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护理常见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常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常见问题

第1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妇科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85-01

妇科是我国目前医疗纠纷高发的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在如今的医院妇科护理工作中,而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包括护理人员问题,护理环境问题以及患者自身的问题等[3],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胁。因其科室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考虑到妇科疾病患者均为女性[4],必须要提升妇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策,解决现存问题,以此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现笔者将研究结果如下:

1妇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即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多为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护士或实习护士[5],缺乏临床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缺少实践经验。在处理特殊情况发生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及使用仪器或药物解决问题。另外,部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6],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缺乏信任感等。另有及少数护理工作人员在更换液体方面出现错注、漏住接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等情况,这几类问题均能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患者自身问题

因妇科工作的特殊性,患者均为女性,易对自身病情产生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在诊治过程中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延误治疗的进程[7]。另外,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例如:某些患者在患有宫颈糜烂时,常忽略其病情,待病情加重时,极易演变成宫颈癌[8],危及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0康。

1.3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问题

妇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即为阴道炎,主要分为滴虫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藻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等,在诊治此类病变的过程中,需采集患者阴道的分泌物置于玻片上[9],将其放于显微镜下检查,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常忽略采集的标本勿污染等问题,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室时,触碰拨片使采集的阴道分泌物受到污染,从而影响了对疾病的判断。另外,对于需要住院的妇科患者,常因长时间不能翻身,而出现压疮,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引起护理纠纷。

2针对常见问题制定解决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妇科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⑴为院内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研讨会,也可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10]。⑵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在院内进行模拟病房,模拟特殊病例,以培养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及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⑶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及疾病类型,及时告知患者与其家属其病情变化情况[11]。⑷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反复核对所使用药物的名称与剂量,对院内引起的新型药物进行核对,从备药到配药等各个细节明确化,且在书写文书上注意字体清晰,语言简洁。

2.2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畅也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⑴使妇科病房环境整洁,通风顺畅,及时跟换所用物品,以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12]。⑵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病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疑问,以此减少其焦虑不安情绪[13]。⑶在与患者沟通时,需注意语言及态度的和善,善于采用贴心且温暖的语言来面对患者,时刻行使人性化护理。

2.3加强几类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质量

针对上述常见妇科疾病诊治中较常出现的问题,院内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送检标本中的规章制度操作,明确职责,保证护理人员将送检标本送至检验科室时,注意途中不触碰标本边缘或勿将其他标本纺织一起,避免交叉感染[14]。且对于需要住院的妇科病人,应将放压疮卡挂在床头上,密切注意患者皮肤变化情况,随时记录患者翻身时间、处理措施及皮肤变化情况,并嘱患者或其家属在核对书上签名,以此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小结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越高,同时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国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院内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口碑,一旦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直接影响到了院内的信誉[15]。现笔者总结出一些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此减少甚至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可在良好的环境下行使护理人员的职责,此种方法可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改善并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玉香.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吉利医学,2012,33(10):2222-2223.

[2]李春侠.医院妇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74.

[3]彭侠.浅议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J].中外医疗,2012,4:170.

[4]王淑秋,宋玉波,顾莲芳等.妇产科护理工作浅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97.

[5]张莉,张东红.PBL在妇产科护理实/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5-296.

[6]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84.

[7]田珈宁.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学杂志,2006,9(7):695.

[8]王文,邓泽虎,李才勇.妇产科的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处理[J].西部医学,2007(6):6.

[9]孙晓红.妇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体会[J] .医学信息,2010(9):256.

[10]马萍霞.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11(1):113.

[11]邓亚丽,李晓玲.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医学临床研究,2007(1):56.

[12]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06(11A):456.

[13]陈梅.处理护理投诉应把握的4个环节[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0):412.

第2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注射室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护理人员直接和患者接触,也是护理纠纷的好发环节。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市中心,患者相对集中,层次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要注重自我规范与保护这已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我院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针对注射室的常见问题采取了相应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注射室常见问题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在注射室的护理工作中,注射疼痛是护患双方必须面对的常见问题。如何针对疼痛产生的不同原因,正确应用操作技能、技巧,帮助患者避免疼痛、减轻疼痛是护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1 操作人员未掌握无痛注射技巧

1.1.1 严格按照“两快一慢”的原则进行注射:进针和拔针要快,推药要慢,对不合作的患者尽量在注射前先把患者固定好,避免因患者在注射时挣扎而快速推药造成患者疼痛。

1.1.2 采用按压穴位注射 臂部有一环跳穴,位置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在臂部股内注射操作过程中,用左手拇指采用适中的指力按压环跳穴的同时进行肌内注射,可以显著地减轻患者对注射部们的疼痛感。实践证明,按压环跳穴减轻注射疼痛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1.1.3 使用改良的皮内注射方法 多种药物使用前都需要做皮内注射试验,而皮内注射是所有注射中患者感觉最为疼痛的一种。我们应用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如下: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中点处(以患者自己的食、中、无名三指为准),按常规消毒皮肤抽取药液,驱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轻握患者手臂,左手拇指放于消毒范围下端,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贴紧,几乎呈平行状,维持姿势不动,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拉紧皮肤,随着皮肤弹性,针尖斜面刺入皮内,放松左手拇指的同时,右手顺势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 ml,使局部隆起一圆形皮丘,隆起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在接受皮内注射时的疼痛强度。

1.2 患者紧张,导致局部肌肉收缩,增加注射时的疼痛 部分患者肌内注射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导致局部肌肉收缩,引起进针难,增加注射时的疼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注射时的疼痛。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待听不懂成人话语的婴幼儿,采用以婴幼儿感兴趣的玩具、饰物、食品在旁边逗孩子;对待能听懂成人语言的孩子,则采用夸奖、激励等方法,与患儿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儿对护士产生信赖感,消除紧张情绪;对待成人则采用与患者谈话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谈话的内容要以患者感兴趣为原则,并且还可以同时把健康宣教的工作完成,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1.3 部分药物由于其特性导致注射疼痛加重 如25%的硫酸镁、胸腺肽等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注射维生素、黄体酮等油剂类药物时,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的部位还会导致脂肪层内,不但药物吸收差,特别是油剂类药物还会导致脂肪液化等严重不良反应。合适的部位和适宜的深度,才能在使药物迅速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减少这类药品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1.4 同时注射多种药物 剂量较大,药物集中在一起,不但影响药物吸收效果,还易造成局部硬结,引起局部疼痛,特别是婴幼儿,肌肉层薄,更易产生此种情况。对待此种情况,我们通常采用分药物、分部位注射,这样注射到局部的药量少了,不但避免了硬结的产生,还避免了潜在和少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2 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其造成的潜在问题

由于患者注射时间无规律性,而且护理人员存在着缺编的问题,容易出现患者排队等待注射的高峰期。如果让患者久等,一是耽误治疗,二是往往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无助、不满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往往又是导致深层次护患冲突、纠纷的潜在因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不增加科室人员编制的情况下,采用了弹性排班,在患者前来注射的高峰期增派1~2名护理人员,缓解了患者拥挤、等待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同的微笑服务、和风细雨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3 注射室常见的法律问题

第3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导尿技术在临床上常用,熟练地掌握导尿技术及护理操作会减轻患者痛苦。如果对于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不及时则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对于导尿患者的护理中,护士责任心、耐心、细心能让患者感到温暖,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1 导尿分类

导尿分为临时导尿和留置导尿。临时导尿在24 h内拔除尿管,如进行尿培养或急性尿潴留等采取临时导尿;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常见,尿管需留置24 h以上,尿道口每日要清洁消毒2次,每日更换集尿袋或引流瓶1次;留置导尿管超过7 d者,每周更换尿管1次,根据排出尿液的情况通常以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

2 常见问题

2.1 导尿时心理障碍情况 一些男性患者对护士导尿产生心理障碍,往往面红耳赤,下腹部及会肌肉紧张,影响导尿顺利进行,对于病情较急的患者心理障碍影响不大,疼痛和膀胱鼓胀占据了他们的情绪,导尿过程较顺利。

2.2 偶见女性患者尿道口下裂现象 2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女性尿道口下裂情况见4例。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尿毒症患者3例。尿道口下裂的特点是尿道口和阴道口并行,导尿时尿管易误入阴道内,导尿时除了严格消毒会外,还要准备2套导尿物品。一旦尿管误入阴道内,应立即更换新的尿管。此类患者导尿时寻找尿道口困难,患者及家属会表现出烦躁,护理人员要给予解释,在导尿完毕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其生理特点,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宣传卫生常识,以避免和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2.3 男性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肥大)现象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重者经常会出现尿潴留症状,导尿时较困难,如果反复插管无效时,不要坚持再插,应请泌尿外科医生配合,借助尿道探子或导丝才能成功,此法导尿很痛苦,会有尿道黏膜出血。前列腺增生较轻者,导尿时只要掌握好生理弯曲,选择粗细适当导尿管,进行充分后,嘱患者深呼吸及放松下腹部肌肉,减轻腹压,一次插管导尿成功率达98%以上,如果反复插管,尿道黏膜水肿、出血的现象较多。

2.4 泌尿系手术患者导尿护理 泌尿系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护士对患者导尿管护理不可忽视。例如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时,术后尿管护理很重要,一方面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判断出血的性质、出血量,同时还要快速冲洗膀胱,如果出血量多,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为了防止凝血块阻塞尿管,要保持引流的通畅,一旦尿管受阻,要用注射器反复抽吸,抽吸无效时,用注射器注入尿管生理盐水,用尽一切办法排除尿管的阻塞,此时患者膀胱膨胀痛苦难耐,嘱患者或协助患者变换,使其保持最佳,查找尿管引流受阻原因,如果膀胱继续膨胀,尿管引流阻塞不能消除,应立即通知医生,患者返回手术室清洁膀胱内积血或查找出血原因,避免事故发生。又如泌尿系结石患者在碎石术后尿管中会看到细小石头、碎渣等,嘱患者不要有顾虑,将尿渣集中到瓶中或小桶中,亦可以用纱布过滤尿液,观察排石情况,以判断碎石排出效果。

3 导尿及尿管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3.1 导尿前检查尿管质量,对双腔气囊尿管应检查气囊是否漏液,采用的方法是用注射器注入气体或生理盐水,检查气囊的质量。气囊尿管进入膀胱有尿液流出时,再插入10 cm后,向气囊内注入液体或气体,防止充液的气囊嵌顿在尿道内而致黏膜出血或由于牵拉使尿管滑出。气囊内充液以注射用水为宜,同时记录充液量,以便拔管时查询;抽气囊液体时要抽净,操作时注射器应穿透尿管近端的闭塞处,防止气囊内液体残留形成囊性肿物而在拔管时损伤尿道。拔管时动作要轻。

3.2 留置尿管患者翻身时不可过度牵拉,下床活动时尿袋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尿液逆流。每日用0.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观察引流尿液的性状,如有混浊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行膀胱冲洗;护理尿管时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及牵拉,鼓励患者多饮水。

3.3 导尿时对于腹腔内有大量尿液的患者,首次不得超过1000 ml,防止腹腔内压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造成血压下降,产生虚脱,亦可因为膀胱突然减压,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引起血尿。

4 体会

第4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5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28-0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是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肿瘤复发率可达40%-70%[1]。术后辅膀胱灌注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膀胱灌注化疗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一般较长,而且操作简单,患者一般都在门诊进行治疗和观察。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对5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定期门诊灌注化疗,现将相关问题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1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83岁,4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灌注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羟喜树碱、吡柔比星、丝裂霉素等。

1.2 治疗方法 术后两周来院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溶入5%葡萄糖液40ml,羟喜树碱20mg溶入0.9%生理盐水40ml,丝裂霉素10mg溶入0.9%生理盐水40ml。嘱患者灌注前4小时禁饮水,使尿量减少。灌注前排空膀胱,无菌操作下置入一次性尿管,确认在膀胱内后缓慢注入药物,再注入10ml空气,以免药液残留在尿管内,最后钳夹尿管末端轻轻拔出。每15分钟俯、仰卧、左、右侧卧位交替,保留一小时,自然排出。每周灌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1-2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

2 常见问题及护理

2.1 灌注前

2.1.1 溶媒不当 出现1例溶媒使用不当,为吡柔比星使用0.9%氯化钠稀释。说明书中提示可溶入5%葡萄糖液或注射用水,难溶于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不宜作为溶剂。这就要求操作者严格核对,配制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要求配制,保证溶媒正确、剂量准确,避免药液的浪费。

2.1.2 插管困难和疼痛 出现6例插管困难,予更换硅胶气囊导尿管重新置管后成功4例,更换操作者成功2例。5例在插管过程中疼痛,予疏导,转移注意力均缓解不适。老年患者多伴有前列腺增生,操作时选用较细的尿管,如12-14号。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充分尿管,动作轻柔,尽量减轻对尿道粘膜的刺激。操作过程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放松,减轻患者不适感,避免由于精神紧张引起尿道收缩,造成插管困难。必要时家属陪伴,减轻患者焦虑。门诊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进行操作,以熟悉患者病情,利于门诊患者持续的灌注治疗。

2.2 灌注中

2.2.1 灌注受阻 出现3例灌注受阻,予拔管后更换一次性尿管重新置入后灌注成功。操作者置管时充分尿管,引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肌肉,以利于尿管顺利置入,防止打折扭曲,造成灌注受阻,增加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

2.2.2 药液外漏 出现3例药液外漏,一例为误入阴道,2例为操作不当致药液外漏。对女性尿道外口显露不明显,难以判断尿道口位置者,应耐心分辨,确认置入膀胱方可灌注。一次性尿管连接注射器时去掉接头,连接紧密。硅胶气囊尿管灌注时,钳夹尿管末端,将注射器针头自钳夹上端刺入尿管方向,缓慢注入,注意避免刺穿发生漏液。

2.3 灌注后

2.3.1 膀胱刺激征 为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灌注后数小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者血尿,是由于药物透过膀胱黏膜下层血管进入血液并刺激该处神经所致[2]。配制药液时稀释液不能过少,注意充分溶解,防止药物颗粒附着于膀胱壁刺激膀胱粘膜。冬天注意稀释液温度,控制在20-25℃。每次灌注前做血尿常规检查,观察有无炎症。嘱患者排出药液后即大量饮水,每日>2500ml,本组3例轻症患者大量饮水后症状消失,1例严重者暂停灌注后遵医嘱给抗生素处理后好转。

2.3.2 膀胱内、尿道内烧灼 出现1例膀胱内烧灼,1例尿道内烧灼。吡柔比星如灌注速度过快或保留时间过长,会出现膀胱内烧灼,所以灌注时不宜过快,一般2-3分钟为宜,以免冲力太大增加对膀胱粘膜的损伤、刺激。保留0.5-1h。1例尿道内烧灼的患者,给予灌注后保留尿管,待排出药液后再拔出,避免了药液对尿道的直接刺激。

2.3.3 灌注后排尿困难 如患者排尿困难,可予诱导排尿,给患者听流水声、冲洗会阴、按摩或热敷小腹,促使其自行排尿,以避免再次导尿的痛苦。

2.3.4 胃肠道反应 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嘱患者注意休息,进食清淡食物,多食蔬菜水果,进食后适当活动,保持好的心态。

2.4 其他问题

2.4.1 中断治疗 本组有1例因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弱,1例因经济原因,中途停止灌注治疗。由于患者对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加之文化水平,经济水平以及对化疗副反应的恐惧等原因,往往会中断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膀胱癌复发、多发特点,介绍灌注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持续灌注治疗的重要性,避免患者自行中断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2.4.2 尿道狭窄 与反复置管或置管不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未严格无菌操作或高浓度药物直接刺激尿路有关。操作时严格无菌,选择细软的导管,充分,严禁粗暴操作,拔出尿管时避免高浓度药物流入尿道,损伤尿路黏膜。1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插管困难,协助医师行尿道扩张后再置管灌注成功。

2.4.3 恐惧、焦虑 肿瘤患者思想负担重,有的认为被判“死刑”,对预后失去信心。有的对尿管置入心有余悸,精神紧张。有的对化疗副反应恐惧,担心脱发、恶心呕吐等。护理人员应尊重和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以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言语取得患者信任。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 小结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可有效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3]。膀胱灌注化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时间长,有的患者难以坚持,需要医护人员、家庭多方面的支持才可以保证灌注的连续性。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定期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规范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嘱患者定期复查,观察有无镜下血尿及新生物生长,避免因暂时无明显症状而延误复查和继续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肝肾功能、血常规,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69.

第5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一般宝宝的脐带结,在7天左右会自行脱落,可有的时间会很久,例如有的宝宝是20天才全部脱落。做妈妈一定要小心,因为脐带很干,碰到的话宝宝会疼会哭。

应对办法

每天用棉签蘸紫药水消毒一下,有干燥的作用(最好不要用酒精,酒精消毒会刺激),然后抹上金霉素眼药膏,敷上点纱布,用护脐带(孕婴店有售)包好。换尿布多注意,检查一下,直到自行脱落为止不要强行用手去拉,不要着急,所谓瓜熟蒂落就是这个道理吧。

问题2:鹅口疮

鹅口疮属于念珠菌感染。在嘴里出现白色斑块,用力涂抹可掉,底下可见嫩红的口腔黏膜。宝宝长鹅口疮会哭闹,影响吃奶,妈妈要注意小心观察。

应对方法

建议用棉签蘸自制霉菌素药片磨末加生理盐水涂抹,坚持每天涂抹3~5次,好像给宝宝刷牙一样,主要是让宝宝口腔更清洁,多透气如果口服合生元益生菌效果会更好。

问题3:奶癣

奶癣也称湿疹。是小宝宝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宝宝脸上会出现很多红色细小疙瘩,厉害的有的还有脓头。

应对方法

婴儿患奶癣严禁用肥皂水或热水烫洗,宜用温水给宝宝清洗,擦干后,可以薄薄地涂抹一层地塞米松冷霜或软膏,很快就会见效果,另外不要给宝宝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柔软清一色的棉布为宜,衣服要宽松,清洁,不要穿盖过多。宝宝如用手抓脸可给他戴上手套。

问题4:黄疸久久不褪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此后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痘期间宝宝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肤黄外一切正常,这种情况大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爸爸妈妈是不需要过分担心的。

问题5:宝宝吐奶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

第6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由于患儿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因其生理解剖特点,疾病发生率高,为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将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极低出生体重儿易患的主要疾病

(1)低体温;(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颅内出血;(4)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5)营养不良、坏死性小肠炎;(6)高胆红素血症;(7)严重感染;(8)水电解质紊乱等。

2 护理

2.1 保暖

由于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多,所以患儿体温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多为低体温。且皮下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棕色脂肪少,易患硬肿症。为防止低体温引发的并发症,应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可根据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设定,以后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整,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治疗、护理操作均在暖箱内进行,避免受凉。密切检测体温变化。

2.2 预防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

2.2.1 此患儿的抵抗力比正常新生儿低,因此,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参观人员,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及物品清洁,预防交叉感染,还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

2.2.2 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不仅依赖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及持续时间,而且还决定于血脑屏障的健康状态,该患儿的血脑屏障不健全,如合并感染易促使血脑屏障开放,加大中毒机会,当血胆红素大于12mg,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应尽早蓝光照射及应用白蛋白等。

2.3 合理给氧

该患儿易发生缺氧及呼吸暂停,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时,应及时吸氧,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应给予机械通气,改善缺氧,呼吸改善后及时停氧。喂奶时暂时出现青紫,可在喂奶前后给予间断吸氧。氧浓度30%-40%,切记吸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当给予浓度>50%,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慢性肺部疾病等。因此应监测血氧浓度,根据病情变化,调节血氧浓度。当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应给予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并适时应用呼吸兴奋剂。

2.4 预防颅内出血

该患儿25%-50%表现为无症状颅内出血,不可忽视。脑室内出血可高达80%,早期应用鲁米那钠可明显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因此生后应用鲁米那钠及止血剂3-5天,并注意监测头围的变化及神经系统的症状。

2.5 喂养及营养

2.2.1 喂养

因该患儿能量储备少,出生后受冷空气刺激,呼吸及肌肉活动能量增加,糖原在生后很快被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如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可影响以后的体格及智力发育。因此要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据Troche等报道,早期接受肠道喂养的患儿较少发生低血糖、脱水、高胆红素血症、氮质血症及发热。所以当患儿呼吸、循环及全身状况较稳定时,在24小时内开始喂奶。以母乳为首选,无母乳者,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又少到多,有少量到多次,喂奶速度不易过快。每次喂奶时间不超过15分钟。喂奶时头稍抬高,喂奶后拍背,取右侧卧位防呕吐呛入如气管。每日测体重,以调整奶量。

2.5.2 静脉内营养

消化道畸形及严重感染者,多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液。用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液体速度,使其在24h内均匀输入,以免引起低血糖,并应监测血常规及生化,了解电解质平衡状态。及时对症处理。

2.6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该患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如发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或、面部或全身青紫,苍白,皮肤有花纹等、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抽风、腹胀,呕吐,腹泻、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等、24小时无大小便或出生后三天仍有黑便、有出血症状。

3 体会

(1)精心喂养至关重要

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其吸吮及吞咽能力均弱,并易致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不同体重是产儿的胃容量有明显差别,胃容量小时间延迟,淀粉酶及胆酸分泌少以及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低下等特点,使其容易发生溢乳、吐泻及腹胀,从而导致窒息,甚至死亡。部分早产儿可无呕吐而出现呼吸暂停、心动加速反复吸入、发育迟缓等,甚至猝死,反复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摄入量的不足,可导致低血糖性脑病,长时间摄入量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因此细心正确的喂养至关重要。

(2)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保持正确可避免误吸。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吸氧处理,力求以最低的吸入氧浓度维持患儿的正常生理,本组需吸氧者64例,经随访无1例出现氧中毒。注意皮肤黏膜及脐带护理及注意体重增长情况可避免感染发生。

(3)有效的呼吸管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感染的发生。

(4)合理精心的护理

第7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操作规程不规范、不熟练个别护士特别是刚进入ICU:的护士对微量注射泵操作程序不熟练,不按程序进行操作,缺乏对某个环节的设定[1]。

1.2 堵管:由于延长管有一定弹性, 容量大, 病人在躁动、吸痰,咳嗽后针头很容易堵塞, 堵塞后微量泵仍继续输送药液, 但药液并未进入血管, 而积聚在延长管内, 当延长管压力增加到一定限度时, 微量泵才报警,这对危重患者是不利的。

1.3 药物反应:病人使用三通的管道上同时输入两种液体时, 由于微量泵注射是在单位时间内匀速将药物输入体内, 当另一条管道输液速度较快时, 造成两条液路的压力差, 阻碍了微量泵的正常速率, 导致微量泵报警, 严重时可引起药品间的相互反应, 给病人造成危险。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1.4 药物计量单位与计算单位方法不统一:目前临床常用给药剂量单位有μg/ (kg•min) 与μg/ (kg•h) 两种[2]。如何将药物合理配置、及时方便地调整药物泵入的浓度,每个医院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某些方法计算复杂且易出错,不便于药物剂量调整,易造成计量不准,不适于抢救治疗的要求。

1.5 药物渗漏: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的药物多为血管活性药物,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在推注过程中如果发生药物外渗,微量泵的报警系统不会反映,容易造成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静脉硬化的危险。

1.6 静脉回血处理不当:由于给药速度慢、延长管过长或折叠扭曲、导致静脉回血,个别护士专业知识欠缺,对患者的病情及泵入的药物作用不了解,若不考虑注射药物的性质和剂量,盲目采用快进键处理回血或用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加速推注,会致使短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药量过多,产生不良后果[3]。

1.7 微量泵故障:速度不准确,蓄电池耗光,与保养不当,不注意微量泵的清洁,特别是高粘度药液粘在推进器和导轨摩擦处,影响速度的准确性。

1.8 微量泵更换药液停止工作:由于操作者不熟悉仪器,在更换药液后未及时按开始键,长时间内使药物无法进入体内,导致不良后果。

2 护理对策

2.1 熟练掌握微量注射泵的性能:微量注射泵带有蓄电池,充电后转送病人时可连续使用2~5h ,连接交流电可自由充电,国产WZS- 50F6 注射泵、北京思高路双通道注射泵泵入范围可在0. 1~999ml/ h 选择,注射器通常选择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微量注射泵有灵敏的报警系统,包括阻塞、滑座与注射器分离,余量,低电池容量报警等,要熟练掌握、识别各种报警显示及处理方法。

2.2 应用微量泵注射药物时, 如无明显原因而出现血压、心率较大变化时, 应观察注射泵连接管、血管是否通畅,将微量泵延长管部分与正压接头处脱开, 观察连接管、血管是否通畅, 切勿在延长管部分折叠向血管内挤压, 尤其应用硝普钠时, 以免造成患者血压突然下降。

2.3 使用微量泵注射药物时, 用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通路,不能同时作为输入其他药物的静脉通道[4],以免影响微量泵的正常速率, 导致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药量减少或由于液体管路的压力差导致的反应。

2.4 药物剂量与泵速换算使用50ml容量注射器,计算公式:配置药物总剂量= 患者体重( kg) ×系数(k) ; 将常用的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按给药的剂量分为三类,一类: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二类:硝普钠、硝酸甘油,三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常数(k) :一类为3 ,二类为0. 3 ,三类为0. 03 ; 将上述公式计算的药物总剂量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至50ml ,如调节微量泵注药速度为1ml/ h ,相当于给药的速率为1μg/ ( kg•min) 。临床使用证明,次方法简便、易学,值得应用和推广。

2.5 加强巡视观察: 严密观察用药的局部反应, 有无回血、外渗, 尤其从中心静脉输入时, 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回血肿胀。一旦发现药物外渗, 应立即停止推注, 重新选择静脉, 并做好局部处理。输注高浓度药物时,尽量采用大血管,以免外渗导致皮肤红、肿、局部坏死严重后果。

2.6 妥善处理管道回血,更换注射器或病人躁动、咳嗽管道有回血时,严禁按快进键处理回血,可用另外一副注射器将液体回抽,再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注,并将延伸管内有血的液体排除,如果连接管内回血较多时,需重新更换,调节微量泵后连接; 应用期间不能随意中断泵入药物,可提前配好药物连同微量泵更换,更换动作要迅速、准确,血管活性药物更换前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规范方法更换注射器,先将管道加紧,按停止键卸下注射器,装上配有50ml药液的注射器按快进键排气,药液排除后立即按开始键从空注射器上分离延长管接到新注射器上,再将管道打开。[5]研究表明:规范方法能有效地预防血液的回抽或瞬间非意图性快速注入大量药液给患者造成致命性的危险[6]。

2.7 加强微量泵的保养,每次使用完毕后,将数字调到0位,用75%酒精擦拭泵体[7],并置于通风干燥处。

2.8 规范微量泵的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预防感染,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泵管、三通处用无菌巾覆盖。中心静脉注射药物时,需带无菌手套。

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之前,必须规范学习、培训微量泵的使用,注意事项,微量泵使用当中所出现的故障及处理。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三查七对,对于高浓度的液体加强巡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发现有些清醒的病人由于对该治疗仪器缺乏了解和认识,会产生恐惧、疑虑、不安的情绪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现象, 因此护士在临床应用中要做好相关知识及该仪器的优越性的介绍, 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保证病人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应用微量注射泵抢救危重症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彩云.ICU应用微量注射泵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1):108

[2] 孙玉蕾,蔡晓. 微量注射泵泵速与剂量的换算[J ]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 ,12 (6) :2418

[3] 韩玉芳. 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J ] .齐鲁护理杂志,2000 ,5 (6) :390

[4]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9

[5] 谢贵华,易一乐.心脏外科患者微量注射泵应用的技巧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8,37(24):2871

[6] 曾桂英,微量推注泵更换注射器方法的探讨[J ].中国实川护理杂志,2007,11(23):34

第8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防范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96-02

急诊科作为医疗单位抢救任务最重、病种最多、重危急症患者最多、患者抢救量最大的科室之一,在患者的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进而产生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等事故。所以,针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本次临床研究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5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329例,女性171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23.4岁。

1.2护理过程常见问题

第一,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一方面,护理人员穿刺操作熟练程度较差,血管选择不合理,操作前准备不足,无法一次穿刺成功,易造成皮下疼痛、肿胀,穿刺过深或是过浅。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对输液注意事项、药物配伍和药学性质不了解,易造成输液操作,造成药液变色或是浑浊,导致医疗事故。

第二,服务流程不规范。首先,患者完成输液后,护理人员未以正规方法按压穿刺点,导致穿刺点出现。其次,护理人员在用药前,未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再次,输液前护理人员未详细核对患者资料,造成输液错误。最后,护理和就诊程序不规范,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早退迟到问题,未能坚守岗位,未能准确详细记录患者护理和就诊情况,无法查对有关资料,导致患者家属来回奔波划价、拿药。

第三,护患之间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由于急诊科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较大,护理人员穿刺和配药工作量较大,因而未能有效、及时地与患者交流,不了解患者基本需要以及身心状况,患者随意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和位置,进而造成输错液体、渗漏、回血堵塞等问题,引发患者家属易怒情绪,最终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

第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未能遵循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解答患者疑问时过度急躁,与其生硬,漠视患者的各项需要,服务不热情,害怕麻烦,进而激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

第五,输液环境较差。急诊科室患者通常为老年人或是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且陪护探视人员数量较多,加之输液室面积较小,导致输液环境嘈杂、混乱、拥挤。同时,各种传染病、外伤和发热等基本患者同处一室,易造成院内感染问题。一般情况下,输液高峰时段,急诊输液室患者数量较多,但急诊科护理人员数量较少,这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拥挤排队现象,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发生不满心理,进而降低医疗质量。

2结果

所有500例观察对象中,450例患者对急诊输液护理过程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0%,25例患者投诉护理服务,约占5%,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3讨论

3.1防范措施

第一,规范输液护理流程。医院急诊输液室应建立和实施系统、一致的输液管理流程,由专人配置液体和药物。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护理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和无菌操作规范,对各种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进行仔细检查,并严格查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1]。

第二,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医院管理人员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整体提高护理人员在形象、专业技能和语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指导护理人员主动、及时、耐心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

第三,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首先,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输液室,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观察和判断。其次,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穿刺成功率,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为老人和儿童提供服务。拔针时做到一轻、二快、三按压。最后,针对护理人员学历、工作经验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提高其业务熟练程度[3]。

第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首先,对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适当增加输液高峰时的护士数量,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产生不良情绪。其次,输液室应设置可调节式输液椅,从而提高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最后,保持输液室环境的干净整洁,增强输液室空气流通性,并配置传呼系统、健康宣教图片、报纸及电视等设施[4]。

4总结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工作量最大、任务最为紧急的科室之一,能够直接反应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输液治疗是急诊室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并会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影响,一旦输液过程出现错误,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综合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输液环境,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从而改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蒋丽娟,崔秋霞,崔杨红.门急诊输液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57-58.

[2]张玲,叶文琴,席惠琴等.门急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3-64.

第9篇: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见的输液方式之一。静脉留置针套质地柔软,操作简易方便[1],能在患者血管内留置若干天,不仅能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刺激性疼痛,亦能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2]。但在临床治疗中存在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等诸多问题。本组研究分析总结对本院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43.32±11.59)岁。

1.2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操作方法 安抚患者心情、精神放松,并选择肌肤平直、富有弹性、充盈度好的上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先用止血带扎紧穿刺点上方8~10cm处,然后对穿刺点局部实施常规皮肤消毒,松开留置针外套并排尽内部空气,将静脉留置针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0°~30°夹角进行静脉穿刺,刺破皮肤并看到回血后将针放平,继续进针0.3~0.5cm。退出部分针芯,将留置针套管前端游离于血管之中。将针套送进血管内,此时不要继续进针,避免穿透浅表静脉血管壁。松开止血带,待液体滴入,并保持输入液滴注通畅,针尖皮下组织若无肿胀则穿刺顺利完成。选用无菌输液贴盖住穿刺点位,并用无菌医用胶布固定,操作完成。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输入液体性质、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式及不同封管液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联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s)检验,以P

2 结果

2.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式选择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关联性 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所致静脉炎发生率55%明显高于5d以内的45%;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所致静脉炎发生率63%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的37%;静脉滴注等渗溶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42%明显低于高渗溶液的58%,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与患者发生液体渗漏的关联性 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在输液过程中渗漏发生率为61%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3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封管方式及其封管液与静脉留置针导管堵塞次数的关联性 肝素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实施封管发生留置针堵塞11次明显低于单用堵塞28次;采用正压封管输液的患者发生留置针堵塞9次明显低于负压封管堵塞15次,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所遇问题分析 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容易对血管壁造成刺激性损伤,如静脉留置针的时间延长,会造成患者穿刺部位的炎症介质凝集,诱发静脉炎[3]。本组研究中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的静脉炎发生率55%明显高于5d以内的45%,证明静脉留置针时间控制在5d之内为宜。

静脉留置针穿刺选择关节部位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因关节部位难固定,患者关节活动弯曲时容易造成血管壁损伤,还会造成液体渗漏[4]。本组研究数据说明静脉留置针穿刺选择以上肢非关节部位为宜。

高渗溶液对血管壁刺激性明显高于等渗溶液,且容易发生血管痉挛,静脉炎发生率偏高。因此,除患者病情所需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等渗溶液实施静脉滴注,减少静脉炎发生率。

本组研究数据证明选择正压封管;使用肝素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实施封管,可降低血管堵塞发生率。

3.2 护理对策 临床静脉留置针应用中采用娴熟的穿刺技术,并选择上肢直径较粗、平直且弹性较好的浅表静脉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5]。留置时间以5d以内为宜,细致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异常反应,发现液体渗漏或静脉炎应及时处理。静脉滴注完毕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留置管,并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能减少静脉留置针导管堵塞发生率。此外,加强与患者沟通与健康教育指导,避免患者过度运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保护留置部位。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过程中,选择患者正确的穿刺部位、运用娴熟的穿刺技术、应用合理的封管方式能最大程度减少不良问题发生率,让静脉留置针发挥最大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1]邬红云,刘芳,等.静脉留置针改进固定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4-5.

[2]崔晓雪.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2):83-83.

[3]王敏.正压送管技术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