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第1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技巧、投掷、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3、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5、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三、教材内容:小学一年级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期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60学时。每个学期实际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本学期以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配以中国象棋比赛、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基本体操、快速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将制定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成长评价记录袋。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2.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

五、培优、辅中、转差集体措施: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2、培养优生,能自觉练习,善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要加强学困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第2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第3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复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在近3周的复习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复习效果,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简析: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内容,结合本版实际情况,复习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复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 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复习,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复习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第4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课前演讲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也是思想教育的新形式。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一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组总结范文一时间毫不停息地走着,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虽然本次期末考试学生成绩较好,但是班上两三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下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2、家长配合不够。

说明我一家长的沟通还不够,这将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组总结范文二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并顺利完成育教学任务,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投身教研活动之中,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如一些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写等,这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提高.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下册语文备课组总结范文三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抗"非典"时期,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做好防治宣传工作。

二、教育工作方面这学期,本人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班级人数众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面对首次接触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论文多次参加市级交流、获奖、发表。

三.遵守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5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怎么写?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第6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现阶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识字教学的复杂性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机械,导致识字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识字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成效上却非常的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重机械记忆,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汉字进行过多的解释,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反复读写,机械记忆。这样的记忆是短时间的,容易回生;而单一、枯燥的学习方法,也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厌倦,很难保持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2. 重字音教学,轻形义结合。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将音、形、义有机结合,才能够记牢汉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将汉字的读音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与形、义的结合,从而造成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较为孤立。

3. 重分析讲解,轻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汉字视为一个个独立的符号,进行独自击破,不注意对学生自主识字技巧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学生只注意对所学的汉字的理解与记忆,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识字技巧与能力。

二、整合学科资源,灵活应用于低年级识字教学

1.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图片、图像和音频、视频等展示识字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要求学生认识偏旁为“木”的字,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汉字偏旁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树爷爷”的卡通形象,在“树爷爷”的带领下,学生尽情地去遨游森林的世界,在动画演示过程中学生认识众多与“木”有关的字。这样的识字过程,既轻松,又高效。

2. 音乐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具有让人放松身心的作用。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或者是将音乐当作背景,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上课前播放一些音乐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倦,使学生的心情趋于平静,情绪更为稳定,从而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自然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教师伴随着背景音乐讲解课文,指导识字,学生能够在平静的心态下,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专注地识字、写字。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一课,可以先播放《小小的船》配乐儿歌,教师根据儿歌的旋律,抑扬顿挫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识字。这样学生就仿佛乘坐着小小的船,翱翔在美丽的星空中,去触摸弯弯的月亮,观看闪闪的星星。音乐唤起学生的想象,他们沉醉文中,细细品味语言的滋润;音乐帮助学生轻松识字,他们学得扎实,记得牢固。

3. 美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与语文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但这两种学科都表达了人类的情感和智慧的真谛。在低年级的课本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会配有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而设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插图的重要性,将这些图片应用到识字教学中去。比如,在进行“刀”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刀;接着进行“刀”的音、形、义的教学;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见过哪些刀;最后,指导学生写好“刀”字。这样图与字紧密结合,学生对“刀”字的印象就很深刻。同时,学生也掌握了根据图形认识汉字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后续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内容涉及“海鸥”“沙滩”“军舰”“帆船”等15个词语和一些数量词。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中并没有安排插图,为了让学生形象认识这些词语,更好地掌握生字,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图片,可以是小时候用过的识字卡片,也可以是一些挂历、年画,还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插图……学生搜集图片的过程,也就是初步识字的过程。在课堂上,每讲到一个词语,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图片。同一事物,多样的画面,使课堂增添了喜悦的色彩,识字的过程也就变得更加活泼、灵动。

4. 心理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必须运用心理学原理,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心理学原理的运用更有其独到的意义。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受小学教育,身上具备更为浓厚的学前的天性,他们对于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也充满好奇。他们的学习意志还不坚强,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对于相对抽象、复杂或陌生的事物不容易接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制订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计划,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运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学生在刚刚进入学校时,都保留着儿童的天性,特别爱玩游戏。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以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这样寓教于乐,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识字教学多数比较抽象,只采用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疲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去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从而确定讲课内容的深浅程度,选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方式。

第7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预科教育 教材分 教材选择 教师角色转变

论文摘要: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和源泉。教材的可教学性、可接受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败。针对云南民族预科教育的实际,对预科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对教材进行系统地分析,调整教学计划,精简教学内容,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突出出来,使之适应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新教材启动是喜忧参半

大学预科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的本/专科生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的最为薄弱的课程之一。2006年,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新教材,新一轮预科教材应该是力求改革并补充传统的大学英语预科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同时能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思索与遐想,期盼着新一轮大学预科英语教材及早使用。2007年9月,全省预科统一启用新教材,我们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加快进行更进一步的教材研究和探索,我们首先对新老教材进行比较性研究,新教材《英语》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英语知识,强化语言能力,提高思想品质和人文修养等特点。但该教材远远超出同等层次教材的难度,起点高,教学内容难度、信息量都太大,几乎是老教材的3倍;而预科教学学制短,开学晚,结业早,实际上课时间仅有7个月左右;另外,该教材没有建立多媒体教学基础。我们担心在目前现代化设备及操作手段欠缺、学生素质偏低以及实际上课时间有限等条件下,教材、教学把握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科教学的目的,难免会使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教材、教学研究责无旁贷

预科新教材已经选定,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获取知识和提高英语能力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急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云南预科教育的领头羊,我们深感?教材、教学研究迫在眉睫又责无旁贷。只有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为此,我们从了解学生的情况、预科教学的定位以及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入手。同时,组织教师阅读有关英语教学方面书籍,从理论上充实自己,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提炼、总结,内化。

大学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一个特殊教学的层次。根据云南的省情实际,我们提出预科教学应坚持“以补为主,预补结合”的教学原则,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经过一年的预科教学,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成为能进入本、专科学习的合格生源,为他们能顺利从事各种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出“以补为主”教学原则,这就是要纠正跨越预科层次盲目与本科层次攀比的倾向。避免教学内容贪大求深,脱离我省预科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的实际,重点放在抓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为了不把预科教育搞成简单重复初、高中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就必须做到“补预结合”,使之与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为预科生“过渡”到本科做好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准备。我们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而且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给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完整、扎实的英语基础。为达到这个目的,花大力气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基础,同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将课文的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拟定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大纲及要求,得到了云南省教委的认可,努力适应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发展需求。

1.教学的要求

(1)语音。能运用国际音标正确拼读单词,掌握基本读音规则,朗读时,语音、语调、句子重音及意群划分基本正确。

(2)词汇。掌握1200单词及一定量的常用词组。

(3)语法。掌握冠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基本用法,动词的时态、语态,动词非谓形式的基本用法以及简单句、复合句和虚拟语气的结构等。

(4)读。精读量:5500~6500个词;泛读量:12500~15000个词。阅读速度:每分钟55个词;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了解事实及其细节。

(5)译。能运用学过的词汇和语法,或借助词典将与课文难度相仿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及将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成英语。

(6)说。学会简单的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能用英语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2.教学内容

介于上述原因,该课程需完成教学内容及使用的辅导教材为:

(1)《英语》一年制上册中的1~10单元和下册1~6单元的课文(即:Part II Text)、课后练习。

(2)《英语》一年制上册中的1~10单元和下册1-10单元中的语法(即:Part IV)和语法练习。

(3)《英语同步练习》一年制上册1~10单元和下册1~6单元的相关练习及1~10单元中的语法练习。

(4)其它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教学中不作统一要求。

三、教研成果令人欣慰

为配合教学顺利完成,我们又组织编写了大学预科《英语》学习指要一书,该书结合预科教学“以补为主,预补结合”的教学原则,对需讲授的课文篇目的重点、难点一一做出讲解,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复习等自学活动,同书配有试题12套,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考前复习、提高迎战能力。同时,为预科标准化组织教学、进行考试奠定了基石,也在全省的预科教育中取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刚刚结束的全省预科统考中,我们对该套题中的部分进行使用,复习效果非常明显。该书现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整个教研过程中,我们不断激励预科英语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积极进行新教材的探索研究和教学经验总结和交流,在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反思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地发展,英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提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不排斥原有的教学法的运用,而是希望能借助多高科技这个平台,通过对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育的对象的研究,将以往所有的教学方法与语言学习进行科学整合和设计,力图以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语言的信息按不同学生的需求,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和感官,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促进语言能力的迅速形成。要求教师自己从我做起,迎接挑战,主动提高业务水平,自觉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改进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研究要向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课外教学的方向延伸。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地讲解者和指挥者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转变——成为教学组织者、学习指导者、平等的学习者、教学合作者以及课件开发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作业 学生 家庭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这一课程的教学尤其强调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想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将作业变成连接课程与生活的链接点,使课程不断地动态地向生活延伸,从而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经过不断实践,我觉得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征,量身定制家庭作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家庭作业不能涉及得太复杂,如果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就达不到好的效果。为此,作业设计应该力求简单易行。如浙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我喜欢我们班》教学后,我在家长熟悉教材的同时,让孩子们把这组课文交给爸爸妈妈的手中,在家长协同下让孩子顺利完成家庭作业。我简单设计了这一张名片:

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家庭作业仍需要家长地密切配合,作业才会出成效。如执教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全伴我行》这组课文,我布置了两套分层作业,进行实践调查。其目标是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能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A、以家庭为单位,在父母的指导下调查家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如表2)

B、搜集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和父母一起填写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如表3)

二、注重发挥学生特长,突出家庭作业多元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利于展示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可以设计搜索求知型、实践操作型、研究探索型、亲子互动型等灵动性作业,这样,就可以突破传统作业的练习形式,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

1、搜索求知型作业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材的编写工作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以往仅靠学校里习得的知识走向社会是不够的。如果不及时补充这些知识,我们的学生将无所适从。搜索求知型的作业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社区与家乡、祖国与世界的基本常识而布置的作业。

书本上的知识,我一般采用教材书上的建议,选用填空、填表、连线、小讨论等方法加以练习巩固,而一些新生事物产生的新变化,我一般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或识记、或查找、或访问、或调查……掌握这些技能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

执教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巨龙腾飞》单元:《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些问题都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搜索求知型的作业。(如表4)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可以填补教材的空缺,又满足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抓取最新鲜的、最有价值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2、实践操作型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布置的前提是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家庭服务等作业,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越发具有意义。这类型的作业根据作业信息量和任务的大小巨细,可以以个体、小组、中队等形式去实现作业的“灵动性”。

例如,我执教四年级上册《我也会当家》一课时,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我们来制定一份“当家小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行动起来吧!碰到困难时,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如果你能独立完成计划中的事情,就把奖励笑脸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如表5)

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作业,随着一份份当家计划的拟定,一个个笑脸呈现在我的面前,家长们遇到我津津乐道孩子们的能干、乖巧、生疏地干各种类型的家务活时,我想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父母操持家务的辛苦,品尝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3、研究探索型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索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是保护还是扼杀研究探索意识,这个答案不言而喻。作为孩子的引领者,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实际生活的问题,并且不断地训练,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敏感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落实“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例如,我执教完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后,根据生活中公共设施被随意损坏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如表6)

这张调查表,我把学生身边的已发生的,但是平时没有细加关注的问题抛给学生,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去分析,从设施的损坏到造成的后果,用他们全新的视角去诠释生活中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张并不成熟的调查表,但是这样的作业有利于改善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状。

4、亲子互动型作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以开放的视野,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经历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验新课程带来的冲击和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和家长在共同的操作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而让家长更多地理解新课程,支持新课程。

执教完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大观园》后,我布置学生回家以后体验学做香囊(做元宵、包粽子),并和父母一起过佳节。

执教完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我特别的朋友》后,我设计了分层家庭作业:

A、跟踪采访父亲或母亲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根据课文提示为其中一位写一则300字以上的小传。

B、尝试当一天家长,体会父母亲工作的辛苦,增进与父母的相互理解。

设计这种亲子互动型作业,在自然状态下,父母与孩子不知不觉成了合作者、伙伴、朋友。学生也因此学会了相互沟通、关怀和感恩,拥有知感恩的亲子情,有责任的人间情。家长也转变了高高在上,疾言厉色的“监工”角色。

三、利用家校携手,创设作业评价开放性

家长对孩子的习惯、能力、个性非常了解,又对孩子的发展充满期盼。他们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伙伴和独特的评价源。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我们倡导多元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无论多大的孩子,虽然看重教师和同学们得评价,但最看重父母对自己的想法。我们应当发挥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学期初就要对孩子进行品德评价作为给家长的阶段性任务之一,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从而制订更全面、深入、符合实际的家庭品德教育计划,促使家庭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如每个学期初,我们可以将这个学期我们的教学计划和预期目标以书面形式交到家长的手中,可以让家长能更明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定期布置与家长合作的任务

如互演课本剧,家长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此评价下次上课及时反馈给我,我依据结果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

(二)填写“学习情况记录表”

定期分发表格,定期收回。评价有自评和家长评价,在家长监督孩子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执教完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孝心献老人》一课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重阳节,我们能为老人做什么?”“平时我们要怎样尊敬老人?”教学时我就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我把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在重阳节前一周上,并制作了家校“联系卡”(见下表),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活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家庭、社区中的老人做好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理解、帮助老人。 附表如下:(如表7)

本次活动,活动受到了家长的高度好评,在学生交回的卡中家长们写到:“感谢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的孩子也学着关心、帮助老人。”“感谢老师的教育,因为要配合孩子的活动,我们家第一次过了敬老节。孩子要求我们一起给老母亲买礼物和洗脚,老人很感动,学校的活动也教育了我。”“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家长说一千遍,不如老师讲一遍,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多开展,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我们会全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的。” 由于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使学生尊老活动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不但解决了以前教学“只说不练”的问题,还解决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浑然一体,使得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作业与家长见面

请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一学期下来,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好与坏,优与劣,每字每句对学生来说不仅是鼓励或批评,更多的是殷切的期望,鞭策着孩子们朝更高的目标努力。

家长参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的课外实践有了保证,而且使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落到了实处。所以,教师要与家长联手起来,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把教学互动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生活的任何空间里,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联手教育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品德与生活》 教师教学用书.

第9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元素;应用;策略

数学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即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生活元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应用生活元素,结合课本内容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出相对应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思考和对比后,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元素,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本文主要以数学学习特点为基础,探讨如何有效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供参考.

一、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实行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学情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才能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开展有效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准确的认知观念,且好奇心和模仿心态较为明显,将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事物融入教学设计上,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联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分与合”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2到5数字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数字的分,还有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和感受,通过动手实践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比如数字4的分与合,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以生活场景作为启示,询问学生,如果你有4个桃子,你怎么分给爸爸妈妈,每个人可以拥有多少个,请学生回答,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回答与做法提出相应的评价,进而引出数字“分”的含义与内容;或者请学生与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趣味活动,如“好东西的分享”,让学生之间利用自己的东西进行交换或者赠予,结算结果以数字为准,通过学生之间的游戏与互动,教师则引出数字“合”的意义,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到教师所教授的课堂知识. 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场景或者事物,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联想,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明白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二、以教学内容为参照选择适宜的生活元素

生活元素多种多样,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喜爱的事物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利用生活元素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为避免学生出现疲惫,或者过分轻松,导致影响学习氛围的情况出现,教师有必要在课下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学生当前的生活环境,知道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同时,还要耐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堂学习氛围,以制订出完整而有趣的教学计划.

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和现象,并能够在纸上完成相应的平移任务. 这一内容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元素的举例说明来作为教学素材,如飞机、火车等物体在移动过程中,是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或者鼓励,让学生充分理解平移的概念以及状态;而旋转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以电风扇等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联想中加深理解;最后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相互说出一种平移和旋转运动形式的事物,或者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展示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二者的含义. 教师选择适宜的生活元素有助于学生增强认知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敢于联想和创造.

三、通过活动探究引导生活元素发掘

如前文所言,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备比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与应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课外的活动相对丰富,所接触生活元素更为多样,所以,为加强其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与应用,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与发展的习惯,在接触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时,能够及时反应,甚至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场景中,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拥有线段还有射线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教学任务的设定上,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平行线和垂线,还要能够掌握基本的度量衡知识.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场景中所看到的直线和垂线进行记录,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在聆听时,则适当提出相应的知识点解析,让学生加深自我的空间图形认知.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相关材料制作一件垂线或者平行线物品,进而增强学生的认知.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安排,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生活元素的发掘完成学习任务,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感兴趣的内容,而选择适宜的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素材;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即结合生活场景,开展模仿或者展示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探究,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发掘的习惯,充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2]蓝锦红.浅谈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