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中学生行为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行为规范

第1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 诚信教育 养成策略 中学生行为规范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充分体现。党的十首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个人品质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求人们诚而有信、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对法律、规则和契约忠诚。诚信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理念,2004年3月教育部提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1]那么,当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有哪些呢?学校应如何抓好、落实诚信教育呢?本文拟从内化、外化、固化等角度探析学校诚信教育融入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策略。

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时有发生。如学习中缺乏诚信。学习中的诚信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学习作风,以诚信为原则,勤学苦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有:迟到早退,课堂上大声喧哗,扰乱其他学生的学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自主完成,时常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以应付检查;考试时,选择作弊应付考试,等等。再如日常生活、交往缺乏诚信。诚实守信是日常生活、交往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友谊的基础,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积极意义。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互相攀比,向家长提出不切实际的生活要求;讲假话,以学校为幌子向家庭索取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向朋友借了钱在限定时间内不归还……造成中小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客观原因,如社会环境的某些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失当、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失误;又有主观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2]。

金子有价,而诚信无价。全方位加强高中生诚信品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自明诚,谓之教”,正如华中师范大学高玉平教授指出的,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2]。

一、内化于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1.宣传先行

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学校宣传教育应先行。学校要大力开展诚信道德宣传,创设道德情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氛围。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诚信宣传的形式要多样性,途经要多元化,要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教育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实行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而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

2.营造氛围

学校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努力在学校、年段、班级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学校、年段、班级道德氛围。尤其注重班级层面的诚信宣传教育,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形成诚信的浓厚氛围,使诚信教育内容和要求人人皆知,真正让诚信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内化于心。

二、外化与行――活动载体,体验升华,提高学生对诚信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1.建立导向机制

把诚信教育的要求融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转化为治校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诚信的制度导向及机制,建立落实诚信教育的规章制度,使诚信教育具象化、制度化。把诚信教育要求贯穿依法治校的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推动诚信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把培育和践行诚信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3]。

2.搭建体验平台

针对中学生不喜欢空洞说教的心理,诚信教育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学校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认真践行诚信。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普遍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行动。”我校在德育系列活动中通过道德讲堂、签名活动、社团活动、观看宣传片、参加爱国主义活动,设置无监考老师监考的诚信考场让学生进行诚信考试及每年的“道德模范标兵”评选活动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感受、体会到诚信是做人之本,从而自觉养成品质。

第2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90后的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常常会出现一些异乎常人的举动,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 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当前,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一是卫生习惯差。留长发、怪发、染发、烫发;留长指甲、染指甲;衣着不整、戴首饰、穿奇装异服、不会洗衣被;随地吐痰、乱丢乱扔、不爱护公物、乱涂乱画、不愿做清洁、不注意卫生保洁。二是文明习惯差。说脏话、骂人、打架、谈恋爱、酗酒、吸烟、偷窃、顶撞老师,上网成癖。三是学习习惯差。厌学、逃课、旷课、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发短信、听MP3、看MP4、抄袭或不做作业、考试作弊。

2 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内部因素。

2.1 外部环境因素。

2.1.1 家庭教育失当: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娇惯: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任性、贪欲、自私等坏习惯。②放任:家长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孩子的教育。③家庭教育功能不全:许多学生家长要么大包大揽,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低下;要么遇事大发雷霆,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使孩子顿生逆反心理。④家庭成员的不良习惯: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⑤家庭环境:有些夫妻离异后双方不管孩子,或夫妻双方都在外打工,孩子常年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致使孩子疏于管教,经常逃课甚至流落于街头或沉溺于网吧。

2.1.2 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学校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间接诱因。具体有:①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变相体罚,因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②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重智育轻德育,对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③教师本身缺乏身教: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修养,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1.3 社会环境的影响: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有了快速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但同时又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肤浅,极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但又交友不慎,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

2.2 学生自身因素。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受其认知及心理支配,这是不良行为形成的内部诱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向发展,成人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不良学生经常会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他们,较多地受到指责、批评,对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在行为上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受这样心理支配,行为不良学生往往不能认识正确的自我,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往往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3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质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契人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4 养成教育的实施

4.1 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观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讲述其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用学生身边的成材事例,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让他们看到这些榜样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能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让他们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4.2 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中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第3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1、对症下药

弄清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还是果。有些学生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活动,导致成绩下降、与父母关系不佳、人际交往退缩、生活秩序大乱,这样网络沉迷是原因。但是也有学生也可能是因为学业成绩不佳、人际关系不良、缺乏人生目标或成就感才以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舒解压力,这样沉迷于网络是结果。我们要协助学生弄清沉迷于网络的因果关系,针对原因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2.2鼓励学生首先是以平和心情约学生谈话,安排热心同学对沉迷同学提供友情邀约、课业协助。其次是鼓励学生重新安排每日作息,并将之列表,每天翔实记录并勾选是否达成,积极改变学生原先紊乱的时间规划。再次是鼓励学生参与其它有兴趣的活动,并协助规划社团活动时间。

2、善用学校资源

①上课时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另外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②利用学校活动排挤学生的上网时间,强化家长与学生互动沟通。定期让学生反思最近的生活作息安排与主要活动模式,及时接近学生的世界;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适度融入网络成瘾(沉迷)防制课程。利用新闻案例教育学生网络成瘾(沉迷)第一个影响到的就是电脑网络使用者的健康,邀请相关医疗人员讲解可能因此导致的健康伤害;④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团队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没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重新调整自己的作息与生活习惯。

二、事后辅导

第4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本班共有学生四五人,由于是普通班,班上男生很多,而且学生身上留有很多不难的习惯。主要表现为,行为较为自由,自觉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意识,依赖性特别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很多人不能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的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家庭结构不完整的较多,通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懂得用规范约束行为。

二、具体内容

1、 注重班委干部培养和建设。通过接触和了解选一些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做班委干部。

2、 明确各个班委干部的分工,使他们懂得各负其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作好,树立为班级体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思想,同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班上起到榜样的作用。

3、 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及时了解班级的思想动态和具体情况。

4、 对特殊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特殊教育

5、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规范》

三、本学期解决的几个问题

1、 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 强化规范教育树立规范意识

3、 狠抓课堂纪律、课间文明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向学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配合好任课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好各科作业

2、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规范》

3、 积极上好每一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五、主题班会的内容及安排

1——4周xx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作到好习惯我明白

第5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一、 男女生交往(不作讨论,学校有详细的处理方法)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不过密交往,不做过分动作,不开过分玩笑:

视情况轻重作请家长、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留校察看或自动退学处分。

二、常规管理

(一)劳动清洁(重做期间被扣分,操行分双倍处罚)

1. 清洁迟到:

扣操行分:1分 处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遍

清洁被扣分:

扣操行分:2分 处罚:每人捐班费10元,重做1天、

2. 无故缺席清洁(一天早、中,晚三扫):

扣操行分:3分 处罚:捐班费5元、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遍

3. 座位“三包”(桌面整洁,桌下干净,桌椅整齐):

扣操行分:1分 处罚:一个学期内,第一次只扣分不处罚,第三次或以上每次罚抄一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人到教室,但不做清洁视为无故缺席清洁)

(二)仪容仪表

1. 头发:

扣操行分:1.5分 处罚:男生:当天剪短至合格为止 捐班费10元

女生:捐班费10元

2. 校牌、纽扣、吊带装、指甲、拖鞋、沙滩鞋、首饰、非特殊情况下除外:

扣操行分: 1.5分 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遍

3. 不做眼保健操:体操

导致班级扣分,处罚:扣操行分2分,捐班费10元。(如果多数人不做,当周五放学后全班留下1个小时)

4. 抽烟 捐班费20元,然后根据情况具体处理

(三)考勤管理:

1. 迟到,早退,无故外出不进教室。(前两次给予警告,三次迟到加倍处罚、五次以上通知家长):

界定:住宿生:按学校最新规定,铃声响完之后

走读生:按学校最新规定,铃声响完之后

扣操行分:1分 处罚: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遍 抄班规 5遍

2.无故旷课。(迟到、早退20分钟或以上算旷课1节)

扣操行分:3分 处罚:通知家长,捐班费10元,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遍(情节严重者请家长)

3.请假需提前写好请假条,请病假须有医院证明或收费单,请假被批准不扣分不处罚。其他情况不到位者,按无故旷课处理。(学校规定,无需讨论)

4.上自习期间若有事,需写好请假条交于值日班干部方可准假(请假条须按正确的请假格式,否则不予请假)

5. 上自习期间,每人一学期只允许请假六次(特殊情况除外)

6. 请假时间不超过15分钟,若超过15 分钟,则按无假外出处理

7. 无假外出者,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遍 班规5遍 捐班费20元 情节严重者通知家长或给予停课处理(学校规定,无需讨论)

(四)纪律管理

1.上课、自习或晚修期间违纪( 闲聊,搞小动作,睡觉,调位,吃东西,接水,听歌,未经允许走动,看不健康杂志,玩手机等)

扣操行分:2分 处罚: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0遍

2.于教室使用手机(不管任何时段)或者利用课室设备充电:

扣操行分:2分 处罚:除学校规定处罚外,没收手机电池,充电设备及电器

3.不听或无视班干指挥,故意难为班干部;不服管教,顶撞任课老师:

扣操行分:5分 处罚:当众公开向班干部或任课老师道歉。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0遍 抄班规 5遍

(五)学习管理

1.无故迟交、不交作业:

迟交作业: 扣操行分:1分 处罚:一学期内前5次只扣分不处罚,第4次开始每次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1遍

不交作业: 扣操行分:2分 处罚:一个学期内前3次补交作业,第四次开始每次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5遍

2.考试作弊:

扣操行分:5分 处罚:写1000字检讨 并通知家长

3.早自习期间,不读书者,罚抄当天所读内容3遍。(当天下午交给领读者)

(六)文明礼仪

1.随地丢垃圾、丢垃圾进回收箱以及投篮式丢垃圾:

扣操行分:2分 处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5遍(如果班级被扣分 捐班费10元)

2.给他人起或者叫带有侮辱性的绰号或者辱骂他人:

扣操行分:2分 处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10遍

3.说粗口、开过分玩笑:

扣操行分:2分 处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5遍

三、重大违纪(一下情况,班主任酌情处理)

1.打架、骂架:交由学校德育处处理,情节严重的交派出所处理。

2.偷盗:交由学校德育处处理,情节严重的交派出所处理。

3.致人伤残:交由学校德育处处理,情节严重的交派出所处理。

4. 赌博、抽烟、喝酒:交由学校德育处处理。

四、优秀奖励

1.对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突出的进行加分(年级单科状元、总分前10名):

加操行分:10 分 奖励:通知家长表扬,公开表扬,奖励笔记本一个、

2.对学习进步大的同学加分(其中期末考试全级进步60名或以上):

加操行分:8 分 奖励:公开表扬,笔记本一本

3.在各项活动中班干部积极组织,使班级获得好评的:

加操行分:3 分 奖励:公开表扬

4.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并查实的:

加操行分:1-5分 奖励:公开表扬,笔记本一个

5.参加校级区级市级比赛获奖加分(前3名为一等奖,4-6名为二等奖,5-8名为三等奖):

加操行分:1-10分 奖励:公开表扬,笔记本一个

6.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或各项活动的:

加操行分:1-10分 奖励:公开表扬

7.获得流动红旗加分:

加操行分:3分

8.一个星期都没有扣分的:

加操行分:3 分

五 所处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班规及课文须字迹工整

六 负责人

考勤由 张浩 负责(负责把违纪同学的名单给予班主任和班长)

清洁由 杨梅 负责

纪律由 值日班干部 负责

班长、团支书 全权负责班级日常事务 重要事情处理后告知班主任(如处理不了交班主任处理,)

第6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规范;行为习惯;教育犯罪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切成功的钥匙。”由此可见,好行为、好习惯决定着人的发展和命运。自然形成好行为、好习惯是少数人。更多的人则需要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增多,因其父母不在其身边,长辈娇生惯养,尤其需要规范行为,尤其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

指正。

一、言传在前,身教于后

大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小到学校的《一日常规》、班上的《班规条约》等,均要在新生入学后一两周内组织学习和制订。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说老实话,《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在班上,学生又知多少?只不过是美化教室的一种装饰而已,很少有学生去过问。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而成为方便学生查寻的公用资料。这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必须每周都讲。每周班会课首先要背诵《中学生守则》两条,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再安排班上的事务。学完之后,循环往复地进行,这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很有必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刚开始时,学生都不愿意去背,说他们该背的都背不了,还要背这个。我说这正是要求你们背的,连我都要背,全班个个瞠目结舌。我从头背给他们听,全班喜笑颜开地跟我背起来。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全班学生都能背《中学生守则》。基本上能熟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五大点共40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教带动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我一到教室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会捡到纸篓里面,学生就会同时检查周围有无垃圾,跟着一起捡,甚至还有学生接过我手中的火钳,不让我捡。要求学生在擦黑板后要把黑板擦放进粉笔盒内,并用帕子将讲桌擦干净,以便老师好有一个放书的地方。当我检查做不好的时候,由我来完成,并请当天值日生来看,我觉得要做成这个样子,老师来上课时,心情会好一些。学生会红着脸点头表示今后要认真做。其实,老师的言行只是起着一个带动作用,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去做,让他们的言行得到规范。

二、用身边事,教育学生

尽管我们每周都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上个别学生的言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那很空洞,在具体的场景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如,本学期第3周,教室灯管坏了,我叫学生告知总务处。第二天我看,还未检修好,我问他去总务处没有?他说去了,那的老师态度很不好!我说:“怎么不好啊?”他说:“我叫他用笔记下来”。那老师很不耐烦地说:“我晓得”。我听后,总觉得学生礼貌上可能有问题。你应该说:“教师,我怕你忘记,请您用笔记下,好吗?”你“叫”他用笔记下来他就记下来啊!老师是你能“叫”的吗?具体的我去调查清楚之后我们再交流。

我还没有来得及去了解情况,第三天,总务处陈主任就在楼梯口处遇见我,他说:“你们班的那个学生太没礼貌了。进办公室,一不敲门、二不报告、三不会喊老师,就说:‘我们班的灯坏了’。我过一会儿问他是哪个班的,才知道是高二(16)班。”我说:“难怪昨天他还说那老师的态度很不好。”陈主任说:“他还要叫我用笔记下来。”我心想,记性再不好也能记住该班,我就对他说:“我晓得。”

知道情况后,我问学生为什么那天进总务处办公室不敲门,他说因为门是开着的;问他为什么不喊报告,他说我看见老师,老师也看见我了,我想就用不着喊了;问他为什么不喊老师,他说我不知道那老师姓什么?我就对他说:“今后进办公室,门开着的时候,要举起右手喊报告,待老师回应后,要喊老师,不知道姓,就统称‘老师’,与老师谈话要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看见门是关着或者是半掩着的话,要先敲门,告知学生敲门的姿势,而且只能是不快不慢的连续三下,待有人来为你开门或者接到‘请进’的命令,进去要喊老师,再说出你来办公室的事由。这样的话,老师在心里就觉得你懂事,很有礼貌,他就不至于让你很尴尬地站着,与你的交谈也不会表现出很不耐烦了。办公室没有老师在的话,为了你少跑路,可以在办公桌上写上留言条,别只在纸条上写着:高二(16)班的灯坏了。一定要注意称呼,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这样老师会觉得某某班学生有礼貌,他为我们办起事来心情好,就迅速了。”该学生说:“哪知道礼貌会如此重要啊!我还以为我去把事情说清楚了就行了。”今后表示一定要改正。

其实,该学生在班上挺乖,所以我才让他管班上的电。该学生并不是故意的,问题就是他不知道文明礼貌具体在一件事上该怎么去做,这给我们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必须从细节上抓起。班会课上,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都笑了。还请了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演戏,我在讲台上坐着扮演陈主任,其他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学生。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最后都总结出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法,以后的类似情况同学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要得到学校领导和科任老师齐抓共管。发现问题,互通情报,及时教育,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我们就会走上教育犯罪。

三、少些命令,多些研究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命令你,你就不要命令别人,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常生活中没有人喜欢听命令,不要认为自己火气大,就可以命令式地跟人讲话。这样的“命令”即使很正确,也没有人愿意接受。具体做法是:少用“绝对”“一定”“不可能”“肯定”“最”等有损面子的词语。多用“还可以”“也可以”“一般”“我觉得”“有道理”等讨论、商量性词语,造成研究性

气氛。

如,一次性饭盒,学校是严禁带入校园的。但是光只是这样讲那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我发表我的观点:“本来嘛,肚子饿了是挺难受的。吃面条、粉条是要比啃馒头、面包要好吃得多。但我们班是要求上学前把早餐吃好。今天你弄晚了就得罚你吃其他东西。再加上一次性饭盒体积较大,汤汤水水弄出来影响环境卫生,学校这么大,就只好委屈你了。另外,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一次性饭盒有75%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影响大家的健康。”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觉得有道理,效果就会好得多。

第7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养成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就养成教育的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搞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抓好养成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3.养成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二、 养成教育的内容

1.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最基本的,经过筛选,把最重要的一些要求制定成为规范,要求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原国家教委于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起在全国中学试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共五条四十项。它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中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便是我们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养成教育规范化的内容,要让学生人手一册,烂熟于心。

2.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内容较多,但它作为一个全国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订得太细。各校、各年级、各班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使《规范》更加具体化、细目化。把原则的条文分解成实在的、具体的细目,便于实行。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目化有利于更好的贯彻执行《规范》。它能使《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细目化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效果的整体升华。

3.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养成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这个“序”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这个“序”,揭示出这个“序”,并按这个“序”安排内容。使养成教育更科学、更完善。养成教育是整个德育教育序列的一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是完善人格,,是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人的成才是有序的,养成教育当然也是有序的,它各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不按其自身的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就会使之成为一种无序的、混乱的教育,就会破坏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降低养成教育的效果。为了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必须制定系列化方案。制定序列化的方案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党和 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另一条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我们所制定的“序”既要有中心,又要有阶段性,还要有必要的循环。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

1.广泛宣传,认真学习,让学生明确《规范》内容。学校要经常性地在各校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不失时机地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和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宣传《规范》的内容。让学生重视《规范》,熟悉《规范》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执行《规范》的重要意义。

2.检查评比,强化文明行为,把《规范》落实到实处。为了使理性的认识能付之实践,使《规范》量化,学校政教处可发动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成立各种各样的检查小组,每天对各班《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对执行的不好的班级给予批评,并要求定期改正。检查的结果将作为期末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

第8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以活动为载体,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学生进取意识,强化组织纪律,巩固《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将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将德育深入到更深更广的层面,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第9篇:中学生行为规范范文

关键词: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 《中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课老师要成为这块阵地的主力军,就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有效利用现有教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学生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即要求学生严格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内容中简称《守则》和《规范》)去做。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不再一味重知识、重理论,而是重行为、重实践,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为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留有广阔空间。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紧迫性,我尝试着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近年重新修订的《守则》和《规范》教育,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守则》和《规范》,灵活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社会之中,教育就要使学生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教师要努力找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切合点,把一些积极有效的因素带进教材,带进课堂,成为教材与课堂的延伸与拓展。

把《守则》和《规范》的部分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保持一致,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融入新集体”这一课时,师生探讨:对新集体有何设想?本班级的布置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为建设新集体请出谋划策,接着进行融入新集体的课堂活动:“接力续图画”。最后探讨:融入新集体,应按《守则》和《规范》的哪几点去做?

让学生自己出点子、想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体会课本内容,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穿插《守则》和《规范》部分内容,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学生指明方向。

把《守则》和《规范》带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应遵循一定的准则、秩序,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正常有序进行。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中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课堂中进行《守则》和《规范》教育时,注意必须是在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新教学形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当然也不是每课必用,应根据需要使用改变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否则就达不到教育目的。

二、使《守则》和《规范》成为学生多元测评的一个依据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把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分析探究。有时提出问题:“对照一下《守则》和《规范》的这条规定,你还有那些没有做到?请列出。”并让学生结合《学习成长手册》,给自己打分。

测评不以分数论成败,不分数至上,我经常对学生说:你每天的品行及格了,你的思想品德科考试才能及格。过关不过关,关键在于“做”得好坏,一方面检测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赏识。通过测评,学生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优点和缺点,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优良品质成为自觉行动。

三、使《守则》和《规范》成为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之一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要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等等,这些要求是与《守则》和《规范》相一致的。

在七年级思想品德的开放式教学中,体现《守则》和《规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