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位置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坐标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的内容,它是解析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节的任务是:用坐标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一是把几何关系代数化;二是通过方程的研究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前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是圆的知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节课涉及到数形结合、方程思想两大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训练良好思维习惯的好素材。
〖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两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
2.适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研究方程组的方法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会用圆心距、半径等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进一步深化与巩固数形结合思想,领悟以数助形与以形助数相辅相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
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关系分类明确的基础上,结合已学习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不难总结出研究两者关系的方法:几何法、代数法。学习过程中力争使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总结、交流合作、自主探究。
〖教法学法〗
教法:分层递进、问题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环节
1.复习引入
[师生活动]
师: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
生: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根据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实数解的情况。
师:两圆有哪些位置关系?
生: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设计意图]
既加深学生对所学过知识的理解,又为学生用类比法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探索应用
[师生活动]
师:出示例3:已知圆C1:x2+y2+2x+8y-8=0,圆C2:x2+y2-4x-4y-2=0,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方法一: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方程所表示的圆,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强调,解析几何是一门数与形结合的学科。
生:尝试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两个圆的图形,观察解决问题――两圆相交。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师生活动]
师:利用几何法,比较直观,联想到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代数判断方法,如何把这些直观的事实转化为数学语言,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生:观察图形,互相探讨、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图形的直观性,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方法二:看交点个数――方程组解的个数;
方法三:比较连心线长与两半径的和或两半径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两点间距离公式。
学生板演,师指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根据图形变化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利用圆的方程去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变式提高
[师生活动]
师:思考: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圆及方程③,你发现了什么?
生:作图,研究发现③式:x+2y-1=0是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探 索]
通过这条相交弦,我们能否求两个圆的交点?与两个圆相交的位置关系是否可以转化为一条直线与两个圆中的一个圆的关系的判定呢?――研究得出:可以。
变式练习1:在例3中,用两种方法求相交弦AB的长。
变式练习2:在例3中,求过交点A、B和点M(2,-2)的圆的方程。
[提 示]
方法1:先求两点A、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过三点A、B、M的圆;
方法2:类比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过两圆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2x+8y-8)+k(x2+y2-4x-4y-2=0),把点M的坐标(2,-2)代入,求得k的值,从而得到圆的方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化归思想和类比联想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4.归纳小结
[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小结。
(1)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有代数法和几何法,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代数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利用方程组是否有实数根判别式;也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判断两个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来判别两个圆的位置。
(3)可以利用两个圆的相交弦来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三类关系:相离、相交、相切,把两圆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
回顾本节课,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现实场景为题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猜一猜、说一说、找一找、摆一摆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相应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 在对物置关系探索活动中,经历有序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的亲切感。
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谈话: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为了方便家长找位置,你该怎样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
同桌互说后,指名回答。
大家讨论确定统一标准,老师小结:我们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必须说清楚是第几组第几个。(揭示课题)
为了方便,我们把左边第一组定为第一组,左边正数第一个同学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好吗?现在统一了标准,谁来说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请你说说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设计说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设计怎样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位置,这一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里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体会感悟,建构方法
(一)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1.巧妙设疑,激发认知矛盾
谈话:我们每天都要做操,小动物们也不例外(课件出示动物做操图)
设疑:这里有一个小动物是老师最喜欢的,你能一下猜出它是谁吗?如果我告诉你,它在第4个,你能一下猜中吗?那我告诉你,它们第2排第4个,它是谁?
质疑:为什么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大家的意见还不统一呢?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但要确定这些动物们的位置,还得来用一个统一标准,听听小动物们是怎样确定位置的。
【设计说明:“质疑”这一过程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确定位置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细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
小猴说:“我在第一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提问:根据这两个小动物的对话,你知道第几排是怎么确定的?第几个又是如何确定的?
小结:我们在确定物置的时候,一般从前往后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确定第几个。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第2排第4个是什么小动物了吗?
3.初步应用感知
⑴谈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请用“第几排第几个”说出它的位置。
⑵游戏,猜一猜,同桌一人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另一人猜是什么小动物。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 楼房图
谈话:小动物们做完了操,回到了它们的宿舍(出示楼房图),我们一起来拜访它们。
“嗨,大家好!我是小猴,欢迎大家来做客!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提问:听了小猴的话,你知道它是怎样确定第几层,又是怎样确定第几号房间的?(小组交流:你想去拜访哪个小动物?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拓展:老师今天捡到了一把动物宿舍的钥匙,上面写着402室,你们说该还给谁?让学生给小动物宿舍编号,并说说自家的门牌号码。
【设计说明:通过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
2. 书架图
谈话:拜访完了小动物,我们又来到了动物学校的图书室(出示书架图)
提问:你想看哪本书?这本书的位置在哪儿?
提问:你是怎样数第几层、第几本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3.电影院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确定位置,想一想,有哪些地方也要确定位置?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要找位置。(出示电影院场景图)
提问:你能帮助他们很快找到座位吗?
明确:找位置的时候,要先确定是第几排,再找第几号。
出示三张票:二排4号、二排5号、、二排6号这3张电影票的位置一定是坐在一起的吗?
(出示电影院场景图)提问:要想坐在一起,应选哪两张票?
提问:这两个电影院的座位排法有什么不同?找位置的方法一样吗?
4. 方格图
小组合作做一个游戏,比比哪个组合作得又快又好。
四、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各种方法确定位置,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比比谁最爱动脑筋。
要求:老师说一个位置,请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同学起立。
内容:第2组第2个;第一排第5个。
倒数第1排第1个;第1组第3个后面的一个;
>>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法律课教学的难点与创新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微课应用探讨 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微课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教师职业教育视域下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构建 创新职业教育的课改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3]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4]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一、微视频概念的界定
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通常指播放时长为30秒到20分钟的各类视频。[1]结合微视频的教学特性, 教学微视频可定义为根据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制作用于呈现教学信息的微视频。为此,教学微视频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有独立的教学目标,视频内容符合教学设计规范,体现教学设计思想。②具有“短、快、精”的三大特性。播放时长为30秒~20分钟之间,主题呈现直接明确,信息量小而完整。③与视频制作的原理一致, 其剪辑手法应是叙事蒙太奇的运用。此外,教学微视频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的形态。例如: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将教学微视频设计成新闻联播式、访谈节目式、小电影等视频。[2]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的设计
关于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李玉平认为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素材的选择与加工;二是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3]王觅认为,微视频的制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摄像录制;二是以录屏软件录制;三是动画资源转制。[4]黄建军等人提出微视频制作的四种方法:一是智能手机拍摄法;二是录屏软件录制法;三是可汗学院式的,采用专业录屏软件对接手写板或交互白板直接录制的方法;四是数码摄像机拍摄法。[5]不管哪种类型的微视频,都须具有界面美观大方、叙事结构清晰、视频格式可适性强等特点。
1.界面与媒体设计
微视频的界面与媒体设计可参考以下几项原则:①简洁大方,主题明确。每个微视频的教学目标应独立明确,一个视频讲解一个问题,或者讲解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可为课程设计一个时长约6秒的片头和时长约8秒的片尾,片头之后即进入课程主题。②背景简洁。视频背景基本为白色或蓝色,整个短片风格一致;③文字显示清晰工整。文字配色不超过3种,文字效果不超过3种。④教师讲解过程直观。题解可用图片、动画、视频配合文字进行直观讲解,便于学生理解。⑤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微视频制作需确保录音效果,无噪音干扰,音量适中。
2.《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叙事结构设计
叙事是对若干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有两个基本的要素:故事和话语。而对于学习者来讲,更乐于接受的是故事,排斥僵化的说教式的教学灌输。在叙事学视角中,微视频中课程知识的讲授和讲故事应有机结合,通过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实现课程知识的有效传达。[6]因此,清晰合理的叙事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降低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
对《现代教育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2014 年9月第1版)(下文简称《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主要包含教育技术理论的概述、信息处理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素材获取、信息化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笔者可将其主要分为两大类教学: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综上可将该教学视频的叙事结构分为两类:概念类和技能类。
首先,对于概念类知识,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其微视频可采用的叙事结构是:“片头――引入――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测验――总结――片尾”。其次,对于技能类,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并且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该类微视频可采用“片头――引入――技能陈述――应用举例――应用归纳――片尾”的叙事结构。
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的内容设计
内容的设计是微视频制作的重要环节,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如下策略:(1)知识点微型化处理,精简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2)融入视频、音频等媒体技术手段,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3)增加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融合学习者的感情;(4)视频画面设计美观、操作规范,交互性强;(5)考虑教学内容和媒体形式的设计,兼顾学习者的角度;(6)以简洁创新的教学步调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7]比如:《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中《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内容设计如下。
明确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理解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资源出处:从网上收集相关图片以及相关教学案例。
资源主题:用时4分53秒制成微视频,视频内容首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解释五种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然后,提供五种教学案例,其次,要求学生完成五种教学案例和五种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的一个连连看实验,最后,视频给出正确答案。
应用方式:教师采用先播后讲的方式,因为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一个连连看的游戏,所以,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就带着一份好奇心在学习。看完微视频后,学生会根据连连看的答案,带着疑问来听老师更为详细的解释。
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微视频的制作
1.脚本的编写
脚本是种描述性语言,是按一定格式编写的可执行文件,它不是简单的教案,也不是简单资料的堆砌,更不是直接借鉴别人的PPT来设计自己的课程。它相当于视频制作的导航,因此,脚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视频的质量。
《信息化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的脚本设计范例图:
2.PPT的制作
刘宇容认为高质量PPT具有三大关键要素:
(1)课件内容信息充实而简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PPT课件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而是对教材的提炼、延伸和超越。PPT课件不仅信息丰富,更要有清晰的层次结构,重点和难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把握整体思路以及重点和难点内容。
(2)运用图表或图片说明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问题。PPT上应避免出现大篇幅的文字,对于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内容应该借助图表或图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
(3)内容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生有交互。[8]
遵循以上三大要素,在PPT制作时,还应考虑PPT制作的一些细节:字体种类不要太多,最好控制在三种以内;字号大小也要合适,一般为20-30号字;PPT配色上,最好不要超过四种。不可忽略的是:根据需要,PPT的左边或右边应有留白,后期制作时,放讲师的身像。
3.录像
微课的最终效果,视频的拍摄也至关重要。拍摄之前授课教师需要做足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对讲课的内容烂熟于心,而且需要调节好微课拍摄气氛,在摄影棚面对灯光和摄像机时要像面对学生一样。
由于后期还有抠像编辑,授课教师的背景需要替换成PPT,所以,在拍摄时主要有两点要求:首先,背景的选择必须是纯色的,授课教师的服装颜色不能与背景色相同或相似,以便于后期抠像。其次,拍摄时,一般选择近景拍摄,拍摄过程中授课教师身体不应有过大的晃动,可配有相应的手势动作。
4.PPT录制
录制PPT时,PPT播放的内容应与录像时讲师说的内容一致。因此,可以将讲师的讲课视频存一份到自己的手机。
打开 Camtasia Studio 8软件开始准备录制。第一步:打开录屏软件界面。在界面中找到“录制屏幕”按钮。弹出界面,根据视频需要,选择相关属性。第二步:打开PPT。第三步:点击软件上的“REC”红色开始录制按钮, 当出现倒计时数字3、2、1后便可开始录制。与此同时,播放手机授课教师说课视频,保持PPT内容与说课内容一致。录制结束后点击“stop”按钮,然后保存。
5.后期制作
打开录制软件,选择“文件--导入媒体”,导入录制好的PPT视频以及讲师说课视频,PPT视频拖到“轨道1”上,将讲师视频放入“轨道2”上,选中“轨道2”视频,点击“visual properties”,再选中“清除一个颜色”,用吸管在视频窗口吸取讲师的背景颜色,即抠像成功,可以看到讲师的背景就是PPT内容。
调整好讲师位置和大小,在时间轴上对整个视频进行剪辑,多余的内容剪切掉,在转场的地方可添加相关特效。剪辑过程中可把无需剪辑的轨道视频锁定,这样剪辑其他轨道视频时这些视频就不会受到干扰。
视频剪辑完成后,选择“文件――生成并分享”生成视频。
6.字幕制作
添加字幕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直接在Camtasia Studio软件中直接添加内嵌字幕;二是利用PopSub软件制作外挂字幕。外挂字幕,相对于内嵌字幕来说,不会对字幕的质量造成大的损害。而且它是在视频之外外挂,是在视频之外单独运行的字幕文件,对视频本身的分辨率几乎没有损害。
利用PopSub软件制作字幕时,首先,将字幕的Word文档的字控制在每行15个字左右。其次,打开PopSub软件,选择“文件-新建时间轴”将调好的字幕复制进来(如图1)。
然后,打开无字幕视频,听视频对白声时“暂停”“插入开始时间”“播放”对白声结束时“暂停”“插入结束时间”“播放”此循环。
最后,保存为srt格式。这样,外挂字幕就完成了。
毋庸置疑,问题化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推崇并付诸实践.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问题化的毛坯(教材文本)转化为课堂问题化教学,已经引起物理教学中行家里手的关注.现行的新课标物理教材(以人教版为例)也是以问题为主线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设计,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物理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课堂问题化教学中问题设计必需关注的三条序线:即知识序(反映教材知识演化的逻辑顺序)、认知思维序(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顺序)、教学序(反映课堂教学流程的时空顺序),在理清知识序、把握思维序的基础上,来设计问题优化教学序.
【教学片断】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实验探究 举证分析
问题1 (重温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引导学生做如图1所示实验)同学们,摆在我们面前
学生学习.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5.3 萨奇曼探究教学理论
萨奇曼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对陌生的事物或疑难问题好奇的倾向,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探究欲望,这种欲望会促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种内在的探究欲望,教给学生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探究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调查、解释某种现象,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要有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学生享有探索的自由,还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学生都能开展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探究方法的训练”,遵循“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和反思”程序进行探究教学训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5.4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三个方面.教学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教学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学生的探究愿望和探究能力是有效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
5.5 活动教学的理论
活动教学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团队学习活动,是在任务驱动下的“做中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指学生自主活动,表现为自尊自信,自肯定,维护独立人格;自决断,独立思考,遇事有主见;自调节,按自己的计划、意图展开活动.活动教学活动的任务必须是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既有现实生活问题的分析解决,又有实验探究性质的和有信息交流性质的问题等等.现实任务驱动下的活动要求学习者手脑并用,全身心参与、体验,在做中学(任务即做事).
由上可知,探究教学思想有广博的教育理论基础,值得研究.的科研课题就是如何使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小组成员密切协作,看哪组先获得感应电流并且得到的方法最多?
(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猜想1:当回路与磁场产生相对运动时.如磁铁插入,就相当于线圈“切割”磁铁的磁感线.)
问题2 让磁铁在大螺线管线圈中转动,同学们猜会有电流产生吗?
(演示转动,学生发现没有感应电流产生,诱发认知冲突,学生校正认知:回路与磁场产生相对运动不是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充要条件.)
问题3 (比较磁铁与大螺线管上下相对运动和磁铁只在大螺线管线圈中转动,引发学生从感性具体到抽象思维.猜想2: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当回路内的B发生变化.)
试想:如果不用条形磁铁的插入和拔出,而只改变磁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B,若能产生感应电流,不就证明了刚才的猜想是磁感应强度B变化产生感应电流了?你能否设计出一种“磁铁”——它不动,而它周围的磁场在变化?(电磁铁)(引导学生模仿法拉第实验如图2所示.)
问题4 改变小螺线管A中电流可以改变“电磁铁”周围的磁场.怎样来改变小螺线管A中电流呢?做一做,总结一下大螺线管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感生电流?
(分组实验,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再次归纳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即当开关通、断、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电流变化电流的磁场变化磁场强弱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分析条形磁铁在大螺线管中上下相对运动也是改变大螺线管中的磁场强弱,证实猜想2.)
问题5 (重新审视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闭合回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中,闭合回路所处的磁场强弱并未发生变化,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引发新认知冲突,诱发学生向思维深刻性方向发展,对感知材料分类比较,培养抽象思维.猜想3:磁感应强度B未变,闭合回路包围的面积S发生变化也能产生感应电流.)
问题6 (为了巩固学生的新认知,用旧矿泉水桶自制大线圈构造匀强磁场区域如图3甲,它的内部基本上近似一匀强磁场截面如图3乙,演示:磁场不变,让这个方形线圈移动,从ⅠⅡⅢ平移,)线圈进磁场,有无感应电流?(有),出磁场,有无电流?(有),在磁场内部运动有无电流?(无),认知冲突再起,导体切割磁感线,也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使线圈在图3乙中Ⅱ位置绕线圈某一边为轴转动有无电流?(有),使线圈垂直于磁场,在图3乙中Ⅱ位置改变形状有无电流?(有).(收集证据,分类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如表1.)
结论:线圈在磁场中面积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证实猜想3.
问题7 对猜想1和猜想2可以概括为猜想2的结论,对猜想2和猜想3能否进这一步概括?怎样概括?(引导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尝试性猜想2:闭合电路包围面积S——不变 磁场强弱B——变化
尝试性猜想3:闭合电路包围面积S——变化 磁场强弱B——不变
两个因素:面积S和磁场强弱B;是否有一个物理量也包含这两个要素
(如果没有,根据研究方便的需要,当然也可以“创造”)
引出磁通量:“尝试性猜想2”和“尝试性猜想3”可概括为磁通量“变化”
进一步的结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感应电流.
那么,在新课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历史进程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智慧?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新课程实践来谈谈。
一、读透教材,拟订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1.领会课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所以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将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考虑、融为一体。
以高中历史必修1《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新课标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应分解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如何掌握?必须通过展示材料、设计情境等方式来一一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其中也贯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如可以设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美政体的根本区别”这些探究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2.设计问题,化解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历史课程要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化设计来化解疑问,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如何进行问题设计?首先是利用教材的原有问题,如学思之窗、本课测评等,不能迷信教材与教参,要注意答案的开放性;其次是创设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思考性和层次性;再次是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制造”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教师的“预设”问题来促使学生“生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因地制宜,利用开发教学资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除有正文外,还配有引言、图片、历史纵横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正文为教学的基础,教学的重点要围绕正文来选择,但也不能忽视对这些补充资料的运用,使两者的运用达到和谐统一。如图片是形象化的教材,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阐释和运用图片的能力。比如在讲选修1《梭伦改革》的背景时提到古代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就可以结合地图《古希腊海陆概况与城邦分布示意图》来分析其环境、地形特点,理解“海洋与重叠的山峦” 造就了与尼罗河文明和中华文明截然不同的古希腊文明,也可理解希腊城邦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方面原因。
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可将历史和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可以引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伴君如伴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请君入瓮”等成语、说法来加深学生的认识。比如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节时,政治课也恰恰在其前后讲到“经济危机”方面的内容,历史、政治教材这种紧密的联系,有利于师生将这两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的设计应该充分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结合,这样的课堂设计就有利于学生不断转换分析问题的视角,培养和提高多维历史思维能力。
二、读透学生,注意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会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并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即学生的思想动向,以便抓住一些倾向性问题,并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再次要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如影视欣赏、即兴表演、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比如在学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时,可以通过设计组织一场现场辩论赛来充分感受当时新旧势力的唇枪舌战。在讲授《》时,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表演历史小品《中国人的独白》来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动手、动口、动脑和“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展示自身价值,培养和提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三、读透自己,反思、调整、再设计
面对新课程的新要求、新理念,笔者深切感到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当初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应画地为牢,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应兼学并蓄,并向其他人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借鉴和合作中提升自己。
关键词: 微分中值定理 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 讲练结合
一、课程设置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
《应用数学》是我院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车辆工程系、电子电气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及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等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其他课程和实践中使用数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次课的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微分中值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是导数应用的基本内容.微分中值定理是获得可导函数单调性判定方法的理论基础.单调函数在《应用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函数单调性的讨论是解决诸如“用料最省”“产值最高”“质量最好”“耗时最少”等最值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学院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压缩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把培养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通过图形直观降低理论难度,重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极值的概念.
2.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能运用.
3.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难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图形直观直接得出微分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和一定数量的练习,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重视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整个黑板分左中右三大栏,左栏用来书写新课知识要点,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两个推论、函数的极值及极值点概念、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单调性判断定理等;中栏右栏用来书写即写即擦的内容,如例题示范和课堂练习讲评等.
以下是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导数,它描述函数随自变量而变化的瞬时变化率.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函数的导数了.本章我们开始学习导数的应用.
[新课讲授]§3.1微分中值定理
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y=f(x)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在闭区间[a,b]上连续;(2)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或.
推论: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内满足f′(x)0,则在(a,b)内(c为常数).
推论:如果对(a,b)内任意x,均有f′(x)=g′(x),则在(a,b)内f(x)与g(x)之间相差一个常数,即(c为常数).
[课堂练习]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y=4x-5x+x-2在[0,1]上的正确性.
[新课讲授]§3.2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极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的统称.
极值点:使函数f(x)取得极值的点x称为函数f(x)的极值点.
注意:函数在一个区间上可能有几个极大值和几个极小值,其中有的极大值可能比极小值小;函数的极值概念是局部性的,它们与最大值、最小值不同.
定理(极值点的必要条件):设函数f(x)在x处可导,且在点x处取得极值,那么.
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必是驻点,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如:在x=0处.
对一个连续函数,极值点还可能是尖点(使导数不存在的点).如:在x=0处.
定理(单调性判断定理):设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那么
①若在(a,b)内f′(x)>0,则函数f(x)在[a,b]上单调增加;
②若在(a,b)内f′(x)
例:求出函数f(x)=x-lnx的单调区间.
答案:f(x)的定义域是(-∞,0)∪(0,+∞),单调增区间有(-1,0)和(1,+∞),单调减区间有(-∞,-1)和(0,1).
例:试证当x≠1时,e>ex.
思路:令可证f(x)在(-∞,1]上严格单调减少,在[1,+∞)上严格单调增加.故对任意x≠1,有即e>ex.
[课堂练习]
1.证明当x>0时.
提示:令,则在[0,+∞)上单调增加,所以,当x>0时,有即即这时.
2.求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答案:函数的定义域为(-∞,+∞).减区间为(-∞,3),增区间为(3,+∞),极小值y(3)=-.
[课堂练习及讲评](略)
[本课小结]
1.中值定理.
2.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概念.
3.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孙薇荣等.微积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绝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开始学习时经常会产生厌倦感
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或第二学期就开设了,是学生接触的计算机编程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程结合了语言、算法、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着这些知识相当陌生,而且很多内容跟他们所熟悉的知识内容不相同,使他们经常感觉这些内容很难理解,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倦感。
2.对编程语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
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编程语言时,还是沿用了之前旧的学习方法,而这门新课程的内容是需要很好去记忆和注意的,他们就没能很好地掌握起来。
3.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机实践课缺乏积极主动性
在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面对着课本上大量抽象概念的理论内容,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到上机操作环节,教师要学生自己编写一道程序,学生往往需要很久才会编出来,并且如果一个小程序由于错误运行不出,就马上放弃编程。有的学生看到编程题,就提不起精神去编写,一旦没有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就经常偷偷地玩游戏。
二、C语言设计课程教学建议
要解决上面所遇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要指导他们这是一门新课程,在学习上要用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尽量降低C语言的难度,在讲解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程序,使学生能从中学到知识。
1.从教学语言上提高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使用趣味幽默的语言,接近生活。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制造轻松的气氛,也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也使学生接受这位老师。
2.增加趣味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怎么从枯燥的C语言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提高兴趣去学习呢? 我们可通过编写小游戏程序或与生活相关的程序来提高它的趣味性,这样程序设计就像电脑游戏一样充满好奇,富有乐趣。
(1)从简单的单输出语句开始。我们都知道,现在好多课本第一章基础知识里,都有这样一道编程题:“在屏幕上打印出‘Hello, world’”,这个是学习编程的第一个程序。我们可以把这个输出改成中文的问候语句,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觉得这门课程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运用进来。
(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可以编写其他有趣的程序。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是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处在被动状态,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对编程产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出发,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把产生的问题与实际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现实问题与计算机语言结合到一起,降低问题难度,使得学生对C语言有了印象,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处于被动状态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地用C语言编写的图形或让学生利通scanf()和printf()这两个标准输入出函数编写短小的程序。这样可以增强程序的趣味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这种的编程比较有趣。从“简单”开始,慢慢再加大学习难度。
每一个人对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教学讲解实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生活的例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学习程序语言的积极性。比如我们讲解循环语句时可以利用这样的例子。有三对情侣举行婚礼,三个新郎为A,B,C,三个新娘为X,Y,Z。有人不知道他们谁和谁结婚,于是询问了六位新人中的三位,但听到的回答是这样的:A说他将与X结婚;X说她的未婚夫是C;C说他将与Z结婚。这人听后知道他们在开玩笑,全是假话。这里面,他到底谁跟谁结婚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把新郎A,B,C用1,2,3来表示。从题目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内容,A不与X结婚,即X≠1;X的未婚夫不是C,即X≠3;C不与Z结婚,即Z≠3;同时题意还隐含着X,Y,Z三个新娘不能结为配偶,则有:X≠Y且X≠Z且Y≠Z。
我们把问题变成普通的判断式,将式子写出来以后,可以利用列举法的推理运算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每一个循环表示每一个人都有三种可能性。在这所有的可能中,满足全部条件的两人即为情侣。这个例子既满足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又贴近生活,还能充分地说明C程序中循环结构,特别是多重循环的使用。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从被动学习方式转换为主动学习方式,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效果。这样的现象也叫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的编程语言是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因此也激发他们听课的兴趣。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设计不同层次的编程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要读懂一条程序并不是特别难,但是让他们自己根据问题来编写程序,很多学生就望而却步了。这时,我们就要根本学生的情况,设计编写一些适合他们的编程题目。比如说,我们在讲解条件分支语句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用来判定闰年的问题,来让学生自己分析判别的计算方法,找出判断方法后,用相应的语句来实现。分阶段地实现编程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品尝到阶段性的成功,增强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摘要:微课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之一。阐述了一个好的微课一定要有一个问题聚焦、目标明确的微课选题,一个阶段清晰、素材详实的微课方案,一个情景交融、师生互动的微课实施,一个画面优美、动感适当的微课制作。论述了广泛的学生参与和充分听取学生建议,是微课程制作过程和改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 :高职;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新疆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编号:GJWHKJTSXM20143179)
作者简介:刘蓓,女,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56-03
在信息网络时代,数字化、智能化高职校园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常态,各种职业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成果都是通过校园网平台服务于师生和服务于区域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呈现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希望,腾讯—麦可思2014年底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大学生(65%)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或管理。其中,他们希望手机在课堂中实现的功能主要为“分享教材、课程”等资料(“211”本科:64%,非“211”本科:71%,高职高专:61%)。在现代技术渗入教学的今天,微课将逐渐成为课程教学不可缺的一部分。笔者自2013年开始结合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实施,开始进行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尝试,现已完成“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中“民族舞蹈”微课作品15部,通过两年教学实践及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微课设计方案模式。
一、问题聚焦、目标明确的微课选题
制作微课首要的关键问题就是选题,选题则意味着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1]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这个中心,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重新组合与设计。教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要对学生的学情充分的了解,遵循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对课程内容按其内在关系进行完美切割,建立起以“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导向”、“技术作品导向”、“专题讲座导向”等微课系列,服务于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目前,由于微课的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源平台、交互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和微课制件等原因,并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做微课,像逻辑推理性强的课程内容、知识量大知识复杂的课程内容、技术步骤复杂时间长的课程内容都不适合制作微课。在确定微课选题时,知识类的微课要注意逻辑关系,最好用知识导图来展现知识的逻辑结构;技能类的微课更要注重直观的视觉表现及动作分解,最好用简图和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现技术操作的要领;兴趣类鉴赏类的微课要注意趣味性、生动性,要将真实画面引入微课课程。微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情感,使学生愿意在课外自主学习本课程。
二、阶段清晰、素材详实的微课方案
微课的教学方案要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开始,首先是确定学生学习行为应达到的目标,其次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微课专题内容设计。一般情况下微课专题内容设计有:导文引入、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思考感悟、点评及总结等环节。导文引入要像讲故事那样简要介绍微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知识点、掌握的技能动作;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本节微课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上能够达到的、可以测量的学习行为目标。学习过程要求阶段清晰,每个学习阶段目标明确,内容和素材要详实,要有要点及注意事项。思考与感悟是记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要把学生瞬间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微课过程中能够深入的思考及质疑,也为课程的现场教学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载体。点评及总结是教师激发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思考的一个过程,最好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展示。最后就是根据微课内容,确定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编制可以进行“实施”与“摄制”的微课脚本。
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微课的内容要精炼、紧凑、逻辑清晰、重点明确,要避免不相关的内容;微课的学习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内容分析得足够清晰,设计的足够合理,微课呈现的学习情景才会逻辑清晰,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才能真正发挥微课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师生互动的微课实施
接下来是进行微课教学的现场录制和实施。一个好的微课“脚本”应该确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借助什么样的器械,教师有什么样的行为,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嵌入的学习素材和资料是什么,等等。只有规范可操作的微课“脚本”,才能进行微课的实施。微课实施的第一步是微课教学环境的设计,这个环境设计要符合微课的学习目标和微课的学习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感观的美感,要有职业的氛围,要有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场地。第二步是微课教学现场录制,要求教师情感饱满,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语言要清晰,逻辑性强,要具有吸引力,学生要积极投入并不间断的进行思考及质疑。好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使微课充满着情景交融和思想的交会,这就是一节好的微课实施。微课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教师要根据微课“脚本”,不断完善微课的实施过程,使摄制好的微课达到教师理想的目标。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在微课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学习资源的再建设、素材库的建设、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对于技能技术性微课,还有企业操作规程库的建设、企业产品库和企业案例库的建设。微课就是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建设一个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2]使学生好学和乐学。
四、画面优美、动感适当的微课制作
一个优秀的微课实际上是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3]在微课实施过程中,要和摄制人员广泛的进行沟通,讲清教师的意图和微课中的关键点。微课摄制人员要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屏幕像素、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素材中的场景再现可以通过演员扮演和音像资料真实再现等方式实现,场景再现要真实客观,要符合企业技术生产的原貌,尽可能的恢复真实的环境,能够顺利地把学习者带入所需要的职业环境中。展现微课图像效果最重要的步骤是微课的后期制作,要求微课的片头充满现代感和职业特色,符合高职学生审美需求。微课实施过程画面要优美丰满,不能单调。对于关键性环节要有字幕,要进行慢动作分解,对于极为重要的核心技术环节,还需要用FLASH等软件进行简约式和动画式展现,提高微课教学指导的效果。
五、课前学习、课中思考的微课使用
微课在课程教学中,并不能取代教师的现场教学,只是教师现场教学的一个补充。微课使用一般是在学习某一涉及微课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校园网或课程学习微信群,给课程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就进入到课程学习阶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在课程现场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自我练习。微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满足更加细化的学习者需求,让每一名学生的所学更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4]使高职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知识深度探究、辨析、互动与实践的场所,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六、注重情感、重在行为的微课评价
微课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微课用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微课使用的效率进行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增进的程度和学生对微课内容设计、微课展现形式有何更好的建议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确立“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微课选题,组建学生建设团队,由学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微课,使微课的建设与开发过程成为师生合作进行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真正成为建设微课、使用微课的主人,这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资源,它打破了章节系统化的学习内容,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产品为导向、以案例分析为导向、以专题为导向的学习体系,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课程教学没有身临其境的缺陷,使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微课制作的过程就是教师凝练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己的教育教学价值,形成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要的载体。两年的微课教学实践使笔者逐步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基于更多更系统化的课程微课资源,建立真正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慕课”,使课程资源真正能够开放,服务于社会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6-7.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77-79.
[3]邢永梅,武蕴馥,王洪安.高职微课教学设计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