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速公路养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高速公路和新结构桥梁的大量问世,传统的养护工艺和管理方法受到挑战。为了提高现有公路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抗灾能力,增强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现有公路加强养护、进行路面补强、加速旧桥技术改造、完善沿线设施,己成为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养护管理人员一方面想办法把我国长期积累的一般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经验科学地、创造性地移植到高等级公路上,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合理应用国内外有关新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又面对现实,积极研究开发高速公路和大跨径新型结构桥梁养护与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高速公路大规模养护到来之前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养护经费采用拨款方式。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性经营的要求。尽管各省市在养护管理机构及组织方式上较为健全,但由于体制的影响和养护市场的封闭型管理,己愈来愈严重地影响了高速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和养管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有些地方管理观念陈旧,人员机构臃肿,分配机制缺乏活力,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上的不足。
2.“重建轻养”
“重建轻养”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主要表现为养护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资金一直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加重了养护的负担。部分管理者对高速公路早期养护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上更屈从于建设方面的压力,这在建设与管理合一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更为明显。二是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大都利用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建设,开通运营后,还贷或提取回报的压力较大,不能抽出更多的资金从事养护和科技开发,甚至出现部分养护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3.管理手段滞后
高速公路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管理由一般公路以养护、畅通为主,转移到以安全、快速、舒适为代表的道路运输保障系统和以临近、通讯、收费为代表的信息跟踪系统两者并存的格局。只有充分利用高科技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充分的挥效能。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养护要求机械化程度高,各养护单位需占用大量资金养护配置机械设备,在养护管理上,既是决策、安排部门又是监督、实施部门,这种缺少有效监督机制的模式必然会造成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二、高速公路养护分析
1.养护的技术政策措施
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政策是高速公路在养护作业时应遵循的指导方针和技术标准。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使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科学化、规范化。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政策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高速公路养护安全措施、高速公路养护科学检测政策、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化政策等。
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在《公路科学养护与规范化管理纲要》(1991-2000 年)提出公路养护管理的方针是:“全面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养护,积极改善,科学管理,以法治路,保障畅通”。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应遵循如下技术政策:
1.1公路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积累的技术资料和当地具体情况,通过科学分析,预作防范,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公路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1.2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养护技术水平。
1.3重视综合治理,保护生态平衡、路旁景观和文物古迹;防止环境污染。
1.4加强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全面养护。
1.5大力推广和发展公路养护机械化。
2.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的养护体系
真正实现养护机械化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养护体系,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结构状况预警系统、路况调查、检测评价系统、养护方案、养护决策系统、养护施工系统及养护监理系统。从现实考虑,可以先从路面、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开始,因它有一定的基础,然后通过配合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进程的发展,逐步建立其它系统。因为目前一路一公司这种分块管理对建立完整的养护体系不适应,所以要逐步建立系统性、全面性、可控性强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真正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2.2 实现养护施工组织与机械组合最优化
实现养护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组织与养护机械组合最优化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目的是按照公路损害的状况和线路交通流通过能力的限制要求等,制定养护施工方案,将公路养护机械进行组合,形成指导日常养护作业和施工机械编组的计划。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组织与机械组合最优化则是使道路养护费用指标最小,养护作业时间最短,施工作业更安全。
2.3 重视培养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先进设备必须要有精通这些设备的先进的技术人员使用才可发挥最大效益。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是十分重要与迫切的任务,再先进的设备、技术最终是以人来使用操纵它。将培养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作为一种制度,比业务、比水平、比效益,形成兢兢业业,苦练基本功,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对于进口设备及重大设备,业主务必要求厂家或进口设备商将培训人员任务高质量完成,切实达到第一批技术人员掌握设备的技术使用,杜绝进口选型时热火朝天,真正使用时问题频出的现象,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功效。
三、建议
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完善养护手段中不合理的部分,逐步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和安全系数,同时提出建议如下: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建立
1高等级公路养护工作重要性及其管理体系分析
高等级公路是关系到我国公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其对我国 经济 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公路养护工作是推动 交通 事业发展、保障公路运输的重要工作,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快速、方便、安全、畅通道路运输的基础。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公路投入、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工作,是降低公路运输成本的关键,其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高等级公路养护能够为公路行车安全、舒适奠定基础,最大限度的提高高等级公路设施的使用效率。加强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是现阶段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关键,是 现代 公路养护部门的首要工作。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需要养护部门、 企业 具有 科学 的管理体系,以科学的管理架构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完善的养护管理体系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因此,现代公路养护必须以建立和完善养护管理体系为基础开展公路养护工作。
2高等级公路养护体系的建立
2.1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高等级公路养护体系的基础现代公路养护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高等级公路养护体系。wWW.133229.coM组织架构的建立需要养护部门或养护企业根据所辖区域公路情况、自身管理工作流程等为基础,经过科学的分析,组建管理架构。照搬其他在进行组织架构组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养护技术管理部门的组成与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养护技术人员的在培训等工作提高养护水平,以此为高等级公路养护体系奠定基础。公路养护企业还要完善公路养护规章制度,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知道养护工作的开展,使养护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2.2整合养护资源,提高养护水平公路养护技术管理系统是公路养护质量的基础保障、成本管理系统是公路养护成本控制、资金使用的关键、人才管理系统是高等级公路养护企业高水平管理与养护的重点,公路养护企业必须认识到上述三个系统在公路养护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整合技术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与人才管理系统,构建科学的综合性公路养护系统。作为高等级公路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施工机械管理对公路养护质量、养护成本、施工进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公路养护资源整合优化过程中,要加强对公路施工设备的管理。以现代设备养护管理理念为基础,完善的管理为重点,保障公路养护设备的完好。避免由于机械设备管理与养护不到位影响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
2.3根据现代公路养护发展趋势构建预防性公路养护体系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是现代高等级公路养护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所辖公路地域气候环境、公路使用率、高等级公路施工质量、植被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制定养护计划,在公路病害未发生时或刚出现时进行养护与维修,以此减少和降低公路养护工程对行车的影响,同时降低养护成本。基于预防性公路养护理念,现代高等级公路养护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需求,在建立健全公路养护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引入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与理念,以预防性公路养护理念与技术为养护体系的中心,围绕预防性公路养护开展公路养护工作。
2.4建立健全的公路养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公路养护体系的有效实施 现代 公路养护体系的建立与施需要养护 企业 必须具有相应的高水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而这一过程中的每项工作的开展都不开人这一要素。因此,高等级公路养护企业必须构建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公路养护体系的建立与施。 科学 的养护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体系的建立上,应更多的注重该体系的实施,注重体系建立的执行。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正是高等级公路养护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关键,企业必须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金额里的薪酬福利、健全的绩效管理、完善的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广阔的 发展 空间,以减少人员的流动保障公路养护体系的正常运行,减少和降低由于人才流动影响养护工作的开展。
3公路养护体系的重点——公路养护技术与质量体系的建立
现代公路养护的根本目的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质量。因此,公路养护体系的建立中应着重对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积极引入养护新技术,为预防性公路养护奠定基础。同时在养护中要不断加大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礼服,遵循公路养护基本 规律 、创新公路理念,提高公路养护技术水平。在养护质量管理上,注重技术、材料对养护质量的影响,加强养护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施工管理为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奠定基础。
4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高等级公路养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企业以优秀的人才为基础、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为目标科学的构建企业养护体系。并将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优化,公路养护体系科学的展开工作。以现代化的养护体系为基础,科学的开展公路养护工作,为我国公路运输事业奠定基础、为我国 经济 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字]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养护
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建设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我国的高速公路服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无论是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技术水平、还是服务管理质量均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同时随着各区域经济交流进程的日益深入,高速公路使用时间的延伸,其交通承载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必然会造成高速公路路面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养护管理工程量逐步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型车辆、超载车辆、广泛多样的运输需求、形式渠道化更使我国高速公路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使众多采用沥青材料铺设的高速公路路面承受着严峻的考验。一些沥青高速公路路面往往在使用不长时间后就无法适应大通行量汽车的快速通行需求,发生了过早损坏的现象,倘若不及时进行跟踪式养护与维修,那么势必会造成后期大面积维修投入及难度的增加。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破损类型、成因及主要病害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破损的类型主要包括裂缝类破损、路面变形引起的破损、松散破损及功能性破损。而导致这些破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影响效应、水稳定性因素及路面、路基的强度因素等。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的稳定因素主要来自于施工材料的选取与施工质量的控制;水稳定因素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混凝土路面中含水的存储形式及产生的不同压力水作用,从而影响到混合料的整体结合力,同时还包括外界水分对路面材料结构的冲刷影响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等。倘若路基与路面的强度未达到施工设计标准或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没有得到及时、标准的养护,同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损。 高速公路路面在服务初期产生的病害主要来自于路面产生的裂缝,而其开裂的原因及表现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质、路基层面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的气候、环境、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通行车型特点及施工因素均会造成对路面裂缝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在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前五年时间里,其表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我们可将其分为荷载型及非荷载型裂缝两类。为了切实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服务寿命,使其通行使用者感受舒适的通行环境,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高速公路路面裂缝不同影响因素、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加大养路力度,采用科学的跟踪式灌缝养护技术,依据高速公路服务现状特点促进养护模式的适应性创新变革,才能最终使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建设事业发展的更持续、更强劲、更健康、更高效。
3、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养护模式的实践改革策略
3、1路面裂缝的科学处治
沥青路面的裂缝数量会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多,而众多裂缝中,大部分成因来自于气候因素作用下的冻缩及干缩裂缝,这类裂缝对车辆通行及结构路面的破坏影响程度不大,因此在养护环节中我们可依据裂缝的大小、宽窄进行封闭裂缝防水处理即可。即当缝宽为6毫米以下时采用热油灌缝法防止外来水源的进一步渗透,首先将裂缝作进一步的清理处理,而后当沥青加热温度达到130度至170度时,便可利用灌缝机进行缓慢、均匀的灌注处理,当灌满裂缝后要进行充足的冷却处理,待温度下降到50度左右后,便可对多余灌注的沥青进行铲除并放行交通车辆。当裂缝宽度高于6毫米时,则可采用炒拌处理的沥青砂及细料混合料混凝土进行填充养护,进行必要的捣实处理、烙铁封口及均匀撒砂处理等。当混凝土路面出现轻微的龟裂或发裂而没有包含明显的变形现象时,我们则可采用刷油法进行必要的处治,或采用喷油封面的方式防止渗水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当发现裂缝的产生是由于路面的基层或土基被破坏而引起时,则应在经过密实的稳定处理后,才可实施进一步的路面表层处理。即采用挖补法进行完善的处理,深入基层的同步处治,以确保裂缝处治的高质量与高效益。
3、2灌缝施工养护模式的适应性改革
在灌缝施工养护阶段,我们必须首先保持路面的干燥性,避免其表面富含水分导致渗入裂缝破坏路基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还应依据室外的天气、气候特点进行有选择的施工,如果施工区域夏季多雨、冬季多雪,那么我们则应将养护时间选择在4月至6月的春季阶段以及10月至11月的秋季阶段进行施工,以保证路面养护在干燥的环境下高效开展。为了科学实施及时跟踪式养护方式,依据现有的路面施工养护现状,我们应进行必要的创新改革,加快养护建设,促进灌缝施工养护模式的统一建立。首先我们可采取由高速公路相关管理部门在其内部下达施工任务命令,并组织相应的施工队伍开展内部施工,独立完成养护模式建设,配备跟踪养护距离长、性能完善的养护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并建立专人专项的施工管理制度。该类方式便于统一管理、开展统一的裂缝施工养护,但同时需要较高的人力物力投入、适用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资金流周转畅通、设备配备丰富、能支付较多的施工服务车辆及保养费用的经济发达地区采用。而当不具备上述特点时我们则可采用由各地方管理处、高速公路地方部门按照相应的管辖权限、管辖区域范围并选择适应的季节气候进行自行施工裂缝处理,该养护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权责分明、地区部门可依据不同的管辖权限各负其责,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并采取及时的跟踪养护措施,即使在非灌缝期间,作业车辆也可被用做养护车辆,进行持续服务运营,合理杜绝了非施工期间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的闲置现象。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在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养护中我们还可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思路构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养护模式,即依据市场化的发展道路特点采用面向社会招标的公平竞争养护模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处在业主的角度,因此可以对相关承包施工单位进行宏观的监控与秩序化的管理,发挥其高效的监督职能,促进承包养护单位开展高效、科学、先进、紧凑的实时跟踪性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养护施工,从而使养护效率切实提高,使养护施工投入发挥了最大化的服务价值。
Abstract: The thesis takes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highway in some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llu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maintenanc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crack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maintenance based on a series of new problems.
关键词:高速公路发展;裂缝早期养护;养护模式改革
Key words: highway development; the early maintenance of the crack; the reform of th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254-01
1高速公路近年发展概况综述
近些年高速公路迅猛发展,沥青路面高速公路数量也不断增大。随着公路通车进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带来养护工程工作的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公路建设后,受交通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严重、行驶渠道化等影响,使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严竣的考验,很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成不久,就不能适应车辆通行的需要,发生了早期损坏,如果不对其进行跟踪养护维修,后期维修的难度和费用将会很大。可以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将由建设为主,转为建设与养护并举,并以养护为主。
2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和原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功能性破坏类。这四类破损的成因归纳如下:
(1)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稳定性。影响沥青混凝土温度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组成材料和施工质量。矿料与级配:尽量选用碱性矿料可提高与沥青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最佳的矿料级配可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间的嵌锁作用,在条件允许下,增加碎石用量,可同时提高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
(2)水稳定性。从设计到施工水没能得到有效控制。路面中的水存在形式多样,作用方式也各有不同:动水压力的作用影晌沥青与矿料的结合力,使混合料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外界水的冲刷破坏路面的材料结构:水的渗透会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陷。
(3)路基、路面的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以及初期养护不及时、不到位。
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分析
高速公路路面早期出现的病害主要是路面裂缝,简单介绍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危害,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影响裂缝轻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基层材料的性质、气候条件(特别是春季冬季气温变化大)、交通量和车辆类型以及施工因素等。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车后的三到五年里,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横向裂缝出现。按开裂的主要原因,沥青路面裂缝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因为影响裂缝的因素很多,所以各地高速公路裂缝规律均不相同。为了最大程度减少路面水损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因此对高速公路必须进行跟踪式灌缝养护。
4高速公路养护模式改革
4.1 裂缝的处治
(1)沥青路面裂缝每年都有增长。据调查,大部分裂缝因冻缩、干缩引起,对行车及路面结构影响不大,养护时可根据裂缝宽度相应封闭裂缝防水即可。缝宽在6mm以内,可采用热油灌缝,防止水的渗透;缝宽大于6mm,可用炒拌好的沥青砂或细粒式混凝土混合料填充、捣实、烙铁封口、撒砂扫匀。热油灌缝的施工程序:清理缝隙一将沥青加热到130~170℃,用灌缝机慢慢注入,灌满为止―冷却至50~60℃,铲除多余沥青―开放交通。(2)路面出现发裂或轻微的龟裂,无明显变形,可用刷油法处治,或进行喷油封面,防止渗水而扩大。(3)由于基层、土基的破坏而引起的裂缝,经调查考证。采用挖补法先治理基层、土基的病害,密实稳定后,再处治面层。龟裂也应采用挖补法,连同基层一块处治。挖补法的施工程序:划出修补轮廓线一沿轮廓线开槽,凿除破坏层―清净槽底、槽壁―刷一薄层透层沥青,均匀布满界面―分层填铺混合料(厚度不大于6cm)―分层整平压实(压实度控制在95%以上)―四周接缝面层涂冷补胶来防水―控制温度,开放交通。
4.2 采取灌缝施工养路方式可行性分析
灌缝施工要求路面必须保持干燥,因此对天气要求比较严格,而该省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多雪,每年仅春季的4月初至6月初、秋季的10月中旬至11月末属于干燥少雨水期。结合上表,根据上面列表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现有的灌缝能力满足不了对路面进行跟踪式养护的需要。每台灌缝机养护里程210km,而该省现有高速里程1964km,所以需要灌缝设备10套左右。同时随着该省高速里程逐渐增加,现有的养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将来养护的需要。以下为结合多年高速公路施工工作中,总结出比较可行的几种养护模式改革的方式:(1)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内部组织施工队伍下达施工任务。独自完成,保证设备、人员齐全,专人专管。(2)由各高速公路地方管理处,按照施工季节自行对管辖范围内的裂缝进行处理。(3)市场化养护模式,走市场化养护道路,面向社会招标。
4.3三种养护模式优缺点比较分析
(1)第一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缺点是人员、设备、车辆较多,非施工期间造成车辆闲置及保养费用较多。临时录用大量工人较为困难,但长期雇佣非施工期间人员闲置费用较大。(2)第二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备地方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裂缝对其进行跟踪养护。较第一种略有优势非灌缝期间车辆可以作为道路养护用车,缺点则与第一种相同,非施工期间人员闲置。(2)第三种方式中,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作为业主可以对承包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优点在于有利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浪费。
5结束语
高速公路养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全面养护,做到及时、有效、经济、保证质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努力提高好路率。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前期养护非常重要,它能够减少后期的大中修费用和次数,新的养护模式还需要得到实际的验证,以高效率、低成本为目标,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关键词】路面养护 高速公路 养护方法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协调稳定,交通量也日益加大,高速公路面临的挑战也进一步加深。在高速公路面临着巨大压力的同时,我们公路维护人员和保养人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呢?本文就从高速公路养护现状开始谈起,分析高速公路病害形成的类型以及原因,还有受损的因素,从高速公路养护标准上来分析高速公路的养护手段和方法。
一、 高速公路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损害
(一) 泛油现象严重
很多高速公路路面会出现泛油的现象,高速公路泛油的原因是因为沥青面层,使用沥青量太大,而稠度比较低,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就引起了泛油现象。泛油也可能是由于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导致的。高速公路的泛油现象主要出现在性行车道上,呈现给人们的是条片状和间隔式的,间隔距离一般都大于泛油条片的长度,全面泛油现象并不多见。
(二) 压力过大造成车辙
变形现象在高速公路上到处可见,对于一般建设的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把关,就很容易出现车辙。车辙形成的原因就是车辆对公路的压力太大,长久以来就造成轮胎行走处的较大变形。车辙的变现形式为路面并未出现较大的凹陷或者隆起,但是轮胎出相对于两侧来说,却有很明显的变形,变形范围在10---20毫米以内,从而在横向就形成了车辙。车辙是压力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温和轮胎压力巨大时,沥青路面因为蠕变,时间的累积下就形成了变形量很大的车辙现象。如果是半刚性路面,在刚性材料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基层质量不好,就容易出现松散现象,产生很严重的车辙槽。如果是半刚性半柔性的路面,在大的应力作用下,沥青面层下的土基、柔性基层、底基层会产生明显的辙槽。车辙形成的原因和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路面选用的材料、汽车载荷、行车速度、湿度、温度等等原因。
(三) 水的原因造成损害
水损害很常见,也是来的快的对公路路面影响很大的一方面,性质较为严重。水损害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1、次浆数量小时,会导路面变形或者网裂,数量大时,一般会立即产生坑洞。2、水滞留在表层时,会导致表层掉粒、松散,就会造成表面或者中面层的局部形变或者网裂。3、水透过沥青时,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时,容易形成白浆。这三种水破坏都出现在行车道上,加上沥青表面本身空隙间距大,不均匀性、压实力度不够等等原因,都给水破坏留下了隐患。尤其是在水份充足的地区,路面就容易出现掉粒、松散、坑槽的现象。现如今水损害已经成为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最主要的形式。
(四) 松散现象
松散的表现形式为沥青混领土表面包裹的集料脱落,从表面开始显现,逐渐向下发展。产生松散的原因有:1、表面离析。离析的地方缺乏细集料的粘连。2、厚粉尘包裹,导致沥青膜没有粘连在集料上,使得集料容易脱落。3、混领土表面密实度没有达到标准,造成松散脱落。这三种原因导致表面的集料松散,公路表面抗滑能力会降低,这就会导致行车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
(五) 产生裂缝
裂缝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1、温缩裂缝和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的综合裂缝产生了横向裂缝。2、压实不足、路基下沉造成龟裂。3、行车道上出现的网裂、山区路面产生的沉降等。
还有因为路面垂直变形过大而导致路面下陷变形,导致沉陷;还有反复的动水压力使得沥青从碎石表面脱落等等,这些都是路面损坏的表现形式。
二、 高速公路养护对策和方法
根据制定的对公路路面保养的相关标准,裂缝破坏力其标准为损坏率为0;坑槽的养护标准至少达到坑槽深度小于一厘米;车辙根据程度不同进行养护。
根据现阶段公路路面经常出现的损害现象,可以做出如下养护及其预防政策:
(一) 设计科学的路面结构
科学并且合理的设计路面结构,是从最基本的设计开始,从源头预防公路路面的损坏情况的出现。在施工之前,首先应该对公路设计的概要、设计目标等方面做仔细的了解,并到实际地点去收集现场资料,并从了解沿线路基的特点开始,明确路基的干湿类型,对一些不利于施工的路段进行相应的处理,便于以后道路施工的设计和处理。在满足设计要求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合理、施工便利、节约成本的路面施工方案,最后选择适合当地路基特点的材料,同时加强对路面的防水处理。
(二) 注重公路养护意识的增强
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设计人员,还有公路养护人员,都要提高高速公路养护意识,从思想上增强责任意识,注重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公路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施工人员、维护人员进行提高公路质量方面的宣传,规范每个人自身的行为,从设计、施工到养护,做好公路建设和保养的每一步,最终实现公路的高性能、长时间有效的使用。提高公路质量维护意识,利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也是社会和国家对于资源利用的需求。同时能更好的促进祖国的经济发展。
(三) 做好路面损坏防治工作
高速公路使用比较频繁,并且受压程度也较大,沥青路面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性能有所降低,所以施工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维护养护公路的方法,将公路路面受损进行良好的预防,在出现损坏之后,就进行有效的养护。对于公路进行周期性、条理性的养护防治工作,并且定期做好公路路况信息采集和整理的工作,科学合理的给出损坏调查报告,并根据这些数据和资料进一步制定今后工作的方案和措施。如果当公路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低于规定的标准时,就要开展公路维护和保养的工作,使得路面一直畅通无阻。也加大人们对于政府工作的信任力度和满意度。
下面给出公路泛油问题的解决对策:对于泛油问题,根据泛油的程度,挑选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对于轻度泛油问题,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洒一些三到五毫米的粗砂或者石屑,再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对于泛油严重的地段,先撒一些粗一点的碎石,差不多在五到十毫米之间,再碾压,再撒三到五毫米的石屑或者粗砂,再进行碾压;对于泛油太大的,可以挖除之后从新铺设沥青路面,或者先铺设更大粒的碎石,再和前两个的步骤相同。泛油问题的处理应该选择好时间,在高温季节进行,并且顺车行的方向进行,铺洒均匀,不用含有粉粒的细料。
三、 总结
高速公路养护是人们和管理人员迫切关注的问题,在当今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探讨高速公路损坏的原因和防治损坏的对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我们在保养路面问题时,不管是小修、专修还是大修,都应该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符合程序的保养措施,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方案,对原材料进行质量试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质量的监督和过程的检查,并定期对公路养护情况做出评估,责任到人,并且根据投入资金和评估结果来相应的考核养护人员,评估结果也给以后的养护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使得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做的越来越好,利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陈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施工监理实务[J].高速公路养护的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8.
关键词: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养护维修对策
路面病害维修的基本方法: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要根据其损坏形式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主要的方法可概括为局部养护、罩面和翻修。
局部养护局部养护主要是针对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较零散的路段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
常见的方法如下:
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目前,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已经很少,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多一些,主要是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由于高速公路对沥青面层要求高,所以,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 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 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
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沥青路面车辙的维修。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首先要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车辙。如果是属于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清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河北省高速公路上车辙的出现,主要是由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基层强度不足,应铣掉面层,重做路面基层,然后重新铺筑面层;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则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部分,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如SMA)。
冻胀与翻浆的维修。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和翻浆的病害经常发生,冻胀一般发生在开山路堑段,路基下部的水无法排出。在这样的路段,应在路基下部设置横向和纵向盲沟,或者设置集水井,然后再做路面。如果发生翻浆,则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桥面铺装损坏的维修。当桥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的情况,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只是沥青面层损坏,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完好,这种情况,应将沥青面层铣掉,露出水泥混凝土,然后喷洒乳化沥青,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如果沥青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也出现破坏,则要先处理水泥混凝土,损害面积小就进行局部处理,损坏面积大,最好重做水泥混凝土铺装,一般情况下,将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全部凿除至梁顶面,再铺设钢筋网,重新浇注水泥混凝土,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最后铺筑沥青面层。现在沥青面层厚度多为9cm,分两层摊铺。
罩面高速公路路面罩面主要为了消除破损、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恢复抗滑性能,以前采用抗滑表层A K-13A或AK-16A型混合料。近几年,随着SMA路面结构技术的日臻成熟,S M A是最为理想的面层结构,一般罩面的厚度宜在4c m~5c m,一般不得小于4c m。路用沥青最好使用SBS改性沥青。
翻修当高速公路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的养护方法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使用状态时,或路面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则应进行翻修。翻修需重做垫层和基层,重新铺设面层。
路面维修施工方法
当需要维修的路面确定维修方案后,即进入方案实施阶段。
准备工作复核维修路段内的病害情况,测量路面的标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数据;对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和技术指标检测,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机械、工具进行全面的维修检查,使其性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机械数量必须充足,重要的机械要有备用设备。
路面的铣刨施工放样。根据路面的损害情况和设计的高程确定铣刨深度,在路面上做好标记,以保证铣刨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铣刨废料要运出场外,不得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路面基层的施工需要重做基层的路段,在铺筑新建部分路面垫层前,应将路槽用12t~15t的三轮压路机或使用等效的压路机械碾压3~4遍。如发现表层过干、表层松散应适量洒水;如表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翻开晾晒或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检查路基顶面的标高、宽度、路拱横坡、平整度、压实度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弹模量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在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时,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拌和机进行拌和,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拌和时配料要准确、均匀,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温度应在5℃以上,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碾压应该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路机要使用12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完成后,应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应在7天以上,整个养生期间必须始终保持基层或底基层表面潮湿。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封层和黏层施工半刚性基层完成后,应做封层沥青。浇洒封层沥青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封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在大风或降雨天不得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封层。黏层施工时,在浇洒黏层油前,必须将路面上的污物清理干净,当有黏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
黏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浇洒黏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行。
总结
根据以上对高速公路病害的调查和分析,对路面病害的防治和养护维修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
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的路面破坏,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所致,结构破坏比较严重。就是其半刚性基层设计厚度过薄,从而产生弯拉破坏,使路表弯沉值严重下降。这样的结构,全线基层均须补强。
从出现的路面病害看,较为严重的病害多为水引起。所以,在进行路面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路面排水设计。特别是路堑开山段和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问题。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和抗剥落性能,是造成水损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对黏附性不好的集料(如花岗岩)可用1%、2%的石灰水浸泡,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ressway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Keywords high-speed; road; asphalt; road; maintenance; con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速公路是全立交、全封闭和控制出入的公路,与普通公路相比,具有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交通流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但是,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则通常是重、特大事故,破坏性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交通安全是高速公路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影响因素
在制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对策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其大小决定着路面结构是否需要补强。(2)路面破损情况.路面损坏状况包括两部分——路面状况指数(PCI)和主导损坏类型。PCI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罩面及罩面层的厚度,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决定采取措施前需要采取何种预处理措施。(3)路面行驶质量,平整度反映了路面行驶质量。在决定罩面厚度时,应考虑原路面是否平整。平整度越差,罩面应该越厚。(4)路面抗滑.抗滑能力的大小决定路面是否需要加铺抗滑表层。(5)未来交通量的发展,对未来交通量(轴载)大或发展快的路段应采取加强措施。(6)专家经验对评价结果,决策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2、道路养护维修的时效性
沥青路面经过若干年的营运,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逐渐老化,路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病害,而且病害呈逐渐发展趋势。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道路的服务功能作了明确规定:道路出现坍塌、坑槽、水毁和隆起等损毁情形,道路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及时修复。否则,致使通行的人员、车辆及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负有相关职责的单位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经营管理公司一旦发现路面本身存在潜在缺陷,可能会给过往的司乘人员造成危害时,就应及时处理,这不仅可节省养护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3、路面病害维修的基本方法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要根据其损坏形式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主要的方法可概括为局部养护、罩面和翻修。
(一)局部养护
局部养护主要是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较零散,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常见的方法如下:
1.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目前,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已经很少,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多一些,主要是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由于高速公路对沥青面层要求高,所以,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2沥青路面车辙的维修。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首先要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车辙。如果是属于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清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高速公路的车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基层强度不足,应铣掉面层,从做路面基层,然后重新铺筑面层;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则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部分,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如SMA)。
3.冻胀与魏浆的维修。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和翻浆的病害经常发生,冻胀—般发生在开山路堑段,路基下部的水无法排出。在这样的路段,应在路基下部设置横向和纵向盲沟,或者设置集水井,然后再做路面。如果发生翻浆,则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冰泥稳定砂砾,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4.桥面铺装损坏的维修。当桥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的|青况,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只是沥青面层损坏,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完好,这种情况,应将沥青面层铣掉,露出水泥混凝土,然后,喷洒乳化沥青,再铺筑沥青混凝士。如果沥青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也出现破坏,则要先处理水泥混凝土,损害面积小就进行局部处理,损坏面积大,最好重做水泥混凝土铺装,一般情况下,将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全部凿除至梁顶面,再铺设钢筋网,重新浇注水泥混凝土,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最后铺筑沥青面层。现在沥青面层厚度多为9cm,分两层摊铺。
(二)罩面
高速公路路面罩面主要为了消除破损、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恢复抗滑陛能,以前采用抗滑表层AK—13A或AK—16A型,近几年,随着SMA路面结构技术的日臻成熟,SMA是最为理想的面层结构,一般罩面的厚度宜在4~5cm,一般不得小于4cm。路用沥青最好使用SBS改性沥青。
(三)翻修
当高速公路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的养护方法不能使路面恢复良蝴状态时,或路面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则应进行翻修。翻修需重做垫层和基层,重新铺设面层。
4、路面维修施工方法
当需要维修的路面确定维修方案后,即进入方案实施阶段。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根据维修没汁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l复核维修路段内的病訾隋况,测量路面的标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数据。
2对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和技术指标检测,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3.对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机械、工具进行全面的维修检查,使其性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机械数量必须充足,重要的机械要有备用设备。
(二)路面的铣刨
l施工放样。根据路面的损害情况和设计的高程确定铣刨深度,在路面上做好标记,以保证铣刨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2铣刨废料要运出场外,不得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三)路面基层的施工
1.需要重做基层的路段,在铺筑新建部分路面垫层前,应将路槽用12一15t的三轮压路机或使用等效的压路机械碾压3~4遍。如发现表层过干、表层松散应适量洒水,如表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翻开晾晒或掺石灰溅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检查路基顶面的标高、宽度、路拱横坡、平整度、压实度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弹模量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在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时,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宝马”拌和机进行拌和,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时配料要准确、均匀,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温度应在5℃以上,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碾压应该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路机要使用12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完成后,应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应在7天以上,整个养生期间必须始终保持基层或底基层表面潮湿。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四)封层和黏层施江
半刚性基层完成后,应做封层沥青。浇洒封层沥青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封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人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在大风或降雨天不得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封层。黏层施工时,在浇洒黏层油前,必须将路面上的脏物清理干净,当有黏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黏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浇洒黏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陆亟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出现哪种裂缝,都应当迅速处理,避免扩展成坑槽,加速路面破损,直接危及行驶安全。并且,应充分运用养护管理系统,及时掌握路面技术状况,以便适时制定养护改造对策。加强施工现场监督,保证车辆安全通行。一经发现问题,口头警告,当场予以纠正;如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则发出“整改通知书”,并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OTGD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GF40一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在我国公路工程中,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经常导致路段维修周期缩短,养护费用增加,严重制约着我国公路的正常使用。本文首先分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及原因,进而针对其破坏形式提出相应的养护维修对策,以供参考。
一、路面病害维修的基本方法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要根据其损坏形式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主要的方法可概括为局部养护、罩面和翻修。
(一)局部养护
局部养护主要是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较零散,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常见的方法如下:
1.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目前,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已经很少,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多一些,主要是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由于高速公路对沥青面层要求高,所以,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2.沥青路面车辙的维修。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首先要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车辙。如果是属于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清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我省高速公路的车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基层强度不足,应铣掉面层,从做路面基层,然后重新铺筑面层;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则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部分,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如SMA)。
3.冻胀与翻浆的维修。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和翻浆的病害经常发生,冻胀一般发生在开山路堑段,路基下部的水无法排出。在这样的路段,应在路基下部设置横向和纵向盲沟,或者设置集水井,然后再做路面。如果发生翻浆,则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4.桥面铺装损坏的维修。当桥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的情况,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只是沥青面层损坏,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完好,这种情况,应将沥青面层铣掉,露出水泥混凝土,然后,喷洒乳化沥青,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如果沥青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也出现破坏,则要先处理水泥混凝土,损害面积小就进行局部处理,损坏面积大,最好重做水泥混凝土铺装,一般情况下,将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全部凿除至梁顶面,再铺设钢筋网,重新浇注水泥混凝土,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最后铺筑沥青面层。现在沥青面层厚度多为9cm,分两层摊铺。
(二)罩面
高速公路路面罩面主要为了消除破损、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恢复抗滑性能,以前采用抗滑表层AK-13A或AK-16A型,近几年,随着SMA路面结构技术的日臻成熟,SMA是最为理想的面层结构,一般罩面的厚度宜在4~5cm,一般不得小于4cm。路用沥青最好使用SBS改性沥青。
(三)翻修
当高速公路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的养护方法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使用状态时,或路面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则应进行翻修。翻修需重做垫层和基层,重新铺设面层。
二、路面维修施工方法
当需要维修的路面确定维修方案后,即进入方案实施阶段。其具体步骤如下:
(一)根据维修设计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复核维修路段内的病害情况,测量路面的标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数据。
2.对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和技术指标检测,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3.对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机械、工具进行全面的维修检查,使其性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机械数量必须充足,重要的机械要有备用设备。
(二)路面的铣刨
1.施工放样。根据路面的损害情况和设计的高程确定铣刨深度,在路面上做好标记,以保证铣刨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2.铣刨废料要运出场外,不得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三)路面基层的施工
1.需要重做基层的路段,在铺筑新建部分路面垫层前,应将路槽用12~15t的三轮压路机或使用等效的压路机械碾压3~4遍。如发现表层过干、表层松散应适量洒水,如表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翻开晾晒或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检查路基顶面的标高、宽度、路拱横坡、平整度、压实度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弹模量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在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时,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宝马”拌和机进行拌和,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时配料要准确、均匀,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温度应在5℃以上,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碾压应该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路机要使用12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完成后,应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进行养生,养生时间应在7天以上,整个养生期间必须始终保持基层或底基层表面潮湿。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四)封层和黏层施工
半刚性基层完成后,应做封层沥青。浇洒封层沥青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封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在大风或降雨天不得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封层。黏层施工时,在浇洒黏层油前,必须将路面上的脏物清理干净,当有黏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黏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浇洒黏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行。
三、结论
根据以上对高速公路病害的调查和分析,对路面病害的防治和养护维修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
1.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的路面破坏,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结构破坏比较严重。就是其半刚性基层设计厚度过薄,从而产生弯拉破坏,使路表弯沉值严重下降。这样的结构,全线基层均须补强。
2.从出现的路面病害看,多数较为严重的病害多为水引起,所以,在进行路面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路面排水设计。特别是路堑开山段和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问题。
3.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和抗剥落性能,是造成水损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对黏附性不好的集料(如花岗岩)可用1%、2%的石灰水浸泡,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4.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建议采用AK-A型抗滑表层或SMA结构,以增加路面的使用寿命。中面层沥青混凝土在I型密实级配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增加碎石和矿粉含量,提高抗变形能力和密实度。底面层选择密实式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抗荷载疲劳能力。
四、讨论
根据沥青路面的综合评价指标PQI,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情况,它只是一个参考性的指标,路面损坏原因不同,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也就不同。采取的养护措施必须有针对性。如果路面发生小面积损坏,按照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维修。如果损坏是大面积的,在小修保养范围内不能完成的,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维修方案。
参考文献
[l]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养护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的养护工作不同于一般公路,它具有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维修反应迅速、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措施严格等内在要求。但是目前由于受较为落后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使得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都无法完全达到这一内在要求。
一、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另外在机构设置上,许多高速公路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人员庞大、机构臃肿。这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市场化,另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的监督和质量管理。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近年来,根据交通部提出的“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各省(区、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高速公路养护运行体制的改革,并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是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另外,高速公路养护目前仍未制定全国统一的养护定额和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各地养护部门在编制养护计划和养护费用估算时,大都参考公路工程定额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3、养护队伍臃肿,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导致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养护经费被挤占,养护队伍素质下降等问题产生。同时在现有养护队伍中,其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2)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以河北某高速为例说明,此高速公路共有养护职工126人,其中正式工73人,临时工53人,正式职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一线施工大多由临时工进行。在养护职工中,中专以上学历仅为25%,由此其技术力量可见一斑。
4、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人才,而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内部人员出不去,外部人才进不来的“两难”境地。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不强,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产生。
5、养护资金不足,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2)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费额低、效益差,养护资金分配不足。(3)偿本付息压力较大,养护资金投入不够充足。(4)由于利益驱使,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用于养护。尤其是一些采用bot、tot方式经营的高速公路,由于经营公司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从而忽视了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投入。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处理,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给经营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臃肿,养护生产效率低下,导致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6、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需求。高速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高速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无法确保高速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7、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缺乏运营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 ,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1)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2)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8、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1、重建轻养。自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并且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要达到8.5万公里。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建设任务很重,各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融资及建设上面,而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好,早期无须养护”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重要的发展”的真正内涵,因此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资金被挪用挤占,养护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的产生。
2、体制不顺。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国家不断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混乱必然导致养护体制的不顺,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现象比较严重,养护管理套用计划经济模式,长期封闭运行,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
3、管养不分。由于各地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增长迅速以及养护市场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管养不分”现象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既是养护管理者,又是养护生产者,同时也是养护质量的监督者,这种管养不分的传统养护模式,很难实现养护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养护实施的严格性和彻底性、养护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从而给高速公路养护带来诸多弊端。
4、垄断经营。长期以来,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管养不分,因此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基本上都是内部封闭运作,垄断经营,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离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有相当的距离。这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容易导致养护效率低下、养护成本居高不下、养护人员过度膨胀等问题的产生。
5、规模不经济。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基本上采用“一路一公司”或“一路一处”经营形式,所管辖里程最多200公里左右,最短的只有十几公里。而大多数经营公司(或处)自设养护机构,这必然使高速公路养护无法达到最佳规模,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养护规模不经济,则容易导致养护单位无钱购置现代化养护设备或由于里程短出现养护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另外规模不经济也会导致养护队伍文化素质不高,养护技术不强、养护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6、规章不健全。为了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和交通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但是,由于目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以省(市、区)为主,上述规章制度的颁布只是给各地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方向。各省(市、区)由于具体情况各异,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一,各种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政策及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从而导致养护体制改革的混乱和问题的产生。
三、高速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养护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应加快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养护体制改革基本精神,理顺管理体制、建养并重、管养分离,同时打破垄断经营,健全各种规章,实现养护市场化、规模化及专业化运作。从改革实践看,自从“九五”期间交通部提出“管养分开、事企分离”养护体制改革原则以来,各地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公路养护模式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全国涌现了以“上海模式”、“吉林模式”、“浙江模式”、“湖北模式”为代表的众多成功范例。在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已经显现出市场化养护的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1)事企分开,突出养护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有利于精简机构,可以改善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局面。(2)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从事养护的企业进行自身的优化改革,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养护企业。(3)有利于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养护质量。这些成功范例的出现以及其显示出来的市场化养护的优越性充分说明了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可行性。在具体实施中,尤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建养并重。要顺利推进高速公路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及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到建养并重,保证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理顺体制。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做好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高速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为此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从有利于高速公路事业的大局出发,尽快建立起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3、管养分离。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模式的实施就是要通过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等引入养护工作中,达到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为此,就应该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市场化养护工区、养护中心等与管理机构相分离,并通过合并、重组等形式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独立产权”的养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