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实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习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组成。
组长:李树强
副组长:韩瑞功、李建刚
张君、齐素红、苗翠萍
二、顶岗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落实党和国家高职教育政策、是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的实操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岗位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矗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矗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三、顶岗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要与实习岗位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为主,对会计专业的基本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操作实习。主要包括: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性质和特点,了解企业(或单位)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了解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
2、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方法及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建账方法、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方法与程序、登记现金的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方法与程序。掌握结账、对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基本技术。
3、熟练掌握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再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等。
4、了解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等,务处理程序,掌握常见税种的业务处理程序、计算、核算与交纳的方法。
5、熟悉财务软件,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业务。
6、初步了解企业筹资、投资等资金管理业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审计工作的实施业务。
具体采取按岗位轮岗实习的方法。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账务成本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等,具体分为出纳的职责、明细会计岗位职责、主管会计岗位职责等。
四、顶岗实习组织方法
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采取学生自己落实与系部帮助落实相结合。顶岗实习指导实行院内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
五、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1、实习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实习单位的考勤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先请假;要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保密纪律,严守商业秘密;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事情应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
2、要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在短时间内上岗打下基础;
3、实习开始后三个月内,实习学生必须将接收单位开出的《聘用函》寄给辅导员。
4、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学生的定期联系与理论指导;实习过程中,原则上实习学生不得随意变动实习岗位,因特殊情况要求调整实习单位或岗位的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同时提供在上一个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表以及下一个单位接收函,方可变更实习单位。
5、实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及时填写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写好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6、学生实习完成后必须提交:①实习周记;②实习单位鉴定表;③实习报告。
六、顶岗成绩评定
依据实习周记、实习鉴定、实习态度及实习报告等,由实习指导老师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评定:满分100分,其中纪律考核成绩20%,劳动态度考核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30%,实习单位评定成绩30%。
七、附件:实习报告要求
1、实习报告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衡量实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旦发现由他人或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按不及格论处。
2、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1)实习单位概述和生产工艺流程
(2)实习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状况
(3)具体实习内容及完成工作的情况
(4)实习体会或收获。
3、实习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实习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行文流畅,符合逻辑,文字简练。
4、实习报告格式要求:排版打樱
一级标题:宋体,小二号字,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4号字,加粗;
关键词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4—02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模式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一直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之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力度。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具体实习安排情况见表1。
除此之外,各任课教师在课内或者课外会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比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会安排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财务软件的应用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穿插。这些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实训效果仍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1)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目前会计专业主要针对几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这些实训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主要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缺少会计“审核、监督”的重要环节,例如缺少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因此学生很难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另外,目前学校没有对实训课程的时间做统一规定,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有些不合理。例如,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实训都安排在第3学期,这样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实训操作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实训起来难度比较大。
2)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对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应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熟悉,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实际问题。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来理解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外聘的企业教师则由于时间问题,很难找到负责全部实训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这也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实训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抄袭其他学生的实习报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模拟实训也忽略了对实训教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2 “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
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构建一个“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全方位,使学生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三循环,反复不断地巩固强化实训内容,提高实际操作熟练度。通过会计各种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职责,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以上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时间上来说:第1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了解本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及其素质、技能要求等。第2学期以社会调查为主,让学生利用暑假和短学期调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等;第3、4学期以课程实训、技能培训为主,第5、6学期以课程实训和校外毕业实习为主。
从基本技能上来说,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应以培养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为重点,可以安排学生训练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大小写数字标准书写等基本技能。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后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账的会计工作。同时增设审计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审计的专业技能。
从岗位模块上来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岗位训练,在第4学期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置出纳岗位、库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稽核岗位等,要求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要做到定时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扩大就业面。
2.2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由与之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来支撑。实训教学平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平台等方面。实验平台可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实验,要求得出相应的结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实训平台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习平台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3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的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这里主要设计两大类的实训考核指标,一类是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结果类的评价指标。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训报告规范性等。结果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实训指导书/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成立相应的学生小组,最终的总分可以按照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在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材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此为立体模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宣国萍.“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156—157.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从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看,有些院校目标定位较高,以课程整体建设和长远的发展为宗旨。如山东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循环为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突破口,以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以建立多功能的网络模拟实验室为努力方向,不断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此类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培养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和教学制定了方向,较为全面。有些院校定位较具体,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将其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分析
1.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总体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有多种,通过对三门课程资料的整理归类,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其他4类。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EXCLE训练、财务模型的验证或综合模拟实验。实验一般有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两种方式,各院校基本都具备电算化条件,因此电算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训教学是具有自主性、创新性、仿真模拟度较高的校内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实训。实习则是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或参与实际工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掌握财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他包括有关财务内容的课余活动,如社会调查、证券竞赛、创业大赛和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四种教学方式中,实验教学、实习的使用频率较高,很多院校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运用了所有4种形式来开展实践环节。
2.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对采用了实验教学形式的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实验的具体内容细分为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发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主要针对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应用中的基本操作而设计;单项实验则是对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主要知识模块进行训练;综合实验将财务成本管理与会计学各板块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研究,多以案例的形式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中,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较多,研究设计型实验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多为基础实验。
3.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调查,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两种。课程设计主要是完成大型案例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或理财能力分析,案例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搜集,按照既定的指导方案和实训要求进行团队分析,该环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基于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电子沙盘模拟,这种仿真实训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或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4.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实习中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参与程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参观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的认识实习,另一类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实习。在被调查的课程中,有19门课程有实习环节。但前一种实习方式居多,只有5门课程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并且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
(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安排的分析
一门课程学时的安排可以反映出课程的侧重点。67门课程中有23门课程披露了其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通过对23门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存在下列问题:1.有些院校的学时安排过少,只有4学时,这必然导致实验内容不能覆盖全部知识点。2.不同院校同一知识点的学时安排差别较大,有些院校学时安排过少,使学生无法获得深入细致的训练,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形式,达不到实践效果。3.有些院校的实践环节学时挤占了理论教学时间,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理论课无法讲完,或本该深入的问题变得浅层,本该重点的问题压缩时间等问题。
(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的分析
对于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我们从是否有实验室、是否有实习基地、是否有配套的实践教材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指导教师这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1.实验室条件分析。
实验室配备相较其他教学条件稍好,超过了一半的课程配备了实验室,并且很多没开设实验课程的院校逐步重视校内实验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规模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实验室一般均含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相应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也有院校的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室规模应根据专业人数课程内容来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2.实习基地条件分析。
调查显示,有32门课程有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占所有精品课程的47.76%。实习基地为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不同院校实习基地情况不同,像知名院校或者财务根基较深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则实习基地数量较多,实习企业规模较大,可供选择性也较大。但总体看来校外实习很不理想,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3.配套教材条件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实践环节配套教材是指能够引导实践环节并提出教学要求和实践步骤的实践大纲、实践指导书或者整套的实践教材。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应包括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实践内容与实践要求、考核办法及主要参考书。67门课程中,有35门课程有配套的实践教材,占52.24%。做得较好的学校如湖南商学院课程组编写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设计》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分别应用于单项实验教学和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并对教材进行了两次修订。而有较多课程的实践大纲、指导书不够完善,只简单说明了实践内容和要求。没有详细的实践指导,就无法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和注重的要点,使得学生的实践很盲目,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4.指导教师条件分析。
67门课程中有27门课程说明有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占40.30%,所占比重较小,且多为兼职,学历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教师。
(五)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考核制度的分析
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否将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7门课程中有24门课程披露了自己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经分析,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存在下列问题:
1.考核制度传统单一。
大多数院校通过出勤考核或报告考核,或二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至于学生的操作过程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措施。考核办法单一、不全面,学生只在乎实习报告等考核环节,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则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
2.无具体考评标准。
此类有具体考评标准的课程极少,大部分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科学合理详细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不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3.实践环节分值占课程总分比重少。
由于大多数实践环节穿插在理论课程中,因此有些院校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一部分进行考核评价,实践环节占课程总分的比重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考核制度是实践环节高质量完成的保证,没有考核制度的把关,尽管实践环节设计得很完整,但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足够重视。健全的考核制度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取得效果的保证,无论任何学科课程的开设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考核制度。
二、改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中存在内容的交叉重复,致使实践环节也有此现象。如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同时存在全面预算实验和长期投资决策实验。甚至于有些院校的课程中含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电算化做账等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得课程特色不突出,实践环节不能体现课程特点,还浪费了资源。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对《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框架,解决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随着理论课程的整合,实践环节也应保留各自独有的内容,融合三门学科相通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应独立于理论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教材等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料,保证课时,并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科学完善的实践课程配合日常的理论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大多数院校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较单一。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实践环节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应包括强化知识的操作性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的综合训练、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作业。因此,各院校应构建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的全面的教学体系,各实践环节训练目标明确、难度递进、并能很好地相互衔接。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地覆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实训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工作实习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就需要院校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与高校共同设计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改善实践条件,为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实践教材的编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符合课程及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其他院校课程的实践教材,但不能盲目套用,各院校应尽可能开发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原创性实践教材,教材体系要完整,最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更新。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现在许多企业都通过招募实习生来选拔人才,学校可以争取与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使之能接纳整班学生进行实习,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组织有关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各高校也可借助国家政策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如2012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平台,实行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方式,鼓励高校创建校外实习基地。而校外资源较匮乏院校就可以将国家政策作为契机,积极联合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四)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更高,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的培养,积极为其提供各种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实践环节的兼职指导教师。
(五)构建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
【关键词】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三段双轨递进式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同时也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尽快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三段双轨递进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一、“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所谓“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从单项实训到岗位实训到最后综合模拟实训的阶段性实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谓“双轨”,即以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操作。通过双轨运行,强化技能,总结提高,以形成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所谓“递进式”,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从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变,真正胜任企业工作。
二、“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层次分明的阶段实训
第一阶段:单项实训
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简单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单项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针对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总账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老师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第二阶段:岗位实训
即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有关会计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会计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具体可包括:出纳岗位实训、往来结算岗位实训、固定资产岗位实训、存货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成本费用岗位实训、资金岗位实训、财务成果岗位实训、总账报表岗位实训等。
岗位实训实施教学时,对业务举例要彻底颠覆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会计分录讲解账务处理的模式,按理实一体化的构想,先给出相关岗位涉及的原始凭证,再分析说明如何识别这些原始凭证,如何根据这些原始凭证确定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然后用记账凭证填写会计分录。此外,课后所附实训题中的原始资料也应以证、账、表等会计载体或辅以文字表述。该阶段的实训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账证表),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使学生既能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又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去思考、分析、判断经济业务,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应当包括分课综合实训与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实训两部分。
1.分课综合实训
这是对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实训时间可安排在各自课程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软件操作各为期一周,财务会计实训为期两周。如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可选择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使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套会计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同时也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2.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学生实习离校前。专业综合实训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
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熟悉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相关的财经法规与制度;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成本、主管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然后,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接着对编制的财务报表从报表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编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最后,将手工会计核算资料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电算处理,并与手工处理结果进行对比。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将学生置于会计、主管等不同的岗位,进行全部业务及全过程的会计处理,为顶岗实习和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之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亲身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完整的企业管理流程。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的开设,不但培养和考察了学生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了平台。
(二)相互验证的双轨实训
“双轨实训”法是针对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使用同一套模拟数据,让学生先手工完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然后利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上机操作,从记账凭证的输入到自动登记账薄和生成会计报表,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践中。如此,实验内容相同、实验步骤和进度均相同,最终的实验结果应该也是相同的。这一过程体现在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会计模拟实训中生成的会计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检查其正确性,比较两者操作的异同点;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双轨实训”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同时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顺利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延伸的递进式实训
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训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校外认知实践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情况,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认知会计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能了解并热爱专业,树立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认知实践的开展,通常可安排在第一学期。
社会调查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学生进入毕业实习,要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学会分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三、“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
“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其合理建设和有效实施,必须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加快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会计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依照实践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和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进行研制与开发,鼓励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职业教育教材,结合教材的编写与引进,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具体来说,单项实训教材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块设计实验,尽量选择实务型、设计型的内容;综合实训教材则应将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实习相结合,选取实务中发生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建立模拟业务部门,以经济业务相关的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等为模拟实训对象,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模糊和弱化,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第二,可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的职称证书。
(三)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训基地
会计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注意校企共建,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成立会计公司,对外提供服务,对内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在选取实习基地时要兼顾各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直观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师资或其他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全方位的预演。
总之,“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体现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使高职会计教育具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2] 侯丽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7)下.
【关键词】实践教学;主干课程;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都有采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每个具体实践环节。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多,对会计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目前尚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试图以会计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特点、时间安排、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兴趣及特点等,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公司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等)纳入其中,构建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参考与进一步探讨。
一、以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列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括号内标明了应采用的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图中箭头表示各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完成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括号内以斜体字列示的为建议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实施
(一)应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1.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
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个直观了解,帮助学生及时、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会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实训,学生直接接触各类仿真或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既可以避免理论课的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实训资料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相关的“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教材,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时,可以设定采购人员、审批领导、出纳、会计人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经济业务的实质,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令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际技能。
2.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规范体系;掌握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该门课程实务性很强,涵盖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因此,这门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职业敏感性、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相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同步实训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性强的问题展开设计,包括存货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转税税务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同步实训,可以设计、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交割单、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等多项相关原始凭证和法定依据,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实务中真实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相关凭证,培养学生运用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的能力,贴近实务,增强真实感。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法,给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可供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实验项目群,并配备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实训资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开发的。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较强的务实性,其每章对应内容均应分析讨论一至两个相关案例。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开发,或选用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进行的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中级财务会计”详细地阐述了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完成一套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模拟实习应该手工与电算化并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上市公司为题材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商品流通行业或服务行业均可)。时间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成本会计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单据,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应用,使其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个直观了解。该课程相关实训资料多为各院校自行开发,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资料,以对全套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整演练。
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工业企业为例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二)建议开展配套实践教学
以下课程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过程,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审计学”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运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方法。
“国际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差异和跨国经营活动中的税收问题等内容。
(三)应开展的、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公司实习
公司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熟悉专业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报告内容及其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的表现单独进行考核。
2.实验室综合实习
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经营流程。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上讲,除了基本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合并业务等;从广度上讲,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将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实践形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社会调查、参观等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保障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实现,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形成科学、权威的结论,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08.12.
[2]张妙弟,江小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6.
【关键词】高等院校;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加入WTO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高校原来的教育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育方法也必须相应地进行变革。只有不断地改革,高校会计教育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大量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变革的专业技术人才。
会计教育的改革既要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也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教育为目标的基本思想,培养专业基础深厚、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德才兼备、能够胜任会计研究与会计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高校会计教育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会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使高校会计教育的纵深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目前我国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定位过高
高校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要求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能在学校及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成为社会上的高级专业人才。事实上,会计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及人际交往、沟通等能力。让社会与生活阅历都较低的大学生单纯通过大学四年的学校教育,就要求成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是较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毕业后需经过相当长的实践方能适应工作。高校过高的定位目标,导致学生偏重专业技术课,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造成学生应变能力差,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缺少创新
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一成未变。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以具体专业为导向,将相应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是否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一般是将所有的知识灌输完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采用黑板加粉笔的形式,进行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会计纯粹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
(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交叉混杂
纵观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就会发现部分专业课程体系交叉,各自为政,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重复出现。比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几门课程之间在内容上都有重叠,却又长期独立开设。结果是浪费了教学时数,收效却不大。
(五)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实践教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并且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然而,在当前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材也很不完善。目前,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实验仍然停留在会计核算流程或某一行业的实务模拟操作上,而且大多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进行,而此时,学生已学完理论知识一两年,且一部分学生已投入到求职的大潮中去了,实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重树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将会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其中既包括独立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也包括独立学习应用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建设
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在有限的课时内加大课程容量,使学生即使在一门课程中,也要力求知识的广博性。其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上,还应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既涵盖会计经典理论,又涉及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冲击下的新经济理论。因而,国家有必要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编,突出主干课程、重点内容,力避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从而编出一套高质量、高水平的系列教材。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一种引导、启发的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主动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交流的能力。
(四)利用网络教学,改进教学手段
现代的会计教育不能局限于枯燥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的黑板上教学变成声、图、光、文字同时显现的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既解决会计学专业课程中表格、报表板书难的问题,还能起到言简意赅、直观明了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将基本会计原理介绍清楚之后,还可以借助于会计软件,将会计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进行模拟操作,起到立体教学的作用。
(五)加强实践性教学
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多数课程都具有以理论为基础、以实务为主导、实践性强的课程性质,因此,在培养各种层次的会计人才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强化学生学习动手自主性,让学生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在实训中独立发挥作用,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的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在能力。
(六)改进毕业实习方法
在完成校内仿真实习的基础上,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应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工作岗位上接受锻炼。经过在校仿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实现校内技能培养和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为使学生能在实习岗位上真正得到锻炼,学校应该做到:
1.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应有选择地与各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一个长久的实习基地。
2.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学生到校外实习,学校应加强对毕业实习的指导与管理,不能把学生一放到实习基地就不管不问,应该给学生配指导教师,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3.重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检验实习效果与实习质量的依据,其文字功底和基本格式是实验报告的外在质量表现,业务核算准确程度、经济信息的分析预测能力及其可信度是其内在质量。因此应认真辅导学生做好实结及实习报告的书写。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检查和考核实习报告,提出学生实习后的优缺点,并加以总结,使会计实践教学和会计实习的信息在学生之间实现交流与共享。
(七)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职业心理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一、实习目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学校和朋友的努力,在包装有限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会计实习报告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会计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整个4月全部的出纳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三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会计实习报告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领导让公司的前辈教会我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以及如何进行企业合法节税的运用。等等。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领导同事,让我对会计实习报告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除了与我专业相关的知识外,我还看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另外我也看到公司存在的一些漏洞,例如内部控制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现金收支制度执行情况,公司在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方面也不容乐观。然而在现实的小规模私营企业这种情况可能普遍存在。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计实习报告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三、实习感言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四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等其他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算是此次实习的目的了。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 改进 协调
会计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形成学生胜任毕业后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实训课程、仿真中心的集中校内实习以及利用假期进行的校外实习等环节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应该有针对性地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并充分重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1.有针对性地完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如课内实验和仿真实验室的实验,由于实验目标和条件的差异,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也应该有不同的指导和考核方式。
1.1 结合知识的系统传授设置案例分析和课内实验
案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经济业务中,并通过师生互动,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改进案例教学的质量,一要重视案例内容的选择和整理,在满足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并预留出分析和思考的空间;二是重视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问题,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好的案例宜在同一学科或课程间进行推广和共享。
会计课内实验是利用相对完整的上课时间,就某一专业问题提供实验素材,使学生动手操作,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课内实验不要设计成习题形式,要有一定的务实性和综合性,实验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实验内容,允许学生一定程度内的讨论和交流,注意吸收学生对于实验的感受,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效果。
1.2 完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三个环节
会计实训课程既不同于集中若干课时进行的课内实验,又不同于仿真实验室实验和校外实习,它是在一个学期的连续课时安排条件下,就某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进行的教学活动。完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必须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工作。
事前环节要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实训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必须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会计实践教学教材的选择可以采用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和规范的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专门教材,也可以由上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制专用教材。实训资料要有一定的现实性,但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会计实体。除了书面教材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电子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事中环节要重视教授指导和学生操作的有机结合。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并将个别同学提出的典型问题面向全班同学讲解。课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提交的成果,严格教学纪律,保证教学效果。事后环节要注重总结,区分学生实验成果的优劣,以达到激励的效果;以学生提交的成果检验教学效果,不断地加以改进。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及时更正和完善。
1.3 创新校内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方法
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实验有别于课内实验,适合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的仿真性实验,有仿真的会计实验资料和计算机设备等。校内仿真实验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备的会计模拟实验环境和教学资料,通过环境创设,使学生感受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的问题,可以在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存在问题的原始凭证。
在仿真实验课中,教师在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实践教育对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发掘实践师资。一方面,创造机会鼓励教师接触实践;另一方面,可聘请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或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担任学校的实践顾问。
在会计仿真实验中可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和插播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在实习进行前,借助于实验中心的多媒体,对会计实习内容进行演示,使须生对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插播相关的电子资料,侧重解决教师实习辅导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问题,如可插播银行票据处理过程、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账簿的装订保管等图片、动画和音像资料。
转贴于
1.4 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增加了对于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强化了职业观念。校外实习是任何校内会计仿真或模拟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与校内实习不同,校外实习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对分散实习生的管理和个别指导。
首先,制定保证实习质量的规范文件。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需要预先制定会计学专业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目的、实习要求与实习进度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学生进行实习前,印好发给每一位同学,使学生参照相关标准,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实习。
其次,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许多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按要求参与实习,可采取以下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并要求每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信函的方式主动向负责老师汇报实习情况。负责老师可主动和实习单位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还可以让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有进一步的了解,将更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
最后,重视实习后的答辩和评价工作。实习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接收函、实习鉴定和所撰写的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实习答辩是审查实习过程的一种补充形式。通过实习后的答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同时也为保证实习质量奠定了基础。实习成绩评价宜客观公正,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2.各项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协调
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各有不同,合理安排各项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关系,是有效实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
从课程内容来看,适当的顺序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在后,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机穿插案例分析的课内小实验。各门核心课程一般都应配有相应的实训课程,以手工操作为主。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可以安排仿真性的综合性会计实验。手工实验后安排相应的电子计算机实验,强化软件的应用能力。在每个暑假,安排学生的校外实习,共三次实习机会。毕业前还应进行综合性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
各教学内容的区别定位是实现整体协调的前提。基础会计实验侧重于设计一套既简单又相对完整的实际会计核算资料,使学生熟悉会计循环全过程,这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基础环节。财务会计课程配套实验是对基础会计内容的深化,主要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体系设计案例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要求和方法。会计电算化实验必须建立在手工核算训练的基础上,并与手工相对照。会计综合实践提供一个涉及各行业的集团公司的一个月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审计学配套实验提供企业背景资料和会计数据,履行审计程序并最终编写审计报告,使学生不仅会做账,而且会审账,进一步强化了会计职业能力的守法观念。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侧重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需要,需要以不同的视角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开拓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各教学活动的协调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联。第二,各实践活动在内容上要前后衔接,并避免重复。从实践内容上来看,有针对某一专门知识的实践活动,如各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课程结束后的配套实验,还有综合性的实验等。原则上应该先安排专业课实践教学,后安排综合实训;先进行基础性课程的实验,后进行深化性课程的实验;先安排手工实验,后安排计算机操作实验。也可采用共同的案例,不同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不仅节约教学资源,还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积极探索避免同一课程实验内容重复的方法,如可以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同一课程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应该相互沟通,或课件共享。
总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前后衔接、由浅入深和有机统一的一个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和弱化,都有损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功能实现。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秀芳、张炎兴.高等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6卷第12 期,2006年9月
2、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会计之友.2006年第5期,89-90
3、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财会通讯.2005年12期,81
4、郑燕等.会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12月,25-27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86-02
一、加强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争辩的,这种教学方式逐步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有关领导也在各种讲话报告中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下发的《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7)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由此可知,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必将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趋势,民办高职院校也不例外。
2.会计教育效能低下要求重视实践教学。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会计是一个需要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职业,同时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期望值又较高。经调研发现,90%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40%的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而愿意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人员,能够容忍会计毕业生在3个月适应本职工作的约为4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如果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不重视实践环节,其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这样会加剧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严重偏离社会要求的培养目标,其会计教育效能必然下降。
3.教学方式改革要求开展实践教学。目前,高职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以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教学方式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和实践两步走,即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很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这句话道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对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目前中国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验教学为主,主要以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前期相关资料为主,一般采用习题形式,由一人承担多人角色,有些案例数据甚至与企业实际相违背。另外,随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原有实践教学资料普遍存在科目老化、软件落伍、业务简单、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例如,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如何处理问题,以前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支付的进项税可以抵扣,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单列反映,而很多会计实践教材中依然没有作出调整,不能及时反映新会计准则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严重损害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应用型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一般要求实践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定期参与社会实践,时刻站在社会实践的前沿。但目前许多民办高职院校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从未接触过实践,即使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但也是曾经有过,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目前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同时又受到“以科研评职称”制度的影响,教师们的精力都放在东拼西凑、找关系花钱发文章的“科研”上,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出现了很多能“写”不能“讲”的讲师。因此,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师资力量还很薄弱。
3.现有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可分为校内实验、综合实训与校外实习,但其教学效果不佳表现如下:目前中国民办高职院校普遍都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对教师调查结果显示,拥有固定校外实习基地的学校有87.5%。但是对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过一次实践经验的仅有36.42%。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不对称现象呢?一是实践教学企业受益浅。比如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会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学生能从中受益,提高其实践能力,但企业认为学生实习只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负担,故不太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二是财务工作本身的特殊性。由于财务信息的机密性,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接受外来人员进入财务室;同时财务岗位的重要性,使得企业不可能直接安排实习生进行操作训练。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学校又迫于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得不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实习机会,于是很多学生也只能利用父辈的关系直接让企业在实习报告中盖章,造成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的现状。
校内实训同样存在问题:第一,模拟实验设备落后,满足不了学生实践的需求。第二,财务软件落伍、实践指导教师欠缺实践操作经验。第三,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互相独立,互不关联,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正是由于这诸多原因造成目前校内外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三、改进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措施
(一)改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首先派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调研,由企业会计人员与学校教师根据企业实际业务以案例形式进行设计编写实训教材,用企业案例作为学生实训的项目,通过接触近百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原始票据、料、工、费等财务数据,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模拟出纳、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进行业务操作,将课堂变为职场、学生为职员,使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产生感性认识,形成职业共鸣,通过角色扮演、岗位仿真,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每个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有完整的认识。
2.实行手工账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并轨。根据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进行手工会计核算,在完成手工记账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步完成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手工账务处理知识,又了解和掌握了电算化会计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实施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3.实行分岗轮换实训与混岗实训相结合。分岗轮换操作要求对实训学生进行分组,并按照会计岗位的分工由学生分组扮演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岗位仿真”的方式进行分岗轮换操作。会计岗位主要分为出纳、往来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等。混岗操作则要求每一位实训学生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训内容。先完成分岗实训后,再进行综合实训,即通过分岗轮换和混岗操作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岗位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团队合作能力及交流与沟通能力。
(二)提高会计专业教师技能,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
1.制定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化。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事业单位轮流进行实践培训,进行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锻炼,提高其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2.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平时经常深入社会调查、收集会计业务信息,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账务处理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其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特别是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的会计事项处理,使他们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3.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带薪进修,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加快“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三)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实现“零距离”就业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学院正在申报《会计综合实训》市级精品课程,该课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分手工模拟实训、电算化模拟实训和网络虚拟软件模拟实训三个模块,进行分岗轮换操作和混岗操作两种模式,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课程环境仿真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和课程考核过程化四个转化,即推行“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技能,基本可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刘慧娟.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2] 赵红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J].会计之友,2010,(10).
[3] 何玉英.论高职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
[4] 杨向东.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
[5] 姜旭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6] 宣国萍.“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