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政治思想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国;奥尔波特;人格完善理论;罗杰斯;教师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39-02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十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既延续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也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准确理解教育发展新形势,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任务。运用西方德育流派经验,对于做好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西方学者关于教师优秀道德形成的不同教育流派
(一)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教师优秀道德形成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思想道德形成理论认为,教师的自我思想政治学习,思想政治兴趣动机、社会思想政治环境和教师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因素都影响到教师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在奥苏贝尔的思想道德形成理论中,教师及员工的政治思想认知内驱力具有巨大作用。自我思想政治学习的认知内驱力包括认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教师渴望得到同事与学生的理解,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教师通过个人成就赢得学校及同事认同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努力学习,以求获得学校及同事的赞赏、表彰为目的的内驱力。总之,认知内驱力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学习知识与教学技巧和获得解决教学实际困难能力的动力。
(二)美国学者里考纳人格完善理论
以美国学者里考纳提出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观点之一是教师人格完善论。这种学术流派认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之一是培养教师的完善个人品格,教师个人格完善的形成要求个教师的私人情感、工作动机和教学行为的多方面完美的接合。里考纳主张的人格完善理论不提倡单学院领导开设空洞理论课的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而主张利用一定上课时间,为教师提供道德问题讨论的机会。人格完善理论特征表现几个特征,其一,强调教师的正确的政治行为是获得人格完善的基本手段之一。人格完善理论的形成有三个过程:教师政治思想学习反映教师对社会政治的认识过程,也是自我认知过程.还是教师自我调解过程;认为教师的优秀的道德行为是通过观察社会、学习优秀教师,再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对个过程才最后形成的;其二,认为教师优秀的人格道德,主要是政治道德认知、政治道德情感和政治道德教学行为等三个层次教育的结合;其三,倡导学校组织者对教师完善人格的教育,通过政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非指导性”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
20世纪后期,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在美国流行,其中突出人物之一是以罗杰斯“非指导性”思潮。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罗杰斯的非指导性理论渐渐的相信不是教育时使用的技术而是关系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准确性、可行性及积极性,罗杰斯主张在学校政治领导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朋友般亲密的交流关系。以这种和谐的“人际交往”为基本前提,提出“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情感目标,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充分发展。罗杰斯提出了学校政治领导对教师“非指导性”教育方式。主张使用间接的、非正确指示的、非命令方式的、没有具体详细指导的启发形式,以便对学校政治领导对广大教师作出与时代相接近的新要求。从,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的角度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观点,这种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政治领导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具有人性化的进步意义。
二、西方德育流派经验对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内外内驱力的理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高等院校,党政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为老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内驱力。笔者认为具体有两点:一是党政思想教育的干部要做好教师的榜样。我国古代云:师者,人之模范。党政领导干部本身老师们学习的模范。搞好模范教育,营造高校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离不开党政领导干部自身的模范作用。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担负着向接受教育的教师传输道德观念、思想认识、先进理论等的重任,在向接受教育的教师施加影响的多种途径当中,除了集中授课、经常性思想工作等言语性中介之外,还要特别注重非言语性传播媒介,即要注重党政领导干部自身形象的树立。在接受教育的教师眼中,党的思想教育理论的威严,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党政领导干部自身对待理论的态度,也取决于党政领导干部自我行动的日常的表现。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不应该仅仅是理论教育的宣传者,更应该是接受教育教师日常学习、教学与工作的带头人,因此,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应该运用自模范带头作用对接受教育的教师产生积极的推动影响,通过修身正己来对接受教育的教师施加积极的影响;二是要在各种高等院校内部营造学习政治优秀人物的氛围。让校园文化可发挥“潜移默化”的实际作用,激发接受教育的教师参与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美国学者里考纳人格完善理论,关爱教师
里考纳人格完善理论理论认为,道德不仅是理性的问题,更是情感和行为的问题。要培养受教育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党政领导及中层干部要树立榜样,关怀受教育教师,让受教育教师在被关怀中逐渐形成良好德性。美国教育家内尔・诺r斯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情感的呵护与关怀。关怀德育理论倡导德育要通过“爱护”及心心相应的方式,让受教育主体内心逐渐滋生一种“爱国家、爱社会、爱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具有关心广大学生的“公平”、“公正性”的生活、工作与教学习惯。人格完善理论理倡导通过“爱护”的手段,达到平等待人、公平待师的思想理念。人格完善理论启示高校党政领导及中层干部,高校的德育应该是全过程、全员、全体教师与学生德育。人格完善理论是指高校党政领导及中层干部不仅学校教学过程中,而且在社会与课外都要关怀教师。对高校党政领导来说,关怀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关心教师的具体特点。对教师、思想和情感的关怀应该先于、重于教学业务和老师职业技能的关心,这是我国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要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关怀之心。高校党政领导要树立自身模范的榜样,用心、用情、用细致的行动去关怀教师,切不能对老师空泛谈关怀的大道理。行动上却丝毫没有具体措施。只有在师生中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关怀型的教育关系,才能使教师在被关怀的感受中学会关怀学生;相反,如果教师没有被关怀的体验,只会以冷漠的,缺少热情关爱的情感去对待学生,结果会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产生抵触、反感情绪。
(三)借鉴罗杰斯“非指导性”德育的经验对高职院校教师作更多隐性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教育 残疾人 职业培训 应用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残疾人职业培训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福利水平与文明程度。把残疾人职业培训真正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学校的现有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仪器设备、校园环境等的优势,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其中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政治思想建设,有一定的特点和难度。他们在感知觉方面,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在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都比同龄健全儿童少年发展得迟缓,因而,对政治思想的感知、领悟、理解、模仿、操作和约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时候,就更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残疾人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使用有区别性的教材,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求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1.深化教育模式改革
残疾人只有逐步树立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残疾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使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低年级残疾学生应以规范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残疾学生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的真情实感。特殊学校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规律,要将其同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改变学校就德育抓德育的传统教育方法,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使残疾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格、扎实的基础知识、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的目的,从而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有用之材。
2.努力改革教育内容
长期以来,残疾人教育的内容往往偏重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残疾人进入社会后,往往难以融人社会。因此,职业学校应积极改革残疾人教育内容。加强生活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基础文化与学习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为未能升学的残疾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谋生的技能,能在社会的正常条件下劳动和生活。此外,要加大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由于先天、意外的种种不幸,造成残疾人生理、心理上的变异。同时,由于外界的冷遇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他们陷入隔绝、封闭的心理状态。因此,职业学校应对残疾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克服自卑感、不良情绪等的困扰,使他们保持平和、开朗的心境,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素质。
3.强化行知统一
行知统一是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是由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程度所决定的,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以人为本”。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必须经历从认识到情感、从感悟到养成的过程,感悟是认识到养成的唯一桥梁和通道,而感悟的最理想的形式和途径,就是学生喜闻乐见、能够体验的教育活动。首先必须是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活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可以组织残疾人学生去劳改管理所,听取管教干部以案说法的报告和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参观了管教场所,使他们懂得预防犯罪要从小事抓起的道理,无数次说教也难以收到如此之大的教育效果。一次次活动,都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提供了鲜活的体验和良好的经验。因此,学校及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思考设计出最佳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富有针对性、形象性与指导性的活动中,不断地补充、优化和整合已有的人生体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4.树立激励榜样
在政治思想教育中,我们要给残疾人广泛宣讲一些古今中外残疾人成才的典故,如相貌奇丑的苏格拉底,耳聋的贝多芬,他们都风流千古,享誉全球。我们都沐浴着他们生命所放射出来的光辉。在国内,比如苗族残疾青年杨建辉身残志坚,在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教室或寝室里可张贴一些有关残疾人成才的名人字画,让它们时时刻刻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也可举行残疾大学生座谈会,请一些本校的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毕业生,通过现身说法来激励他们,同时可组织残疾大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残疾并非自己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因此没有必要哀戚、自卑、自暴自弃。要通过交流。促使残疾大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师德修养;具体表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管什么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一个核心是德育,而教师是德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本学科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主动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由此,教师自身的修养将直接影响着以德育人的成效。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等,其中前者起着导向、核心的作用。所以,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一、师德修养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全社会公认的并由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的师德修养,则是指具体到每一个教师个体其本人的政治思想观念、个人道德情操和业务水平。每个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教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所要求的多少都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但由于师德修养水平不同,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做到做好。 例如,我们国家对于教师政治思想方面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但有的教师就是喜欢上课时自由发挥,大谈自己不成熟的个人政治观点,发牢骚,甚至过多地强调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在学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又例如,每个教师都知道体罚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就是有些教师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休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甚至触犯了刑律。上述例子说明,师德修养针对每一个教师个体来说是很参差不齐的。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势必直接影响着所教学生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德育形象。因此,教师师德修养是以德育人关键。
二、教师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方面、对学生家长关系的处理方面、对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态度方面等。
(一)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方面
学校是耕耘希望的园地,是孕育明天的摇篮。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品德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会严格要求自己,牢记自己是一个教师,是杜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旗帜。他们为人正直,心胸豁达,谦虚谨慎,堪称师表。他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着为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敬业精神。反观那些师德修养较差的教师,他们的基本政治观念模糊,或者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极个别的教师公然在课堂上宣扬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和国家政策的言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个人的道德品质上,这部分教师往往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这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虚伪,狭隘,不关心社会,缺乏同情心,对学校、学生不负责任,更谈不上敬业。
(二)在与学生、家长关系的处理方面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一个师德修养好的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抽问、批改作业、班务安排等都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身心健康的情况。不会拿刺耳的话语来挖苦、讽刺“差生”,总有办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课堂出现的混乱状态能有效的制止。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等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时,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不会轻易地发大火,乱骂人。进入教室时总是衣着整洁、体态端庄,面带笑容面向所有学生。始终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好榜样。而一个师德修养差的教师很强调自己的尊严,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尊师”,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作为学生必须“遵旨”。对“好生”百依百顺,而对“差生”任意挖苦讽刺,随意骂人,经常罚抄、罚写、罚站甚至体罚等。上课抽问、批改作业、班务安排等方面只顾“好生”,不管“差生”,对待学生因人而异。把个人平时的不快带进课堂。总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上。我们看到近期报刊杂志上披露的许多校园恶性事件,作为肇事者的个别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师德修养低下的体现。
同样,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事关重大。一个师德修养好教师会认为家长如果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为维护这种健康的伙伴关系,会经常主动地通过许多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学科的学习成绩、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不会利用职务关系向学生家长谋取私利。而一个师德修养低下的教师,认为家长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与管理权力的延伸,经常喜欢向家长告状,希望家长帮自己对付学生。对学生的批评常常转嫁到家长头上,指责家长没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不尊重学生的家庭隐私权,甚至会暗示地向家长索取某些好处,收受红包,为自己谋取私利,并对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学生有意刁难,等等。这样的教师能以德育人吗?他只能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抹黑!
(三)在对待业务水平提高的态度上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的教师才能永葆青春,与学生保持较近的距离。当年龄逐渐增大时,不会被学生所讨厌,被时代所淘汰。一个师德修养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他们现代意识很强,特别关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取。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学习新教法,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比如,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现代化的气息,这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会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一个师德修养较差的教师往往不思上进,经常在麻将桌上、扑克牌上、游戏机上消磨时光。对教研、教学不求甚解,一年复一年采用“老脚本”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无意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也不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更谈不上进行教育改革。他们上课马马虎虎,学生不爱听,家长意见大,成绩上不去,还老是埋怨学生不肯好好学习,埋怨学生笨,家长素质差。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人性化 人文精神
1.引言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育,学生和教师都存在问题,对学生而言,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攀比时尚、自私自利及拜金主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教师而言,改变教学方式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代替了大部分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
2.了解高中政治教学人性化的必要性及要求
对于政治理论这门课,有的教师存在认知误区,政治理论这门课并没有作为主要课程,只认为是一门公共理论课,在放松教学的过程中也挫伤学生对这门课的消极性。政治理论教育自身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中国特色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使命。人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发掘人的无限潜力,优先将人性要素予以考虑并尊重。坚持教学的人性化原则,按照政治理论的规律要求针对不同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作为社会的和谐思想,其深层含义在于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所以人性化教学是的内在要求。培养社会人才不仅要根据教人做人、构建人格、人生思想传播政治思想教育,还要注重人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人文精神。人性化教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这就奠定了高中政治教学人性化的必要性基础。
3.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人性化理念的缺失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但恰好在这样的社会里面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会使得部分学生因为困惑而产生消极态度,高中生没有经历过社会,对很多事情没有概念,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经济成分都会给高中生带来诸多不解,而这个时候就缺乏人性化的争取引导。
3.1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求知欲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简单讲解知识理论,一堂课下来其实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一头雾水,连一般的教学效果都达不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发展自己的方式很多,教师也疏于管教,高中政治理论课堂普遍现象为:桌上摆着其他课程的课本、睡觉、看小说、悄声聊天等。
3.2教师对政治教育重视度不高,淡于交流。
我国自古以来都以师为尊,教师严格教学,提倡学生虚心求教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目的。但现代有的政治教师总是一副严峻的面孔,授课时不苟言笑,讲话刻板,所谓一言堂满堂灌,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非常少,如此压抑沉闷的课堂,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是必然的。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不听课,教师也慢慢力不从心,不愿教,而这门政治理论课丧失独有功能。
4.探讨高中政治人性化的教学对策
深化改革高中政治教学是根本,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第一堂课也尤为重要,教师要消除学生对课程的错误认识,拉近政治理论课程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绪论课深入浅出,引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注重例子的引入,和学生一起探索专题,合理运用现有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为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论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就是对课堂的教学进行补充和延伸。有效地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与专业理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很大提高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而且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效果[2]。
教师要具有热爱思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愿望,建设高素质的优秀政治教师队伍,是实现高中政治理论课人性化教学的关键。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有扎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当今复杂的国情,正确明白将来在社会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良师,要与学生多互动,多亲近,多理解,真诚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人性化教学的发展。一本系统的理论性教材往往不能够达成传播教育的完整方式,学校也应该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考察,开阔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是教师自身的成长。最后是有效地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5.结语
高中政治理论课人性化教学实施的前提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对政治思想的重视,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教学,深化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体系
一、政治教学课程缺乏核心素养的现状
1.政治教学课程内容中缺少核心素养的内容
现阶段,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我国的政治结构以及政治体系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评价,学生不能利用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政治问题。
2.政治课程标准中缺少核心素养的内容
我国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政治最基本的原理与其发展规律。这样的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整个政治体系,并没有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去教导学生,所以,高中的政治教学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的状态之中。
3.政治课程标准中缺少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议
我国高中政治标准中只针对政治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给出了相关建议,缺乏提高学生政治能力的建议。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应该针对核心素养提出建议,并要给出关于高中政治课程资源使用的建议,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要以学生素养为教学核心,科学合理地使用政治教材。
二、形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理念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为改革方向。所谓政治素养,实际上就是指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思想以及政治水平方面的内在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站在政治的高度上去看周围的事物,并运用政治理论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政治课程教学能够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能够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重要素养。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具备各种素质涵养来应对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应该具备政治思想、知识、理论、能力等。
三、政治学科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1.政治学科教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课程目标方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明确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方向,形成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体系。
其次,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也要从原来追求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形成不同层次的核心素养体系,将政治学科的教学课程内容分阶段、分层次,有明确的知识重点,以递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要有明确的教学建议,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政治学科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对核心素养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2.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政治课程教学中,要以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能力、政治态度、政治评价等。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到政治事实或者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与政治相关的现象等,学生对政治现象的关注可以促使自己进行实践,进而培养自己的政治观念、思想、能力等。
3.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将专业知识与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相结合,树立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通过对政治教材的详细分析,将核心素养观念融入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政治品质的人才。
第二,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新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时刻关注国际发展、现实生活与政治的联系,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视角和政治思想去影响学生,实现教师专业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一、政治思想工作在石化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搞好企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近年来,石化企业的体制改革的推进中,职工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在企业大力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并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元素纳入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效果,促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健康运作和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2、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构建和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两门科学,各有侧重、特点和目标不尽相同。在经济和企I发展中,构建企业文化,其实是构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以期加强对企业员工有效管理。而好的政治思想工作可以把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党的思想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员工,可以让企业的发展充满正能量。而反过来,好的企业文化也能促进政治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石化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的问题
1、企业领导重视不够。在石化企业中很多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普遍认为,企业首要任务是把生产搞上去,销售搞上去,所谓政治思想工作,跟着做、应应景就好,领导自身的重视度不够,下级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不高。政治思想工作不到位,企业文化也相应的受到影,员工思想涣散,生产和工作积极性不强,到头来还是要影响到生产。
2、政工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缺少高层次人才。政工人员多数都是机关的老干部,老笔杆子,这在文件的上传下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应的,也村子思想固化,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同时这些老政工干部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于青年员工的思想和交流方式缺少了解,也就谈不上有效沟通。最终只能导致政工工作也仅仅是所谓的上传下达,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工作方法浮于表面。从表面上看,多数政工人员均能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即所谓上传下达和书面材料的整理。每到年底审核,感觉工作也没少做。但是实际上这些工作本身的实效性却微乎其微。近年来科技迅猛发展,QQ不会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工具平台没听说过,甚至PPT等稍微复杂的办公软件都用不明白,这种情况最终只能导致和青年员工之间思想鸿沟越来越大。
三、影响石化企业员工思想稳定的因素分析
1、改革开放,石化企业内部也面临全面的改革和重组,企业不
再吃大锅饭,也不再有工作的接班制,按劳分配、按能力提拔的基本原则也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被触动,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波动。
2、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高危险性,在大多数城市都建在城市郊区,离主城区比较远,在社会交往上多数局限于企业内部,在生活上较难融入城市的主流生活。这对员工医疗和子女教育、择偶等方方面面都带来的困扰。也容易产生思想波动。
3、石油化工企业由于今年的国企改革和国际经济大环境下,收入和福利水平连年下降,根据经济学“工资刚性”原理,这在员工工作积极性上,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的所谓“铁饭碗”对于企业员工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很多高学历人才在毕业后进入石化企业等国企过度一段时间后,在缺乏政治思想指导的情况下,经常禁不住外界的诱惑,辞职离开,本身对石化企业人才培养和积累也是一种损害。
第二,有些石化企业内部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做不完的记录,
抄不完的笔记,会议多,检查勤,考核严,企业员工思想压力大,有时还存在同岗不同酬的问题,这些都会给员工的思想造成波动,从而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有鉴于此,在企业能不全面开展行之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引领正能量,就成为目前石化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必须的要求。
四、石化企业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改变领导思想,加大石化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配套设施投入做好政治思想工作,配套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石化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设施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基地、学习软件、配套课堂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人力和教育资源的投入也必不可少。企业搞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短腿在于缺少相关人才和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员工送出去学习,将外边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为我们做培训,这些措施都需要资金上的投入。而这些投入的前提,必然要得到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石化企业的领导改变工作思路,提高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
2、重视基层政治思想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原则上讲,从中央到总公司对石化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落实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因此目前的工作重点还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因此政治工作的重点也应当放在基层,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对象是人,因此就应该以人为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又不尽相同,如果仅仅把工作局限于“文件传达”、“会议纪要”、“材料总结”,将仍然是过去的“表面化”的工作模式,不能起到任何有效的推动作用。
而我们提倡把工作落到实处,就是提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政工干部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了解每位员工所思所想所面临的问题后,才可能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基层政工干部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应当把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方法和次数纳入绩效考核的参评标准,以此鼓励和引导基层政工干部的工作方向。
3、为每位企业基层员工建立政治思想工作档案。培训政工人员充分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自媒体的应用,为每位基层员工建立政治思想工作档案,对每一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研究掌握的情况下,录入档案。这样的好处是,任何一位政工师一旦调离工作岗位,任何其他新手都可以迅速了解到每一位员工的具体情况,这样在政治思想工作的引领和帮助上就有一个连续性。
一、职高政治课出现“失重现象”的原因
1.客观方面:①社会性的道德弱化大气候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部分人日益强化的物质利益观念和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相冲突,一些消极现象,有所滋长,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等倾向。这对职高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部分职高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的精神越来越淡薄,而表现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思想倾向,从而使部分学生不再接受德育课的正面教育,甚至将德育课贬为说教课。②政治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现实性。由于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空洞枯燥,不能针对当前职高生心理的兴奋点、敏感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致使学生认为政治课只不过是“满口大道理”,学生觉得学了没用,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③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滞后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半径”、“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上课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背条条”的德育课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德育课教学的可信度和实效性,加之部分政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下降,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课堂教学单调沉闷,致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④失去了高考指挥棒这根指针。由于对口高考取消了政治课,部分学校放松了政治课的教学要求,致使部分教师也放松了育人的根本要求,其实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⑤职高生素质良莠不齐。职高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较差,理想道德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性情比较冲动,容易染上“拉帮结对、哥们义气、贪图享乐”等恶习。
2.主观方面:①学校领导的办学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不是以育人为根本,而是侧重片面追求升学率,背离了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②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重又抬头。相当一部分职业高中片面强调“知识创造财富、技能改变命运”,而淡化了“成材必先成人”的教育。③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下降。片面地认为只要完成了升学任务就完成了使命,放松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二、改变职高政治课“失重现象”的策略
1.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现在的职高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的学生都开阔,因此,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社会主义伦理观、价值观的教育,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成人与成才并重,社会各部门在招聘人员时,要侧重政治思想观念的考核与评价,营造一个“要想成才、先学做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2.转变教育观念,以育人为本。学校教育工作,究其实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结合职高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可借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开展成功教育、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等新型教育改革,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挖掘、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3.改革高考评价指标体系,德才兼备。在对口高考中取消政治课考试,不是降低政治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而是要采取更为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政治素质,比如采用“三好学生”评选、操评定卡、成长记录档案等灵活的形式,把对口高考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更为完备、合理。
4.改革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要改变当前职高政治课“失重现象”,就必须改革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职高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捕捉职高生思想的敏感点,充实鲜活的内容。比如可以把现代孝文化教育、礼仪教育、环境道德教育、网络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纳入德育课教学计划,渗透到德育课教学之中。
5.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要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改变政治课教学法单调乏味的状况,以灵活多变的方法,新颖有趣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政治课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政治课讲得实在、学得有趣,处处有用。比如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来拓展德育教学的渠道和时空,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震撼力,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性、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一、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基础
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内容包括理论交流、学生知识水平的交流、学习中的问题的交流、好的学习方法的分享交流等方面。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感的观察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和辅导员都是高校队伍的重要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引导学生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双方队伍交流机制,更好的提供了教师和辅导员相辅相成,提供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平台更好的梳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三者的关系,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内容。通过思想政治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成为社会型人才。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机制,可以提高相互间思想碰撞,帮助彼此能通过分享相互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有组织的进行融合。这也对提升两个队伍整体的素质有帮助,促进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思政课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组织,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日常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辅导员与学生通过生活和学习紧密接触,相互的感情也是很深的。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的教学,相处时间一般仅限于课堂,相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需要辅导员和教师相互间进行交流,通过辅导员的力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的开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相互的联系,也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思想觉悟和在某种程度上的认识,能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做到相互沟通,不断提升辅导员和教师的政治素质。在社会不断发展前景下,思想政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师德建设”在《纲要》中,处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这既是对辅导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对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日常与高校辅导员亲密的接触过程,辅导员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产生一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活化、教育生活化,强化学生的主流意识,抵制消极想法和不良观念。因此在思想上,要不断更新已有观念,利用社会主义特色体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辅导员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体现。通过思政课教学内容加强自身建设、端正作风、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抵制不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政课和高校辅导员除了具备政治素质,也有具备相应较强的专业技能。通过日常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储备能量,充实自己,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明确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合理地运用各种知识。吸取改革发展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创新理论。不拘泥于书本经验和已有认识,将思想政治运用到生活中。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交流机制的对策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一起分享工作经验、交流思想。辅导员可作为听课教师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参与辅导员组织的主题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观摩、交流和理论的学习,达到交流的意义,实现思想教育的资源共享目的,培养学生达到教育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进行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全面性发展,转变为社会复合型人才。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机制,可以确保相互间统一思想。帮助彼此找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分享制定解决措施,将理论和实际思想结合起来,提高教学体制。通过分享交流的模式,提升两个队伍整体的水平,确保师资队伍的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思政课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组织,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
1、设计交流方案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交流的内容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这就需要彼此制定相关的方案。可以通过开展交流工作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小组负责人员要负责督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内容。交流小组负责制定交流的方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规划,并将双方的方案进行整合形成最后完成可行的交流方案,建立相互队伍的交流平台,确保相互队伍在交流方面可以有效的开展。
2、规范交流管理
根据思想政治方面的制度内容,确定相互的交流内容、途径、条件和程序等问题,维护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权益,明确双方的义务。并由思想政治小组负责人对交流内容进行考核,保证交流的有效性。制定相关的奖惩条例,对交流方案内容、方法和沟通的实效性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奖励培养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优秀教师给予肯定,并加强队伍的建设发展。反之,没有进行有效交流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奖惩内容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对奖惩内容的选择、确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严格按照奖惩内容,保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规范、有效。明确对交流人员的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技能和管理方法都能得以提高,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永久的教育理念和学习习惯。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重视,关注师资队伍和管理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和政治水平的发展。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可以通过校园公示栏、小区、校园周边以张贴海报、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个队伍的交流机制、政治思想等方面。加强小区人员、学生及家长对思想政治培养的重视,对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两个队伍的建设、交流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成功案例,积极影响相互间的交流意识,帮助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认识到相互对工作交流的重要性,对自身和学生的意义。鼓励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校内公开课或是思想政治的培训、日常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外出学习、公开课、集体理论知识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的能力,可以有组织的开展思想政治的课程。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外出听课、参观其他院校政治文化等方式提高视野,从而通过沟通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师资队伍的发展。
4、对辅导员进行严格考核
对辅导员进行严格的筛查,是否是相关专业、是否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否受过专业的训练、是否掌握思想政治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方面都是衡量一个辅导员是否合格的标准。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是重大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管理几个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合格优秀的辅导员是具备较高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所以一个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对学校和班级、学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加快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的最好保障。
5、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有效的利用党员或退休的老教师,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能够组织协调校内外工作,对学生有好的表率作用。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相互间的总结沟通,帮助彼此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学会提炼问题,并能够合理的解决问题,从而节省实时间投入到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要不断的更新理念和方法。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开始逐步的重视起来,对辅导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通过培训、进修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辅导员通过助教帮助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使相互间的思想保持统一,理解并能运用思想政治的理论性知识,保证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保证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统一,相辅相成的完成教学任务。工作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信心,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社会不断的发展,对教学内容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也列为了重点教育,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个队伍的交流机制也是对思政课更好开展的保证,理论实际相结合,有效的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通过资源共享的平台,建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三方的相互交流沟通,让思想政治内容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政治思想走进生活。辅导员要通过日常学习和学生的接触,掌握并分析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辅导员要及时捕捉观察到学生在教学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并能和思政课教师及时进行沟通,找到解决措施。辅导员通过参与思想政治课堂,共享学生思想状态的信息,教学过程中互相合作,以便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道德修养;以便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方便找到解决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应用生活化思维进行政治教学的作用
初中政治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性、抽象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再加上一些政治思想理论过于书面化使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因此造成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普遍不高的情况。而生活化思维可以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政治教学中,使学生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学习内容,并且在学习中接触到自己熟知的东西,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愿意主动接触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二、应用生活化思维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1.在政治教学中融入实例
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受年龄、思维、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在接触政治问题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及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选取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的事例来为学生解读政治课的内容,在政治教学中可以融入具有较强社会反响的事件。例如,武汉一名消防员抱着燃烧的煤气罐冲出火场的事件在短时间内就引起了数万名网友的讨论,使皇甫江武这名普通的消防员爆红网络,消防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此事件融入责任的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理解责任的意义,并且意识到自身也肩负着社会责任。
2.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
政治课程中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其在不同的时间段在学生生活中展现出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教师需要将时事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理解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及过多应用时事内容,从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学。
3.在政治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
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而爱国情怀影响着人对自己的国家是否具有认同感、归属感,这也决定了其是否会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因此在政治教学中需要将此项内容融入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先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将生活中的内容与政治进行联系,做到由小及大,使学生可以慢慢学会如何爱国、怎样爱国。
4.在政治教学中融入兴趣
在实际中政治这门课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电视上播出的新闻、周围有趣的事件等,学生要善于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挖掘其中有趣的话题,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政治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自发地去研究政治这门课程。
三、生活化思维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
应用生活化思维进行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从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置,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中心的情况,将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什么的固定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变为学生愿意去学习,从而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政治学习的效果。
2.创造实践的机会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政治知识贯彻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政治思想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在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开展对应的活动,像植树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及社会理念,贯彻政治教学的目的。
3.创造讨论的机会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一个人学习收获的内容是很片面的,而与其他的同学勤交流、多讨论,比如参加辩论赛、知识竞赛等,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其他人的优点、思维模式,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这样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4.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措施,从而给教学带来辅助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课本的知识过于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使学生理解,这时候可以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将其转化为动感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使课堂变得高效率、高水平。生活化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政治价值及思想理念进行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以政治思想的角度去分析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人的思想体系本身就是从社会生活中衍生出来的产物,政治也不例外,因此将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融入政治授课中可以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