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1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内涵和现状

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并紧紧依靠后勤信息化。在综合分析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要素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建立财务信息化保障体系,

研发可视化、智能化的财务保障供应系统。这个系统不但能够处理有关财务信息,实现信息化保障供应,而且还应具有分析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

行分析、预测财务保障供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而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当前,在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上,一是财务会计核算、经费管理等软件基本上实现了通用性,都由总部研制开发,应该说财务信息化水平是初步的,但智能化程度不高。二是财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化,就是全军团以上独立领报经费的单位要实现财务信息互联、互通。但是目前全军还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

二、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标准不够统一

目前在用的业务软件处于分散开发状态,财务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缺乏事先统一的计划和综合管理平台,现有的财务软件有预算编制、公务事业费管理、生活费管理、会计核算、实物资产管理、银行现金管理系统、军人保险管理系统、军队人员住房资金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财务系统软件过于分散、财务信息没有一个标准、不便于统一管理的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大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使财务软件操作难度增大,数据上报更加复杂。这就给部队使用单

位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基层单位也因此对信息处理标准化的呼声较高更重要的是此问题的悬而不决使有关部门无法从技术上指导未来其他软件的信息系统开发。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是部队各单位在财务工作中为维护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资产完整胜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我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军队财务电算化管理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军队财务信息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军队财务信息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部队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部队财务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我军目前的内部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从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军官比例只有71.8%,博士、硕士的比例还不到2%,而其中很多本科及大专是通过自考取得的,懂得信息化的人才则更少,相对财务人员来说这比例则更少。以这样的财务人才现状,要想搞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保障信息化战争,是难以实现的。

三、推进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军队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

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了军队财务工作主要业务领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信息

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持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新军革时期信息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财务信息化建设也开始由分散、孤立向综合集成发展,为了将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数据的互连互通,总后财务部建设了“军财工程”,这就必然对财务信息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要开发控制系统。军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经费预算、使用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单位财务管理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下转第52页)(上接第50页)。二是要加强军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三是要加强对人员的职能控制。通过计算机舞弊的人员大多是部队内部程序员兼计算机操作员。军队财务信息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军队财务信息化工作岗位包括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前者有会计主管、出纳,后者有系统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等。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将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职务予以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四是要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操作控制包括对财务活动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第2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兵团赴新西兰“小城市(镇)规划建设管理综合项目”培训团一行24人日前围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通过学习,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

一、收获与启示

(一)城市规划内容丰富、科学合理。

1 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新西兰城市规划要经过漫长的论证过程,一经议会批准,便具备法律效力,任何一届政府都不得随意修改。如需对已经批准的规划作出调整和修订,必须经听证、专门修编委员会批准。新西兰城市规划是在《资源管理法》、《地方政府法》与《交通管理法》的法律框架下实施的,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可操作性强。

2 城市规划内容丰富,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特征。新西兰城市规划包括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环境建设、雨水排放、社区及住宅建设、区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业主建设房屋时的门牌,门檐的高度,阳台的高度、外框范围都有严格规定。尽管土地是私有的,但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却控制得相当严格。任何土地所有者都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随意建房,必须在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备后方可报批。城市重要道路是按百年使用期进行规划设计的,对城市的排水规划甚至考虑到全球气候变暖因素。

3 城市规划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人性化特征。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是新西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每个社区都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绿地,可免费读书上网的图书馆,供孩子玩耍的设施。道路快捷方便,上山道有车行道、步行道、骑马道等,充满了人文关怀。

4 城市规划及城市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公开、透明,民众参与度高。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政府一般会以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将民众支持率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府与市民之间有效的沟通,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全面性。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不是由政府掌控,而是由居民决定。每个居民有权力对城市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是城市管理的真正主体。

(二)城市建设特色鲜明、注重环保。

1 建筑各具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在新西兰,很难看到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可谓“城城有景、各有特色”。惠灵顿作为新西兰的政治中心,国会大厦建筑群别具特色,中心商务区高楼林立,都市风格鲜明;内皮尔曾于上世纪30年代经历了毁灭性的地震,重建时进行了统一规划,城市装饰艺术风格十分独特,是全球著名的“装饰艺术之都”;奥克兰建筑凸显自然与现代完美相融特征,成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之一;罗托鲁瓦有保存完整的古老建筑,具有浓厚的毛利文化特征。

2 注重建筑质量,百年建筑普遍。新西兰政府对建筑建设过程管理得相当严格,一座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经政府有关部门现场验收13次。建筑建设周期一般都较长,高质量的木材和精细的加工工艺,有效地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许多城市至今还在使用19世纪中期的建筑物,并且保留了不同时期的古建筑,不仅充分体现了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还展示了形态各异的建筑风格。

3 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新西兰环境优美,被称为“上帝的伊甸园”、“南太平洋上的一颗翡翠”,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森林和草地覆盖。在绿化方面,一般按照土地的所有权进行划分,公有土地的绿化由政府承担,私有土地的绿化由业主承担。建设公路时注重地形、地貌及植被的保护,从不轻易破坏。环境建设内容广泛,不仅局限于园林绿化,还非常注重城市景观建设。注重对垃圾、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新西兰走的是依靠农牧业成为发达国家的道路。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因不愿破坏环境而不开发利用。

二、思考与建议

1 认真做好规划,并反复论证,力争科学有效。一个城市发展得好不好,不在于建设多大面积,容纳多少人口,而在于城市发展定位是否准确,城市功能是否齐全,人居环境是否优雅,是否给社会带来财富。只有定位准确,规划科学,才能避免走弯路。从新西兰的实践来看,一些城市正是因为一步到位的科学规划、准确的功能定位,才使得城市特色鲜明,建筑个性十足。兵团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规划要反复论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分析可能对城镇发展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对城镇发展作出科学预测;把城镇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事业规划和生产力布局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相衔接,与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城镇的功能定位、布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将城镇建设成宜居宜业的家园。

2 坚持规范建设,强化管理,协调发展。新西兰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对土地及市场管理非常规范,开发建设也相当谨慎。兵团应重点在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下工夫。要强化规划在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刚性地位,树立规划大于权力的权威,完善政府主导、专家评价、公众参与的规划编制和评估审批制度。用规划规范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个样、管理一个法”,避免因规划编制不到位或执行不力而造成建了拆、拆了建等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要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健全完善市容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制度,切实把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上来,全面加强城市执法管理工作,提升城镇整体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3 积极探索与新西兰的城建合作新模式。兵团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应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可采用融资新模式,在争取中央政策资金支持下,寻求与新西兰在城镇建设方面的合作,建设规划超前、设计独特的示范城镇。

4 利用新西兰的城市规划教育资源为兵团培养规划建设管理人才。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怀卡多理工学院在城镇规划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兵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可利用石河子大学的平台,设置相关专业,以访问学者等形式派教师到新西兰学习规划管理,以解决兵团城建人才缺乏的问题。

5 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新西兰已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农村与城镇的区别只是人口多少、离市区远近的区别,在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差别不大。兵团要拴心留人,要加快人口向城镇的集聚,应注重改善城镇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能源供给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等,为人们的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6 提倡不同民族之间混居模式。新西兰政府努力改变富人集聚区和穷人集聚区分开的现状,提倡富人区和公租房混杂。兵团在城镇规划中,可将不同民族聚居变为混居模式,有利于加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

7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城镇建设管理。兵团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意,促进公众对城镇建设的支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预算等方面都要做到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广泛考虑公众的各种需求。

8 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兵团正值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大发展时期,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要协调好“三化”与环境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格局。

第3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4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这些年来,我们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等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努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以农业部门网站为主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二是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推进。相关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办公自动化、农情调度、动物防疫、农业遥感和渔政指挥等信息系统;各地农业部门还根据管理和服务需要,开发应用了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基本农田管理等信息系统。三是大力整合开发涉农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工作,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为农民及时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同时也要看到,农业信息化工作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农业信息化工作队伍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强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应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趋势性特征。一是需求的复杂化趋势。因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种类上,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将成为热点,而在信息需求的质量上,及时、有效的定制信息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二是渠道的多样化趋势。由于各地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主要是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三是各项工作相互交织的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各项工作相互交织。四是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要根据相关规划,动员、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第5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这次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年全市信息化工作,表彰*年电子政务工作和开展“十万家庭”活动先进集体,安排部署今年信息化各项工作。刚才,秋生同志总结了去年工作,安排了今年工作。讲得很具体、很全面,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推进信息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坚持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抓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以行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为关键,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全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府门户网站运行质量有效提升,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年全国政务网站测评中,排名较上年有了较大的跃升;我市荣获中国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应用示范奖,并被确定为全省电子政务通用办公资源业务系统与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应用试点市。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成果显著,农业、人事、计生等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深入开展,信息化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得到全面加强,防范和处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省信息化发展的程度相比,我市信息化工作还有明显差距。从全省信息化发展看,近两年,全省各地市都把加快发展信息化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省上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已成为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关中发展高新技术的装备制造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产业。去年省上已经开通了电子政务网站,省直60%以上的单位实现互联互通,今年将全部实现。西安市信息化建设无论在信息化起步和发展上,都远在我们之上。宝鸡信息化发展迅速,结合市行政中心东移,配套建设新行政中心智能化管理,在全省走在前列。安康市、渭南市、杨凌的办公网已经建成使用。我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刚签订协议,还未正式建设。如果我们再不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那么我们将会被发达地区包括兄弟地区拉开更大的差距。

从我们自身来看,一是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还不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拉近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一个鼠标在手,一个人身居陋室就可走遍世界。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新的传媒、新的产业技术,采取各种措施掌握网络主导权,扩大国家管理的影响力。但我们咸阳还没有充分感受到网络技术对于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基本还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有些同志包括在座的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个别同志,对信息化网络的影响程度、深度认识不够,应用网络的水平还不高。二是信息化发展水准有待提高。信息化投入受财政基础影响,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小。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升级方面还做得不够。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把信息化作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实现更大突破。

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以信息化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企业信息化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关键在企业,希望也在企业。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纺织工业、医药业、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煤电等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进产业聚集、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要按照“推进重点,带动一般”的原则,率先推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重点企业、新上企业,特别是投资过亿元大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全市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依托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加快彩虹、偏转等企业产业转型,推进信息产业发展。要加大显示器件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企业,提高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把我市建成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应该说,我们是有条件在发展信息产业上有所作为的。拿电视生产来说,我们各种设备是完备的,但内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自为政,使优势资源没有完全整合,发挥最大效能。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

(二)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今年要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和要求,抓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和试点工作,初步建成政务统一平台和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开通省市两级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力争年内四大班子、重点部门之间能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要结合实际,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修订,推动工作开展。要依托广电骨干传输网络,建设统一的骨干传输网,完成省市县的同步接入。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对市直各部门目前的专网和局域网现状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全市网络整合方案,打破部门、单位和地区界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市直各部门今后原则上不能再建设新的独立域名网站,不能再建设专网和系统机房。市上将统筹规划,逐步为各有关部门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分站点,实现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三)推动信息化在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要牢固树立“需求牵引、重在应用”的观念,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应用上,坚决扭转“重建轻用”、“重硬轻软”的现象。当前,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围绕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心,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一是要按照“创新、服务、应用、整合”的理念,通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市县间、部门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信息畅通,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二是要通过“金税”、“金财”系统的建设和有效应用,强化税费征管,降低税收成本,减少税收流失,有效加强税源控管,促进税收增长,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要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实施,解决农村信息进村入户问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要通过金保工程、医疗卫生、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城市和电子社区的建设和有效应用,不断拓展全社会对信息应用的广度,提升信息应用的社会化水平。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应用信息技术,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要率先应用信息技术,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在全市形成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水平的热潮。

(四)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网络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保密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上尽管我们有防护措施,但他们也有突破的办法,黑客一个简单的程序,就能把整个系统搞乱。现在网络不良信息侵入也相当厉害,包括国外、还有国内一些势力的宣传,网络的舆论对公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去推动工作,宣传政策,树立一级政府良好形象和咸阳健康形象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的日常监控、防范,防止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入。

(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今年,市政府将加大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全市性重点信息化项目进行引导和扶持。各县市区也要克服财源紧张、财政困难的制约,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本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安排建设项目要分清轻重缓急,对基础性、公用性项目加大整合力度,坚决制止重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项目要优先安排,保障资金需要。精心策划包装信息化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新路子,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努力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三、加强领导,努力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把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尽快制定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抓好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信息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的县市区要加快工作进度,尽快理顺,建立起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二要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抓紧建立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考评制度、投融资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今后新建电子政务和信息网络项目要实行报批制,全市信息化建设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管理、统一规划,市级各部门和单位由财政投入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必须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审核;未经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不得立项建设,不得安排资金。市信息办要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制定归口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严格把关、严格审批,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6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业信息;建设;唐山市

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唐山是农业大市,工业基础雄厚,具有反哺农业的基础条件,在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过程中,农业同样面临难得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造唐山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工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唐山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特别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唐山市委提出的“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为契机,加快推进唐山市农业市场信息化进程,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信息保障。目前,唐山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全市有182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3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200个龙头企业、50万多个农户、170个合作中介组织和3个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微机联网,能够及时收集和信息。全市农业系统县乡联网率达到100%,乡镇上网率达到100%,农业龙头企业上网普及率达到85%,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率达到60%,农村经济联合组织联网率达到70%,农村经纪人上网率达到80%,种养大户上网率达到50%,村级信息网络联网率达到50%以上。网站网络的沟通,能够及时收集多类农业信息,市农业信息中心建立了11个大型数据资料库,具有电话语音查询系统、WAP网、触摸式查询平台以及电视上网机顶盒等服务手段,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快捷实用的信息服务。

3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唐山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当前农村信息化工作应该围绕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用信息技术带动农村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开创唐山市“三农”工作新局面。下面,就现阶段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谈几点建议: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特点,立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统筹做好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重点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3.1强化协调配合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需要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抓好落实,积极配合,协同推进。相关企业也要积极参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尽快形成部门分工协作、中央与地方联动、企业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格局。

3.2强化政策配套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3.3强化资金支持

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有效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和示范效应。推动民间资本投向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领域,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电信运营商对项目基础建设方面的初期投入。

3.4强化京津冀对接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与京津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进与对接。在农业物联网、电商平台、大数据等方面的系统建设中,预留京津冀接口,适时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3.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大本地实用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方面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罗守进.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3).

[2]薛亮,方瑜.农业信息化[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3.

第7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85.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01

一、背景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是参与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信息不全、不实、不准,情况不明,心中没数,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全面科学判断国土资源形势与宏观经济形势的一大难题;在未来20多年,资源总的需求量仍将处于线性增长阶段,保障资源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在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旺盛而资源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我国土地、矿产资源粗放利用及违法违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严格规范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也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业务网上运行和在线服务,实现“阳光行政”。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摸清资源潜力,强化资源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接受社会监督,对国土资源信息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建设需求的扩张与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用地、乱采矿产资源现象依然严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的难题都有待破解。因此,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其中,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就将是雾里看花,无法履行好对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职能。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实现管理方式转变和政务公开的重要途经。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效率、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管理流程,规范权利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把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行政办理事项、程序和要件在网上公开,有利于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直接沟通,建立方便的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快速的网上报件,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信息反馈,听取群众的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接受各界监督,对于推进政务公开,开展廉政建设,建立服务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战略举措。在国民经济信息中国土资源信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对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监测、监管,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战略举措。

三、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是构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国土资源管理主要行政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远程数据交换,各项行政审批业务实现网上并轨运行,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审批过程全透明。实现国土资源全覆盖、全流程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实时掌握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对辖区内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和每一个矿业权的审批、勘查、开采等进行实时全程监管。

二是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建立以卫星遥感影像为本底的国土资源“一张图”基本框架,不断丰富数据积累,形成统一标准和汇交管理的数据机制,为整合和积累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提供基础平台。同时,建立数据更新制度,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和记录,不断增加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做到资源状况心中有数。

三是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熟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又能掌握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要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逐步培养一支业务精通、操作熟练、相对稳定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要在编制好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经费投入、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建立起一套长效发展机制,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结论

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对国土资源管理而言,信息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成为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重要的推力之一。信息化应当并且完全能够成为解决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中突出问题和矛盾、有效服务于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抓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必须坚持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的原则,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化技术支撑的资源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监测与监管,增强资源监管能力和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仔,赵精满.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1(04).

第8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50

农业信息能够提高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和劳动生产率,为农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发展市场农业,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知识农业,抓住带动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1 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的重点以实现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为目标,推动“三农”管理方式创新。具体说来:

1.1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农业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而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也要求农业生产经营者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和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可以说,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1.2 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季节性、地域性、保鲜期短、安全标准较高等是农产品的特点,要想生产和销售出农产品,就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安排生产销售计划,避免因盲目种植和缺乏销路造成的农副产品消耗浪费,提高农产品市场的流通效率。

1.3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种植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以及科学技g信息,在于农业信息畅通与否;而农业产业结构能不能得到及时调整也离不开农业信息。事实证明,农业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收入,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2 制约农业信息建设的瓶颈

2.1 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可否认,基层乡镇政府工作重点在经济建设,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被置于次要地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物质条件较差,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而农民知识水平较低,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信息滞后、不通畅,严重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2 政府投入不足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足,技术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传播体系不完善;政府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也滞后农业信息化需要,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2.3 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开发有限

农业信息化只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保持完整性和规范化,才能发挥其效用。而事实上,基层乡镇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传递不畅,缺乏权威性、可用性信息,有关中长期市场的分析与预测信息更是少之又少。

3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农业部门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具体而言:

3.1 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农业发展实际,制订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强化内部间的协调,连通信息孤岛,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3.2 加大建设投入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将农业信息化投入列入政府投资预算,在网络软硬件设备、后期维护、信息员及农户培训等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通讯畅通;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推广使用;推进“3网融合”;加强关键技术装备引进推广;争取多元化投入支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增加农业信息化投入。

3.3 丰富农业信息资源

丰富、完善的农业信息才能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部门要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丰富、完善农业信息。

3.4 提高农民信息化素质

第9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但是有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一些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机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生产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面对此种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高重瞳表示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企业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全方位开启信息化力量,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据高重瞳介绍,宁夏有4.3万家中小企业,其中,有5000多家属工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期。如何使企业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率、可量身定制、能持续改进的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服务,是当前宁夏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关键所在。对企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是协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实现企业核心业务管理信息化,是宁夏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课题。

为此宁夏也在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如何加快区域内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步伐和有效模式的途径,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模式就是其中一种。

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适时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形成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项目推动、平台支持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两化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区约有48%的规模以上企业、18%的中小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研发工具。38%的规模以上企业、8%的中小企业采用了可编程控制(PLC)、集散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控制总线等信息技术。42%的规模以上企业、10%的中小企业采用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应用集成(EAI)等信息技术,宁夏企业在研发设计、管理决策、生产经营、生产过程等环节逐步走向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势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