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阅读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必要条件,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认为英语课堂枯燥无味,英语知识难学、不好掌握,所以英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或者教师可以选择重点内容,以轻松明快的节奏,热情洋溢的语音语调来朗读,引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促使学生学会阅读英语的各种文体,在学校,学生用于英语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且社会上能为学生提供的英语读物也不多,即使有寥寥无几的一部分,也大多数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就要亲自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兴趣、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里去阅读。对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英语课外读物,或者鼓励他们自行选择阅读材料,但是老师一定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定期地了解和检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过分地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从材料中获取各种信息,选择自己关心的、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练习题,来测试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指导。
三、对学生进行语言强化训练
阅读训练的实施要求教师做好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正式阅读材料之前,用两三分钟时间设计一些问题,进行阅读内容的引入,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以从故事内容的梗概入手,激发学生竞标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说明阅读目的,提示阅读方法,学生进入正式阅读时间里,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迅速读课后题,带着问题再次阅读,也可以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子,然后进行信息整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了文章的主题,尽量记住有关具体的详细的信息,还要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关注文章中的数据、号码、日期、价格、人名、地名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是阅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文章中叙述的事情,要有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从阅读中进行积累,语言积累多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练习题和教学语境去理解一些陌生词语的意思,在文章中,作者总会通过一些事例来解释他的论点、看法、结论或立场观点,这时可以从例子进行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若生词是复合词、派生词、转换词或其他变化形式的词,其词义是容易推断出来的,需要时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四、引导学生把握阅读的层次
阅读分为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浅层次阅读是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在进行浅层次的阅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采用泛读、略读的方式即可,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快速浏览,通过文章的标题中的隐含信息,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涵,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做一个铺垫。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比如判断对错、选择填空、排序等,来对阅读效果进行初步检测,帮助学生搜集整理通过略读所掌握的信息。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课文进行深层次阅读,深入理解、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英语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注重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从对课文简单的词句理解变为理性的情感理解。
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只在于阅读中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阅读前学生的知识储备,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阅读活动开始之前,需要教师根据图式理论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分别从图式理论的三个方面来安排教学。1巩固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渗透新的语言点语言图式是英语阅读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影响图式理论其他两个方面的运用,不利于阅读的继续,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材料的相关词汇、克服理解障碍以及降低文章词汇的难度。比如从阅读材料中挑选出与文本相关的一些生、难词汇,用趣味较强的小故事或者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词汇选择题,提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或者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与文本主要观点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提问式教学模式帮组学生逐一理解每段的大意,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可以有目的引入新的语言点,为后期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前提。2运用已有的形式图式了解文本的结构,从中掌握新的阅读技巧形式图式是学生理解文章大致方向的基础,不同文章的类型和结构决定了阅读技巧的变化,教师应该多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并在阅读中教授一些相关的阅读技巧,比如在阅读议论文时应该着重理解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而记叙文则需要找出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这样有目的的教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增进对文章核心与主题的理解。3融会原有内容图式,介绍新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整个文章的写作基础,是作品产生的环境,在英语阅读中如果脱离文章的背景仅从本篇文章去理解,会导致理解的程度太肤浅。学生只有掌握一些相关的内容背景,读者才能更有效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有关背景知识与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提前收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资料比赛,然后再分享讨论搜集来的有关文章的背景话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图式内容,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学生通过教师阅读前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地从文中找出答案,并将答案串联起来理解整篇的文章核心。为了调动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问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组进行问题设计,一组回答,轮流交换,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用图式理论来提高阅读技巧,这相当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语境(即文本上下文)教学法。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生僻的单词,这时就需要学生脱离对字典的依赖,结合文章的语境,即联系上下文去推测这些词汇语句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比如王守仁、赵文书编撰的《泛读教程1》里介绍阅读技巧中使用的一个例子:“Phobias,suchasfearofheight,fearofwater,orfearofcrowds,canbeeliminatedthroughconditioning.”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中的出现的三个“fear”可以猜测出“phobias”的意思肯定就是“害怕、恐惧症”的意思,这就是语言图式的运用。但是以下这个例子我们却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理解:Businesshadbeenslowsincetheoilcrisis.Nobodyseemedtowantanythingreallyelegantanymore.Suddenlythedooropenedandawell—dressedmanenteredtheshowroomfloor.Johnputonhisfriendliestandmostsincereexpressionandwalkedtowardtheman.这个片段即使用已有的语言图式对每个单词进行解释,也是无法准确获得核心含义的。但是我们若是熟练运用形式图式,从结构上去把握阅读文本的关键信息,再用头脑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去看,你会从第一句话里获取关于石油买卖的信息,再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推断,文章中用了“elegant”这个词,那么很可能买卖的商品是汽车。接着从第三句中的“theshowroomfloor”可以看出文中地点是汽车销售场所。另外,“awell—dressedman”可以猜想是一个买主,这样就使得买卖图式整个具体化,最后一句可以从前文的语境中推断出卖主很想做成这笔生意的意思,这样在图式理论的帮助下对于英语阅读的理解就更加准确牢固了。
三、总结
1.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可以主要选用课本上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首先应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使其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学会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然后从这些重要内容着手,进行推断猜测,攻破一些自己不大懂的词语或者句子,进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文章大意。再利用自己熟悉的文章内容,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如此,经过反复阅读,学生对文章越来越熟悉,在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还能逐步掌握文中出现的特色句式、短语等,同时也对学生的语感进行了有效训练。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遇到相同类型的句式、文章时就能够有效提高阅读速度,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大意。良好的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而且速度快了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2.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或句式。因此,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生词、生句的揣摩理解能力,也会有效提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生词和句式,这一方面可以为其以后的阅读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来带动其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练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阅读理解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断章取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做阅读理解,正确的方法一般都需要首先进行全文通读,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在一些提示中,特别是学生经常存在问题的提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经验总结以及解题的方法步骤的总结,并且提醒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这种阅读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精彩的句型,可以为其写作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结语
(一)阅读理解中的语境
作者与读者之间凭借对环境的共同认知来完成成功的沟通。双方使用的认知语境只是自己认知环境的一部分,当新信息出现时,读者会与现有的信息进行假定情境互动,从而形成语境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都会有一些原有的假设构成读者原有的认知环境,读者并不茫然的处理新信息,而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信息相结合,假设产生语境效果。同样的信息与原有的假设会形成不同的效果。不过读者并不会围绕全文进行假设,而是进行选择性的假设,从而产生最佳语境效果。比如:“Fromcolleaguesandoldschoolmatescamecheerfulgoodwishesclothedinfriendlyjokes.”在上面这个句子中,“clothed”这个词的意思会让学生感到不解,这个词的意思学生都明白,不过如果按照词语的字面意思在这里翻译会很不恰当,所以我们要找出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关联语句的上下文。这里要阐述的是一个女人在回忆曾经的婚礼,她的同事和同学们为她献上真挚的祝福。“clothed”这个词语应该为“表达”的意思。通过关联上下文,学生就可以掌握“clothed”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从而更深层的了解句子的整个语篇意义。因此,在阅读理解中,真正能给我们更多提示的可能是对上下文关联所得的语境,而非词语本身。
(二)阅读理解中的明说与含义
在传统的交际理论中,语言交流是就是沟通的意思,不过并没有定论其意义。通常情况下,意义划分为句子的意义和作者的意思。句子的意义就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而作者的意思就是读者的兴趣。在关联理论中,所有传播者的意义都包括明说及含义。
1.明说的鉴定
首先,话语的语义存在模糊性,关联原则可以为读者指导确定的几种话语的目的意义的解释。解释话语的过程中,如果超过了一个可能的解释,那么读者会倾向于选择解释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的。其次,判定需要参照的句子,句子往往是不完整的,话语的语义通常以碎片的形式呈现,丰富完整的话语命题是一个过程,确定相关的参照对象,明说是基础的物理环境信息。例如:“Thenetworkbeganhelpinghairstyliststhroughoutthesouth-eastsetupsimilarprogramsintheirshops.Theyarealsovaluablere-sourcesinspreadinginformationtotheirschools,communitygroups,andchurches.”在上面这段句子中,“They”是第二句的复数代词。关联上句,我们可以看到“hairstylists”和“similarprograms”都可以被称为“they”,不过“hairstylists”比“similarprograms”存在更多的关联,所以在这里“they”所指的是“hairstylists”。因此,如果一个句子的命题相对比较完整的时候,有利于语义歧义的消除。
2.含义的识别
含义包括隐含前提和隐含结论,两种含义的区别在于隐含前提是通过明说的文本语境从读者的记忆中对隐含结论作出推导。如下例句:“I'mgoodAuntEstherGubbing,”shesaid,“I'mheretotellyouaregoingtolivealifeandbehappy.Youwillworkhardandloveeachother.”在上面上段话中,明说非常的明显,埃丝特阿姨希望新郎新娘获得幸福,但是作者并没有对他的意图进行约束,想要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学生就必须要联系上下出推断。
(三)了解作者的意图
在关联理论中,能够准确的传达交际意图是成功沟通的条件。在阅读中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还需要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学生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做出翻译,同时对其做出分析、处理和推理,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在阅读理解中,作者的意图有两层,一层是表面的通知,另一层是作者的沟通意图,显化或更多的体现出假设。在关联理论中,外显的意义不仅要被翻译,还要对其进行推理。
二、结语
1.教材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教学能否顺利开展
就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来说,只有阅读教材选择得当才可以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在选择教材这一问题上,应该将学生的实际能力、英语素质及其英语基础等作为出发点,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2.教材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方向
一旦开展教学就一定要先确定教学的方向,然后对教材进行选择。基于现实的需求,教材的选用不但要具有实用性,还要确保教材的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相符合。
3.教材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教学取得的效果
就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取得的效果来看,选取正确的教材十分重要。只有选取正确合适的阅读教材才可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阅读教材的选择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正是因为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地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从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采取具体的、相应的措施来达到中职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
对我国来说,精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但随着教育的深化和改革,传统的精读教学模式很难将精读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精读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精读教学,也就是说实行整体的教学。我们既要注重精读课的形式又要重视精读课教学的实效性,将学生的特点作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完善精读课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增设泛读课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精读代替泛读的情况。但我们都知道的是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而学生就是在不断地阅读中学会了如何去阅读。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增设泛读课,让学生在泛读课中可以熟练阅读的技巧,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继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进行泛读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上的技巧,在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训练,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广泛提高。
3.增加课外阅读
一、阅读观念的改变
目前许多学生受狭隘的应试教育观的影响,认为即便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提高。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理解方式,即认为只要逐词逐句弄懂文字,就能理解其意义。结果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甚缓,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对策:还原正确的阅读观,采用“Top-down”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篇章结构。这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过程强调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本质和作者的意图,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成分,如段落、句子、词汇等。
二、阅读时间的保证
目前,部分教师为使学生“吃透”书本,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本知识的重复、枯燥操练之上,使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语感语义的培养。部分教师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大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找几篇现成的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然后核对答案,草草了事。这种教学与练习,学生从阅读材料除获取一些细节外,其他收获甚小,更无从谈起对篇章结构的了解。长久如此,教学就会很机械、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减小,以致受到抑制。
对策: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都要保证学生每周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周最好能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在阅读课上读,例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英语报》等报纸上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时间可灵活安排,阅读的材料难度、长度适当,所带的问题主、客观方面都有。
三、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迫于各门功课的压力,不得不去做一些立竿见影之类的短浅学习,以求得短期效果。而阅读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学生由最初的减少阅读到最后的越来越远离阅读,由于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阅读感觉会开始麻木,知觉迟钝,人文精神趋向贫乏,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对策: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阅读材料的范围、难度、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二是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手段、方法,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限时与不限时相结合,客观问题与主观问题相结合,等等。三是对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地进行反馈,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其不足,也应以激发、鼓励、帮助为主。对学生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责备的语言。
四、阅读方法的传授
教师要授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能、技巧,否则他们的阅读肯定耗时耗力且收效甚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敬畏阅读。
对策:(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既重要又有必要,它能使学生读得轻松、读得高效。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阅读时,眼睛与试卷的距离要适当,否则将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目光的快速移动;二是养成默读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阅读时出声或将英语翻译成汉语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三是阅读时禁用手指、笔指着单词;四是采用意群阅读法,在同意群的各个词之间不可停顿而应一口气读完,使整个意群的意思不致中断。(2)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快速浏览题干要求,带着问题迅速阅读,然后细读并逐一解答。(3)培养学生解题技巧。一是掌握主旨大意;二是细节理解;三是推理判断;四是猜测词义。(4)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要学生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条件反射,就是看到某种类型的题目脑子中会有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最终突破阅读瓶颈的问题。
除此之外,正确运用阅读策略也能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在考试中对于提高解题正确率大有裨益。阅读中常用的策略(Reading Strategy)有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等。
五、阅读角色的定位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场所来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仍限定于“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师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轻视实践、探索、发现、体验、感悟活动。
对策: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阅读转变为自主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因此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求知、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增进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活动之中。教师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以获取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六、阅读能力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结果,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阅读信心和阅读态度。孤立的、片面的、不适当的评估结果会使学生错误地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甚至怀疑自己的方式方法。长期如此,往往会使学生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甚至失去自己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对策: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公平。正确的评估与合情合理、激励性的评述,会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及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克服的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既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长期的、有效的练习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巩固,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等,开展各种易于接受、易于实施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并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观。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愿意付出的人,最终才能登上阅读的天堂,让阅读不仅成为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增长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韩银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调整.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5):28.
[2]魏洲平.心理语言学背景知识框架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3,(3):239.
[3]龙秀苇,龙晓辉.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VOL20:107.
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了解和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过多地重视英语词汇的运用及英语语法的讲解,过分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系统的分析讲授,而不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二,英语阅读教学缺少策略,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在简单的翻译后就开始进行阅读练习,而不是进一步讲授如何有效开展英语阅读训练的方法。同时,英语阅读教学也缺少形式上的创新,机械的应试训练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做得不够充分。由于地域、民族、文化、习俗等不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链接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不重视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学生没有储备理解英语阅读中出现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在解决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出现信息空白现象,不能对题目和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理解对比,也不能做有效的分析,最后选择不出正确的答案。第四,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时间有限、阅读内容繁复等问题。学生的学习训练时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达不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的要求。
二、对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笔者就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做出如下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目的是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整体英语素质的目的。
首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性地设计一些科学有效的、针对阅读内容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英语阅读问题和解决英语阅读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确立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积极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毅力和坚持力的培养等。所以,教师不但要创设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班级环境,而且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设计,创设与当时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英语阅读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因为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阅读内容的切入点,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舞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得到真正的实现和发挥,使其思维得以充分、真正地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练习了学生的想象、分析、综合推理能力。只有在真实的英语阅读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的目标才会实现。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二Unit3WhoAmI?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电脑感兴趣的事实提问:“Inwhatwaysarecomputersusedtoday?”通过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学生的思考会很快被问题调动起来,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所想到的电脑的种种用途。接着教师提问:“Doyouknowthedevelop-mentofcomputers?”然后,让学生边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层信息,边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发现他们的疑问或问题。在学生体验了阅读之后,由他们提出疑问或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积极地体验阅读过程、主动思考问题、大胆实践方法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意识。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程式化教学。即使课堂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经常是“师生无缝对接式问题”。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往往被忽略,甚至出现以教师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情况,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的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现在,新课程理念要求英语阅读课堂要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性”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这也是教师难能可贵的教书育人理念。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究的起点,疑是思考的源泉。创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作为催化剂的“质疑”来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性就不可能被释放出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并且鼓励学生多“质疑”,给学生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激发并使学生具有敢于探究的精神,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再次,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英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环节。具体要求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并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任何准备就走进课堂的学生,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缺失了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学习也是低效率的。预习看起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教师的精心指导也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要求学生写出自学笔记,提出并记录他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安排学生针对有关课文中的问题做些准备。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接受新知识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最后,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品德教育。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品德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高中英语课本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英语阅读教学应密切结合课文中的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材料和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Earthquake为例,在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类似这样的问题:“Imagineyourhomebeginstoshakeandyouhavetoleaveitrightaway.Youhavetimetotakeonlyonething.Whatwillyoutake?Why?”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以及生活目标、价值观等,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不同的答案。丰富多彩的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使得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
三、总结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与环境的影响下,高中英语课堂中对于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过多被强调,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被强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英语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预先确定好问题后采取师生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还有多数老师在实战中注重英语单词和语法的讲解,采取句句翻译、条条说明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学,轻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微乎其微。由于网络资源在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和人机优势互补性特点,因而,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拓展阅读教学的思维空间。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前,学生利用网络对课题相关信息进行搜索,获取作者个人信息和主题相关内容,为课题的深入学习作准备;(2)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以将自身了解的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互相交流与学习,这种有效的合作交流学习使得英语的阅读教学变得轻松、自如,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3)课后,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向课外延伸。可见,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遇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学科的发展,网络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机融入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运用网络资源服务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独立自主运用网络资源辅助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潜力发掘的程度还不够,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中学生对网络资源信息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作为英语教师在备课时所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必须通过有效重组优化,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资源应用能力,只是这些应用能力还没有进一步的被合理的开发和应用而已。例如,在讲解《Writingareportongrowingpains》时,笔者利用幻灯片PPT展示如图所示的图片时,有部分学生立即就认出这些图片是直接来自于网络下载的课件中的,这正体现了当前高中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也提醒我们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应该进一步的开发和刺激。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的创新、学习与运用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思考如何让学生会学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网络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交流平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重教材教学正在向重过程教学的有效转化,高中学生比较青睐英语教师提供英语阅读网站和阅读教学的平台,然而教师多数都是以这一平台为自身备课需要资料的源泉,这一状况下反而减少了学生自主应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网络搜索能力被无形的遏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式网络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进而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针对于网络资源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资源是QQ聊天、浏览新闻网页、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和电视剧、听歌曲等,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网络资源运用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英文电影和歌曲让学生自己去看和听,可谓是投其所好,学生的兴趣大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背景被拓展,提升了学生在阅读理解问题中解题的正确率。同时,英语教师鼓励学生浏览英语学习网站,通过网站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听、读、写的训练,提升自身英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四、结语
一、精心设计好阅读教学中的讨论内容
阅读教学中用于讨论的内容应该精心安排,有所取舍,一目了然的、可有可无的、高深莫测的问题,都不需要安排讨论。教师应选取文本的“精彩点”、思维碰撞的“分歧点”、问题的“疑难点”、解题的“错误点”等作为讨论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增强讨论效果。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从课本和学生质疑中选取精要问题呢?
1.抓脉络讨论思路。如教学矛盾的《白杨礼赞》,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作者在写白杨树之前为什么先描写高原风光?文中的白杨树有怎样的形貌和气质?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通过讨论,学生能理清作者的思路:扣题――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之美――白杨树的形神之美――白杨树的象征之美――点题。理清了思路,就有助于理解全文。
2.抓文眼讨论主旨。题目往往是文眼,紧扣文眼,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变色龙》一文,紧扣题目可提出如下的问题:这篇小说取名为“变色龙”,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思考后讨论,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就会明白这篇小说的情节、线索和寓意。
3.抓笔法讨论表达特点。如教学《口技》一课,在熟读成诵疏通了句意之后,我这样提问:作者本意是描写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口技者的高超技艺,为什么还用一定的笔墨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和反应呢?学生经过讨论,理解了正面描写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审时度势把握阅读教学的讨论时机
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之时,教师应恰当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但尚未考虑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愤、悱”之时就是最好的时机和火候,也是让讨论“实”而“活”的重要条件。为了切实抓住这个时机和火候,教师就要善于揣摩学生心理,体察学生需求,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和目的,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例如:出现了新的语文知识、需要新的语文能力之时;遇到了既是大家希望解决的,又是有一定难度的语文教学范围内的问题;遇到了学生的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遇到了大家都感兴趣且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当机立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仍然要善于引导并时时关注形势发展;在时间上,尽量做到宜短则短,切忌时间过长。
三、发挥好教师在讨论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讨论不是教学的点缀,不是“花架子”,所以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讨论前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时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分组,例如:同桌2人讨论、前后相邻4人讨论、按意见分组讨论、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程序规范,讨论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行预习,自己先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小组议一议、辩一辩、问一问。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各位组员善听善言。在“实效”而“灵活”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主导作用。时机的把握、内容的选取、形式的应变,都需要教师的沉着机智、敏锐眼光、厚实功底、科学理念与职业灵光。即使在讨论前,教师也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或信息,课堂上充分阅读和思考,必要时的提示点拨,等等。讨论时,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和调控作用。如果学生的发言离题了,或者学生在枝节问题上争执不下,教师要及时并善于拨正方向;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疏导,以推动讨论上层次。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收束,及时小结,或肯定,或指出其优劣,或补充己见,对于意见一时难以统一的问题,留待课后继续探讨。
四、组织好讨论教学的形式
在讨论式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与个性创新整合的学习形式。因为讨论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我一般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文问题特点设计一个大问题供学生们精读文本讨论分析,而这个问题应该就是本堂课的重点所在,整堂课就这样一以贯之。比如在教《一双手》一文时,考虑到单元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圈划评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大问题:文章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双怎么样的手?他如何刻画出这双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研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勾画圈点,然后学生自由发言。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这双手的特点,了解了文章在描写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写作手法。既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又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应用讨论式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教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让讨论的时机、内容和形式灵活而具有实效,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理解、贯彻落实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