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范文

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

第1篇: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

一、引言

理论和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美国早在1946年就由哈佛经济学教授Doriot成立第一家现代意义的创司ARD。此后,美国高效的风险投资机制极大地帮助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和发展,并孕育出微软、甲骨文这样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有“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之称的成思危先生不断呼吁推动中国科技投融资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而我国京津沪地区得益于积极学习国外投融资业的先进经验、充分发展创业投融资平台,促使科技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部地区的科教大市,武汉市拥有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一批全国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凸显其应有的地域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武汉市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尚不完善,科技中小企业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往往受到资金缺乏的制约。虽然现已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但是与武汉快速增长的企业投融资需求相较尚存在一定差距。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构建高效的、多位一体的科技投融资平台,依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另一方面,武汉市产业发展极具特色,既有钢铁、汽车、石化这样的特大型工业企业,也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因此,基于武汉产业的发展特点构建完善的科技投融资平台,将极大地推动武汉市科技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发展。

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关系到武汉市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基于武汉产业发展特点而全面构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如何结合武汉市产业发展特点与科技优势,依托科技投融资平台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武汉市发展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SWOT分析

1.武汉市建立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优势

(1)资金来源充足

风险投资资本来源与当地经济发展存在关联。武汉市GDP逐年增加,2008年比2007年增长26.04%;全口径财政收入每年以平均26.24%的速度增长;2008年人均储蓄余额达到29228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平均以14.64%的速度增加,而2008年增长率为24.57%①,如表1所示。

武汉的经济优势为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政府初期的引导资金、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合的服务体系的支持资金来源,以及本地潜在的社会资本。

(2)科技实力雄厚

武汉市作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区内有42所高校、56家科研院所、33所国家重点试验室及邮科院、华工科技等10家高科技企业,每年涉及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五大产业②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2008年武汉市受理专利申请11270件,授权专利5329件,分别比2007年增长25.03%和31.78%。专利申请与授权均超过全省总计百分之五十③。经市级评审上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15项④,获批98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共获资金3338万元,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另外,2008年武汉市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亿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和参与的计划项目达341项,扶持经费达11575.49万元,占总体的38.58%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实现1752.62万元,为全省总产值的52.29%⑥。武汉市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均体现了快速增长的特点,为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提供科技吸引力。

(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

以东湖高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武汉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通信为主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现代装备制造等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武汉・中国光谷”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集群。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也逐步加强,累计拥有发明专利223项,拥有欧美日专利21项。2008年注册商标35项⑦。

2008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297家,同比增长13.19%;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80亿元,同比增长41.82%⑧,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光谷”等为主导发展力量,区外高新科技企业积极靠拢的产业集群示范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的趋势。由博弈理论分析可知,科技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大大提高整体获得风险投融资的可能性。

2.武汉市建立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劣势

(1)武汉市风险投资行业尚未完全成熟

武汉风险投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全国已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京、沪、深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针对科技中小企业,武汉市目前缺乏有关的贷款担保、评级和风险补偿机制方面的信用档案制度和风险投资制度体系;针对风险投资公司,截至2009年,武汉地区风险投资公司有12家,仅为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约五分之一⑨。大量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仍在等待创业板上市的机会,主板上市企业屈指可数。

(2)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品市场转化亟待帮助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用途也主要是在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流动资金,所占比例高达61.7%⑩。而风险投资仅关注投资回报率,在产品的短期利润完全取决于当期的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产品的战略意义和整体产业规划往往被忽视,重点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化软着陆存在一定的困难。

3.武汉市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机遇

(1)国家与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出台

《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明确把发展风险投资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不仅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方面做出方向性规定,而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和企业、私人参与风险投资设立和管理。

湖北省近日全面启动“12万亿”引资计划,将综合财政、信贷、直接融资、吸引民间资本等多渠道进行筹资。而武汉市东湖新区每年获得1.5亿元专项资金进行高新产业开发。

武汉市出台的相应措施,如2亿元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方案、“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武汉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助推计划”等,使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宽泛化得以确保。与以往“火炬计划”、“百星工程”、“全民创业”、“创新型企业”等特色工作相结合,将全面推进科技中小企业与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风险投资与国外投资发展较快

武汉市于1988年开始尝试风险投资。此后作为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机构,武汉“世博科技”项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6月成立。之后又成立了东湖创司、开元创司、华工创司、华汉投资管理公司等10多个有影响的风险投资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

从1999到2008年,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09%,外商直接投资稳步上升。仅2008年,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如图1)。合理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外资中的放大效应,有助于提高投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促进武汉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申报“新三板”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将在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方面,争取证监会尽快批复东湖高新区“新三板”(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市场交易。由于门槛相对主板、创业板较低,被称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的孵化器的新三板将给“光谷”众多中小企业融资带来除“两型产业”发展基金、信贷试点等外更多的选择。“光谷”新三板储备企业目前已达144家。其中,武大有机硅、“海创”电子、科益药业、蓝星科技等4家申报材料已获中国证券业协会预备案受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4家已通过券商内核。

4.武汉市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威胁

(1)武汉市金融业人才流失严重

湖北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金融投资产业人才十分缺乏。而武汉留住人才的比例也不容乐观,许多具有风险意识的人才均流向了沿海风险投资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本身的复杂与专业性,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大量具有战略眼光、专业运作能力、丰富行业经验的投资管理者。武汉市如何培养、吸引和保留相关金融人才将成为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2)与风险投资发达城市的差距明显

目前国内风险投资案例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地区。2008年三地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分别为664.82亿元、288.48亿元、439.26亿元。而武汉所处的中南地区整体总量仅为50.52亿元,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与新募集风险资本量也相对缺乏,如表2所示。可见,武汉市风险投资的发展在吸引资本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相关发展建议

目前,武汉市在经济、科技实力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同时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但由于武汉市的风险投资模式相对单一、处于低发展水平阶段,难以满足科技中小企业创业的投融资需求,也远远不能充分实现优质科技项目的市场化发展。

因此,武汉市积极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采用多种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将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内经济、科技、高新技术集群优势,促进风险投资与科技中小企业的对接。通过SWOT分析如表3,得出以下发展建议。

(1)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可以解决高科技企业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担保难的问题。即政府部门将专项资金存入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或科技担保公司在指定银行的专户,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放大贷款规模。由于企业能以自有知识产权质押和企业信用作为反担保,产权质押资金可为实物抵押条件不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

(2)建立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与引导基金

通过建立武汉市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等,对创业投资机构因投资失败而清算或减值,或者退出风险投资项目发生损失等情况可以从风险救助专项资金获得部分补偿。同时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参股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和与合作机构联合投资的方式,引导并放大创业投资,推动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用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资金的形式,据其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实际投资额,对经认定的创业投资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3)加大对研发创新的补贴力度

根据武汉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鼓励科技型企业进行原创性的研究开发活动。由企业上年度实际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对于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某个时间段内的持续性补贴。同时,对于获得发明专利的企业以及被列为专利培育试点的企业,同样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在科技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化转化阶段,政府拓宽对产品的首购与订购范围,将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政府应为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外部环境条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面专业人才出来创业,最大程度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同时优化科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在相关行业建立外部人才引进机制与本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项鼓励与补贴政策,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的投资管理者进驻武汉。如为创业企业家们开设专业的风险投资培训课程等,使科技中小企业管理者最大程度的了解风险投资并利用风险投资,从而逐步建设本地化的人才队伍。

(5)实施科技品牌培育计划

武汉市应当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品牌企业,通过树立系列科技产品品牌形象以带动本地区整体产业发展。作为先导发展的科技品牌企业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完善的企业创新机制、相应的科研投入、一定的经济规模、良好成长性、良好的信用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等。推动科技品牌企业面向国际市场进行自主创新,在企业内部完善现代管理制度,从而带动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共同形成富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产业链和产业群。

(6)定期组织科技创新项目展会

定期举办科技创新项目展会,有助于解决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与创业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机构、商业银行等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展会能让更多的优秀科技创新项目有机会与中外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代表进行投融资方面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建立起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四、结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以美国硅谷为聚集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发展推动了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关系到武汉市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也是武汉城市圈实现“两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武汉产业发展特点全面构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结合武汉市的科技优势与产业发展特点,依托科技投融资平台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将对推动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年版)》。

②《武汉市关于全力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武汉市政府,2009年12月。

③《湖北省统计年鉴(2009年版)》。

④《2008武汉市民营科技工作年报》,武汉市民管办,2009-7-14。

⑤《2008武汉市创新基金工作年报》,武汉市创新基金管理中心,2009-7-14。

⑥《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年版)》。

⑦《武汉市科技局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2009-04-10。

⑧《2008武汉市民营科技工作年报》,武汉市民管办,2009-7-14。

⑨《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名录》,《2009中国风险投资年鉴(附录)》。

⑩《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研究》,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促进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探析》,吴宇军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

《2008武汉市民营科技工作年报》,武汉市民管办,2009-7-14。

《创业投资中政府引导基金的SWOT分析》,姜博,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创业》。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对接问题探讨》,张安洁,《财税金融》。

《论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协调发展》,卢建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9中国风险投资年鉴(统计篇)》。

参考文献

[1]锁永军,高燕.安徽发展风险投资的SWOT模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5).

[2]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研究[R].2009(5).

[3]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4]张安洁.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对接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5]吴宇军,彭华涛,王峰.促进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