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英语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综合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互动小组讨论
1.导语
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尽管目前的综合英语教学力求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整个教学仍然拘泥于词汇、语法、课文翻译的“老三段”模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或是过多地围绕语言点展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实,好的课堂气氛应当是活泼而不松散,严肃而不沉闷,紧张而不压抑,轻松而不懈怠,而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下面笔者就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精读和翻译等部分谈谈怎样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2.综合英语教学中,听说、精读、翻译部分实践环节的落实
2.1听说部分
听说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听说训练中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被动地听。还有一些教员甚至认为听说这个环节可以略讲,甚至一笔带过。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国自加入WTO以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就听说而言,应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用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方说,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用的句型或词组,让学生自己寻找搭档,临时编成一段对话;或者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情境,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用英语交流完成老师预定的任务。选材应该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如,我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听说部分就给学生讲到了这样一个话题:Jumping from Job to Job(跳槽)。当今社会,频繁跳槽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刚刚工作毕业的大学生,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我叫学生自己先做出判断,把赞成跳槽的学生编为A组,持反对态度的编为B组,并在黑板上写下:Arguments for和Arguments against。先分组讨论10分钟,在讨论中学生不会表达的单词我写在黑板上,然后A、B组进行辩论。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辩论开始后,同学们开始了舌战。没想到同学们在集体优势的发挥下,辩论进行得激烈而又有序。同学们不仅找出了许多论据,还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论证。虽然同学们的表达存在着一些语言方面的问题,例如语法、句子结构,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交流的兴致。最后,我作为主持人,高度评价了这次辩论会,同时做出了结论,并提醒同学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同学们反映这样的活动很有吸引力,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以后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其实,在听说实践环节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方法。比方说看图说话、故事接龙等等,选用轻松、活泼的主题,那么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精读部分
精读教学过程是综合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单词、语法,然后逐一翻译文中的句子,解释语言点。这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即使教师精心备课,讲课很有条理,语言点讲得详细具体,但课堂上学生没有什么反应,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笔者认为,在讲解课文前,先应该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这可以预先布置学生自己去搜查相关资料。例如我在讲《新编实用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课后先去搜查中西方国家的人见面寒暄时所说的话,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学生们其实对文化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于是纷纷去图书馆,上网寻找相关资料。在正式上课前,我随意点了几位学生,让他们谈谈中西文化差异,其他学生适当补充,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联系本课当中提到的相关知识,我稍作补充。这样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精读课的教学中,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用情境导入法。例如,我在讲课文《Forgiving my father》一课中时,课前,我先用英语提问:“你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爸爸曾经对你做过错事,你会原谅他吗?”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纷纷发表观点。学生们用不同的形容词形容自己的爸爸,同时还回忆了爸爸和自己曾经的误会以及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然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中,作者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呢,为什么作者要原谅他的爸爸呢?”很快就把学生的心拉进了课本中。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都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听,直到最后故事结束才解开心中的疑团。因此,在精读课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原来侧重于教师在课堂上多讲、精讲词汇转到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发表看法、观点以及实际语言点的操练。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量和练习机会,同时也在学生中创造一种积极开放、乐于接受所授语言及文化的心态。
2.3翻译部分
翻译是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综合英语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能力。翻译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翻译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基本功,还要求译者有广博的知识面。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如何实施综合英语中的翻译教学缺乏科学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翻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故教学效果不理想。“综合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养,必须在不占用过多“综合英语”课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只能利用“综合英语”课本身的优势,见缝插针,为学生穿插讲解基本翻译理论与技巧,同时在有限的课堂练习中进行有效地实践。例如,在教学生语言点时,教师可以自己用该词或词组先造一个句子,让学生即席口头翻译。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译能力。在课堂上中译英、英译中的练习中,让学生按照上课所学的表达方式先自己动手把翻译做完,然后教师把全班按“成绩搭配”分组,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修改。他们可以讨论用词、时态、句子成分的顺序等等,最后每组交上自己满意的答案,教师再逐一对上交的翻译练习进行讲评。这样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仅掌握了该语言点,而且在词汇与语法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有许多教员总是抱怨翻译教学枯燥无味,其实如果我们很好地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同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语
落实综合英语实践教学环节其实就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开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员应该以一种亲切、热情的人格魅力、感染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更加放松,从而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
注:本文作者刘晓芳系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建设;教材选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103-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上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因此,作为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和教育者,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改革我们的教学特色,让我校的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人才竞争中取得更强的自身优势。
一、科学合理的选择教材
1.英语专业学生教材的选择
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选择教材时,其目的和任务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要十分注重对其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此外,该课程着力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心智上更加成熟。教材的选择要突出示范性、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材应为课堂教学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选用教材时,应根据我校生源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方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教辅材料,鼓励学生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收看收听英语节目和广播。
2.非英语专业学生教材的选择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选择教材时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要考虑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等因素。教材的选择能巩固并拓展学生中学阶段的英语知识能力,打好语言基础,紧扣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方向,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工作、学习和交际实际的需要,尽可能控制难度,确保学生接受语言信息输入的效果,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知识性强,趣味性强,要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价值。
二、课程建设的做法
1.教学观念的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要转变。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在教学环节中成为组织者,调动者,观众和评价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围绕课文的主题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辩论,自主学习课文相关材料,整理重难点,围绕课文展开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仅仅依靠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学生是不可能学好外语的,学生必须学会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2)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以往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某种考试,也就是我们说的应试教育。如今,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丰富多样,有针对性,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2.语言环境的建设
学习外语不仅能是课堂内的活动,更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学习英语不能只局限于课时,这样学生是不可能全面的完整的完成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加强语言环境建设,依靠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条件。
3.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一方面要引进人才,补充高质量的师资,一方面要大力培训现有教师,定期举办和英语教学有关的讲座,开展教研活动,探讨英语教学方式方法,观摩优质课,始终让一线教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英语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4.考核手段的改革
课程的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表现、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期末考核。这样的课程考核,避免了考试作为教学指挥棒的负面效应,使老师掌握了较大的教学自由度,可以有效的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语言水平以及个性化需求设置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相应的课程考核也随教学内容、形式和目标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灵活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动机,有力的促进综合英语的课程改革。
三、总结与思考
课程改革不是对教学理想效果的空谈和纸上谈兵,而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的展开要注意教育理念与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等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一线教师要坚持以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为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意识到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因材施教,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教促研,以研带教。相信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只要全院师生共同努力,贯彻执行精品课程建设方针,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5):31-34.
[2]王守仁.实用综合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平衡教学法;综合英语;意义与形式
综合英语教学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也不应该是机械的朗读和背诵。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去阅读、欣赏英语课文,并且吸取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中的精华,使之成为学生自身具有的语言文化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每周6~8课时。英语专业课依据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分别设置课程。顾名思义,综合英语是将这五种能力融为一体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灵活过渡,使学生的五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2. 平衡教学法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eter Skehan于1998年发表的《语言学习的认识法》中提出平衡教学法,即“形式与意义的平衡,及对二者注意力的交替”。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信息处理的自然规律,使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形式与意义之间平衡交替,最终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
Peter Skehan同时提出平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①选取一定范围的目标结构。②选取符合使用环境的任务。③选择并操作任务使其达到平衡的目标。④通过控制注意力尽可能使学生注意到形式。⑤重复训练。
五原则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第四原则又最为重要。第四原则的操作可分为任务前、中、后三个步骤。在组织任务前活动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学习语言形式。在进行任务中活动时,应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在意义与形式间切换。在任务后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表现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不论何种活动,皆以达到意义与形式的平衡为最终目标。Peter Skehan最为担忧的是如何掌控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这种平衡。
3. 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平衡法
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通常分为教授和练习两部分。教授是为了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并巩固已学知识,其中既包括词法语法知识,也包括文语义文化甚至文体知识。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进行语言再创造,逐渐形成其内在的语言体系。教授与练习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3.1 教授中的平衡法
目前国内综合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多讲授生单词新语法,而忽略文章本身的意义。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背好单词就能学好英语。有些老师课堂上过分专注单词,在讲课文的同时穿插讲相当多的单词。这无疑会分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注意力。通常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不少新单词,却没能清楚文章的脉络,更不用说对美文的欣赏。
根据综合英语课时的充足性,笔者认为在讲解新课之前花两个课时详细讲解重要的生单词及语法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保证课堂上的练习频率,又可避免讲解课文过程中发散过广减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但涉及习语或词性活用等知识倒不如在课文讲解中进行,一来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来可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阅读能力,实现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课文讲解过程中,则不宜过多注意单词,应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字里行间的意义上来。遇到前堂课介绍过的新知识,可简单带过稍加巩固,但仍以理解文章意义为根本目的。这样既可增强教授的节奏性,也可减轻学生的注意力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3.2 练习中的平衡法
准确性,流畅性,及复杂性是衡量内部语言系统的三个指数。准确性衡量语言系统无误程度。流畅性衡量交际的语速。复杂性衡量句法结构和词汇的复杂程度。在语言产出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他必须决定到底需要更加注意哪一方面。注意了一个方面,另外两个方面自然会受影响。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掌握好学生语言产出的环境,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根据Peter Skehan的观点,所选的任务必须以意义为重心,体现真实的交际环境,任务必须完成,以及结果易衡量。
在综合英语课程的语法练习中,可就重要语法进行专项练习。翻译练习则可根据重要词汇设计,同源词、词性活用等皆可并入练习内容。口语练习中,可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新学词汇及句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学生的写作及听力也会得到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应以要表达的意义为出发点,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形式上,以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 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巧妙运用平衡教学法,适当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有利于整个课堂的推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综合英语 教学改革 必要性 有效策略
由于中国的高职教育仅十余年的历史,属于起步阶段,造成许多高职院校的综合英语课程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英语专业设置,难以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自身的特色,而且有的高职院校起步于中专学校,起点较低,综合英语的课程设置不甚成熟,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或者与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提出进行改革的理论基础,最后给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一、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主要是由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现状、传统英语教学低效的影响以及高职综合英语自身特征三个方面决定的:1.高职英语综合英语教学现;2.低效的传统英语教学影响;3.高职综合英语自身特征。
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有效策略(一)理论基础。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理论进行的:构建主义理论和高职课改理论。
构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认知主体,认为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依托,通过新旧知识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同时,构建主义还认为学习是师生、生生间相互协作的过程,良好、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以及融洽、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高职商务综合英语中的许多教学任务本身就需要学生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可以说,构建主义理论符合高职综合英语强调语言实用性的特征。高职课改理论。高职院校以学生职业能力为重,高职商务综合英语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如听、说、读、写、译,还要注重学生在商务环境下开展商务活动专业技能的习得,如商务谈判、商务函电等,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策划、协调、创新、随机应变等能力,以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高职课改理论主要包含“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因材施教”两个原则。
(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准确定位课程。要进行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准确定位高职综合英语这门课程。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和建设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综合英语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教学中心和主人,为他们多多创设英语语用情境和操练机会。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为“满堂灌”、“一言堂”,整节课教师都是在讲台上长篇大论,很少有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激发。因此,高职综合英语应创新教学模式,导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丰富教学手段。语言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丰富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也可以以新奇、刺激的多媒体为依托,通过光鲜的图像、动听的声音、生动的影像模拟或再现真实语言场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运用当中。另外,多媒体网络的知识大容量性、实时性、交互性、针对性等特点更能兼顾学生不同的层次和特点,做到差异化教学。例如商务函电部分,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通过收发e-mail的形式进行询盘(inquiry)、报盘(offer)、还盘(counter offer)、接受(acceptance)、签订合同(signthe contract)等商务流程。
(三)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根据二语习得情感过滤学说,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最大因素是焦虑,而轻松的交际氛围可以削弱或降低学生的焦虑情感,使他们满怀喜悦、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统一。一个春风般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一道赞许的目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在心中荡漾起努力向上的涟漪。
(四)改革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考试成绩是唯一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因此才有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出现。分层考核不但可以保护成绩较弱学生的自尊心理,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自他评结合则可以保证和维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性循环。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或开展自主学习,弥补不足,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职综合英语是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基石,尤为重要。
虽然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也是摸索着前进,但是亦不可盲目,应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合理的策略为指导,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观念、积极总结、加强实践,才能达到教学相长、行之有效的效果,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专业型、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同时,为以后的教学和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满意度;综合英语;因子分析;量表
中图分类号:G71
学习满意度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达到满足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以用来解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和参与学习的结果。从教育市场角度来说,课程服务是学校的教育产品,学生是教育产品的消费者,是学校的客户(菲利普·科特勒,2005)。测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对提高办学服务水平、提升教职员工整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学习态度满意度概念的研究,教育学者除了将满意视为感觉态度或态度的心理状态,或是将满意度定为愿望或需求的达成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满意是需求或达成后的感觉、态度。由于研究者背景的不同,对学习满意度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归纳一下,有整体性概念、要素性概念和期望差距概念3种(陈硕林,1992)。
在实证研究方面,Betz等编制的大学生满意度问卷,在美国各大学被广泛使用,Chadwick和Ward从教师素质、师生关系、教育成本、辅导人员、辅导就业、社交生活、教学过程等方面设计了学习满意度测查量表。Langston(1989)从教学者、课程内容、进行方式、教材、气氛与课程品质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学习满意度的差异。本研究参考了相关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英语课程满意度的量表,并进行了前期测验,在实践分析过程中,进行了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以及因子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被试者来自广西各大高校,其中一本有2所院校,二本院校9所,三本院校5所。
2)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综合英语课程满意度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其中选择题24项,问答形式一题。
3)小样本进行预测问卷的检测。
4)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提取学习满意度的主因子,分析各因子满意度的高低。
2. 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2.1预备研究与预测问卷的编制
1)为了使问卷的项目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综合英语课程的真实满意度,在研究的初选阶段,参考了学习满意度相关文献,初步设定以教学环境、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内容、成绩评定5个方面来作为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基本构面,并参考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对量表的编制做了合理修正。
2)预测问卷的结构及计分
问卷采用的是匿名的半开放式方式,包括了24个选择题和一道访谈形式的问题。24个选项,采用了Likert 5级记分,分别用1-5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2.2预测研究
在预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预测研究,随机选取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师范大学的问卷,总共发放80份,回收7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1份。
1)回收问卷的筛选。
对于回收的问卷都进行了非统计层面的严格筛选。对于在回收的问卷中,无效问卷的剔除遵循以下原则:整份问卷答案呈现同一性作答,整份问卷有漏答题目,同一题项选取答案的题项、大于2题的,整份问卷中答案修改超过3题的。
2)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问卷共有选择题形式的问题24项,用SPSS输入所得有效问卷71份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0.930>0.75,说明该量表具有合适的效度。
然后做该量表的信度分析,如图:
可以看到,ALPAH值0.973大于0.7,因此,该量表具有合格的信度。
2.3 广西高校抽样问卷分析
1) 问卷发放情况:该问卷一共在广西16所高校中进行发放,一本院校两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二本院校有: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广西大学中加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三本院校有: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州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问卷共发放1600份,回收15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44份。
2)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将1444份问卷数据输入SPSS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如下图:
0.943>0.75,因此,该问卷调查具有可靠的效度。
上图的ALPHA值0.958,大于0.7,因此该问卷调查具有可靠的信度。
3)因子分析
因为KMO分析中,数据0.943大于0.75,说明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得到4个有效因子如图:
根据数据进行分类,把24个问题分别划分到4个因子中,可以得出结果如下:
因子一(课程教授综合情况)包括了问题:1.课程学习的弹性和子中性满意;2.教学内容丰富;3.教学方法合理;4.教学组织和学习气氛满意;6.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和技能良好;7.教学重点把握准确;8.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楚;10.教学组织丰富;11.教学手段方法丰富;12.教学效果满意;17.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9.教师提供课外的相关资料。
因子二(教学中同学师生关系氛围情况)包括了问题:5. 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13.教学中能增进同学间友谊;14.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同学间的鼓励与帮助;15.学习中同学关系良好;16.学习过程同学之间互动良好。因子三(教学评价系统情况)包括了问题:5. 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13.教学中能增进同学间友谊;14.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同学间的鼓励与帮助;15.学习中同学关系良好;16.学习过程同学之间互动良好。
因子四(课堂外的辅助工作情况)包括了问题:18.举办英语活动好找大家参与;20.协助学生做学习成绩的归因分析。
将这4个因子的均值算出,第一个因子均值为:3.278143022;第二个因子均值为3.497301038; 第三个因子均值为:3.456885813,第四个因子均值为:2.82283737。结果表明,学生对于综合英语课程的满意程度的四个方面满意度高低为:因子二,因子三,因子一,因子四。也就是说,在对于课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归因分析,以及对课程相关的辅助活动方面学生的满意度是最低的;其次不满的是对综合英语教学的综合情况;稍高的是课程的评分系统;最高的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氛围情况。
3 讨论
从该问卷的数据分析中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在进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归因分析,以及鼓励大家多参与英语有关的活动,而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授课。同时,还要注重课程教授的综合情况。
在问卷的开放式问答部分,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归纳如下:
对综合英语课程需要向课外内容拓展的诉求;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对综合英语课程形式的要求。
对综合英语课程形式的要求分成4个层面:对课本内容普遍反映内容枯燥,希望教材能够新颖;在应试方面,希望老师能够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指导;希望增加课堂活动以及多变化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气氛。
这份问卷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广西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满意度情况,对后期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Chadwick K,Ward J.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J]. College and University,62(3).
[2]Langston L C. Self-directed learning,achievement,and satisfaction[D]. 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1989
一、理论背景
(一)事理学原理
基于事理学,任何一个具体工作岗位不外乎要求在岗位人员善于发现并解决与本岗位职责相关的现实问题,从而体现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岗位上的具体问题,大到投资项目,创办或经营某企业、研发某产品、实施某项体制改革,小到制定一道工艺流程、实施某一技术革新、诊断某一机器故障等,通常先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或思路,然后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先思后行表明工作方案与方案实施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一个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方案的制定;二是方案的实施;三是方案的实施与操作的优化选择。同理,一个高职学生应职应岗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及其优化选择的能力;二是方案的实施操作及其优化的能力。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培养重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应职应岗的专业能力,即对本岗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本位的职教观
由于高职教育肩负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能力本位”(CBE)理应成为指导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想。其中的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状态,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发展以下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1)学会独立制定计划;(2)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3)学会独立地评估计划。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强调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体系中,对由学科体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由行动体系获得的实践经验,经由“获得―反思―内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的、不能脱离个体而存在的本领。显然,能力本位教育观,注重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应用,彰显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三)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转化必然以具体的行动情景为载体,因此,行动导向的学习必然成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普遍范式。高职教育教学以服务于“就业导向”为主目标。其目标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表明,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行动”。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习得专业知识,训练与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个人意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无疑,“行动”在这里构成一个框架,知识体系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景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快速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为。职业教育的行动特质,正是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有力理论支撑。
二、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构建与实施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借助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从专业学科教学的视角设计行动项目群,采用动态的发展性管理与评估办法,实施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主要由以下8个方面组成:(1)导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4-5人)开展商务话题报告项目选题;(2)组员任务分工;(3)完成话题报告方案设计;(4)小组讨论与方案优化选择;(5)方案实施;(6)方案实施报告与成果展示;(7)教师点评和同伴评价;(8)活动反思。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初期,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校综合实践教学的总体部署,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坚持学生主体、任务导向的原则,分析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出现的典型商务话题,确定不同学期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构建国际商务话题报告实践项目组。各个项目尽可能有层次感,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每个学期针对不同学情,即不同的学习小组与学习任务,导师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与修订课程综合实践项目的要求、内容与实施方案。各个项目包括项目简介和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作重点和难点、考核标准等有用信息,供学生设计与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方案时参考。
为了确保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在活动的第一周,导师首先做项目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导师要求每个学生选定一个项目,以项目相同为原则形成不同话题报告项目组,并由学生推选各自小组组长;然后各个小组长组织组员仔细开展项目学习、话题报告选题、工作任务分工、话题报告方案设计与优化。第二周是主要工作方案的实施阶段,学生收集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按统一格式写出1000字左右英语话题报告演讲稿,同时做PPT辅助课件。学生分小组开展话题报告排练。每个小组的英语演讲稿由小组长负责修改,然后提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材料审核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意见,以确保话题报告演讲的质量。第三周总结交流、答辩与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小组派代表做PPT辅助的口头话题报告,即小组项目实践成果汇报与展示,演讲一般限定在10分钟内完成。主报告人(学生)1人,其余小组成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自己的辅助观点。每个小组陈述结束时,观众席的“评委”(其余小组学生代表扮演)通过英语提问、评论或提出改进建议,进入答辩环节,提问环节一般不少于2个问题。同时学生评委根据事先确定的项目评价标准给各小组口头话题报告的表现评价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终学生评委小组的平均分记入考评栏目,作为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学习任务的特点
(一)融合性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任务源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应用英语专业岗位群中真实(或接近真实)工作任务,设计与实施英语商务话题报告。这种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平衡,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它使学生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具体工作服务,有利于学生实际应职应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中英语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融合性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第四学期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模拟广交会”方案设计的话题报告为例。该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其中包括展位布置,同商家谈判,拉赞助,商品名称和价格的中英文目录单制作,产品简介,广告设计和产品营销策略等全部要求用英语完成,是对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一次全方位的训练与检测。
(二)实用性
基于商务话题报告的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的学习任务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就业密切相关。应用英语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为主,其中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设计“话题报告”的实践项目,根据不同的商务活动情景制定相应的话题报告方案,精选话题内容,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收集信息,分工与合作,小组研讨与排练,方案设计与优化,小组演讲与反思等一系列合作学习活动。这样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不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撰写项目方案设计说明书到英语演讲稿书写和英语演讲与问答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知识应用、思维发展、职业关键能力训练等环节,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三)实践性
高职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资料的收集和选择能力、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深层次思考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的共同参与。在不脱离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条件下,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话题报告,有时候连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学习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动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除必要的指导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在一种未知中探索。教师把学生像“小羊”一样放出去“寻草”。教师自己做好“牧羊人”的工作,教师仅仅提供指导性建议,决不“越俎代庖”。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常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超越日常课堂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式实践状态,应职应岗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实实在在地训练和发展。
(四)互动性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决定项目内容的取舍,思考,提问,讨论,比较,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话题报告创新度高低有比较,有点评,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加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一些平时课堂里教师感觉比较棘手的任务,如学生不爱用英语问答、无话可说、缺乏信息交流等问题,借助话题报告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得到解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介绍如何找工作的话题,讲述自己真实的求职经历,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评委学生提出多个颇有深意的问题,使得大家对将来就业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指导教师由此顺藤摸瓜,深入学生进行就业与择业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语言技能提高
经过2年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例如,第三学期基于典型商务案例分析的话题报告,要求分小组广泛阅读成功或失败的商务活动并写出分析性报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分析与比较能力。实践中,学生精选有关的商务活动案例,群策群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专业实力。成果汇报展示时,各小组通过不同形式,如视频录制、情景剧表演、图片展览与介绍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学生在活动反思中写到:“这样的课程综合实践的过程其实是自主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它给我们提供了比平时课堂多得多的行动机会,切实提高了我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短短3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我们所读和所写英语文章比之前的十几周作业还要多。同时,我们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得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进步感觉比较明显。”
(二)学习行为变化
1.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某一教材“绑架”,偶尔也读些课外读物,但题材零散。商务英语话题报告的课程综合实践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项目完成的前后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课外读物,规定至少5篇,每篇文章字数500-800,并要求写出50-100个主题词的读书笔记。
2.综合实践前的课堂上,虽然学生偶尔做些活动,但多以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为主,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到了课程综合实践阶段,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主角,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多。更为可喜的是,话题报告时经常出现抢先问答的场面。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提问机会,一直站立而不愿意坐下。这在课程综合实践前的课堂教学是罕见的现象。每个学期,每个项目,每个学生至少有3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分别是小组排练、汇报交流、随机问答、活动点评和活动反思等。成果形式别出心裁,演讲主题新颖,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有创意,有时甚至还有动漫效果。
(三)学习心理
1.目的明确,兴趣激发
平时学习,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考试成为众多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目标”。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想象力的发展。课程综合实践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不只是要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综合实践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围绕项目,他们可以自主选择选题,设计话题报告内容,自我评价。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
2.自信心加强,成就感显现
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淡化分数,强化能力,学做合一,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学生在学习反思中说:“以前英语学习就是无休止地做各种题目,深怕单词不会写,听不懂,更不要提什么职业关键能力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确不同”;“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我们全力收集新颖、有趣、时代感的话题信息,于是我们读了好多资料、做读书笔记。尽管如此,成果汇报很是吸引大家的眼球。各个小组的交流更是极大拓展了我的学习。学了不少管用的东西,很实在,收获不少。”
(四)综合社会能力
商务英语话题报告的课程综合实践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业的发展状况,而且项目建构、方案实施和活动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学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小组协作中,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通过构建项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独自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演讲的排练。其次,创造意识得以培养。话题报告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的取舍以及成果汇报环节都凸显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第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了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前后,能合理选用材料,决定完成学习的时间和方法;监控自己学习过程和方法;自我评估学习成果。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 教学内容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8-01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学生获取英语语言规则系统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艰巨任务,“综合英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高质量的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体现职业院校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学生进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同学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而有的同学还在为A级考试的通过而苦恼,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就要首先看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难易程度,采取分级教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多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量。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编制教学大纲;及时引进先进的反映学科前沿知识,补充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向社会提供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根据课程的进程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并做到严格检查,认真批改。定期与学生座谈交换实施意见。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知识密度,扩大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强迫学生死被硬记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的听讲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提高英语水平最好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良好的输出,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各项技能,学生任何时候的学习都不是从绝对的“无知”开始的,而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自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是领着学生上几个台阶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教学思想,才能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事干。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打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加强基础练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原有的语言实验室和电教设备,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如今,许多教师仍然是教师唱主角,仍然沿用过去的单词释义-句子分析-语法讲解-举例操练-中文翻译-概括总结-检查练习的老路子上课。学生是观众和听众,上课要注意听,做详细的笔记,课后的任务是背笔记、背单词,学生与老师交流很少,偶尔有一些小组活动,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低。
从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出发,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运用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实验研究,在组织学习和研讨近期党和国家有关加快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本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内容,适时和适量的融入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相关训练内容和小学、学前英语教材知识,形成电子教案和课件。
学习当今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内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网络教学和互动。
提倡“以教为主、科研为辅、教研结合“的教育思想,把综合英语课程建设成具有示范价值的特色课程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增加新的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程多种教学模式;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英语课程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 邓玉荣(1972―),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汉语比较研究与英语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从系统论出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满足信息时代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 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3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69[本刊网址] http://省略
引 言
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给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尤为深刻。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被公认为21世纪的生存方式。网络则不仅为这一生存方式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对人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将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到外语教学中来,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就成为了教育界和信息领域里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本研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培养目标,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以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中心,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调动并激活了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学生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建构,从而满足信息时代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
一、立体化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
(一)立体化教学法
一个发展比较成熟、内部机制较为完善的外语教学方法,应是由“道”、“术”、“谋”三大成分―即由“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施教程序”、“方案总体设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结构”(姬建国,1992:54)。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是张正东(1995:10―11)提出的,是以“学生、目的语和环境为轴,而以经济发展为底,跨国文化为顶的三维立体性质的外语教学体系”,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教学法之一。其主要观点有:(1)外语是学得的,习得只起辅助作用;(2)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所有的外语教学活动都要切合外语教学整体的需要;(3)把经济发展和文化教学视为语言教学的要素之一;(4)强调学生主体的特性主要是独立和自主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教育若能顺应环境的特点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会事倍功半。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应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进行的全方位、多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它集课本、课件、网络于一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教学活动;实现了融“听”、“说”、“读”、“写”、“译”五位一体的新型的网络化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建立了联结“书本内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桥梁。
(二)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根据建立起来的具有其本身特点的独立科学体系。外语立体化教学法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从系统论出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建立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它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人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4)重视强化的功能;(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论主张整体、结构功能、目的性和最优化等原则。
立体化教学强调教学是一个系统,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来控制教学,要达到一个基本目的――通过控制教学工作,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有超过计划容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教学系统的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在某些情况下,改变的内、外部环境会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对现状不满,则要改革,创新,要开拓新局面。这时,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定的计划,确立新的现实目标和管理控制标准,使之更先进、更合理。为最好的实现目标而通过改变要素和结构使系统功能最佳,这也与巴班斯基的教学优化论不谋而合。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过程,它除了涉及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师,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可逆向”的“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外,还包括语言这一人类极其复杂的要素。语言、学生、教师以及由教学活动将三者联系起来的语言教学整体是外语教学法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存在的基本要素。因此外语教学法的系统性特征日益突显它并不仅仅是一组现成的技巧,而往往是在认识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的基础上产生的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理论,包括教学原则、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技巧等相互衔接的理论体系,表现出具体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二、技术支持
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外语立体化教学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多媒体能向学习者展示生动的画面,将形象信息和抽象信息融为一体,为外语学习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缩短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的差距。学生能从互联网和光盘的大量信息中选择适合于自身兴趣和认知风格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或在互联网上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进行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由于互联网上的所使用的外语多为最现代化的,因此学生还可以把课本知识拿去验证,进行研究性、评判性的学习。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外语基础能达到理解上述信息的程度,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立体化教材的使用
立体化教材就是要为学校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形成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从立体化教材的表现形式上讲有纸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
在教材建设方面,从2002年教育部启动以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开始,我国外语教学教材呈现立体化趋势,国内教育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等。同时,一些专题学习网站和多媒体网络课程也丰富了立体化教学资源。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有了立体化教学资源,还要拥有优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黄甫全、王本陆,1998:432)。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笔者从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出发,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
它兼重学生(教学主体)、目的语(教学客体)、教学环境(母语、教师、设备、社区对目的语的价值观等等),发挥三者合成立体的积极作用,而立足于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听说先行,以自学为主。
在网络环境下的立体化教学过程中,指导式教学主要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以视听说内容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采用两个指导(即:课前自主学习策略指导和在线答疑指导)和两个检查(即:课堂面授检查和网上检查)的方式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同时采用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和师生交互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跟踪学生网上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网上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以便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主题式教学主要指按学期、分重点、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以读、写、译等精读内容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结 语
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论为理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这一模式在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当然,英语教学改革及多种教学模式和微观教学技巧的使用与探索不单单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在立体化教学法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Kafai,Y.& Resnik,M.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1996.
[2]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3]姬建国.外语教学法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4]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6]丰玉芳,蔡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2009(11).
关键词: 高中综合文科课程 教师适应性 增强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倡导综合课程,综合文科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将原本分科教学的历史、地理和政治通过重新组织、整合成一门课程来教。为了了解我国初中综合文科课程实施现状和教师适应状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江西省初中综合文科教师对综合文科课程的认知、态度、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江西省优秀的综合文科教师。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95.8%。
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6个部分:教师对综合课程的态度、教师对综合文科课程的了解、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结构、教学职前职后培训情况、教师教学能力状况,并且还设置了开放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综合课程的态度和理解状况
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考察教师对综合课程的理解,即教师对综合文科课程的了解和教师对综合课程的态度。在“与分科课程相比,综合课程最显著的特点”的回答中,53%的教师选择“整体性”,14.2%的选择“系统性”,30%选择“实践性”,2.8%选择“层次性”;在“您对综合课程的态度中”的调查中,高达63%的持基本赞成的态度,8.7%的教师完全支持。此外,在回答“您平时阅读与综合课程标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书籍”问题时,有51%的教师只是偶尔阅读,8%的教师经常阅读,34%的教师只是在有需要时阅读,剩下7%的教师从不阅读。
作为综合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和主力军的教师大多数支持综合课程。然而大多数教师虽对于综合课程有所了解,但对综合课程的实施态度比较消极,情绪不够高涨,缺乏主动出击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意愿,教师未能主动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其他书籍,这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是个局限。
(二)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的状况
在“任教综合课程以来,您认为以前的专业知识”的回答中,6.5%的教师认为自身专业知识够用,65%的教师认为基本够用,还有29.5%的教师认为基本不够用。此外,高达52%的教师认为上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课程的教学需要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而且31%的教师认为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综合课程的教学需要之间差距非常大。在“您对自己从事综合课程教学”的回答中,60.7%的教师选择:对综合课程教学有信心,但感觉还有好多东西要学。
目前大部分初中综合文化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基本可满足综合课程教学的需要,然而,面对综合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高达84%的教师认为由于大学期间受分科课程教学的影响,自身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要求相去甚远。可见完善综合课程教师知识结构刻不容缓。
(三)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及教育科研的情况
职前、职后培训对教师适应综合课程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在调查中18.4%的教师经常参加县级及以上级别的培训,23%的教师偶尔参加,高达42%的教师很少参加,另外还有16.6%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此外调查反映,75%的教师认为培训流于形式,收获不大,没有达得所期待的效果。以下是访谈记录:
我们学校很少开展综合课程教研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只是形式上的,实用性、针对性都不强,没什么收获。学校领导一心抓成绩,不太重视也不支持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
调查表明:综合课程培训并未落到实处;教师培训缺乏很好的培训突进和评价体系,培训缺乏成效;学校领导对综合课程的支持与否是综合课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教师教学能力状况
首先心理压力增大。76.7%的教师认为担任综合课程以来自己的情绪波动很大,产生过无奈、困惑和彷徨的情绪;有60.3%的教师认为,综合课程比分科课程更难教,备好课上好课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综合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原来分科上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然而调查反映仅5.1%的教师认为自身教学方法发生了彻底的变化,24.9%的教师认为自身观念和方法都有变化,9.5%的教师认为自身教学观念有变化,但依然在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还有12.5%的教师认为依然用分科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变,教学观念和方式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回答中,多达85.4%的教师认为以考试为中心的模式不变,其教学观念和方式也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
结论:综合课程要求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教学观、课程观、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对教师尤其是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无疑是种挑战和超越。虽然大部分教师赞同综合课程改革,然而理论并未落实到实践上,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的综合课程分科上课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四、增强教师对于综合文科课程适应性的策略
(一)高师院校应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设置文科综合专业。综合文科课程由历史、地理和政治三门课程组成。当前我国高师院校一般都没有综合文科专业,而只开设历史、地理、政治等专业。为了满足综合文科课程对教师的需求,高师院校应该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开设综合文科专业。其次,完善课程设置。高师院校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完善学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各专业间的交流和沟通,弥补课程单一及学生知识面狭窄的不足。
(二)学校应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首先,应该通过对教师进行综合文科课程基本理论的培训让教师了解并理解综合文科课程;其次制定动态的教师培训模式,采用教学实验、教学讨论、组织教研、教学实战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综合课程的教学能力。
(三)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应积极构建综合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大部分综合课程教师是通过分科教学培养出来的,然而综合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人才。教师应该广泛涉猎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在内的知识领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积极自主建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其次,形成主体性、综合性、生成性的课程意识。教师是综合课程的实施者和主体,综合课程若要顺利推进,则离不开教师主体用独特的眼光透视综合课程和体验综合课程,用自己特有的教学体验和人生体验渗透到综合课程中,使综合课程变得鲜活灵动;作为课程内在要素之一的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对话,引导学生形成对课程的批判建构能力;课程是生成而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创生出新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我国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适应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