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导学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53-02
―、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地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一般的课堂导入可采用的方式有:①从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②运用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视频材料等多种手段,激趣、设疑导入等。如讲《三国鼎立》时,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然后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并加以评价,以提高学生兴趣。
二、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此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学案所列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其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探究题,题目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然后,由学生再重点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动脑思考,合作讨论、探究。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情况。学生之间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之后,教师应询问学生还有哪些不会或不明白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解决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的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地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的应用。
新教材注重图文并重,在每一课都精心选择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和地图。教师展示每课中的有重大意义的图片,让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构建网络,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学中小结环节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知古鉴今,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要灵活多样,富有新意,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摘 要】“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良好历史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 导学案;情境;学习环境
如何设计出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的“导学案”呢?
一、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但要受学生的认知图式、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学习活动所在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
例如:七下人教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重点内容——关于“隋炀帝修大运河”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导学案会设计成: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隋炀帝兴修大运河?
问题设计简单,但缺乏适宜的学习情境的提供,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思维难度较大,可能无从下手。
换种方式,如下: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利用导学案这一平台,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歌,了解古人对大运河开凿的两种不同的态度,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再如:人教版七下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如果“郑和下西洋”部分的导学案这样设计:
根据书本知识,快速完成1—4题(个人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纠错)
(要求:书中划出要点,理解记忆)
1.明朝前期,___(皇帝)派遣___下西洋。
2.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为了___。
3.郑和下西洋共__次,共历时___年,首航的时间是__年,船队规模由__人和___船组成。
4.郑和下西洋起点是___,最远到达___,七次航行共到过___国家和地区。
填空式的导学案设计索然无味,学习任务思维要求低,学生阅读干巴巴的文字很难产生对郑和下西洋恢弘气势的感性认识,进而失去探究历史根源的愿望。
而设计成这样——
根据PPT播放的《大航海》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快速完成1—4题(后略)。
虽然导学案上只增加了几个字,但是这部分历史的呈现方式已经从单纯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影片展示;教学模式也从单纯的导学案教学变成导学案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了极大反差。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视频的同时快速记录下有效信息,基础知识的自学效果非常好。在此后的探究环节中,学生更是延续这种学习热情,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字性的真实情境,虽然在增加初中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上是有所欠缺,但可在导学案设计时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
二、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历史学习任务
从事复杂的学习任务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特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是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具备理解和使用抽象概念的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
所以,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既具有挑战性,也是符合初中生认知成熟度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又会带动一些低级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往往围绕课文重难点进行设计,在导学案设计中是重点部分,也是课堂活动中师生最为关注的部分。
这样的设计,几乎可见于每一个我们初中历史导学案。节选部分如下:
人教版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活动三:统一之路-----骨肉依存/来往密切
合作探究: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根据你的了解在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有利因素?
人教版七下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合作探究 完成思考题
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三、提供学习的扶手、支架
“扶手”、“支架”用来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导学案设计中能为学生发展,创建学习环境提供的“扶手”是将有思维难度的题目进行分解;或者提供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地层层递进。如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类的解决任务:“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假如问题到此结束,学生还是比较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
将一个大而难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题目,缩小切口,降低难度,带领学生一步步提高认知水平。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扶手”、“支架”,导学案也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摘 要: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结合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就农村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案;历史学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新n程改革的教学当中,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设计者。传统的历史教学弊端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借鉴其他教学模式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现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生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新课改落实以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避免学生盲目预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应带到课堂中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逐渐掌握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播。其次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共有的疑点进行讲解,抓住要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应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思,心如狼虎”“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民间流传“孟姜女哭长城”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对其统治的王朝的命运做出相应的分析。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在制订教案的时候,不应只看到一节课的历史内容,更应该重视历史的纵横及相互交错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编写的教案充分体现教学深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精深博大的专业知识。
4.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很多教师对于历史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对于历史课程不够了解,教师采用的导学案教学大多为网上下载的内容直接使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流程
1.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相关要求以后,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的内容确定重点讲解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2.师生互动,合作共享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重点讲解相关内容和研究课题,进而合作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教师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提问。
3.自我检讨,巩固提高
自我检测和提高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从而暴露出遇到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进入情境当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关键词:导学案 高效 使用
随着课改的实施不断深入,我校在本学期第八周开展学案导学,同课异构教学,实施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听完两位老师的授课,受益匪浅,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所谓高效就是要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大幅度的提升,包括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的提升。简而言之,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什么。时下,通过导学案引领高效课堂,我校实施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尝试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经过两年的试用和实践,下面我就导学案在初中物高效课堂中的使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但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问题设置、应用反馈、课后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生成优质导学案呢?
1.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着导学案的质量
导学案是教师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几个目标、问题的文字文本形式,而且充分体现了导学案设计者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的认知,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所教知识的科学逻辑体系的理解。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可能生成优质导学案,那时导学案就只能成为学生的枷锁,徒有形式而流于失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精心备课是创作优质导学案的保证
首先,导学案从组成部分看包括自学指导和课堂活动两块。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习活动的导航,那么导学案必须做到高度的条理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就应运用不同的导学方式、以让学生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速度”的概念时,可设置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一:“龟兔赛跑”故事中,观众认为谁跑的快?他们依据什么判断的?裁判认为谁跑的快?他依据的是什么?
问题二: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问题三:什么是速度? 速度如何计算?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探究,速度概念的建立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问题设置就应以开放性为主。
二、科学、有效的使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一份优质的、科学的、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的“导学案”编写完成以后,如何利用“导学案”实现我们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解读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教学情景能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因此,利用导学案实施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这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速度一节的教学中,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那么他们谁跑得快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课题“速度”。
2.借助学案自主研学,提出质疑
在学生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学习的工具,独立自学教材。根据物理新授课的内容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助学案阅读自学,二是动手实验探究。
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所以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问题和必要的材料;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2.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精读并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课前就预习完成。
3.精讲点拨释疑解难,总结提升
这一环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示规律性。这也就是说,利用学案并不是就一味不要教师的讲解了,关键在于讲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觉得通过语言还表达不清或学生仍然难以明白的,还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复杂的现象或实验直观展示出来。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对比较幼稚的问题不能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高效课堂的基础就是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中,力争使我校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制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实际课改中也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十字教学法;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6-03
优质高效课堂的创建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和有效学习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学生对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课程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ax课堂的活跃场面,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却难以取得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弱,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们运用“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的十字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
一、设计说明
“运用十字教学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我县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经过十年努力,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十字教学法在化学学科的实验与研究,到运用十字教学法设计教案,再到近三年来深入研究十字教学法设计导学案,每一次都有进步和提高。
“十字”教学法导学案设计
二、十字教学法导学案示例――溶解度(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结晶现象。
3.初步学会药品取用、液体加热以及玻璃棒等仪器使用的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探究的过程。
2.通过交流展示,初步形成观察、记录、分析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2.逐步树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学习重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与转化。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在一定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的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的不饱和溶液。
2.
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二】读书
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是说淡,再要妈妈加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1.物质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通过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和猜想。
2.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能够转化吗?
3.从海水中如何提取食盐?
【三】议论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
3.你知道用海水晒盐吗?
【四】讲解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 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只有在温度和溶剂量确定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温馨提示: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3.结晶: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主要方法有:①蒸发溶剂;②冷却溶液。
【五】练习
1.随堂演练
(1)实验9-5
课本P33,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实验9-6
课本P33,温度改变,杯底还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3)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很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5)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6)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的斑痕?
(7)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可以从盐碱湖中捞出纯碱晶体(碳酸钠晶体)?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9)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2.达标训练
(1)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mL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
①观察溶液底部有无________的溶质;
②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再加入_____,若______则溶液饱和。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_______为________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配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其中正确的方法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5)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
D.20°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布置作业:课本第40至41页1、6、8题。
三、实施要求
(一)认真备课
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吃透化学教材是搞好学案设计的前提;了解学生思想、能力、水平,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学案设计的关键;掌握十字教学法的实质,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潜心研究教材,细心了解学生,认真研究教法,切实备好课。
(二)精心设计学案
学案犹如建筑施工的设计蓝图,是化学课堂实施指导计划。要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学期教学计划、单元(章节、课题)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写好课堂导学案。
一、要精心创作优质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为学生设计编写的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引导性的问题、层次化的习题、知识性的提纲和展示活动的准备等。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校的导学案编写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同学科同年级的几位教师组成备课小组,每周一由备课组长根据下一周的教学进度、课时来分配编写任务。编写导学案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标、备课堂流程。第二,知识要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第三,问题要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我校教师在使用导学案上课以前,针对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即针对各自所带学生的特点,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改、增删,以增强学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分成“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合作展示)“训练反馈”三大步来进行。
第一步,自主预习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步,合作探究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步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
1.突出关键问题,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抱着目的去探究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如,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曹冲称象”的故事,然后提出“凭什么认为大象和那些石头的重量一样呢?”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
2.教师要适时地精讲点拨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交流展示中的各种问题,学案在设计时也要预见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抓住要害,明晰事理,并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如,在学习“噪声的防止”时,让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很多噪声现象展开讨论,研究多种防止噪声的方法,这样就把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训练反馈,归纳总结。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练习题的难易程度要分出档次,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验成功。通过训练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时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最后,由学生个人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章节的知识系统。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感悟和反思
我校实施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对物理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教学模式还存在困惑或不足。
1.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的时候,由于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而不善于主动学习。所以,教师不仅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还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必须做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导学案教学中的“导”和“学”都很重要,不能重“学”轻“导”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但教师该讲的还是必须讲,该补充的必须补充。否则会影响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3.该模式还需要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校园安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我作为山村一名普通的教师,虽然在学校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懂得一点点法律,在报纸上、电视上经常看到某某学校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有些人就议论说是学校没有尽到教育管理责任,要追究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社会上有些人根本没有弄清楚每一个个案的具体情况,总是把责任推到学校。
我看了大部分学生死亡案例都发生在校外,在这些案例中有的纯属意外死亡,有的源于车祸,有的源于打架斗殴,但一些受害人的家长首先找学校问责,在这些案例中都是上学或放学途中发生的。我们山村学校从四年级至九年级要上早晚自习,但一些城区学校由于治安状况很复杂没有上早晚自习,这些作息安排完全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硬性规定哪些学校上早晚自习哪些不上。然而很多关于学生的伤亡事故就容易发生在这些时段,每个学校都分为寄宿生和通学生,寄宿生在学校吃住,通学生在家里吃住,当然为了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学校都要求寄宿生上早晚自习,通学生要上早晚自习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并签订《校外安全责任书》。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舅舅、叔叔等监护,这些监护人99%都同意被监护人上早晚自习,但是这些通学生一旦在上学放学途中发生了伤亡事故,监护人、家长们就要找学校的麻烦,实际上那个《安全责任书》没有起作用,当然,学校也要求这些监护人接送被监护人放学上学,根据山村学校的实际,没有几个监护人能长期坚持接送。
现在的学生很难管教,一些学校发生的学生伤亡事故是学生不服从学校、家长的管教而导致,一旦学生死亡事故发生了,家长的悲痛心情,大家都能理解。家长不管他的孩子是何种情况导致的死亡,他就要来学校哭哭闹闹,甚至威胁要把尸体抬到学校。按法律规定,只要学校没有责任,这些家长无理取闹,可以把他们拘留起来,但谁又去做出决定执行呢?据我观察,很多学校发生这样的安全事故(根据法律,只要是发生在校外的安全事故且学校没有过错就跟学校无关)都推脱不了责任,或多或少要负一点责任。
现在我们一些山村学校强调安全第一,教学第二,“六一儿童节”不敢大胆庆祝,野外出游活动被取消。有的学校锻炼场地太狭窄,两操流于形式,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滑,很多学生懒于运动,一是没有宽阔的场地,二是网络游戏的诱惑。如果学校要开田径运动会,大运动量的项目不敢设立,比如,3000米以上的长跑,可能一些学生要发生休克。
学校几乎每周都要给学生讲安全常识,学校最担心学生在校园内发生伤亡事故,经常对学校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农村初中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用到英语教学当中的,对于该理论,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究其核心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约束,自我能够主动学习,以提高学习成绩。新形势下,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为此,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以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教学以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己任。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远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学习个体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体现出教育所具有的实际价值。相关研究表明,自主学习可以弥补学习个体在先天上与他人存在的差异,同时,通过自我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也能更好地为将来做好打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习个体的长远发展,同时对社会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完成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自主学习对提升学习个体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基于此,教育相关部门提出了改革纲要,就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整改意见,教学要强调主体的参与,不能只追求教学成绩,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如此,教学才能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转变被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知识,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整合现有资源,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为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英语教学无论从师资上还是教学手法和教学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因经济的发展远不及城市,致使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相较于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农村英语教师专业性教学不强,教学资源不充沛,教学方法落后等情况,采取“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英语教学尚存的不足之处,为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案导学教学的具体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积极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为融洽,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起到积极的意义。在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可分三个部分实施,其中,每个部分的实施办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使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课前准备
对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课前准备可以放在一节课要结束的末尾,老师空留下几分钟的时间带来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为了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老师在带领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可将编写好的预习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为下一课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创造条件。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前预习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学什么,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我国现行教学模式让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到教育活动的机会十分有限,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做好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部分
(1)提出问题,开展小组讨论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就自己在学案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也能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必马上做出回答,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相互之间的问题提出见解,如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谈论之后,老师就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以让学生透过表面了解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重点知识讲解
在自主学习之后,教师的课堂讲解要有针对性,对教学难点要予以重点剖析。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授课教师在预习学案的辅助下不必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讲解,只要就学生自学后遇到的普遍难题以及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即可。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构架。例如:定冠词the的使用,它的使用范围可分为几种情况,如用在固定的序数词之前;特指某一事物;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之前;用在形容词最高级之前;用在姓氏复数之前等。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定冠词the的具体用法通过实例加以引导,从而总结出其使用规律,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区分与其他冠词的使用方法,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the的用法。
(3)课堂巩固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都能够理解,但也只能算是理解,达不到完全掌握的程度。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实际效果上看,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表面上看已经掌握了,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只学会了模仿,而非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因此,在英语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就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变式考查,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学会知识点的迁移。
3.课后加强
英语教学需要语言环境,而反复练习是掌握和加深知识的最好办法,对此,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课后的延伸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延伸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规划,通过设定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寻求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提升学习效果。
综述
学案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获得成就感,这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是有好处的。学案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获得了足够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他们不再单纯地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的探索者。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基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尚有无法转变的不利因素,运用学案教学模式,以弥补其在教学上的不足,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新春. 对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认识及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0):111-11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自学能力
我们常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予渔。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仅仅靠学校传授的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个人长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是长久之策。正因为如此,在如今不断深入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才会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众多措施中,利用学案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学案进行导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得显著的提升。那么,怎样的学案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呢?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学案设计要具有明确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指导学习活动的指向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才能有据可依,从而保证学习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本节学案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目标的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在使用学案的时候对学习目标做到一目了然,增强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让学习目标尽量条理化、系统化;另一方面,要控制目标的数量,一般一课学案的学习目标控制在三个左右为适,如果教师在学案上罗列的目标过多,会影响目标的达成,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例如,在设计《》这课的学案时,就可以设计这样三个目标:(1)记住的时间、地点、导火索;(2)分析爆发的原因;(3)认识给当时的历史以及整个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这样,有了简单明了的学习目标以后,学生自然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在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学案问题的时候往往简单化地把教材上的知识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问题缺乏深度、缺乏层次性,从而无法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把握问题的难度,保证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而是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因为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因此,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展开。例如,在讲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秦始皇在位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财力来修筑万里长城吗?(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匈奴与秦汉两朝的关系怎么样?(有和也有战)到了汉朝以后,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双方各有胜负)在西汉的不同阶段,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汉朝前期以和为主,因为这时候西汉刚建立,百废待兴,没有强大的财力、军力做后盾,无法长期与匈奴进行战争对峙,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政治日趋稳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军事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时候的西汉已经具备了与匈奴对抗的能力,从而多次出兵匈奴并取得了胜利)这一组问题就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加以设置的,前几个问题直接在课本上就能够找到答案,而到了最后一个问题,则要结合整个西汉的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以及基本状况才能够获得答案,问题的深度显然大大增加了。这样,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深入发展,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意在学案中明确学习方法
我们实施学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学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明确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学案中,要明确指出,哪些内容只需要读一读了解一下,哪些问题需要记一记,把它留在头脑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想一想,认真地进行思考和探究等等,这样经过学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就会逐渐地了解,在一课内容中,哪些知识是需要记住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深入了解的,哪些是需要简单知道的。这样,掌握学习方法以后,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四、在学案中要留给学生反思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还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足,并及时改正。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都会发现,那些在班级中学习佼佼者基本上都是非常善于反思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反思空间,例如,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获得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样,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些课后反思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巩固学习成果。
总之,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的学习转化成主动的学习,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学案教学模式要想有效的开展,高质量的学案是前提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征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优秀的学案。
【参考文献】
[1]罗连喜.“学案”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8年46期.
[2]罗姗姗.“三段式”历史学案导学教学之我见[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