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体系 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理性的厂商

厂商是微观经济学的又一个重要主体。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厂商最大化的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差额的最大化。为使该差额最大,要尽量使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因此,研究厂商的行为不得不研究厂商的生产和成本,故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理论必然涉及到生产的投入和生产的产出,而企业的生产行为是一种持续的过程,生产的规模会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目标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在微观经济学里,以企业是否可以调整其规模为标准,将企业的生产分为长期生产和短期生产。短期生产是企业规模不变,而长期生产是企业可以调整生产规模。理性的厂商会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条件使得短期和长期的生产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微观经济学中厂商的行为也是以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出发的。

三、生产和消费同时的理性――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最优的经济关系就是不仅生产达到了最优的状态,消费也达到了最优的状态。经济学上把这种经济的最优效果称作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一门学科。因此,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分配都会至少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满足水平,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同样如果要素在厂商之间的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个厂商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生产和消费的最优如果能同时达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则是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或称之为社会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这种一般均衡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也是基于生产的理性、消费的理性及社会收入分配的理性考虑的,即是从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出发的。

四、三个关键词:需求、供给、价格

在经济学家的笔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可简化成需求、供给、价格这三个简单的名词。

1.需求。需求(demand)是在某一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居民户计划购买的产品与劳务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需求,归宿是需求的满足,即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有两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这两种理论的假设前提、分析工具、表达方式不同,但所得出的结论是殊途同归的:即居民户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消费上,以获得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其理性选择;需求定理的内容是由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所决定的。如此,透过消费者的需求这个表面现象研究其深层次内容――消费者行为分析。

2.供给。供给(supply)是厂商在某一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时,计划出售的产品与劳务量。厂商的供给行为可以用生产者行为理论来作出合理的解释,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主要分析理性的厂商如何生产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具体而言,运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分析厂商在企业内部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既定的产量,从而实现内部的经济效益。但这一行为并不能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因为企业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还必须通过市场理论来考察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和不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及其短期、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进而推导出厂商的供给曲线。

3.价格。市场经济的成功乍一看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结果。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产品的社会成本,它引导着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着消费者满足程度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璋.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第2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以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蓝本

孙艳楠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130000

众所周知, 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要求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当年工作的重点。在此之后的若干年,几乎每一年的大学生就业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不绝于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类院校由于其办学特殊性,就业问题也得到了极大关注。部分学界人士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类高职院校依托于良好的办学环境、丰富的外方资源,在培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就业应好于普通同类院校。但是据笔者这些年的观察及中外合作类院校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来看, 此观点过于盲目乐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但没有好于普通同类院校,更有略低趋势,追其原因与此类院校的办学定位脱离市场需求实际有不可推卸之原因。因此, 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更应着重解决毕业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双重矛盾,加强就业预警机制的建设,已然成为研究此类院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笔者借助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蓝本,分析导致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市场需求和高校办学定位相结合的就业预警机制。

1 导致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纵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依然短缺,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等因素都造成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不符合本区域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首先要考虑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培养人才应着力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陷入“功利”圈中,不顾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招生,盲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造成原本稀缺的教育资源无谓浪费。其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等偏文科的专业比例过高,造成同类型高校专业设置中同化现象严重,偏离了高职院校最初的办学定位。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首先,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过于依赖外方资源,以外方提供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缺乏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不分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其次,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依然沿袭传统的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的培养模式,教育资源的缺乏,又使同类院校独立建立实训基地能力有限,致使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以及适应性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外向型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3 不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大多数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未能做到结合市场需求、企业要求,依然以方式方法落后且单一的考试作为衡量人才标准,难以真正衡量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容易产生应试能力强而实际应用能力低的现象。同时采用单一考核方式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只拘泥于书本知识、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4 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毕业生质量的下降

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虽然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能够借助外方资源,但是很难吸收国外的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兼职教师比例过大,对兼职教师缺乏系统培训和监管, 脱离所在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讨论,导致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无法深入理解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相关联的内涵,无法将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一并灌输到课堂实际;部分同类院校人浮于事,不能尊重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鼓励卓越,多年工作只局限于校内,缺乏企业兼职经历,还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本应多出去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出国交流机会也非常有限,致使部分教师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对中外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之适应本地市场的能力有限,也就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2 建立市场需求与高校办学定位有机结合的就业市场预警机制

2.1 加强对区域市场调研,明确地区发展优势产业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应坚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推荐就业、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的就业工作机制, 在办学初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设立办学目标、专业类别和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过程中,随时掌握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合作,了解同类型院校的发展战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最新信息,以外方资源为支撑,取其精华,通过对就业状况调控和监测,对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调整,确保制定的办学目标不脱离市场,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2.2 以目标市场用工需求为起点,搞好办学定位

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应在外方提供的专业设置基础上,深入进行市场研究和科学预测,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以目标市场的用工要求为起点,做好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高校还要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已有毕业生就业状况、自身擅长领域及学科发展目标最终确定其办学定位。以定位创品牌、树优势,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培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外向型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3 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预警系统

中外合作类高职院校必须依据自身办学特点,建立高效、灵敏的就业信息动态预警系统,以准确、及时的获取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各类信息资源,并整合获得资源,在调研就业信息、校内外招聘会和就业信息汇总等基础上,及时建立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 保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能充分了解就业供求趋势、就业区域分布,科学有效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将获得的信息资源共享,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人才供给信息。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人才评价之根本,通过“就业——专业——招生” 的联动机制,将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相挂钩,通过对专业发展规划、招生计划以及人才评价等工作的评估,对就业前景不好、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除此之外,所有任课教师要参与到动态预警系统的建设中来,不拘泥于教学,通过走访企业、深入调研,了解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开展大规模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培养教师队伍的责任感,最终建立具备市场发展眼光的完备的教师队伍。

第3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需求价格函数;模糊数;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O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引言

自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1]提出模糊集理论以来,利用模糊集理论来解决经济类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常见,1992Buckley[2]讨论了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些方程的求解问题,1990年Yao和Wu[3]考虑了模糊环境下的需求过剩和生产过剩问题,巩增泰[4]求解了模糊环境下需求价格函数的逼近算法等。

在社会经济领域,经济学家用弹性来衡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动的反映程度,所以需求弹性等于需求数量的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的变动百分[5],即。市场需求与价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讨论在需求弹性恒定的条件下,商品需求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此时,需求价格函数可以表示为y=axb (其中x表示商品的价格,y表示商品的需求数量,b表示弹性,a为正数,b为负数[6],其图形一般如下图所示)

但是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思维及判断所固有的模糊性,对于许多的经济现象,有时很难用精确的数值来描述其数量特征,因此对于需求价格问题,把需求函数表示为价格的模糊形式更为客观合理,即,而对于参数的回归模型问题,前人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同时取得一定的成果[7-10]。本文主要在模糊环境下建立需求价格函数的回归模型,同时进行一定的实证分析。

二、原理及背景知识

五、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在模糊条件下,一类需求弹性恒定的商品的需求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建立起相应的回归模型加以分析。在社会经济中,我们不但需要利用回归模型验证已有的一些实际数据,更重要的利用所求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变化情况,经济市场中商品的价格是非常不稳定的,是不断波动变化的,与之对应的商品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具体价格,数量为多少,很难由精确数字给出,而模糊数却很好的解决了这类问题,因此考虑模糊环境下的需求价格函数,并尝试利用此模型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是非常具有讨论研究价值的。

参考文献:

[1]Zadeh.L.A,Fuzzy sets,Information and Control[J].1965,8(1):338-353.

[2]Buckleyjj.Solving fuzzy equation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2,48:289-296.

[3]Yao.J.S,Wu.k.consumer surplus and producer surplus for fuzzy demand and supply[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0,103:405-419.

[4]巩增泰.模糊需求价格函数:背景、应用及逼近算法[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42(1):1-4.

[5]Michael Parkin.微观微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

[6]B.Douglas,Bembeim.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7]梁艳.模糊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D].宁夏大学,2006,3.

[8]胡良剑,宗云南.模糊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16(1):87-95.

[9]许若宁.拟合模糊观测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1997(13):37-43.

[10]许若宁.带模糊回归参数的线性回归模型[J].模糊系统与数学,1998,12(2):70-77.

第4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 产业经济学 西方 理论 发展 中国特色 构建

一、西方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及进展

1.“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西方产业经济学分为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其中哈佛学派的核心观点为SCP范式,即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便是此范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市场绩效的产生由市场行为引起,市场行为被企业所在市场结构所决定。在这一范式下,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总是倾向于提高价格、设置障碍,以便谋取垄断利润,阻碍技术进步,造成资源的非效率配置;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量的发展,保持市场适度竞争。

2.新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新产业组织理论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此理论对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进行了着重研究,致力于紧密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数学方法与博弈方法是此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对于此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模型的建立来对企业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探索,同时对经济福利问题进行强调。

在上述发展之外,新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组织的具体问题有了新的发展。以产品差别为例,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以模型的建立为依据,产品差别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垂直产品差别,一类是水平产品差别。在古诺双头垄断模型下对进入壁垒问题进行考察,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决定了企业所拥有的优势,并且企业所能够承受的沉没成本的多少决定了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能力的大小。在博弈理论下,对厂商的竞争在不确定性问题和不确定条件下进行研究,可竞争理论诞生了。在此理论下,不赞成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强度对市场竞争的维持,提出企业市场的多少并非由较好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所决定,认为可竞争性市场是进入市场的成本非常低,且已经在市场中的企业存在可感的潜在压力时的市场,在这种可竞争性市场中良好的市场绩效才会产生。

3.产业组织理论: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与新产业组织理论同时发展起来的理论,与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相比,芝加哥学派所提倡的理论是截然不同的。在芝加哥学派中,其分析方法依据严格的经济理论,并对理论的经验证明进行着重强调,认为SCP中的结构、行为、绩效三个因素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是不科学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认为应该放任自由,而不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干预。

4.新制度经济学:“后SCP”流派

科斯、诺斯、威廉姆斯、阿尔钦等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制度角度来进行,是新制度经济学这个新兴流派的主要特点。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黑箱”内部的产权机构、组织结构的变化、市场绩效受到前两者的影响,简言之,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所以说,在研究企业行为方面,与其他学派相比,新制度经济学拥有一个全新的理论施教,不仅对深化了产业组织的理论,更催化了其对企业行为产业的结果。对我国在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迪意义。

二、构建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设想

1.在研究对象方面

第一,概念方面。在我国,在研究产业经济学时依然继续沿用行业、部门等过时的概念,并没有以市场的角度来进行,也就是说还没有明确产业的概念。

第二,重点确定方面。与产业组织的内部研究相比,更加重视对产业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因而在产业组织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

第三,内容构成方面。使一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原本不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中,导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过大、过杂,模糊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为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产业经济学的路径回到正轨之上,使市场机制和企业组织的运作机理得以突显出来,首要问题就是纠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在学科体系方面

为了使中国特色在产业经济学中体现出来,必须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依据,主体内容替换为企业组织和市场交易机制来对产业经济学的卢纶逻辑体系进行构建,同时压缩目前的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同,将关注点转移到研究和检验产业运作的实证上来,在对产业经济学体系进行探索时必须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层次差异相结合。

3.在方法论体系方面

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是研究经济学的两个基本的方法。其中,在规范研究中必须对经济事物的逻辑合理性与伦理价值观进行强调;在实证研究中,研究重点必须放在经济事物的实证检验方面。定量研究,指的是在考证理论与实践时的主要方式是经济计量、实证检验和模拟试验等,这是研究现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我国在研究产业经济学时应当对这些方法进行吸收、借鉴。

4.在教育教学方面

在进行财经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将当前的市场发展现状融入产业经济学的课程之中,对产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新为题进行探索,不断更新、创新产业经济学的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同时,将企业在市场决策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纳入到研究范围之中。

参考文献:

第5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形状

正常商品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向右下方倾斜

低档商品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商品 反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向右上方倾斜

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

道的信息。(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

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 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第6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 产品多样化;服务差异化;客户满意度;客户价值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一、寿险产品品种数量与客户满意度

从需求看,客户对于寿险产品品种数量的满意度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对于市场中购买寿险产品的不同客户的产品偏好的满足程度。假定市场中存在x个客户,企业生产的寿险产品品种的数量为y,这些产品的价值(数值)是均等的,由于不同的客户对于寿险产品的偏好是多样的,比如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寿险等等,因此,在客户数量一定时,客户的满意度随寿险产品品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寿险产品数量增多,客户的满意指数提高。在产品数量一定时,客户的满意度随客户数量增多而降低(见图1)。

二、寿险产品品种数量、差异化服务与客户满意度

对于客户来说,他的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寿险产品品种的数量,还取决于寿险企业的差异化服务水平。寿险企业的生产活动分成两类:一类为基础性活动,这一类活动对同类寿险的不同产品是相同的;另一类为差异化活动,如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可能对于同一产品的售后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客户满意度水平与差异化服务有关,与基础无关,即寿险企业提供的差异化服务水平越高,客户的满意度也就越高。寿险客户的满意度函数与产品数量、差异化服务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寿险企业提供的产品品种数量越多、差异化服务水平越高,客户的满意度水平也就越高(见图2)。

三、寿险客户对于服务的需求高于其他行业

客户对于服务水平高低的需求取决于两个参数,一是产品的消费周期,二是产品的技术含量。

产品的消费周期越长,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对服务的需求就越大。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消费者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越难自行解决,消费者对服务的依赖性就越大。

寿险产品(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除外)的消费周期通常都很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这就意味着在寿险的有效期内出现问题(保全、理赔、咨询、投诉、分红等)的机会和频率会加大,这时候就需要服务。寿险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比普通消费的技术含量高,消费者在寿险有效期内出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这时候服务的重要性就越能得到体现。

四、寿险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

从供给看,寿险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市场出清的前提假设下,企业的生产函数即为客户价值创造函数。对于寿险企业的生产函数来说,为客户提供不同的寿险产品,产品数量越多,企业在差异化活动中的投入就越多 (转换成本及学习费用的投入越多)。同时同一产品的差异化活动的规模经济性就越难实现。在企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 (预算约束线),企业生产函数即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函数中的两大活动投入越多,产出就越少,客户价值创造就越少。

图3所示的是一个寿险企业的生产函数曲线即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曲线在企业资源一定(预算约束线)的情况下,产品数量与服务投入与客户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图1说明的是,如单纯地考虑寿险产品的数量与客户满意度的关系,寿险产品品种数量越多,客户满意度就越高。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不仅是产品品种数量的提供,还包括差异化服务的提供。在企业资源(预算约束线s1)一定的情形下,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函数u1与s1相切于t1,这时在最佳均衡点生产x1的寿险产品数量,提供 y1的服务。如果寿险企业为提高不同的客户满意度,将产品数量增加到x2,在s1的约束下,只能提供了。的服务水平,这时对于购买x1的客户来说,服务水平是降低的,由oy1t1x1降为oy0t0x1,这表明企业创造的客户价值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数量成反比关系。要满足x2数量的产品所需提供的服务,企业的预算约束线将变为s2,这意味着企业的资源投入增加,在企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五、产品多样化、服务差异化与寿险企业竞争优势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寿险企业在竞争中所面临的两难选择:面对客户对于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以及较其他产业服务水平高的需求,寿险企业提供的产品越多、差异化服务水平越高,客户的满意度就越高。由于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活动在预算约束下,寿险企业若向市场提供较多(多样化)产品 x2,客户对于产品数量的满意度提高,但差异化活动(如售后服务)的投入降低至y0,差异化活动的规模经济可能丧失并将承受较高的转换成本;但寿险企业若向市场提供单一或较少的产品x0,寿险企业将获得各活动中的规模经济和减少转换成本y3,但客户的满意度极低。同时可以看到寿险客户对寿险企业的服务水平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寿险企业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为获得竞争优势,理性的选择是,在预算线s1约束下即企业的资源(技术、人员、管理水平等)一定的情形下,选择恰当的寿险产品数量x1,确保较高的差异化服务水平y1,以使客户满意度及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最大化;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将企业的预算线水平从s1提高到s2水平,以便有能力提高产品数量x1和服务差异化水平y2,切实地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见图4)。

[参考文献]

[1]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varian,hal.周洪等译,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1992)[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第7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1+2+3”模式;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培养体系

1 引言

市场营销一直是经济主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尤其在网络经济时代,它的作用和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对新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已经到达新一轮高峰,据南方人才网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企业对工商管理类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占总需求量的18.95%,市场营销专业占需求职位榜首[1]。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2,3]。尤其对于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培养什么样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如何培养?这是当前这类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从培养目标、培养思路、教学设计、培养过程等多个方面提出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专业特色,形成人才培养优势[4]。因此,本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个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及职业综合能力等方面水平。提出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1+2+3”模式,如图1所示。

2.1一个目标

人才取决于教育,而人才培养目标则确定了高校的教育方向与教学内容。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能力培养模块建立方面明显滞后于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经济常态的更新,导致高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不仅在时间上呈现滞后,也造成了偏离其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的出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模式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定位主要集中在其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始终坚持以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结合企业与岗位的实际需求,针对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打造专业理论、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同步提升的三大模块,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2.2 两条主线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相辅相成并相互促进的交叉过程,两者必须紧密联系,实现理论教学带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提升专业理论水平的目标。在具体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合理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综合能力水平为主。因此,理论课程应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长课等四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关课程、形式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内容;专业基础课包括市场营销学、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经济学等课程内容;专业课包括市场营销调研、推广、促销、策划、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专长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营销理论课程,如品牌管理、企业定价、服务营销、营销渠道、商务谈判等课程;二是网络营销理论课程,如网上零售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

(2)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市场调研、品牌及营销推广、网络营销策划以及销售管理等方面。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市场营销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站在当代社会对新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角度,加强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融合性与关联性。一方面,通过开设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企业运营管理实训、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网上零售与实务等综合实训类的课程增强学生理论知识课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课外应用能力。

2.3 三个阶段

科学并合理的设计市场营销职业技能知识培养阶段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总目标下的阶段性子目标,在设计时应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特征,紧密结合时展与现实岗位需求,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够用、实用、会用”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并在发挥培养相应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进行功能上的整合。因此,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的时间要求与递进式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可以分别建立培养其专业理论、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框架的三大模块,并以此设计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专业理论培养阶段。此阶段是搭建市场营销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框架与核心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及运用的阶段。主要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通过开设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会计学原理以及专业基础课等方面的课程,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专业的方向感并培养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备的支撑性基础理论知识。

(2)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阶段。它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能力得以系统化的培育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一方面,此阶段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与时代接轨,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经济常态下,结合岗位需求,需在传统型营销理论基础之上开发网络调研、网络营销策划、网络品牌推广、在线促销、电商物流等系统的新兴互联网营销课程,并加大计算机工具、移动应用软件等实践操作类课程的课时,从网站建立、SEO、SEM、整合营销、数据分析、网店经营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互联网营销必备技能,让学习者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课堂发表、课堂小组讨论、团队实践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能力培养的效率与质量,通过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革来实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为其后打下坚实的岗位胜任能力基础。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

(3)第三阶段: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它是学生在实践中专业应用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得以拓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走出去”的准备阶段,与第二阶段相互交叉且相互影响。具体的培养手段主要有:通过教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聘请企业家走进课堂讲解岗位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开展校内营销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进行训练;安排毕业生进入校企合作基地实习,让其社会能力与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从而实现“再理论、再实践”的培养目标。以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新性应用能力。

3 结论

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理清思路、凝炼特色,才能使改革更具针对性与高效性。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改革与探索个性化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水平,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源源不断的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应用型高技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重大教改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两线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zdjy15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廖靖文,刘冉冉.金融业最多金,电信业加人工[N].广州日报,2015-1-28(16).

[2] 刘菊,赵伟峰.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的瓶颈及突破[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2):70-73.

第8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需求 供给 价格弹性

一、需求分析

(一)影响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的因素

(1)价格因素。由需求定律可知,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水平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近些月来,由于黄金的价格的降低,人们的购买的欲望强烈(购买欲望是指人们想要获得某些商品和服务从而得到满足的愿望),导致其需求量迅猛的增长。如下图所示,

(二)影响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的变动的因素

(1)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因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若其他条件不变,就正常品而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对正常品的需求的增加,反之就会导致他们对正常品需求的减少;就低档品而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他们对低档品需求的减少,反之,则会导致需求的增加。

(2)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爱和喜好。若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增强,则即使该商品价格不变,该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反之,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减弱,则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近年来,人们对形象的关注度越来越大,所以说人们对黄金饰品的偏好越来越强,因此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3)相关品的价格。相关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就替代品而言,若某商品的价格不变,作为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多;反之,替代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需求就会越少。就互补品而言,若某商品的价格不变,作为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越低,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多,即互补品价格的降低会导致需求的增多。

作为周大福黄金饰品替代品的其他的饰品,在近来也会有一些降价措施,所以说其它的饰品的价格的高低和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升,那么该商品需求就会增多;反之,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下降,那么就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因为人们预期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升,所以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就会增多。

除了上述各种因素或外生变量,注入时间的长短、消费信贷条件的改变、厂商广告费用支出的变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从理论上说,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一切能够影响商品购买量的因素,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

二、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作为自变量的商品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在该例中即是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变化的敏感程度。根据Ep=-(/)/(/),由上面的表格可知,Q=3367-1704=1663,P=378-408=-30,所以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弹性,Ep=-(1663/

3367)/(-30/378)=6.22>1,所以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富有弹性,且周大福黄金饰品为奢侈品。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主要取决于:

(1)商品的性质。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Ep1,属于价格富有弹性的商品,故它的需求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大。由需求价格弹性得出周大福黄金饰品属于奢侈品,也就是说价格因素对于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影响大。

(2)商品的可替代性。若某商品的可替代性强,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需求受价格因素影响大;反之,若商品的可替代性差,则需求价格弹性就小,需求受价格因素影响小。周大福黄金饰品的替代性还比较强,所以说需求受价格的影响较大。

(3)某种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占预算比重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就大,占预算比重小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就小。周大福黄金饰品在消费者的预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说周大福黄金饰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针对一种商品而言,若它的用途广泛,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若它的用途广泛性小,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需求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小。

(5)时间的长短。从时间因素看,在长期中,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更具有价格弹性,而在短期内,需求的价格弹性则比较小。所以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价格弹性也受时间长短的影响。

小结:根据以上分析,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价格弹性还是很大的,根据需求弹性的价格和收益的关系,富有需求价格弹性的物品可以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事实证明,周大福黄金饰品降价后需求确实增加,而且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三、供给分析

(一)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价格因素:价格因素自然是影响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供给定律可得,商品的价格与其供给量成正相关关系。即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供给量就增加;价格下降,它的供给量就下降。在近段时间以来,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价格的下降,所以说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量会有所减少。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投入要素的成本。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的投入要素的成本越高,所获得的利润就低,该商品的供给就会越少。

(2)生产的技术水平。若其他条件不变,某些商品的供给与生产该商品的技术水平正相关,生产的技术水平越高,商品的供给就会越多。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周大福黄金饰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以其供给就会越来越多。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价格不变,但它的相关产品价格上升,或导致厂商减少对周大福黄金饰品的生产,从而使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减少;反之,相关品的价格下降,会使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增加。

(4)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若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对商品的价格水平有较高的预期,厂商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多;反之,厂商对商品的预期较低,就会缩小生产规模,供给就会减少。

四、供给弹性分析

影响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的因素。

(1)厂商调整产量时间的长短。不同产品的生产周期和生产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在此情况下,当产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如果厂商在短期内不能轻易地扩大生产或缩小生产规模以调整产量,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小。反之,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周大福黄金饰品的综合能力还比较强,所以说在短期内周大福可以调整其生产规模,因此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弹性就比较大。

(2)生产成本的变化。当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增加产量会使生产成本较大幅度增加,产品的供给曲线会比较陡,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小;反之,价格弹性就大。

(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商品的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商品的供给弹性就小。对于周大福黄金饰品的生产而言,劳动力和资本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而这两种因素受价格影响都很大,所以它们的供给弹性都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周大福黄金饰品的供给弹性较高。

第9篇:微观经济学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房产税 房价 需求

一、房产税对于价格影响的数据分析

(一)样本数据

从上海市的2009年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自1986实施房产税之后的所有数据,但是由于只有1997年之后的数据中才包含房产税的收入数据,于是在本文的讨论中只采取了近12年的数据,从1997年到2008年,属于小样本数据研究,由于数据的限制,实验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在数据的选择中,接受了以往的研究的经验总结。分别收集了与房价有关的影响因素变量。包括了:上海市的人口数(POP),上海市的GDP,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IP),上海市房产税总额(TAX),上海市居民可支配收入(DPI),上海市房屋销售面积(AREA),以及上海市的房价(HP)[2]。

(二)研究方法

对统计年限中数据用Eviews进行建模分析。

(1)对上述的变量分析之后,建立对数模型,如下,分析房产税收对于房价的影响:

其中 为待估参数。由于在以上的变量中存在着不稳定性,故取参数的对数形式,房价取其一阶差分形式,进行处理建模。

(2)对于上述的变量建立同样的对数模型,分析房产税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模型如下:

其中 为待估参数。由于在以上的变量中存在着不稳定性,故取参数的对数形式,房屋需求的面积取其一阶差分形式,进行处理建模。

二、实证分析过程

(一)房产税收对于房价的影响

在建模分析,进行多次的重复剔除,验证之后,对房价进行一阶差分建模。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模型如下:

(二) 房产税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

在建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住宅的市场需求(在本篇文章中以房产业中各年的住宅销售面积作为变量来计算),税收的影响被剔除了出去。所以在本片文章的研究中暂且认为,房产税收对于住宅需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在一系列的影响住宅市场需求的因素中,房产税收的影响不叫明显,所以暂且忽略之。

(三)研究的结果

对于上述的粗略的研究,我们大致的得出了想要的结果。即近年来房产税的征收对于房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房产税对于住宅需求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三、结果分析

本文的研究意在证明房产税对于房价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在实证研究的结果中也粗略的证明了这个结果。但是远没有经济学者巴曙松研究的那样的清晰,他得出的结论是:(一)对于房产税对于房价的影响,他说,“对税基的处理,为了与现有房产税的口径一致,也与目前房地产法规的分类标准一致,我们模拟将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商品房(住宅、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第二种是商业用房(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假定按对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进行调整,研究的结果是,开征房产税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系数从中部、西部、东部到全国,分别为0.1018、0.0818、0.0618、0.0479;对商业用房价格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512、0.0271、0.0187、0.0069。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房产税开征会使房价微量下跌,房产税开征与房地产价格为负相关。

这种负相关,将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闲置的土地也将按照评估的财产价值纳税,有利于促使开发商加快土地开发进度,从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有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引导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由于税收的本质使得房产税在房价供求方面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中长期看,开征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有限。”[3]

(二)对于房产税对于住房需求的影响他说,“为了获得基础分析数据,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分为网上和网下进行,其中网下收回118份有效问卷,网上收回186份有效问卷,样本总数为304份。受访者年龄分布主要在20―50岁之间,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占比达63%,已有住房和没有住房的比例接近1∶1,且行业分布广泛。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受访者对房产税改革条件下房价变化的预期是明显的。首次购房者的投资决策受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小,自住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投资性购房者的投资决策易受政策左右。对于出台房产税方案后如何处置投资性住房,已购置住房的受访者对房产处理的选择趋同,28%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卖掉全部或部分投资性住房。”[4]

本文的研究只是集中于对于上海市的住宅在过去12年的房价,房产税以及住宅的市场需求的影响。并且研究的结果很是粗略。

参考文献:

[1]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闫国平.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研究――以住宅市场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