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鲁迅的名言名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鲁迅的名言名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鲁迅的名言名句

第1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金湖实验小学五(6)班

闵雨霏

桃花谢了,还有再开之时;燕子飞走了,还有再来之时;时光流逝了,却不能挽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的名句,它告诫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常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无价之宝,就算你用再多的金钱来买,也买不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公平的,它给了每一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这要看你会不会和时间赛跑。只有跑在时间前面,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时光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时间是无情的,它只会勇往直前地奔跑,从不后退,无论你利用了这段时间,还是浪费了这段时间,它都不曾去弥补,乃至于一分钟、一秒钟。

聪明的人往往会去珍惜时间,而愚蠢的人反而会浪费时间。只有懂得把握时间的人,才会明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真实含义。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鲁迅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认识鲁迅,为鲁迅理发的时候,特地把鲁迅的头发理得漂亮一点。当然,用的时间自然就多了。理发师要一元钱,付钱时,鲁迅却只付了五角钱。理发师疑惑不解。鲁迅的理由是:浪费我的时间。鲁迅可以为一点点的时间而“斤斤计较”,难道我们做不到吗?爱迪生,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特别爱做实验。他利用在火车上卖报纸的空闲时间来做实验。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他不分昼夜地工作。要知道,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有谁不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呢?那么,我们就更应该抓住宝贵的时间,去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第3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关键词:培养 写作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219-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一、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往往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流行书籍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流行书籍,觉得名著枯燥乏味。其实,名著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是思想的精华,精神的力量。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告诉他们多读名著。可以每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向学生推荐名著的书目,让他们在假期里有计划地阅读名著。一个人只有多阅读名著,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品味。作文是一个人书面表达能力的展现,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语言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词语是写作的材料,只有多读、多看,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写作的时候才有内容可写。书读得多了,写起作文来才能文思隽永,优美的词句层出不穷。比如:我教的班里有一个学生,经常去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大块头的名著读了一本又一本,每一次作文,他都能洋洋洒洒写出一千多字,并且速度很快,其他学生望尘莫及。

二、教学生要热爱生活

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超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凡。因为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所以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篇。学生应该多走进自然、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写起作文来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起人来,也可以像鲁迅先生说的:杂取这种人,合成一个人。只有阅人无数,经历丰富,作文时才不会黔驴技穷。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和父母去田里参加各种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把劳动当作一种享受。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帮助了家人,又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写作打下生活的基础。否则,写起作文来就文思堵塞,无从下手。

三、教学生要仔细观察生活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生动细腻的文章来。比如:你要写一棵树,整天坐在家里苦思冥想,就算你想三天三夜,也写不出来。只有走出家门,来到你要写的那棵树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研究,树的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都要你去观察、去探讨,才能把那景物写得栩栩如生。

四、拓宽作文训练广度

很多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经常是把一道作文题写在黑板上,就让学生自由写。学生闻作文色变,难以下手。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很难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我们要拓宽作文训练的广度,抓住作文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个人在亲身经历某件事的时候,内心的感触一定很深,会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校外活动的时候,得到了体验,有了感悟,就会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候布置作文,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师最好能够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他们的写作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写作的角度就拓宽了。

五、老师多写下水文

最近,我在布置学生作文的时候,也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主要写的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事情,内容真实可感。当我在作文讲评课上朗读下水文时,学生知道老师在写他们,特别兴奋,一个个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当读到某某同学做什么事的时候,他们的眼光又会不约而同地向那个同学扫去,笑眯眯地看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一次,我教他们一种比较新颖的作文结构,在给他们写之前,我先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这样的结构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又容易找到内容写。结果,那一次作文,学生写得特别好,很多同学在45分钟里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并且很有文采。老师真的有必要露一手,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否则,学生发牢骚,我们就束手无策了。

六、积累运用诗歌名句

学生为了考试,背诵了很多诗词,其中有很多诗句富含哲理,简练而又优美。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出了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仍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登高望远的情怀;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诗句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如果学生能在作文中多引用,文章会蓬荜生辉,增添文采。

七、积累运用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是富有文采,蕴含哲理,总结性强的。一句名人名言,比我们罗里嗦几百个字更加有表现力。作文的时候,如果能准确运用名言,文章就会增添文采,提高作文的质量。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些名言就有很强的表现力,在作文时应该多运用。

八、教学生学会做人

要作文,先做人。做人是作文的根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能写出好文章。爱国、善良、真诚、守信、勇敢、宽容、孝敬父母、尊重别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把它们丢掉。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写出反映现实的作品来。就像鲁迅、托尔斯泰、雨果等文学巨匠,他们都是关心国家和人民,一心为人民呐喊,所以流芳百世。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从以上几点入手,不断努力,写好作文就不会是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渊明集》

[3]《李太白全集》

[4]《东坡乐府诗笺》

第4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1、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 《辩证法的逻辑》

2、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

3、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4、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5、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7、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高尔基 《论文学》

8、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9、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读书杂谈》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11、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1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14、不动笔墨不读书。

1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16、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7、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18、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 《八位顾问》

第5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在特定语境中整合

当人们看到“绿”字,就想到绿色,诸如“绿油油”、“绿茵茵”。然而,古代诗人王安石却将“绿”字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着一“绿”字,就把早春的江南写得灵动而又多彩,使人联想到春风吹拂,春光明媚,春草萌发,春意盎然。因此传为锤词炼句的佳话。之所以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是因为这个“绿”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诱人的魅力。

如,苏教版十二册《碧螺春》。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里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

这段话用词精美,语境恬静而悠远。细细品读,犹如一杯新茶,怡情悦性。如青螺入水,旋转而下,这是沏茶时茶叶美丽的动态;叶芽伸展,茸毛轻舒,如旗如枪,嫩绿透亮,这是泡茶中茶叶的情态;碧绿清澈,清香扑鼻,清新爽人,这是碧螺春茶的色、香、味。如此动人的描写,既使读者产生视觉上的感受,又使读者产生味觉上的感受。如果将这些词语分割开来,让学生反复地去抄写,那么,学生获得的仅仅是只言片语。这样,势必破坏词语表达的整合功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对词语的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灵动,情感的共鸣。想象之鸟一旦高翔,学生就会跳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实体的和虚构的,现实的和浪漫的……

二、在辩证思维中整合

辩证是一种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整合语言的表达功能。从而,在正反、曲直、刚柔之间,探觅语言的精妙之处。

苏教版十二册“练习4”中有卢梭的一段名言: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

这段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主要源于语言表达中的辩证思维。在爱别人与爱自己、帮助别人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与他人相待方面找到了行动上的契合点,情感上的交融点,思想上的交汇点。正因为如此,才使语言在辩证思维中显示其此叩彼应的表达效果。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段名言中,要注意“换位”思考,在角色转换中,体会语言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又如,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在郭沫若的笔下,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它的优美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从这点意义上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然而,金无足赤,白鹭没有天赋的歌喉。如果说这是美中不足的话,那么,这同它的整体美比较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作者用反问句来表现白鹭的优美与可爱。无疑,这里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同时,也从辩证的角度启人之思:看问题要看其主流,要看本质,不要一叶障目。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破折号有什么作用?②如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就把丰富的情感贫瘠化,把辩证的思想简单化,把深邃的内涵庸俗化。因为,没有将两句话放在全局中来考虑,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整体功能。

三、在认知价值中整合

语文教学具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而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首要特征是以认识价值为最大追求目标。它要求以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教师在创造认知的课堂教学境界时,要筛选有价值的知识,确定有效的知识量,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陌生感”。满足知趣不能仅仅停留于浅层面的知识上,那些肤浅的显而易见的东西是不能给学生以刺激的。值得注意的是,获得知趣,不能仅凭全盘授予,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生产”出自己的观点、思想。当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倘若如此,知趣境界就难以形成。就语言的整合功能说,追求认知价值的有效性便成了课堂教学灵动的保证。

如,苏教版十二册十三课《早》。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第6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以情导入,融情于课。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情。那么,根据课文的内容,有很多课文本身就是“情感大戏”,则以情导入是非常合适的,并且,要将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倾向等等融入课堂之中。这样,在合适的、张弛有度的、贴近教学内容的课堂引入下,学生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即将展开的教学内容上来,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进行《雷雨》的教学时,导入语就可以是抒情性强的,以此来将情感贯穿在教学之中。《雷雨》作为戏剧名篇,其中情感纠葛复杂,但是却也扣人心弦,因此,导语就可以是:“当天边的闷雷想起,当凄清的骤雨尚未停歇,穿越岁月的苍茫,唯有那一场仿佛来自远古的哭泣,化为我心中,久经不息的叹息。”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时刻抓住一个主线,那就是发挥语文的人文价值,这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思想涵养的重要方面。而情感,是实现这些教育价值的重要因素,在导语中凸显情感的主导作用,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的力量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的爱与情绪的传递,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艺术的震撼与力量的陶冶。这一段导入语,不仅能够抓住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和悲哀情感,而且在老师入情入境的语言艺术激发下,学生进入《雷雨》的情景会更快,更能紧扣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赏析作品的兴趣。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美育。文学名著在美育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它会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和生命之中。《雷雨》这样的作品具有的艺术冲击力,更是强大。

二、多维导入,生动课堂。现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很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能给教室的教学提供更为便捷、多元的教学条件。就语文课来讲,有很多文学名著,既有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也有朗诵、话剧等多种形式。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音乐、画面和故事情节等有机结合起来,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堂导入方式。比如,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曾被贬黄州之时,在三国古战场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借着对三国赤壁之战及其英雄人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仕途的失意。但是,作者没有沉沦于悲观之中,而是表现了自己旷达与洒脱的精神气质。这首诗境界雄阔,视通万里,思接古今,把三国赤壁之战的激烈战争情形融于自己的笔端,巧妙而自然地将历史大事件和历史英雄人物进行了贴切而精到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的豪放派词人的人生观和历史观。而《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在中国很多电视台轮番播放过,其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杨洪基那有独特声音和情感表达中,也成为大家熟悉的歌曲,且在风格上与苏轼的词又极为贴切。所以,就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曲子,让学生看《三国演义》的序幕,老师随即导入新课:这首激越雄浑的歌曲,让我们的脑海中又浮现了一个个三国英雄豪杰那个性鲜明的形象,随着大江东去、历史远遁,面对这千古江山和英雄人物,他们的功过是非不断被后人评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一次千古江山和历史英雄人物的心灵对话和交流,是一次关于人生的终极追问,那么他到底在追问什么呢?我们一起来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和他的心灵世界。多媒体的形象画面、熟悉而雄浑的音乐,教师的激情和演讲,激发起学生洞察词人内心丰富世界的欲望,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进入诗词独特的意境之中,让学生瞬g有了适合学习这首诗歌的心理状态。

三、名言名句,切合课堂。我们有很多的名言名句,和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很高的传颂度。所以,在教授某些文学名篇时,用名言名句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而且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关于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知道,李白和杜甫是咱们唐代的绝代双骄,同为诗人的余光中先生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酿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种怎样的豪情和才气?那么,我们一起去《将进酒》中欣赏酒仙太白、诗仙太白!学生是审美主体,一定要激发他们的能动性才能让他们自觉而主动地去领略文本中的美。然后,才能从表层的意义探究深入到隐藏于文本中的深层意义的体悟。这样的导语简洁而清楚地给学生展现了诗人的性格特征和才情气质,而且是用诗人的评价、诗人的语言,这也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对他们进入学习状态而言,无疑是具有推动性的。

第7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论据的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内求”,即把目光投向课本,深入挖掘并恰当使用课本资源,使课本资源成为服务于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起初的水来”,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思路就开阔,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课本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学生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学生去开发。问题在于不少学生身在宝山而不知山中有宝,空手而回,留下了遗憾。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吹”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本资源作为写作中的素材库,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三类资源:

一、课本中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材料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者,他们的文章和道德都堪称楷模,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人类的精神丰碑。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陶渊明,鲁迅、巴金、曹雪芹等大量作者。如果能较为全面地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借助所学课文加深对他们精神价值的理解,就能有效地将他们化作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比如,孟子这一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学生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等文章,听过 “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文章的学习,更全面地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积累,使这一课文作者成为有效的写作素材。

二、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材料

课本中有大量的人物和事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有来自诸子百家的,如,《劝学》《逍遥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有来自史传文学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有来自后人阐发历史的政论文,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等;也有古人游历山水的散文,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其中所述的人物和事件,经过发掘都可成为学生写作的绝佳素材。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事例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进一步则互伤,退一步则双赢;宽容大度的胸襟更易感化人;要勇于改错;人才也需伯乐推荐;等等。

三、课本中的诗文名句

第8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误区一:素材陈旧,难以引人

病例

世界上最大的火灾保险公司创始人摩根是一位很讲诚信的人。当公司刚刚成立时,摩根只是一位很小的股东。公司成立不久,在本公司投保的一位客户家里发生了严重火灾,据协定赔偿,公司将会一无所有。众投股人纷纷退股离开,唯有摩根留下偿还了欠款。为此,他也变得一无所有。无奈之下,摩根打出收取双倍投保金的广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投保人竟然蜂拥而来,摩根守信是他们投保的唯一理由。摩根就此重新站了起来。(选自江西卷高考作文《拥有诚信》)

误区揭示

摩根讲诚信的这则素材是个太陈旧的素材,虽然它能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支撑论点,但是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鲜的气息。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的旧素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主要指那些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诸如孔孟、屈原、苏轼之类的文化名人,诸如刘邦、项羽、魏征之类的豪杰志士,诸如屈原自沉汨罗、李白赐金还乡之类的历史故事;2.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作文中的素材,如爱迪生发明灯炮、居里夫人与镭、牛顿与砸头的苹果等;3.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

矫正策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热点素材具有时代性和鲜活性,其表达作用是一味地“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陈旧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考生应该具有“首用意识”,即能用热点素材的,要首先考虑用热点素材。热点素材,主要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加工,并使之有效成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

应用示例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选自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简评

文章选取了高考前夕发生的两件时事素材,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热点素材,引入文中,给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时代感很强,体现出作者关注时事的社会责任感。

误区二:平淡引用,意蕴不深

病例

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选自广东省高考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

误区揭示

文段大量引用了名人名句类的素材,显示了考生的博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但是,整体上均为常见诗句的平淡引用,没有能从中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显得流于表面,不够意味深长,也不能引人深思。

矫正策略

哲理类素材的运用可以使你的文章具有思辨性、经典性、现实性,因而高考作文中,此类素材倍受考生的喜爱。对于这类素材,需要我们精心地烹饪,才能端上考场作文的餐桌。无论是故事类,名言类,还是史实类,时事类,我们都可以运用到各种文体当中,或作为论据,或丰富内容,或美化语言,或引出下文,等等,都能将之运用到文章之中。如果故事或事实材料过长,我们可以通过压缩、概括成简短的文字,再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大多数素材可直接引用,如一些经典的名言、诗句等,还有些材料可以对之进行化用或改写,化用为自己的材料间接引用到文章中,使文章哲理深刻,而意蕴丰厚。

应用示例

还记得那位高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吗?放弃了读书做官之路,放弃了医学救国之路,于寒夜的肆意威逼之下, 以鹰一般犀利的目光,以匕首投枪般如椽的巨笔,“怒向刀丛觅小诗”,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于熊熊地火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因为放弃,成全了鲁迅永不屈从的凛然正气;因为放弃,成全了鲁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生命芬芳!(选自大纲卷高考满分作文《放弃也是一种美》)

简评

文段围绕“放弃也是一种美”的主旨,选取鲁迅放弃个人荣辱的事例,嵌入鲁迅的诗句,加以深层理性剖析,做到了情中寓理,丰富了文章内容。

误区三:简单演绎,缺乏真情

病例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11年前,胡忠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踏上了支教之路。出于爱与责任的催促,照顾福利学校孤儿的生活起居这个重担落在了胡忠的身上,他尽职尽责,用奉献欢唱心中的歌儿。2003年,他的妻子谢晓君抱着女儿毅然辞别乡亲父老,来到福利院,与丈夫共同担起这份重担。(选自北京卷高考作文《奉献是一支欢乐的歌》)

第9篇:鲁迅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要熟悉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少的情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背下来。优秀的范文都是经过时间的甄选,脍炙人口,文质兼美,是进行写作积累的好素材。不但要求熟背,而且要反复研读,总结心得,获得写作经验。在教学中,名言警句,优美的语段,可以要求学生熟记。并且在班上举行我爱记名句的比赛活动,交流心得,共同鉴赏积累。天长日久,自然会有很多收获。这样,学生通过熟读背诵,既丰富了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适当设疑点拨,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提炼作品的重点、难点、亮点,给学生以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认真咀嚼,仔细品读,才能让学生熟悉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比如,在教学鲁迅《社戏》这篇文章时,先设问:鲁迅童年到赵庄看戏前后心情有何变化?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在组织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开始写不乐是为了下文看戏之乐做铺垫。这样的设问点拨不仅对学生全面的理解作品起到催化作用,还能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技巧有所领悟,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三、要把握作品艺术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在教学时,教师要能够把作品优美的艺术意境与学生的思想、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作品和学生之间搭起桥梁,让学生心系作品的一事一物,一景一情,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力,开启写作的悟性。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五种境界,逐步推进。人生需要升华。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作品中体会出美好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写作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

四、要善于捕捉写作契机,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