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

第1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改革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用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开设,设置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开发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就应用计算机进行实践开发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有适应计算机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方法改革,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不断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选择有效的、可行的实训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更好的发挥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训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训练与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不意味着不再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依据实训课程的性质、目的,项目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项目内容等方面,本文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提出了一种适合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支持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自和中心地位。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即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创设情境,布置实践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在情境和项目引导下进行小组协作实践来完成项目。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地位,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环节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利用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实训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创设情境。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实践情境,用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项目的实践领域,知道该项目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项目的兴趣。若创设的情境科学、适度、恰当,还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布置项目:创设情境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实践项目,教师布置的实践项目必须精心设计,教师设计实训项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项目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完成时间;项目必须具有一定探索性,实训项目不能只是让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实践,而应该有探索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协作才能完成;实训项目必须体现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布置实训项目的同时,必须设计相应的学习指导材料,为学生提供项目指导。小组协作实践:小组协作实践是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依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项目的性质、内容进行协商、分工和实践,最后完成项目。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监督者。汇报实践成果:学生实践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成果汇报。汇报实践成果不是简单的演示作品,汇报过程中其他小组、教师可以进行提问,以此进行教师与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

第2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质量 评价 原则 指标 构建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已经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换到了实训场所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转化到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评价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也应该从“应知”转化到“应会”上,具体考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那么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属于办学规范的范畴,用于衡量该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状况。它既不是一个完全量化的指标,又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宏观指导,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构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具体要求不能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实习实训教学实践中。每项指标的内涵界定要明确,各指标的表述清晰,既不相互重复又不相互矛盾,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达到具体要求。由于影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是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评价,因此,在确定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要素时,尽量排除人为因素,采取点面结合方法,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对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只有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的实习实训质量指标体系,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实习实训质量。

2.导向性原则

构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培养目标发展,着重学生专业技能养成;另一方面是要指导教师按照指标体系中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的方向性,使其发挥导向功能。比如,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那么,我们的指标体系中必须包含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指标体系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

3.职业性原则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也是企业需要的人。那么,教学中必须确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必然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对于有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行要求与评价。

4.层次性原则

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个指标组合而成的整体,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性原则要求在构建该指标体系时,从质量评价的目的出发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同时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进而确定该指标所处的层次。这样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5.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是指构建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能够测量,在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后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那么,首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来源于教学实践,切实可行,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的子项目数量适当,既能够体现核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又能够有利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最后,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或呈等级制,便于实施。

二、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习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硬件设备和外部环境等,确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影响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实习实训的条件、实习实训的内容、实习实训师资,而从质量评价的角度还应该考虑实习实训的效果。由此得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由实习实训的条件、内容、师资、和效果四个方面组成,再从影响各个一级指标的制约因素设立二级甚至三级评价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共有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29个,根据各项指标在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了其权重。具体指标体系如上图所示。

下面对各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实习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是指学生实习实训所需的校内外的实训场地、设备和支持实习实训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生的随堂实训和课程设计都需要校内的实训室,要求实训室中的设备满足基本的实训要求,否则校内实训会变成“纸上谈兵”,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顶岗实习则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支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岗位顶岗锻炼。而实习实训教学文件这个二级指标又分别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和实习计划三个三级指标来描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实践的课程均要求有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要提前制订好课程设计指导书;每次实习前要制订严格的实习计划。这些都是实习实训得以实施的最基本的软硬件条件保障。

2.实习实训内容

实习实训内容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随堂实训、课程设计和顶岗实习三种形式来完成实习实训内容。在这三种过程中都不仅要重视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切合度,而且还要注重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在考核这三个二级指标的质量时,还要考虑它本身的制约因素,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随堂实训

随堂实训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在理论课之后进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方式。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会有15门左右课程需要进行随堂实训,那么对于随堂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就更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对每门课程每一节随堂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我们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实训前准备、实训过程、实训结果以及实训报告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根据这五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来衡量学生随堂实训质量。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组织的另一种形式,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学完之后,利用一周的时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团队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绝不能只看学生最后的设计报告,它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课程设计整体质量,而要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完成水平、团队协作精神、学习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总结汇报六个方面综合评价。从涉及到的三级指标来看,课程设计实训环节不仅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高。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即毕业实习,是对学生两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综合检验,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直接顶岗工作打下基础。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走入企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和学习。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要与企业指导老师、管理人员等经常联系,共同从学生的出勤情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实习报告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实习实训师资

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实训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教师的基本素质、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实习实训的质量。经过调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较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并且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因此,对于实习实训师资我们分别从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来评价,又进一步分析制约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有四个:学历、学位、职称和科研水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是否是双师素质、是否经过挂职锻炼、是否承担过大赛的指导老师以及实践教学组织能力。

4.实习实训效果

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是最直接的质量评价指标。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必须考虑学生能否对口就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参加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以及企业的满意度等硬性指标。实习实训质量的好坏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主要看企业是否认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因此,课题组在设计实习实训效果的二级指标时,在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率、企业满意度和学生自我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多角度考核。

综上所述,本指标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制约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充分体现质量实现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多面性。同时,此指标体系为教师指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提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具体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59-62 .

第3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基于此,我国各高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时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实践环节,希望以此加强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问题,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在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的情况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高校教育和企业要求不匹配,由此造成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工作需求,进而出现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适用人才难求的局面!

这种局面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的位置,传统的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陈旧,设施落后,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相对不足。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计算机专业教育就应该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力。

2现状

实践性教学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

置的教学环节。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

基础实验属于基础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法、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熟练使用、编程与设计等。

课程设计属于提高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训练,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

实习一般分为专业认识实习、操作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他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特色、不同年级学生专业需要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本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通常都设置基础实验,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按照教学内容,分章节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各章节相对独立,学生验证的只是一个个独立章节的知识,而不能从总体上掌握课程内容,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这些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基础实验环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基础实验验证所学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时间通常为一周,设置在学期末进行;设计内容主要针对课程独立进行,常见的方式是由教师命题,学生自由选题,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相关性较强,实现一个系统常常需要几门课程的综合知识。而课程设计往往是随课程学期进行的,相关课程被安排在不同学期,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领会和掌握相关知识而导致时间浪费,达不到预期要求,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重视。但由于实践教学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被看作是一种辅教学,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目标定位造成了目前实践教学重实践结果,轻实践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状况。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专题训练。该模式主要从课程群组织规划、课程群实践管理以及实践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模式兼顾课程间的连续性和应用性,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践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3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

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将相关课程尽可能安排在同一学期或相邻学期,保证学生在融会贯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时,由相关课程的多位老师同时指导,实践时间通常是2~4周,保证学生在知识连贯性、指导多元化、时间充分的条件下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技能。

3.1课程群组织规划

课程群组织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充分考虑课程的连续性和应用性:

(1) 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语言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C、Java、C#语言的系统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语言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由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保证理论和编程提高的有效性。

(2) 将“数据库原理”、“高级数据库编程”等数据库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数据库应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具体数据库平台的应用技术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数据库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数据库的应用能力。由两门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设计、实现一个基于特定平台的实用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3) 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等工程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等实用类课程的应用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软件工程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软件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能力。由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严格按照软件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几个步骤来规划、设计、实现一个软件系统,并书写相关文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

(4) 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等硬件应用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计算机硬件接口和嵌入式应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硬件编程的应用技术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硬件应用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嵌入式应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能力。本课程群集中实践可以针对嵌入式硬件实现,也可针对微机硬件接口实现。

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专题训练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目的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分类化、实践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储备值。考虑到此时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需要,也可将四个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或者和企业定制、企业实训课程进行学分置换,方便校企合作。

3.2课程群实践管理

以下从实践组织,实践管理,实践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 实践组织

专题训练的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程内容给出,并公布于校园网。实践之初,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选题难度自行选题并组成开发团队小组。实践过程中,学生统一在专业实验室集中实践,由相关课程的多名教师带队指导,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专业训练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践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 实践管理

专业实验室全天开放,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

研发阶段模拟软件企业的研发流程。研发时,每个学生研发小组安排组长一人。组长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践期间安排不定期抽检和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专题训练最初制定的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践进展,针对学生研发过程、研发进度、研发难题及研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抽检和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实践期间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 实践设计

实践任务采用项目驱动,实践题目一般是指导教师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既可进行初步的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专题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由于专题训练集合了相关的几门课程,有的课程是以前学过的,学生会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任务的基本原理以及后续的应用技术,指导教师在专题训练之初会采用答疑讲座的方式,详细介绍任务的基本原理、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专题训练给出的项目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系统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

第三阶段是实际研发。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前面指导老师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3.3课程群实践验收

专题训练最终成果包括系统软件、系统技术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

考核是检验实践成果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对于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集中实践成绩。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抽检)、实践答辩和实践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抽检)占总成绩10%,实践答辩占总成绩40%,实践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践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4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不容质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基础实验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实践环节。经过实践证明,将主干课程集合成群,按课程群设计集中实践,并辅以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综合技能普遍提高,实践效果明显,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 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1):17-18.

[2] 黄传河,黄建中,吴黎兵.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7(22):87-89.

[3] 黄贤英,李玉桃. 构建面向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1):175-177.

[4] 郑光勇,徐雨明,眭仁武.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J]. 大众科技,2006(7):146-147,149.

[5] 万臣,谢芳,胡泉.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1):33-36.

The Exploration and Realization on Centralized Practical Mode Based on Course Group

LU Ying, TANG Xiao-ju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

第4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中职;网站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43-02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在实习之前的一个学期,中职学校专业课安排采取传统的方法,将各专业课分开授课、分开考核。这种方法将知识割裂,技能没有得到综合提高,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就业有压力。为此,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特质,我校计算机专业开展了教学改革,其中网站综合实践采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含义

项目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总体来说,项目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的安排

以计算机2010级两个班为实验班,在学期开始的前8周以内,一个班进行网站综合实践,另一个班进行综合布线。两个班项目同时进行,8周之后,两个班项目轮换。在网站实践这部分,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演—练”的形式。而是采用项目教学,将实践涉及的三门专业课在前4周全部集中讲授完毕(见图1),再利用3周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项目建设,第8周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按照项目教学法重新组织安排课程并规定各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水平和市场需要,将三门专业课——《网页界面设计》、《div与css网页布局》和《Flas设计》按先后次序在4周完成。设想是:使用Photoshop设计出网页首页和次页设计图,在此基础上切片。随后,使用div与css进行网页布局,同时使用Flash绘制广告banner和有关动画。因为学生水平及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三门课的要求不同,现将详细要求列出如下。

《网页界面设计》:通过完成项目,学生可掌握网页色彩搭配,设计网页Logo及按钮,设计出中规中矩的网页界面(因为计算机专业没有开设有关美工课程,所以网页界面色彩搭配合适,各元素位置恰当即可),将网页界面切片(切片基本要求就是将文字和图像分开切,文字可以在Dreamweaver处理,图像可以用Photoshop处理并保存好)。

《div与css网页布局》:掌握基本语法后,建立网站站点,进行结构分析,搭建框架,可以进行“头部—导航—主体栏—页脚”页面布局,可以布局一般的网站。掌握二级“滑动门”,还可以做细处调整(此部分涉及编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耐心,耗时大约2周)。

《Flas设计》:可以设计一般网页需要的广告banner和有关动画,只需要场景切换,掌握运动引导层和遮罩层,可以用简单的命令编程。可以做到动画颜色与网页相配。

项目教学的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关键在于学生小组合作、工作时间的安排和教师的督促指导。

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之余能互相学习分享,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三人同组,让责任心和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按网站美工、布局、动画分工。明确工种,规定完成时间。

项目教学的难点在于项目的实施。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少学生会虚度时日。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将一个项目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并建立一个项目任务进度表,规定每个子项目的负责人和完成时间(一般来说,一个小项目一人负责即可),验收人则为教师。教师不定时抽查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如果符合要求,便可签名验收。不符合要求者,说明原因和要求,指出需要提高的地方,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工作的动力。以下是本次项目:网站需求分析,网站框架结构图,网站首页效果图,网站Logo图,网站动画制作(banner动画),网站动画制作(广告、图片显示动画),网站图片资料收集,网站文章资料收集,网站内页界面效果设计(一),网站内页界面效果设计(二),网站主页布局,网站内页布局,网站测试。

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督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也不单单是具体操作技能的指导者。因为在项目的具体实现中,会遇到许多在书本上没有提及的问题。教师除了熟悉课本之外,还要紧跟时势。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建立一个市场认可的网站,需要各方面的技术。所以教师无须将自己看成是无所不能的通才,而是要将心态放平,在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最新教学资料。同时,鼓励学生上网学习,解决问题。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也是一个督促学习的角色。

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

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可以分成三部分:平时成绩(包含平时考勤和课堂表现)、单元测试成绩(每一门课程教师讲授完毕,有一个综合作业,作为测试成绩)、汇报总结成绩,所占比例分别是30%、30%、40%。这样,可以全方面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汇报总结是项目教学考核重要的一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计分:基本部分(占60%)+答辩部分(占40%)。基本部分的要求如表1所示,目的是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详细介绍小组的工作情况,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而答辩部分指的是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这样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问,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以调节现场气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技术含量,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但数量不宜过多。这样,答辩部分会成为学生反思提高的环节,成为成长的新台阶。

项目教学的效果

我校首次对计算机专业二年级进行项目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对比以前的讲—演—练,学生更倾向于新的教学方法,认为项目教学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对网站开发有了一个全面的印象,为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方法。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到后台开发,进行用户登陆和注册,甚至可以新闻更新。6月份后,全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到顶岗实习岗位,而且部分学生从事与网站有关的工作。他们都认为,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是有效的,为就业增加一个很大的砝码。

项目教学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从单纯备一门课到三门课的综合讲授,再到项目的指导和督促,教师要做到技术全面,解决问题能力强,不能停留在以前的知识层面。当然,在项目完成时,也收获了学生的尊重,自信心有所增强。

需要提高的地方

由于这是首次教学改革,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如美工方面需要加强,尤其是色彩构成。因此,在一年级新开一门课程《色彩构成》,加强对色彩的认识;由于时间关系,关于后台开发部分没办法展开,只有部分小组的作品有后台,因此,应加强一年级和sql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惠晓钟.基于JiTT理念的Maya三维动画项目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8-40.

[2]段超.项目教学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中组织与实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14):153.

[3]关丽丽.浅谈高职Photoshop课程项目教学[J].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1):14-15.

[4]张兴华.项目教学在平面设计专业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1):39-40.

[5]林峰,刘志健.运用项目教学模式 培养护理软技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421-422.

[6]黄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2012(1下):70.

作者简介:

第5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措施;方法

当前,计算机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整个计算机教育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一个战略建议【1】:分类培养,一个专业,三种类型,多个方向。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方向。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基本理念: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鼓励(要求)多数计算机专业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步伐。结合教指委的改革意见,长江大学与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和公司的行业优势,开办实验班,联合培养既具有计算机基本知识又具有石油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满足公司需求和石油信息化建设需要,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一、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这个需求方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公司的需要,学校要做到为企业量体裁衣。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专业(计算机、石油)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应该适合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升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的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次合作按照石油计算机复合人才以及用人单位基本素质要求的整体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调整,并由学校和公司分别承担。课程设置内容如下。

(一)专业知识课程。

从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和石油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学校负责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和石油专业理论背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每个与实践有关的课程,都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课程。

此部分课程委托公司开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理解程度、对企业的认知程度,缩短对公司的文化认同时间,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持续地成长。包括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沟通与交流、公文写作(开发文档、项目汇报、工作计划与总结)、常用办公软件等课程。

(三)公司特色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开设,主要是一些石油信息服务方面的特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部分课程采用课外讲座的方式,以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开设,包括石油数据库管理技术、石油图形技术、石油知识管理技术等。

(四)实践技能课程。

此课程分为模拟开发和实际开发两部分。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施方案,由学校和公司合作完成。在实践技能课程中,我们分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如数据库方向、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方向等。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为保证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成功,就需要根据企业具体需求采用积极的、创造性的丰富的教学手段。可采取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授课方式如下:1、正常授课。按照教学大纲对计算机专业的要求,由学校负责正常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专题培训。由学校与公司在每学期前商讨确定培训内容后,利用周末或者假期进行系列专题培训。3、专题讲座。由公司在每学期开学前提出方案,经与学校沟通确定后,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系列专题培训,讲座老师可以聘请各个方面的社会人士。4、校内实训。在每学期开学前,公司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给出实训方案,经与学校沟通确定后,结合正常教学进度进行实训。5、参与企业的实践工作。在每学期结束前,根据正常教学进度,结合实际工作内容提出实践方案,经与学校沟通确认后,利用假期进行实践工作。在四年级将根据课程情况安排毕业设计,学生主要参与公司的实际项目课题。

四、加大实践比重

公司需要的是用得上、适应快的毕业生,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校企合作中,通过“引企入校”,使企业生产现场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反映,便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此外,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必将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现场的机会,能帮助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影响,使他们形成先进的理念,养成精耕细作的职业习惯,并乐意从事具体工作,养成不怕累不怕苦的工作作风。这就促使学生提高了职业素质,为其今后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打下基础。具体到教学环节上,除加强课内实验、上机和课程设计外,我们还强调校内、外实训,实习,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公司实际项目的研发,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实施校企合作是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一方面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符合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通过市场信息渠道的反馈促进学校主动、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灵活地设置专业,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学校教学改革创造条件。我校这次通过校企合作创办侏罗纪实验班,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在学生培养方面的一次创新。要想使这种模式更具普遍性,还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特别是有代表性企业的参与,以促使计算机专业面向就业市场改革的全面进行。

参考文献

1.赵致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J].中国教育,2004.

2.杨喜权,刘学军等.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之研究[J].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4.

3.,孙利.新世纪信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构想[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4.陈天洲.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J].计算机教育,2004.

第6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omputer Teaching Thinking on Normal Students

Zhang Yanjun

(Normal School,Rizhao,Shandong,Rizhao27680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day,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into almost all areas of society,bo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students a good opportunity,but also on the proposed update our teaching requirements.In this paper,the actual teaching computers how to carry out teaching normal students had some thoughts.

Keywords:Normal students;Computer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正在面临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计算机专业是个很热门的专业,中职、高职、本科的教育层次都开设了此专业,它作为师范生中普及且重要的学科,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因此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变得非常重要。那么应如何开展师范生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课题,基于这些情况,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思考。

一、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选择科学合理、新颖丰富、富有情趣的教材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选用教材上必须非常慎重,由于是师范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又因为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的掌握要求也并不一致。而该门课程教学时数少,不可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迫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只能是“使用计算机”和“开发计算机”,教育内容为“意识”与“技能”的结合。师范计算机教学应该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知识应与专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市面上的师范教材没有明确的专业区分,内容范围也比较大而广,使用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使之更适应于学生所在的不同专业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对自主学习的思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软硬件的更新到了一个月上一档次,一年换一面目的程度。因此,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应付作业而学习,就根本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达不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一担操作的界面或是功能有些许的改变学生就不会操作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相同类型的软件,通过深入的学好一个软件,从而对其他类似软件都会操作。每一个任务设计中即有旧知,又有新知,完成任务其实就是一个综合应用的过程,而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看书、讨论、查资料,也就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如Word的“图文混排”学习完成“圣诞卡”的制作,它即有图片操作的新知又有输入文字、页面设计的旧知,自学与综合应用缺一不可。

三、教学模式的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分教室、机房、实习三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学校组织开设网上课堂,将教学辅导资料等放在网上,开设师生BBS讨论专区,实现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课堂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并积极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评价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

四、对实践操作的思考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操作为主,实践操作的任务应尽量融入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在课时的方面实践操作与理论课课时至少达到2:1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上机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要学生主动练习,教师悉心辅导。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一个老师在上机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一对一的详细辅导的,而缺乏必要的辅导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一个个的学习小组,挑选出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就可以帮助教师,作为小教员对组内其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而帮助其它同学对小教员自身来说也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教师根据小组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小教员的辅导情况,建立相应的加分制度,用以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和小教员教学之后,学生们都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加熟练。

五、对考核形式的思考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上机操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采分点”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操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一课至少一得,扎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向家长做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过去我们往往注重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践证明不能忽视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和成长。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发展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总之,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晓梅.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与探析[J].辽宁中职学报

[2]袁倩芳.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进出口”难的思考.网上资料

第7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创新研究

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高效工作和丰富生活的重要工具,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计算机专业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该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专业素养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好现存的教学问题,更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1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研究时间尚短,高校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导致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甚得当,使得学生并不能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1]。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课件演示等方法只能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具有基本的了解,并不能产生深入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根据教师的思路来学习,在自己学习和钻研时遇到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再如现有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这都是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1.2高校计算机教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日新月异,其技术水平进步飞速,但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课程基本不变,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学会的软件都是较为基础和普遍使用的,有时候一本教材甚至沿用多年,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需要过程积累的,短暂的高校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形成系统、前沿的认识,这在与社会接轨时就会显出弊端,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致使其教育成果并不能满足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

2浅谈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要利用PPT减少书本上烦琐的知识点进行高效教学,更要将PPT内容精简制作,舍去其中重点不明确和层次不清晰的部分,将重点内容突出表现,且需要逻辑清楚、层次分明地去分布各教学内容,并在其中加入学生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的软件、基础编程的使用过程和练习步骤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每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能够学以致用;其次还有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突破研究和具有前瞻性的视频加入教学课件中,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成果,丰富教学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压迫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例如在学习《EXCEL2000电子表格处理》中的《使用函数和公式》这节课时时,普通课件上只会出现基本的函数概念和公式类型概述,并不会有每种具体情况的使用情况,这时教师就要改革这种教学课件,在其中加入学生在平时学习和今后工作中可能使用的具体公式个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含义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此节课时的记忆力,达到提高高校计算机教育质量的目的。

2.2使用启发、讨论合作教学,深入计算机教学

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机课程、深入研究计算机课程,进而达到深化计算机教学的目的[2]。在现代高校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讨论、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满足学生的主导欲和参与欲,更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沟通和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对课程形成更深的认识和学习,达到比传统教学更好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侧面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具体知识的领悟需要学生思维的启发来完成;讨论式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想法和思维能够有效沟通,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参与式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者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例如在学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现方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表现方式的形态后,利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总结不同表现方式的总结汇报,其中包括文字和表现方式的一一对应展现,既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也能够通过总结加深记忆和锻炼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是多效合一的高速教学手段。

2.3采用案例与项目结合教学,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案例与项目的结合是学习计算机课程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3]。计算机是一门应用科学,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操作才能够提高学生真正的技能水平,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与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零散内容的应用,并且在案例讲解之后立刻进入到项目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不断完善学习细节和提高操作能力,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AutoCAD的操作》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该软件画图的细节和命令的使用之后,立即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平面图绘制或者单位项目工程图绘制的项目中,让学生通过项目来检验自身的学习结果并提高操作和应用能力。

2.4提高学生实践锻炼学习,缩短市场供需的差距

提高学生实践锻炼学习,不仅要求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上机实践学习,更要求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在岗实习效果,让学生通过正式岗位的学习认识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意识到自己在面临社会工作时的能力上的缺陷,进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弥补而缩短市场供需水平的差距。这就需要校方建立与之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让学生能有一个可以安心学习、提高实践锻炼能力的去处[4]。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缺乏科学系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高校计算机教学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等问题,影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和讨论合作教学、深入计算机教学,采用案例与项目结合教学、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锻炼学习、缩短市场供需的差距等教学创新方法,改善原有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养成素质,进而提高其在市场上的适应程度。

作者:张晋殊 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广军,万念斌.浅述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策略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12(02):1031-1032.

[2]宋金平,卫帝佐.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中遭遇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讨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01):215-217.

[3]张永华,周学文.试论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成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5,21(03):1354-1356.

[4]杜家敏,刘念玲,王宁.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14,02(01):054-56.

第8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职校学生;项目;开发

一、我国中等职校计算机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了数以亿计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其中有相当部分已经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技术标兵,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全国职业教育乃至高中阶段教育的影晌是巨大的。20世纪不懂文字的被称为文盲,21世纪不懂计算机的就可以被称为文盲,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也产生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计算机知识更新和技术运用演变日新月异,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挑战了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是职业学校一直关注的重点。近几年,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中等职业教育不少倾斜,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受大环境的影响,社会选拨人才对学历具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家长观念也是非大学不上,同时加上普通高中的扩招,致使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逐年锐减,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无奈之下,为了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入学门槛降得越来越低,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进而产生了自卑感,畏难情绪大,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增加了负担。但是尽管学习底子薄弱,作为中等职校来说,学生学习计算机是最基础的必修课,也是以后毕业考试和就业的必学课程。为此,学校要与时俱进,为学生的全面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我国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底子薄弱,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在高中阶段,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中等职校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素质较低,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长此以往无形中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还破罐子破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一切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内因没有起到作用,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辍学念头。2.教材研发滞后,知识结构不合理。计算机知识更新和技术运用演变日新月异,编写教材的教授长期在校园做学术研究,与计算机实际应用发展情况脱节较为严重,其编写的教材很可能无法深入浅出地结合现实讲解计算机知识。仅仅靠教材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与用人单位实现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的直接对接。3.上机实践操作缺乏。再好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际操作才能熟练运用,才能得到加强和巩固。正所谓熟能生巧,而许多学校硬件条件具备,但是因各种原因无法给学生安排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影响以后的学习。

三、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对策分析

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面向的是就业,更注重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面对以上提到的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迎难而上,其重点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性地集合能量为社会提供卓越的高质量的服务。1.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于计算机教学之中。综合教学经验,笔者发现,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每堂课讲解知识的PPT不宜超过15张,只需把本节课所要讲授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和基本知识点要义列出即可。更好的教学方式是提供网络或纸质资源让学生课前课后去寻找,并要求学生总结成PPT作业发给教师,教师再挑选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盲点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布置新的作业。甚至还可以让理解能力好的同学上讲台分享,鼓励学生锻炼演讲能力。这样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避免了单向灌输的缺点,更好地挖掘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潜能。2.实施项目驱动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课堂初始阶段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项目目标,确定项目完成日程;中期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探讨和汇报、课后集合资源创新性完成项目;后期小组汇报,并综合团队和个人表现评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综合了传统的探究性学习、作业巩固、案例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的优点,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其学习热情,并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和项目完成进度提出新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缺陷,并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自发地、高效地、团队式地学习。教学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团队学习、分工和合作潮流,从根本上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老师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长者,更是答疑解惑的传道者。也符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实战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导向需求,并对挖掘学生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确立就业导向的教学机制。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全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5.2%。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截止2016年底,我国网购用户数量达到4.67亿人,网购渗透率达到63.9%,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速。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行业,包括淘宝开网店、网络消费者调查、在线广告等等。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陕西,已经有众多职业院校除了传授学生实践技能外,还注重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比如给在校生讲解历届学生的创业事迹、创业精神,并结合现实分享一些开淘宝店的学生成功的做法,鼓舞士气,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依据近几年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仍然以劳动密集性企业为主导,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应该偏向于熟悉电子商务行业,培养学生在一线岗位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并继续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实习和提供资金、仓库和办公地点等支持,让学生更好地锻炼创业就业导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莉君.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0):184.

[2]张磊.职高计算机教学的项目驱动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1,8(12):223.

第9篇:计算机专业实习汇报范文

【关键词】工作室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60-02

当前,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设置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是当前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工作室”通常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了以“工作室”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它以“工作室”为基本单位,实行教师(项目经理)负责制,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又是企业项目的经理人,通过组织带领学生制作真实的企业项目,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高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核心能力。由于工作室中的项目是真实的企业项目,因此对师生的评价也从单一的学校评价转变为学校、社会的多元评价。本文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一、依据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更新教学内容

以往中职的课程设置沿用传统的“学科体系”,将每门课程单独开设,学生不会将知识关联起来应用,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对技能综合应用的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忽略工作情境的构建,难以适应现代工作岗位的要求。

工作室中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串联,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以工作岗位中的“关键能力”为依据,将职业能力模块化,实行学习领域。学生在工作室的实训,就是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在实训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是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是简单的终结性评价,而是企业、学校、学生间的多方评价。上述做法有效地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用工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工缺乏而招进来的学生不好用的矛盾。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数字媒体等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而采用行动系统对教学内容序化。按照行动体系对知识内容序化,课程内容的编排则呈现一种串行结构的形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都是串行的。这样,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动画制作工作室,某项目是学生需要制作一个二维动画短片,教师根据项目的工作过程,以该工作项目知识内容的过程组织教学。学生经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在进入动画工作室学习后,通过二维动画短片的制作,学生能够参与到动画短片制作全过程中的剧本制作、形象设计、mas制作、音效合成、后期合成等各个环节。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主动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融入到工作过程之中,应用学过的知识,掌握工作程序,由此,提高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整合,积累了工作经验。教师在带领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除了以真实的工作情境要求学生外,又可对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

二、按照企业工作情景,创新教学环境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一间教师、一张讲台、一些计算机就可以开始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注意在工作室中营造企业的氛围。第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布置方面,利用墙壁、黑板等,将企业的宣传口号、岗位要求、员工守则等张贴出来,注重融入企业文化,创设企业情境。第二,在学生进入工作室之初,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工作的流程,明确岗位的要求,按照规范流程工作。

对于有条件的工作任务,教学的实施不仅仅在传统的实训室,还延伸到校外,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比如室内设计课程,教师会带着学生去合作企业客户的毛坯房中,到工作的一线去,让学生现场实地测量。学生在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当场示范,指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模拟的工作情景营造,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实地体验到今后工作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学习和实训内容比较重视,学习情绪高涨,极大地提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师生共同参与工作项目。改善教学方法

在专业工作室的教学中,通常会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法,但最主要的还是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制作校办企业柳州市益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真实的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主动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实现工学结合。

现以广告设计工作室为某公司设计产品促销网络广告这一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专业工作室中的应用。首先,项目经理(工作室的主导教师)下发工作项目:设计制作门店数码产品促销的网络广告。同时,提供给学生空白的项目计划书。项目计划书中要明确项目内容、项目完成的形式及完成时限等。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讨论分析,指导学生填写项目计划书,以明确项目要求、实施进度、完成时间、负责人等具体内容。再次,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任务。着重针对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用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的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指导,以行业操作规范为标准要求学生。最后,项目完成时,各组学生对本组完成的作品进行汇报,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评价,然后学生根据评价与建议修正作品。教师着重针对学生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操作规范进行反馈,然后由客户进行评价,审核通过后输出作品,作为企业产品交付给客户。本阶段实际上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市场评价等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以师傅的身份、学生以学徒的身份来进行教与学,使企业业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统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主动参与到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掌握分析项目、客户沟通、分工合作、反馈修正等广告设计职业岗位中的各项工作内容。以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来培养学生工作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巧。

四、引入过程和市场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方式

在工作室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也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换为多元评价。主要从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市场评价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具体见表3。

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评价:教师(即项目经理)主要考查学生(即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及行业操作规范。项目汇报评价:教师主要考查学生任务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等。项目制作过程评价:对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的考核,包含实习操作手册、实训日志、进度完成情况等方面。项目效果评价:以行业规范及行业标准为参考,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主要是对最终作品的评价。工作小组评价:主要考查团队合作能力,由小组长或组员之间相互评价;考查小组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在各项目工作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自我评价。市场认可度评价;考查作品被客户接纳认可的情况,若作品能够转换为产品,则说明市场认可度较高。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在专业工作室中带学生制作项目,不但提高了专业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了教师技能水平,而且真实有效地了解了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可以选择更有效的项目案例和对学生提出更适合的岗位要求。在专业工作室中,用于教学的项目来源于企业,教师在项目的选取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有所取舍,学生在跟着教师做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出现的问题,主动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真正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扬,关于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J].职教论坛,1998(7).

[2]张皓明,职业技术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刘邦祥等,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冲国职业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