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传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传媒相较于传统的传媒有着自身的特有优势,其信息量之大、传递速度之快是传统传媒不可企及的。依靠着自身技术上的充足优势,近些年网络传媒不断的发展,普及速度也越来越快。从传播的形式上来看,网络传媒可以传递包括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资料,传播的方式极为简便,传播速度也非常的迅速。还有从传播的范围上来看,通过网络可以很快的接触到全球各地的信息,极大的拓展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一、网络传媒的概念和类型
1.网络传媒的概念
网络传媒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媒介,是信息在现代化网络技术之中的传播,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流通是通过具体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系统作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从商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网络传媒可以说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种商业经营的表现形式,其中传播的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为相关的商家获取营利。而且近年来我国国内的商业网站经营的十分活跃,很多的网站已经逐步的走向了规范市场化经营,网络传媒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1]。
2.网络传媒的三种基本类型
网络传媒在经营过程中还是主要以提供信息为主,有的是信息之间的相互流通,所以网络传媒大致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信息内容提供型;信息交流平台型;混合型。网络传媒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很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查询功能还有就是一些娱乐功能,这些功能分为商务性的和非商务性的。对于网络传媒而言在商务开发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具体的方面。第一是将网络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与服务,第二个是将信息与服务真正的推向市场,增加其服务的商业价值。在网络传媒交易盈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获取最大化利润,会利用网络传媒自身的特性进行商业化的转变来提供更为有价值的信息与服务。在市场化的竞争中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是否更加的及时与有价值,这个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大小,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传媒文化产业经营的意义
1.“第四传媒”的受众在我国增长迅速
互联网自从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现在还在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网络传媒以此自身的绝对优势,逐渐的占据着传媒行业的大批市场,随着互联网用户不断的增长网络传媒作为文化产业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网络文化产业正在蓬勃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的传递越来越简便,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形态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所以在现如今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大力的发展我国的相关文化产业,促进我国的传媒市场的不断拓展。经过一些调查得出现如今在我国新型的网络传媒在不经意间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传媒行业,成为了传媒市场之中的黑马。网络传媒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自身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在市场化的发展中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经营模式。而网络传媒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定在之后的市场化发展中发挥出无限的潜力。现如今网络传媒已经不仅仅是应用在信息传播上了,还在教育、医用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网络传媒利用自身的数字化技术开启了一个大的数字化终端,将这些产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信息流通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服务产业链条,不断的拓展着自身的发展领域[2]。
3.网络传媒已经跻身于主流媒体之列
在网络传媒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的主流媒体对于网络传媒都是相当排斥的,认为其有悖于主流媒体的整体发展形态。但是随着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逐渐的适应了网络传媒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如果你在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网查查看吧”。这种信息的流通与传递的形式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之中不可分割,网络媒体通过自身的特有属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与影响力。现如今网络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政治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网络传媒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于传媒行业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加是对于社会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之后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在世界范围内立足就要借助于网络传媒的发展。网络传媒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媒体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传媒逐渐的变成了主流的媒体,成为了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的不可取代的角色。在发展之中网络传媒不仅仅成为了主流的信息传递载体,还有就是推动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络广告等等一系列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之后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的显示会越来越明显,市场地位也会不断的提升。
三、结束语
[摘 要] 中国网络传媒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大量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网络传媒业的市场行为。认为中国网络传媒业应该细分市场,并积极促进跨媒体的联合和横向整合,以便应对多方面的竞争压力。
[关键词] 网络传媒业 市场行为 差分分析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以来,中国内地的传媒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从1981年的1.18亿元达到2008年的1900亿元,增加了1609.2倍;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从1998年的0.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0.6亿元,年度平均增长率达93.19%,预计2009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217.2亿元,占广告市场的比例达9.省略一样的世界性媒体,国内还没有;百度中国虽然在国内鳌头独占,但是与Google在全球的影响力相比差距还很大。再次,其他新媒体的出现也对网络传媒带来压力。手机短信和手机电视则是手机媒体的两种主要形式。网络媒体经常以发新闻短信的方式,抢占手机媒体市场。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有分析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户,市场规模可达13亿元,到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将达24亿元。
面对外部巨大的竞争,各媒体之间往往展开了某种程度的联合,有学者将之称为“合竟”,即以彼此间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合作来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传媒集团将业务拓展到多个媒体平台,即跨媒体――把电视、广播、报纸、出版社、网络联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自身的优势,复合多种社会资源,打破各种行政藩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三、兼并行为分析
为了达到跨媒体经营,做大做强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媒体集团,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参与了整合与兼并。迄今为止,中国网络传媒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整合。第一次发生于2000年,主角为人人网、Tom.省略收购鲨威体坛和电子邮局,搜狐收购Chinaren成为国内最大门户等等。第二次期为2006年。2006年是一个特殊的时点。这一年在新《公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实质性完成、若干重要行业的WTO过度期即将结束这三股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间,互联网企业也爆发了积蓄已久的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兼并。
互联网相关报道数据显示,2006年的并购潮呈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特点:一是并购案件相对较多,这一年大型公司之间的兼并就有40余起;二是参与并购的企业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靠前,仍是以“低端”整合为特征的兼并;三是收购带有向不同类型媒体扩展的倾向,跨越多种媒介的兼并成为趋势;四是IT、社交、娱乐和财经类垂直网站成为这次兼并潮中的主要力量。
为了更深入分析这次兼并对行业定价和福利的影响,我们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我们取兼并发起方平台和未参与兼并平台各自单位定价数据的数学平均值进行了2×2方格分析,如表所示:时隔一年中国网络传媒业的定价水平均所有提高,其中兼并发起方平台定价提高了0.155个单位,而未参与兼并的平台的定价提高了0.151个单位,两者相差0.004个单位。这说明兼并在某种程度上了提高了平台的定价水平。网站的福利水平即盈利水平,我们用净资产报酬率来反映。其计算方式为:净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末净资产。截至2009年9月份,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总数达到46家,其中在NASDAQ上市的有40家,在香港上市的有6家,把互联网广告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的有12家。根据12家网络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我们采用均价绘制了其净资产报酬率的差分分析效果图,如图所示。计算得到两组(参与兼并与未参与)时期差值(2007年~2005年)的差为10.144,同时两组的时期差值(2008年~2005年)的差为13.258,这表明横向兼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发起方的净资产报酬率。
四、结论与对策
1997年3月Chinabyte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宣告了中国网络传媒业的诞生。10多年的时间里,网络传媒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变的不可小觑。但尽管如此,相对于国外已经发展20多年的网络传媒市场,中国网络传媒企业要走的路还有很多。面对来自国内外和不同媒体的竞争,中国网络传媒业一方面应该实行更加有效的定价机制,细分市场,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其他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联合,复合多种社会资源,打破各种行政藩篱,实现潜在价值;再者,本文研究表明横向整合对网络传媒业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所以崛起中的中国网络传媒企业应该积极整合业内资源,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08年~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R].2009
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方式,已经遍布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网络文化亦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迅速传播开来,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网络文化的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传媒是影响人类的三股最大力量之一,而网络的兴起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传媒手段。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已经将沉浸于网络中的生活变成了大学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正视网络传媒对学生的影响,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客观分析网络传媒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传播途径的不断完善,为人们的信息取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复杂社会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渠道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行为过程中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影响因素,这一现实情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与积极面对的。
1、网络传媒内容的多样化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
网络传媒没有民族、国界的限制,信息渠道的来源多种多样,没有统一衡量对错善恶的标准,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信仰也冲破了各种束缚融合在网络大环境中,因此,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学生活作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使得传统主流思想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所降低。
2、网络文化的隐形污染对社会道德产生深刻的消极影响
在大学生中受到普遍欢迎的人人网、开心网、猫扑网等,由于各种信息的易复制性导致了学生们在缺乏政治敏感和价值认同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肆意转载传播,这正是利用了大学生辨别能力薄弱、防范意识较低、容易受主观情感操控等特点,成为了网络传媒变相的传播途径之一。目前,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媒手段,隐形的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面渗透,对大学生这个政治信仰不坚定的群体进行各种思想的寝室,使得大学生处于信仰迷茫、价值取向不稳定的状态,淡化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3、社会道德环境收到网络文化的侵蚀,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消极影响
社会道德环境关系到国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安定和谐,网络传媒是一种快速传播各种信息的渠道,它没有衡量对错的标准,没有道德认可的约束,使得社会道德的概念在网络这个环境中变得淡化,弱化了大学生的价值辨别能力,甚至在不法分子的利用下,变得是非颠倒,性格扭曲,他们对民族的主流文化嗤之以鼻,缺乏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网络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有目的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传递给学生,培养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伴随着网络传媒手段的日益发展,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远,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改变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引导和塑造,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熟悉网络传媒的各种内容,提高政治敏感性和对国际局势观察的敏锐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积极的信息内容,帮助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引导学生按照社会主流文化方向不断发展。
网络传媒的不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大学生也成为网络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对其依赖程度越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该方面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大学生大量使用网络填充自己的生活,使得独立思考和思想交流的机会愈来愈少,越来越依赖网络传媒工具的使用。这种依赖性的不断扩大,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目前90后学生所体现出的冷漠、私利等特点,正是长期沉浸于网络中所形成的,网络受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的导向,以轻松娱乐的氛围,让人们在虚幻的世界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丧失了对现实的责任感和道义感,使得民族主流思想被娱乐花边新闻所替代,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人生信念、价值追求等被淡化和质疑,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在这随波逐流的网络环境中,如果大学学生工作者不能深刻意识到网络的污染性,只会让大学生只会不断迷失自我,使主流意识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化,网络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并不等同于客观信息的传播,它加入了人的主观思想,弱化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大学生对这种信息更容易接受与相信,而对严肃的传统道德的传承却越加排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三、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网络文化的勃兴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利弊兼具的双刃剑,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是每个高校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一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系统推进以网络传媒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传媒作为社会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使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之一。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一载体,可以降低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大学生中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号召学生们在其自身作为网络传媒载体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成为社会不良分子利用的对象。
2、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的传播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研究,深刻探寻内在本质、发展规律,通过客观的国际时事讲座、报告、网络知识讲座等,使学生正确的对待形形的网络文化。在现实世界里,大学生同样是参与网络传媒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熟知先进的网络传媒应用技术,受主观思想的影响深刻,因此,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避免受到网络文化侵蚀的根本解决方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大学道德环境,加强文明行为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3、加强大学生理性与正确使用网络媒体的教育
当今的世界因为网络的兴起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突破了民族、国界的限制。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以低成本的姿态迅速占据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网络传媒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社会背景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煽风点火破坏国家团结屡见不鲜,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被其迷惑。因此,应该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各种网络事物,不能深陷于网络灰色环境中不能自拔。
参考文献:
网络传媒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也给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准确把握网络传媒的特点,充分调动网络的积极优势,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建设者意义十分重大。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1.培养目标更趋实用化
在我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我国各类学校都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去落实的。但是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学生的专业与技能要求方面又有更为具体的目标,高职院校则以培养实用技术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标。正是由于这些培养目标上具体而细微的差别,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普通高校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培养的具体特点,联系学生未来劳动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对学生的敬业教育、爱岗教育,培养教育学生吃苦耐劳、献身于工作事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好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2.社会认知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职业教育在社会上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认为普通高校是“正品”,高职院校是“等外品”。还有的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高职低层次、低水平教育,应把它划入另册。正是由于这些偏见,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性,即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的关系密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社区联系,而且要加强与社区联系;并取得社会的认可,公众的广泛支持和热心帮助。
3.学生素质更趋多元
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了高职院校所招收学生的层次不高,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问题复杂,工作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加上高职院校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多数属于较低层次,这种低层次的思想压力又致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年龄上和素质上的差异十分明显,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也更趋多元。
二、校园网络传媒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1.校园网络传媒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网络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手段和渠道。通过网上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师生之间既可同步进行亦可异步进行,从而使教学双方有更大的空间。另外,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扩大学习的知识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技术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网络技术不仅构成信息交流的手段和载体,而且创造出以网络环境为载体的新型学习生活方式。
2.校园网络传媒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网络的出现为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有效地途径,为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网络最有价值的特点之一是它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随着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QQ、MSN、E-mail等,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所具有的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的人际心理距离大大缩短。网络博客的诞生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化、现代化的最新载体,使得大家可以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深入的交往与沟通,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同时,上网消遣休闲也成了大学生缓解压力、松弛神经的渠道之一,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疑是有利的,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
3.网络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的网络异化
学生与网络的关系应该是主体与环境、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但是在实践生活中,学生往往会迷失在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中,迷失在网络世界的众多低级趣味中,迷失甚至丧失了自己应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从而被虚拟,这就是网络异化,也导致人与网络关系的颠倒化和异常化。诸多消极因素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大的反作用,造成部分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与主流产生偏离,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如何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也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非主流意识和信息的传播增加了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可能会影响校园的政治稳定。
三、发挥校园网络传媒优势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网络给我们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迫使高院校思想政治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扭转自己“高高在上”的传统“俯视式”教育方法,以平等的视角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以我为主的氛围中,主动自主学习,贯彻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以学生为本”,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2.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
校园网络传媒的普及,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一优势,发挥网络的直观性、动态性、立体性和交互性,主动地将高科技手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增强网络德育的及时性、全面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随时都能进行学习的良好平台。网络上丰富的各种资源,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师生对知识的渴望,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形式,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熟悉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使大家的知识更加坚实,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更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发展策略;挑战
引言
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大多数年轻人已将阅读的方式转移到互联网上,这无疑降低了纸质媒体的销量,减少了纸质媒体的广告等收益。然而纸质媒体发展至今,它有着网络媒体不可复制的优势,如真实可信度高,阅读不受时间、地点、工具等的限制,地区或年龄段的针对性更强,这些会为纸质媒体培养忠实的读者。在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想持续发展不但要与时俱进发挥自己的优势,更要学习新媒体的长处扬长避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时代下纸质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给纸质媒体的发展营造了新的环境和考验。
1.纸质媒体的销售市场有所缩小,广告收益降低
据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44.1%,上网的人数近我国总人数的一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大网站及微博的广泛应用,网络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这使得纸质媒体的受众人数日益减少,尤其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对网络的兴趣热爱程度远高于纸质媒体,虽然纸质媒体在多年的积累下仍有部分老年忠实读者,但是老年人群并不能真正解救纸质媒体所面对的危机。年轻人才是时展的中流砥柱,这一销售人群的减少大大缩减了纸质媒体的销售市场,销售市场的缩减也就使得广告的效益低,广告商的投资减少,让许多纸质媒体面临经济危机,这成为了纸质媒体发展所面对的最大考验。
2.纸质媒体自身的不足
(1)时效性差
当今媒体传播报道的多为新闻采访,新闻的要求是时效性,而时效性是网络媒体突出的特点。微博、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可以把身边的新闻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展现在全国网友面前,而报纸、刊物的信息报道则需要经过采访、写作、后期排版、印刷等过程才能发送到读者手中,这一系列过程无疑大大降低了纸质媒体的时效性,让愈来越多的新闻成为了明日黄花,不再让读者对报纸、刊物的内容产生兴趣。
(2)几乎没有互动性
人们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把自己的观点与更多的人流分享,尤其是当他看到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后。然而,受自身条件的制约,只能做单一方向传播的纸质媒体显然无法满足读者这一需求,所以读者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那么互联网既可以阅读新闻又可以便捷的与各方观点进行互动,这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纸质媒体的需求。
(3)版权意识不强,网络电子版诸多
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然而纸质媒体受自身版面影响,信息量少、内容不全面。内容独一无二的图书、刊物等由于版权意识不强,越来越多的阅读内容在网络上都出现电子版。电子版一般都是免费,在没有规范的制度管理导致下载随意,对于大部分资金短缺的年轻一代来说,势必会选择免费的网络电子版,这就使纸质媒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越来越困难。
(4)单一的传播方式
在网络传播已经突破单一不可逆的线性的传播方式,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甚至多对多的环境下,纸质媒体受自身传播介质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一传播方式,且在网络传媒已经实现视听语言及文字多种方式共同结合传播的情况下,纸质媒体依然停滞在单一的图像文字信息传播上,这便使纸质媒体的劣势鲜明的突显出来,让纸质媒体的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1.加强深度报道,提高内容专业化水平
互联网的便捷、速度让网络传媒的时效性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在这方面纸质传媒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那么纸质传媒就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从网络传媒的弱势,纸质传媒的优势入手。
(1)深度报道
网络传媒的迅速注定了网络传媒评论性的报道停留在浅层面上,深度性不强,那么纸质传媒就要抓住这一弱势,利用采访写作编辑等有利时间,延伸新闻事件评论的深度,让报道更具特色和思想。
(2)真实性强,更专业
网络信息传播的审核门槛要求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甚至自己写新闻,这便会造成网络假新闻泛滥,新闻的真实可信度不高。而纸质媒体凭借多年下来的信誉积累,它的真实性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真实性、可信性是纸质传媒最大的优势,给予时间进行深度的采访调查,虽然新闻时效性弱了点,却让事件报道、新闻评论更专业。
这些优势让纸质传媒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的不容忽视的媒体。
2.坚持打造本土特色,树立特色品牌
在互联网成为全球交流平台的网络传播时代,纸质传媒受版面的影响不可能在全面、多元的方向与网络传媒竞争。这就要求纸质传媒把新闻受众范围缩小,专注于本地新闻报道吸引本地有效的读者群体,让报纸内容与地区百姓更具相关性。
纸质媒体要打造本土的特色,让报纸、刊物内容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相接近、更具有针对性。第一,内容不仅要观天下事,更要对地区的一些特殊的重要事件进行报道。第二,广告部分要与地区相关联,例如工作招聘、投资招商、楼房买卖等,这样既方便了百姓对周围环境市场的了解,又能让广告商得到良好的广告效益,两全其美。第三,要树立独特的品牌意识,为不同人群提供他们需求的报道内容。例如针对老年人,报道内容要以养生、亲情居多,可以为老人提供闲暇的温暖和保健。
有了本土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才能为纸质媒体培养出固定的读者人群,让纸质媒体得以持续发展。
3.确立大媒体观念,尊重市场准入准则
纸质媒体是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四大传媒之一。纸质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大媒体”观念,与时俱进改变滞后传统的经营模式,尊重市场的准入原则,创新发展理念。
(1)尊重市场导向作用,力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若没有销售市场,纸质传媒便无法持续发展,要让媒体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要对社会全局有所了解对受众心理有所把握,才能让纸质传媒的选材内容更合消费者的心理。有了可观的销量,在广告效益上才能有好的收益,没有经济的后顾之忧,纸质媒体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版权意识
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便利以及年轻人对电子书阅读的喜爱心理,加强图书等刊物网络版权的管理。改变互联网上没有质量保证的免费电子书下载这一混乱无章的现状,不仅是对作者版权的维护,对阅读者阅读质量的负责,更是保证纸质媒体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4.改革报道形式,转变视觉效果
新兴起的网络传媒发展并不完善,纸质传媒就要学会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网络传媒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然而却因为门槛低而使网络信息内容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纸质媒体要利用互联网广阔传播渠道的优势,利用其可信度低信息内容质量差的劣势,改变纸质的单一报道方式推出纸质传媒的网络版、手机版等。为单一的静态图片、文字报道扩展渠道,改变受众的视听效果。
结语
虽然当今世界进入网络传播时代,让纸质媒体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纸质媒体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利用网络传媒,最大化的发挥纸质传媒独特的优势,是纸质媒体的求生之道,相信纸质传媒依然有着无限的前途。
参考文献:
[1]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渠道具备强大潜在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在人与人相互沟通的社交网络里,由各种网络媒介编织的巨大信息传播网络业已形网络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们渐渐发觉无法脱离信息传播网络而生活,因为我们都需要通过它们获得必要的生存发展资源。[1]事实表明,网络媒体正逐步成为大众的传播工具,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承载的信息,使得政府不得不把工作扩展至网络媒体。
二、政府公共关系与网络媒体的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类,是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于传播信息的管理。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途径是媒介,媒介既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又是发表和反馈各方意见的话筒。媒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统媒介包括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提高政府公关效率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挑战。政府利用网络媒体与大众进行双向的沟通,实现“亲民型”政府的诉求。[2]网络在使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以正确的、平稳的方式进行,但是网络的传播迅速等特点同时也给政府公共关系的良好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处理好网络传媒这一把双刃剑,成了政府必须考虑,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
三、网络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势
网络媒体对于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存在很多优势。对于公共关系的传播,第一,网络公关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优势。单独运用一种媒体很难达到传播的效果,任何的公关行为都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介。第二,信息在网络中的流通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连上了网络,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信息。第三,网络公关具有高互动性的双向沟通渠道。公共关系是一种互动和双赢的管理手段,它应该是建立在双向传播的机制之上的。
对于政府本身,网络系统的广泛使用,向公众展示了更加低碳环保的政府形象;公众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的政府新息,减少了人们办事的程序、时间、精力。开展政府网络公关有利于规范政府网站的建设,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彰显政府高效的形象。
(二)网络媒体给政府公共关系带来的危机
随着网络自由空间的发展,社会生活的风险性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温床。网络媒体对政府公共关系既是工具也是考验,要求政府行为必须更加谨慎,因为任何的小事都有可能会被媒体扩大歪曲化。[3]网络谣言,网络媒体时代的副产物,在自由网络空间网民的传播下将会愈演愈烈。[4]网络谣言会使政府的管理陷入被动,进而弱化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网络对于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一次冲击,政府的形象也正在一步步被网络谣言所摧毁。政府形象是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公众对于政府是否信服,对政府权力是否认可和服从,是维护政府的形象至关重要的点。[5]
四、网络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建议
(一)以“公益性”引起公众关注
一般说具有“公益性”、大家关注的信息,能更好地和较准确地传达信息,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些是吸引受众的基本要素。所以吸引到公众的眼球,是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前提条件。
(二)以“交互性”激励公众参与
交互性是指网络时代中的政府公关传播方式表现为实施交互操作的方式,是网络传媒的最大特点。网络时代政府公关传播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双向性体现在不仅为政府向公众传播信息,同时信息获得者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反馈。
(三)以“真实性”取得公众信任
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网络社区作为虚拟的空间,使无数网民为之着迷,每个人可以体会网络世界的虚幻。但是政府的真实可以带来良好的声誉,从而产生光环效应。真实性和信息最大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并不矛盾。网络时代政府公关传播,既不可以为了真實性而放弃信息最大化原则,更不可以为了信息最大化放弃真实性原则。只有将两个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政府公关传播达到最佳效果。
(五)以“保密性”维护目标利益
作为政府在其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同时,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与人际关系的结合,使政府内部的民主得以实现,政府部门不仅要运用好互联网上的公关传播,更要利用网络技术做好政府内部的公关传播工作。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传播,既不可以为了保密性而放弃民主性原则,也不可以为了民主性放弃保密性原则。只有将两个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使得政府的机密在公关传播过程中得到保护,又给政府内部以充分的民主空间,促进政府的正确执政。
五、结论
政府网络公关的目的不是统治和管理公众,而是为了通过网络更好地服务公众来赢取理解支持,塑造良好形象。公关传播是政府协调公众关系的一种工作艺术,注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真诚沟通、双向传播、及时反馈、互动理解、关系协调,促使政府与公众在目标、态度、行动上协调一致,达成合作和谐,是政府开展公关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和谐社会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目标,网络时代,我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辟多种传播渠道,及时地、双向地与公众交流各种信息,求得人民的满意,求得公众的理解,来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唐芳.新媒介环境下的政府公共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0.
[2]肖俊文.网络媒体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罗明飞.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一、瞄准“网民主体”的观众选择
军事题材美剧的观众群体以青年人居多,且多数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事业单位白领或高校学生等,他们通常掌握一定的美国军事文化背景,且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对军事题材美剧产生较强的被吸引力和接受力。近几年,尽管使用互联网已不再是企事业单位白领和高校学生的特权,字幕组的出现也降低了观看美剧的门槛,但是观看美剧最集中的人群依然是这个群体。根据艾瑞网调查,优酷平台美剧频道PC端观看群体中:25-35岁的群体占整体比例的54.1%,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为52.7%,而月收入5000元人群占比接近40%。移动端人群的高端属性更为明显,3项调查的数据分别是:65.3%,62.4%,44.3%。可以看出,相对集中的高学历、高收入年青人依然是军事题材美剧最主要的受众群体。当前这类观众群体依然是国内网民中相对比较集中,且有影响力的主流群体。他们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主流力量,通过军事题材美剧对美军形成的印象,能够在大多数人中间产生示范、引领作用,会影响更多的人通过美剧去了解美国军事文化,认识美军。可以说,正是这种受众群体与网民主流人群的相互重叠,才保证了军事题材美剧在互联网传播中不断攀升的收视率。这点从优酷2013年新季开播的美剧播放量就可以窥见,《神盾局特工》首播当日过500万,破优酷美剧首播史上的最好成绩,2010年优酷全年的美剧播放量为8400万,到2013年9月便突破1.6亿。这其中,主流受众群体的有效选择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思考的是,同为军事题材电视剧,为什么国内受众对美剧宣传内容的认同度高于国产剧?除了精良制作、明星效应、时尚包装等之外,应该看到,受众的有效选择和施加影响也是关键。特别是相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主流网民群体,他们对于电视剧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有着更为深入的理性思考和个人判断,肤浅的剧情或简单的观点表达都很难吸引他们。而美剧复杂曲折而又看似合理的情节设置,以及巧妙寓意于事的表现手法,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以美剧《秘密行动组》为例,其中有一集是总统候选人遭到袭击,行动组奉命营救。当小组成员到达时,行动组成员说:“先生,您的周围有人背叛您,我们是来救您的。”总统候选人问:“你忠于美利坚吗?”小组成员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先生。这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且我引以为骄傲。”编剧通过营救过程的层层推进,一句看似口号的台词自然而然地从主角嘴里说出来,观众并不会觉得突兀,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忠于国家的优秀军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不知不觉就认同了编剧传递的美军形象。对于国内军事题材电视剧而言,近几年也推出了像《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贴近时代特点,备受好评的作品。但从整体来看,依然缺乏巧妙的叙事能力,往往具有浓厚的宣传味道。我们应借鉴美剧的传播特点,尽量贴近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在制播军事题材电视剧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观众产生逆反、抵触,甚至恶搞的情绪。
二、融入“多元形式”的策略运用
军事题材美剧在互联网上的有效传播与其灵活多变且富有成果的传播策略是分不开的。比如,在美剧《国土安全》的宣传中对社交媒体和名人效应的巧妙利用。奥巴马曾说,有两部剧是他“宁愿不看体育比赛也非看不可的”,其中一部就是《国土安全》。凭借媒体的渲染和精良的剧情,该剧第一季在第64届艾美奖大放异彩,独揽5项大奖。截至目前,此剧在搜狐视频和优酷的播放量分别达到6146万和3891万(三季累计),可谓如日中天。当然,我们要看到,军事题材美剧借助互联网的对外输出并不仅仅为谋取商业利益,它与美国军事战略文化紧密关联,是服务于美军军事形象塑造和军事利益获取的重要工具。尽管从策略技巧的运用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国内军事题材电视剧引以为戒。比如美国HBO曾经播出过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救治伤员的纪录片,本意是为表现美军高超的战时卫生勤务保障能力和对伤病员的人本主义关怀,但事与愿违,过于写实、血腥的受伤镜头令很多观众感觉不适,在美国国内激起强烈的反战情绪,这部片子也被紧急叫停。总之,对于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而言,在互联网高速传播的今天,我们应该迅速转变思路,扭转以往瞄准电视和电视观众的视角,全面占领互联网强有力的传播平台,贴近网民收视习惯和网络传播规律,运用全新的播放模式和策略技巧,使国产军事题材剧能够真正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我国军事文化的有效宣传和军队形象的良好塑造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黎瀚怿孙亦祥单位: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 传输;传媒;广电网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1-0033-02
“传输”与“传媒”对于广电网络发展来主说,不是一字之差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与体制改革中,广电网络怎样才能面向多元化产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立走向联合,从传统走向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完成这一重大战略转型。
1 广电网络所面临的转型问题
1.1 体制的转型
从行政事业的管理体制向现代化管理体制的转变已成为广电网络转型的必然,在此影响下,通过数字技术转换取代模拟技术,广电运营也从被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而转型为以用户为核心服务,从“公益”转型为“公益+赢利”的模式,与市场接轨,遵循市场经济运营法则,通过多元化经济发展带动广电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1.2 网络的转型
广电网络建设也承载着宣传、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已经将媒体服务推向了新高度,从单向的发送式传输转变为双向互动的信息沟通,这是促使广电网络发展的原动力,各地在争相推动“三网融合”技术的实施,市场需求将网络转型推向了必然。
1.3 业务的转型
由于多年来垄断地位的优势所在,除了主流业务外,广电网络已经失去了服务与发展意识,表面上,广告的市场份额占比很大,但实际上,这项高比例的收入只维持在中央与少数几个星级电台中,受新媒体与新兴传播方式的影响,使我们不仅感受到业务转型的危机与紧迫,新业务的诞生是改变这一窘境的最有效办法,如:付费电视、信息、互动点播、线路出租等,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与高品质的服务,由此向信息化运营迈进。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其他网络业务也在不断进行着相互的渗透与融合,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这3类不同业务相互合作运营,呈现出一片生机。而广电网络在此氛围下,却因资金短缺,市场运作能力差等因素,被迫转型,目前跨行业,跨地域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正在形成,目的就是为了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增强市场运营能力。
2 五大战略实施促进广电网络发展趋势
在广电网络的转型道路上,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数字电视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广电网络业务创新提供了新方向,它以全新的框架结构、技术标准与创新收益,使转型业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传输”到“传媒”的实施提供了多层面的转型机制,从这一“华丽转身”开始,我们总结要做好实施五大战略的转型准备。
2.1 人才战略
体制改革中最先改革的就是人员的改革,只有把优秀的人才留下来,才能从上到下地实施改革措施,广电行业也应该跟随市场经济运营的指导,吸纳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承担起媒体生存发展的重任,引进新的管理机制,迎合新世纪的发展寻求机遇。这是作为广电企业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过程,只有人才战略保障的执行与实施,才能适应新发展,新合作,新交流。除了人才素质方面的德才兼备,还应要求人才具备思想活跃、包容与发散等物质,如果说“传输”靠的是技术型人才支撑发展,那么从长远目标来看,“传媒”所依赖是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多渠道地培养、吸引广电行业的人才,一方面要营造出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氛围,对选拔、培养、激励等机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将战略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特长相结合,鼓励调动业务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转型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2.2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的对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优势在于走出国门,学习先进,既能走出去,还要拿回来,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这项战略对广电行业也同样有作用,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优化重组,合理配置,迎接挑战。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我们应该看出,“走出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提高广电开放式的经营水平,也增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整合行业内外资源,主动参与合作竞争,这是壮大自己“筑巢引凤”的过程,同样也是开拓进取“与狼共舞”的新局面。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理念,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能够积极借鉴与合作,在此战略指导下,一要开放心态,二要勇气十足,三要定位准确。坚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夯实我们的资源、信息、技术基础,创新经营,积极合作,全面做大做强广电产业。
2.3 跟随战略
战略创新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创新的方案与选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面临创新战略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要通过学习,积累与融合这一系列过程,才能将创新之路走的更稳,将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跟随”。跟随战略,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从我们上面倡导的“走出去”战略来看,我们不仅要做好一个“跟随者”,也要通过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技术,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等方面选择好我们所要跟随的对象,在我们不具备竞争优势与战略合作的前提下,跟随,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像蒙牛在创建之初,就是通过跟随战略快速地与伊利缩短了差距,并随之进行了超越。
2.4 创新战略
正如我们以上所说,创新战略就是“走出去”的过程,如何“走出去”,如何能走的成功,又如何能改变跟随成为引领者,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得以实现。企业的创新战略是抓住市场机遇的战略转型,是超越同行业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厚积薄发。广电网络在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应该以核心技术、运营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为创新基础,放开姿态,广纳贤良,通过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的推动,走向新纪元。
2.5 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所在,也是广电网络的业务转型的必然趋势,无论是经营战略上,还是业务合作上,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是不断整合分散资源,优化运营环境,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过程,它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专业化经营奠定基础,是任何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运营措施。尽管多元化经营道路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好走,但因其为企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与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应积极寻求合作对象,扩大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无论如何面对风云变幻,都有其强劲而灵活的抵抗能力。
3 结论
广电网络所面临的问题,应以自身突破为重点,对产品的营销模式、产品设计、促进服务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为构建商业模式下拥有自带特色的广电网络而不断努力,打破现有运营格局,走向多元化的战略合作,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互联网时代,优化整合新资源,突破传统,积极竞争,引领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媒介;传播发展;传统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83-01
网络媒介和各种传统媒体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它脱胎于传统媒介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新的特质。网络媒介在其发展初期,技术和受众人群诸多方面并不成熟,需要依托于传统媒体来获取所需的基本信息,二手信息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借助传统媒体的资源支持优势, 成了网络媒介快速崛起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因素。网络媒介通过技术处理等环节,将图像、声音、动感和交流空间等综合到信息之中,形成了传统媒体不具有的强大的感染力。这种技术处理上的先决优势,使得网络媒介迅速崛起。但这也并非意味着传统媒介走向衰亡。在当下全新的媒介传播时代下,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依旧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并行发展的。通过两者不同的方式以服务社会,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在这样的时代格局下,网络媒介可以通过拓展其特性,吸取传统媒体的采编力量,增强其原创精神和精品意识,通过和传统媒介的结合化,日益促进媒介传播的发展。
一、网络媒介传播的特征
网络媒介的信息和传播不受成本的核算得限制,信息支持重复的,可以说是最明显的就是具有海量性的特征。从传播方式看, 网络媒介所的信息经常可以在同类信息的链接中再次出现, 而且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中进行粘贴或链接。一方面造成了信息的反复性,但各式各样的信息量的爆炸化,也提供了信息整合和关联性的完整呈现,现金的网络媒介俨然成为海量信息储存库。
在网络媒介中,互动性特征是受众接受信息时最直接的感受特征。信息的供给方和受众方共处于同一个互动的空间中, 受众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通常可以把要求和感受等通过信息链连接到信息平台,信息供给方通过信息回收平台可以了解信息的传递效果和不同受众的解读结果。其他受众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得信息互动情况, 并自发参与其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互动群。
然而,网络媒体也不可避免的具有虚拟性的特征,成为其区别纸质媒体的最直观的显现。网络世界的不断扩张,使得网络成为了现实社会的映射,演变为现实的回放和折射,形成了一个多元而又复杂的虚拟体系,同时网络媒介也提供了过多的非理性甚至错误的信息。网络参与人群爆炸性的增长,使得网络真正成为了一个“虚拟世界”。
不能忽视的是,网络媒介更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传播方式,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可以把不同区域和国别的人紧紧连接在一起,受众范围和信息交流远远超出地域概念。同时,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的叠加性特点, 网络媒介能把不同时候的信息和信息无限制回放, 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信息链。网络传播的发散性和受众获取信息的集中性构成了网络信息的重要特征。作为信息资源和交流的公共平台,宽容的网络管理和海量的储存空间为信息的传播、下载和储存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方便进行检索和调取的速度,而这种信息调取能力便利远非传统媒介所能媲美。
二、网络媒介传播发展和分析和思考
网络媒介作为第四媒体,以极快的速度对中国传媒生态产生了极大影响,撬动了传统的媒体格局。起初的以商业性网站为发展的主要形式,大型的门户网站为平台自由发展。这种以企业建制运作的发展的方式并未纳入严格的体质内进行管理,这种宽松的管理政策空间使得网络媒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撬动着原先的媒体结构板块,传统的媒介纷纷寻求转型,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的结合现已成为市场发展的逻辑趋向。一方面,传统媒体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受众需求的牵引,在自己的组织框架下设立网站,以培养自己的网络媒体范畴,形成以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同根连理的状态。另一方面,网络媒介在媒体秩序的不稳定促使着向另外多种媒介形态的微妙转型,以加大在整个传媒生态组织系统中的竞争力。
网络媒介的发展恰逢外界的社会力量转型阶段,伴随着社会力量的增长和传媒系统的完善,网络媒介的传播能力在中国传媒格局中所占的比重必将增加。一方面,网络媒介的崛起改变了传媒和社会关系的结构,接入中国传媒的大语境后凭借技术优势和全球化背景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格局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但与此同时,网络媒介的兴起也造成了诸多的问题:公共舆论的走势走向不可控的方向,散见的舆论在网络媒介中汇集,造成了社会舆论的不安,传媒生态之中缺少相关政策和管制作为依托,使得当前网络媒介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
然而,网络媒介所带来的社会舆论风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媒介带来了新生活力。媒体传播时代下,对于网络媒介的控制和管理成为焦点,在网络媒介体制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合理的范畴,以及如何平衡和传统媒介良性竞争的关系成为思考的重中之重。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介的传播将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