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学院推荐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院推荐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院推荐意见

第1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1生命周期理论与大学学科发展

学科概念从其形态上可以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1]。所谓知识形态的学科存在是“形而上”的,即按一定的标准科学地划分而成的不同知识门类,它是人类对社会、科学发展认识的主观地、现实地反应。严格意义上的大学学科出现于中世纪———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开设了医学、法学和神学等学科。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以洪堡精神改造大学、19世纪末《莫里尔法案》签署后出现的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科分类方法;所谓组织形态的学科存在是“形而下”的,作为“一簇学习或研究的领域,其特征是一组相互主观的可接受的知识,附属于一个有着很明确界定的实体国度,在方法论准则和程序的帮助下系统地建立在被普遍接受的原则基础之上”[2]。该“实体国度”即由学者、知识信息以及学术物质资料所组成的实体化了的学科组织体系。学科之于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大学是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基础,学科作为一种“专门化组织方式”,是大学的“一个独特和主要的特征”,是“概括大学制度的更佳端点”。[3]在国内,宣勇(2008)率先从“作为组织的学科”这一视角,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大学学科组织的研究,提出大学学科组织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学科组织的成长划分为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4个阶段,并提出了学科组织发展的策略[4]。然而,目前国内还未有学者对大学学科的形而上的意义即知识的意义上以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观照与解析。

2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与大学学科发展的适切性

知识生命周期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知识管理领域。美国知识管理咨询专家马克麦克艾尔洛埃(MarkW.McElroy)在《新型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一书中,从企业知识管理角度出发,以系统思考的观点引入过程的观念,把触角放在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将知识在时间上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称为知识的生命周期(KnowledgeLifeCycle),深刻揭示了知识的产生和整合,为我们展示了组织中知识产生、运动的机制。国内有郎杰斌、袁安府(2004)、王午(2005)、孟彬(2006)等分别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论的角度和知识扩散的程度,界定了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内容,对知识生命周期进行了相关研究[5][6][7]。国内对知识生命周期的概念达成如下共识:从一个知识被企业模糊了解,到其被企业明确掌握,并在企业内部传播,直到知识被用于工作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然后随着其创造价值的能力的逐渐降低而最终被企业遗忘的整个时间间隔。它包含4个阶段: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总体而言,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依旧继承了生命周期理论的要义和精髓,但是研究的内容从企业的组织形态扩展到广阔的知识领域。将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分析大学学科研究,其适切性依据在于两个条件:其一,大学学科是否具备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的前提条件;其二,生命周期理论与大学学科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两者的立论基础和内在逻辑。首先,英国科学家约翰•齐曼在《知识的生产》、美国知识管理学者维娜•艾莉在《知识的进化》中都认为知识像生命体一样,是在不断演化的。知识的发展与生物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知识和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其发展过程一样具有阶段性。知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需求而产生的。新知识诞生后,会经历加工、存储、应用的过程,继而投入生产实践不断接受考察、验证,发挥其自身价值。因此,“作为知识体系”的大学学科,从本源上具备了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的理论前提。其次,大学学科的发展阶段同生命周期理论有着深刻的逻辑联系。

(1)大学学科发展有比较明显的“孕育”阶段。该阶段表现为知识的萌芽阶段,研究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对知识发展趋势的认识,探察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联,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或为原来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切入点。在形态上,该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组织建制或仅仅是一个基于共同研究旨趣的微型研究小组。

(2)大学学科有进一步“成长”的证明。随着知识探究的深入,逐渐形成相对确定的研究对象或范围,具备大致的学科雏形,一系列基本概念界定基本成型。发现研究问题可能涉及的多方面对象和知识,有机组织这些知识及其关系,探察和构造新的可能解决路径。在组织形态上,学科获得大学的合法性承认,一般以校重点学科来加以承认。

(3)日渐成熟的知识体系形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与框架。在学科共同体内,达成相对一致的学术范式,学科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组织结构上,学科的研究水平和进一步获得学术界的承认,一般被授予省部级或者国家级重点学科。

(4)学科的衰亡伴随着新知识的创生,不断循环。随着研究不断加深,学科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又分化出新的学科,又开始新的学科生命周期。

3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的大学分层

根据科学的内在逻辑发展和社会的外在需要对学科的规范和重组,新的学科不断成长、不断综合、不断生成,重塑了高等学校的形象———从“僧侣的村庄”到“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再到“变化无穷的城市”。在这急剧的变化中,学科的结构与水平的差异性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大学的类型与层次。潘懋元先生认为,可以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主,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第二类是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主要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第三类是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院校(高职高专),以各行各业实用性职业技术为主,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8]。在此,我们将第一类大学简称为研究型大学,第二类大学简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三类大学简称为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不强调学科建设,而是专业建设,那么我们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大学的学科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我们将两类大学的学科发展态势看作两个原生态的生物群落,那么一个是乔木参天,另一个是灌木丛生,由此,两种不同学科发展水平的大学类型向我们展示了迥然有异的发展图景。

3.1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图景

1970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首次提出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标准和补充。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德•卡斯帕尔则认为,研究型大学是一种符合三项基本要求的高校,即精选学生、致力于探索知识、富于批评性的追根寻底的精神[9]。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源头,,拥有众多的有影响力的学术精英,在若干能代表国际学术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培养出一批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探索型优秀人才和提供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性成果。研究型大学在其学科发展上虽各具特色,但都以下特点:

(1)在学科分布上,处于成熟或者成长阶段的学科较多,在学术界的影响大研究型大学一般拥有众多相对成熟的学科。例如,哈佛大学的商业管理、政治学、化学、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原子核物理、化学、生理学、人类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分学科门类、分学科级别的评估:耶鲁大学法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均获得“四连冠”,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也两次夺魁。中国人民大学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8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成长型学科得到多方哺育,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发展超前研究型大学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瞄准学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向综合和纵深发展,具有学科门类较多、学术信息交流方便、高水平专家较集中的优势,可以高效地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在巩固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过程中始终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研究型大学逐渐营造学科竞合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学科交叉和共生的良好局面和多学科联合、跨学科研究的格局,使学科组织始终聚焦科学问题,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

3.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发展图景

(1)学科总体发展处于初生阶段,衰退期和初期的学科占多数,学科的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阶段而言,一些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并不占优势的所谓传统学科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新兴学科或学科方向的突破也主要是原有学科方向的延伸,新兴学科的发展缺乏原创性的推动力;学科研究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各自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方向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变化快,缺乏相对稳定性;确立的研究方向没有很好地围绕研究方向,致使研究力量分散。该类型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还不够紧密,没有突出学科建设发展的“问题导向”,研究成果也没有很好地与企业需求结合并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团队来说,学科团队知识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已经或即将退休,年轻教师缺乏科研实践经验,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阻碍了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同时,由于考核体系不尽合理,使得许多学科中学科队伍成员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最终不能形成学科发展的凝聚力。

(2)学科成长易于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缺乏促进成长的制度和环境。大学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好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冲突,形成一致的合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团队很难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各个学科的仪器设备也为学科独有,跨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难度很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基地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条块分割局面,学科之间产生壁垒保护,影响了学科交叉的形成与发展。

(3)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乏力学科生态系统是高校各学科共生、共栖的环境,不同的学科、学科群以及学科群落可能有不同的规模,但不论大小都不是学科的随意拼盘,而是有规律的有机共生,彼此相互提供营养,相互作用。然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具有盲目追求学科发展的规模与数量的冲动,忽视、割裂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有机关联,导致各学科平均发展,制约着高等院校学科生态的整体形成。

4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制度建设,强调非均衡发展,加快成长型学科,淘汰衰退型学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均衡发展只能使事物保持渐进态势,不可能获得大的突破;非均衡发展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所高校其资源无疑是有限的,如果学校在分配资源方面对所有的学科一视同仁,齐头并进地搞学科建设,势必造成资源配置分散,无法促进学科建设发生质的突破。因此,对建设成效好的学科应大力奖励并进一步跟踪扶植;对于建设成效不大的学科应暂停投入;而对于那些方向陈旧、存在价值不大的或拼凑而成的学科,应根据需要调整分流到相应的学科。

第2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关键词]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深化练习,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主题

师: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到数学王国去玩,但必须通过这道智慧门才能进入,你们能打开它吗? (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用算式卡片开火车)11-9;16-8;12-5;11-6;18-9;14-6;13-9;12-8。

师:谁能说一说“11-9=2”是怎么想的。

生1:把11分成10和1,10-9=1,1+1=2,所以11-9=2。

师:你用的是破十法,说得真好!(板书:破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因为9+2=11,所以11-9=2。(板书:想加算减)

师:刚才算的都是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在数学王国里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练习)”。(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发现规律

1.动脑筋、填一填(答对的摘取2颗智慧星)

师:同学们真厉害,很快就打开智慧门了,小精灵送你们一颗智慧星,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智慧星等着大家去摘取,看最后谁拿的智慧星最多!喜羊羊打开大门以后,看到两组有趣的算式,你能填一填吗?(1)4+8;12-4;12-8;(2)8+( )=17;( )-8=9;17-( )=8。

在学生做完第(1)组后,问是怎么想“12-4=8”的,巩固想加算减的方法。学生做完第(2)组后,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出示“6+7=13”的算式卡片,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计算、找规律(说得好的可摘取3颗智慧星)

师:今天正好是喜羊羊的生日,数学王国特意为它准备了生日会。听,喜羊羊正在说:“小动物们,谢谢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会,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来那就更好了。”你们会帮他们排队吗?先把小动物下面的算式计算出来,再给他们排排队!小兔子:12-7;小狗:11-7;小猫:13-7。

师(在学生解答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减数不变时(都是7),被减数增加1,差也要增加1。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规律接着编题目?

3.计算,自己发现规律(可摘取4颗智慧星)

师:朋友们都来齐了,准备点蜡烛啦!大家来帮喜羊羊点生日蜡烛(算对了蜡烛才亮),注意观察算式的规律。13-9;13-8;13-7;13-6;13-5;13-4。

师(在学生回答“13-6”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前3个算式的规律,引出发现的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差反而增加1。

出示“13-5,13-4”,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并说理由。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小灰兔吃了9个萝卜,篮子里还剩下5个萝卜,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呢?

2.小灰兔想拿萝卜吃,原来有14个萝卜,吃了一些,还剩5个,那吃了多少个?(可摘取2颗智慧星)

师:要知道拿走了几个,得先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总共的萝卜,还有剩下的那一部分。

师:总数知道了吗?是多少?(生:14个。课件演示线段图――14个)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生:还剩6个。课件演示线段图的其中一部分――6个)要求拿走的这一部分一共有几个,有什么方法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喜羊羊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准备回家了。看,小兔子和小松鼠来送它了。课件出示6只兔子和7只松鼠的画面。(可摘取2颗智慧星)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你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请组长负责记录),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4.17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亮亮的前面有8个人,你知道亮亮的后面有多少个人吗?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一共摘取了几颗智慧星?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思考题

第3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学科;推广模式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以收治艾滋病、结核病、肝病为主以及所有法定传染病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建院已有56年历史,为南宁市、广西乃至中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医院坚持“改革兴院、人才强院、科研立院、文化固院、特色塑院”的办院理念,将中医学科防治传染病工作列入医院的中长期规划。经过多年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医学科建设在传染病医院发展中的推广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1中医学科的科室设置及运行

改革兴院。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最初用3年的时间扩大了中医科门诊规模,由单一的诊室扩增为中医内科诊室(1间)、中医康复诊室(1间)、中医治疗室(2间)、中药房(1间)、煎药室(1间),开展了中药汤剂、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运动养生、康复训练、情志疗法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根据传染病病人长期用药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中医医师通过院内会诊、科内讲课、“走动服务”等形式,在各病区推广实施了“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对临床疗效的发挥起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3年,临床各科室治疗项目中平均每月开展中医药治疗项目的占比为50%~70%。为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发展的需要,中医科病房于2014年12月正式成立,编制30张床位,主要收治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循环系统、神经运动系统等疾病,逐步挖掘了部分优势病种,如支气管哮喘、结核性脑膜炎、带状疱疹后遗症、中风后遗症,及常见疾病引起的肢体功能下降的康复治疗。至今我们仍在努力探索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机制与模式,以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使中医科病房成为各传染病科病人转归预后的康复中心。同时,在医院承办的长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将桥卫生服务站各自增设了中医门诊,利用社区信息资源,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通过进“社区、家庭、养老机构”的方式,宣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科普知识,使辖区居民逐步接触到了中医的健康养生文化,认知过程从感兴趣到了解再到熟悉,让更多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成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受益人。

2中医学科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

人才强院。加强中医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近几年,医院加大对中医类人才引进、选拔任用力度,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引进了一批中医类医师,有中医内科、皮肤性病、妇产科、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不同专业,其中硕士研究生10名。这些中医学科骨干组成了医院中医学科的构架,在艾滋病、结核病、肝病等传染病研究邻域中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同时,通过“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考核制度,使优秀中医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在临床、教学、科研等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引进人才,同时更注重培养和储备人才。坚持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在职学习与脱产进修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吸引、稳定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加强培养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技能人才。鼓励2名骨干中医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并取得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选派2名骨干中医师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进修学习;每年派送4-5名中医师外出参加各类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聘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专业主任为医院特聘客座教授,定期参加中医门诊出诊及指导病房中医会诊等业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弥补了年轻医生在专业知识、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3中医学科的科研氛围

科研立院科研是加速学科建设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根据医院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医学科强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围绕艾滋病、结核病、肝病等传染性疾病开展学术研究,并以申报科研项目为桥梁逐步搭造中医学科建设平台。近五年,我院中医学科的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成功申报了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项,广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1项,参与了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项目1项,南宁市重大专项项目3项,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项。同时,我院积极参加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参与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与广西壮医医院合作,参与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学科人才队伍在传染病临床研究防治项目的申报及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并发挥了积极的参与作用。

4中医学科的文化建设

文化固院。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多年来在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医院文化建设。确定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为生命站岗,着力并成功打造了全国先锋模范杜丽群,通过典型培养,树立了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的“精神楷模”,为医院文化建设不断释放出增色添彩的正能量。有了楷模的力量,中医学科积极发扬中医“治未病”文化理念,而中医体质辨识、体质养生教育是“治未病”工作的重点。为探索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科室专门举办了“中医养生”长期培训班,为群众提供养生保健场所,传授中医传统导引术,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以及提供健康咨询、治疗干预、随访管理等服务。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医院逐步吸引了社区居民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此创举为提升医院对辖区居民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开辟了新的渠道。2016年9月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分队成立,中医学科加入了这个分队,组织中医医师定期参加“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的义诊宣教和技术指导等公益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出版、文艺演出、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媒体,让中医养生文化走入了千家万户,逐步拓宽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空间。

5中医学科的战略地位

特色塑院。从古到今,中医在防治重大传染病上都屡建奇功。如天花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传染疾病,从明代开始,我国中医生通过接种人痘很大程度上对天花起到了预防作用,人痘接种技术逐渐传到海外;21世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HlNl流感的广泛传播,给世人带来震惊与恐慌.而中医药在防治这些外感热病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面对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药性问题、不良反应及其他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的态势。中医药特色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优势不容小觑。医院中医学科近几年在传染病专科强力推行中医诊疗实践,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医学科在传染病防治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确立了中医学科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战略地位。今后,医院将继续加大中医学科建设投入力度,有机整合中西医资源,取长补短,协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诊疗方案,同时通过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等途径,彰显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学科的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作为传染病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执行者,我们要根据院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中医药优势挖掘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中医药养生文化的有效传播让医院发展、居民受益、政府满意,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65-2267.

[2]刘欣.天花的征服者[J].中国医学人文,2016.2(12):43.

[3]孙婷婷,吕文良,陈兰羽等.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37-439.

[4]刘叶,杨悦.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9):160-164.

[5]李青雅,郭会军,徐立然,李真.中医传染病学科方向凝练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77-78.

[6]刘家强,王米渠.中医学科学性本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5):36-37.

第4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1、践行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服务作风,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就医问题,真正做到让看病不再难,让看病费用降下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我院坚持视病人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病人需求为第一选择,以病人满意为第一标准,从人性化服务着眼,从细微之处着手,积极探索,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就医环节,缩短候诊时间,提高医疗质量。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增添新设备,满足患者需求。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实行医疗信息公开制度,公示收费标准,实行费用清单制。加强医患沟通,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提出多种医疗路径供病人选择,实行单病种限阶制度,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有效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费,真实感受到良好的就医环境,温馨的服务环节,优质的就医质量,低廉的医疗费用。2009年我院门诊、住院人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业务收入明显增长,而人均医药费用却明显下降,实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

2、践行科学发展观 必须着力和谐医院建设

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医院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医院的参与,构建和谐医院是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是关键,目前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医患之间存在的信任危机,缺乏相互沟通和理解。而作为主导一方,医院应主动处理好这一矛盾。病人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医院赢得更多的顾客,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一要转变服务理念,二要拓宽沟通渠道,三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四要端正行业风气。特别在创造“无红包”医院活动中,严格落实三级服务承诺,层层签订“廉洁行医,诚信服务”承诺书,严禁收受各种形式的“红包”、回扣和提成。进一步完善行风考评体系,建立医德医风档案,严格执行医德考评制度。定期进行门诊、住院病人问卷调查,及时掌握行风动态、改进工作。及时受理患者投诉,坚持做到有诉必查、有错必纠,有责必处。通过扎实工作,我院卫生行风明显好转,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9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泰州市人民满意医院、泰州市无红包医院、泰州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3、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联系我院的工作实际,深深体会到人才已成为制约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缺乏重点学科的带头人,一些重大手术尚不能独立进行,医院的急救能力还比较薄弱,我们要通过引进脑外科、胸外科等到各学科专家或高层次人才,提升医院的急救能力和诊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事业编制的限制,想要的人才招不进来,有的科室因业务拓展,造成人手不足,影响正常工作,今年我们打破常规,采取人事的方法,引进科室紧缺人才,有效地解决了科室排班及正常运转的困难。二要强调“岗位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鼓励员工开展岗位练兵,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三要制定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使各类人才得到科学评价,合理使用。发挥分配机制作用,激励人人贡献,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薪酬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向高技术、高风验人员倾斜;向苦、脏、累人员倾斜。为此,我院研究制定了《医院综合目标考核方案》,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效果明显,广大职工积极拥护,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医院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2011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深造,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同时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经常聘请一些专家、顾问来院讲学、坐诊,引导和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第5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医院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院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医疗卫生行业,如何提高全体职工的科学发展能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医、教、研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指导工作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院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强化了求真务实的意识,管理理念不断进步,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进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推动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深入开展。

二是激发活力,鼓足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鼓足了干劲,推动了医院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作风,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建设,转变了思想作风,实现了医院迈向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四是认真总结,梳理思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院领导班子认真地对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分析影响医院发展的政策机制因素、技术特色、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主客观原因,梳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准今后的努力目标,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扎实。

一、注重特色发展,强化技术创新

特色发展是医院立足的生命,技术领先是加快发展的保障。作为一所建院近60年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专科,要有一批高层次的拔尖人才,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技术。

医院应努力走科技兴院之路,发展医院的专科特色,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型三级医院应是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领军团队,担当着医学前沿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新领域的突破的职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在学科建设上有所作为,通过发展重点学科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注重培养高、精、尖人才,建设一支服务优、技术精、质量高的医学临床与医学科技尖端人才队伍。要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重点专科的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努力争取在某个专科、某个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进而带动医院的专(学)科建设上新水平。重点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攻关,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带起一个专科、开创一个特色、取得一流成果、培养一批骨干的“五个一”目标。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建创伤中心、[:请记住我站域名/]微创中心、心脏中心等,组建医院的特色品牌专科。加大科研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在全院形成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风气,组织相关科室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运行体制机制

要实现医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医院的体制和机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增强医院的管理能力。

一是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规则,医院必须实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员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医院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要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实行岗位规范化管理,制定上岗条件、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考核评分标准,实行竟争上岗。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医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做到各级各类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在工作中要选贤任能,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在实施聘用制的过程中,要把握科学设岗、岗责明确,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形成一个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符合法律规范和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目标的执行和落实,真正做到责岗相符、绩效挂钩。

二是建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改革力度,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体力与脑力相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要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把个人报酬与职位、技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量大小等紧密挂起钩来,制定比较详尽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严格的考评兑现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内部分配中,要充分考虑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把这些要素一起纳入分配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起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医院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经营意识,实现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医院虽然是公立的事业单位,但要加快发展,必须强调两个效益,必须强化经营意识,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核算,要走全成本效益型之路。成本是医院在医疗活动中所能发生的各种医疗消耗,是医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所必要的代价。医院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经费、卫生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就应特别注重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医院 财务内控体系,建立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的应用和研究。要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降低各项费用,重视医院整体运营状况和综合效益的分析,同时要把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创造最佳效益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院科两级负责制。医院是由院科两级管理组织构成的,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加强院科两级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以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就是在医院的统一指挥下,给予科室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使科室主任合理组织各项收入,对科室的各项费用支出及消耗精打细算,合理使用人、财、物,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达到励行节约、增强经营意识,做到人人理财、个个当家,增强整个科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科室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院科两级分配方案,把科室人员的各种待遇与科室的经营效益挂钩起来,充分调动科室的积极性,这样,实现医院总的发展目标才是有保障的。

三、强化服务,在实现群众满意上狠下功夫

服务是形象,也是生产力。医院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应该始终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一)强化服务意识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根本。意识决定行为,医院服务理念的提升是从医院文化高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中形成的一种发自内心,形于外表的自然过程,是长期不断强化的一种积累,它使恒久保持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服务意识的强化需要我们不断的灌输和教育。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一切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医患沟通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有效手段。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沟通,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与同意权,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要重视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等各个环节的沟通,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要以负责的精神,宽容的态度,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人解释,不敷衍了事,不冷淡厌烦。同时对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或无理指责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三)重视服务细节是促进病人满意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病人对医院不满意,说明医院和医务人员在服务细节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要尽可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在诊疗流程、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哪些问题,不能以繁琐而不为,应以患者方便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四、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拓宽医疗市场

今年医院将面临着医药体制改革,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必须将医院的发展纳入全区卫生事业改革的大舞台中,争取多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区域卫生规划、财政拨款渠道、行业业务指导、医疗市场拓展等,使医院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吃透医保政策,紧跟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努力探索适应医院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市场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市场的占有率和覆盖率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健康教育、下乡义诊、与乡镇医院全方位的合作等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拓展医疗市场,尤其是农村医疗市场,把__市人民医院的品牌优势用足用好。

五、加强宣传工作,强化医院文化建设

第6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 文化建设 实践 思考

1988年开始的上海市徐汇区“希望之星”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延承至今参与人数众多,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们积极参加课余活动的热情,是全市校外教育系统中颇有影响的一个活动品牌。

2009年,“希望之星”活动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和传承教育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它唤起了更多的徐汇学子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弱势处境,并通过开展各种因地制宜的寻访活动,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在区域产生使命感、归属感,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校园文件建设的新途径。

一、活动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弱势文化,面临着文化空间被挤压、甚至是被“文化灭绝”或“文化群体灭绝”的威胁,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

徐汇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底蕴深厚,自2006年以来已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3项,在全市19个区县中名列前茅,已建立和分批建成“黄道婆及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龙华庙会”、“上海剪纸”、“黄杨木雕”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建成“沪上闻人名宅掌故”、“江南丝竹”、“土山湾手工技艺”、“桂林皮影艺术”、“南浦站杠棒号子”等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建成“旗袍制作技艺”、“匾额习俗”、“连环画”、“留墨石刻”等4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

二、徐汇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1.区活动中心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挥指导培训功能

(1)通过辅导员例会平台,开展宣传培训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大多云里雾里,不明白这一名词的概念,更不用说学生了。为了使寻访活动普及且有效果,活动中心充分发挥了核心指导功能,利用区大队辅导员例会这一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组织、参观、表彰等工作,保障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各中小学负责教师通过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经验介绍、网站推荐等形式,了解了徐汇区的悠久历史、人文资源和已经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了其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前期的教师培训指导,为后面学生寻访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中心现有场馆资源,开展区级层面寻访

土山湾美术馆坐落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展厅。它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

此次区级层面的寻访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和场馆资源,对徐汇中小学学生开展了“失落的土山湾”专题参观考察活动。活动以排片表的形式,从2010年3月至6月,共组织学生专场40场,总人数达10000余人。精美的黄杨木雕、栩栩如生的西洋油画、明清时代的老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展品,不时向展馆工作人员提问。通过工作人员对土山湾的历史介绍、宣传资料的发放、现场珍品的参观等,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中西文化在土山湾的完美融合,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亟待保护传承的现状。

(3)通过区信息网络平台,多方面推广普及成果

活动的普及和推广,除了传统的培训形式外,更多运用了网络平台的优势。

一是建立校园文化专栏网页,将文化精髓生动活泼地“搬”上网络,让传统文化搭上了数字快车。专栏里的内容丰富,既有介绍徐汇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三年计划、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基地进行介绍,还有各校的活动动态、成果照片等。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活动迅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市、区的官方网站资源,开展培训宣传。比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官方网站,资料丰富,文字、图片、视频、相关政府文件一应俱全。活动中心向各校推荐了这些网站,并在例会培训中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集中学习,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开展各类寻访活动

徐汇区各中学和小学以小队或中队或大队的形式,确立了一个或多个关于“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探究课题;老师们带领孩子前往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完成考察探究表;利用少先队入团、入队、十四岁生日等仪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体验活动;学校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观看光碟录像、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究;许多学校还组织了各类竞赛,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比一比,进一步感受了非物质文化的深厚文化内涵。

3.借助社区资源,提升活动品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徐汇区许多街道建立了专项保护小组和工作室,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华泾街道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龙华街道的龙华庙会、枫林街道的林曦明剪纸工作室、长桥街道的黄杨木雕和江南丝竹,天平、湖南街道的沪上文人名宅掌故,康健、漕河泾等街道的桂林班皮影艺术……

各中小学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文化优势,邀请街道相关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前往社区工作室参观采访,有效利用了社区资源,提升了活动的品质:如上师大一附小的皮影教学得到街道社区在资金、人力上的大力支持,邀请民间皮影老艺人来校表演、指导皮影;建襄小学毗邻海中国画院,近年来开展民俗画的传统活动中,充分利用社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各类画展,对学生进行书画人文教育;世界小学地处的徐汇区湖南社区,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缩影,学校开展的各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培养了学生“情感保护”的意识;西南位育中学邀请了徐汇区枫林街道的剪纸教师孙继海老师来校指导,还与社区的剪纸老人们一对一的交流剪纸的剪法,展示完成的剪纸作品……

三、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佳途径是学校教育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民间艺人或演出团体等方式进行传承,或者就是由民间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但都远远满足不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学校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如果传承教育从童年开始,就能使学生认同自己的母体文化。所以,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如可以从剪纸、木刻、民俗画等入手,让学生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就能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2.师资培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定期组织教师考察、观摩、交流学习、拓展训练,邀请专家讲座等举措,能使教师理论知识、教育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形成创新性和启迪性的思维,形成巨大辐射作用,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总之,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保障。

3.深化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所属地域的不同或习俗的差异,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应积极开发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实现“一校一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4.依托信息技术平台,释放校园文化巨大潜能

网络信息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限制,具有更多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除了传统的活动形式外,我们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平台,拓展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为各种思想的共存、交流和融合提供空间,提升社会的影响度,充分释放校园文化的巨大潜能。

第7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数学实验;实践;推广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经济时代”、“学习型经济时代”。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欧美等西方经济强国步入了衰退期,而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自身的贡献。但是同时社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他们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的数学努力突破传统向各个知识领域渗透,逐渐成为经济竞争中不可缺少的高新技术及手段。因此,推广数学实验课程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数学创新和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二、数学实验的发展前景

(一)数学实验的特点

计算机教室作为实验场所。教师讲授仅作为实验引导。改变以往“黑板、粉笔——纸、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传授Mathematica、Matlab、Lngo、Excel等软件,让学生自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数学实验的发展状况

目前数学实验是各大中专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试点课程,尤其在高职院校,现在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最早开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些美国大学中,当时被称为“数学实验室”。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并迅速发展。目前本科类院校基本都已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或开设有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的相关课程。高职院校一直注重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出了基础类课程的教授必须“精、简、专”,而传统的数学课程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转变过去旧的思维模式,借鉴计算机、英语等课程改革方式,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同时,逐渐融入学科课程当中,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可或缺的帮手,数学实验就成为了最好的途径。

三、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

(一)我院数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2007学年下学期开始在全院06级各个专业开设了总课时为64课时的《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选修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实验课程的比重逐年增加,现已形成独立的《数学实验》课程(32课时)。教师授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演示使用大屏幕投影和人机对话模式相结合,学生一人一机。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的是数学软件Mathematica5.0的使用。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逐渐在教学当中增加Excel案例讲解及Lngo、Matlab软件简介。使学生的接触面更加的丰富,专业辅助工具可选范围增多。

(二)数学实验融入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仍脱不开“试卷定成绩”的模式,同时也把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训”的情况,学生也会养成平时上课不认真,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忘得快的不良习惯,这都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因此,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是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实现的目标。数学实验课程的引入,有效的满足了专业教学这一改革的需要。譬如,对于我院开设有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机械设计、装配、系统仿真等领域知识都有要求。但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和结论多是经由数学推导得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也无法理解。通过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的数字计算、图形编辑及动态仿真模拟等功能,将各种系统工作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使一系列专业问题均计算、图形建模可视化,必然可使学生的理解更透彻,获得的数据参数更为准确、直观,同时可发挥学生自身创造性的模拟实验,理解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对系统的影响,学习各种编程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数学实验在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第8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改革

S85-4;G7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畜牧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将大量的高新技术引入到畜牧业当中,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现代的职业岗位中的工作都包含有先进的技术,相关的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才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级畜牧兽医人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的培养职业从业人员,强化技能训练,成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复合应用人才。

一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实践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都不够重视,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认知到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实践教学当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十分陈旧,主要是为了印证理论而开展实践教学,没有设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化

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简单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缺少新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开展演示性实验,在一开始就将实验的内容和程序设计好,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简单的进行复制就完成了实践课程,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取相关的实践操作技术。在高职院校中,还有较多的实验室没有配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实际的生产中,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将诊断案例和典型病例以及动物模型等展示给学生观摩,保守封闭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导致教学的形式单一化。受到地域、交通、环境和病例等的因素影响较深,更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有效区分畜牧兽医专业与其他高职专业的教育形式,无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3.教学设备仪器陈旧老化

实验室的建设较为落后,部分设备和仪器老化,无法正常的开展动物实验,同时实验的经费不足,所以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受到限制,学生的实验课程较少,实验室只会在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活动时开放,其余时间不得入内,降低了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的速度。并且由于实习基地的资金投入不充分,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与社会生产单位相比,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无法起到示范作用,影响了学生兽医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推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需要结合职业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将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过高职三年的培养后,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的技能和职业素|。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畜牧兽医专业需要完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充分调研之后,根据畜牧兽医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相关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和教学组织模式等进行改革,经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后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当中,包括有实训、顶岗和生产实习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贴近专业工作性质,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更能够在教学比赛中渗透一定的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力。

3.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不仅要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软件和硬件,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依照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合理培训教师队伍,提高其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实行“双师型”教师准入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

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以及畜禽生产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涉及到科学技术的运用。为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关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够有效转变畜牧业生产和管理方式,解决动物疾病困扰等问题,需要重视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畜牧业的发展特点,满足社会对畜牧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突出教学特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结语

文章在分析了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何淑玲,张学礼.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途径初探[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09)

第9篇:学院推荐意见范文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学用”差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02-03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它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变“教”为“做”、在“做”上“教”,化“学”为“做”、在“做”上“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融“教、学、做”于一体,对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脱节、学用分离的弊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起到了革命性作用。但作为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一项颠覆性改革,无论是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探索上,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

一、制约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

1.项目内容选取方面。有些项目与实际职业能力要求脱节,仍偏重于对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训练,只不过把基础知识模块从形式上变成了“项目”。有些项目即使来源于行业企业,但缺乏应有的“代表性”“典型性”,项目之间往往相互孤立,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及拓展性。

2.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多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是由原来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改造而成,实训设备与项目不配套,甚至有些项目没有相应的实训设备。即使是新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也往往分为理论教学区和实训区,布局、设备摆放等不适合边“做”边“教”,教师教学中不得不仍然把理论和实践分开进行,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另外,教室环境职业特色不浓,学生不能“身临其境”,难以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3.教学实施方面。很多教师仍受“传道授业”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仍然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也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致使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落实。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但缺少应有的人文素养,甚至不通物情,在如何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方面有很大欠缺,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自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4.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教学质量评价沿用学科体系的教学管理方法,评价标准重在考察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程度,忽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课时上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的教师不增反减,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调动积极性,反而挫伤积极性。教师是否参与课改,与薪酬、收入没有关系;课改成果,也与职称晋升关系不大。

5.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面。评价方式仍多以考试为主,很大程度保留了“知识本位”的考试评价方式,偏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考核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注重结果考核,不注重过程考核,致使许多学生不注重“做”,不注重技能培养,“高分低能”屡见不鲜。即使有的学校加入了过程考核,但往往由于班容量大,过程考核工作环节不细,考核成绩不能全面体现学生平时的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成为给成绩不及格学生加分的理由。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对策

1.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要选取项目内容。[2]深入企业调查,分析专业及课程对接岗位需求,结合行业企业标准,确定课程能力要求。要借鉴项目教学的成熟经验特别是德国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方法,强化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坚持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融入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的连贯性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出由简单到复杂递进、由单项技能培养到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学习项目及相关任务,并细化出既能包含相关知识点又能锻炼相关职业岗位技能点的任务单元。要充分考虑学生职业成长需要,以“理论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要兼顾学生职业发展,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搞好内容延伸、扩展,并随着行业技术进步及时补充和调整项目内容。

2.建设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相适应的教学场所。[3]建设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保障。教学场所要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教室的布局、设备的摆放适合边讲边练,室内环境体现职业特色,适合讲解、实训、小组讨论、实物展示等多个教学环节;硬件设施与实施职业岗位教学的项目、任务配套,硬件设施紧跟行业技术发展、与行业设施设备更新同步。

3.科学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从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阶段中逐渐减弱,学生技能要从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三个阶段中逐步增强,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4]第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恰当引出项目,明确“任务”,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感觉所学东西“用得上”。目前的课改,项目内容选取虽然基本做到了“学的东西要有用”,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问题)远没有从根本上很好解决。“让学生学起来”,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任务的实用性。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项目在行业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案例说明、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现场参观等,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第二,透彻分析项目和“任务”,制定“施工”方案,明确实施步骤。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需要分几步”,“每步做什么”,明确完成项目和“任务”的大致步骤,并准备相关资料。根据项目和“任务”的难易程度,特别是完成新的较难的项目时,要给学生暗示或提供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踮起脚尖能够得着”、做得成。要运用类比法,拿生活中的例子或其他案例作比喻,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从中受到启发,确定实施步骤。第三,结合教学内容和职教学生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完成“任务”与企业员工完成任务有明显差异。企业员工接到任务后只需从自身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库存”中找出相应的一部分应用即可,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无需专门再从中摄取新东西;而学生则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和能力宝库,否则,就失去了完成“任务”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而“教学做一体化”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的角色,变“教师”为组织者与协调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习得岗位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因此,设计教学方法要针对职教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比如,捕获一个新的知识点,可先让学生做,观察现象;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从实践总结;再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如何产生的,引出新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释现象。通过类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使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再比如,教授难以理解的新知识时,先讲授大概,然后引导学生“做”中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做”前少讲,“做”中多启发学生领悟、理解新知识;“做”后重点讲解,使学生学会从“做”中分析问题,从“做”中获取新知识,实现“教学做”的真正融合,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第四,启发学生谈收获,帮助学生总结并拓展知识,与学生共享经验和“教训”。组织学生就如何依据已有知识对新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如何通过“做”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如何通过“做”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等方面自由发言,使大家分享知识、技能,领悟自主学习和自主构建知识的方法。教师针对整个“任务”或项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集中讲解,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拓展到其他项目,使学生感觉“用得上”“学得会”“能发展”。

4.建立健全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5]对教师教学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包括“一体化”教学考核制度、“一体化”教学质量标准、“一体化”教学能力测评标准等在内的一整套“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关辅助制度。教学工作量计算及计酬办法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积极引导、激励教师投身于“教学做一体化”、醉心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要注重考察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如参与教学的程度)、学生学习效果(如教学中是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将“教、学、做”真正融合在一起)等反映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等方面,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使真正付出劳动、取得实绩的教师得到肯定和认可,甚至可以把“教学做一体化”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项较大权重列入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充分激发其提升教学层级的工作热情,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持续发展。

5.建立健全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机制。[5]这是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积极性、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关键举措。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必须跳出单独采用试卷进行考核的传统定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服务社会技能、旨在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的考试考核体制。不仅要考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考查其情感、职业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及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要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或任务过程中的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知识和技能、探索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等)。要丰富过程考核评价形式,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形成的、合理的测评方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自我提高。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内因”作用的挖掘,促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殷晓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2,(7):96-98.

[2]杨轶霞.《PLC应用技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2,(9):263-265.

[3]孙志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14):148-149.

[4]李五坡,董海霞.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革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3-15.

[5]李勋.教学做一体化下的学生学习与考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