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徐悲鸿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0几年后,我又见到了廖静文女士,她的外表让我吃惊。她已年过八旬,但头发依然乌黑浓密,皮肤很好很白,五官仍如她年轻时一样清秀。廖静文穿了一件紫色上衣,我说好看,她有些羞涩:“悲鸿最喜欢紫色,我就常常穿紫色的衣服。”
提起悲鸿,廖静文又变成了刚刚坠入爱河的20岁少女。
采访廖静文之前,我和同事们都认为她一定会谈很多她和徐悲鸿的故事,但我们想更多地关注她的人生。采访开始以后,我发现从廖静文嫁给徐悲鸿开始,她的人生故事中就没有了我这个概念。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廖静文的听力很不好,戴着助听器还需要我大声而缓慢地讲话,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但她的记忆力很好,思路清晰。每一件事都从头讲起,娓娓道来。
1945年年底,廖静文和徐悲鸿结婚前,徐悲鸿为了和蒋碧薇解除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答应给蒋碧薇lOO万元和100幅画,为此徐悲鸿拼命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廖静文认为,没有那一段日子的操劳,徐悲鸿后来也不会英年早逝。所以提起蒋碧薇,廖静文那么温婉的一个人也显出了愤怒与不屑。
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只有30岁,一个年轻的女人独自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再有新的情感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决定不去触及那一部分,出于对廖静文的尊敬,也出于对徐悲鸿的尊敬。但是她主动谈起了一段徐悲鸿以外的感情经历。当时我只是问她,这一生有没有遗憾。我的意思是,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徐悲鸿,自己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是不是感到遗憾。没想到她说,是有遗憾,而这份遗憾竟是一段徐悲鸿以外的情感经历。
在一次外出的火车上,廖静文和她的孩子们结识了一个年轻的军官。孩子们很喜欢这个高大英俊的叔叔,而他也对廖静文产生了好感,于是,他和她们一家成了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表明爱意。廖静文被他的真诚感动,接受了他的感情,但是,她也一再强调,徐悲鸿永远活在她的心中。他表示理解,于是,他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廖静文对徐悲鸿的思念与日俱增,她感觉对方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理解并尊重她对悲鸿的感情。在失望中,他们离婚了。
廖静文声音颤抖地说: “我今天很坦率地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
我做过很多采访,无论面对谁、听着什么样的故事,我都能保持平静、客观,而此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透过余光,我看见旁边的人也都在擦眼睛。
“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50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故事中的主人公徐悲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也就是说人不应骄傲,但不能没有骨气。徐悲鸿在巴黎学美术时,一个外国学生污蔑中国学生,“生来就是亡国奴材料,即使把中国人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听了,肺都气炸了。他针锋相对地说:“我们比试比试,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徐悲鸿为了给中国人争气,学习更加刻苦努力。后来在多次竞赛中他都得第一,他的画技轰动了整个巴黎。这给了那个多次向他挑衅的外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使他们不得不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当我读到这里时,我心里感到十分激动,因为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争了一口气。
我是我们家中胆子最小的一个,因此大家都叫我“胆小鬼“,虽然我心里一直想要克服自己的胆子,但常常做不到,记得有一次,家里盐用完了,妈妈让我去超市买一袋盐,因为当时天已经黑了,再加上我胆子小,就更不敢去了,但拗不过妈妈,只好硬着头皮希望不要遇狗……。但就在我快到家时,却遇到了一只狗,那只狗气势汹汹地望着我,我当时愣呆了,不敢过去,最后还是妈妈来了,我才敢走,为了克服胆小,妈妈特意为我买了一条小狗。每天让我面对它,经过一个月,还是没有用,我感到特别对不起父母,也恨自己太没有骨气了。
但读了《铮铮傲骨为祖国》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克服胆小,不能没有骨气,要像徐悲鸿那样下定决定,才能做好事情。
《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自信的主要内涵和自信对于成功的作用,使得学生对自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更重要的是升华主题,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民族富强、繁荣和进步,个人的自信才有坚固的基础,从而对我国的发展自信,对中国自信,也对自己自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对自身认识水平有限,在自我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出现问题,比如害怕遇到困难、自暴自弃等。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对学生自身价值、能力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增强对自己的自信。自信有助于成功,学生只有在树立自信之后才能获得成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因为这一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开学初已经学过,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感知自信和树立自信的方法上,通过徐悲鸿一幕幕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受到自信带来的力量,从而做自信的自己,更做自信的中国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自己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从徐悲鸿的故事中感受民族自尊和自信,从中学会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设计理念
本课是这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一遍,如果按照传统的案例教学,肯定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课堂效果会弱很多。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我就投其所好,以徐悲鸿的自信故事为框架,不断地创设情境和设问,使学生进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份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初一学生还小,所以授课形式要够新鲜。听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所以我就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把“一条中心线,两个基本点”(本课的难点和重点)设置在其中,最后通过宏观的视频体验,把个人自信推向民族自信的高度,从而对我国的发展有自信,做自信的自己,更做自信的中国人。
线索一:由发现自信篇增强自信篇感悟自信篇唱响自信篇,一条知识主线。
线索二:在内容上从个人自信(小)上升到国家自信(大)。
线索三:在设计编排上,游戏引入视频直观感受自信宣言(升华)。
线索四:一条明线,一条隐线:看似在讲徐悲鸿的故事(明线),实则串讲知识(隐线)。
五、教学重点
树立和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之间的关系,把个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七、教学方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且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尊和自信,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学习一个个的知识点。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拍手游戏。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我无比兴奋和激动,特别是看到林芝的美丽和魅力后,更是藏不住内心的惊讶。但是场合不同,心态也就自然不同,尽管驰骋教坛已经300天有余,但是看到这么多的评委和老师们的时候,我依然是压力山大啊。你们感到紧张吗?那么请大家伸出自己那双美丽的双手,给自己和老师一点鼓励好不好?
师:谢谢大家,你们真好,老师可喜欢你们了。那么作为回报,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好不好?
师: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你自己在10秒内能拍多少次手?然后把这个数字记下来,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师:请问你们估计能拍多少次,现在又拍了多少次?
生1:我估计能拍10次,结果拍了30次。
生2:我以为能拍15次,结果拍了28次。
生3:我估计能拍20次,结果拍了40次。
……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游戏我想告诉大家,你们都是最棒的,每一个人都是最好的,你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就像刚刚做的游戏一样,刚开始你们也不相信自己能拍那么多次,可事实证明你们真的可以,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其实是我们自己低估了自己,我们要比我们自己想象的强大很多,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唱响自信之歌,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多媒体展示本课标题)
环节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PPT展示:(1)了解自信与成功的关系;(2)掌握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3)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
师:曾经有一个自称讲故事的人,结果一不小心就讲出了诺贝尔文学奖,那么老师也效仿一下他,今天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大家想不想听故事?(PPT展示讲故事的图片)
生:(略)
环节三:猜猜看――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师:好,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自信的中国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先认识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大家猜猜他是谁?(PPT展示照片和代表作)
生:(略)
师:对的,他就是徐悲鸿,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画圣”和“古今画界伯乐之魁首”。他对近代画坛的影响极大,主张把西方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可以说是主张中西画合璧的第一人。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身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课件展示)
环节四:活动在线――大胆设想。
PPT展示故事背景:
资料一:1919年到1927年,徐悲鸿在欧洲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和冷眼。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生:(略)
师:大家的设想非常合理,那么到底在徐悲鸿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故意延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第一幕(课件展示)。
环节五:故事第一幕。
PPT展示故事第一幕:
资料二: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情景表演,给大家讲故事,要表现出洋学生的“恶毒”和徐悲鸿的“愤怒”,符合当时那种情景状况,大家一起直观地感受一下当时的那种情景。
生:(略)
师:从表演者的语气中,大家都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感,那么是不是说说就够了呢?徐悲鸿接着又干了些什么呢?我们还得接着讲故事,下面请看第二幕(课件展示)。
环节五:故事第二幕。
PPT展示故事第二幕:
资料三: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加勤奋了,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发现自己尤其擅长油画,特别是对色调的认识和搭配有着独到的理解,对其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于是他便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油画创作上面,忙得不亦乐乎,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据说他经常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进步神速,技法日趋成熟,甚至得到法国画家达仰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他最为引以为傲的地方。
师:读完故事,大家思考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徐悲鸿是怎样找到自信的?
生1:他通过勤奋学习找到自信的。
生2:他发现了自己擅长油画。
生3:他对色调搭配有独到理解。
生4:他临摹世界名画,进步神速,得到别人赞扬,然后很自信的。
PPT展示知识点:树立自信的方法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师总结: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正如大家刚刚所说的一样,找到自信的第一站就是看到进步与长处。其实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取得成绩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重要基础。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无是处,哪个方面都不行,他还会有自信吗?请记住在寻找优点和长处的过程中,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环节六:活动在线――欣赏我自己。
PPT展示课件:
欣赏我自己
每个人都有优点,它们会表现在学习、生活及性格、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请尽量多地列出自己的优点,并以“欣赏我自己”为题目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个自信的我。
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可以现场展示风采。(略)
学生1:?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学生2:?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学生3:?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师总结:正如刚刚同学们所描述的一样,你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最棒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把优点无限放大,把缺点无限放小,这样我们就会信心百倍,坚强勇敢地去迎接所有的挑战。请大家记住,天生我才必有用,某个方面你一定是最棒的,大家一定要有这种自信。
环节七:故事第三幕。
PPT展示故事第三幕:
资料四: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随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艰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使得他非常的兴奋和激动,同时精神信心备受鼓舞。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徐悲鸿终于以他的成绩证明了“中国人是最棒的”。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师:读完故事,思考徐悲鸿是拿什么证明中国人是最棒的?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生1:他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
生2:在竞赛和考试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生3:他用信心和实力证明的。
生4:他的油画展出非常成功,他用成绩证明自己最棒的
……
PPT展示知识点:树立自信的方法二――增强信心与实力。
师总结:任何的自信都不是空中楼阁,我们一定要努力拼搏,用我们的实力撑起自信。如果把自信比作一座坚固大厦,那么实力就是撑起大厦的那些粗壮的支柱,大家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实力的支撑,整个大厦会顷刻间倒塌。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挑战极限,以我们的实力证明我们是最自信的,最棒的!
师:故事还没有完,据说那个老外留学生要道歉,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环节八:故事第四幕。
PPT展示故事第四幕:
资料五:当面对洋学生的道歉时,徐悲鸿只是自信地说:“你可以说我不行,但坚决不能说中国人不行。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艺术思想博大精神,堪称世界之最,因此我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来侮辱我的民族和国家。”
师:请大家齐读,读出中国人的自信,感受一下徐悲鸿的“那刻那景”。
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从徐悲鸿的言语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
生1:我看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生2:我觉得他非常的自信
师:是什么样的自信,是个人自信还是民族自信?
生2:我觉得是民族自信
生3: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对我们的国家文化很自信
生4:我觉得他自尊感很强
……
PPT展示知识点:树立自信的方法三――做自信的中国人。
师总结:当一个国家都国贫民弱,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时候,我们个人又如何自信得起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民族的自尊自信的基础之上,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会更强烈,更有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拼搏,把“我的梦”和“中国梦”联系起来,做自信的自己,做自信的中国人。
环节九:本课知识小结。
PPT展示知识小结图:
课堂内容小结:“一条中心线,两个基本点”
唱响自信之歌看到进步与长处(基础点) 个人自信增强信心与实力(支撑点) 上?隗升做自信的中国人(中心线) 国家自信
环节十:活动在线――自信宣言
PPT展示宣言内容:
自信宣言
我宣蹋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哪怕前面的路再困难,我也会自信地走下去。我坚信,一切的困难都是纸老虎,一切的阻碍都是试金石,一切的黑暗都是黎明前的曙光。迎难而上,乘风破浪;追求极致,超越自我!我将用行动证明――我能行,Yes,I CAN!
宣告人:×××
师:下面呢,老师要请一个声音比较大的同学帮个忙,完成一个重要的使命,你们谁敢?谁有这个自信?
生:(一人引导,一起宣誓)
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彼此铭记今天的承诺,用我们的一生去证实,用我们的行动去诠释何为自信,坚持做自己,自信的过好每一天!
环节十一:视频欣赏――做自信的中国人。
师:曾经的洋学生那样的瞧不起我们中国和中国人,那么时隔几十年之后,他们还敢那样说吗?敢瞧不起我们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展示视频)
(视频是现在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以及中国的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成果的展示)
师总结:通过刚刚的视频,我想大家感触很深,内心一定很激动。不错,这就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的崛起令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自豪和骄傲。当我们的国家足够强大的时候,当我们现在走到国际的舞台上,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歧视我们中国人,我们可以大声地向全世界宣告,“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一、在品悟字词中达到言意兼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反复咀嚼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就能够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学生内心鲜明的画面,让学生在品情悟意中,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达到言意兼得。如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第五自然段中体现徐悲鸿刻苦学画的“潜心临摹”一词,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边板书,边说)“临摹”就是手上拿着笔,照着原作写或者画,这就叫“临摹”,所以,“摹”下面是一个“手”字。说说“潜心”是什么意思。
生:用心、专心。
师:那“用心,专心”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师:(指着板书)大家再看这个“潜”字,本义是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生:哦,老师,我明白了。这里的“潜心”除了专心以外,还有深入、透彻的意思。
生:就是很专注、很用心而又学得很深入。
师:你看,一个“潜心临摹”就把徐悲鸿刻苦学画的情形表达出来了。
(生齐读“潜心临摹”)
接下来,我围绕“潜心临摹”相机创设情境:在天气晴朗或天气寒冷的日子里,同学们会做些什么,徐悲鸿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在学生自主表达后补充徐悲鸿刻苦学画的相关资料……这样,紧扣关键词语,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达到言意兼得。
二、在比较句子中提高感悟能力
句子比较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比较中反复揣摩、品味与对比,能明晰句子的表达特色。久而久之,感悟语言的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徐悲鸿学画的勤奋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感受课文语句在文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出示两个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让学生说说两个语句有什么不同,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第一个句子用上比喻的手法,更能形象生动地体现徐悲鸿的奋发努力。
接着又出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此,徐悲鸿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多一个“更加”,句子的表达又有什么效果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体会到一个“更加”就很自然地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让学生在品析领悟的过程中明白这是一个过渡段,也懂得了读书的时候一定不要放过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这环节,教师通过两次引领学生比较句子,既品味出运用比喻手法的精妙,又感受到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句子的比较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关键句在文中的地位,采取不同的比较品析句子的策略,在不流于形式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分析领悟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阅读与写作实践。
三、在情绪体验中领悟语言内涵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应引导学生透过段落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如苏教版三年级《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王维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首先出示课件,播放重阳节街上热闹的情形。欢快的乐曲和热闹的画面,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而后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找出人们欢度重阳佳节的相关联词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并通过想象画面、感情诵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接着出示文中插图,找出描写王维的有关语句,想象王维的所思所想,此时人们的“兴高采烈”与王维的“孤独、思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在第二句话中描写人们的表现,第三句话描写王维的心理,这样对比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的“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与“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等语句的比较,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在随文练笔中迁移运用语言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不失为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苏教版六年级《半截蜡烛》一文,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随文练笔。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语句。
生:“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你怎么理解“烛焰摇曳”和“可怕”这两个词语?
生:“烛焰摇曳”是指蜡烛也许很快就要燃尽了,那么情报就会暴露。我觉得这就是可怕。
生:可怕就在于大家紧张可是又很无奈,似乎只有等待死亡了。
师:“烛焰摇曳”“可怕”就是描写环境的关键词语,再次读读这句话,你能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所起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并且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
师:孩子们,咱们读小说不可忽略这样的环境描写,写作文时也可以加上恰当的环境描写,使文章更吸引人。
……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钟表的滴答声)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烛焰摇曳,蜡烛在一点一点地变短,伯诺德的屋子里死一般地沉寂,静得可怕,静得让人窒息,一家三口的心里有紧张、有恐惧、有绝望、无奈,还有……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此时此刻,他们一家三口的心理活动。可以任选一个人来写。写后,汇报交流。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老师就必须向大自然这位艺术大师学习,把德育自然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同时,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在这样综合的、立体的、价值多元的语文课堂上,语言积累、素养提升、思想锻炼、情感陶冶、人文熏染、个性发展,方浑然一体,大雪无痕。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无痕德育呢?“动态生成”是源头活水。疑问,激情,求异,既而引发“生成”,“生成” 激活课堂,于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顺势而生,德育在“生成”中“遁形”。
一、于无声处疑问生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因此在预设时必须真正以学生为本,使预设的时间和空间留有适当的余地,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这样就能为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打下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足够的课堂留白,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就会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一个个疑问应运而生。这时候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掘出有价值的、值得生成的疑问,或顺着学生的疑问,将之“推”给全班同学,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共同思考;或将学生随口而说乃至偏激的疑问进行有目的的价值引领,进而生成出精彩来;或把学生的疑问推波助澜,以挑起课堂争议,让学生在争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情思、培养学生人格。例如:
“这样说起来,徐悲鸿成为大画家,都亏了那个外国人咯!”
这是教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
问题棘手,很难用简单的是与非来回答。何以会有如此问题产生呢?先读两句话:
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徐悲鸿说:“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从此奋发努力,最终获得成功。那个外国学生向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悟徐悲鸿因为受辱而奋起为国争光,刻苦学画的情景,我运用了对比教学法,将外国人的两句话放在一起,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探究,结果就引导生发出这样一个问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一定道理。这个问题是我预设之外的,一时又很难定出个正误来。怎么办呢?当然只能让“动态生成”来救急了。我让学生组成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论据可以是对课文语言的感悟理解,也可以是课外搜集的资料。
辩论非常激烈,从七嘴八舌到面红而赤到达成共识,过程可谓轰轰烈烈、妙趣横生。同学们思维的灵动和课外知识的丰富让我惊喜――
1.如果没有那个外国人,徐悲鸿还是会成为著名画家的。理由:身为中国人的年轻画师徐悲鸿能考取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又得到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器重,说明他的绘画水平已经非常了得。再加上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哪有不成功的?同学们又例举了课外搜集到的徐悲鸿勤奋刻苦学画的故事,使得论据更为充分有力。
2.那个外国人的话深深刺激了徐悲鸿,因此徐悲鸿才“励志”学画,而不是“立志”学画。同学们由此体会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中国人,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才实学。
在同学们富有创意而充满真情实感的回答中,一个出乎意料的“疑难杂症”终于解决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个性得以张扬,素养得以提高――“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动态生成”造就了语文课堂的德育无痕!
二、情到深处“灵光”显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在情景交融中,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于是“灵光”在情到深处时频频闪现,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鲜活,德育渗透也因此变得更加灵动。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最后一段,不论是语言还是意境,都很美。学生朗读时很投入,充满激情,饱含憧憬。赞扬一番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学生的声音轻了,乱了,语气也变得无可奈何――我见同学们读得如此深情,忽然来了灵感,就对原了个“小手术”:
……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难看的影子,灰色的羽毛,粗短的脖子,丑极了。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原来我真是只丑小鸭啊!
丑小鸭还是丑小鸭,没有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呆住了,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的情绪从峰顶跌入低谷,教室里一片寂静。
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相貌确实有美丑之分,而且无法选择。怎样让孩子们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呢?这对生活在蜜水里而又集“几代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实实在在是一个难题。
但是沉默之后终于迎来了爆发。一两分钟后,有人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
“丑小鸭一定很伤心,它会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躲起来。”――丑小鸭不会这么不中用吧?
“不对,丑小鸭不可能这样孤零零地生活一辈子的。”――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看,他也是想过快乐美好的生活的。”――你读书真认真!
“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只要丑小鸭用辛勤的劳动为别人带来方便,他就会觉得快乐,别人也会喜欢他。”――真会动脑筋,搬出学过的知识来讨论……
学生的情绪又一次高涨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再次变得热烈非凡――“深情”引发“生成”,“生成” 激活课堂,于是语文课堂文道结合的别样精彩在“动态生成”中魅力尽显。
三、大珠小珠皆晶莹
小学生由于知识积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也是德育渗透中的“以人为本”。
因此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倾听和发现,要学会“屈尊”,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特别是“中下”学生的“笨嘴拙舌”,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个性差异,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笨鸟”展翅,让“良驹”成为“千里马”,让“千里马”自由驰骋。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时,有一个“笨”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小男孩可以把鱼拣回家给猫吃呀!”
这个问题尽管有点离题,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涉及到人文性与德育渗透,是课堂生成的绝好资源。于是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这个同学的感悟进行了再生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1.这个小男孩可以不可以把鱼拣回家?如果他这样做了,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现在小男孩把小鱼扔回大海,你又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全班交流时,班里分成了两大派:甲方认为小男孩把鱼拣回家也是可行的,说明他是个很懂事很顾家的孩子。乙方认为小男孩这样做太自私,他光想着自己的家,没想到小鱼,没想到大海,没想到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
紧接着,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争论中,我让学生尽量联系课文中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结果,站在乙方的同学越来越少,大家逐渐感悟到了小男孩热爱大自然,关爱每一种生物的崇高精神境界。
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小男孩的行为除了“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谁会在乎呢?
“鱼妈妈在乎”,“大海妈妈在乎”“金色的海滩在乎”……
在兴趣盎然的语言实践中,同学们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感情得到了升华。的确,崇高与平凡本来就只在一念之间!这突然的“节外生枝”,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引向了大气,引向了洒脱,引向了睿智,引向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
《易・贲》里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的内涵十分广泛,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涵盖在内。
这么宽泛的人文性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无痕体现呢?疑问,深情,差异,造就了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师生双方心扉敞开,平等自由地进行心灵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于是这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孕育着的创造,蕴藏着的生成,让学生在掌握语文这种特殊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感悟,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不着痕迹地接受着宽泛的人文滋养。
摘 要 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的创作来源与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同样也积淀了代代传承的中国神话,中国神话传说不仅有对艺术家的灵感的启迪引导,同样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素材。同时,艺术作品的问世也会对几千年的中国神话起到别样的传承方式,由此可见,神话传说和艺术创作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现以徐悲鸿先生的作品《愚公移山》为例,分析中国神话传说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神话 中国当代艺术 愚公移山 创作
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就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神话故事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夸张的虚构了一些诸如创世的神仙、破坏人间的鬼怪之类的形象,并且把自然力拟人化。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不同于西方神话严密体系的零散体系,中国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其中绝大部分的神话具有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还有对人间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些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故事性,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同样,不少神话直接引发了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他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素材。绘画创作的灵感很大部分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历史神话故事题材也能引发艺术创作的一大灵感。同时,艺术家们诸如此类的历史神话传说作品问世,也能更好的宣传我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道德情操。
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背景是20世纪中后期,在结束了战乱之后,中国又经历了的洗礼,遭受前所未有的对人性的摧残,加之教育的荒芜,之后又经历了市场经济洗礼,和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西化热潮,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及文艺资讯,于是催生出了当代中国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包括油画,在中国历史尚短,体系也还不健全。但是在奠定中国当代艺术的绘画大师中,不可不提的是中国著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徐悲鸿的作品运用了中西结合为一体的画法,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这里提及的是他的作品《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励志神话故事。它宣扬的是一种不畏艰难,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通过这些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固有的英雄气概、崇高的理想、博大的智慧、美好的追求以及为真、善、美献身的精神。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茅盾就曾说过:“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愚公的精神坚定不屈、坚持不懈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是的人们坚信神话中愚公精神的现实存在,这也引发了正处在抗战时期的徐悲鸿的艺术创作源泉,《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从他的画面空间布局来看,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都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
可以看出中国当代的艺术创作可以借助中国古代神话为依托,使得艺术作品通俗明了,增添内在精神气质,并适时宣扬自古积淀的传统美德以激励他人。同时,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借当代艺术的创作更为世人所熟知并发扬光大,成为神话传承的另一种方式。这也提醒广大的艺术家们,不应忘记传统并借以激发创作灵感,借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并结合时代特点来表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社会工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11月23日-2015年2月19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社会工厂”,旨在探究“社会性的生产”特点和“社会事实”的组成要素。展览将回溯1978年这一历史参照点,这同时也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转折点。在现代性之中,社会性模棱两可的特点,以及我们能否规划并改造、建立在这种模糊性中的社会,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便是在此脉络下展开,重点呈现当代和历史作品及音乐和电影艺术,质疑这种分离的表现及其历史性的生产力。
失恋展
11月11日-12月11日
月星环球港4F演艺中心(普陀区中山北路3300号)
每天都会有人失恋,感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纪念? 释怀之后,是否还有些话要说?再短暂的爱情,都会留下一两件与别人重合的纪念品。相同的信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爱人和分手理由。你才突然间释怀:原来世间爱情大同小异,自己并没有特别不幸。 全世界搜集心碎,带来111件曾经恋人的信物和他们的爱情故事。
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
11月16日-2015年2月10日
中华艺术宫(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大师与大师》将展出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多幅主要作品及其法国大师们的作品,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学习经历对徐悲鸿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首次集中将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和法国学院大家们尤其是他四位法国老师的作品联合在中法展出并展现清晰师承脉络的大型展览。展览以深入、细致、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呈现一段鲜活、生动的历史。师生间的技艺切磋和情感维系成为了中法两国友谊的见证。
广州
桃花源|反乌托邦――国际当代艺术展
11月22日-12月28日
逵园艺术馆(东山口恤孤院路9号)
逵园艺术馆将举办一场令人兴奋的国际当代艺术展览,展出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八位艺术家独特、多样的艺术作品。展览的题目采用对偶手法,并以反讽的形式促进观者思考和与生活对话。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区别会因个人对于是何构成了理想的或者灾难性的见解不同而模糊――尤其关于生态、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不同见解。
泪・愤怒・温柔――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作品展
11月14日-12月11日
广东美术馆
《愤怒的时代》曾先后在欧、亚、美洲10多个国家展出,屡次获奖,引起了各国收藏家的极大兴趣,也赢得了各国普通民众的尊敬和爱戴,并由此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美誉。本次展览由瓜亚萨明基金会策划,所有作品均为该基金会藏品,展出作品以油画、素描、速写、纸板钢笔画和水彩画为主,其中包括最著名的三部曲“泪之路”、“愤怒的年代”和“温柔”系列。 除此之外,瓜亚萨明基金会还为此次巡展精心挑选了瓜亚萨明于1960年受邀返华期间创作的“中国风景速写”系列。
北京
迭戈・里维拉――墨西哥的骄傲
10月24日-12月9日
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迭戈・里维拉被公认为墨西哥壁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享誉世界。此展览是维拉克鲁斯州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艺术财富,汇集了他五十二年创作生涯中的34幅代表性作品。从1904年创作的风景画到1956年的肖像画,徜徉其中,可以从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炭画等不同种类或是综合技巧、拼接的运用中,欣赏到画家绘画技艺的演变过程。
丝绸之路文物展
11月06日-2015年1月4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7、南8 展厅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新纪元。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汉朝以降,丝绸之路的内涵不断拓展,形成了以绿洲、草原和海上干线为主的复杂的网状交通系统,并在唐代达到鼎盛。
罗丹艺术展
11月27日-2015年2月20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
继20年前“思想者”首次到访北京,“罗丹艺术展”将首次展出来自罗丹博物馆的140件罗丹雕塑作品和部分难得一见的罗丹绘画作品,重温罗丹的艺术探索之路,系统深入地剖析其代表作品,并一窥罗丹工作室的奥秘。
“瓷・语”――中国当代陶瓷学院派艺术作品展
11月15日-12月15日
南山区华侨城OCT创意园开平街2号G2栋一楼景德瑞瓷馆
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格局中,有两股力量一直相辅相成。一种是按照“师带徒”模式学成的“传承派”陶瓷艺人,他们重视传统与“师承”;另一种则是“学院派”,他们学于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首的专业学府,为当代陶瓷艺术注入了创新与活力。二者之间,“学院派”艺术家因多样化的陶瓷语言,更易与观者产生精神的共鸣。
深圳
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
11月08日-2015年1月8日
一、充分把握好唐诗宋词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经过时光洗礼,精雕细刻成为文章中的精髓,有利于学生牢记古诗词中的典型句子,扩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上把握好唐诗宋词部分的教学,综合课内拓展阅读和课外阅读资料,使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二、文言文促进语文教学的经典性
文言文与其他类型的文章比较拥有一种古朴之美,不仅有利于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塑造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
如教学中《狐假虎威》一节,在课程结束前,总结文章升华情感时,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对话的教学情境。
教师:这节课程学完,对于文章中“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这句话,假如让你模仿下,你会怎么说?
学生甲:看百兽见吾而敢不走乎?
学生乙:窥百兽遇我而敢不走乎?
古味十足,让人称赞,同时课堂学习氛围也得到活跃。在课堂上,学生结合文中意思自己总结,完成一个精彩的对话练习,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此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引入经典故事使语文教学变得轻松
关键词:速写;速度;流畅;神态,画龙点睛;肌肉;骨骼
速写,通常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概括地表现、记录生活中所见所感的一种绘画方式。它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速写与素描一样,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功,但速写又有别于素描。画素描所用的时间比较充裕,对象又处于比较静止的状态,画时可以从容观察、深入刻画。速写却相反,画速写所用的时间较短促,对象有时甚至处于瞬息变化的状态中,画速写时须快速敏捷地感受对象的整体关系,捕捉对象主要的特征并简捷概括地进行表现。速写艺术从题材上分有人物速写、建筑速写、风景速写、动物速写等。而人物速写则是速写艺术中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个绘画者的必经之路。人物速写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人物美好的瞬间,能培养我们的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画出人物对象的特征,能提高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能探索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能为以后人物绘画的创作收集大量素材,一幅好的人物速写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
速写要注意速度。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速写和慢写。二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打个比喻,速写像写草书,慢写像写楷书。孙过庭在《书谱》中写到:“草贵流而畅”。流畅是草书的特点之一,流畅与运笔速度有关,速度越快,笔划越流畅,越能造成气势.越能显示飞动的神采。他跟速写的道理是共通的。相传唐代的草书大家怀素和尚以写“狂草”出名。前人评为“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他在写传世名帖《自叙帖》时是这样描述的,“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细品《自叙帖》通篇七百字,一气呵成,运笔纵横,气势逼人,神采飞动,可见其运笔迅疾,一气呵成,迅疾骇人,造就了一种旋风骤雨,神采飞动的气势。速写也同样贵在求速,一气呵成而畅快淋漓,画慢了反倒会出现拘谨不流畅的缺点。我们试举几个例子:史国良是人们熟悉的人物画家,史国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流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著名女画家周思聪曾感叹说:“史国良一个星期画的速写比有些画家一年画的还要多”。徐悲鸿先生擅长快画速写,并且多次救了他的“场子”,在他的一本册页中他用钢笔速写画了泰戈尔和甘地,表现的是泰戈尔和甘地会见时的场面,当时台下聚集了大量的记者和民众,徐悲鸿也在其中,在人潮拥挤的夹缝中以极快的笔触将两伟人会见时的场面记录下来,使得这件速写具有了历史的见证意义。在此之前,徐悲鸿也为甘地画了张速写,那是他与甘地第一次会面时所画的,当时徐悲鸿本想让甘地坐在山石上以衬托他的性格,但当他退后几步准备画速写时,不料身后的老百姓很快将甘地包围起来,有的儿童甚至骑在了甘地的脖子上。徐悲鸿不愧为一代宗师,以他敏锐的观察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在瞬间完成了这张速写。甘地认为这张快速画成的速写为神来之笔,于是亲自为这张速写签了名。
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曾经说过:速写的任务就是捉住描写对象的一刹那,我们必须练出心灵手快的本领。叶先生经常在首都剧场的最前排画舞台速写,那是最见功夫的,当我们欣赏那简略而流畅的线条,微妙而准确的瞬间动态的传达时,是令我们沉醉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