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的发声练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得力生注射液;原发性肝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ACE combined Delisheng therapeutic value to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The treated 85 cases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46 patients received TACE combined Delisheng therapy) and control group (39 cases, only received TACE), mak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o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nd improvement to the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56.52%) and the control group (41.03%)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rate (65.2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3.5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words: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Delisheng; Primary liver cancer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得力生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资料,研究观察该种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近期疗效及后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得力生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肝穿刺病理活检后确诊。85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58例、女性27例;年龄43-78岁,平均(67.9±10.8)岁;CT显示肿瘤范围在4-10cm,平均(6.5±2.1)cm。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均给予局部麻醉,行股动脉穿刺,将5F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造影,用超滑导丝将导管远端置于肿瘤供血动脉中,采用阿霉素类、羟基喜树碱、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肿瘤血管。4周后根据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肝脏瘤灶内的碘油沉积浓密、瘤组织坏死情况、有无新病灶出现等考虑是否重复化疗栓塞,治疗2次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介入及化疗方案相同。(2)试验组39例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加用得力生注射液(北京正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35)50ml/d,静脉滴注,连用15-20天为一个疗程,行第2次化疗栓塞时再重复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1)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后若KPS评分升高10分为提生活质量高,减少10以上为生活质量下降,分支改善在10分以内为保持稳定[1]。(2)近期疗效:根据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估标准RECIST标准),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稳定(SD):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未PR,或增大未PD;病灶进展(PD):肿瘤最长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以“CR+PR”为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例数(%)]”形式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X2)检验,P
2. 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52%,对照组为41.0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
2.2生活质量改善
经治疗后,试验组46例患者中生活质量提高有30例、保持稳定11例、下降5例,改善率为65.22%(30/46);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生活质量提高有17例、保持稳定13例、下降9例,改善率为43.59%(17/39),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37;P
3讨论
原发性肝癌一般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大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已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尚有手术切除指征的患者不足20%。而目前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主要治疗机制为阻断肿瘤血供及局部化疗作用,使肿瘤缺血性及化学性坏死[3]。近年来中药或生物制剂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中药制剂得力生注射液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发现该种联合方案较单纯化疗栓塞有更高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但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显示联合方案都有显著的近期疗效,笔者分析可能与本研究所选样本数量偏小有关;另外通过对比联合方案治疗与单纯化疗栓塞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发现联合方案组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更加显著,提示得力生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分析这主要与得力生注射液具有促进癌细胞再分化及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抗癌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联合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以及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增进食欲等因素密不可分。综上所述,得力生注射液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时应用能增强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抗癌作用,并且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声乐教学 特殊练唱法
一、“哼鸣”练声法
歌唱家卡鲁索认为“闭口练习对声音的灵活性非常有好处”,许多歌唱家每天都要闭口练习,闭口哼唱使声音增加灵活性,而又使声带得到休息。哼鸣练习不仅能训练嗓音,同时还能治疗嗓音。但是,正如世界上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性一样,哼鸣练习也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得当或者训练不得法,同样也会给嗓子带来麻烦。
二、“打喷嚏”练声法
具体训练方法:当气息自然深入地吸到横膈膜以下后,在利用气息吹动声带振动发声的同时,再利用喉内“声流振波”向口腔外喷射的力量吹动双唇弹动发声,这样发出的声音,由于应该用力的会厌、后咽壁、鼻咽部、软腭、小舌乃至上颌关节以上的肌肉与器官等都已有序地按比例用上了力;而不应该用力的喉头、舌根、下巴等部位在游戏性的打嘟嘟过程中都已相应放松下来了,因而,合乎科学发声状态,能获得理想的高位共鸣的“嘟嘟”音。
第一步先练习“气声嘟嘟”,即仅用深气息吹动上下嘴唇弹动,并不振动声带,发出类似风吹进窗缝隙引起糊窗户缝的纸片弹响的“嘟嘟”声。这种训练非常简单,属于一种纯游戏性的生理活动。
第二步,是在深呼吸状态下,运用具有足够动压的气流,既促使声带振动,又促使上下嘴唇弹动,在不顾虑音高的前提下,无拘无束、随意地发一个响亮舒展的“嘟嘟音”。
第三步,是按照练习曲规定的音准、节奏、旋律音调“打嘟嘟”。一般应从中声区开始,然后再半音递进训练,直至自己能发出最高音后,再依法下行练习。由于“嘟嘟音”大都属于声带在局部振动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因此,其振动频率往往较高,这种练唱法对发高音能力较差的歌手来说,无疑将会带来较大裨益。
三、“打得得”练声法
此练声法与“打嘟嘟”练声法颇相似,都是运用从肺部呼出的深气流吹动口腔内的某一器官有意识地轻松弹动,同时带动喉内声带振动发声。其所不同的是,“打嘟嘟”练唱法指的是利用嘴唇轻松弹动的感觉来带动声带振动发声;“打得得”练唱法指的是利用舌头的轻松弹动感觉来带动喉内声带振动发声。在具体训练的方法步骤上两种练唱法基本相同。
四、在“假声”的位置上放大成“真声”的练唱法
这里所说的假声,并非指那种空虚、飘浮不能放大的纯假声,而是指具有深气息支持的“穿透性能”很强的,从高位置发出来的细而亮的“微声”。这种微声练声方法的步骤是,首先喉头松开向下挡气,喉咙打开,在喉室、喉咽呈一个细而较长的小开管的状态下,运用“像吹箫那样的感觉”发出细小而有力的假声。在训练中,如果唱假声有困难,可以先用“吹口哨”发哨音的办法把假声带出来,然后再模仿吹口哨的状态以及“哨声”,发一个时值较长一些的闭口元音。
当这种假声的位置找准了,发出的假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感到发音稳定且具有力度后,接着就可以在所找到的假声位置上逐渐增加力度放大成真声了。
五、“半声”练唱法
在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许多早期声乐著作中,很多都提及半声唱法。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录制唐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的著名咏叹调《偷洒一滴泪》的唱片时,全曲均采用这种唱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利用此法训练,须将音量缩小1/2,声音发出的基础是非常明显的“u”元音的喉头位置。卢齐厄·马南对演唱“半声””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发声时唇部不起作用,喉头明显降低,咽腔下部张开得相当大。开始半声唱法之前,要练习哼唱,以活跃鼻、头、咽共鸣腔。这些共鸣腔对于半声唱法至关重要。此外,歌唱者还必须改变姿势。”发声练习用浓暗而共鸣洪亮的喉头“u”音,发出的声音从高位呈水平方向,后向前靠,声音的集中点在鼻咽腔内软腭向下弯折处。这样高位安放声音,鼻腔和头腔共鸣就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六、“咽音”练声法
在意大利早期的歌唱者中曾有这种论点:胸声(中低声区的真声)是喉部声带振动后发出来的,高声区的声音(响亮的假声)则系将咽部调节成类似吹箫的口唇那种姿态吹响的。近300年来,意大利的声乐教师们都十分注重这种声乐技法的研究与运用。他们强调,无论哪一声部的歌唱家,都应具备发“咽音”的能力,并且还要把这“咽音”在低音方面结合说话的声音,而在高音方面结合“假声”,才能使歌唱家具有合乎艺术歌唱要求的发音能力。
第一步四个有关肌肉的不发声练习
第二步用张大口的姿势发咽音的练习
第三步哼咽音的练习
第四步用张小口的姿势发咽音的练习
第五步用发咽音方法发准确音高的声音的练习
第六步用发咽音的方法结合唱不同母音的练习
第七步单独用咽音发u母音的练习
第八步用“打开喉咙”的方法结合咽音歌唱的练习
音乐练声技巧
一、“蛤蟆气”练习
要求身体站稳,慢慢吸气,吸到胸腔饱满以后,一方面尽力保持胸廓饱满状态,另一方面动用横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讫进行“吸气”和“呼气”。开始练习时速度可以慢些,练习时间可以短些,熟练了速度再加快,练习时间再长一些。感觉劳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这个练习可以解决歌唱中的气息控制问题。
二、张口练习
要求用手固定下巴,颈部稍微前倾,用抬头的方法促使嘴巴自然张开,头往上抬,眼睛往上看,然后嘴巴自然闭合,如此反复,每次练习几十次。这个练习可以解决唱高音时的口型和头腔共鸣,能增大音量,使音色更加甜美。
三、“气泡音”练习
步骤是吸气,放松声带,发出类似水面上冒出无数气泡一般的声音。要求气息要平稳,气泡由大到小。这个练习能提高声带的技能,使低音更加淳美。
四、推舌骨练习
步骤是微笑,张嘴,用中指和食指按住舌骨(在喉结上方的突出部分)将舌头推出(舌头自然伸出口外,舌头本身不用力)。这个练习可以解决喉头的紧张问题,使声音更加明亮。
五、哼咽音练习
练习的口诀是:小腹收缩人站定,胸部饱满有精神,脸带微笑露上牙,脖子绷紧不松劲,小腹一拎象喊人:“嗳”、“嗳”、“嗳”这个“嗳”音有点象英语的音标“ei”音,感觉声音好象是在眉心处发出来,从鼻子后面直通头顶。“嗳”音练熟了,可以加入音阶训练,这样效果就会更明显。
音乐练声技巧方法
一. 吸 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二. 呼 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 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三.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四. 唱歌的共鸣
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
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歌唱的基本状态 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
共鸣的位置 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 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 唱歌练声法(9法) 唱歌最令人沮丧的事,莫过于走音。 一咪在手满以为唱它一回轻轻松松,谁知道没有人在场还可以算中规中矩。那晓得在众人面前唱歌,歌声会变了调,连呼吸都不受指挥。 好歌慢慢练,既然喜欢唱歌,「走音这问题非要解决不可。 基本法第一条:练气,练气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声,一次光是呼吸,来回十多次后,唱一首喜欢的歌,唱时一定要口型如半月。
方法一
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气,跟着微微乘着气息由 I 至 I 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气,快速而又畅通的亮声「呵出音阶。 此法有助增加气量以及发声明亮。不过,有些练唱者共鸣较浅窄,可能经过有「动机的锻炼发觉喉紧气速。如遇到这情形。请倒一杯温暖的白开水…… 诗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继而用手按摩全颈及喉咙,如此这般,有助血液循环及开阔胸腔及口腔共鸣。
方法二
请两手轻傍左右两边肋骨(腰上一点),然后吸气,在吸气时要感觉到两边肋骨横向扩张,手请仍保持原状,跟着收小腹把气呼出,呼气之时保持扩张两边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气。这「一式的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强,同时亦提升人体张力。唱歌的首要条件是有声有气。好了,是否觉得胸口涨闷,甚至头重喉咙干涸?用一小茶匙红茶叶加些冰糖,重温上次所写的:「喝一口,拍拍胸口。不过今回拍的地方范围多几处,连腹部亦拍拍它,对练声练气非常有效。
方法三
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 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 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请各位网友切记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废。
方法四
丹田发声是所有圆润、明亮、美的声音出发点。不过要达到声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尝。努力加油进入第五式━━ 合咀“Hum”1 2 3 4 5 6 7 I 再从高声区“Hum”回起音点。练声时两旁肋骨微微向横扩张,声音要发自小腹直通达至鼻梁,而喉咙一定要放松。 目的:是发展鼻腔及口腔之间的共鸣。 又是一句老话,温故知新。
方法五
震音 及弹跳音━━ 1. 吸气 ,气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阶 ,发声时,两边 肋骨 微扩张, 小腹 与双唇配合弹跳。 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 1 至 I。 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
方法六
重点是练习 咬字 清楚。 首先把发 声部 份调整, 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 二.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三.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 口腔 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 这是练习 吐字 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
方法七
有朋友问:「唱歌走音, 高音 不成, 低音 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开口难听,我该如何?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现在就“走音”作题目。 1.慢慢扩张“ 横膈膜 ”,深深吸气,支持着不要把气呼出。 2.支持的气息到了顶点,马上用手以快速节拍;拍拍胸口大声用不规则的“呵”音随气而“呵叫”。 3.两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头部,力度要适中,目的是令 头腔共鸣 提升。 注意:这招非初学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来访客,敬请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点,后会有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13-01
笔者通过对长期以来的声乐学习的总结,对声乐理论与相关教学指导有了完整的认识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其中包括童声训练应注意的教学事项(时间长短上、音域范围上、换声点、变声前后男女区别上等),声带特点决定声种(长短、薄厚等),唱歌姿态的重要性(平视稍微向下,胸口自然挺拔,男女站姿的不同),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重复性、反复性、实践性、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条理的训练,同时强调:很多音乐教师比较急切地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唱大作品、过度训练高音等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声乐训练过早并不是一件好事,由于生理原因,在换声点之后一段时间训练为时不晚。
1.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我们在练习发声的过程中音量都不宜过大,要在气息均匀的基础上弱声唱,做到弱唱弱练。例如,先打嘟噜音阶12345671217654321,接着不要停唱元音O或是U ,注意嘟噜的气息量多少,唱的时候气息量就多少。(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气息量的问题,个人觉得80%适当,甚至用的越少越好,控制十分重要)。
2.发声练习有很多,但哪种适合我们呢?――可以先练习跳音,再练习连音。如果跳音做不好,可以先说话,说着唱,说着起音。比如A、E、I、O、U五个元音练习,可以先把它说出来,吟诵出来,跟着音高吟诵出来,再带进去练习跳音,跳音练习好了就练习长音。
3.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歌。举个小例子,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中的一首小作品“Ca ro mio ben”。美声专业的学习者应该知道,美声讲究的是直接,就是唱歌时要直接同时清楚,还要连贯。这要怎么做呢?就是吐字要快,声音落在元音上,外嘴不可以动,这样容易改变口腔的内部状态。《我亲爱的》第一句“Ca ro mio ben”唱的时候,声音很快落在“a o o en”上,要是这样细细地讲究声音的话,其实一首小歌曲也是很需要想法的。
4.换声区的问题――如何换声?
换声时我们的反应是声带使不上劲,声音容易不干净,这时候,我们就不要硬使劲了,可以像前面所说的弱声唱一样一带而过,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可竖着换声,在中低声区时是真声较多,一开始就竖着唱,换声时也保持竖着的口型,同时抬高上颚,这个练习可以用“O、U”元音进行训练,
5.呼吸
我都知道,呼吸是两部分组成:一呼一吸,那么我们歌唱中的气息说的是呼气还是吸气呢?正确答案是吸!举个例子,我们唱歌经常说要“打开”,只有在吸气时才会是打开的状态,而歌唱就是要保持这种“打开”的感觉去唱。吸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闻花、打哈欠等等,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口鼻同时吸。在唱歌的过程中不要关闭口腔,直接吸着唱。
打开固然是对的,但开太大声音就是暗淡的,感觉全被咽喉吞进去了,这种声音也是错误的。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声带小结,不可取。那么如何适度地打开?如何保持这种打开的状态,以至于不会扯脖子上不该有的外力?是不是脖子就不应该有任何力量才对呢?我做了一个练习,让脖子彻底地解脱、放松,这种想象之下的发声练习让我感觉到声音是在高空飘着,有点发虚、不结实,那么这是不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脖子并不是完全不出力的?我又做了一个练习,爬音阶练声中,先说话,吟诵出来,用a唱音阶123456712……感觉会好一些。
下一步我找了一首我最近唱过的歌曲《人们叫我》,这是一首需要好的气息才能完成的作品,一是速度相对比较慢,二是普契尼的作品相对比较自由,不好把握。如图(一),no~Mi之间直接有一个连线,同时上方还有一个渐强记号,这说明这两个不同的音高、不同的词之间要唱得统一、连贯,并且要加强力度。这块对我个人而言,要想唱好是一个难点,从降7到高音3,从低到高,跨度为四度,虽然音不算高,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使用脖子上的拙力,会造成no和mi两个音音色的不统一。
办法:本人目前的水平还比较浅,不能完全掌握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但经过个人的练习及课堂上老师的提点,我首先按照音高把词吟诵了出来,简单地讲就是说出来。说通顺了后再唱,唱的时候注意在词与词之间外嘴不要大动,辅音不宜快过,声音要快速地落在元音上面。最后就是要有预知感,在唱no时就要想好Mi。同样容易出现此问题的地方还有图二位置,“-quil~la e”这句同样如此。
关键词:声乐学习;歌曲《摇篮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48-02
一、学习一首歌曲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这首歌曲的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大概意思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摇篮曲》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佛拉兹·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歌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校教师。舒柏特的童年是贫苦的,但家里人都喜爱音乐,使他自幼就接触到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和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促进了舒柏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
歌曲背景故事: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他19岁时以克劳迪乌斯的诗谱写的。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二、朗诵歌词
歌词的朗诵于我们而言,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在我国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朗诵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歌唱语言训练的主要手段,而且效果显著。一方面是因为朗诵于歌唱艺术的表现都要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歌唱的朗诵艺术在发声方法、气息的运用、共鸣效果都与歌唱存在很多的相同之处。在歌唱中,字正腔圆很重要。字不正,音必定不好听。不好听不仅在于歌中唱词意义使人难以分辨,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字误、语病,“不正”的歌唱之声会频频刺耳。这些论述都充分分说明了朗诵在歌唱语言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初学者在歌唱学习中要加强朗诵的训练。
三、学唱歌曲
正式的学唱歌曲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音频视频资料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要学唱《摇篮曲》这首歌曲,可以在网络上,电视上甚至图书馆,找寻这首歌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很多的艺术家都特别偏爱这首歌曲,对这首歌曲的深情演绎的版本达到几十乃至上百种,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哪一个艺术家的演绎。
(二)对歌曲旋律有了一定的熟识后
作为艺术学院的学生,我们都必须进琴房,一个音一个音的对歌曲进行学习和演唱。在正式演唱歌曲之前,我们首先要打开喉咙,进行一系列的发声练习。首先是我们要知道歌唱的基本姿势,歌唱时,头要正,颈要直,眼睛平视前方,自然挺胸,双肩下垂,张嘴,下巴放松,双腿站立一前一后,也可以两脚一致,与肩同宽或稍宽。重心放在脚上,双手自然下垂,收腹提臀。然后是进行歌唱呼吸的练习。吸气时腹部鼓起来,气沉丹田,贴着咽壁吸着唱,胸口放松,气息下叹,腰部扩张。在发音时,胸口不能憋气,声音灌于头顶,气息落于脚底,。在对元音进行发声练习时,音的跨度不宜过大,初学者以三度练习为宜。
在开口练习进行一段时间后,以打开喉咙,打开腔体为宜。接着就是对《摇篮曲》的学唱。在唱这首的歌曲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呼吸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声音和呼吸密不可分,尤其是音量的控制绝大程度取决于呼吸的控制。演唱艺术歌曲时,过大的音量会破坏歌曲诗意协调的意境美,对于《摇篮曲》的演唱更是如此。《摇篮曲》表现的是母亲哄婴儿入睡的安详场景,意境宁静和美,整体速度较为舒缓,因此不需要用大幅度变化的强烈音量进行表达。要做到音量符合要求,就要先调控好气息的力度,使声音紧紧依附于气息上,这样才能自由掌控声音大小。在演唱时,起气要均匀、流畅;发声时,要把持好呼出气量;换气时,要尽量保持自然,避免忽轻忽重的情况。例如,在演唱第一句与第二句时,为了展示出连贯的声音,就要做到气息极度柔和的转换。在进行第二乐句第二小节的处理时,可依据休止符多停留一段时间,用来吸饱气,为下一乐句的起唱做好准备。
针对《摇篮曲》的风格特性和呼吸要求,笔者总结出以下气息练习方法:吸气时,用口吸吸管的方式将气流松到腹部而不是胸肺部,直到腰腹部气息充盈,膈肌达到紧绷状态为止,此时的状态类似于民族声乐中的“气沉丹田”。由于《摇篮曲》表现的场景氛围是和美安静的,因而换气时,演唱者也不要过于急促猛烈,要快呼慢吸,做到不为人所察觉的气息转换。呼气是发声的依靠,呼气时,演唱者要均匀吐气、慢慢放松膈肌,平稳发声。笔者在以上联系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摇篮曲》的呼吸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气息练习同具体的动作相联系,更加易于找准自己呼吸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改正。运用上述呼吸法则,学生艺术歌曲的演唱能力大大提升,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
2.对咬字、吐字的要求
声乐艺术起源于意大利,因而更多声乐学习者接触的专业语言就是意大利语。而《摇篮曲》是德国民谣,其咬字、吐字方式均以德语为背景,作为中国声乐学习者来讲学习德语发音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德语的咬字、吐字不同于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又明确利落的辅音和清晰的纯原因,而德语则有着复杂的变原因和众多辅音群,因此要在演唱《摇篮曲》时,表现出德语发音的清晰度也就变得非常不易。在进行《摇篮曲》演唱时,很多学生会出现咬字丢失辅音、吐字连贯的情况,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达。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摇篮曲》演唱中的德语吐字、咬字注意事项,以及培养德语发音的方法,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演唱中不要拖尾音或加尾音。如演唱《摇篮曲》中的“Fa?t”一词时,最后一个音节是清辅音“t”,但很多演唱者却不自觉地在尾部加了一个“e”的尾音,唱成了“Fa?te”。又如,在“beschützt”加了尾音“e”唱成“beschützte”等等。二是,掌握好德语中“r”的发音。《摇篮曲》中又许多涉及“r”音的单词如,deiner、der、lauter、warmer等等,由于汉语中未曾接触过颤音,所以大部分初学者都很难唱准这一音素。笔者认为可选用以下方式练习“r”音:嘴里含水,仰头将水停在舌根两侧,振动声带促使水带动小舌一起振动,进而发出“r”的颤音。反复练习,直到不含水也能发出“r”音为止。三是,区别“ch”和“csh”发音。在《摇篮曲》歌词中,有许多带有这两个音节的单词,如schlafe、beschützt、wünsche等,因此清楚区分“ch”和“csh”对于歌曲表达很重要。演唱者要知道“ch”是轻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嘴唇聚拢呈圆形,舌头平放,舌尖抵住下门牙,伴随类似母音“u”的发声发出类似于汉语“西”的声音。而“sch”则与“ch”不同,它虽然同是不震动声带发音,但发音时舌尖卷起并悬空,类似于汉语当中的“十”。
3.对音乐表现的要求
通过《摇篮曲》的乐谱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乐曲音域较窄,音程跨度只有9度,旋律大多集中在平稳的中声区,因此,要更好呈现乐曲特征,就需要歌唱者掌握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具体来讲,可参考以下方式:
首先,歌唱者要把握住歌曲的节奏速度。例如“摇篮摇你快快入睡”一句就需要演唱者把握住倚音特点,放慢节奏,这样才能将音乐中附点四分音符变现出来。演唱者在演唱时不要赶拍子,要紧跟钢琴伴奏起声,这样才能保持音乐表达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不因为节奏失准而中断,从而达到用人声表现摇篮摆动的效果。
其次,歌唱者要注意歌唱的力度。《摇篮曲》的力度为pp,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注意用较弱的音量与力度来表现歌曲,这样才能将歌曲要传达的动人情景呈现出来。在进行弱声塑造时,歌唱者要建立强大的气息支持系统,在起音处控制好发音管的气流量用轻柔的音色发声。例如在演唱第一小节的“langsam”时,歌唱者为了表达出母亲对孩子深厚的爱,就要以下沉的柔和力度发声,并且将这一状态持续保持下去。
最后,歌唱者要注意歌曲表现的整体性。艺术歌曲是人声与伴奏相结合的音乐表达形式,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充分考虑音乐表现的整体性,不能忽视或压制任何一部分的表现力。在演唱《摇篮曲》时,歌唱者要配合间奏部分共同表现音乐形象,不要刻意突出人声。例如在演唱每个小节第一拍时,歌唱者要紧盯重音符号,用稍大的音量起音,但注意不要完全盖过钢琴伴奏的音量。又如,在第三小节演唱时,歌唱者要伴随右手连音的流畅感持续发出柔和的声音,踩准每个音符,呈现出声乐、器乐融为一体的和谐美。
四、结语
作为一名声乐初学者,我们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我们该做的一点一滴。没学一首歌曲,都应该有对歌曲创作背景的大致了解,然后是字正腔圆,不厌其烦的对歌词进行朗诵。最后才是对整首歌曲的深情歌唱,把曲作者,词作者的真正意图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凤岐.世界音乐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01).
[2]郭秀琦.朗诵在歌唱中的作用[M].甘肃教育2009年第21期,2009:1004—0463.
[3]刘妹.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艺术表现[M].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4]谷穗.冬之旅[M].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科教文汇,2007(01).
一、起始五分钟让孩子静下来,它是听觉训练的始发地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充分、有效地安排课堂起始五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活动,这不仅可以使孩子们马上静下心来,还可以吸引他们集中注意力倾听音乐,从而产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为今后的听觉训练打好基础。
起始五分钟听觉训练的内容很多,如音符、节奏、旋律、主题等等的听辨练习,可以根据每节音乐课的需要设计安排。
如“五分钟主题听赏活动”。上课铃响后教师播放学生已经演唱过或聆听过的曲子的主题,当孩子们听到熟悉的音乐就会立刻静下来,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演唱和表演中,充分感受音乐课的轻松和愉悦,同时还会保持对歌曲持久、清晰的记忆。也可以安排本课时将要新教授的音乐主题,当孩子们听到新的曲子会特别好奇,也会听得特别认真、仔细,还会找出音乐的特点,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还可以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充分准备的课外音响或视频音乐,这些欣赏内容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积累很多好的音乐素材。
又如“五分钟节奏反拍”游戏。三年级小朋友在学习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后,就可以进行“节奏反拍”练习了。方法是请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打节奏(教师打的节奏以两小节为宜),然后请孩子把教师拍的两小节节奏的顺序换过来,再拍出来。如教师拍“ × × | × × |” 的节奏,听三遍以后,学生就用“ × × | ×× × |”的节奏拍出来。游戏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集体练习、小组竞赛、同桌比赛、“开小火车”等多种形式进行。不同的年级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节奏来做“节奏反拍”练习,还可以变换方式,如“回声节奏”游戏、“节奏接龙”游戏等等。此类节奏游戏要求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倾听的基础上开展,它很强调学生的听觉注意和听觉记忆。
这样,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听辨练习在课堂前五分钟循环往复、日积月累,使小学中段孩子的音乐感受力、音乐听辨力和音乐记忆力得到锻炼,感受与欣赏音乐知识的经验得到积累和发展。
二、起始五分钟让孩子哼起来,它是发声练习的主阵地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而发声练习是歌唱教学的一个准备环节,是唱歌技能与方法的集中训练地,是学生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
三、四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歌唱能力,但还不稳定。我们可以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他们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声情并茂地演唱服务。
一般来说,课堂上的发声练习时间太短达不到良好的练声效果,太长则要影响教学进度,最好是三到五分钟,因此最适合安排在课堂起始五分钟,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用的练声曲篇幅要短小、精练,一至两个乐句就行了;也可以是结合本课时的歌曲内容, 教师有的放矢地自编短小练声曲,因为不同的歌曲需要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与方法,通过发声练习为歌唱教学做好准备。
比如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就可以选用轻巧灵活的练声曲,如第六册第五课的《剪羊毛》,我自编了下面这段发声练习曲:
洁白 羊毛 像那 丝绵,锋 利 剪 子 咔 嚓 咔 嚓 响
引导学生用集中、明亮、短促、有弹性的声音和轻快活泼、热情欢快的情绪来歌唱。又如本课中《小小羊儿要回家》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可以用连贯而流畅的练声曲:
引导学生用平静、柔和、甜美、舒展的声音和亲切、深情的情绪来歌唱。
还有像第七册第二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坚定有力的歌曲,可以选用适合雄厚、有力、饱满的声音和热烈、激动的情绪歌唱的练声曲。有些歌曲对歌唱呼吸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演唱时要求学生能够控制呼吸的渐强、渐弱和速度的渐快、渐慢,因此可以将练声曲设计成渐强、渐弱或渐快、渐慢进行发声练习。如果学唱的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还可以设计简短的二部练声曲来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音程概念等等。
短短三五分钟的发声练习,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声,能让孩子们打开口腔,正确地认识歌唱的呼吸和发声的共鸣,并能将自然圆润的声音很好地运用到接下来的歌曲演唱实践中去,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起始五分钟让孩子乐起来,它是音乐实践活动的竞赛地
三、四年级的孩子大都活泼好动,爱唱爱跳,乐于表现自己。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设计“五分钟赛场”栏目,让他们在课堂起始五分钟通过音乐竞赛、自由表演等活动乐起来;在积极参与动、听、唱、演等活动中巩固知识、增强记忆、活跃思维、发挥特长。
如“五分钟竞赛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将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不仅让孩子提高了兴趣、活跃了思维,还加深了理解、提高了技能。比如三年级的《跳格子》游戏:在音乐教室的地板上画九个格子,格子中间各贴一个音符,它们分别是6(la,)、1(do)、2(re)、3(mi)、4(fa)、5(sol)、6(la)、7(si)、i(do’)各音。游戏开始前分组让小朋友在格子上跳一跳、唱一唱(跳到哪个格子就唱出这个音,教师在琴上弹出这个音,帮助学生唱准它)。游戏开始分两人一组进行,一个小朋友唱出音名,另一个小朋友就跳到这个音的格子中。各组竞赛(每次游戏安排五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配合得最好、唱得最准。以后将过渡到教师弹单音请小朋友听,并迅速地跳到格子中,比一比谁听得准跳得对。五分钟的时间,简单易行,生动有趣;孩子们兴趣浓、兴致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唱名与音高,还提高了视唱能力和听音能力。
又如“五分钟小小音乐会”。“小小音乐会”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表演活动,方法是请一位孩子当主持人,其余是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乐器手等表演者,由主持人请表演者(每次两到三人)上台表演自己准备好的节目,然后再请全体同学评出本次音乐会的“最佳表演者”,获得“最佳表演者”称号的同学可以在期末考评中加分,以鼓励每一位孩子主动参与音乐会活动。音乐会上的表演,给了学生更多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使音乐课堂多姿多彩、韵味无穷。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表演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情感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指出:“通过发声练习及歌曲演唱使学生逐渐掌握各项歌唱技能,不断提高演唱能力。”可见,发声练习和歌曲的演唱在声乐课中是相互关联的,但某些初学声乐演唱的学生,片面地追求发声的方法,忽视了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其演唱变得空洞乏味,缺乏艺术感染力。因此,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学,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让学生能以情带声地歌唱。
一、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从音乐作品中获得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情感是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中的情感能够让音乐的美尽展无疑,能够让人对音乐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让音乐作品能够引起听者情感的感染和共鸣,并且在愉悦的身心体验中感受到音乐传达的情感。所以音乐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一)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和背景,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歌曲是艺术家情感的产物,每一首歌曲都有其创作的背景,对歌唱者而言,每拿到一首歌曲,我们都要认真地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观看或倾听歌曲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在教唱《梅娘曲》时,笔者试图不讲歌曲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听伴奏演唱,较多的学生把《梅娘曲》理解为优美抒情的爱情歌曲,后来了解到歌曲的背景:《梅娘曲》写于民族危亡的三十年代,是同志的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剧中表现一位南洋华侨青年不甘祖国被日寇践踏,毅然投入伟大的,不幸负伤,神经也受到损害。他的爱人梅娘闻讯从南洋赶来看望他,但他已认不出梅娘,梅娘为了唤起爱人的记忆,唱出了这首曲子。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后,掌握了歌曲的真情实感,能如泣如诉地把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
(二)认真分析歌曲中的歌词,理解其真正含义。
熟读并分析歌词,深入挖掘歌词的意思,是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环。因此,深入分析、感受歌词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又如《梅娘曲》这首歌曲,三段歌词均以“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为开头,如果不认真深入分析歌词,学生就会误解,认为歌曲三段开头都是一样的歌词,情感也是一样的。但是认真分析并理解其含义后,会发现演唱情感上就会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段是写他们在南洋家乡时的甜蜜生活。第二段写国难当头两人都有为抗日献身的爱国热情。第三段写爱人受伤后已认不出自己的苦痛心情。三段同是一样的歌词开头,但歌曲演唱的情感却有天渊之别。因此,只有对词意深刻理解,才能唱出情真意切的感人效果。
(三)反复聆听歌曲的旋律曲调,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起伏。
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它通过不同的音区、音色、强弱、快慢的手法,把乐曲引向。0前教育专业的一位女同学选择《军营飞来一只百灵》这首歌曲参加比赛,练习初期,她没有认真聆听歌曲的旋律曲调,经常在教室的楼梯和走廊用清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显得低沉和阴暗,音乐也显得缓慢。后来,笔者让她反复聆听歌曲的旋律曲调,感受歌曲的情感起伏,在辅导她演唱的过程中,引导她分析乐曲的旋律及节奏的特点,体会歌曲的风格,理解全曲的重点和,使她唱出了歌曲的高亢、跳跃的情绪,结果她在学校的歌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开平市2011年个人才艺比赛获声乐二等奖。
反复聆听歌曲的旋律曲调对于带动学生的演唱情感极其重要,作为音乐教师要从每个音符去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作者同喜同忧,深入歌曲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带给观众美的音乐享受。
二、在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歌唱的情感
教师要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作品所体现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引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如在指导学习《爱的奉献》时,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一个扶困助残的片段,然后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别人的帮助,或得到的别人的帮助,以及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心境进入到教师所营造的语言情境中,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说出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与感受,真切地体会到了奉献精神的可贵。由于学生对爱的奉献精神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在歌唱时以情带声,情感自然流露,就很容易唱出歌曲的韵味来。
三、让学生从教师饱满的范唱中激发歌唱情感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情感认识。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曲,首先必须作好范唱,教师要有歌唱家一样的自信为学生表演,营造舞台情境,才能真正打动学生,从而诱发学生在演唱实践中情感的表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模仿的对象,教师良好的范唱,相对于干巴的理论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范唱时,教师面对学生背唱,同时态度要自然、生动,也可附带一些表情动作,尽可能把歌曲所包含的美好思想、内在情感用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力求唱得准确、清晰而富有感情,这样能给学生在唱歌前以艺术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从以上各方面引导、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学生就会不再盲目地追求音量,片面地追求发声的方法或追捧某位歌唱家,而是不断提高表演能力和歌唱水平,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丰富情感体验,而且使心灵也得到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情操得以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演唱情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结合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贯穿教学的始终。声乐教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考试分值的高低,而在教师如何给学生一个好的入门、好的起点和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使用正确的教授方法让学生继续进步,并更好地拓展他们的可塑性。重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运用,适当调整教学中声音训练与情感表达的比例,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开平市吴汉良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合唱训练 训练方法
合唱不仅以其丰富的和声使人得到立体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以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见长,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震撼。结合合唱课的实际功能,通过课堂教学及有组织的合唱活动,可以使参与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得到明显提高,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需要合唱,合唱同样需要孩子们。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训练方式。
一、合唱队员的选择
选择合唱队员,要求节奏感强、听觉能力强、声音圆润明亮、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这样的学生才是学校合唱队员的最佳人选。在确定队员之前,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合唱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兴趣,还是为了参加比赛、迎接检查等。如果是前者,那么在选择队员上可以是自愿的,练习上也可放松一些;如果是后者,教师在选择队员时就要狠下工夫。这里我主要分析参加各种比赛或迎查而组织的合唱队伍。在物色队员时,音准、音色、节奏、形象都应该考虑。音准好、音色较美这两点很重要,其中音准好这个条件为重中之重。
二、演唱曲目的选择
1.合唱曲目的选择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合唱团为了参加比赛、晚会,增大难度地排一些成人混声合唱作品,如《太阳最红,最亲》、《祖国颂》等。殊不知,这些成人混声合唱作品固然歌颂了人民、歌颂了祖国,有积极意义。但小学生即使喊“破”喉咙也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效果,久而久之,合唱团员的嗓子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长期演唱这些成人化的、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合唱团员就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兴趣。因此,小学合唱团的曲目选择一定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
2.合唱曲目的选择要围绕主题思想。在决定选择什么内容的合唱曲目以前,一定要明确合唱团所要参加的是什么规模、以什么为主题思想的合唱活动。如参加一个主题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合唱音乐演唱会,而合唱团演唱的却是悲哀凄凉的河北民歌《小白菜》,无论从演唱内容、风格、情绪还是现场气氛都会给听众一种不和谐之感。
3.合唱曲目的选择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古今中外的合唱作品浩瀚如烟,如果合唱团没有像样的领唱,不能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就不应排《歌唱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合唱曲;如果合唱团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就不要问津《猜调》、《牧歌》等无伴奏合唱;如果合唱团团员离调、转调意识不强,对西方音乐感受不深,就暂时不要排《蓝色的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等有一定难度的外国合唱曲。
三、注意合唱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表演艺术,不同于个别的声乐教学活动。在合唱教学中,训练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素质。为了巩固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的问题,做到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1.歌唱的姿势。歌唱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一定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直接影响各器官的配合,姿势正确了才能使发声部位正常运转。
2.正确的歌唱姿势。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精神饱满的状态: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着力在前脚,身体自然平稳;眼睛保持平视,眉、眼、嘴要呈现积极状态,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不要眯起来唱歌。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正确的感觉应该是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可使气息畅通无阻。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画蛇添足。
3.歌唱的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唱歌是为了抒感,是要唱给别人听,要求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还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因此,我在呼吸练习方面,要求学生站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深呼吸的动作(注意口和鼻一起进气),让全体学生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在轻柔的“嘶”声中有控制地慢慢呼出。呼气时要轻柔、平静、均匀、舒展,并且不断对学生进行纠正和反复认真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强、弱、快、慢、休止符等各种气息的练习和运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学生掌握了呼吸方法,唱歌就有了支持点,从而歌唱发声时,便会感觉到声音仿佛落在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支持的。我教了口诀:“古目得塔,踏目古德,踏得目的,目塔的德。”这样对气息的支持点练习很有效,要求学生坚持练习,从而不仅克服气息弱的缺点,还弥补咬字、吐字的不足。这样音色明亮、和谐、统一,避免了平时唱歌脸红脖子粗、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不良现象。
4.发声。歌曲教学前的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自然、良好嗓音的必要途径。在训练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练声的兴趣,单纯的发音练习会让他们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我会选择一些生动活泼的、形象的模声练习。
二十世纪初期,通俗唱法在中国兴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通俗歌曲涌入国内,通俗唱法从此被大众所关注,并被列入声乐教学的课题,逐渐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共同形成我国的三大歌唱方法。通俗唱法因其贴近生活的情感表达方式,已经占领了声乐艺术的主导地位,占据了大众的业余娱乐、活动休闲时间,成为人们非常推崇的娱乐活动。
一、通俗唱法概述
通俗唱法因通俗歌曲而产生,大多采用自然嗓音、吐字清晰、亲切随意的歌唱方法。通俗歌曲简单易懂,其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非常贴近实际的生活。因此,通俗歌曲的演唱已经渐渐演变成为一项大家共同参与和享受的娱乐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大部分人的演唱只能娱乐自己,却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反而还有可能会让别人感到厌恶。究其根源,非专业人员只是把唱歌当作生活中的点缀而已,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去进行专业训练。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音乐天赋极好的少数人才能在娱乐自己的同时,给别人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强调直与平,发声自然、追求口语化、对声音偏重于“情”。通俗唱法具有通俗易学、大众化等艺术特色。
二、通俗唱法的特点
通俗歌曲的取材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表现手法和演唱风格比较自由,其内容结构简练精简,作品的创作大多数是即兴型的,表现的都是人们真实感情方面的内容。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相比,对演唱者的要求比较低,歌曲的旋律比较容易学习,容易唱,音域也不宽。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通俗歌曲的演唱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手段,使得现场的演出更感染力与冲击力,极大地强化了演唱者与观众的交流,更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通俗唱法大多运用真声演唱,表现形式较其他方式相比,更加平易近人,同进也极富自娱自乐的特性。
三、通俗唱法教学现状
(一)通俗唱法的教师不专业。在传统的通俗唱法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学者,甚至是专业的通俗唱法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美声教师或民声教师转行改为从事通俗唱法教学的。因教师的不专业,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处处显现民声唱法或美声唱法教学特点。例如,在发声上,因美声、民族唱法时,唱到高音时可以用假声。但是,把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假声唱法运用于通俗歌曲的高音部分,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通俗歌曲都要以真声为主,这时却用了假声来演唱,演唱风格显而易见就十分混乱了。因为教学的不得法,完全采用真声来演唱又根本做不到,甚至会出现破音。
(二)传统的通俗法教学方式过于刻板。传统的通俗唱法的教学,教师教学与学习的知识传输的关系很刻板单一,也可以说,大多数声乐教师都是给学生指定曲目作为作业,学生据此来进行练习,学生不可以自行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主张,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降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着教师根本没有真正地起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只有规定曲目,让学生回去进行对原唱者的模仿,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具体以什么方式进行学习,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尝试,采用不同音色对比的训练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只是采用钢琴伴奏的方式来让学生演唱,没有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但是,更不能采用高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功放音效强大,完全掩盖了演唱者音准、咬字等缺点。
(三)通俗唱法的教学缺少相关的艺术指导。在传统的通俗唱法的教学中,还缺乏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辅助艺术手段的指导。有很大一部分声乐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声音技巧灵活运用的教学,对以其他辅助艺术手段的完全不进行指导。所谓的演唱,就是要既会表演,又能歌唱。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只会演不会唱,参加工作后,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甚至,人们称这类学生为“学院派”。对于大众来说,追求的是通俗歌曲的娱乐性,声音技巧反而不大关注,这种社会需求之下,只会唱不会演的学生,必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四、通俗唱法的创新教学实践
(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声乐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音乐天赋、嗓音条件、音乐基础、文化涵养、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艺术兴趣、性格爱好等因材施教。教师在保证坚持基本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教学方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特别在给学生留课后作业时,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部分曲目,尽最大限度做到既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又能满足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学习目标。
(二)有效地进行科学发声的教学。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学习声乐艺术的基础。在进行发声教学之前,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嗓音特色、音质、音域、换声点等方面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据此制定符合每个学生个体特点的发声曲和练习曲,并且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近地熟练地掌握科学发声,给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先指导学生从中音区开始学习,不要急于求成地先去拓展音域和音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用心去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及表述的情感。例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的同时,在心理进行作品所包含情节的代入性联想。
(三)科学地利用音响设备与适当地进行辅助艺术手段的指导。在现代的声乐教育中,完全不利用音响等电教设备是不可行的。任何一个声乐艺术家的每一场演出、观摩等都是在音响辅助下进行的。如果在平时训练时,完全不用这些辅助设备,只是进行纯粹的清唱练习,那么等到了正式的演出或汇报时,学生是很难找到使用话筒和其他音响设备的感觉。不过,这些音响设备只能适当适时地使用,过多地滥用会掩盖掉学生音准、音质、音色等各方面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就无从指正。另外,教师还应该以启发式或示范式的两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且,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表情和肢体动作,使学生真正地学会既“演”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