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考后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目标;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页—11页“相反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会用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化简.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教学过程实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教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的课桌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后,听教师口令:“向前走两步”,并立正.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那么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
学生:向右走2步记作2步;向左走2步记作-2步.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规定两个同学未走时的点为原点,那么,能否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数轴)将上述问题情境中的2和-2表示出来?
学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2和-2的点.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1并问: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哪些意义?
学生1:2和-2这两个数具有相反意义.
教师:回答很好. 还有其他说法吗?
学生2:2和-2的数字相同(都是2),但性质符号不同.
学生3:2和-2这两个数表示距原点都是两个单位(距离相等).
教师:在代数中,把具有上述特点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反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课题:“相反数”.
评析:本节课的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互动和引导学生借助数轴的直观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体会出2和-2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从感性上初步感知互为相反数的意义.
启发思考,学习新课
1. 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
教师:画一数轴如图2所示,请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
图2
(1)在数轴上分别与1,-3,5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是哪些?
(2)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都为1,3,5的点有几个?
(3)利用数轴说出与原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两个数的位置特征和符号特征.
学生:利用已画出数轴,先描点,然后观察、讨论上述问题.
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教师:抽学生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学生1:在数轴上与1,-3 ,5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分别是-1,3,-5.
图2
教师:板书并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与1,-3 ,5距离相等的点.
学生2: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2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1,-3和3,5和-5.
学生3: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特征分别是:
①在原点的两旁;
②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③关于原点对称.
学生4:1和-1,3和-3,5和-5这些数中每一对数的特点是数字相同,符号不同.
教师:根据上面对“1和-1”、“3和-3”、“5和-5”这三对数的特征的理解,怎样给相反数下一个定义?
众生:像1和-1、3和-3、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教师:板书(略)并强调“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其他的完全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是互为相反数,比如-3和2就不是相反数.
评析: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2、-2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相反的两个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而是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经历利用数轴找一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观察这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再观察这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理性得出相反数的概念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效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师:(出示投影)请学生思考后解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的相反数是( )
②和互为相反数( )
③0既非正数也非负数,所以它没有相反数( ).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讲评(过程略).
评析: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一个正(负)数都对应一个负(正)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中“互为”两字的理解,同时明确“0的相反数仍是0”,这也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2)解答下列问题:
①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
②分别说出9,-7,-0.2的相反数.
③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④0的相反数是什么?
⑤a的相反数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分成许多小组后,讨论解答上述题目,并选代表准备回答教师的检查提问. 教师巡视学生分组学习情况和提问,讲评(此过程略).
评析:通过此组题目的解答,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数的意义. ①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深知:数轴上,在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②③④题是对相反数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这一概念. 最后得出结论“a的相反数是-a”. 这一环节使“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这一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教师强调:“a的相反数是-a”还可说成“a和-a互为相反数”, “a”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
教师问:把a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
学生思考后答: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即:+5的相反数表示为-(+5),-7的相反数表示为-(-7),0的相反数是-0.
教师再提出问题: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那么-(+1.1)表示什么意思?-(-7),-(-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思考后回答:
学生1:-(+1.1)表示+1.1的相反数,结果是-1.1.
学生2:-(-7)表示-7的相反数,结果是+7.
学生3:-(-9.8)表示-9.8的相反数,结果是+9.8.
教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因为“+”号可省略.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交流,我们基本了解了相反数的有关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后用自己的话说出相反数的意义?
学生1:相反数是指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学生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学生3:还有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0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旁,并且关于原点对称.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对于相反数的概念理解得十分深刻. 怎样确定一个数的相反数呢?
学生4: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来确定.
学生5: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一个负号就能确定这个数的相反数.
评析:通过此环节,加深了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悟学习数学的美好境界. 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例题交流、总结方法
例1 求5、-4.5、的相反数.
教师:请几名学生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到黑板上求出例题1这几个数的相反数. (学生解题过程略)
教师讲评后强调: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可以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一个“一”号. 如-5的相反数可表示为-(-5),我们知道-5的相反数是5,所以-(-5)=5.
例2 化简:①+(+3),②+(-3),③-(+2.7),④--,⑤-[-(-9)] .
教师: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指名学生说说化简的理由(学生答,教师板书过程略).
评析:由于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评时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a的相反数是-a,那么例1中的各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呢?”在学生理解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的一般方法后,再引导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得出例2各小题的结果,抓住了关键,突破了难点.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 填空
-(-2.8)=________;?摇+(-7)=________;
-(+3.4)的相反数是________;-(-2.6)是________的相反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
2. 根据a+(-a)=0,由(-8)+x=0,可得x=________;由y+3.75=0可得y=________.
学生解答,教师讲评略.
总结经验,评价所学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相反数的意义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缺憾?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一部学生谈自己对相反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这一节课的收获. 然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略).
教师:作业(略)
综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缺乏认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正数、负数和数轴的有关知识,如何借助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这样两个层次:什么样的数叫互为相反数?怎样确定一个数的相反数?本节课紧紧围绕借助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这一教学目标,以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归纳能力为重点,以让学生形成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情感目标,成功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推进教学进程,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最终以问题的解决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检测;自我反思;思想辅导;数学教学
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的重要性还集中体现在考后,对小题难度、整卷难度要做定量分析,找出不同人群的答题情况,便于教师反思教学,便于因材施教,便于学生学习。
一、教师的自我反思
每次考试都是教师对于现阶段的最好总结,是教学再进步的最好提升阶段,既有利于发现目前教学存在的缺点,更有利于下一学段教学手段的改进,所以考后教师的反思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看清过往的不足,同时要对症下药,解决今后课堂之所需,尽最大力度攻克学生认为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若有不明白之处必定会在考试中暴露无遗,在评卷过程中要关注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是概念法则不清,还是计算能力薄弱,是基础知识没掌握,还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根据错误的原因在课堂上改变方法,转变角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
例如,初一进行的第一次数学测验,考出的成绩真让我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些看似很容易的问题学生却频频出错,看到考后的试卷虽有打击,但是为了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还是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源之所在,经过一轮的自我分析,以及找学生谈话之后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刚上初中,学生很多学习习惯还没有改变,还是延续小学的学习方法,导致衔接不上,适应还处于过渡时期;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动手练习,看似听懂的问题都在书写过程中表达不确切而丢分,结果只能吃哑巴亏。把原因弄清楚,要解决矛头就有方向可行,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二、对学生的思想辅导
学生都很重视自己的考试分数,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很在乎老师在他们的试卷上所打的分数。所以,学生都把考试分数作为检验自己的标准,每次考试下来既有欢呼雀跃的学生,也有愁眉苦脸的学生。这时老师的导航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应当肯定他们的努力,祝贺他取得来之不易的成果,任何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以证明,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要借此机会给予学生表扬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班上一位看起来不起眼的男同学竟然考到全班第一,我刚开始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以为这位同学是巧幸考到的,结果在班上公布成绩的时候,其他同学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还有同学向我透露信息,原来上小学时他的数学就很不错!有了这个有利的条件我便把他叫到办公室,更加肯定他在数学这科的天分和努力,并希望他戒骄戒躁再向前努力奋斗!一次看似小小的表扬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接下来的日子这位男同学学数学更起劲了。
另一方面,考得不好的学生饱受身心的双重打击,对自己会产生不信任,自信心严重受到伤害,对考得不好的学生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最主要有两点:一是平时学习有退步迹象,导致考试失利;二是临场发挥失常但平时学习态度很端正。两种不同的原因,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和语言策略,要让学生感觉到大彻大悟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跳过心理障碍,只要自信心再次确立,要回到原来的“宝座”并非难事!但是这道坎没有越过,学生便会对学习失去动力,提不起兴趣,这对本人以及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对于学习热情减退的学生要一针见血,让他看到自己所错过的美好时光,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知道的是很少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要迎头赶上才能突破现在不利的局面。对于态度端正的学生要对他们的付出予以肯定,让他们知道“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不管前路有多艰难仍有老师相伴,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重拾信心,敢于面对自己的失利,在接下来的日子好好总结学习的方法,认真归纳与总结,让一时的失误变成自己奋发图强的原动力。
三、检测后要及时批改与评讲,并教会学生订正方法
学生考试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若拖延一段时间才讲评考卷,学生的迫切心情淡化了,讲评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考卷要及时批改与评讲,让这份试卷保持足够的“新鲜感”。在进行多次不同模式的试卷评讲后,我发现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订正,再集中评讲,这种方法比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有紧张感,因此便会有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为此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自我订正,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
四、检测后要调整自己的教学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改进学习、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使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因为试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教学是个指挥棒,试题走向哪里,老师们的教学就奔向哪里。我们应该通过试题的走向来检验新理念的运用及效果,用试题走向来促进教学,促进《课程标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陶家伟.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摇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多读多写,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它跟数学不同,数学我们需要动脑子,但是语文就没有那么费劲了,记住了就能回答的上,记不住就回答不上,就这么简单,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写才能加深我们的记忆。
3、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可以去豆芽作文这些公众号或者一些可以提供写作练习的小程序上去进行巩固,加之老师的指导能更快地提升自己。
4、了解写作的“套路”,其实作文也有套路可言,比如在开头的时候,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开门见山法、欲扬先抑法、排比反复法、开头设问发等等。多总结这样的方法,在写作的时候也不至于一片茫然。
1、考前没有好好复习。临急抱佛脚。寄希望与最后几天冲刺,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不可能的,学习的压力,强度不能很好的分散在平时复习便不会在考试中取得多么耀眼的成绩。
2、平时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答完卷之后,没有认真检查试卷,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导致失分严重。考完试心浮躁,尤其是史地政三科答得较快,所以就会在剩余的时间里歇着,不可以很好的避免最后的小问题。
3、不严谨,背诵觉得模棱两可,没有必要准确,老师判卷也不会那么仔细,少几个字无所谓,结果一切就给最后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4、数学上吃亏严重,初中数学基础还可以,但是高中不能很好的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对数学没有积极性可言,即使是学也没有细究过所以然。而且考试中不少审题出现问题。见得题型少,不能提笔就做,不熟练耗时长。
认证弥补,加以改正。采取正确的方法学习。
语文,要多看课外书,提高作文水平。因为现在语文写作占很多分。想要语文成绩变好,首先要想法设法提高作文水平,这样才能拿到高分。对于基础不可以忽视,要积累,不能够再像初中那样对语文就像对待副科一样。
数学,是我最差的一科也是最致命的一科。并且有时做完卷子,没有认真检查,导致失分。所以我做数学的时候要细心、不马虎、不掉以轻心。多见题,做会一道题比作一百道模棱两可的题强,在数学上下足够的功夫,不能够在这样浑浑噩噩了。
英语,是我最容易出现失误的一科。特别是听力和阅读,所以我要在周末多听英语,多做题目,不会就问,希望英语不再那么令自己失望。
政治,是第一次改变我的学业看法的科目。老师让背的要不遗余力,高质量的背诵,不能偷懒。严谨,不能认为意思对就可以了,一字不差,书上写得要原汁原味的记忆。坚持看新闻,时常培养自己的实事述评能力。
物理,要多背物理公式,多做习题,不过不要搞“题海战术”要适可而止。
化学,尽量学好,能够理解知识点,习惯老师。
地理,粗心,不严谨,在考试的时候觉得题目很简单,可是每当看见成绩是都会漠然,就是这样,粗心丢了太多的分数。
历史,多看书,要背知识点,要准确的把握书中教材,了解重点,不要觉得有点基础就够了,不能仅仅在谈吐之间重视历史,要贯彻到笔头。
一、高一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预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其一,数学教师要主动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必须给学生一定的预习任务,学生才会主动预习。其二,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从高一第一堂数学课开始,老师就要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将课本上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用笔勾画出来,对重点章节的相关内容还应该认真抄写一遍,加深印象,便于老师讲授的时候能够彻底理解和掌握。其三,要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本之后,主动对课后习题进行尝试性练习。学生自己做不了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就能听得更为仔细,理解得更为透彻。其四,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通过对每节课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甚至奖励,让大多数学生都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听课的实效性。总之,预习是学习的重要开端。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老师要讲授及自己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重点;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困难,在老师讲授时,自己在课堂上重点听讲和练习;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高一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思考演练习惯
在学生刚开始高一数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学生,看到一道题目之后,一定要先思考,再演练。只有认真读题,快速集中注意力思考,然后演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先思考后演练能够让学生通过深入挖掘数学题中的思想和方法,概括出一类题的解答方法。为以后同类题的解答找到门径。数学学习中运算能力是高中阶段重点培养的,但在一些运算思路上,要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在运算习惯上,给学生更多的方法;在运算心理上,给学生更多的辅导。老师在平时上课和练习讲授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从一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冷静地思考,科学地演练,耐心地计算,时间长了,学生慢慢地就会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而享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三、高一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
数学学习,规范答题是非常关键的,很多学生数学考试的失分就是由于答题不规范而造成的。高一是一个起始阶段,数学教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逐步学生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书写要规范。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不可随意涂改,一定需要改动的地方,要求学生必须把原来的划去或圈出来,然后把正确的写在旁边,切不可在原题目上进行涂改。从一开始就按照高考的标准来规范学生,三年之后,学生的答题习惯一定会养成。其二,文字表述要规范。对于题目中没有出现的字母,必须要作出交代;在描述一个函数的单调性时,必须讲清楚在哪一个区间内递增(或递减),多个单调区间必须分开写等等。一定要遵从数学的精炼原则来规范表述。其三,在做数学解答题时推理论证过程必须严密,比如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正负情况,区别对待;对含参数的二次式,要考虑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等等。
四、高一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总结反思习惯
及时总结和反思既是老师的“必修科目”,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从高一年级数学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进行总结和反思,就很难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及时改正现在的错误,以后就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章节单元复习等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还可以让学生准备错题本,把每次练习、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归类和总结,一方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找到学习的方法和诀窍。
一、做学生的朋友,走到学生中去
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老师才喜欢这门课的。做学生的朋友,这不仅是一个教师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所渴望的,而往往许多教师就缺乏这个。要让学生从心灵上接受我们,我们就需要走到学生中去,经常同学生交流,从中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即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尽可能给予帮助。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也就爱上了这门学科。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环节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教师可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自己动手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环境下,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让学生动手学数学
新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和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只要可能就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入领会知识的内涵,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轻松愉快地体验和学习数学。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在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
单调的呈现教材易使学生厌倦,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则更利于学生的思维,这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能讨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追求成功。
此外,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善于找到学生成功的地方并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鼓舞,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尽量让学生做总结性发言,每一个小的学习过程后,要有一个总结,这样既对知识进行了归纳,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布置的习题类型尽量做到新颖多变,解法简捷,能给学生以,有利于兴趣的产生和培养。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无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话,骂学生,甚至挖苦学生,这样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高三数学的练习测试几乎每月一次,利用好这些测试机会,同学们可以发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查漏补缺,迅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起来,大家可以朝以下几方面努力.
分析试卷:将存在问题分类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后,我们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按如下方式操作: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 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 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我们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 比如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 由于不会,故猜错了或根本没有回答. 这是没有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制订策略:将问题各个击破
在此建议大家分步打好三个战役,即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力争有为.
第一战役,消除遗憾.要消除遗憾,必须先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错在急于求成?对此,我们可采取“一慢一快”的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呢?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 “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的方式予以解决. “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高考要求的标准书写.
第二战役,弄懂似非. “似是而非”是由于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造成的. 这表明你的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 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当然,数学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
第三战役,力争有为.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不要做太难的题和综合性很强的题,因为综合题大多是由几道基础题组成的. 只有夯实了基础,做熟了基础题,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综合题才能迎刃而解.
一、 “问题”的分类:
作为问题解决的核心——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1. 为了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而主要由教师构作的数学问题,如教科书,复习参考书中的练习题和复习题等;这类问题往往是已完成数学抽象和加工的成品问题。
2. 出现于非数学领域,但需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比如来自日常生活、经济、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应用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还是“原坯”形的问题,怎样将它抽象转化成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是关键。当然,这两类问题是有交集的,它们彼此的边界也是模糊的,如可列方程(组)求解答文字应用题的一部分就在这个交集中。
二、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
1.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三、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教学流程:
创设 尝试 自主 反馈
情境 引导 解决 梳理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 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 练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在这六日游里面,我们也去了爷爷奶奶那里。爷爷奶奶抱怨,爸爸妈妈没有把我的中考成绩报给他们欢喜。只是,我想,这不是骄傲的资本吧。
爷爷奶奶说,我的成绩是小姑告诉他们的。恩,小姑一直都挺关心我的学习的吧,因此中考前的各种思想工作,每个星期回家,她都要再电话里头跟我煲上几个小时的电话,中考后当然也不忘问我感觉考得怎么样,成绩出来当然也不忘查询我考了多少,被哪个学校录取,不忘关心我到底去了哪里读高中!她没有在我面前评价过我的成绩,只是告诉我说,尽力就好咯。暑假要争取时间好好学学高中的知识。但是她跟爸爸说,这个成绩,应该是很不错的,应该给点奖励的。
奶奶跟我说,小姑认为我的成绩还是令她满意的。恩,小姑是教师,因此,这一些也都比较懂。而爷爷奶奶毕竟也不太了解这些,因此,小姑她报成绩之类的,每次都只报好的,不报坏的。就像妹妹的成绩一样,妹妹的数学学期总结考的时候考了满分,但历史是考差了的,小姑只报数学满分的好消息。
爷爷奶奶抱怨说,爸爸妈妈反倒不跟他们提起我的成绩,也不跟他们说我去了哪里读,反而是他们主动提起。我只是有点惊讶,毕竟,我的成绩,不是以往最好的,也没有比以往的好,因此,妈妈也更没有跟谁提起过成绩,更不用说在爷爷奶奶那边说了。只是,爷爷奶奶向来比较重视!
很多时候,我们认知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或许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很重要,因此,很多时候,别忘了报喜!即便那不是骄傲的资本,只是当做分享喜悦来看待,而非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