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材料成本差异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材料成本差异率

第1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800,000

在建工程200,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15,000

贷;原材料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6,000

在建工程4,000

制造费用1,000

管理费用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

1、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2、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3、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第2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1.某厂设第一车间、第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甲产品,第二车间生产乙产品。发出材料采用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2.该厂3月份“原材料”账户各明细账的期初计划成本结存额共计11.5万元。各种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价为方钢1.10元,圆钢1.00元,扁钢0.80元,机油1.60元,油漆6.00元。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明细账的期初贷方余额为6317元。

3.该厂3月份材料发出业务汇总如下:

第一车间为制造甲产品领用方钢2.7万公斤,圆钢5万公斤,扁钢3000公斤,为维护设备领用机油200公斤。第二车间为制造乙产品领用圆钢5500公斤,扁钢1万公斤,领用油漆400公斤,为维护设备领用机油150公斤。机修车间领用扁钢1500公斤,领用油漆100公斤。企业管理部门领用油漆10公斤。

4.该厂3月份采购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8万元,本月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超支3680元。

二、要求:

1.编制当月有关材料发出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三、解答:

1.3月份发料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2100

(乙产品)159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800

制造费用

-第一车间

320

-第二车间

240

管理费用

60

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方钢)

29700

(圆钢) 55500

(扁钢) 11600

-辅助材料(油漆)

3060

(机油)

560

2.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根据有关账户记录计算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6317+3680)÷(115000+60800)×100%=-1.5%。

3.月末计算发出材料成本差异额:

第一车间:(27000×1.10+50000×1.00+3000×0.80)×(-1.5%)=-1231.5(元);

200×1.60×(-1.5%)=-4.8(元);

第二车间:(5500×1.00+10000×0.80+400×6.00)×(-1.5%)=-238.5(元);

150×1.60×(-1.5%)=-3.6(元);

机修车间:(1500×0.80+100×6.00)×(-1.5%)=-27(元);

管理部门:lO×6.00×(-1.5%)=-0.9(元)。

4.用红字结转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节约额: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231.50(红字)

(乙产品)

238.50(红字)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7.00(红字)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4.80(红字)

-第二车间

3.60(红字)

管理费用

0.90(红字)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1506.30(红字)

四、解题指导:

1.采用计划成本计价发出材料时,领料时按计划单位成本编制领料会计分录。可以分次编制,也可以月末一次汇总编制。

2.月末根据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及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在计算成本差异率时,算式中节约差异用负数表示,超支差异用正数表示。计算出的差异率为负时,为“节约差异率”,反之为“超支差异率”。

第3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关键词] 存货;计划成本法;材料成本差异率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008- 02

1 计划成本法的理论分析

存货的计价方法既可采用实际成本法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根据历史经验事先对各类存货设定计划成本,在存货的日常收发过程中要求按照存货的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出、入库价值。同时与存货相关的的总分类账和明细账也都要按照计划成本登记。企业设定的计划成本不应与实际成本相差较大,每年初应参照上年度内存货的实际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相关性。采用计划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时,企业需要设置特殊账户“材料成本差异”,该账户核算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会计期末时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再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同实际成本法相比,计划成本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通过计划成本法可以加强对存货的日常管理工作,考核采购部门的采购业绩,了解企业存货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便于事中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简化大中型企业以及存货收付频繁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程序。目前计划成本法已经成为企业核算存货成本的主要方法。

2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对存货出库成本计算的影响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成本进行核算,需要设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特殊账户。“材料采购”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当存货的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时,增加“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账户余额;反之,则减少该账户余额。企业应当按月分摊发出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与存货计划成本的比率称为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包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和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两种计算形式。两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在不同的情况下,两种计算方式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甲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出、入库成本。2012年度甲企业为A存货设定的计划成本为25元/千克。甲企业2012年2月份A存货的收况如下:

(1)A存货期初结存余额100千克,计划成本为2 5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100元。

(2)2月7日,甲企业采购A存货40千克,实际采购成本980元,形成材料成本差异贷差20元。

(3)2月15日,采购A存货50千克,实际采购成本为1 400元,形成材料成本差异借差150元。

(4)2月25日,发出A存货20千克。对于该笔业务,如果采用本期成本差异率,甲企业计算出的成本差异率为:(100-20+150)/[(100+40+50)×25]=4.84%。甲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为20×25×(1+4.84%)=524.21元。如果采用期初成本差异率,甲企业计算出的成本差异率为:100/2 500×100%=4%。甲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为20×25×(1+4%)=520元。

从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1)如果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较为稳定,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并不大。但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不仅计算过程较为简单,还可以随时结出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便于企业及时开展各项成本控制工作。另外,在企业期初存货余额占比较大、本期采购较少的情况下,企业也应当使用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采用本期成本差异率则可能会使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脱离实际情况。

(2)如果企业存货实际采购成本各期变动较大,且在企业存货期初余额较少的情况下,企业则应当使用本期成本差异率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因为这种情况下,存货成本差异主要是由本期存货采购构成,采用本期成本差异率作为调整系数可以使发出存货的成本更为接近其实际采购成本。但是其弊端在于及时性较差,企业只有在月末时才能计算出各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除委托加工物资外,企业一般应当使用本期存货成本差异率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本文认为这种规定较为刻板,企业应当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何种成本差异率。

3 暂估入账存货对计划成本使用的影响

按照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在月内收到存货,而月末时尚未收到发票,也就是所谓的“货到单未到”业务,企业需要在月末时对收到的存货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待下月期初时再予以冲回。对于暂估入账的存货,由于是按照计划成本入账,因此不会形成材料成本差异。从存货成本差异率计算的角度出发,如果企业当期存在暂估入账的存货,会增加计算公式中的分母,而不会对分子造成影响,因此会使计算出的存货成本差异率比实际情况偏低。

接上例,2月27日,甲企业采购A存货100千克,但截止到月末尚未收到发票账单,因此以计划成本25元/千克暂估入账。3月2日收到各类发票,经计算A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为27元/千克,形成存货成本差异借差200元((27-25)×100)。考虑到该笔经济业务,甲企业2月份的本期成本差异率为:(100-20+150)/[(100+40+50+100)×25]=3.17%。甲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为20×25×(1+3.17%)=515.82元,低于原计算出的成本524.21元。而如果考虑到该笔存货的购入,甲企业计算出的本期成本差异率为:(100-20+150+200)/[(100+40+50+100)×25]=5.93%。甲企业发出存货的成本应为20×25×(1+5.93%)=529.65元,与甲企业实际结转的存货发出成本相差2.68%,差额为13.83元(529.65-515.82)。

因此企业在月末如果存在暂估入账的存货,为保证会计数据计算的真实性,企业应当分情况予以处理:

(1)假设存货实务是按照先进先出法对外发出,如果企业月末存货的结余数量大于暂估入账的存货数量,那么说明暂估入账的存货并未发出使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计算本期存货成本差异率时,应当剔除暂估入账存货的成本。接上例,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处理,甲企业月末A存货的留存数量为270千克(100+40+50+100-20),大于暂估入账存货数量100千克,因此暂估入账存货全部未发出。甲企业的存货成本差异率为原不考虑暂估入账存货的成本差异率:(100-20+150)/[(100+40+50)×25]=4.84%。

(2)如果存货期末结存数量小于暂估入账存货数量,那么说明暂估入账存货已经被部分或者全部领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准则所规定的计算方法确定存货差异率,则会使计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偏大或者偏小。而且,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由于要对原暂估入账的会计分录冲回,同时按照存货的实际成本重新入账,这样会造成存货在上期已经领用,而存货成本差异却由下一个会计期间的发出成本负担的不合理现象。对于该现象可以采用更改会计分录处理方式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原先会计处理方法下,企业在月末应对存货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存货的计划成本);贷:应付账款——暂估存货款。现可更改为企业按照预估的实际成本对存货暂估入账,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计划成本),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预估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下月初时企业再对该笔分录做红字冲回,收到发票时按照实际成本重新入账。企业可以采用存货前期的平均价格,也可以采用最近一批购进存货的采购价格作为存货的预估实际价格。虽然企业不可能预估得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这种会计处理方式比原方法能够使存货发出成本更符合实际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第4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太原某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具体运用上,遵循《炼焦化学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相关规程》及所属中煤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探索出适应本企业生产经营特色的成本核算办法,下面就一些拙见与大家探讨。

一、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准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及其应用指南对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等进行了规范,中煤集团公司2008年修订《会计核算办法》中对发出存货的计量有如下规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每月末,必须计算并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可采用本月或者上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分配,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计算公式: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或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实际工作中部分供煤户不能及时开具发票,而生产已将暂估未入帐的原料煤消耗,月末暂估入帐的材料较多,有时占全部材料的60%以上,因此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到估价金额及其所带来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变为: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上月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上月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比如:企业20××年×月(仅以单一煤种瘦煤为例,全年计划采购成本975元/吨),期初存货、本月采购、本月发出以及暂估成本等资料如下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中煤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的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305.90+56.10)/(3373.50+858.97)=8.55%

发出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210.91万元。

实际工作中企业考虑到占比很大的暂估入帐因素,一般计算为:

(305.90+56.10-179.18+55.42)/(3373.50+858.97-5937.75+5079.75)=7.06%

发出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175.38万元。

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相差35.53万元,直接影响当期产品成本,影响损益。上述举例中相邻两个月暂估成本变动幅度相对稳定,否则计算差异会更大。

二、产品成本分摊方法及分摊比例的确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炼焦行业对生产阶段联产品成本分摊多数采用固定比例法,该厂即按照《中国冶金财会会计学会焦化分会》根据同行业标准进行测算制定的炼焦阶段联产品成本分离系数来进行成本分摊,具体比例为:焦炭76.73%、煤气17.5%、其他化工产品5.77%,企业按照生产总成本以及各产品相应比例分摊计算成本。随着市场经济逐步走向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民营焦化企业异军突起,使同行业形成了产品成本之间的竞争态势,固定比例法计算的产品成本特别是主要产品焦炭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状况,甚至与其他企业的成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对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

2008年,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成本核算方法由固定比例法变更为热值系数法,即根据上一年度各产品对应的平均贡献热值计算出的发热折标煤系数,乘以各产品当月实际产量换算出产品的折算标准煤量,以此为基础将当月成本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成本核算方法。各产品的发热折标系数,应根据上一年度的全年平均值计算确定,且在当年度不得随意改变。

应用举例:2010年度焦化各产品的平均发热折标系数如下:

热值系数法计算焦炭制造成本为1220.63元/吨,如果按照固定比例法计算焦炭制造成本为1087.01元/吨(8500×76.73%/60000),两种计算方法差异为133.62元/吨,由此可以看出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要看选用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再者,从上计算过程不难看出,即使发热折标系数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如果生产的产品品种、结构及产量分布不同,也会引起成本分摊比例不同,导致主要成本焦炭成本的可比性也会相对较低。

第5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摘 要:本文根据煤炭企业的核算背景下侧重分析材料价差是如何在本企业的实际应用,首先将材料按类别进行归类和划分,其次提出企业如何计算价差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提出账务处理。正确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对于正确反映材料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点,同时对建立和完善材料核算体系,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 材料成本差异; 核算

煤炭企业为资源开采型行业,因行业特殊,材料消耗具有特殊性是为作为促进产品形成和为生产产品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的辅助材料,一般不是构成产品实体的组成部分,为一次性消耗品或可周转复用的材料。

其中部分材料价格超过2000元,使用年限可能也超过一年,但因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不应作固定资产核算,而按低值易耗品核算。如:矿山专用的小型设备,风镐、电风钻、7.5kw以下的水泵、200A以下的低压防爆开关、7.5kw以下的电动机、10kva以下的变压器、综合保护器、局扇、矿灯、矿车、自救器、瓦斯检定器等。还有机掘设备的配件也因其不能独立为企业带来收益,不能做为单项的资产核算,计入材料中。

煤炭企业的原材料发出原则上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按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结转。

第6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一般纳税人包装物的含义及范围,并通过案例分析了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出租包装物收取租金、随同产品出售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押金的涉税会计处理。

关键词:包装物 租金 押金 增值税 消费税

一、引言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成品和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其范围包括:(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2)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3)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其中(2)、(3)、(4)会涉及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处理。在对包装物进行涉税会计处理时,要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应设置“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对包装物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科目进行核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以及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缴纳消费税。如果包装物不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是收取押金,此项押金不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或者已收取的时间超过12个月的押金,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对既作价随同应税消费品销售,又另外收取押金的包装物的押金,凡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退还的,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二、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涉税会计处理

随同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主要是为了确保销售商品的质量或提供良好的服务,应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还应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1:甲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月销售化妆品一批,价款l00 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30%,该批化妆品成本为50 000元。销售商品时领用不单独计价包装盒的计划成本为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货已发出,款已收到。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借:销售费用 1 02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 000

三、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涉税会计处理

随同产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一方面应反映其销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应反映其实际销售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例2:资料同例1。销售商品时同时销售的包装盒售价为1 500元(不含增值税),该批包装盒的计划成本为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货已发出,款已收到。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借:银行存款 1 755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02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

应交消费税=(100 000+1 500)×30%=30 450(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0 4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 450

四、随同产品出售出租包装物收取租金的涉税会计处理

出租包装物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的需要而有偿给购货单位使用即收取租金并要求按期退还的包装物,出租包装物时收取的租金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相应的包装物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将销售方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包装物租金作为价外费用并入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应税消费品同时计算缴纳消费税。

《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2014年1月1日起执行)规定: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税率为17%。根据此规定,2014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随同产品销售同时出租包装物收取租金属于混业经营。增值税按以下规定处理: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包装物租金不缴纳消费税。

例3:甲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月销售化妆品一批,价款l00 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30%,该批化妆品成本为50 000元。销售化妆品时同时收取包装物租金为1 500元(不含增值税),该批包装物的计划成本为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该公司采用一次转销法对包装物进行摊销。货已发出,款已收到。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借:银行存款 1 755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借:其他业务成本 1 02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

根据财税[2013]106号文件,应交消费税=100 000×30%=30 000(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 000

五、随同产品出售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押金的涉税会计处理

出借的包装物是指企业为了销售产品,以出借方式无偿提供给购货单位暂时使用的包装物。出借包装物通常是为了方便销售,因而其成本及相关费用支出作为销售费用处理。出租、出借的包装物报废时,其残料价值应相应冲减其他业务成本或销售费用。

为保证如期完好地收回包装物,企业通常要在出租、出借包装物时收取一定的押金,应计入其他应付款。企业出租、出借给购货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因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等原因,会导致其价值逐渐损耗,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摊销方法将包装物损耗的价值转移到其他业务成本或销售费用中去。

根据财税[1995]053号文规定:从1995年6月1日起,对酒类产品(啤酒、黄酒除外)生产企业销售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与会计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类产品销售额中征收增值税,同时依酒类产品的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纳税人为销售其他货物(含啤酒、黄酒)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或者已收取的时间超过12个月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应税消费品还应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押金应视为含增值税收入,在征税时换算成不含增值税收入计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例4:甲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月销售化妆品一批,价款l00 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30%,该批化妆品成本为50 000元。销售化妆品时同时收取包装物押金1 500元,该批包装物的计划成本为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约定押金退还期限为3个月。该公司采用一次转销法对包装物进行摊销。货已发出,款已收到。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 000

贷:库存商品 50 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 000

借:银行存款 1 500

贷:其他应付款 1 500

借:销售费用 1 02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 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

若3个月内收回包装物退还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若3个月内未收回包装物没收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1 5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500÷1.17) 1 282.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7.95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82.05×30%) 384.62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84.62

例5:甲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1月销售白酒500公斤,价款l0 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比例税率为20%,定额税率为0.5元/斤。该批白酒成本为5 000元。销售白酒时同时收取包装物押金1 500元,该批包装物的计划成本为1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约定押金退还期限为3个月。该公司采用一次转销法对包装物进行摊销。货已发出,款已收到。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 000

贷:库存商品 5 000

销售白酒应交消费税:10 000 ×20%+500×2×0.5=2 500(元)。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 500

借:银行存款 1 500

贷:其他应付款 1 500

借:销售费用 1 02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

押金应交增值税:1 500÷1.17×17%=217.95(元),应交消费税1 500÷1.17×20%=256.41(元)。

借:其他应付款 474.36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56.4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7.95

若3个月内收回包装物退还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1 025.64

销售费用 474.36

贷:银行存款 1 500.00

若3个月内未收回包装物没收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1 025.64

营业税金及附加 256.41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282.05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吴开新.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第7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关键词】因素分析法;标准成本管理;成本差异

一、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管理又称标准成本控制,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标准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的确定作为起点,通过差异的计算、分析等得出结论性报告,然后据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或克服不足。标准成本管理流程如下图:

企业在确定标准成本时,通常选择正常标准成本,即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组成。无论是确定哪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的乘积就是每一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各项目的标准成本汇总,即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标准成本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Σ(材料价格标准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

二、因素分析法

1.含义: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

2.运用规则

设F为某一经济指标,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假定三个因素分别为A、B、C,可建立关系,设F0为基期指标,F1为报告期指标,则有,

报告期与基期指标的差异为因素分析法的分析对象:ΔF=F1-F0

A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ΔF1=

B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ΔF2=

C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ΔF3=

三因素的综合影响ΔF=ΔF1+ΔF2+ΔF3=F1-F0

规则总结:分析某一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影响时,按照各因素已确定的排列顺序,分析因素用该因素的报告期与基期的差额表示,变动因素之前的各因素用分析期数据,变动因素之后的各因素用基期数据表示。

三、运用因素分析法计算标准成本中的成本差异

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项目构成,其中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素分析法分析标准成本中的成本差异只考虑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1.直接材料成本=材料耗用量×材料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设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写成F1==

设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写成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ΔF1==(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ΔF2==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例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种直接材料,A产品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15元/千克,用量标准为2千克/件。假定企业本月投产A产品6000件,领用甲材料25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12元/千克。其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设直接材料成本为F,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实际产量下标准耗用量=,实际价格=12元/千克,标准价格=15元/千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ΔF=

=(超支)

其中:材料用量差异ΔF1==

(超支)

材料价格差异ΔF2=

=(节约)

检验:ΔF=ΔF1+ΔF2=195000-75000=120000(元)

2.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消耗量小时工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 -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设实际总成本=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写成F1==

设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写成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例2:A产品标准工资率为10.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工资标准为15.9元/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6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00000元。其直接人工差异计算如下:

设直接人工成本为F,实际人工工时=10000小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10.6元/小时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ΔF=(超支)

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ΔF1=

=(超支)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ΔF2=

=(节约)

检验:ΔF=ΔF1+ΔF2=10600-6000=4600(元)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直接人工工时消耗量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总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设实际总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写成F1==

设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写成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例3:A产品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为4.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6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其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设变动制造费用为F,实际人工工时=10000小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4.6元/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ΔF=(节约)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ΔF1=

=(超支)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ΔF2=

=(节约)

检验:ΔF=ΔF1+ΔF2=4600-6000=1400(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成本差异分析内容较多且繁琐,但在掌握了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这一基本原理,运用当分析材料用量、直接人工效率、变动制造费用三个用量标准对成本差异的影响时,按照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的排列顺序,分析因素用量标准用报告期与基期的差额表示,用量标准三变动因素之后的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用三个价格标准用基期数据表示;当分析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三个价格标准对成本差异的影响时,仍然按照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的排列顺序,分析因素价格标准用报告期与基期的差额表示,变动因素之前的材料用量、直接人工效率、变动制造费用三个用量标准用分析期数据,便可容易地进行标准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第8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关键词:企业 成本费用 分析

根据成本对象不同,可以将成本分为营业成本和生产成本。营业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些产品中可能有些是以前时期生产的,也有些是本期生产的,营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毛利润,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生产成本是指企业本期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支出,本文主要讨论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成本变动原因,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本文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产品成本分析

根据成本项目的构成内容不同,产品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分析时主要是将这三部分费用分别与预算成本指标或标准成本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清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以便采取措施,加强成本管理。根据成本计算依据不同,产品成本可以分为单位产品成本和产品总成本。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其重点是分析单位产品成本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产品成本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费用与预算材料费用的差额。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变动受直接材料价格和消耗量两个因素的影响,据此可以将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解为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两部分。价格差异是指材料实际单价脱离预算单价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价差;用量差异是指单位产品实际材料耗用量脱离预算耗用量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量差。一般来说,价格差异大多属于客观因素,如市场调整价格或通货膨胀影响,但是也要考虑企业在釆购中是否做到货比三家,是否注意节约釆购费用等主观因素。材料消耗量差异一般属于主观因素,有可能是下料或加工中造成材料浪费,也可能是废品率过高,或者材料本身质量较差导致材料利用率降低等,要注意分清责任人。此外,还应该注意,有些产品消耗的各种直接材料间具有替代性,如生产食用色拉油的企业,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产品中不同种类油的配比,降低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由于调整不同价格材料配比所引起的直接材料成本降低额,称为直接材料结构差异。分析时可以将其归入价格差异,也可以单独计算。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产品成本中实际直接人工费用与预算人工费用的差额。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受小时工资率和工时两个因素的影响, 据此,也可以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解为小时工资率差异和工时差异两部分。小时工资率差异是指实际小时工资率脱离预算小时工资率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价差;工时差异 指单位产品实际工时脱离预算工时所产生的成本差异,简称量差。一般来说,小时工资率差异与企业工资水平有关,如果企业跟随社会普遍提高工人工资,或者工人的技术级别普遍比较高,小时工资率就会提高。工时差异反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属于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

从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企业要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满足岗位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技术级别和工资级别较低的工人,降低小时工资率;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数量。

(三)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产品成本中实际制造费用与预算制造费用的差额。制造费用中, 绝大部分费用项目与产品产量没有直接关系,是相对固定的费用。因此对于制造费用,主要是分析其总额的变动情况,查明制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制造费用超支或节约的原因,搞清楚哪些是主观原因,哪些是客观原因,以便明确经济责任,制定改进措施,降低制造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按费用项目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可以釆用比较分析法,将实际制造费用项目与预算指标或上年实际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制造费用变动的原因。也可以釆用 结构分析法,分别计算每个费用项目占制造费用总额的比重,与预算或上年实际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找出占制造费用比重较大、同时变动幅度也比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二、期间费用分析

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期间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冲减利润,因此对期间费用的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方面。

(一)销售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也称为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 用,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障损失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所发生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性费用。如果是商业企业,还包括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对于不同的销售费用,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也各有不同。

1、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商品维修费以及产品质量保障损失等,是企业销售产品时向客户提供的附加服务,虽然耗费了企业的资源,但是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提髙客户对本企业的认知度,因此属于必不可少的支出。如果企业打算减少这部分支出,应慎重考虑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实际上这些费用具有变动费用的性质,与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额成正比。只要将其总额控制在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内,就不会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2、企业支出的展览费和广告费,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目的是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所以此类费用并不是越低越好。对于展览费和广告费,需要从费用支出效果来分析其是否合理。具体方法是将展览费和广告费支出与预计增加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进行对比,评价的依据是企业增加的利润至少能够抵补展览费和广告费支出。

3、专设销售机构经费通常随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上升。企业设置专门的销售机构,有助于在不同地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量,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但是相对于委托代销或分销方式,设置专门销售机构费用较高,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固定性费用,因此要求每个专设销售机构至少要达到盈亏平衡,否则就将成为企业的包袱。对于专设销售机构费用,可以结合该机构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合理性。

(二)管理费用分析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维持企业经营能力的费用,如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如研究费、技术转让费;社会责任费用,如为职工缴纳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等。不同种类的费用,分析标准也有所不同。

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与业务量无关,属于相对固定的费用,因此通常对其采用预算控制。只要预算是合理的,超过预算就说明企业对行政管理费用的控制存在问题。但是,由于行政管理费用主要发生在企业管理层,内部监督比较薄弱,如何使其预算科学合理,以及如何控制费用支出等都有一定难度。

2、维持企业经营能力的费用中,中介机构经费、咨询费、诉讼费等金额较小且不经常发生,或者企业难以控制,因此可不作为分析重点。排污费与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有关,如果支出额较大,应予以关注。

3、社会责任费用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支出,也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不作为分析重 点,但是应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此类费用的影响。例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已经成为一项固定的支出,如果国家调整缴纳比例,这部分费用还会相应增加。

(三)财务费用分析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和相关手续费,以及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和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1、财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筹资决策,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政策和财务风险,考核财务费用支出是否与预算相符。利息费用高低与企业筹资方式有关,分析利息费用时应关注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作用,可以通过计算利息保障倍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

2、汇兑损益是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或外汇负债因汇率变化而产生的减值或增值,反映企业对外汇资金的管理水平。虽然企业无法控制汇率变化,但是可以通过对汇率变化进行预测,及时调整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比例,尽量减少汇兑损失,增加汇兑收益。

参考文献:

第9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

一、重视源头,加强工程设计环节的控制建筑的“龙头”是设计,把设计抓好,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最高效益,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象工程质监站监督施工质量一样,审查、监督设计质量。二是规范设计概算办法。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建行等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冒算的费用。三是制订设计奖惩制度。设计图纸被审查中心确认为优秀设计的应给设计单位以特殊荣誉,对设计人员实施奖励。四是制订“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作为设计部门的“对照表”是设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水平。

工程设计人员接到项目在设计前,应广泛收集有关设计资料,了解工艺全过程,深思熟虑,严肃认真,努力做到方案、设计经济合理化,减少失误,尽量将设计核定减少到零。同时,在设计人员中加强设计全过程的TQC管理,加强编概(预)算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密切联系与配合,使设计图纸的技术、经济协调一致。同时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对人为造成的增加投资的变更应追究变更设计人员的责任,从而确保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优良。六是推进“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把握重点,加强项目施工环节的控制实行项目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更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它与工程质量一样,是企业的生命线

利用货币形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的耗费实行全面管理,运用标准成本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

(一)制订标准成本。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依据由建筑预算定额、预算单价、材料结算规定和取费规定组成,根据施工图预算书文件,施工企业结合工程项目特点、自身作业条件,编制合理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工程项目标准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由人工费标准成本、材料标准成本和费用标准成本组成。标准成本是完成施工任务的预期成本。在制定过程中,做到既能激发职工最大积极性,又紧宽适度,既合理,又能够争取达到。

(二)采用成本差异考核办法。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之间的差额叫做成本差异,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和企业制订的标准成本不符,产生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通过考核,及时发现“差异”,反馈信息。

成本差异相应分为直接人工费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机械使用费用差异。考核办法:

1.人工费成本差异。人工价格差异=(实际支付日工资单价-定额用工单价或标准成本中人工测算单价)×实际用工日。人工效率差异=定额用工单价×(实际用工日-定额用工总量或标准成本中用工总量)。人工价格差异+人工效率差异=人工费成本差异。

2.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结算价格)。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定额耗用量)×结算价格。价格差异+用量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3.机械使用费用成本差异。机械使用费成本差异=机械使用费用实际发生数-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中的机械费成本。机械种类较多,可按种类机械台班使用量和台班费与实际使用发生数求取差异。

(三)建立项目成本责任制,推行项目管理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施工管理方法。项目成本管理应在项目经理主持下,把成本管理的各项内容责任到人,分别进行核算和分析,建立成本核算责任制;健全成本原始记录,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运用成本管理各种方法,及时对施工活动进行动态分析,从各环节,各岗位上挖掘成本潜力。新晨

三、抓住关键,加强工程审计环节的控制密切结合项目管理施工生产的特点和其成本核算体系的独立性同步开展工作,实行全过程、分阶段、多侧面的综合审计,实施有效监控,是切实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1.工程项目的审计必须对工程项目整个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审计。

工程项目的审计不仅要重视被审项目的事后审计(竣工审计),更要重视事前和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可使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更趋合理,并能帮助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提前“把关”,有效地防止或避免可以预见的失误。事中审计,即对施工阶段中若干个过程所作的审计。这种审计,对于前阶段来说属于事后审计,对于后阶段来讲,则为面向未来,又属于事前审计,不过这种事前审计更有针对性、效益性,做好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必须遵循建筑施工生产的规律,重视做好不同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审计。建筑施工生产具有产品的单一性、固定性、生产过程的流动性、对资源需求的波动性和施工周期的长期性。对此可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按若干个施工阶段进行项目审计。比如,对施工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工程项目可按其基础、结构、装饰、总体等四个施工阶段分别进行工程项目审计。

最后再将这四个分段的审计结果合并为该工程项目的竣工审计。这样既可及时了解被审项目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也利于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适时制定对策,控制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