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卧床病人护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结论:对骨科卧床病人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及降低压疮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预防压疮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0-01
在我国,骨科长期卧床的病人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长期卧床,局部肢体活动不便的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压疮是指局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病变。如果病人一旦发生压疮,不仅耗费的巨大的经济费用,还使得住院周期延长、出院后医疗费用增长,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所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126例骨科卧床病人进行评估。其中男性84例,女性4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46.3岁;收治病人中脊髓损伤病人3例,骨盆骨折病人18例,四肢骨折病人7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其余患者1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8例。
1.2方法。
1.2.1Braden评分:对于卧床患者采用Brade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Braden评分是一种判断压疮发生危险性的一种重要评估方法,[1]评估的具体方法为六项,其中包括:感知能力(完全受限计1分;大部分受限计2分;轻度受限计3分;无损害计4分);潮湿程度(持续潮湿计1分;常常潮湿计2分;偶尔潮湿计3分;罕见潮湿计4分);活动能力(卧床计1分;坐椅子计2分;偶尔步行计3分;经常步行计4分);移动能力(完全不能移动计1分;非常受限计2分;轻微受限计3分;不受限计4分);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问题计1分;潜在问题计2分;不存在问题计3分)营养摄取(非常差计1分;可能不足计2分;充足计3分;丰富计4分)。根据对患者进行评估取得的分数进行登记,分数小于等于12分为高危者,13~14分中度危险,15~17分低危险,大于或等于18分无危险。
1.2.2高危病人上报:如果发现有压疮、疑似压疮病情,要及时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逐层报告备案;做好交接班,认真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
2结果
2.1所有的126例患者Braden评分结果见表1。
2.2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3护理措施
骨科卧床病人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引起压疮,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1压疮风险评估:对全病区所有卧床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的环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诱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对疑似压疮病情进行风险评估;患者收治后我们先给病人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登记。如有病情变化时再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得分随时调整护理计划。病人手术后根据手术部位,病人的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轻度危险及以上的病人,每三天进行一次评估并进行登记。
3.2制订压疮护理措施:分析影响压疮愈合的主要诱因;全方位评估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确定主要因素;针对诱因分析制定解决方法。对不同级别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转换、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必要时可指定专人负责。
3.3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的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病区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组织实施。护理部或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每周组织1~2次查房,听取病区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3.3.1转换: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缓解局部软组织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简单易行的措施。肢体活动受限卧床病人每间隔1―2小时翻身一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一次。我们鼓励患者转动,建立翻身计划单,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并记录,严格做好交接班,鼓励病人配合护士进行操作。
3.3.2减缓压力,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压疮的力学机制中三个主要物理力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个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受压(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而损伤而发生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倡导使用气垫床,肘部和足后跟使用压力减缓装置,如靠垫、翻身枕、气圈的使用等。对使用夹板支具病人需经常调整夹板位置、松紧度、衬垫等。在移动患者时要正确使用移动技巧。半卧位时,可在足底部放坚实的木衬垫,屈髋30度,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避免产生摩擦损害皮肤角质层引起后续伤害;及时更换病人专属床单、内衣;搬动病人时绝对禁止生拉硬拽;平卧位时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度,以防剪力。
3.3.3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措施。①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以上,以保持皮肤清洁及凉爽;②对皮肤易出汗部位(腋窝、窝、腹股沟部)随时擦拭,出汗多的部位不宜用肤疾散等粉剂。③及时用温水擦拭被大小便、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皮肤。
3.3.4加强营养: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为肢体活动障碍,使得他们的食欲受到影响,因此要鼓励病人均衡地摄取六大类食物,包括主食类、肉鱼豆蛋、奶类、蔬菜、水果、油脂等。
4讨论
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易发生的高危人群。[2]所以,对于压疮,重在预防,及早治疗,科学护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3]
参考文献
[1]吴成敏.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9:32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23―01
脑梗塞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随血液循环入脑引起脑血管的阻塞,造成脑组织缺血,脑软化,引起头痛、眩晕,肢体麻术,甚至偏瘫,发音障碍,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急性期经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遗留肢体活动欠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问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指导,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现谈谈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从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的出院病人及现住院病人中,有脑梗塞患者40人,男23人,女17人,平均年龄70岁,病程2两周至4年不等。结果:40例脑梗塞病人中,14人出院,16人好转,10人稳定。
2、护理问题
2.1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病人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为脑血管闭塞所致,一侧肢体瘫痪,肢体活动能力丧失。
2.2 躯体移动障碍:病人躯体不能自主地移动,与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使椎体受损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2.3 语言交流障碍:病人失语或发音障碍,与病变累及大脑语言中枢有关。
2.4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肢体瘫痪及未能及时执行肢体康复锻炼有关。
2.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皮肤受压、皮肤感觉减退有关。
2.6 有感染的危险:与出现意识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尿潴溜、留置导尿管有关。
2.7 排便形状改变:便秘。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和饮食形态改变有关。
3、护理措施
3.1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脑缺血区血液供应。
3.1.1 病情观察: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心动过缓,加重病灶区缺血。
3.1.2 防止脑血流量下降,病人应卧床休息,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病前的水平,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管流量减少,使病情恶化、
3.2 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
3.2.1 加强与病人交流,尤其是失语,、鼓励、安慰体贴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
3.2.2 针对困扰病人悲哀的原因,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与相关康复训练的计划,可恢复生活自理。例:男病人,45岁,由于发病年龄较轻,患者对今后工作、生活忧心忡忡,因而经常与其交流,在其家属护工的共同努力下,配合经行康复训练。患者现已由来院时的扶行入院,到现在能在看护下走路,患者对今后的恢复充满信心。
3.3 促进瘫痪肢体恢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被动与主动运动,床上与床下运动相结合,语言训练与肢体锻炼相结合:
消除顾虑,介绍康复知识及功能锻炼计划。
起坐步行锻炼:逐渐进行,锻炼时注意呼吸要自然。例:女病人,49岁,入院时偏瘫,保留导尿,鼻饲饮食、吞咽困难,现已拔除导尿管,有尿意时示意,能进普通饮食,并能在旁人搀扶下坐稳轮椅,用健肢带患者锻炼。
增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手腕屈伸、取物、抓握、喝水,协助生活起居。
3.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褥疮发生。
3.5 加强饮食护理,正确膳食搭配,促进饮食,提高抵抗力,正确喂饭进食。训练大小便功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而导致颅高压。
4、体会
在脑梗塞康复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血压监测,保持血压在较稳定的水平。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再次复发。调整饮食。加强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加快身体康复,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
实施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分析病人状况、病情、病人实际情况,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施方式与时期 护患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是入院后23天病人容易接受的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而希望家属参与学习。
1实施内容
对疾病的认识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一律,知道其了解疾病的转归(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病例,可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消除不健康的意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合理用药 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病人,应该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用于房病人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计划,延长病情。
饮食指导 让病人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进行正确指导,经常知道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减少卧床病人腹胀及便秘的发生,多饮白开水,减少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可能。
2预防并发症
2.1预防压疮 骨折病人(如脊柱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长期卧床、制动、卧硬板床、使用牵引架、石膏固定等,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每2小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及骨隆突处,促进血循环,责任护士操作后签名,班班交接,保持连续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2.2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时叩背,叫会病人有效的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骨折病人最易放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不要因排便不方便而限制饮水,女病人每次便后用问谁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洁净,减少细菌入侵机会。
2.4卧位 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保守治疗时应平卧位,换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外展15°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屈脚等。不正确的卧位如外旋可致“八字脚”侧卧使牵引无效,骨折处错位等,故卧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2.5 功能锻炼 分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等,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关键是护士要教会病人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要持之以恒。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家居长期卧床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在2009年1~6月接受我院宁养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9例,对其中卧床的62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观察。结果:舒适护理后患者QOL评分(41.54±12.6,分)明显高于护理前(33.37±12.61,分)〔p0.001〕,生活质量良好及较好者占比率〔37例(59.68%)〕,显示家居卧床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家居长期卧床癌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有必要性,它可使患者在人生最后阶段维持最基本的舒适状态,从而维护了尊严。
【关键词】舒适护理 家居卧床癌痛患者 生活质量
宁养服务是由李嘉诚基金会在创办的慈善医疗服务计划项目,其宗旨是对晚期家居癌痛患者进行人文和医学的关怀[2],它包括对患者癌痛的控制、其它症状处理及舒适护理、家庭社会支持以及家属的照顾等,以缓解患者及家属身心灵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生存的尊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1~6月接受我院宁养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39例,其中长期卧床(1-3个月)患者62例,具体情况见表1如下
1.2 方法
1.2.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灵性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
1.2.2 家居长期卧床癌痛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舒适问题)和舒适护理主要如下:
①接受宁养服务的病人都是经济困难者,因无钱住院往往只能长期在家里调养,家境贫寒居住环境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受传统观念和医疗知识缺乏的影响,家属担心癌症病人会传染,或者是顾虑患者枯槁的形象会影响家人的颜面、生活、心理等,而往往把病人安置在与家人或邻居隔离甚至远离的老房子里,这些房子很多为长期没有人居住的平房甚至是泥房,里面阴暗且潮湿,再加上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而家属不懂得如何搞好患者清洁卫生以致房子里气味难闻,家属因此更加不愿接触患者,这些行为不但影响患者的身体,对患者的心灵也造成严重的创伤,身心的痛苦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我们上门探访时,首先用诚挚的态度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向家属宣教相关知识如癌症是否传染、癌症晚期的表现、环境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影响等,增长家属的护理知识和消除家属的顾虑,宣教有利于病人安养的环境条件,说服家属利用有限的条件创建一个清爽、采光和通风都良好的舒适环境供患者渡过人生最后的阶段,使患者活得有尊严,生命有意义。
②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会直接影响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而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对晚期肿瘤患者控制症状、保持舒适已成为他们最基本的需要,而且有效的症状处理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QOL中最为关键[2]。依此必须按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疼痛的控制,在第一次上门探访时即给予正确的疼痛评估,免费提供止痛药,利用上门回诊、电话巡诊、再次探访等方法进行治疗跟踪,以达到有效、持久的止痛效果。
③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家属护理病人的护理知识不足或缺如,患者的卫生状况差就会增加病人的不适和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所以我们在床边向家属(主要照顾者)示教生活护理如口腔、床上头发和床上擦浴等护理操作方法,督促主要照顾者按护理指导为病人进行护理以保持患者的清洁舒适。
④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我调节,特别是肢体功能位置,必须要专人照料,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和肢体功能的退变。为此我们着重教会主要照顾者进行舒适护理,要求他们严格按舒适原则进行摆位、移位和翻身,维持肢体功能位置,促进患者的休息和睡眠,维持皮肤完整,避免压疮的发生。
⑤部分病人由于家属护理不周使病人局部长期受压产生压疮,对已产生压疮的患者,详细地向主要照顾者教会创面护理方法,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3 效果评价 对患者接受服务前和服务2周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我国孙燕教授改编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调查表QOL评定标准进行测评[3]。
1.2.4 资料处理全部数据资料输入SPSS9.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后,家居晚期长期卧床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见表1和表2如下。
3 讨论
卧床癌痛患者由于癌痛的折磨而长期卧床以致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如厕等必须依赖他人来完成,也就是说需要家属陪同照料,但由于大部分的家属缺乏护理知识,对患者的护理无从下手,对患者的照顾无法到位,患者的身体不适得不到改善,甚至加剧,这就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击,恶劣的心情又必然加重身体的不适,这种身心的痛苦折磨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扰乱家人的生活秩序,累及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加速患者生命的结束。因此,进行舒适护理是提高卧床癌痛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通过宁养护理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舒适护理知识教育、指导、监督从而缓解患者的癌痛,解除患者由于卧床而引起的各种身体不适达到自我感觉舒适,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有效提升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自我形象,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维护生命的尊严。同时,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能力,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维持家庭生活的有序和稳定,使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维持在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总之,晚期癌痛患者,特别是卧床患者,在其生命末期实施舒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自我感觉身体舒适,维持全身处于最基本的舒适状态,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它可使逝去患者死而无憾,又使生者问心无愧,达到了生死两相安的全人和全家的人性化的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玉,李金祥,陈伟,等,宁养疗护[M]姑息医学―晚期癌症的宁养疗护;2008:10-20.
[2] 闫玲,姜永亲,王瑛.对249例癌症患者症状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3-285.
[3] 孙燕,顾慰萍等,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M].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2002:37-62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侧裂区损伤;重型颅脑外伤;对应护理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ombining big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eng Q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nursing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ombining big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hoosed 127 patients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mon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Results: The results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 (P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通常颅脑显现重型外伤后,很易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病情会急速变化,救治率低,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应当给予广泛重视。为了探讨应给予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临床护理,研究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我科接诊的12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的护理资料,详情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 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我科接诊重型颅脑外伤病例127例,诱导127例颅脑显现重型外伤的起源因素:打击、交通事故以及高空坠伤、跌伤。127例均为外侧裂区损伤,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以及昏迷不醒、瞳孔散大等。随机将12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分组:重型外伤组(64例)和重型受损组(63例)。在重型外伤组中,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12岁到61岁,平均:39.56±12.27岁。在重型受损组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年龄:13岁到62岁,平均:39.66±12.30岁[1-2]。
1.2护理方法
1.2.1重型外伤组 对重型外伤组的64例予以传统护理。
1.2.2重型受损组 对重型受损组予以对应护理(包括传统护理+心理、饮食、康复护理)。1)传统护理。应对血压、呼吸以及脉搏、体温等行严密观察,并对指甲色泽以及口唇色泽、出汗状况、瞳孔、意识状况等行严密观察。此外,还要对液体出入量做好24h的登记。若发现问题,记录并处理。还要对呼吸道加强管理,通过雾化吸入使呼吸道处于湿润状态。另外,还要通过冰敷、冰帽以及冰枕行头颅降温。在输入止血药以及抗生素、利尿剂、脱水剂时,要准确且及时。2)心理护理。此时,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都存在担心以及焦躁、恐惧的心理,护士在解释与劝导的同时,应当耐心并谨慎,多听取主诉、给予最大的支持和疏导、关怀等,稳定病人的情绪,促进顺利治疗。3)饮食护理。食物营养应当充足,饮食应当保证高维生素、低脂以及低盐。对于进食困难者,应当暂且禁食,并通过补液行静脉支持,在肠功能恢复后,可食用普食。对于一直昏迷者,将适宜消化、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通过鼻饲的形式对病人进行喂养。4)康复护理。制定训练计划,进而坚持锻炼,规避残疾风险。在早期的卧床期时,病人应当被动运动:做按摩以及转移等。在离床期,病人应当做站立锻炼、垫上锻炼、平衡锻炼以及坐位锻炼等。在做肢体锻炼时,要伴随语言锻炼,让言语困难者可以恢复言语功能。此外,还应当做吃饭训练、活动训练、洗漱训练、穿衣训练以及入厕训练等,使病人可以实现自理[3-4]。
1.3统计学 结果检验为:P检验和t检验。检验软件:SPSS15.0,P
2.结果
在重型外伤组的64例中,5例痊愈,概率:7.81%,27例残疾,概率:42.19%,14例处于植物生存的状态,概率:21.88%,18例因损伤、梗死过重而死亡,概率:28.13%。在重型受损组的63例中,14例痊愈,概率:22.22%,37例残疾,概率:58.73%,7例处于植物生存的状态,概率:11.11%,5例因损伤、梗死过重而死亡,概率:7.94%。显然重型受损组的护理效果比重型外伤组的好,P
表1 比较重型外伤组和重型受损组的护理效果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颅底骨折伤或者重度的脑挫裂伤,具有粉碎性和广泛性,病情复杂,恶性发展较快,可引出多型并发症。当病人颅脑显现重型外伤后,会出现各类恶性、不良病状,例如:脑干损伤、脑疝以及急性颅内血肿等,这将直接有害于生命,因此给予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临床护理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病或受伤、患者遵医嘱或者由于病人角色强化以及家属的心理,患者自然地被安排或自我安排卧床休息[8],临床上患者因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给身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或副作用。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足下垂、肌肉萎缩、压疮、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是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系统化的干预模式,让患者尽早下床,从而减少卧床的副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卧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9]。但由于卧床休息的传统观念在患者及家属脑海中已根深蒂固,且临床医护人员未完全认识到系统化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导致系统化干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未得到全面推广。
对应护理是一种预防性护理,能让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生存率、治愈率得得到提高,能使临床满意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凤仙.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34-35.
[2]常小霞.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52-353.
[3]王国芳,朱青峰.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81-8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6-01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时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易发生的高危人群。我科2008年 5月~2009年 5月共收治卧床病人 50例, 经过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 无 1例病人发生压疮。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50例,男 36例,女14例。年龄 35~79岁。其中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 2例,腰椎骨折 9例,骨盆骨折 15例,股骨颈骨折 24例。病人入院时皮肤完好,住院期间均未因长期卧床护理不当而发生压疮。
2 评估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2.1力学因素 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而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1]。正常毛细血管内压 2~4 kPa,当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 kPa时,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2]。有研究表明[3],当骶尾部受压8~9.33kPa,肩部受压4~6 kPa,坐骨粗隆受压11.3~15 kPa,皮肤持续受压 2 h即可发生压疮。摩擦力、剪切力可促进或加重压疮形成。
2.2 皮肤潮湿 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 易产生压疮。
2.3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局部营养不良 长期卧床致各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末梢循环差,皮肤受压后易发生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使皮下脂肪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蛋白质、维生素、热量的摄入不足,将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4 心理因素 长期卧床病人经受疾病折磨,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重视管理 护士充分认识压疮对病人身心的影响,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4]。坚持预防为主,病人入院后即进行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压疮护理,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使医疗护理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将因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的病人作为难免压疮的重点监测对象, 有重点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并作为护理病历一部分[5],实行三级监控,在病人或家属积极参与下,由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护理部三级执行和监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2 压疮的预防 主要在于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病人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避免局部受压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病人,鼓励和协助病人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 2 h协助病人翻身 1次;对不能自行移动的病人,将病人置于倾斜 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使病人始终避开自身骨隆突部位的压力,病人平卧时床头抬高不超过 30°[6]。在搬动时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位置,避免拖、拉、扯、拽病人。长久坐姿的病人一般每 15min做 1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的动作。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每 1 h帮助进行重量转移或抬臀减压动作。
3.3 建立压疮监控记录 在床头建立翻身表,表中记录翻身时间、等,翻身时间要严格按时间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认真检查并记录结果。对可能发生压疮病人,要及时应用气垫床,每班查看 1次皮肤,并严格交接班,交接时由交班者搬动病人,接班者查看皮肤情况。对解除压力 30~40 min皮肤持续发红的病人,可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涂抹受压处皮肤,并置气圈垫、海绵垫或软垫于受压部位,避免皮肤继续受压。用垫枕置于病人枕部、肩胛部或骶尾部等皮肤受压处,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压疮的形成。本组病人有 4例皮肤发红, 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后, 2 d内皮肤均恢复正常。
3.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洁病人皮肤,水温勿过热,勿过分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可用痱子粉吸潮并减少摩擦。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和肛周皮肤;如伤口有渗出液和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和揩干,保持皮肤干爽。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病人衣物清洁、柔软、平整、干燥,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3.5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也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和皮肤抗压、抗磨擦能力均下降。根据病情给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或输新鲜血,以改善全身营养, 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一旦发生,也可促进压疮早日愈合。
3.6 心理支持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耐心的解释工作,是病人及家属愿意接受和配合护理的前提,多与病人沟通,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 预防的方法以及压疮的风险,才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预防或减少压疮发生的目的,同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 小结
长期卧床的病人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做好病人住院期间各个环节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泠.压疮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 6 (1):62 -64 .
[2] 申罗英,叶 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14(13):1782-1783.
[3] 林丽娥.褥疮护理的进展[J].华夏医学,1998,11(4): 517.
[4] 陆文芳.循证护理在老年科预防褥疮中初步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25-126.
【关键词】老年;骨科;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90-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处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我们总结了190例骨科病人的临床护理特点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1~12月共收治老年住院病人190例,年龄55~92岁之间,其中女79例,男111例。根据病种分类:椎间盘脱出、腰椎骨折34例,胸骨、肋骨、锁骨骨折18例,上肢骨折63例,下肢骨折75例。这些病人中长期卧床占80%,有46%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首先要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从而才能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患者入院时,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医生,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尤其在老年病人手术后,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痛苦,又怕手术失败及预后不佳,从而在情绪上表现为烦躁、焦虑、恐惧、易激动、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主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的不同、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使他们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老年病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更加耐心、细致,多解释。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2.3 疼痛观察与护理:老年病人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开始感觉伤口疼痛,24 h内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这时,我们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对下肢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同时也要给与镇痛剂。
2.4 与制动:采取不同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均有一定作用。协助老年病人采取正确而舒适的。病人术后回病房要平卧,下肢手术时下肢要取功能位外展15~20度,需穿丁字鞋,踝关节内外放置沙袋,防止髋、膝、踝关节内收、外旋。观察患肢皮肤血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的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腰椎术后的老年病人,病情许可后,要及时协助病人翻身,注意保护腰部
2.5 营养护理:老年人由于肠蠕动的减弱,进食较少,活动少,术后3~7 d不排大便者常见。同时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家属及护士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控制饮食。我们应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及粗纤维食物,每日做腹部按摩,鼓励每日排便1次,必要时用开塞露、灌肠及缓泻剂,保持二便通畅。在给病人作饮食指导时,要注意病人是否并存原发病,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如合并糖尿病的需给予低糖或无糖饮食,合并冠心、高血压的病人需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等。老年人还多伴有骨质疏松的特点,体内钙储备不足,而骨折的愈合需要钙的增加,除给予钙剂药物外,还应指导病人摄入含钙丰富的食品,如新鲜牛奶、虾类、豆制品、黑木耳、海带、紫菜、芹菜、小白菜等。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老年人循环系统已经在逐渐衰退,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所以一旦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褥疮的预防: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踝关节、足跟部等各个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水垫等,骶尾部骨突处加垫气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 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3.3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减弱,有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因手术疼痛无力咳嗽,加之久卧不翻身,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坠积,造成坠积性肺炎,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鼓励作扩胸运动,术后鼓励病人吹气球、咳嗽、咳痰。术后12 h,在护士的帮助下,上肢手术病人可开始坐在床沿上进行活动,需注意保暖。在协助卧床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膀胱黏膜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术后尿潴留也较为常见,多是由于切口疼痛造成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引起。发现有尿潴留症状后应先安定病人情绪,采取手挤压下腹或下腹部热敷按摩,止痛剂解除切口疼痛等措施。对时间过长或以上措施无效者,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导尿,导尿时尿液超过500 ml者应常规放置导尿管1~2 d。留置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易致尿路感染。还应嘱病人多饮水,维持充分的尿量,保持会清洁,也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5 防止骨延迟愈合: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4 指导功能锻炼
4.1 机械运动是刺激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活动力已减退,一旦生病或手术后活动量就更加减少,不利于骨愈合。因此卧床期间,根据不同情况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活动。
4.2 骨折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健侧肢体和伤侧肢肌肉作等长收缩活动及足趾的活动。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次日均可指导病人被动进行髋、膝关节小范围活动,结合进行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锻炼,以后逐日增加锻炼量,至术后3~6个月根据病人固定情况及体重可让病人拄拐下地活动,患肢从不负重到逐渐负重行走,配合理疗按摩等。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在术后2~4周即可开始进行,但需指导病人避免髋关节的过度屈曲、内收等动作,防止假体脱位。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论;临床实践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位于颅内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脑表浅部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不稳定,容易再出血,死亡率较高。合理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针对该病的特点我们依据马斯洛对人类需要的层次理论,即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成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作了很多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 入院时护理
首先应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当病人剧烈的头痛,应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降血压药物及止痛剂,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及缓解头痛;必要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改善脑组织缺氧状况。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因病人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量和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应设法消除病人紧张情绪,用安慰性语言给病人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必要时给镇静剂,使其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安全保障。
2 住院期间的护理
2.1 生理需要的护理 生理需要包括氧气、食物、水分、排泄、避免疼痛、睡眠、卧床休息。其中,应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床上大小便。(1)饮食问题: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进食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香蕉、芹菜、菠菜、韭菜、蜂蜜等,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暴饮暴食的危害,督促其配合。(2)排泄问题:便秘时用力大便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诱因,所以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突然用力等。下腹部从右侧向左侧做环形按摩有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泄剂,如果导片口服、番泄叶代茶饮等。(3)睡眠问题:护理人员应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盖被适宜。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入睡方式。(4)卧床休息问题:向病人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易复发,多见于发病后2~3周,绝对卧床休息以避免再次出血,一般需绝对卧床休息4~6周。卧位宜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抬高头部15°~30°,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颈部不可向前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压而加重脑水肿[2]。(5)心理问题:实行责任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掌握患者发病后的心理状态,向其讲解对该病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也要告之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或表现哀痛、悲伤的情绪,配合医务人员保持患者的平和心态。对精神症状明显者应给予适量镇静剂,减轻病人痛苦,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2 安全需要的护理
2.2.1 心理方面 充分利用多种交流方式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对诊查情况作必要的解释,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做好对家属和探视人员的工作,避免向病人讲述不愉快的事情,以保持病人良好的情绪[3]。
2.2.2 病情方面 加强基础护理,应用各种保障病人安全的措施,如对昏迷病人使用床栏保护;对病室空气定期消毒,以防止医院感染。还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再出血的先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的危险性最大,2周内再出血率占再发病例的54%~80%[4]。再出血之前常有一次或多次先兆发作,如头痛、烦躁不安等,如患者的病情在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加重、瞳孔不等大,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以保障病人安全。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痉挛,血管痉挛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任何时间,多继发于出血后5~14天,这是出血后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5]。临床上出现脑血管痉挛时,意识水平下降,并伴有局灶性神经体征。因此在病程的前2周要加强巡视,早发现早处理。血管痉挛1周以后,血管壁即出现不可逆性水肿坏死,此时任何处理都将无效,故病人入院后应早期进行预防。如果患者病情由稳定转入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体征,应警惕有血管痉挛的可能,要及时通知医生,争取治疗时间。
2.3 爱与归属需要的护理 病人住院后,远离了家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易产生孤独感和强烈的无助感。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转换角色,安心养病。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允许陪伴与探视,使病人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朋友的关爱。
2.4 自尊和尊重需要的护理 病人因生病住院往往会觉得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缺乏生存的价值。由于依赖他人、丧失康复的信心或缺乏自主能力而妨碍病人自尊需要的满足。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予以重视,如对病人态度和蔼,不直接呼唤病人的名字,用尊重的语句称呼病人,尊重病人的个人习惯、隐私、宗教信仰等。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使其认识到自身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产生受重视感。
2.5 自我实现需要的护理 病人病情好转时,在确定病人较低层次的需要均已满足时,应尽可能的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如在护理活动中注意尽量满足病人的爱好和习惯,让病人参与诊疗决策及护理活动,以满足病人对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要使病人明确认识到,配合治疗和护理,战胜疾病,是住院期间满足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
3 出院护理
3.1 安全需要的护理 有些病人比较敏感,担心出院后得不到系统的治疗和护理,会复发。护理人员耐心向病人解释家庭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剧烈的咳嗽、情绪激动、便秘、突然用力等,解释定期复诊的重要性,解除顾虑。
3.2 自我实现需要的护理 多数病人担心不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因而忧心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做好保健教育和出院指导,并具体做好职业工作方面的指导:逐步增加活动量,经过3~4个月渐进训练后,可酌情恢复部分轻工作,但短期内不骑自行车,不外出开会等。一般1年后恢复全天劳动,但避免过度的脑力劳动和过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体育活动。女性病人1~2年内应避免妊娠。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
[2] 孙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14):1338-1339.
[3] 吴翠霞,马红雁.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6,5(6):69-70.
【关键词】 腰椎滑脱;康复护理;计划性
腰椎滑脱症相当常见,其发病率国外报告4%~6%,而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一般认为在5%左右,而其中需要手术者又占5%[1]。内固定复位,必要的神经根减压和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措施[2]。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共468例。在围手术期中实施4~6周计划性康复护理,患者全面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腰椎滑脱症689例,其中符合内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指征并有手术愿望和要求的共468例,男206例,女262例。非外伤性,年龄30~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下肢麻木,合并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体征主要有:腰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单或双下肢无力,活动障碍。
1.2
方法
康复护理计划由管床护师实施,护士长每周检查评价。
1.2.1
术前护理方法与实施
(1)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需采取俯卧位,此对患者正常呼吸产生较大影响,手术2~3h或更长时间易劳累。术前2天指导患者行俯卧位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后作吹气球样吹气。仰卧位扩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每天2次,每次15~30min。(2)术前1~2天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仰卧位左侧卧位垫枕右侧卧位垫枕抬臀置便盆深呼吸放松。
1.2.2
术后康复护理与实施
(1)术后视病情取去枕平卧或平卧位2h,以后每2h翻身1次。每天早晨及晚睡前拍背1次,每次3~5min,视病情持续5~7天。(2)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嘱病人作屈趾动作以观察运动情况。麻醉消失后作双下肢被动伸屈及按摩。(3)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当天密切观察切口外敷料,渗出液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天换药1次至拆线。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并记录颜色及数量,发现引流量多而颜色淡红、稀薄,应考虑脑脊液漏可能,通知医生并把引流瓶改为常压,去枕平卧或抬高床尾20~30cm。引流管24~48h拔管。(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手术可能牵拉、挫伤脊髓,或硬膜外血肿直接压迫,均会造成脊髓损伤[3]。术后定时做呼唤试验,嘱病人听令动趾每1~2h 1次。并由下向上按摩肢体观察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术后24~72h做辨别觉训练,注意观察双下肢疼痛及放射痛的减轻程度,并观察自主排尿及排便功能。(5)术后第2天开始行深呼吸,仰卧位扩胸及上肢伸展,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锻炼,视病情每天2~4次,每次5~15min,至下床活动。(6)术后第2周,指导病人在仰卧位做双腿踏自行车式运动,每天1~2次,每次5~10min。(7)术后第3周继续加强腰背功能锻炼,进行三点支撑法或五点支撑法抬腰锻炼,每天2~4次,每次5~10min。(8)术后卧床4~6周,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按计划落实上述功能锻炼,护士长每天评价1次,并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方案。(9)下床活动方式与腰背支具使用:术后20天查腰椎正侧位片,如果螺钉无松动,骨性融合良好,术后28~42天配戴腰背支具下床活动。教会病人起床及使用腰背支具要领,由护士扶助坐起,无头晕可以坐椅半小时后扶助步器行走。(10)出院指导:指导病人继续配戴腰背支具2~3个月,期间避免弯腰、扭腰,半年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继续加强背肌功能锻炼。
2
小结
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创伤较大,神经根牵拉比较严重。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吴慧等报道: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出院后应继续平卧硬板床休息1~3个月[4]。本组术后卧床4~6周配戴腰背支具下地活动。本组经术前制定康复计划,在护理过程中严密实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计划性康复护理对腰椎滑脱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术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祖根,严军,董启榕,等.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几个问题.颈腰痛杂志,2003,24(4):193-195.
2
王国正,刘锦波,江红卫,等.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颈腰痛杂志,2003,24(3):135-13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