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1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内蒙古

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当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从而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全国各地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抉择。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省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内蒙古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要因地制宜根据内蒙古企业的特色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内蒙古根据国家的政策积极着手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快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各领域的实施运用,使全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阶段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基础性设施方面

截至2012年底,所有乡镇和95%的村庄已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主干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9万公里;局用话交换机的总容量633.4万门;盟市间,中心城市建立的宽带骨干网络达2.5G,全面提供语音通讯依据,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在此基础上,电信基础服务的快速发展的势头迅猛,该地区的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24.4万户。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的调频广播发射台的联盟,共742座,大于1kw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共80座,共有14家电视台,微波站132座,卫星地面站1座。达到2.5G SDH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东西主干环网已逐步建立,东西主干环光缆干线总长度已超过13300公里。连接各盟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9.76%。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

蒙牛和伊利集团是内蒙古的优秀企业,并且以进入我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通辽、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伦贝尔四个市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行点,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包头是我区典型的以工业化发展的城市,曾在2009年内蒙古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使得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建设的改革力度,所以包头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该地区的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随着包头市企业将工业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相融合,信息化为新的产业化机制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产业发展方面

我区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包头市现今已经成为我区有名的软件园区,已获得了国家批准,是我区唯一国家认可的软件园区,代表着内蒙古的软件园,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50家之多。2012年销售软件的这部分收入增加到22.5亿元,比去年增长64%。在包头软件园积极引导,到目前为止,软件企业已接近250家,软件行业员工4800多人,已登记的软件产品认证数已达到123项, 25家软件企业获得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资质证书。特别是蒙古文的应用系统软件产品的开发,填补了蒙古文软件开发制造领域的空缺,并为该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类软件产业,首次突破了软件出口零的大关。

二、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能看出,我区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有的还是停在初级层面即信息化建设外部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充分

一些企业管理者满足于企业现在的情况,觉得不搞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把企业建设好,所以这些企业管理者不会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而有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性,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以为信息化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抱的期望过大,结果发现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多,收益不明显而放弃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态度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用长远看待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益,这种态度很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觉得自己经验足,过分重视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意或者排斥接受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觉得信息化建设会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不愿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局面只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二)对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内蒙古多数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过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而对于核心的软件应用存在轻视的现象,软件应用的投入只是对网络建设,而这部分投入只是占到总投入的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乃至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对软件应用投入的比重远远跟不上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比重,这就是使得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应用的现象十分突出。尽管企业投入了很多资金进行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企业忽视了软件应用建设,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信心。

(三)企业战略与信息化建设不一致

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信息化建设是具有风险性、它涵盖的内容也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财务和人力资源,但是却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级技术人员,这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具体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1.企业无法发挥出引进的信息系统的功能

企业购买信息系统是一个单方面的需求,因为企业觉得自身需要购买功能较多的系统,但是企业在购买时忽略了自身是否能够驾驭该系统的能力,所以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购买信息系统后造成系统闲置,无法发挥出系统的功能。这就是一项双向浪费,既浪费企业的资金又浪费信息系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为难的问题。

2.企业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

企业出于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无法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物力,却忽视了这种新模式会对企业已有的管理造成的改变,无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这就会阻碍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是说这种信息化建设是不够成功的。

3.企业信息资源不够充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但同时它具有风险性的,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很广且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涵盖的内容广就需要很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够的话就会导致信息阻碍无法成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也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发挥它的效应。

三、对于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把它同企业的战略、组织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作用。

(一)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

我们从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中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撑,而政府就不可避免的担当了这一重任。当地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政府对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几点,首先是基本的网络设施建设还有其配套的系统建设;其次就是对网络安全的保证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因此政府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保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优秀的服务。

(二)积极推进网络设施基础建设

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设施基础建设的前提下,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是网络设备的基本结构,它主要包含:传输各种信息的网络建设、研制传输信息的设备、开发新的信息技术等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因此内蒙古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投入企业内部投入比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缩小企业间因为信息化建设而拉开的距离。

(三)要加强和完善网络安全认证体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依靠的就是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存在很多风险的,如用户信息被盗用、信息丢失、在结算交易时账号被盗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就是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府通过出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网络安全认证体系,保证交易双方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交易的有效性,防止因为系统原因造成的故障、计算机病毒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障碍,要确保交易双方内容的安全、账号的安全及用户密码的安全。为了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企业内部营造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运转机制

内蒙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应该全力建设良好的内部信息化运转机制,及时的解决面对的困难,解决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运行。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建立内部交易网络,通过内部交易网络使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处,并且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如对每次交易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要真实地反映交易中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及时了解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是个使用的时间较多的一个工程,内蒙古企业应建立包括管理、规划、物流专家、系统分析师和决策成员。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通过机制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其他相关部门分析讨论,明确的业务目标,认真听取各方,并增进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完善了民主、科学决策。

(六)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团队来支撑

人才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懂管理、懂技术,合理否认只是结构,硬件技术的“复合型”信息技术团队,这将对内蒙古企业通过培训需求,技术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建立专业知识一些熟练的,还必须有专业人才时间能力的记录,内部信息对企业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要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推进。因此,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原则,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促进内蒙古中小企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晓晖.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

[2]施雄锋.论县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3]姜泽民.浅论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0

[4]张莉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06

[5]祖刚.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J].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2008

第2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1.信息资源基础满足不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得知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存在不统一、不一致的现象。我国一些企业没有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而且获得信息的来源渠道有限。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输渠道的畅通性,也加大了企业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的难度,最终影响到信息资源潜力的正常发挥。

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机遇方面而言,我国信息技术不仅有效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让我国企业拥有了展开竞争的环境与条件。这些尤其在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挑战方面而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要求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提高了要求,使信息技术成为各大企业相互竞争的新的壁垒。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

在企业组织的战略规划范畴中,应将信息化纳入其中。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善于将管理学的理论、方法等应用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还要求企业要凭借组织的历史文化和管理思维方式;同时,通过企业的战略管理、资源应用等手段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努力改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发挥其作用,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并积极投入到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

2.加强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的好坏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息息相关。但是,我国企业的网络设施却存在不少的问题,而且已经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着重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如: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开发等。

3.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有效保障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针对社会中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建立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政府可以制定电子合同的有效规定、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法律法规。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子交易主体能进行有效的市场交易。

4.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其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却是各大企业所缺失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人才的专业培养,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此的投入力度。

5.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

第3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67-02

1引言

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尤其重要,是推动我国企业发展及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经之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为更好地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早解决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成为企业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为解决现存因素而作出的分析及提出的意见,阐述如下。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社会最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关,要求企业管理者运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造,完善企业管理,使管理趋向于规范化、标准化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决策层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数据信息,便于决策层对企业目前所需做出及时评估与预测,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及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同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为企业完成一系列日常运作流程奠定最基本保障,依据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流程是我国及早缩短与西方国家差距、加快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管理诸多方面的迫切需要,例如企业财务管理。[1]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短期及长期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经企业建设能力与信息化项目能力的充分结合,达到顺利实施并应用信息化项目的目的,从而将信息化项目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这是信息化项目实现价值的必备条件。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因素

信息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快速提升在市场上的地位及缩短与别国距离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企业均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身在商场中的地位。然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即并非所有企业均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大型的信息化项目,需要企业为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企业如若没有足够的建设能力,则难以驾驭信息化建设。[2]从信息化建设本质上分析,首要条件便是管理理念必须先进,其次,借助IT将理念固化下来,如此一来便是对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提出相应要求。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率已达70%,而不考虑自身建设能力便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往往损失大量流动资金。

3.1技术性因素

从基层管理至决策,从数据信息至业务流程,企业信息化建设均覆盖每一环节,加之以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均能显现出信息化的价值,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而言,信息化建设能规范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决策层正确并实时作出预测奠定保障,便于决策层进行预测管理。以下是本文从管理者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层面。

3.1.1数据信息化

企业日常运营中发生的业务与数据有密切关联,数据信息作为管理者的判断依据,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例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之一,将费用凭证、采购凭证、销售凭证及库存信息等数据信息逐一录入计算机内,利于保存,便于查询。以上数据均来自企业基层岗位的日常运营,要求企业及时并准确记录数据信息,必须加强管理基层岗位在职人员的基础业务数据录入,为管理者了解运营状况及决策者分析企业发展前景、正确作出预测等提供数据参考。

3.1.2流程信息化

将企业已规范了的业务流程借助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程序达到固化目的,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在职人员规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因人为掌控与缺乏科学判断而随意决策的管理行为,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提升企业的效益。[3]

3.1.3决策信息化

决策的实质是对所收集的运营数据信息,即原始数据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分析、处理,而这一过程需运用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模型。经模型测算后所集合而成的数据构建为框架,数据集成化便于决策者分析企业运营结果,判断盈亏,为今后发展预测情景并提出方案,因此,既为决策者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又为管理者切实了解企业当前运营状况及控制预期风险做好充足准备提供依据。总而言之,决策的信息化便于管理者与决策者及时获取企业运作信息及控制风险、纠正管理现存偏差,从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并获取高效效益。

3.2非技术性因素

3.2.1资金投入比例失调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但据调查,企业对硬、软件的资金投入缺乏合理,往往是过于重视硬件的投入量,反而忽视了软件的投入,这一现象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不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维护更新间的协调发展,则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向于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3.2.2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上层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但如若缺乏诸如管理层、技术层及执行层间的密切配合,则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而言便是空想,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岗位在职员工均具备相应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且经定期培训均能掌握软件操作。然而,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技术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4]针对这一问题,尤其是极度缺乏既掌握业务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2.3企业文化缺乏深入变革

信息化建设改造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化了业务流程,促进在职人员间互相学习并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由此便出现了企业新文化。然而,新文化势必给企业带来某些影响,诸如企业信息共享程度、在职员工有无参与决策及企业管理等,这均归结为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企业花费一定时间。目前,我国诸多企业对应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贯穿于企业内、外部相衔接的业务中、对业务流程的重构及提升企业效益均未能彻底实现。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略

4.1合理编制组织,正确实施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过程以信息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关键部分,采取“分层递增”方式具有针对性总结出管理中现存薄弱环节,并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将其视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便于确保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机制具备信息化。其次,完善处于稳定状态的运营秩序及适用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信息化充分发挥正面作用。

4.2强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阶段,我国诸多企业均缺乏信息化人才。要解决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从积极引进人才与为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为突破口。其中,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既掌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是为企业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能源,将为企业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关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在职人员定期开展相关技能的专项培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及我国缩短与别国间的差距至关重要,因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并非所有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均能获取高效益,实践证实唯有企业具备建设能力方能驾驭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如果要更好地掌控信息化建设、促进其顺利实施与发展,就必须从自身运营状况出发,对信息化建设作全面分析后方可决定是否开展,便于减少因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而导致大量流动资金外流。

参考文献:

[1]喻声频.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J].生产力研究,2009,5(17):159-160.

[2]卢向华.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力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89-92.

[3]乔自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流程再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3(9):23-24.

第4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烟草企业;信息化;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传统观念下,信息化只有那些大型科技型企业才需要。然而随着互联网及各种通信方式成为消费者生活、消费行为的载体时,无论何种类型、何种规模的企业都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内外部的沟通交流的毕竟途径。当消费者、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等所有的相关主体都开始使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和沟通手段时,企业如果还处于传统的全人工管理阶段,那将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一、烟草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我国烟草行业市场巨大,是国家税收及地区财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及专营专卖的制度,从行政形成了垄断。烟草消费粘性较强,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较大,并注重口味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不断变化。因此烟草企业必须对市场竞争信息、消费者信息、新的加工工艺等及时把握。

国内烟草加工和销售企业个数及品牌数量众多,然而目前的品牌竞争力还不足以参与国际竞争。国外烟草品牌不仅在国外有较高知名度,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如影视作品等向国内宣传。其优质的品质、精美的包装和做工都极大地吸引国内的高端客户,从而对我国烟草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冲击。

鉴于行业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我国制定了烟草行业的体制改革目标:即坚持在烟草专营专卖的前提下,通过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烟草市场及销售网络,为形成大企业、大品牌创造条件。一次来增加烟草企业对烟草行业的控制,抵御外来品牌的竞争。而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是建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管理系统,从而从行政垄断走向经济垄断。烟草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改革加大推进,资源将优化配置。品牌集中度提高,少数优势品牌将更加突出。

二、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企业未来发展中的信息流极为重要,然而目前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缺乏基础的管理。随着行政管理和商业运营的分离,烟草企业的业务系统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商业集团和工业集团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省专卖局不复存在,烟草企业必须按照市场化企业的办公流程来进行管理和经营。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适应环境的前提条件

随着烟草管理体制的改革,烟草企业必须转型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裸地面对残酷的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失去垄断的优越性后,烟草企业必须加强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客户的管理,而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谁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谁能够高效地利用信息,就能不断领先一小步而存活下来。

(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措施

竞争环境中,烟草企业开始比拼产品品质、客户服务。而长期以来依赖于行政垄断,许多烟草企业不仅在管理效率、企业氛围,还是员工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无法与普通市场化企业相比。尤其是在利用最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沟通、营销手段方面,烟草企业需要进行系统性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

烟草生产、加工及销售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受到国家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管理层级的简化,管理信息更加透明,易于掌控。烟草企业通过全国性的ICT网络建设,能够在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上,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力流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并能实现信息的即时互通。

(四)提升企业人才价值

市场化运作中,企业更加依赖高素质的人才。信息化建设能够是员工与时展保持同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修养。企业员工能力提升后,不仅易于管理,更能为企业管理和经营带来创新,不断提出新方法和新思路。企业管理层在信息化后也更加开放、思路更加灵活,能够以最新的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领航。

三、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大多数烟草企业不具备信息系统使用和运维的能力,且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对于信息化与业务运营的关系还没有直观感受。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理念引导、直观感知、硬件建设、运维支撑等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理念引导、业务感知

对于烟草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有必要、对业务能够带来多大变化都是需要建设者去回答的问题。同时许多人会反对改变,尤其是进行信息化学习培训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进行企业经营痛点的研讨,即让管理层与员工一起来分析,在确定的发展趋势下,企业经营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以及这些痛点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二)成立技术部门,建设硬件系统

对于系统庞大的烟草企业而言,成立专门的IT部门十分必要。烟草企业首先应在管理层,设立首席信息技术官,该主管必须具有深厚的烟草行业从业经验,并深知本企业的运营特点和发展趋势。由其领导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普及、信息化业务体验、企业信息系统设计、日常运维等工作。通过专业的设计,企业可以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定制企业的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需要一步到位,而可以从基础的信息库开始,将最基础的信息管理起来,进而分阶段推进所有机构和部门的日常办公信息化。

(三)服务外包,节约自建成本

依靠自身力量覆盖所有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运维,将耗费大量的企业资源。因此烟草企业没有必要对所有信息化内容进行自建,如分支机构的日常运维等。烟草企业可以将的信息化支撑服务进行外包,如采购硬件提供商的原厂服务,或与专业的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万永华,王菁.烟草企业信息化引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4).

[2]沈凯.烟草企业信息化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3(4).

第5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精神,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施《北仑区数码港规划》,推进北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摸清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和有关问题,根据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决定对我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和相关问题做一次全面调研,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区企业信息化工作。

二、指导原则

1、政府引导、效益驱动、市场运作

2、政府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

三、调研目标

1、了解企业信息化现状,找出亮点

(1)企业上网工程(企业宽带接入、信息、企业建站、电子商务、网络邮箱、网络传真等)

(2)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仓库管理、ERP/CRM/SCM、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等)

(3)企业设计制造(CAD/CAM/PDM等)

(4)企业信息化取得成绩

2、了解企业信息化需求,研究对策

(1)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关心的主题

(2)企业信息化发展计划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设想、今后的重点及目标

(4)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

(5)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建议

3、筛选项目,推进企业信息化

在统计数据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评价剖析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导向,在政府宏观导向和政策、支撑平台体系建设、普及和培训、宣传、技术推介等方面提出方案和规划,为政府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多层次、行业针对性强、面向效益提升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调研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北仑区企业信息化调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单位:区政府信息办(信息中心)、发展改革局、科技局、统计局、外经贸局(经发局)、工商分局

其它成员单位:建设局、贸粮局、旅游局、科技创业园和新唇值赖?个街道、镇乡。

五、调研方式

由上述19个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镇乡抽调人员,邀请宁职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信息化企业,成立企业信息化调研课题组和推进工作专家顾问组。

调研课题组和推进工作专家顾问组将根据北仑区产业特色,由熟悉行业发展规律的、不同学科的专家队伍组成。充分利用专业信息技术公司、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政府渠道的力量。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一)行业调研

行业调研以各行主管、分管口为主,街道、镇乡属地为辅,负责各行业《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和行业调研报告的编制工作。要力争抽取2000家以上企业填报《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覆盖,规模以下企业至少1500家,并在详细分析回收的《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行业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

(二)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分成10个调研小组,选择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每组原则上跑200家),主要召开企业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赴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和企业信息化需求。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年12月5日—20**年12月31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分解调研任务,全面动员,由经发局、发改局和街道、镇乡等各职能部门发起,分行业、区域发放《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到相关企业,同时采用纸面问卷和网上填报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展开一次全方位的普查;

(二)实施阶段:20**年1月4日—2006年2月28日(法定节假日除外),分10个调研小组开展实地调研;

(三)汇总阶段:2006年3月1日—2006年4月30日,其中小组汇总:3月1日—3月30日,回收《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录入数据库,详细分析调研情况,编制并提交行业、区域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大汇总:4月1日—4月30日,4月1日前各调研组将收回的《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汇总表及小组调研报告报送区信息办;5月底编制完成全区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

七、责任分解

1.调研责任分解表:

组别行业负责单位

第一组外资企业200家(规模以上100)经发局(魏朝晖)、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二组外资企业197家(规模以上171)经发局(郑麒麟)、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三组制造业(塑机)273家(规模以上57)科技局(郑辉)、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四组1.制造业(文具)96家(规模以上21)2.制造业(汽配)80家(规模以上28)科技创业园(虞雁)、发改局(张楠)、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五组制造业(服装、针织)128家(规模以上34)发改局(刘磊)、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六组制造业(模具)428家(规模以上75)科技局(周瑾)、科技局(储晓峰)、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七组1.交通运输物流业80家

2.邮电、通信业38家

3.宾馆、餐饮业38家(规模以上12)信息办(王宁山)、旅游局(徐文辉)、街道镇乡

第八组批发和零售贸易520家(规模以上59)

工商分局(俞全红)、贸粮局(陈华)、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九组建筑业220家,其中建筑101(规模以上47)、房产77家(48)、监理设计42家建设局(曹育人)、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十组其它753家(规模以上146)工商分局(章页)、发改局(殷光亮)、街道镇乡(联络员)

第6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企业信息化模式也就是企业采纳何种信息化软件系统以及如何采用,也指代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历程中选取的技术型态及管理模式的行进轨迹[12]。企业信息化模式包括传统信息化模式与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模式,前者包括购买模式、购买+开发模式、定制化设计模式、外包软件模式,后者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模式、云计算模式。企业可以选择以上的某一种适合企业的单一模式,也可以整合多种信息化模式,选择多种模式结合的复合模式。(1)购买模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采用的软件全部是从市场上采购的商品软件及基于其上的二次开发,并未进行独立研制。专业的商品软件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商品化的通用软件,并且为客户企业派驻以咨询顾问为主体的项目小组,主导信息化项目的全程实施。(2)购买+开发模式。由企业内部团队为主导根据自身需求、条件,选择外部的合作资源完成信息化的具体实施。(3)定制化设计模式。充分调研并考虑企业业务情境及复杂需求意愿,除了成本会计等范式性模块,排除现成的商品软件简单上线之快餐式方案,为企业专门订做最为适宜的信息化软件平台。(4)信息化服务成套外包模式。在战略规划层面上,企业利用更为广泛的外部服务商的专有技术、人才要素及服务网络等,以高效替换并解放企业自身的员工,在企业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的基础环境下,提供企业层面的流程优化运作、业务支撑及系统维护等各类信息化实践服务。(5)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ASP)模式。规模较小企业借助网络租赁应用服务商服务器上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计算服务的一种管理信息化运作模式。该模式的实现环境是网络化的,无论服务交割还是客户享有。(6)云计算模式。在Internet环境下的高级运算制式,分解海量计算到分布式网络中,企业及数据中心以Internet为载体,信息化需求驱动企业适度调用云端个人电脑PC及存储资源[13-14]。

1.1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主要影响因素

提炼出影响信息化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见图2。(1)信息化需求。企业的信息化模式选择应以需求为先导,这要在企业内部从高层、中层到基层都达成共识,各层面都应提出清晰化需求,涉及各种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合理化建议、信息管理系统模块化使用需求等。以避免模式选择的混乱及盲目。(2)竞争因素、供应商能力及内部现实条件的联合作用。企业的竞争定位、绩效及其战略意图决定其信息化模式的抉择以及信息化水平。当信息化供应商能力缺乏,企业满意的信息化软件缺失,或者信息化外包商胜任力不足,企业只好独立开发所需的信息化产品。随着供应商能力增强,购买模式及外包通过外部力量解决信息化的模式,其便捷性及经济性更受青睐。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每个重要时点的信息化模式都承载于当时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以及以往成功模式,不可盲目追新或好高骛远,否则会事倍功半[15]。总之,适宜的信息化模式必须全盘考虑外部竞争及供应商因素、内部现实条件动态选取,尽量在选定模式中达到内外匹配的理想效果,见图3。(3)生产类型。根据产品性质、生产工艺、批量和品种的差异,能划分出各种生产类型,其生产经营方式会影响信息化模式的选择,见表1.减少库存成本的生产方式对网络化运作的依赖性较高,并行工程符合其低成本运作的战术要求,因此成本下浮空间较大的外购、外包及网络时代信息化模式自然适宜于这类企业。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简称MC)为了满足海量个体客户的需求,对标准件实施个性化组装而产出定制化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设计模式也就受到MC企业的欢迎。(4)规模及治理结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治理结构不同,信息化软件体系的整合性、功效、落地复杂性也都有很大差别。通常,随着规模增大,信息量不断膨胀,业务流程及治理结构会更加复杂,对信息化软件的能效就提出更高要求,软件系统落地的复杂性也被非线性地加大[16]。因此,软件能支持的规模成为系统选型的重要因素,见表2。(5)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差别较大,信息化需求发生动态变化,模式也不能自始至终拘泥于单一类型[17]。初创期因业务的多变性、问题多发性及环境的模糊性,应选择投入较小的网络时代诸多模式或外购小型软件,信息化应用可尝试在若干单元或部门层面,从而规避信息通信技术高额投资的不确定性巨大风险;成长期就能考虑引入ERP等大中型成熟软件、定制设计或对通用软件实施二次开发,用以规范管理流程及行为,增强管理能力,提效降耗,维持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业务垄断势力;当业务或市场出现衰退迹象时,企业被迫选择撤退战略,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信息化投资应更加谨慎或逐渐地适度缩减,此时ASP的租赁模式更为恰当,通过有节制的信息化服务租赁开支,改善进销存链条中薄弱节点的运作绩效,确保供应链关联部门层面的信息化应用效益,这一阶段尤其要追求满意的投资回报率[18]。(6)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简称TCO)分析。可用以下方法估计信息化软件的TCO:首先,粗略估算TCO;其次,确定成本归类标准;接着,从显性及隐性两个方面搜集成本信息;第四步,审核成本信息的真实性;第五步,对各种实际成本归入不同类型;第六步,检验数据效度;第七步,进行数理建模并分析成本;第八步,评价计算结果;最后,生成TCO报告,支持信息化项目决策,建立最低TCO的信息化实现模式。

1.2多维度视角下的企业信息化模式选择

评判信息化模式往往考虑若干关键参数,如TCO、项目周期、柔性、延展性、维护及升级难度、运行风险、定制化程度、信息保密级别、信息化质量标准、适用的经营规模等[19],几种信息化模式各有优劣势、特点与适应对象[20],见表3.购买模式的优势是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系统中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项目实施后效果明显,但仅适用于管理基础好、流程运作规范的企业;购买+开发模式的优势是既能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又能尽量保持企业特有的业务运作特色,企业变革较小,项目容易实施成功,但只适用于具有独特业务流程优势的企业或者流程复杂而不能在市场上找到满足需求的商品软件的企业;ASP模式的优势是投资少、实施迅速、见效快,适用于大部分企业,但对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础且信息化要求较高的中型企业,采用ASP模式有较大局限性。企业信息化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必须以动态变革的眼光审视其模式;行业环境、生产类型、规模、组织性质或生命周期阶段性异质的企业,其信息化目标及重点需求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复制别的企业的信息化的成功模式。另外,信息通信技术和管理实践的进步,也促使企业信息化模式更新换代。

1.3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软件商作为信息化供应商,其实战经验、开发水准、商誉、服务能力都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可能。只有得到实力强的信息化软件商的鼎力协助,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基础、信息内容及服务才有保障,信息化工程的效用才能彰显出来。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提供商不仅要重视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软硬件,还要重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培训服务,方能比同行更懂得如何满足客户企业对信息化项目的全方位复杂需求[21]。致力于深度信息化的企业可结合定制开发模式与购买模式这两种主流模式的优点,重视管理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服务方的作用,形成一种全新的企业信息化复合模式———三方互动共赢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如图4。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及其衍生工具的突破性进步,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实时运维等新兴的信息化咨询及诊断服务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管理咨询商成为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关键角色,它在改良内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活力、优化外部产业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渴求专业化的第三服务方,发挥其对企业与ASP进行组织及调和的作用,协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可研分析、一揽子规划、招标评标、监理仲裁、价值评估、审核验收等一连串信息化项目作业,确保实现企业在项目投资上的预期收益,并提高企业信息化投资成功率[22]。

2相关对策建议

2.1政府支持

政策因素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宏观战略引导及持续财政投入加快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企业信息化落地提供了完善的物质基础及健全的网络环境。而且,政府为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扩散制定的强力振兴政策及宽松法律法规会促进信息化在企业群中的广泛应用。3.1.1促进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良性成长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就是囊括人才、技术、信息、过程及实践等,实现组织信息与组织架构之间交互影响、彼此促进、有机联系的集合体,也指大量信息化运作实体机构相互影响并且共同发展的产业环境,包括上游通信制造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ASP、中游咨询公司、中介组织、外包商、下端客户企业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等等。运营商与软件商将软件资源出租给ASP、集成商或外包商,ASP与集成商等企业又将租用的信息技术平台资源、软件资源与增值服务整合之后销售给客户企业,为企业上线信息化项目,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企业都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控,如图5所示。要想加快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单纯增加软件商、运营商和外包商数量、扶持弱小企业等方式还不够,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整体思考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出台相关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个主体企业加强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不仅对基础运营商、软件商、集成商,而且更要加强对中游集成商、ASP等增值服务企业以及下游中小型客户企业的引导与支持,保障企业信息化有效、平稳、快速发展[23]。在国内企业信息化实践中,以ASP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企业这一环节明显薄弱。而这一薄弱环节又会影响整个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政策倾斜,限制上游运营商、软件商跨界经营行为,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各环节的均衡成长。除了扶持政策,政府还应尽可能放宽准入资质,拓宽信息化服务类企业的经营申请条件,允许更多的企业经营企业信息化服务业务,保证企业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各环节能够形成切实有效的竞争态势。3.1.2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倾斜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国企业总体信息化发展演化进程,然而,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融合方面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量严重不足。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政府主导,惠及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扶政策及攻坚克难的务实举措,加强专属于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包括优惠政策(除资金以外,还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人才、技术、招商等)、网络平台建设、宣传推广等,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在参与信息化进程中的非必要开支,激励更多有胆识、有前途的中小型企业积极投身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中,通过政策杠杆使这些企业真正响应及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3.1.3扶持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我国当前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实现企业高度信息化的目标,不但要培育和支持信息化水平高、较早成功建设信息系统的一流优秀企业或行业领导者,更应该重视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的企业,着力引导它们向高级信息化应用阶段迈进,帮助它们扫清信息化创新障碍、克服困难,确保信息化应用的普遍化、均衡化。政府应选取部分优秀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构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渠道及平台,邀请知名咨询专家为落伍企业的信息化提供诊断指导,引领这些企业选择最优的信息化模式并走上信息化创新捷径,使其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从而切实缩小信息化应用的鸿沟。

2.2对企业的建议

坚持效益的前提下,企业信息化实施应在经济、技术、整体规划和企业自身改革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企业通过对自身信息化阶段的判断,有针对性地建设信息化,选择重点领域、内容及策略,重点关注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组建及运行、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建设计划三项重要工作。企业还务必紧抓信息化项目的过程管理。其一,重视中高层领导的支持;多渠道学习信息化知识与经验;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建设。其二,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前的相关策略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3结束语

第7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引言

工信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从法定的环境,项目资金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成力当今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项目开发周期长,成本投入大,风险高,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无疑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免去了用户大量繁杂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按需支付方式获取所需要服务,由于云计算的灵活部署、随需随用、按需定制、性价比高、无需太多IT基础设备投入等特点,为中小企业节省了构置硬件、软件,配备人员的相关成本,而受到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水平还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程度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云计算的出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发展机遇,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无需要部署硬件设备和安装软件,只需按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和资源。云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获取。大量的数据可以保存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用户只需一组云计算服务的登录账号与密码,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工作。在IaaS(云计算设备服务)模式下,企业可以提出要租借的服务器数量与存储空间,并且可以依照所需随时增减服务器。(2)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云计算降低了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设施,避免了隐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使用即买即用方式购买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行购置的资源成本。(3)有效解决信息化人才缺乏问题。中小企业的应用软件都运行在服务商端,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无需聘用信息技术员工和技术顾问,当租户在使用软件时如遇到问题,只需通知服务提供商的维护人员去处理,无须自己花费精力和财力去解决。(4)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利用云服务,中小企业能够改变因IT资本支出太大而对网络资源望而却步的现状。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云计算的租用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云模式可以使中小企业集中时间、精力和投资在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中去,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快速推广给用户,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取得更快更大的产出和高回报。

三、云计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云计算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契机,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等主要问题。但是云计算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问题诸如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1.存在的问题分析。(1)用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云计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观念和接受程度。中小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实现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IT系统构建理念的转变。当前,广大中小企业应用传统的信息化软件,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已经熟练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对云计算这一新鲜事物感到非常陌生,不愿接受。云计算的应用实施将面临巨大挑战。(2)安全性问题。云安全问题是企业接受云服务担心的首要问题。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是提供了公共而不是私有网络,用户需要把自己的业务数据、IT业务流程等核心资源保存在第三方,并且由于虚拟化,用户并不清楚这些资源被实际存储在何处。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面临更加复杂的安全威胁,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企业也需要处理和承担与之相伴的各种安全风险。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不是传统的数据安全性问题,除了数据安全外,还涉及到服务可靠性和可用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3)相关制度、法规不够健全。信任问题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不具备建立自己云计算中心的中小企业,会因为云计算运营商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在制度上的保证和相关法律的保护,不敢把数据放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参与者未形成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具体表现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以及SLA、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都缺少一套公认的执行规范、不利于用户的统一认知和云服务的规模化推广。

2.策略分析。(1)积极转变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IT服务模式,是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广大中小企业员工应适时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企业内部应开展新技术领域知识培训,使员工熟知云计算的概念以及在中小企业应用的优势,认清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及早部署,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更大价值。(2)云计算对企业的适用性。可以考虑借助云计算经济模式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详细分析企业是否采用云计算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诸如IT资源规模、资源使用模式、数据敏感性和公司业务标准化等这方面综合考虑是否将IT应用迁移到“云”上,并给出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供公司CIO及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做出正确决策。(3)选择优质云服务提供商。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分析他们的盈利手段,阅读隐私声明,防止企业信息从云计算运行商那里泄露。建议企业选择知名度高的服务提供商,如IBM、VMware、微软等。为保障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应该和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SLA),衡量对方执行这些条款的情况,并在合同款中列出准确的限定准则、安全和隐私协议以及服务提供商违反SLA的惩罚规定。(4)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云环境由多个“租户”共享,其环境为公有网络而不是私有网络,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为避免数据丢失和被窃,对于敏感数据建议企业采用对称密钥或非对称密钥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再放入云端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David A.Patterson为领衔的伯克利研究团队认为企业在放置数据到云端之前将数据运用加密处理可能比在本地数据中心中不加密存放更加安全。(5)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云计算在中国掀起的热潮不仅受益于IT的推动,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没有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没有云计算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政府一方面对新兴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可以充分鼓励其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花大精力集中在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立法上面,如检查厂商对客户承诺的不合理性、厂商信守承诺的程度、厂商对待客户数据的审计和监管力度,全面对云计算厂商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监督,以构建适度宽松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第8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近几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提高,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各自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层次、规模和总体水平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着在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我国四千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即使37%建独立网站的企业也仅仅有85%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只有11%。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资金投入、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比大企业要高:一方面,中小企业势单力薄,且业务量较少,没有必要也没有力量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业务模式的不确定以及管理水平的低下,中小企业也无法对信息化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布局。再加上中小企业分布散、业务规模小、经营模式差异大、经营模式差异大,也加大了信息系统开发商的成本和方案推广的难度。二是信息化总体规划及科学方法的指导仍存在差距。大部分企业只依靠本企业自身的力量展开信息化工作,而由于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厂商的引导,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专家的具体周到的指导,使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科学的方法。这造成了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实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有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紧迫感不强,常满足于当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没有体会到“信息化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终止”这一理念。但目前中小企业在对待信息化的态度上确实需要提高,例如一些企业以软件系统实施的多少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的企业把信息化当作“赶时兴”,盲目跟风,期望通过信息化来达到别的企业所得到的面貌改变,结果失败。对企业而言,信息化是辅助手段,更加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显示功绩。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第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

第二,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第三,建立网上协同作业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同时,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第四,做好并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问题;措施

目前,企业发展中管理水平的好与坏决定了企业的进步,因此,积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实质性作用。其中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现阶段有非常多的企业纷纷跟随时代的发展,将信息化融入其中,构建信息化建设方式,但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发挥其作用,仍旧停留在形式阶段,未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从这一发展趋势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管理应用信息化建设仍旧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新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与时代接轨,应用信息化建设具有代表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企业采取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信息化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互联网与其它设备的整合,往往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等信息载体便可以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交流工作,工作时间也会缩短;另一个方面,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提供帮助。从全局出发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总体信息化建设;二是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包括物流存储部门的建设,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企业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的整体,且实现部门之间的对接。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决策作用,从传统观点分析可以了解到,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带来帮助,尤其是对各个数据的应用以及信息载体的应用,能够对企业在某一阶段的运行效果加以评价,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与保障。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受到外部宏观因素与内部微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中应用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笔者经过整合将其概述为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不足,员工参与性过低

大多数企业领导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对信息化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将工作重点放在内部管理中,甚至还有部分领导认为信息化系统可有可无有,这样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管理漏洞的发生,各种现象的出现。举例说明:比如有的企业财务一套账、业务一套账,其账单的真实性无法进行核查。从员工角度分析,大多数员工已经过习惯了固有的工作模式,如果在这一发展格局上推行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那么很多老员工不适应,其磨合的时间比较久。

2.企业流程设计存在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水平中,很多企业为提高应用效率,往往会对流程加以设计,然而很多企业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并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导致流程设计的比较理想化,而自身的水平跟不上,这样一来则会导致企业管理中推行信息化系统软件定位不准确,无法将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加以应用。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整体运行中很多企业管理者想将所有的软件都应用其中,但是因为自身水平有限,所以对系统的利用率比较低,导致信息化资源浪费。

3.缺乏专业人员,操作不规范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招聘信息化专业人才,很多信息化操作人员都是其它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一类人员仅仅对信息化系统有所认识,缺乏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并不规范,尤其在上软件之前,并没有将基础资料进行规范操作,还有部分操作人员并没有在上岗之前进行培训,导致所录入的数据不规范,甚至不正确,这样一来则会导致数据的利用率不高。所以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企业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选拨懂业务、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在当前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水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中存在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受到制约。在此发展背景下,需要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管理的现状,提出几点措施与建议。

1.企业做好定位工作,制定完善的信息化方案

要知道,企业在发展中之所以采取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便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开展之前,笔者认为,企业领导者或者相关负责人需要结合企业的内部发展要求,市场发展现状,对自己进行定位,满足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还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要求,尤其在购买信息化软件或者售后维修的时候,需要做好各项调研工作,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软件。另外,企业还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从自身现状出发,要清楚明白哪一些系统是必备的,哪些软件是必备的,哪些软件的功能需要更新与完善,在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发展趋势下做好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避免公司在设计流程的时候过于理想化,否则则会导致企业系统出现失败的现象。当然,企业为真正满足信息化的有效应用,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手册,要对企业进行统一规范与处理,真正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在领导重视、员工积极参与、业务部门的牵头中提高预期效果。值得注意的一点事企业不可盲目开展信息化工作,需要跟随企业的发展要求,保证各项硬件设备的有序应用,真正打造高效的信息化体系。

2.做好企业管理的智能化,实现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企业的发展中,信息化也得到完善,然后在上文中笔者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缺陷,笔者认为在新时期需要制定智能化体系,需要做好信息交流、信息存储等,因为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会采取比较简单的信息存储器,这种方式并无法真正提高其管理效率。所以相关负责人需要从自身做起,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工作,可以从财务制度出发,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做好信息化处理工作,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将信息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招聘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

毋庸置疑,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且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推动性,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所采取的智能设备往往会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更加快捷与方便。然而,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中,始终离不开人才,只有保证人才的有效应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有序发展。其中企业需要招聘优秀的现代化人才,并且要保证所招聘的人才懂业务、懂管理、懂技术,能够对信息化技术有所认识,且在日常工作中一额可以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工作之中。还有一点还需要保证对人才的培训与教育,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优秀信息化人才到公司开展讲座,或者派遣企业人员外出学习,将新经验,新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带到企业,带入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可以完善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然后因为受到企业自身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比如系统闲置、缺乏专业人员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均会影响信息化的有序应用。在本文中,笔者从三点出发,分别是:企业做好定位工作,制定完善的信息化方案;做好企业管理的智能化,实现信息化发展;招聘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从多个方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期望为企业的有序发展奠定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丽君.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策略探讨[J].财会学习,2016,21:191-192.

[2]顾艳.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J].中国市场,2011,02:78-79.

[3]刘岩.以项目为核心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2:151-152.

[4]梁秋霖,陈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安装,2011,09:12-14.

[5]蒋洁敏.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J].中国石油企业,2011,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