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探索建构主义教学的方法和实效。由于学界对“建构主义”和“反思性教学”概念的理解并不统一,本教改试验设计将从对上述两个概念的辨析入手。
一、相关概念辨析
1.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梳理
在学习理论上,建构主义者都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在知识论上,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在教学的理想目标上,建构主义主张形成个性化的意义丰富的结构性知识目标而非客观、标准的符号化的知识层次目标。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在对学习活动的理解上,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教学策略上,建构主义者主张进行问题中心的教学、情景教学、自学指导和学习合同。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多元化的评价策略。[1]
2.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辨析
在教学实践中,每种反思性教学都是由“工具”和“理念”两部分组成的,“工具”是实现“理念”的“工具”。既然,“理念”是反思性教学指向的目标,“工具”是反思性教学的技术性问题,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的反思性护理教学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对护理教学进行反思、设计和评价的教学。
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护理教学目标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包括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第二个层面是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结构;第三个层面是应用。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是首要任务,是学习的“支架”,这个“支架”就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2]个性化的认知结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理想形态;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则是建构主义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课题组在《护理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每一章节的教学都设计了三个版块的教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脑图(认知结构)的绘制;独立研究性学习。
2.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策略批判性地借用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曼等人的学习环理论。在《护理教育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前把自己的备课资料和幻灯片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困惑的问题,以备课堂讨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或者学生的主动发言,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教学的程序设计上,把教学分为四个环节:概念的评价、概念的探索、概念的介绍、概念的运用。[3]规则和原理的教学采用类似的程序。
3.能力发展的策略
根据对建构主义的理解,课题组确定了建构主义教学需要学生发展的几种核心能力: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并据此设计了几种教学:问题教学、思维发展教学、学习合同与自学指导、学业论文、反思日记。
(1)问题教学的设计。问题教学的程序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探究活动的环节展开。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在这个活动中起到引导或者顾问的作用,教师随时观察、评价和指导学生。
(2)思维发展教学的设计。在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还要能认知和评价自己的思维策略。同时,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思维发展训练的策略上,通过活动、观察、语言、知识传授和讲课发展学生的思维。[4]同时,开展思维知识讲座,把思维训练作为护理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不惧怕错误。
(3)学习合同与自学指导。学习合同通过教研室研讨、师生沟通和协商,最终确定学习内容并签订学习合同。对于自学指导,课题组设计了集中指导和跟踪指导两个方案。在集中指导中,集中给学生介绍自学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跟踪指导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撰写学业论文。在课程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对学生提出撰写课程论文的明确要求,并要求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研讨当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之后确定论题,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和广泛搜集资料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和课程论文的撰写。
(5)反思日记。学生撰写反思日记时,要涉及三方面的反思内容:对概念图的反思,对学习策略(信息加工模式)的反思,以及对偶发性典型性意义事件的反思。对概念图的反思要求学生能够再现形成于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并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集体反思的方式评价和优化认知结构。在对自己学习策略的反思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思维知识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并能够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在对偶发性典型性意义事件的反思中,引导学生发现事件中各方面的意义:认知的意义、态度的意义和情感的意义,等等。
4.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强调对知识获取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多侧面、多形态的评价标准,强调动态化评价、以“学”为主的评价和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策略。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习小组、教师等;评价内容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方面的评价;评价重心由只关注结果向形成性评价、促进性评价兼容的方向移动。
三、效果与问题分析
1.效果分析
(1)初步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班114名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课前查阅资料,研读教师提供的相关教学材料;100%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或者小组讨论中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其中发言1~5次的学生比例占32.7%,6~15次的比例占38.5%,28.8%的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达到16~50次)。从学生课堂的综合表现来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独立判断决断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和个人探索性学习;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思考问题的方法向独特、新颖方向发展。
(2)改革了课堂教学的构架,取得了预期效果。课程教学分为三个板块的教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的教学;脑图(认知结构)的绘制;独立研究。在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中,80%以上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独立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概念内涵的并初步形成个人见解,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通过互相辩论、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形成对概念的科学认识。在第二个板块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形成概念、规则和原理的网状结构,并能够通过绘图的形式把认知结构重现出来。在第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完成与教师签订的教学合同,完成学业论文的撰写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其它独立作业。根据课题组的设计,每个学生至少要签订两份学习合同,对学习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测结果显示,95%的学生体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性,85%以上的参与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合同。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评价很满意。从学生提交的学业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80%以上)能够认真对待学业论文的撰写,对这种开放性的课题很感兴趣。其中不乏优秀的论题和高质量的论文,也有很多是自己很关心的课题。比如: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护理专业本科男生的职业心态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意识调查分析,等等。从对学生反思日记的抽样情况来看,反思的内容涉及到专业知识以及“护理工作与生命关怀”、“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护理专业职场环境”、“人道与爱”等情感教学目标。
(3)改组了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传统的大班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建构主义的教学理想。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课题组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研究并吸收了特朗普制教学法的合理内核: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教师的讲授时间大大缩短,但是课程教学的实际时间得到了广泛的延伸。
(4)改革了教学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为笔试(更多为闭卷考试),只要熟读书、牢记知识点就可以使考试成绩优异。而建构主义护理教学的评价则形式多样、标准多样、评价主体多样,重能力、轻知识,重开放式考试、轻闭卷考试。“评价”是培养每一个学习者身心一体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持续能力、灵活性、自信、表达能力等高度复杂的智能和知性。[5]
在教改实验中,评价真正回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间,回到了同伴之间;评价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评价”的认识,而且实现了“评价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评价还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成为了师生教学活动“进行中的对话”。对于评价结果的处理,课题组并没有试图根据评价表的结果以及各项结果的权重为学生确定一个综合得分,而是把结果直接呈现出来,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查找不足,同时回避了“为学生排队”的传统评价理念。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新的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但仍然无法确保每个学生在每次教学任务中的积极参与。从学生课堂发言的统计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发言活跃程度差异较大,最大差异量达到10倍.但是,又不能据此判定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进行了较少的思维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发言较少的学生中38.2%为性格原因,其余为未认真对待或者准备不充分。其次,教学监控的困难。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延伸到了课外,部分学生由于“忙”或者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实验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责任”并不能在学习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外部的纪律约束甚至“惩罚”手段是培育学生“学习责任”的重要手段。再次,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由于我国护理院校的实际情况,大班教学仍为教学班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要使用优秀学生作为“导生”,否则,教师将因为不堪重负而无法推进教学实验。最后,教学团队组建的困难和解决思路。由于教学形式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任务量成倍增长,化解的办法就是组建教学团队。但是,根据现实情况,学校不可能为每一学科的教学组建教学团队,解决的办法就是吸收学生进入教学团队。学科的主讲教师就是该学科的“专家”,抽出部分优秀学生作为“助教”,这些助教是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这些“助教”的选择和培养以及涉及到的教育公平问题,仍需要寻找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3]Blank.M.L.A.Metacognitive Learning Cycle:A better Warranty for Students Understanding[J].Science Education,2000,(8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除下列哪项外,都应是科研选题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C)
A、科学性B、创新性C、商业性D、可行性
2、实验设计要考虑的3个基本原则是(A )
A、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B、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安全原则
C、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伦理道德原则D、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降低实验成本原则
3、在选用实验效应指标时,主要应考虑的依据是(A )
A、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精确性B、客观性、特异性、精确性、实用性
C、实用性、特异性、灵敏性、精确性 D、客观性、实用性、灵敏性、精确性
4、关于误差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D)
A、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B、随机误差不可避免
C过失误差应尽量避免D系统误差引起的观测值一般比真值要大
5、实验设计选用对照时,下列哪项为不完善对照而应尽量少用(C )
A、空白对照B、历史对照C、标准对照D、实验对照
6、关于随机分组的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C)
A、抓阄法B、抽签法C、随机分组即随意分组D、随机表法
7、制作人体肿瘤动物模型最常选用的动物是(C)
A、小白鼠B、大白C、裸鼠D、仓鼠
8、医学论文中最值得读者关注的是(D )
A、摘要B、结果C、讨论D、引言
9、结构式摘要包括(B)
A、目的、方法、统计、结论B、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C、前言、目的、结果、结论D、背景、方法、结果、结论
10、获取参考文献不正规的途径是(C )
A、万方数据库 B、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零次文献 D、PubMed数据库
11、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药物A对糖尿病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应用3个浓度的药物A作用于糖尿病大鼠,然后
观察大鼠的血糖变化。那么该处理因素属于(D )
A、单因素单水平 B、单因素二水平
C、两因素三水平 D、单因素三水平
12、制作人体发热、解热动物模型最常选用的动物是(C)
A、小白鼠B、大白鼠C、家兔D、仓鼠
13、医学写作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强调(A)
A、科学性和创新性B、创新性和可读性C、科学性和可读性D、规范性和科学性
14、下列哪项不能成为实验对象(A)
A、病人B、动物C、细胞D、效应指标
15、关于误差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C)
A、系统误差不具方向性B、随机误差可完全避免
C、过失误差应尽量避免D、系统误差引起的观测值一般比真值要小
16、整理资料性研究论文,又称为(A)
A、综述、进展 B、回顾性研究论文
C、经验总结性研究论文 D、观察性研究论文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临床研究设计的特点(D)
A、不能在人身上复制疾病模型 B、样本一致性较差
C、观察结果离散度大 D、观察条件容易控制
18、偶然误差的数据特点不包括(B)
A、个体差异反应 B、数据差异具有方向性
C、数据常呈正态分布 D、可通过统计学处理缩小或排除
19、偏倚的特点(C)
A、数据无规律,随机变化 B、个体反应差异所产生的变化
C、不能用统计方法控制 D、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0、样本代表性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D )
A、诊断是否按金标准 B、贯彻随机化原则
C、分组的组数 D、确定达到统计要求的最低样本含量
21、下列哪项是评估论文的科学性应考察的内容(D)
A是否按照统计学要求进行实验设计B、论文是否新颖,见解独到
C、研究是否针对前人研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D、研究结果是否填补该领域的空白
22、实验设计的统计学要求不包括(C)
A、样本能代表总体 B、样本组间具有可比性
C、如是动物实验,所选动物越高等越好 D、定量指标的统计效率一般高于定性指标
23、对于研究性论著类文章,除下列哪项之外都应是必须的(D )
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 D、对本文研究结果的评价
24、当论文结果用表格表示时,所用表格不一定有( C)
A、有表题B、有表注C、自明性D、一般用三线表
25、对论文摘要的要求,不包括(C)
A连续写,不分段B不采用图表C不需列出具体数据D用第三人称写
26、医学科学实验研究的程序不包括(D)
A、科研选题B、实验设计C、实验实施D、申请经费
27、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分类,可将医学科学研究分为(C)
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B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研究
C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实验发展D临床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
28、医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包括(D )
A实验动物、实验条件、实验结果B实验条件、处理因素、实验结果
C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实验条件D实验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9、控制误差的手段不包括(D )
A、随机化B、重复实验C、交叉的原则D、尽量选用定性指标
30、偏倚的种类不包括(A)
A、定性偏倚B、选择性偏倚C、混杂偏倚D、测量性偏倚
31、在撰写申请课题标书时,其中“研究方案”不包括的内容(C)
A、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B、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C、研究基础D、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32、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不包括(D)
A、与人的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B、遗传背景和已知菌丛明确、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
C、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要求D、尽量选择高等的动物
33、影响实验动物免疫反应的因素不包括(C)
A、遗传因素B、年龄因素C、体重因素D、感染因素
34、文献综述的种类不包括(D)
A、动态性综述B、成就性综述C、学术观点争鸣性综述D、论著性综述
35、论文标题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B)
A、阐述具体,用词简洁 B、文字优美,用词生动
C、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D、文题相称,确切鲜明
36、论文实验结果的常用表达方式不包括(DE)
A、文字B、图C、表D、视频E、录像
37、论文中著录参考文献的原则不包括( A)
A、优先选择零次文献B、著录亲自阅读过的和在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
C、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D、著录最必要、最新的参考文献
38、临床医学类论文的类型不包括( D)
A、临床研究类论文B、临床病例分析C、临床病例讨论 D、临床免疫研究
39、论文讨论部分撰写注意点不包括( D)
A、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而不用三人称B、不能漫无边际或面面具到,而应该重点突出
C、不盲目夸大本人结果的意义、价值D、一般不用文学性词汇
40、医学论文图、表应用要求不正确的是( B)
A、图、表应具自明性B、表、图题在表、图的上方C、一般采用三线表D、图、表中文字尽量简洁
41、下列误差中最应该避免的是(D)
A、抽样误差B、感官误差C、估计误差D、过失误差
42、在评价药物对病人的疗效时,下列哪项对照最应避免选用( D)
A、空白对照B、安慰剂对照C、标准对照D、自身对照
43、随机化的方法不包括(C)
A、抽签法B、抓阄法C、体重法D、随机数字表与随机排列表法
44、动物实验选择样本量大小时,下列哪项不正确(A)
A、动物越高等,所需样本量越大B、所选用的指标越精确,样本量可适当减少
C、组间样本越均衡,所用的样本量可适当减少D、处理因素效果越显著,所需样本量越少
45、关于医学文献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 )
A、零次文献最可靠,为主要应用对象B、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主要指原创性论文
C、二次文献又称报道一次文献的文献D、三次文献主要指综述、评论、述评、进展等
46、下列哪项属于一次文献(A)
A、图书B、学位论文C、病案资料D、内部资料
47、查阅文献资料的基本原则不包括(B)
A、先内后外B、先远后近C、先图书后期刊D、先专题后广泛
48、文献检索时常用的检索项不包括(C)
A、主题词B、作者C、中图分类号D、文题
49、医学外文文献全文的获取途径不包括(A)
A、购买文献所在的杂志B、利用图书馆获取C、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全文D、直接与论文作者联系
50、国家级医学科研经费申请的主要渠道不包括(B)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B、希望杯工程C、973计划D、863计划
51、研究皮肤烧伤后创面覆盖效果所选用的最佳动物模型是( A )
A、猪B、羊 C、猴D、鼠
52、医学论文写作中实验结果部分的写作要求不包括(C)
A、按逻辑顺序安排内容B、如实表达,不夸大
C图表中的内容不需再用文字复述D对结果中的数据应做分析讨论
53、医学论文讨论部分的内容不包括(B)
A、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或解释B、实验结果的罗列和分析
C、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D、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54、作者署名的原则不包括(B)
A、做出贡献较大者才能署名B、审阅者需署名C、文责自负的原则D、循名责实的原则
55、论文内容的修改要点不包括(A)
A、在内容的每一个方面,材料是否充足B、内容是否过于简要,以致读者难以看懂
C、论文里的所有材料是否都符合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否有不必要的材料在内,是否对于推论都有用处。
D、论文的科学性如何
56、基础医学实验性研究论文的写作格式一般不包括(D)
A、资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参考文献
57、临床医学研究类论文的写作格式一般不包括(A)
A、材料与方法B、结果C、讨论D、参考文献
58、表格的特征不包括( B)
A、包容性B、客观性C、精确性D、简明性
59、医学论文中表格的构成不一定要有(C)
A、表序B、表题C、表注D、表身
60、下列哪项属于论文的统计图(A)
A、直方图B、大体标本照片C、病理解剖学照片D、仪器描记图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随机分组即随意分组。
(× )2、随机分组的目的是使组间达到样本量相同。
(√)3、历史对照很难达到组间的均衡,所以应尽量避免选用。
(×)4、小白鼠是制作人体肿瘤动物模型最常选用的动物。
(×)5、医学写作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强调规范性。
(√ )6、论文摘要中尽量避免用数据。
(×)7、在对动物进行有创实验时,尽量避免使用麻醉药,以排除麻醉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因为病人可以和试验者进行交流,所以病人试验的条件比动物试验容易控制。
(×)9、随机误差不可避免,而系统误差完全能避免。
(√ )10、两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都可采用t检验。
(× )11、只要按照随机抽样,则样本就能代表总体。
(×)12、论文摘要尽量用第一人称撰写。
(√)13、在选用效应指标时,应尽量选用特异性高的指标,而指标的灵敏性则应放到第二位。
( ×)14在临床试验中,衡量组间差异有无意义的金标准是统计学差异
(√)15、医学科研样本量的确定一般均需做预实验。
(√)16、论文中的表题放在表的上方,图题放在图的下方。
(√)17、论文中“25%~31%”不能写成“25~31%”。
(× )18、在论文写作时,为使问题说明清楚,在问题阐述时尽量多用比喻。
(×)19、科研选题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实用性。
()(√)20空白对照一般用于动物实验,而人体实验少用。
三、名词解释
1、处理因素:简称因素,一般是指主动施加于受试对象的某种外部干预,实验目的就是阐明某些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效应
2、试验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实验指标来表达。
3、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于一系列有关实验因素的微小随机波动引起的方向不定又可相互抵偿的误差,是在排除了系统误差后依然存在的误差。
4、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观测值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有一定倾向性,是一种恒定误差。5、偏倚:是由某些非研究因素干扰所形成的歪曲了处理因素真实效应的偏差。
6、对照:是比较的基础,对照的意义在于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
7、配对设计:是将观察对象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个体施以不同处理
8、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凡以作者本人的工作或科研成果创作的原始论文,不管是否引用或参考了他人著作,也不考虑用何种出版形式,均属一次文献。
9、零次文献:是指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知识,即尚未形成文字记载的知识或未公开发表的文字材料,或非出版型文献。
10、SCI:即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于1961年创刊,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是一个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
11、PubMed:是 NLM 附属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编制的生物医学文献网上检索系统,免费提供医学护理学牙科学,兽医学等文献。
12、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13、关键词:是表达科技文献的要素特征,且具有实质意义的词或词语,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检索语言。 。14、三线表:由一般卡线表经简化和改造而成,它以卡线为基础,栏头取消了斜线,省略了横竖分割线,通常一个表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
15、直方图:用来表示连续性资料的频数分布。其纵坐标是半对数尺度标值,以不同长度的直方面积代表数量,以各直方聚合情况代表频数分布。
四、问答题
1、医学科学研究的程序是什么,各程序在实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1)选题,其注意事项:a突出创新性b注意可行性c注意项目水平d多在学交叉点上选择课题2)文献综述与课题设计,研究方案要求:a.尽量全面、详细,并清晰b.技术路线可用流程图、或表格的形式表达c.突出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结论的可靠性3)实验观察,要求:a认真细致,善于观察和思考。b做好实验记录。c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录,尽量减少误差,4)资料分析总结,注意事项:准确、恰当;实事求是,5)撰写论文,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即要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又要具备归纳和表达研究结果的能力,6)结题与鉴定,7)申报科技奖励
2、医学实验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在设计各基本要素的具体项目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医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实验对象和实验效应三部分。(1)处理因素,简称因素,一般是指主动施加于受试对象的某种外部干预,实验目的就是阐明某些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效应。在确定处理因素是应注意一下问题,以控制各种混杂因素的干扰作用,1)处理因素的数目与水平,2)处理因素的标准化,3)搜索非处理因素(2)实验对象,又称受试对象,是指研究者施加处理的对象。实验对象要合乎实验目的,所选实验动物对处理因素药敏感,应使实验动物变异小,稳定,最好用同胎或近交系动物,要有普遍意义或接近人类的反应(3)实验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实验指标来表达。选择指标的依据是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和精确性。
3、误差的种类有哪些,控制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误差的种类:抽样误差,感官误差,条件误差,分配误差,非均匀误差,顺序误差, 过失误差, 估计误差。误差的控制方法:1)随机化,实验的抽样与分组必须随机化; 2)均衡化,就是使实验与对照的非处理因素均衡统一 ;3)交叉的原则,它和均衡化是同一性质的;4)重复实验或平行实验,是加大样本可靠性的一种手段,测定某个指标时,最少取两个平行样。
4、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实施。
实验设计的原则:1)随机原则:即运用“随机数字表”实现随机化;2)对照原则:只有通过对照的设立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出实验因素在当中所起的作用;3)重复原则:所谓重复原则,就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必须做多次独立重复实验.一般认为重复5次以上的实验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4)平衡原则:应充分发挥具有各种知识结背景的人的作用,群策群力,并注意时间上的分配;5) 弹性原则:在时间分配图上留有空缺;6) 最经济原则:包括在资金的使用上,也包括人力时间的损耗上。
5、医学科研课题申请书中的立论依据是申请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应如何书写。
立论依据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等内容。要填好这一栏,必须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熟悉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并能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假说与研究目的;必须充分重视所提问题的创新性。并注意:1)格式清晰,逻辑合理,对研究意义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恰当谨慎,实事求是,2)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要全面,透彻,对提出的研究目标要合理,恰当,3)对理论依据的推测和假设必须严谨,科学,4)语言要科学,准确,切忌含糊。
6、医学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1)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是优先考虑的问题2)选用遗传背景明确,具有已知菌丛和模型性状显著且隐定的动物3)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要求的动物,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问题4)选择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动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
7、国内外常用的计算机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
主要涉及药学研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和卫生管理等领域,与 Medline 相同,可在多个检索系统中使用,以光盘,网络数据库等形式提供服务,设有21个专题数据库。4)BIOSISPreviews :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建立,是世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制的综合性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等多个领域,是国内收录医学期刊种类最多的数据库,该库具有多种词表辅助检索功能,包括分类表、期刊表等。检索途径多,可提供全文链接,检索界面友好,使用方便。2)Medline 和 PubMed :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权威性、综合性医学文献书目型数据库。它收录了美国《医学索引》《牙科文献索引》和《国际护理索引》的全部文献,在多个检索系统中均可使用,以光盘,网络数据库等形式提供服务;PubMed 是 NLM 附属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编制的生物医学文献网上检索系统,免费提供医学、护理学、牙科学、兽医学等文献,它链接广泛、收录全面、更新及时、检索途径多,并提供自动匹配检索功能,为医务人员最常用的数据库。3)EMBASE: 是国际著名的 ElsevierScience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生物医学与药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文献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收录文献最多,覆盖面最光的数据库,涵盖了美国《生物学文摘,BA 》,《生物学文摘/综述、报告、会议文献,BA/RRM 》和《BioResearchIndex》三种检索工具的全部内容,是获取生物医学研究信息的主要来源。
8、医学论文结果部分中数据用表格或图表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表格要精选,2)形式要合适,3)设计要合理,具体要求是:科学严谨、富于逻辑、完整可靠、简洁明快、易读易懂;医学论文结果部分中数据用图表达时应该注意:医学论文中的图着重表现事物的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或相互位置关系。要求:插图必须精选,插图种类要合适,插图形式要合理,插图表达要规范。
五、实验设计题
1、某学者偶然发现药物A对治疗糖尿病有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它。
2、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一个临床课题,要求写出课题的立论依据、各实验要素的选择、技术路线、预期结果
一、教育环境
(一)社会环境
“叮叮腔”所在的江苏徐州市,是国家级历史名城,素有五省通衢的江苏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徐州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其中入选国家级名录9项。众多“非遗”项目的开发均来自当地本土资源。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是影响”非遗”校园传承的主要外部力量之一。政府部门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对“非遗”校园传承起着无形的推动作用,在政策上、资金上、社会宣传上可以为校园传承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利因素,为“非遗”校园传承创造事半功倍的积极因素,这些有利因素表面上作用于学校,却在无形中推动了“非遗”校园传承向更深层次发展,促进“非遗”校园传承具有更强的主动发展机制。
(二)学校环境
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学校注重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努力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作为高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突破口,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科研工作。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是我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一大特色。学院将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展特色课程群建设,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地方高校立足区域文化,加强校地互动,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原创性和推广价值的可行路径。为了打造高水平研究基地与交流平台,徐州工程学院整合人文学科的力量,2009年,建立了“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在2009年和2011年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市文化局共同承办“中国·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等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120余人出席会议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获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相关建设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学院非常注重校地互动、资源共享、特色互补,积极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新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我们共同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交响曲,通过三支队伍共商“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彰显与传递。在这样的环境下,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徐州工程学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教师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非遗”校园传承的主体,应该说是“非遗”校园传承的开发者、实施者、贡献者。“非遗”专业是新兴的专业,“非遗”课程也是新兴的课程,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与研究机构开设与“非遗”相关的专业,但是在高校从事“非遗”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很少是“非遗”专业出身。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主要为文学、艺术学、体育学等专业。教师在“非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有一个正确的“非遗”课程意识、专业的素养等等,这些都将对“非遗”在校园传承的教学实施产生直接影响。对于课程改革有过这样一句话:“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一定在于教师。”可见,“非遗”校园传承的成败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笔者这几年在工作中的体会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方式
“叮叮腔”的教学采用了1+1模式授课,也就是说一位老师和一位艺人共同完成一节课。“叮叮腔”的民间艺人大都是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农民,语言表达也是地道的铜山利国地方方言。比如目前健在的吴承瑛和孙为荣老人,一位没有读过书,一位是小学毕业,所以在“叮叮腔”理论方面的讲解(比如解说剧本、表演艺术、音乐唱腔方面的理论知识),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来完成这部分工作。因为戏曲类“非遗”项目地域性和专业性较强,这部分工作由民间艺人担任(唱腔和身段的表演)。教师可辅助老艺人做一些读谱,以及唱词的解释等工作。也就是说教授“叮叮腔”的教师是由两类人构成,一是本校教师;二是“叮叮腔”民间艺人。以校内教师与校外艺人1+1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开设“非遗”选修课程
2012年笔者在所在学校面向部分专业的同学开设了《徐州“叮叮腔”的传承与保护》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指导选修课,也是伴随学校“非遗”保护研究特色化、“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课程建设”群集化而生发的行动研究性课程。即以音乐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为基础,建构以“叮叮腔”为核心的保护知识体系,结合田野调查、排演剧目实践,并呈现开放性、综合性的地方特色活动课程。
本课程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地方民间戏曲“叮叮腔”的诠释(“非遗”视野),一方面弥补了传统文化中“小传统”教育的不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并采取积极行动参与保护(排演剧目、对保护的调研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宣讲“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激发更多的学生关爱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尤其通过本课程排演剧目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在丰富校园的艺术文化生活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来传承文化遗产。
(三)教师在科研上对“非遗”项目的研究
课题研究是“非遗”校园传承得以持续有效实施的保障。在上文提到,“非遗”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大量从事“非遗”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具备“非遗”研究的知识背景,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他人所取得的成绩来保证自己有一个正确的“非遗”课程意识、专业的素养。“非遗”科研是“非遗”保护的高级阶段,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然后总结归纳成可供同行们参考的宝贵经验,并把这种经验进一步实施到自己的“非遗”保护实践中去。更促进了“非遗”保护在校园里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重视“非遗”科研无非是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自2009年,建立了“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这为学校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非遗”研究平台,学校鼓励教师们对地方“非遗”项目进行研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短短的几年间,学校教师已发表“非遗”类相关论文105篇,省部级课题 8 项,市厅级课题103 项,这对徐州甚至周边地区的“非遗”项目的保护做了巨大的贡献。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非遗”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使自己更进一步的从社会、历史、传统、风俗等方面更全面的了解“非遗”文化,并且能让“非遗”传承植根于年轻人的意识中,达到校园“非遗”传承的根本目标。以“叮叮腔”为例,2012年,10级音乐系张夏梦同学申请的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下视角下的徐州“叮叮腔”音乐采录、整理与研究》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成功结项。张夏梦同学在了解和研究“叮叮腔”之后,把自己的毕业论文目标定为自己家乡的小戏——“淮海戏”,并最终高水准的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12级音乐系学生孙亚、张雅文所申报项目《徐州“叮叮腔”老艺人口述史调查整理》被评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学生们在申请和研究“非遗”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基本掌握科研的基本操作方法,为自己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
学生与教师一样,也是影响“非遗”校园传承的关键因素,是“非遗”校园传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习能力及其学习方式都会影响到“非遗”在校园的传承。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与“叮叮腔”的保护传承工作。
(一)田野调查。2012年7月,学生们就奔赴“叮叮腔”的流泛地开始了第一次的田野调查。这次田野调查也是在1960年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师生对“叮叮腔”进行全面普查之后的又一次的田野调查,经过漫长的半个世纪的空白期,把接力棒送到了这些学生手里。同学们得知后充满了对“非遗”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现有的关于“叮叮腔”发展的文字、图片、音像进行大量的搜集与整理,调查其流布范围、密度及其文化生态等情况,掌握客观详实的第一手资料。2015年7月,再一次对“叮叮腔”艺人的口述史做了详细录音整理。然后将各相关类别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二)学唱排演“叮叮腔”。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叮叮腔”,更深层次的领悟“叮叮腔”的魅力,在学生通过“叮叮腔”选修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该小戏的唱腔以后,我们又聘请了“叮叮腔”的专业演员帮助同学们排演“叮叮腔”剧目。主要是通过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其“活态化”的传承做出实际行动。2013年12月16日,音乐系孙亚、梁欢欢、马芯如、张雅文同学排演的“叮叮腔”剧目《梁祝》参加了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承“非遗”项目汇报演出,她们俊俏的扮相、专业的演唱受到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赞扬。
(三)论文写作
从学生层面上看,如何使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知识、技能和审美特征,提高他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论文写作无疑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的思考这些问题。我校10级音乐班徐达2013年暑假到“叮叮腔”的原发地徐州市利国镇进行了7天的田野调查并跟老艺人面对面学唱了“叮叮腔”。回校后,徐达同学根据自己的田野调查和学唱体验发表题为《探究“叮叮腔”传承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文中除了提到政府对“叮叮腔”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外,还提出了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比如:后人演唱与记词记谱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艺人的待遇问题等等。10级音乐学专业杨海鸥同学也把自己的毕业论文选定为“叮叮腔”的保护和传承方向,最终高水准的完成了自己的学士论文《浅谈“叮叮腔”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材和教法
教材的继承是优化和完善校园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丰富传承的校本教材,不仅是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遗产的成果,还是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重要载体。“非遗”校园传承在帮助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在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传承教材的编写必须紧紧围绕传承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这一原则,要力求体现继承与创新这一主题思想,坚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为出发点,注重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教材,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目前使用教材为吴跃华、李爱珍编写出版的书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和笔者撰写的“叮叮腔”的研究报告为使用教材。教材涵盖了一下几个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概述——知晓什么是保护;2.“叮叮腔”的艺术特征——了解“保护对象”;3.“叮叮腔”的田野调查——掌握“保护存见状况”;4.“叮叮腔”保护实践——采取“保护行动”。
在实际教学方法上,以问题为中心,以研究性解决保护问题为学习取向,以合作教学(师生共同合作)为基本理路,以讲说为辅,排演、调研保护实践为主的课程理念。力争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各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取得学生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发展一整套的建设目标。
五、结语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观其前景,高校应当积极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打破单一文本式、学院式的学术及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多角度、广泛性的参与,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对“非遗”项目科学而有效的“保护”。
基金项目:
本文为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徐州“非遗”项目“叮叮腔”的教与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YGJ134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徐州“叮叮腔”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760053。
参考文献:
[1]吴跃华,李爱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娟,钱逍.试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以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3]赵欣,刘佳新.高校音乐专业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学研究,2011,(02).
[4]张坤.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建立“非遗”特色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5).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如潮水般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通过何种教学过程或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②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③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1.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1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在课堂上,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其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借助于自身的潜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满足知识渴望就显得极为重要。以往的学习生活,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学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双方已形成了一种定势,并束缚了学生和教师,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既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其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
1.2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教师──学生的单向型”,即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和操练获取知识;有“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型”,即教师传授、提问、答疑,学生讨论、练习、质疑来获取知识;还有研究型学习方式,即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将体现出具有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并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人教版初中生物教科书增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观察、操作、调查设计、探究、课外实践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无疑为生物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精心组织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给他们以观察、思维、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创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促使学生在活泼愉快中养成主动探究生物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探究未知、提高素质。
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取决于他对探究未知世界的态度。一个人如果缺乏进取态度和探究精神,他的能力和知识就得不到发挥,也谈不上素质的提高;反之,如果有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满腔的钻研热情,那么,能力将会很快提高,知识将会迅速拓宽和深化,素质就会不断提高。所以,一个人探究的心理态势,对于探索未知世界,发展探究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经常开展研究性、综合性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在更广阔的时空中,通过师生“教学做合一”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并用,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实用意识,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在学农学生到柑桔果实保鲜场参观学习,经过他们的观察、询问、分析、讨论,并在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就会学到柑桔果实保鲜的操作过程及生物学原理等课本中没有介绍的实用知识:柑桔果实→保鲜药剂处理以增强抗病力→装入保鲜袋以减少水分散失→达到柑桔果实保鲜目的。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更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素质。参与探究性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发展个性,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2.生物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1 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大大增加背景性、活动性、综合性、创新性、决策性等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可为:教师提供一部分现成的知识内容,而学生则必须通过其研究活动从各种途径中去获取知识的全部,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拓展。这一教学过程并不像传统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程序那样,由教师讲述各种知识,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要领和方法,把实际的观察经验和技能转化为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想,了解学习的规则和方法,充分注重知识或规律的建立过程,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注重分析、运用、讨论、对比和优化。课程中也可包含进一步的拓展研究活动,或研究活动后的思考等环节。其实,研究性学习与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是一致的。学生按照这一教学程序进行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科研过程。学生的研究活动为开放式的,在其活动中不仅能体现出知识的运用与能力的发展等教学要求,也能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和创新培养的新要求。
转贴于
初中学生由于缺乏实验的实际操作经验,往往表现出只会跟着老师做实验,实验中的自主性很差,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然而,现在的情况确有所不同。由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进行一些实验,实践中遇到了困难,便会充分认识到课本实验的重要性,从而使课堂上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中学生实验的效果更好了。而教师应及时肯定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推理判断的正确性,表扬他们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2 生物教学中选题的建议。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人体的营养》:饮用水与健康
《生物圈中的人》: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比较研究;双胞胎研究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水体富营养化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校园植物分类调查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为父母设计一份食谱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传染病及其预防》:有关“艾滋病”常识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转基因技术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动物生命,让地球自由呼吸
2.3 研究课题的实施
2.3.1 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②调查阶段;③初步交流。
(3)表达和交流阶段。
2.3.2 案例分析。
例l:走入社会,调查研究,学会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的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地球上生物特别是针对濒临绝种的动物的探究欲望十分强烈,教材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思考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的方向,然后进行调查考察,筛选所得的资料,研讨解决问题。我们充分运用我校网络教学环境资源的优势,设计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的研究性学习,组织课题组,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计划。
课题:尊重动物生命,让地球自由呼吸
目的:了解贵阳市动物保护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环保意识。
建议:
(1)对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站、贵州省珍贵动物救护中心的参观和访问,让学生们了解贵阳市动物保护的基本情况。
(2)设计问卷调查、统计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内涵丰富的个性,在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安排,培养学生挖掘潜力、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形式,自己分配活动的任务,有设计师,信息技术专家,中心发言人,小作家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到贵州省珍贵动物救护中心参观,到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站进行采访。此外还对贵阳市部分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行为和法规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说明近年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还存在哪些问题,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学习报告。
通过课外收集资料,课内设计交流,学生们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多渠道获取信息。多数同学学会在网上下载网页、图片、文字资料;学会利用电脑创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并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电子档案袋;学会文字的输入和输出;学会网上发送e-mail。运用ppt,网页制作将成果展示出较为清晰的效果。
整个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写了不少的论文。有关本次学习的派生物:幻灯片、绘画作品、学生制作网页、歌曲、英语诗歌,并且还以课题为主题制作了展板。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提高。
同学们在报告中指出: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的人们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上态度是积极的,一部分人还能主动参加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如主动护理受伤的野生动物等),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也已列入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日程上,且参加人数、活动规模逐年增多、增大,说明保护法实施以来,宣传是有效的,达到了宣传目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方面。比如,对动物保护法规宣传的力度不够,以致大多数人对法规的认识还处在比较肤浅的阶段;在花鸟市场,贩卖野生动物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城郊偏远地区,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事件频繁发生;相当一部分农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淡漠。这些问题都需要尽早地解决。
同学们还建议:有关宣传部门(报纸、电台、教育机构)应加强法规方面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其内容,特别是注意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使人们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自觉的参与。并且注意宣传面要广,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对成年人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而人们的文化素质又比较差的偏远地区更要加强。要使人们像遵守交通法规一样,自觉遵守保护法规。对花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应由执法部门(如工商部门)出面干预,并建立一支监督队伍,以防止随意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发生。对一些与经营动物有关的商店(如工艺品、餐饮、裘皮服装、集贸市场……)要明文规定不准销售和倒卖被保护的野生动物。
转贴于
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体现了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极其生动地展示了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我们以此分析说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可以通过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得以更好的培养。就课本上知识而言,同学们可以学习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几个知识点,但通过研究性学习还学会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了多渠道获取信息。分析和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学会了主动地去学习。
例2:研究学习、进行实验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时,同学们对植物组织的培养的内容很感兴趣,希望自己亲自去体验、去研究以解开心中的疑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方案,并且还在师大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几个月的实验。
课题:植物细胞克隆初探
实验原理:“克隆”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对植物来说同样适用。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把外植体接种培养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经脱分化和分化,产生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目的要求: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学会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知识和理论。学生能学会植物组织培养中溶液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接种的操作、以及无菌操作台和光电培养箱的使用。
实验器材
(1)仪器:超净工作台、移液枪、高压灭菌锅、紫外灯、酒精灯、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镊子、温度计、湿度计、旋转摇床、显微镜、天平、电炉等。
(2)器皿:量筒、培养皿、玻璃棒、烧杯、三角瓶、广口瓶等。
(3)药品:ms培养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琼脂、蔗糖)
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奈乙酸)和6-ba(6苄基腺嘌呤)、ph试纸。
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同学们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后,得到了以下几种以ms为主的培养基的配方
①ms+naa0.2 mg/l+6-ba 2 mg/l (诱导愈伤组织)
②1/2ms+naal mg/l+6-ba10 mg/l (诱导生芽)
③ms+ba0.3 mg/l+naa0.04 mg/l (芽增殖)
④ms(无激素)+0.02%活性炭 (诱导生根)
⑤ms+naa0.2 mg/l+6-ba2 mg/l+无琼脂(悬浮培养)
(2)接种室与接种箱的灭菌。
紫外光照射:实验室使用30瓦紫外光灯,距桌面约l米,工作前清洗桌面,照射20~30 min即可保持无菌状态。使用紫外灯灭菌,一定要在工作开始前关闭,以免损伤皮肤及粘膜。
(3)操作者的消毒 接种前,操作者要用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
(4)外植体的消毒 在市场上买一些生长良好的非洲菊,去除萼片、管状花和舌状花,留花托,将花托切成o.3~0.5 cm的小块置于烧杯中。 ①用自来水冲洗已选好的非洲菊外植体20~30 min。 ②用浓度为80%的乙醇清洗非洲菊外植体30 s,再用0.1%的氯化汞清洗lo~15 min。 ③用无菌水冲洗2~4次再置于培养皿中。 ④打开红外线灯照射半小时。
(5)接种、诱导愈伤组织 ①接种外植体于ms+naao.2 mg/l+6-ba 2 mg/l培养基上,培养2~3周,培养条件:光照1 400~1 600lx(勒克斯)、12小时/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80%以上。
②继代培养①中的无菌外植体于ms+naa0.2 mg/l+6-ba2 mg/l培养基上,培养2~3周,直到外植体上长出肥厚的瘤状组织(愈伤组织)。这时,再继代培养愈伤组织l周。
(6)悬浮培养。
将已培养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装有不含琼脂的ms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摇床上摇动1周(125转/分、20 ℃、lo h/d)。一周后在一种特殊的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单细胞或细胞团的生长和分散情况。然后选择其生长良好的细胞或细胞团接种到ms+naa0.2 mg/l+6-ba2 mg/l培养基中,使其大量增殖并继代培养后再诱导愈伤组织2~4周。
(7)根和芽的诱导。
调整ms培养基为1/2ms+naa1 mg/l+6-ba10 mg/l,对所选取的愈伤组织进行恒温培养12 h/d,在大量增殖后可诱导其出芽,然后转入ms+ba0.3 mg/l+naa0.04 mg/l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4周,待芽增殖后转入ms(无激素)+0.02%活性炭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8)炼苗 在芽和根长出至3~4 cm左右,打开培养瓶瓶盖,让非洲菊幼苗和少量细菌接触,同时适应外界环境。炼苗时在瓶中加少量水以防止生霉。(约l周)
(9)移栽。
把非洲菊幼苗移栽到苗圃中一段时间,注意栽培管理,初期要用ms营养液浇苗,加强幼苗的适应和过渡,后期要注意减少水分散失。
结果分析:在实验初期,由于同学们的实验技能都比较差,所以失误较大,死亡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强了实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查阅了许多资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加入一些活性炭控制了褐变。所以,在以后的实验中,同学们的接种成功率得到提高,死亡率降低,这为以后的实验积累了不少经验。菌类污染是培养过程中常见的而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植物材料大部分取自室外,常带有各种微生物,一旦进入培养基,就会迅速生长,导致培养失败。所以,我们选用了常见的0.1%氯化汞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并严格把握消毒时间,规范无菌操作,不但减少了对外植体的伤害,同时又彻底的杀死了微生物。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我们适当增加了接种数和增殖量,以增加成活机率。
转贴于
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会了一些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知道了细胞全能性的存在,同时,深刻意识到克隆植物细胞是一项非常精细的生物工程,必须要虚心、细心,不能有一点儿马虎。通过实践,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一些相关的生物知识,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研究精神,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和工作能力。
3.效果分析及教学反思
3.1 效果分析
3.1.1 全体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课前预习,课上分析讨论,生物小组事先实验,学有余地的同学先行一步动手动脑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同学们活动的热情和创新求异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拼剪贴图过程中同学们的参与率达到了100%。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实现整体推进全面达标的教育目标。
3.1.2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验证假设,体验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3 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调查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充分的表现拓展空间,学生100%参与教学活动,95%的学生乐于参与研究性。
3.2 课后反思
3.2.1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与学也产生了积极地推进作用。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必须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预测,并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进行适度调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以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