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汽车营销;高素质;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是承载着为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任,更是一种面向人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长期以来,中职汽车专业沿用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的课程体系;近期,随着行业发展,虽增设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课程及其体系,但总体上仍是一班、一年级乃至一专业对应一种单一就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中职生大多在16至18周岁,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能力不足,往往因就业方向不明、兴趣与方向不符等,而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不用功等,最终体现在汽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很大而职校生对口就业及其持久性方面不佳的矛盾上。
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基于多元智力理论,通过汽车专业的中职生就业市场调研、校本就业情况、办学条件、及其他各种制约要素,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多方向就业的改革,并以此文作介绍。
1多元智力理论的简介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界定了智力的内涵,即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二是智力不再是一种能力(如逻辑-数理智力)或以其为核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力;三是加德纳教授认为,目前有8种明确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另有第“8 种智力”(尚未明确之意)-存在智力;四是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
2汽车行业各岗位适合中职生就业的种类
从汽车产业链来看,其就业岗位种类主要有:一是汽车设计类,主要有外观内饰设计、零部件设计、系统及整车控制设计、样车测试等,这些中职生显然不太合适;二是汽车制造类,主要有零部件生产、涂装、总成整车的装配与调试等,相关岗位中职生比较合适,只是制造公司为便于管理和发展,往往优先录用高职高校生;三是汽车营销类,主要有市场推广、新车与二手车销售等,中职生因阅历等关系可从辅助岗位如销售助理做起,再入正式岗位;四是汽车使用服务类,主要有汽车检测、汽车机电钣喷漆维修、业务接待、配件管理等,这些是目前中职生对口就业的主要职位。
3校本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的情况
因学生就业长期跟踪所反馈的情况比较复杂,故本文暂以学校汽车专业课改时的2011届及其前后共三届学生首次就业情况统计为介绍,如表1所示。
4.1课程体系的内涵:课程体系是课程设计的一项核心内容。首先,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学校单位等的专家学者对职业、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针对某一职业、专业的课程学习方案,包括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课程体系、工作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及如何实施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而课程体系是指某一专业为达成其教育教学目的,基于职业的和学科的、客观存在的和主观理想的等综合依据所挑选并设置的课程、及其各自特定的课程内容和相互间的分工与合作,这样构成的某一行业、某一学校或者某一职业等教育教学和培养训练内容的按一定教育规律构成的逻辑体系。一个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4.2我校汽车专业原课程体系的不足:我校自开办以来,专业课程体系一直是以汽车机电维修为主要内容来设置,主要课程有汽车的构造与维修、技能鉴定辅导、二级维护、故障诊断等。这种单一就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和班级教学,确实有利于学校教学安排,无论是师资、教学场地、器材等都比较单一,学生管理也较单纯。
然而,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其弊端日臻显露,如前所述原因,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这种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企业综合的用工需求、学生多元智力的成长需求和就业选择。二是学生尚在发育发展的青春期,过早的确定学生就业方向,或者说未能充分介绍、体验各种工作岗位就以单一确定就业方向为教学导向,显得过于草率和仓促。
由此,一方面,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的发现、培养,通过职业规划课、活动课等激发、强化其专业学习的动力;另方面,经过调研与讨论后决定,自2010年起我们对2008级以后的教学内容,增设了汽车商务和车身修复类的课程;同时,调研中还发现,学生在进修学习、学历提升方面积极性较高,经努力,我们汽车专业自2011级起每届有40位同学可直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汽车专业大专,即进行“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工作”。
4.3多元智力理论下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针对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据企业需求、学生兴趣、教学条件等现状与发展的可能,围绕学校 “培养人格健康、技能较强、自主发展的实用人才”这一总体目标,以“分流教学”方式为保障,对“多方向就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和探索。
(1)汽车专业“分流教学”:这里是指在我校汽车专业内,依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试行)》,结合我校特别是汽车专业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及合作企业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专业教师引导、班主任和家长参谋、学生自选、部内调剂等程序,对汽车部2008级起的已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并经中级考证的学生,在沿习原班管理的前提下,按汽车机电维修、钣喷维修、商务文员三大方向进行分流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在分流教学中,早读、非方向课程(如体育、德育、语文)、晚修、班会按原班上课。
(2)多元智力理论下重构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初中毕业生就读汽车专业后,通过校内课堂(如规划课、专业课、基础课等)、校内活动(如汽车商务社团活动、汽车技能节等)、校外活动(如汽车4S店现场家长会、市汽车文化节、假期见习等)这三级课程及校园文化(如师兄姐职业风采、合作企业等宣传栏)的薰陶下,夯实基础,培养专业兴趣,驱动有汽车元素的人生规划,并依据自身的智力特点,自主选修三大方向中感兴趣的课程组:
1)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二级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售后业务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中:对新车装配与调试技术员来说,比较注重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的运用;对汽车机电改装与维修技术员来说,还需加上逻辑-数理智力的运用,而且对于电控成分较多的高档汽车来说,其逻辑推理能力必定更为重要。
2)汽车钣喷维修方向的钣金技术、喷涂技术、改装技术、售后业务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中,则不管是新车涂装、还是车身改装与修复的技术员,均比较注重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其中钣金侧重于前者,喷漆侧重于后者;而且在喷漆维修中,喷枪的运行等还与音乐-节奏智力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3)汽车商务文员方向的商务基础、售后业务、配件技术、销售技术等课程。对应的就业各岗位,均比较注重交往-交流智力、言语-语言智力的运用。其中,作为配件管理这一特定岗位,还需加上较好的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
当然,对于一名合格的汽车技术及其服务人才来说,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等或多或少均是需要的。
同时,对于各方向课程均安排专门教师负责,及时依据各岗位(群)的能力变化而调整课程内容,如《汽车喷涂技术》这门课中依实用环保省力的干磨项目代替原来的水磨项目。这样,在保证课程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同时具有紧跟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灵活性。
将优势智力转化为职业4.4试行新课程体系的成效与问题:一是成效方面:无疑新课程体系更加符合汽车企业岗位的综合需求、学生多元智力的成长需求,因此,学生在校时的学习主动积极性明显提升、目标明确、就业定位清晰,实习期间能与用人单位良好沟通,毕业即可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这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等达成多方共赢。体现在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明显上升,如表1所示;学生就业的岗位满意度与稳定性也明显增大。
二是问题方面:新课程体系急需更为完善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保证持久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如何通过更客观科学的测试、评估来帮助学生寻找出优势智力以便找准就业方向和选准岗位;汽车“多方向就业”的课程设置中,如何在满足社会特别是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的双重前提下,取得专业教学的师资、场地、器材等资源与效益间的平衡等等,这些都是本项目值得长期研究的子课题。
5结束语
我校汽车专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是省重点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经过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驱动、六合辐射” 校本特色:“核心驱动”即以“感恩、负责、精进”的学校精神提升汽车部师生的核心价值理念,驱动有汽车元素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六合辐射”即以 “天、地、东、南、西、北”六合为象征,代表全面辐射发展。其中,纵向“天、地”代表时间维度发展,如通用的关键能力、专业的基础能力等属于基础性的“地”方向,升学与自学等属于终身学习的“天”方向;横向“东、南、西、北”代表空间维度发展,分别喻义“汽车维修”、“汽车商务”、“汽车改装与制造”、“汽车生活”等汽车专业的多元发展方向。学生因而更开心的学习、更自主的择业、更快乐的工作和生活着。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Howard Gardner(美)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意向 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19-03
高职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只有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本文以广西某高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两届毕业生为基础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研究工具与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自编了《高职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该问卷主要设置了6个问题,分别是:毕业后选择的方向、选择就业的途径、就业希望所在区域、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对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对月薪的期望。此次研究主要针对广西某高校2011届和2012届两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2011届学生进行调查,间隔一年后再对2012届学生进行调查。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每次调查都是当场分发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2011届毕业生114人,2012届毕业生108人。测试完成后用统计软件Spss For Windows19.0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及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毕业后选择的方向。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和入伍。调查中发现,在2011届毕业生中,94.7%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0.9%的学生选择创业,2.6%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1.8%的学生选择入伍;在2012届毕业生中,90.7%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6.5%的学生选择创业,2.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没有学生选择入伍。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届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方向没有显著性差异,数据表明高职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都是倾向于直接就业,在就业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高职学生选择就业的途径。就业途径是高职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两届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途径如表1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32.487,p=0.000
(三)就业希望所在区域。就业希望所在区域是高职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单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反映高职学生的就业偏好。两届毕业生就业希望所在区域如表2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9.960,p=0.019
(四)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企业单位的性质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两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如表3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21.089,p=0.000
(五)对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是指个体从事的工作内容的需求与其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的程度。它是高职学生就业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两届毕业生对工作与专业的匹配要求如表4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98.791,p=0.000
(六)对月薪的期望。对月薪的期望是高职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期望的回报,它的高低能反映高职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如果对月薪的期望和现实的要求较接近,则反映高职学生对现实的认识比较客观,如果对月薪的期望和现实的要求相差太远,则反映高职学生对现实的认识比较主观。两届毕业生对月薪的期望如表5所示。
经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X2=8.252,p=0.041
三、对策
针对两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为帮助高职学生选择更为合适的工作,有效地进行职业决策,特提出以下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首先从高考招生宣传开始,招生就业处可以根据需要介绍不同专业的就业范围,让考生从感性认识上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次,从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引导专业教师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大一阶段,专业教师就要为学生介绍专业的概貌,明确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大二阶段,专业教师要对学生强化专业训练,明确专业技能所需的技能证件;大三阶段,专业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职业发展路径,让学生坚定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职业指导教师要在三年不同的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同时训练求职技巧。再次,建立学院、系部、学生三级联动机制,从政策宣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重视就业工作。最后,根据专业的发展规律,定期邀请在不同岗位的校友回校介绍成长体会,邀请外出顶岗实习的毕业生谈实习心得,邀请企业的工程师、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谈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及用人标准,用现身说法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发展问题,营造良好的就业成才氛围。
(二)构建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深入研究专业办学定位、就业趋势和岗位特点。根据研究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依据岗位技能特点,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更新,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专业教学团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行业发展动态,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此外,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可以与企业加强沟通,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层力量。多联系学生就业稳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途径,同时,邀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能手、高管等到校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也让企业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学校与企业一起探讨人才培养方式,采取顶岗预就业的形式进行实习,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就业平台。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应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都属于就业。要正确看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人企业、三资企业等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只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无论在何种企业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此外,还要正确处理职业与专业之间的问题。专业是为职业设置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胜任工作,要清楚地认识到,找工作和专业不一定要完全匹配,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专业仅仅是敲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即使专业不对口,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不断充电,从而更好地胜任职场的要求。最后,还应教育学生正确合理地对待薪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初入职场,不能以薪资的高低评价岗位的好坏,也不能随意地与身边的人攀比收入,而是应实事求是地认识岗位与自己的匹配程度。
一、金融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846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演化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演化证券学。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
1、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
二、物流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234元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前者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库管理、物料的保障与协调。后者则关注的是货物的外部,流动过程。
开设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三、统计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88元
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开设院校
山西财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等
四、广告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78元
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它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广告知识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
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
五、工程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67元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开设院校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
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42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就业方向
主要涉及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
七、经济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004元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就业方向三: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八、土木工程毕业后平均月收入6998元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
开设院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九、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35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就业方向二:市场/公关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就业方向三: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四: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开设院校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十、市场营销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20元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营销业务管理员、营销方案策划员、企业市场调查分析员、企业销售代表、客户服务管理员等。
关键词:就业意向 调查 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势必会影响到今后的择业。为此,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时探究解决对策,将对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调查方法、对象及内容
1.1调查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查方式是向沈阳药科大学2008级本科学生发放《就业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04份,回收率为92.73%,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1.2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是对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2008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
1.3调查内容
本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沈阳药科大学的实际情况,经反复论证后编制了《就业调查问卷》。本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情况(专业、性别、生源地)调查表,第二部分是就业调查问卷,测试内容具体包括就业去向、就业准备、职业定位、对工作的选择等几方面。
2、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样本中,男生占41.18%,女生占58.82%;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占51.96%,城市的占48.04%;其中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居多,占74.51%,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占15.20%,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占15.29%。
在就业准备方面,37.15%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26.23%的学生觉得很茫然,处于困惑当中。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择业时学生考虑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薪酬福利、工作地点和个人发展机会。在职业定位方面,选择国企的占36.17%,选择外企的有28.18%。在就业地点选择方面,选择出生地的学生占43.21%,选择东部发达城市的占36.32%,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这些地区发展机会较多。对于是否愿意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56.43%的学生表示如果实在没有其他机会也可以接受。对于可接受的工资待遇,41.69%的学生选择了2000-3000元。对于是否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61.11%的学生选择了不太了解。通过调查发现,38.79%的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在急需的就业指导方面,46.35%的学生选择了面试技巧,31.18%的学生选择了求职经验,其他多为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信息方面的需求。对于用人单位的信息,学生普遍认为最想了解的是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还有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
3、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大学年年扩招,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用人单位提高了就业门槛等等。但在短期内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毕业生自身以及高校就业指导入手。
3.1就业期望值过高。
就业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未能完全认清就业形势,不能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专业前景、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过于看重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和社会地位,只想留在大城市、好单位,留在赚钱多、环境舒适的地方,迫不得已才会考虑到基层就业。
3.2就业准备不充分 。
通过就业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不努力,对就业所需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自我推销能力不突出,面对就业感觉很茫然。有些学生还表现为不清楚就业政策,对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还有部分学生一直生活在家长、老师的爱护下,很少接触社会,缺乏社会经验,也没有主动了解求职面试的技巧,未能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3.3就业心理不成熟。
经就业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择业上还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和等待心理。表现为有些学生只等待老师、学长介绍就业形势和工作面试技巧,等待父母或亲戚朋友给自己介绍工作,等待用人单位自己找上门来。在去外企还是去国企,在选择生产还是销售岗位等方面,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过分依靠听取家长或亲朋好友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4、解决策略
4.1学生自身应对策略
其一,明确就业方向和目标。只有找准职业方向、准确定位,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认真想想自己毕业时想拥有哪些能力和素质,一个拥有这些能力和素质的人,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尽早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目标,有焦点,还可以从师兄师姐们那里获得忠告、信息与机会,以便及时提升或矫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其二,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丢掉“精英”意识,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动态的就业观。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改变找体面工作,去机关、大企业的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企、外企转向那些民营私企,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即将求职就业的大学生而言,应从学业、就业、创业几个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与渠道。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抓紧在校时间,发展多种兴趣爱好,拓展职业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努力构建不良就业心理的自我防御体系,学会自我排解各种问题,理性地参与就业竞争。
4.2高校教育者应对策略
作为高等教育者,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首先,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力、执行力、领导力和业务能力。此外,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方向,是高校辅导员指导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其次,积极开展各种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利用QQ空间或辅导员博客开辟就业专栏,向学生提供如何制作简历、面试技巧、着装细则等知识,介绍国家的就业法规和就业政策,以及本校本专业的就业情况等。辅导员还可以走出校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校友,为学生开拓就业实践基地,多搜集就业信息,了解企业的用人计划,择优向企业推荐毕业生。
参考文献:
一、大中专就业介绍信:
贵单位:
XXX同学,系我院XXX专业毕业时,该生上学期间能够认真学习,刻苦攻读,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习任务,并准予毕业。望贵单位能够考核,录用。
(如贵单位同意录用,请来函或来人办理档案调转手续)
学院网址:WWWW.XXXXX
XXX进修学院
年月日
盖章
二、绍信格式:
介绍信是把自方的同事或业务关系介绍给对方,进行联系和沟通的常用信函。
格式:1.称谓。
2.正文:被介绍人姓名及身份简况;说明事由;后常用望接洽为盼等。
3.署名、时间。格式
证明/介绍信XXX(对方部门):
兹有我司员工XXXXXXX到贵司做XXXXX事务
望接洽
谢谢!
XXXXXXXXXXXXX(公章)
日期
如有必要可以附:XXX资料
就业介绍信怎么写
介绍信一般应包括标题、称谓、被介绍者简况、事由、署名日期和有效期等一些内容。具体到不同形式的介绍信的写法,其格式内容也略有差异。
(一)手写式介绍信的写法
手写式介绍信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结尾、署名等五部分。
1.标题
手写式就业介绍信的标题一般是在信纸的第一行写上就业介绍信三个字,有些也可省略。
2.称谓
称谓在第二行,要顶格写,要写明联系单位或个人的单位名称(全称)或姓名,称呼后要加上冒号。
3.正文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介绍信的内容。介绍信的内容要写明如下几点:
(1)要说明被介绍者的姓名、年龄、政治面貌、职务等。如被介绍者不是只有一人还需注明人数。其中,政治面貌和被介绍者的年龄有时可以省略。
(2)写明要接洽或联系的事项,以及向接洽单位或个人所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等。
(3)要在正文的最后注明本介绍信的使用期限。
4.结尾
介绍信的结尾要写上此致敬礼等表示祝愿和敬意的话。
5.署名
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名称写在正文右下方,并署上介绍信的成文日期,加盖单位公章。这种介绍信写好之后,一般装入公文信封内。信封的写法同普通信封的写法相同。
(二)印刷式介绍信的写法
延伸阅读:就业小知识
什么是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就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寻找合适的工作。建筑行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有较高专业要求的行业,不管是建筑设计师、土建工程师还是预算员、安全员,等等,一般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明确了求职意向,找工作的时候就能不偏方向,有的放矢。
明确求职意向,是一个人找工作的第一步。
求职意向的核心
应聘简历一定要写明求职意向。书写求职意向应当尽可能明确和集中,并与自己的专长、兴趣等相一致。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或市场调研员;行政主管或办公室文员等等。
填写求职意向切忌空泛(如:本人希望从事富有挑战性并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和专长的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太多太杂。
1、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并定量描述与控制其性能的基础技术学科,是定位机械工程各项细致工作流程及程序的归纳总结的简单理论介绍。主要研究各种机械、机构及其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和动力学性能、强度与寿命、震动与噪声、摩擦、摩擦物理学、关系力学、磨损与、机械创新与设计以及现代设计计算方法等课题;
2、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很大,机械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总体来说就业形势良好,再加上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等机械类人才近年将供不应求;
3、就业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CAD或者CAM设计、制造,设备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60-04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教育。1999年国家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得到大力发展,逐渐被社会认可,高就业率成为其显著特点。北京市教委公布的《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就业率前十名的高校中有8所是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生的就业意向,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连续跟踪调查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在校生的就业意向,分析存在问题及相关需求,进一步加强对高职生的职业指导,以提高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不断完善高职生就业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措施。
一、调查基本情况及样本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开展于2012年4月至9月,调查了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三个年级共9个班的所有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41份,回收率100%。数据统计分析通过SPSS21.0软件开展,利用描述分析、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对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年级对专业就业形势认识、毕业去向选择以及是否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等问题。
(二)调查样本分析
1.性别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占76%,男生占24%,男女性别比约为3∶1,如表1所示。从不同年级与性别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性别比基本保持一致,无显著差异(x2=0.157,df=2,p=0.925>0.05)。
2.生源地分布
2011级和2012级与2010级学生的生源地比例构成存在明显差异(x2=12.898,df=2,p=0.002<0.05)。2010级北京生源占主体,为74.5%,北京生源与外地生源学生比约为3∶1,2011级和2012级北京生源比例下降,分别占52.0%和53.8%,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比例基本保持平衡,北京生源略多于外地生源学生,如表1所示。
3.是否为第一志愿录取
2011级和2012级与2010级学生是否为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x2=23.856,df=2,p=0.000<0.05)。2010级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的占54.8%,而2011级和2012级第一志愿录取比例在提高,分别为82.4%和79.9%。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专业就业形势认识
综合三个年级来看,对本专业就业形势认识的平均得分为1.96(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分别计为1、2、3、4、5分),认为就业形势较好以上的占80.6%(认为好的占24.6%,认为较好的占56.6%,认为一般的占18.8%)。可见,整体上该专业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
通过对不同年级对本专业就业形势认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不同年级对本专业就业形势的认识有显著差异(F=13.682,p=0.000<0.05),2010级、2011级、2012级学生依次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
(二)毕业去向选择
综合三个年级来看未来就业去向,就业为第一位,占49.3%,其次是专接本,占39.9%,创业和出国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4.7%和2.1%,此外有14人选择其他,部分学生是因为还未考虑好未来首选的毕业去向。
通过不同年级与毕业去向选择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不同年级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存在显著差异(x2=34.924,df=8,p=0.000<0.05)。结合图1对应分析的结果来看,2010和2011级的学生更倾向于就业,2012级的学生更倾向于专接本。具体来看,2010级、2011级和2012级毕业去向选择就业的比例在下降,分别为61.7%、53.9%、和37.9%,而专接本的比例在提高,分别为24.5%、31.4%和55.9%,尤其是2012级的学生在选择毕业去向时专接本已成为第一位,就业退居第二位。
通过不同生源地与毕业去向选择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无显著差异(x2=4.032,df=4,p=0.402>0.05),进一步分析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毕业去向选择来看,每个年级不同生源地的毕业去向选择也无显著差异。由于外地生源学生录取分数高于北京生源学生,经验上判断:毕业去向更倾向于专接本。但从统计意义上来看,外地生源学生专接本的比例于北京生源学生并无显著差异。
(三)是否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
综合三个年级来看,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首选方向的平均得分为1.79(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愿意、非常不愿意分别计为1、2、3、4、5分),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首选方向的比例占88.6%(选择非常愿意的占33.4%,选择比较愿意的占55.1%,选择一般的占10.9%),仅有2人不愿意。
通过对不同年级是否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F=7.562,p=0.001<0.05),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2010级平均得分为1.99,2011级为1.79,2012级为1.66,可见,入学时间越短越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
通过对专业喜欢程度与是否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的相关分析来看,二者存在显著相关(Spearman r2=0.408,p=0.000<0.001),说明越喜欢该专业的学生越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
三、调查主要结论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整体上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不同年级对专业就业形势的认识有显著差异,入学时间越短认为就业形势越好。
第二,就业和专接本成为毕业去向选择的主要形式,占89.1%,学生希望就业的比例在下降,希望继续学习深造的比例在提高。不同年级的毕业去向选择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并无显著差异。2010级和2011级的毕业去向选择无显著差异,首选就业,其次为专接本;2012级的毕业去向选择则和2010级、2011级有显著差异,首选为专接本,其次是就业。
第三,绝大部分同学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方向,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入学时间越短越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与是否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也显著相关,说明越喜欢该专业的学生越愿意将本专业作为未来就业的首选。
四、对策与建议
(一)认清当前就业形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速的放缓必将会对就业岗位需求带来一定影响。同时,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结构性矛盾尤其突出,大学生成为需要重点解决就业的人群。据统计,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北京地区达20余万人,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作为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重点名牌大学林立的北京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截至2013年12月30日,北京本科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有16所,高职院校有6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也将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大挑战。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也面临着机遇。一方面,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仍在增加。中国已进入经济转型期,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如何使得人力资源得以合理流动和配置,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需要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对人才进行最合理配置、最有效管理、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等也逐渐成为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倍加关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专业化的工作,需要配备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且能从事基础性、技术性工作的高职人才。另一方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已达到北京乃至全国的一流水平,毕业生一直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专业的品牌效应日渐显现。
(二)完善高职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政策体系
对毕业去向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希望专接本的比例逐渐提高,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分别为24.5%、31.4%和55.9%。但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推荐专接本的比例仅为15%,对口学校仅有北方工业大学1所院校,可选专业为会计和工商管理,并未有对口专业。建议根据当前学生需求情况完善高职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教育体系。
一是提高推荐专接本的比例,让更多有意愿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考试。二是提供多次报考机会。目前专接本只有大三下学期1次报考机会。三是增加报考院校和对口专业。目前,只有1所院校可供选择且专业不对口,使得专接本学生无法继续学习本专业,割裂了高职和本科阶段专业学习的连续性,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四是突破地方壁垒,报考院校范围扩展至全国。目前,北京高职院校专接本院校只能选择北京市属高校,建议下一步可以选择北京其他院校,进而将报考院校范围扩展至全国。四是扩大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7年,即2年高中+3年高职+2年本科)的实施院校和专业范围。2015年,北京市已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试验,参与的高职院校仅有3所,并未涉及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及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议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打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历上升的通道,满足更多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
(三)构建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模式
高职生就业涉及政府、学校、个人、家长及相关利益主体,是一项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子系统和各种要素,因此,应统筹考虑,构建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
应在学生入学时便进行高职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了解有关问题及职业指导需求情况,进而将职业指导贯穿入学至毕业的三年中,统筹考虑设置职业指导模块化的内容。第一年,主要进行自我认知模块和职业生涯规划模块,正确评价自我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年,主要进行就业信息和形势教育模块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块,解读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培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及心理调试能力;第三年,主要介绍就业技巧模块、就业流程及法规政策模块,介绍信息搜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技巧,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流程及权益保护等内容。改变传统“大讲座”的形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指导,采用参与性、体验式、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建立职业指导教师团队,以“行业从业人员、主管就业老师、外部职业指导专家和专业课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专任教师为主导,辅助以其他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大学生职业指导。为保证指导效果,落实“1+1”的职业指导教师负责制,即每个班级安排一名专任教师作为职业指导课程负责教师,跟踪大学三年职业指导过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指导。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
[关键词]现代物流概论;职业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64-02
1 前 言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确立高职物流课程理念的依据。因此,探讨如何构建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现代物流概论》的教学现状
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系统的业务领域,是一个综合应用多技术、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物流管理也成为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现代物流概论》这门课程。《现代物流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主要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一般理论,物流系统的基本内容以及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等,在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对物流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升学生物流理论素养,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我校《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情况分析,结合对学生调研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在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我校《现代物流概论》开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课时约60个学时,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涉及面广,要完成教学任务具有较大的难度。②课程授课对象是新生,他们对专业缺乏有效的认知,入学后对专业学习迷茫。特别是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物流系统的基本内容以及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等知识,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理解和把握。③在对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把握上,怎样既全面而深入地介绍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又与后续专业课程《采购管理》、 《运输管理》、 《仓储配送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合理衔接,授课教师也存在困惑。④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不善于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如何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现代物流概论》的教学现状和困惑,结合高职教育改革的就业导向,我们认为可以将职业导向作为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切入点。
3.1 高职就业指导现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责任和义务,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重视全程化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尤其有效指导学生自主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人的职业化。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入学后对专业学习迷茫、不适应的现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高职高专新生遇到了学习问题。学习问题中,比重最大的是 “缺乏学习动力”,其次为“对所学课程内容没有兴趣”。如何引导新生确立正确的目标,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动力,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学校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配备学生辅导员、建立“导师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目前开展的职业规划指导大多对于学生来说显得较为宏观,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的支撑,相关教师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切入,无法顾及对学生个体特征的把握,因而也就无法从个体特征与专业、爱好兴趣与职业、性格与职业等关系来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与自我定位。另外,对专业课程价值及专业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的关系、专业知识与职业知识准备、专业知识拓展与职业群结构、专业知识拓展与未来职业转换、专业人才社会定位与现状等各方面都没有涉及。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形成对专业的感知与把握,仍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也就无从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走向,未来职业胜任力更无从了解。一个目标不明确的学习,其效率高低可想而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与就业脱节,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
3.2 基于职业导向的《现代物流概论》教学构想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对开设在第一学期的《现代物流概论》还是非常地关注,带着对专业的好奇和对未来职业的期许,希望借此了解所学的专业与今后职业的关系。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桥梁,我们考虑将职业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的定位、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
(1)利用专业基础课程《现代物流概论》在进行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帮助新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找到专业学习兴趣、设计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
(2)引导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给自己准确定位、确立近期目标,进而接受客观环境,主动适应环境,缩短大学适应期,从而为整个大学时期的顺利学习和生活乃至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引导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当职业方向确定了之后,也清楚了职业的基本要求,对照这一个基本要求,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学,有针对性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来适应理想的职业目标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以职业活动过程、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职业资格获得为主要系统化方式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并且具有指导学生自主职业生涯发展的特殊功能,我们把这种课程模式称为“职业导向”课程模式。
3.3 基于职业导向的《现代物流概论》的具体实施
(1)课程性质定位为“专业概论(物流管理)”
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了解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为大学生涯规划提供帮助,为就业规划提供帮助,为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物流、生产制造、商品流通、内外贸易和工程建筑企业,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其他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基本操作技能,在物流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并非不考虑学生需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工作岗位,因此它是学生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要充分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职业特色,物流管理能力素质培养与物流专业特色,物流学科特色与学习方法,物流管理专业学习内容。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突出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专业定向性,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进入职场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结构等,即不仅要有高职教育共性目标要求,而且要有清晰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以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
在《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改革中,首先根据专业整体的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物流作业(职能)管理与物流综合管理三大模块。然后,再根据需要,结合按生产物流、采购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物流、包装与装卸搬运、国际物流,物流企业运营等物流业的主要岗位群和工作范围来划分学习模块。
这样《现代物流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保证整体知识体系的完整,又能与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与岗位联系在一起,还要充分考虑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需要。不同类型岗位群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找到专业学习兴趣、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要创新教学模式,从单一学校教学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有效实施“双师资”(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环境”(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的交互进行。请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来校座谈或讲座,增加学生对不同岗位的了解和认知;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介绍企业人才需求与要求等;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物流认知实习,安排学生到不同类型企业参观,了解物流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等,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其他如现场调研、专家访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他如视频观看、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
1临床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1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医疗设备的全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影像工程科等为主。通过4年专业学习,学生对于医疗仪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侧重于理论的应用,能够对仪器进行基本的保养、维护和一般性维修;对于仪器的医学应用比较了解,在医生和仪器提供者之间起桥梁作用,承担部分仪器的高效使用、改造等任务。同时也可以成为医学仪器生产厂家的运行、维护、安装、研发等专业技术人才。
1.2专业课程以原理为基础,兼顾应用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5],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以下几大类:医学仪器与图像处理类,包括电路、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等;微机原理以及应用类,包括单片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医学信息系统等;医学基础类,包括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学传感器等。教学以“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6]。授课以原理为基础,不要求复杂的公式推导,但是要有定性的概念,例如超声探头高频低频的应用差别。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无需纠结于某个特定型号的设备并研究其具体功能,应概括性介绍医学设备的应用。开设理论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与医院合作,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请相关业务人员介绍医疗仪器和系统的软件以及硬件设备,及其实际运行情况,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1.3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加强学生医疗风险意识在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表1为制造商对某设备风险的可能性评估。表格左列为危险的可能性分类,首行为危险的严重性分类,阴影区是可用性测试工程师优先考虑的内容。风险分为R1、R2、R3、R4、R5、R6等6个等级。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存在,因此医疗工程人员需要具有医疗风险意识。在教学中,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医疗环境下多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习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工作“有用武之地”。
1.4以研带教,直观认识医疗风险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兼顾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医疗风险的认识程度。例如,我们对RFID标签在高磁场下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测评[7-8],通过实验发现,13.56M无源RFID标签作为患者标识,在1.5T磁场下持续使用对自身安全正确使用没有影响,但是其可能影响核磁成像的信号及噪声水平,形成伪影,见图1。由此可见,通过简单的研究发现临床环境中风险因素随时可能被引入。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临床医学工程专业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择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