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民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邢台县
Xingtai County Practice and Countermeasures after immigration Rotary projects
Zhang Shu-ling
(Hebei Xingtai County Water AuthorityXingtaiHebei054000)
【Abstract】Since 2006, "the State Department policy support on Improving the late Italian immigrant and medium-sized reservoir" (Guo Fa [2006]) on the 17th article) implementation, Xingtai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realities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priority to resolve outstanding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focusing on actively support immigrants directly benefit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promoting the reservoir area and the resettlement areas harmon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majority of immigrant masses to fully enjoy the achievement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while also continue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insufficient, and gradually improve and improve.
【Key words】Resettlement;Later support;Project implementation;Xingtai County
邢台县在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中,在做好人口核查、直补资金兑现等各项工作的同时,以实施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助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6年,该县核定登记大中型水库移民8657人,分布于17个乡(镇)213个行政村(移民村32个)。2012年,邢台市区划调整后,实有移民6759人,分布于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移民村28个)。实际纳入项目扶持范围的有52个行政村,其中包括淹地村、征地村(简称相关村)。截止2013年底,共投入后扶项目资金共计884.3万元,实施完成的项目工程151处。所建项目受益村40个、受益人口达2.5万多人次。移民的饮水、灌溉、行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移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012元增长到2013年的3931元。
1. 项目实施走好“三步棋”
1.1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1)解决灌溉难问题。首先解决水源问题。对库区移民村及相关村,由于成井条件差,充分利用地表水,以修建大口井或带截流式大口井方式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对远迁移民村及相关村(平原区),以更新灌溉机井方式解决水源问题。其次实施土垄沟防渗等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截止目前,共实施完成大口井20眼(含截流式大口井5眼)、机井15眼,防渗垄沟(含管道)11000多米。
(2)解决吃水难问题。实施饮水工程12处,饮水工程配套4处,加上国家拉动内需解决20个含3%以上移民的村饮水困难,共解决了31个村的饮水困难问题。
(3)解决行路难问题。实施硬化街道6000米,受益5个移民村。
1.2扶持生产开发项目,增加移民收入。
(1)山场开发。以补助部分资金,解决所需的机械等费用方式扶持移民搞山场开发。共扶持4个移民村治理山场1700亩,开挖绕山转水平沟 95000 米,栽植板栗、核桃共计 4.03 株。效果比较好的是朱庄库区的王峪村,仅有8户33口人,自2007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发展板栗树900亩,人均300多棵果树。在前5年内,仅水平沟间作玉米一项户均年收入增加2.5万元。
(2)养殖业。以解决水、电、路等公共配套设施方式扶持移民搞养殖业开发项目。扶持发展养殖基地2处。比较成功且已初见成效的是新野河养殖场。该养殖场占地83亩,由村统一规划场地,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29户移民自筹资金各自建设棚舍。棚舍总投资达200万元。县迁建办投资40万元,扶持完成了养殖场水、电、路以及管道等公共配套设施工程。目前,已有17户移民羊存栏总数达1100多只,4户移民牛存栏21头。计划2014年底年出栏达到2000只(头)以上。
1.3实施教育培训项目,提高移民致富技能。
举办了以果树管理、畜牧养殖为重点的移民技能培训班5期,受训移民达900多人次。
(1)以板栗、核桃树嫁接、修剪等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移民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移民700多人次。为参训人员每人免费发放《旱坡板栗树优质、稳产、高产综合管理技术》等培训资料900余份。
(2)以猪、羊、鸡、牛疾病防疫和养殖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养殖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移民200余人,发放技术书籍200多本。
2. 实施效果
(1)扩大和改善耕地及山场灌溉面积9700多亩,粮食亩增收300多斤。特别是灌溉垄沟防渗后,水流渠道时间由防渗前一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大大节省了移民劳动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
(2)基本解决了移民的吃水困难问题。
(3)改善了5个移民村的出行条件,其中3个移民村村内次要街道及所有支路全部硬化,明显提升了移民的居住环境。
(4)提高了移民果树管理和养殖业管理技能。据调查了解,移民参加板栗树管理技能培训后,按照专业人员传授的技术管理板栗树,次年增收最少三至四成。
3. 实施措施
3.1工程项目的三项举措。
3.1.1选项目,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村民意愿关。各移民村在选择项目上报前,必须召开户代表或群众代表会议,依照大多数移民意愿确定是否申报。会议必须有记录、有出席会议代表在移民意愿书上签字。二是把好乡镇政府审查关。移民村上报年度项目计划时时,必须由所在乡镇政府审查同意并加盖公章。三是把好规划项目审查关。县迁建办把各村所申报的项目建立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和规划内项目优先安排的原则统筹考虑,列入年度计划项目。
3.1.2干项目,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项目建设前勘查设计工作。在项目计划实施前,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所在地实地勘查、设计,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二是做好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县迁建办联合县财政局成立专门工程督查小组,不定时到现场督查指导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确保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三是做好项目竣工后验收工作。项目竣工后依次由施工单位和受益村自验,县级初验,报市级组织竣工验收。最终达到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之目的。
3.1.3管项目(主指竣工项目的后续管护),建立健全好两个制度。
(1)建立健全好管理制度。项目建设村制定包括项目工程简介、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及管护费用等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2)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县迁建办对所有竣工项目,全部建立了图文并茂的档案资料,即以文字、图片形式全面记录下施工过程和现场规模,包括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现场图片和项目工程简介等。项目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2培训项目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摸底调查。通过发放培训摸底调查统计表,广泛征求移民群众意见,针对移民群众需要,科学确定培训内容;第二步,选聘教师。通过多方了解,选聘适合移民群众口味的、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学者为授课教师。第三步,办班培训。采取分片、分期、分批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参观,甚至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教授等方式方法举办培训班。第四步,进行总结。培训结束后,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具体方法是:在平时下乡深入移民村工作时,随机调查询问移民群众学到技术后的使用效果以及对培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最后进行全面总结。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投资力度仍需加大。
(1)节水灌溉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农业灌溉渠道,都是使用多年的土垄沟,跑冒漏水严重,费水费时。近几年实施建设的防渗垄沟与农业灌溉实际需要还相差很远。建议从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一是防渗垄沟建设力度。二是喷灌和滴灌工程建设力度。
(2)大部分移民村村内道路硬化率低,需要加大投资力度。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邢台县村村通工程使多数村庄实现了主要街道硬化,但是移民村村内支路和巷道大都没有硬化,移民干天两鞋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条件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要全面改善移民的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就要提高村内街道硬化率,加大投资力度。
4.2生产开发项目还需拓宽思路,科学引导
邢台县移民生产开发项目比较单一且启动困难。目前,仅扶持实施了山场开发和养羊项目,“十二五”规划中养鸡和大棚种植等开发项目至今没有启动。其原因有三:一是规划项目时,村干部思想考虑不成熟,不符合村内实际情况,贸然上报;二是移民思想不解放,怕风险、不敢干,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三是移民缺少门路,缺乏信息,不会干,处于茫然不知所措阶段。为此,移民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多做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而不断组织村干部及移民代表到具有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地方学习取经,增强自信心。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拓宽技能培训面。进一步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摸底调查,只要移民愿意学且适合当地发展的开发项目相关技术(例如:电气焊、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就要积极与具有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加强联系,适时举办培训班。
(3)积极发现人才,向移民村所在地乡(镇)政府,推荐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挑重担、勇于担当的人进入村领导班子。
4.3项目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避免工程监管松散。
4.3.1由于现阶段实施的项目都是5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依据《河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实行招投标制,而是委托项目村自行建设管理,县迁建办进行监督检查。一般是项目村寻找有资质的工程队承包自建式,有包工包料的,有只包工不包料或部分包料等多种形式,从客观上形成了施工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工程监管的松散性。主要体现在:
(1)工程实施与方案有差距性,甚至有的变更了实施方案而没有及时申请上报。
(2)工程质量监督难于贯穿施工全过程,主要原因是县迁建办有限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每一个工程全程监管的需要。
(3)在办理报帐拨付手续时,由于少部分项目村与施工队缺少协调沟通,导致村干部多跑路,嫌麻烦,有怨气。
4.3.2鉴于以上情况和问题,邢台县迁建办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已实施改进:(1)对于投资小的单项工程,实行捆绑式管理模式。(2)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比如,已批复的2013年度计划项目共有14个单项工程,捆绑分成5个项目进行招投标,已依照程序于2014年1月中旬完成了招标投标工作,保证了项目工程有较好的施工承包队伍,有专项负责工程全程监督、管理、监察的监理人员。同时还弥补了移民管理部门技术人员不足的缺陷。而工程竣工完成后,由中标单位依照程序办理报帐拨付手续,避免了一些村干部因缺少沟通或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带来的办理手续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
[2]《河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冀移办[2009]10号).
一、要深化对新时期移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的基本目标,三期移民顺利通过了国家和重庆市的检查验收,移民工作连续3年荣获全市考评一等奖,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移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具有“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阶段性特征,又有让移民“逐步能致富”的长期性特点。从上到下都非常关注,社会各界非常敏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不仅要继续提高安置质量,巩固移民搬迁安置成果;而且还要加快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县还有1.4万城镇移民靠政府“低保”度日,生活相对困难;移民失业和隐性失业人员高达5万余人,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三、四期蓄水后,一些长期遗留下来的移民矛盾还没有完全破解,多年积累的人多地少等矛盾也将逐步显现,后扶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保持移民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市上的考核更加严格,今年市上除了对8个重点移民区县单独考核、单独排名外,还确定了四个方面23项考核指标,包括对口支援、产业发展、移民培训、后期扶持等方面,每项指标都确定了相应分值。面对移民稳定和上级考核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移民工作。
在看到困难和压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移民工作新阶段的许多机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安排550亿元资金用于库区产业发展;重庆将滚动实施一批投资5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培育一批产值5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重点工业企业群体;*”期间国家对库区的金融性投入将达1000亿元;还有1700亿的三峡发展基金。同时,我们继续拥有河北对口支援、南岸集团帮扶等机遇,继续享受库区工业发展专项贷款政策、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资本金补助、贷款贴息政策、直供优惠电政策以及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这为我们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们推进移民安稳致富搭建了坚实平台。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移民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思想,继续把移民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经济工作来抓,继续把移民作为特殊群体来关心,继续把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作为第一要务来推进,努力使广大移民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以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动移民工作,以移民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要加快推进移民安稳致富进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确保今年汛后165米按期蓄水的前提下,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用好国家支持库区产业发展政策,打好库区产业发展攻坚战。一要扩大规模做强工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园区规划拓展修编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搭建发展平台;加速推进龙璟纸业项目、上海毛条、紫光化工二期工程以及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进来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大方飞越、极力服饰等现有企业发展,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要调优结构抓好农业。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稳步发展畜牧、蚕桑、果菜、烤烟、竹木五大骨干产业和苎麻、青蒿两大特色产品,加快百里红心柚长廊、沿江百里绿色经济长廊、沿路蚕桑经济带建设;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促进农村移民增收致富。三要打造特色做活旅游。加快景区建设和改造步伐,积极推进三峡旅游整体包装项目,加速推进南天湖景区开发,抓好旅游统一宣传促销,办好鬼城庙会,努力实现旅游上档升级。
第二,要突出抓好移民就业。重点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本地就业与异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发展,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要大力推进移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移民在本地就业与异地转移就业相结合。二是坚持移民培训与就业转移相结合。突出抓好移民培训,着力提高移民就业能力。当前,重点要承接全市培训移民就业“双千目标”,抓好移民致富带头人和移民就业经纪人培训,打造好*移民劳务品牌。三是坚持精确设计与定点落实相结合。坚持工作对象到人、工作措施到人、工作责任到人,巩固城镇移民家庭“零就业”成果,解决好农村移民家庭“零转移就业”问题,确保按期完成“双零”目标。
第三,要突出抓好对口支援。在对口支援对接上应有所侧重:水利部的对口支援,要以争取落实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发挥行业部门牵头作用为重点;河北省的对口支援,要以突出招商引资、援助公益性项目建设为重点;南岸帮扶集团的对口支援,要以解决移民就业、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引进一批规模以上的经济合作项目,输出一批有导向性的移民劳务就业,受援一批有形象的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交流一批有潜力的移民干部,培训一批有影响的移民致富带头人。今年,全市即将开展“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为主题的对口支援对接活动,5月份将在万州召开20*年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暨第十二届三峡国际旅游节,6月份将在万州召开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座谈会,我们要借此机会,加大优势项目推介力度,力争取得更大实效。
第四,要突出抓好后期扶持。目前,我县农村移民后期扶持、非农移民困难扶助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按照市上要求,本月将兑现第一批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县移民局、财政局和相关乡镇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做好兑现准备工作,确保第一批资金按时、足额、平稳、安全发放到已核定的农村移民手中。要按照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与非农移民困难扶助同步推进的原则,采取生活救济、困难救助、就业培训、生产扶助等方式,加大对非农移民扶助力度,切实解决好非农移民的生活问题。县移民局要按照有关原则要求,及早思考和谋划,做好基础工作,确保上级文件下发后迅速予以实施。
第五,要突出抓好移民稳定。一要搞好移民安稳帮扶工作。以发展社区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一批短、平、快项目,切实解决移民就业难题;要着力研究解决纯居民、关破企业职工、农村进集镇移民办证难和土地结算难等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移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二要抓好移民工作。借助全市开展的万名干部下访活动,满腔热情地解决移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对反映合理的,要及时解决;对反映合理但当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限时解决;对要求过高或无理要求的,要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防止损害移民利益,引发新的矛盾。三要为移民办实事解难事。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和以解决出行难为重点的“康庄”工程,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移民和没有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要及时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生活困难的农村移民给予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
三、要加强对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
移民工作的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第一,要完善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充实全县移民领导小组与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整合原来的移民帮扶办、安稳办、办证办,成立移民安稳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移民安稳致富工作政策调研、协调处理移民、统筹移民项目策划、协调处理移民遗留问题等工作。同时针对三合镇10个社区成立10个移民安稳帮扶工作队,由县“四大家”领导参与,各系统抽2—3名工作人员分配到各社区开展帮扶工作,各乡镇帮扶工作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负责。
第二,要确保责任落实。继续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移民部门综合管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实行分工负责、分管负责、分层负责、分线负责、分包负责制,落实好移民工作四级责任网络,形成共同做好移民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健全和完善对移民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移民工作的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确保移民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关键词:重庆库区;移民培训;经验;对策
一、库区移民培训的经验
(一)明确自身现状,看清经济发展与移民培训的关系
在我们所走访的重庆的八个区县(涪陵、万州、忠县、丰都、巫山、云阳、奉节、开县)中,每个区县无一例外地提到,移民培训对于库区以及本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云阳县是个移民大县,全县辖65个乡镇,其中63个涉农乡镇,675个村和居委会,6016个社,总人口129万人,农村总劳动力58.8万人,但农业人均耕地仅有0.62亩,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少、常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农业大县,所以县里的各级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把移民培训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截止2005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58.8万人,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5.3万人,有1.02万人已进入乡镇、村企业就业,有2.2万人在本地其他非农业产业就业,有22.08万人在外地打工。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经测算,全县家庭经营农业生产需求的劳动力不到14万人,相对富余劳动力总数达44.8万人左右,减去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5.3万人,还有近19.5万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寻找就业岗位和途径。
(二)立足市场,开设专业
库区移民的培训,存在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参加培训的移民都能就业,所以每个区县都非常重视培训专业的设置,在我们走访各区县时,当问到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时,相关的主管人员都提到了市场需求和移民需求两大因素。其中以市场为导向是默认的原则,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济中,移民培训也必然受其影响。这些区县中普遍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有:缝纫、建筑、电工、焊工、家政、电子电器、保安、车工、钳工、计算机(高级)、市场营销、饭店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美容美发等等,各个区县根据自己县区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些本土专业。所有的课程开设归结到一点――以就业为准绳。
(三)培训的内容与对象,决定教学形式多样化
由于移民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注意到多数培训学校都配备有实践操作室,丰都的农广校有台式电脑60台(其中微机教学室2间共
52台)、笔记本电脑4台、电动机10台、实习用焊机12台、电动缝纫机22台、美容美发实习操作设备18台
套、电工电子实习设备26台套、餐厅服务实习设备14台,而丰都县的重庆市三峡职业技工学校的缝纫专业教室就是工作车间,据那里的老师介绍他们理论课与操作课的比例是3∶7。
(四)领导高度重视,移民从中获益
每一年重庆是都要给各个区县下达一定的培训指标,2006年,重庆市移民局下达开县移民培训计划2 850人(其中:技能培训2 200人、职业资格培训650人)。全年实际完成2 850人的移民培训(其中:技能培训2 200人、职业资格培训650人),占计划的100%;2006年重庆市下达给忠县移民培训任务为1 550人,(其中:职业资格培训350人,移民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忠县共办班16期培训移民1 550人,任务完成100%;2006年丰都移民培训任务1 650人,(其中:技能培训1 150人,职业资格培训500人),任务完成100%;2006年开县的培训计划是7 660人(其中:技能培训1 700人、职业资格培训500人、劳务输出5 200、致富带头人40、干部培训200人),开县实际完成7 960人,占计划的104%,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看到所有的任务都是100%完成,甚至有些还是超额完成,这说明每个区县的领导班子对于移民培训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而也保证了培训任务能顺利完成,使库区人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他们应有的教育。
(五)积极开展培训,树立劳务品牌
丰都的“电子装配工”“鬼城裁缝”,万州2006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三峡服装”“三峡保安”“三峡焊工”,云阳县经几年来的精心培育的“云阳拆迁工”“云阳面条工”“云阳砖工”“云阳电子工”,还有巫山着力打造“巫山建工”等等劳务品牌。在“长三角”“珠三角”、河北天津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自己的劳务品牌是每个区县的目标,紧紧抓住中央和市里支持库区发展的大好机遇,为自己打造一张精美的“名片”,加大对外宣传推介,让他们的品牌走向世界,让世界知晓三峡,用好特惠政策、特殊背景、特定资源和特别感情,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落户三峡。品牌不仅给地方的经济腾飞带来了希望,也使百万三峡移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二、库区移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就业门路缺乏,加快自身的工业发展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就业,参加移民技能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年人,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就近就业以兼顾家庭,是他们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甚至有些人就是为了不离开家才选择参加培训,但是我们调研的区县中确实存在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城镇接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薄弱的情况,城镇就业已处于饱和状态,移民的就业愿望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政府加大对库区工业及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尤其是要加大对骨干产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力度,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当地企业接纳农民和移民就业。
(二)移民的短视态度,加大宣传力度
广大移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造成对于培训的认识不深、学习氛围不浓、对于培训不屑一顾的大有人在。我们在忠县调研时了解到,虽然学费是全免的,但是招生也存在一定困难,当我们说让他们在“学习机会”和“工作岗位”之间做出选择,多数都选择“工作岗位”,他们不会想到学习的潜在效益,考虑更多的是“学习耽搁时间,这些时间还不如用来赚钱”。
所以从政府层面加大对职教工作的宣传,把对农民和移民转移前的技能培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各大媒体开辟专栏,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三)资金不足、质量难以保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区县在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着财政补助标准偏低,县级财政无配套资金,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等一系列问题。财政上的缺乏使得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兼顾,所以致使许多移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培训主体、县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乡镇抓培训转移部门的目标以及愿景得不到实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更无从谈起。
(四)注重教师的培训
在教师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培训教师的培训似乎显得有些过于低调。在我们走访的区县了解到,对于教师的培训虽然个别乡镇的个别学校确实给培训的教师提供了较好的进修机会和进修条件,但还是有一些区县和学校给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从事移民技能培训的教师大多数是经验型的老师傅,他们理论知识缺乏,但经验丰富,深受培训对象的欢迎,这也是这种教育形式和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们及时“充电”显得尤为重要,时代的变化、技术的更新,都要求他们得到更好及时的教育以造福三峡。
各个区县应充分认识到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设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定期对培训者进行培训,保证教师的一桶水,才能保证学员能够得到一杯水。
(五)加强培训后的跟踪管理
培训是由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以及培训后的追踪两部分构成的,而后者常常被忽视掉了。为了保证培训收到实效,培训组织机构必须要与用工企业长期地经常性地保持动态联系,开展定期回访制度,建立企业与培训学员双向的用工信息服务平台,适时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听取用工单位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双方意见,配合用工单位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解决外出务工人员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难题,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用工信息,从而缓解用工市场匮乏的现状。
参考文献:
工程实施以来,万山区按照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为载体,搬迁居民7648户,28627人。其中,生态移民搬迁651户2500人。
“四到位”确保搬得出
领导责任到位。在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万山区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政府乡长具体抓、相关人员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了各相关部门职责、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项目实施乡(办事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工程管理,将征地、规划、矛盾调处、质量监理等工作明确到具体责任人。
保障政策到位。万山区在土地、户籍、惠农、金融财税、社会保障、教育、计划生育、就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户籍实行属地管理,可农转非,户籍转迁中免收一切费用;移民迁移至城市的5年内,继续执行原在地计划生育政策和利益导向政策;移民子女可就近入学,初、高中毕业后未考入高中、大学的,可在当地职业院校免费接受技能培训;将扶贫生态移民全部纳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低保等保障范围,孤寡、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体,由政府统一集中供养;移民可享受各种特色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同时享受迁入地的各项惠农补贴;对“4050”人员采取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等途径,确保每户移民家庭有一个固定收入的岗位。
宣传动员到位。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报刊、网络和区、乡、村的政务公开栏,以及干部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和搬迁补助标准等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的积极性,为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督查机制到位。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督查工作台帐,做到次次有记录,事事有回音,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各乡镇、办事处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对各项任务盯着干,各个环节抓落实,一个钉子一个眼地抓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还按照“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两月一检查、一季度一考评、半年一小结、年终一总结”督查要求,对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的进行奖励,对拖延塞责、不能完成任务的进行问责并通报批评。
“三统一”确保留得住
统一规划设计。根据《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万山区“十二五规划”和建设黔东园林新城的目标,万山区在谢桥新区和小城镇集中安置搬迁移民,对安置点基础设施及房屋高起点设计、高规格规划。谢桥办事处安置点按照现代中心城市的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黄道乡集镇主要以体现小城镇发展与侗乡民族特色文化相辉映的风格进行规划设计,既保持了当地的文化风格,又融入现代城市元素,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位。
统一施工建设。项目实施乡镇按照“五通七有”(通电、通路、通水、通光缆、通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体活动广场、有超市、有社区服务中心、有垃圾中转站、有公厕)的规划要求,组织搬迁农户统一进行房屋建设。同时,统筹协调安置点道路硬化、供电、供水、绿化、亮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管理上,重点加强项目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统一搬迁安置。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不搞从农村搬到农村,不搞散户零星安置、插花安置,不搞单户独院建设,在群众自愿同意的基础上,按照每户80至12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一楼多户、一层一户、一户一个门面的方式进行统一搬迁安置,节约土地资源,降低搬迁建设成本。
“三结合”确保逐步致富
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组织移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向工业园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工人,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移民入企就业。
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在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和城镇消费带动,积极引导移民从事城市建设、商品经营、餐饮服务、客货运输等第三产业,并在税费、金融方面给予扶持。
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围绕枣子、油茶、蔬菜等优势种植业,及大鲵、绿壳蛋、肉牛等特色养殖业,进行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让移民发展有基础、致富有技术、生活有保障。
多举措破解“三难题”
钱从何来?按照生态扶贫移民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万山区共需搬迁移民10526户40000余人,总投资3.2亿元,资金筹措压力巨大。
为此,万山区着力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把扶贫生态移民与地质灾害移民、工矿区移民、以工代赈移民等工程统筹安排;将移民安置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结合起来。采用政府补助、金融支持、社会捐助、农户自筹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并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结对帮扶的机遇,帮助移民协调小额贷款,破解移民搬迁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建立资金管理台帐,实行专户储存、专人专管、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并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地从何出?万山地处武陵山片区喀斯特地带,适宜人类生活居住的平缓地带面积狭小。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搬迁用地指标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万山区在土地、住房政策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与土地开发增减挂钩机制,使其符合土地平衡政策。在各乡镇设立房屋产权交易及土地服务中心,由中心将集体土地转征为建设用地后给移民修建安置房,然后把安置房变为移民的产权房,同时鼓励和支持移民购买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廉租房。移民搬迁后原有宅基地由政府收回复耕,承包责任地权属不变,鼓励移民将原有承包土地进行流转或用于生态建设,以此促成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土地平衡政策统筹协调发展。
年初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的职能作用,经过不懈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完成年度计划编制等工作
去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取得了良好开端。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全县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年度目标及发展速度确保“十一五”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__县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及20__年计划(草案)》,经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全县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十一五”时期,实现单位gdp(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结县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编制完成了《__县“十一五”节能规划纲要》。在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上,严格按季度检查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总结特点、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每半年形成经济运行综合分析报告。
(二)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取得可喜成果
年初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需要,积极做项目,及时捕捉项目信息,深入省市有关部门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经过努力,已争取到和已落实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国债项目投资、社会事业建设、农村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近3,000万元。这些项目的有效实施,将对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
一是对照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部门的各项规定,对执法依据进行认真梳理、归纳,重新制定了项目管理委内工作程序,对审批、核准、备案等项目管理做了严格规定。二是将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监督考核等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和科室。三是组织全委干部参加市发改委和市法制办举办投资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全委干部职工的业务知识、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截止目前共立项、核准、备案下达了符合条件的项目15项。其中:立项3项、核准8项、备案4项。
(四)强化服务指导,水库移民工作正在调查统计中
截止目前,经调查统计,外省迁入我县境内的水库原迁移民104户,491人;本省内的水库原迁农村移民6户,24人。外省的原迁移民身份有一部分身份已确定,有一部分还没有确定;本省的水库移民身份已确定,现已由移民所在村屯进行了张榜公布。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测算,结束后向上申请,使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资金尽快发放到移民手中,以体现党和政府对水库移民的关怀。
(五)规范资金使用,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各类利用政府资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且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使这些项目和资金发挥效益,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一是落实了各级责任制,建立了以县长负总责,主管县长负专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一整套工作机制。二是建设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了工程质量。三是配套建立了有关规章制度。四是加强了检查监督,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项目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跟踪问效。通过不断加强项目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好评。
(六)信息和调研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为了加快信息传递,实现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我们充分利用了电脑处理业务、网络平台开展对外沟通和宣传,提高工作效率。每周向市发改委上报信息2条,每月至少向县委办上报信息2条,加快了信息传递,推进了政务公开。针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现已完成调研报告2篇:《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与思考》、《关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专题调研从不同角度总结现状、查找问题、提出建 议,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预测,搞好分析,当好参谋
搞好各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及对策工作。坚持按季度检查汇总,报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做好20__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结和20__年计划(草案)的编制工作,努力为实现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服务。
(二)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争取实现新的突破
尽快适应新的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尽全力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资金,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要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会,积极争取的农业基础设施、卫生、教育、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节能环保、城镇社区完善等方面的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库建设,深入完善取得实质性进展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重大项目早日投资建设。
(三)多深入、勤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实行项目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明确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强化政府投资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对重点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申报,要从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及资源条件合理性、可行性出发,集中规划,统一安排。加强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项目库。严格按照“四制”要求管理项目,协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审查和监督,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一)在落实政策中后扶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抓好年度人口复核,准确发放直补资金。按照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和年度复核的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年度人口复核工作,共核减移民直补人口83人,并在政府网上进行公开,完成2012年第3、4季度的351.15万元的直补资金发放。二是做好年度后扶计划的编报工作。按照年度后期扶资金额度,将年度资金额度下达到各个移民村组,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上报年度扶持项目。目前已完成2013年度后扶项目计划和2012年度结余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拟投入后扶资金885.84万元。三是抓好后扶年度项目的实施。上半年,完成基础设施类项目52个,拨付后扶资金538.83万元;完成上年度5个村的小规划项目扫尾。
(二)在推动创业致富中实现移民经济发展。从去年末到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和市政府陆续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民创业致富的文件,同时我县又在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这为移民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半年,我们在推动移民创业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培训提升移民创业能力。按照年度培训移民人次不少移民劳动适龄人口10%的要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上半年,我们与各个移民乡镇、妇联、共青团等单位,开展移民技能培训6期400多人次。二是持之以恒抓好库区经济建设。由于库区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我县库区移民经济一直落后于全县发展水平。从去年开始,我们提出发展沿库移民经济产业带的思路并取得成效。今年,我们继续在发展沿库移民经济产业带上下功夫,完成茶叶抚育520亩,新开发茶叶200亩,建成黄金芽茶叶示范基地20亩,扩建泥鳅养殖基地60亩,泥鳅苗种繁育基地10亩,新发展中药材基地3个。三是提升移民综合发展能力。扶持移民专业合作社,鼓励移民实现抱团发展,每年有计划的重点帮扶1-2个移民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强移民综合发展能力。上半年,我们共扶持了移民专业合作社项目5个,拟投入30万元扶持小顺村发展休闲度假农家乐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四是建设“和美移民村”打造美丽移民乡村。结合我县“山水童话乡村”工作,今年我办选定石塘镇小顺村、赤石乡赤石村做为建设“和美移民村”,从村庄环境整治、班子建设、农房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进展良好。
(三)在抓“阳光移民”中促进项目管理提升。在项目管理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将项目管理贯穿于后期扶持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坚持移民政策阳光运行。大力宣传移民政策,在政府网上及时公开移民政策,使移民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二是项目阳光运行。在编制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年度计划过程中,遵循自下而上原则,所有项目由村组申报并进行公示公开,项目年度计划全部上网公开,保证项目运作在阳光下运行。三是项目资料完整度得到提升。为进一步加强移民项目管理工作,上半年我办为各业务科室全部配备数码相机,要求对每一个项目立项前和立项后都要图像资留存,提高了项目资料的完整性,为项目评估提供历史依据。四是项目库建设取得进展。按照工作要求,上半年共有143个项目充实到项目库区中,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打下了基础。
(四)在抓责任落实中实现移民群体稳定。在工作当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移民维稳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落实责任抓起,从化解移民矛盾纠纷着手,确保了上半年我县库区和安置区的和谐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一是落实责任。在工作机制上,做到工作有分管,具体工作有人抓,责任落实工作到位。二是认真化解纠纷。上半年,承办局交办2件,接待来办咨询移民政策、反映情况移民约150人次,所反应的情况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三是加强走访掌握信息。上半年,针对石塘库区外迁移民的诉求,“三改一拆”等县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移民诉求,我办领导和相关科室主动靠前,到移民村、移民户中走访,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情况,做好移民思想工作,确保移民群体稳定。
(五)在抓作风建设中实现效能提高。一是抓好职权梳理,明确工作职责。上半年,按照县纪委的要求,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根据三定方案和相关移民工作重点变化,及时梳理工作职能,对各科室工作职能、职责重新进行定位,确保责、权、利相结合,做到职能清楚职责到位。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上半年,对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了审查和完善,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和“六个严禁”,树立了移民干部良好形象。三是着力提升机关效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扎实开展作风建设“怎么看怎么办”大讨论,培养干部职工的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的良好精神风貌,机关效能有了较大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年初预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上半年基本完成过半。通过仔细分析,当前移民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推动移民创业致富上,表现为一些移民传统产业急需改造升级,防范市场风险的意识和手段都比较薄弱,鼓励移民创业的办法不够具体,一些旧的扶持方式和扶持标准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在移民群体的维稳上,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表现在石塘外迁移民终结后仍持续来访且诉求多变;在“三改一拆”过程中,部分移民户旧房拆除后新房无法新建出现的住房问题,以及安置移民与原住民出现的利益分配问题等。
在项目规范化建设上,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表现在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绩效评估各环节资料不够完整;项目库的项目质量和数量要进一步扩大。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今年是移民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的第一年,我们要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年度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力求在工作上有创新、有成效、有亮点。下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移民创业致富不放松。将推动移民创业致富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各方面为移民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持,千方百计把移民创业向纵深推进。一是完善政策扶持。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移民创业的政策精神,创新扶持方式,明确具体的扶持移民创业措施,明确具体的操作办法,从政策上鼓励移民创业。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资金安排上,确保用于移民生产性项目资金不少于年度资金总额的30%,重点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来料加工,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等方面。三是评选和表彰移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对在创业致富过程中起到良好带动示范作用的移民户、移民村、专业合作社进行公开给予精神和物质表彰,在移民群体中树立创业光荣的理念,增强移民创业意识。四是促进移民创业贷款的有效开展,争取设立移民创业基金,为移民创业提供更好的形式多样的资金扶持。
(二)牢牢维护移民稳定不放松。一是关注重点热点问题的问题。围绕县重点工作推进,时刻关注“三改一拆”、“低丘缓坡”等工作推进中出现的移民纠纷和利益诉求,协助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工作;二是做好排查。加强与乡镇、街道、移民村组的沟通和协作,加大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做到信息掌控在前,工作到位;三是抓好化解。做好移民积案化解,及时化解预盾纠纷,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稳定。
一、指导思想
围绕确保移民接安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向家坝水电站二、三期蓄水和库区和谐稳定大局的总体目标,严格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实现移民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任务。严格农村移民安置政策,紧紧围绕全县移民工作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安民为重、稳定为上的基本原则,按照巩固成果、加快收尾、有序后扶、创新管理、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移民为先、安置为重、稳定为上”的三大原则,严格执行农村移民安置政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意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我镇移民接安工作后期扶持和后续发展工作。
二、工作措施目标任务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接安工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移民办和相关人员以及接安村负责人为成员的移民接安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分别以挂包帮形式联系到移民户。结合实际地开展后扶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年初县委(2014)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移民接安实际,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确保后扶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与7户(29人)移民户移民接安村对安置点和安置户的基础实施建设情况进一步的了解。因地制宜搞好后扶工作,抓好产业发展与建设工作。三是继续抓好移民安置点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引导移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和完善安置点的人蓄饮水和风貌打造。庭院美化、入户便民路硬化,完善移民文化广场建设,尽量满足移民生产生活之需,确保移民搬得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四是配合移民局抓好移民技能培训,让移民掌握技能,继续稳定增收。五是进一步完善移民档案工作,按照移民档案要求,落实了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六是强化移民社会服务管理,坚持“心系移民、情系移民”引导移民局适应新环境,文化融入新发展,建立完善帮扶制度。积极争取后落实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有序扶持移民后续发展,促进移民安置和谐稳定。分散安置点产业发展与配套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移民接安安置点建设和移民致富工作,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项目配套建设。一是现已列入移民新村建设。投入新村建设资金53.6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入5万余元,发展蔬菜和土鸡养殖。移民文化广场建设和入户便民路硬化投入资金48.6万元。二是对安置点人畜饮水进行改造。投入资金17万多元,基本解决了安置点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三是风貌整治投入资金10万元,对安置点进行风貌塑造。在我镇移民分散安置点后续扶持建设中,已投入资金80.6万元,对安置点的人畜饮水、庭院美化、道路硬化、移民文化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尽量满足移民生产生活之需,确保移民搬得来,移得住、逐步能致富。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移民干部按照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到村组、到安置点,联系到移民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确保移民接安工作全面完成。
勤总结,重创新,推动提案工作出新成绩
__同志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从不满足于既有的成绩。从政协经建委调整到提案委后,认真抓好提案的征集、交办、审查、督办、表彰等日常工作,不断总结思考提案工作的得失,不断学习最新的提案理论知识,从县情出发,借鉴外地经验,拟定政协__提案工作条例,填补了以往工作空白;认真推进联络组工作,填补了以往工作空白;建立的提案评价机制以及提案征集中的“三亲”方法等,得到省市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能力,认真拟定了讲稿,在讲解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两年来培训政协委员200余人次,取得了明显效果。扎实抓好政协提案征集,提案数量逐年稳中有升,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今年,收到政协委员提案76件,审查立案68件,数量大幅增加。抓提案督办,与今年相关单位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对提案承办单位的指导,提案落实率与全省全市相比,均名列前茅。
能吃苦,不怨言,当好分外工作的义务兵
通过地方病防治网络建设、健康教育、地方病普查等工作,进一步摸清我县地方病发病情况,明确防治任务,落实防治措施,努力创建我县最佳的管理形式和防治模式,建立稳定的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使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具体工作内容和任务
(一)县级工作任务及要求:
1、业务培训
举办县、乡、村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县、乡、村三级地方病防治人员熟练掌握碘缺乏病、氟中毒、布病、鼠疫、大骨节病五种地方病的防治知识,掌握碘缺乏病、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预防控制、防治效果考评等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技能。
2、业务指导
指导乡、村地方病防治人员开展地方病病情调查,摸清全县地方病的患病情况。协助乡、村完成地方病病情资料整理、归档、图表上墙等工作任务。
3、健康教育
培训和提高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理论和基本知识,编写、制作健康教育资料,组织指导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使全县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90%以上,家庭主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
4、组织、协调和督导全县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建立地方病防治展览室和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二)乡、村工作任务及要求
1、建立和完善乡、村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2、建立乡(镇)地方病防治网络。
3、开展碘缺乏病、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普查。
调查对象:本辖区内吴起户籍人口。
调查方法:按调查时的居住地(或工作单位)进行检查,填写“地方病普查表”,按被检查人员的户籍所在地填写“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各乡镇将非本辖区户籍人员的“地方病普查表”交县疾控中心,疾控中心以乡(镇)为单位分类后交给各乡镇统计汇总。城镇人口按户口所在地所属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填写“地方病普查表”。
普查率:必须达到户籍人口的95%以上。
通过普查要摸清病情本底,对现症患者登记建册,并将病情及其动态变化、防治资料制作成图表上墙。
4、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即病区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硒碘盐供应、现症患者治疗等综合措施,协助县级单位开展病情及硒碘盐监测工作。
5、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
(1)教育形式: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办板报、举办村民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
(2)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通过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一盐防三病”的科学知识;知道环境缺碘、缺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食用硒碘盐的好处;知道高氟水对人体的危害和改换低氟水源的办法。通过健康教育活动,使干部和学生的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村民(以家庭主妇为主)达到80%以上。
(3)中小学地方病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90%以上。
(4)家庭主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
三、实施步骤
全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动员培训阶段(2010年4月20日—5月31日):
主要工作任务是:各级成立机构,完善组织网络,制定方案,召开会议,培训人员,制作调查表格等前期准备工作。各乡镇必须在5月底前做好人员培训并将本乡镇的示范县建设领导机构、网络和实施方案报县地病办。
第二阶段为地方病普查阶段(2010年6月1日—7月31日):
主要任务是人群病情普查,填写调查表格、登记现症病人、资料统计汇总及总结上报和资料归档管理。对查出的病人进行汇总和分类汇总。
第三阶段为展室建设阶段(2010年8月1日—9月30日):
主要任务是县、乡、村展示材料,即档案材料的整理、资料图片的收集及展室的安排布置,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要建立展室。同时,对普查中发现的各种地方病给予积极治疗、控制。
第四阶段为自查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10月8日—10月31日):
主要任务是各乡(镇)通过自查,认为达到建设标准后向县示范县建设办公室提出申请,县示范县建设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和街道办逐个进行达标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最后完善,确保2010年10月底前全县示范县建设达到标准要求,并做好总结和上报工作。
第五阶段为市、省验收阶段(2010年11月1日—11日30):迎接市、省检查验收。
四、检查验收标准
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考核标准:
(一)县、乡、村领导是否重视示范县建设,是否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机构是否健全,人员、经费是否落实。
(二)防治和管理人员是否落实,能否胜任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病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
(三)对地方病防治工作是否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防治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地方病防治任务能否按期完成。
(四)健康教育项目是否落实,中、小学生地方病健康教育开课率(有课程表、教案、学生成绩),群众防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是否做到病情本底清楚,资料规范完整,并能装订成册,实行档案化管理,病情变化防治资料是否制成图表上墙,使人一目了然。
县级:①地方病防治展室内容:全县地方病概况图、病情分布图、防治图片、病情图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宣传图片上墙,防治资料装订成册归档。②县示范建设办公室:有关法规、职责上墙,配置有必要的办公设施。
乡镇卫生院:地方病概况(以病情为主),人口统计表(分0-6岁,7-15岁,16岁以上年龄组),四病(碘缺乏病、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动态变化示意图,现有地方病患者的治疗计划、治疗统计、汇总表以及健康教育知识及相关图片上墙;配置地方病防治专用柜,将病情普查原始登记册、现有地方病的所有患者花名册(包括治疗)、移民搬迁登记册、退耕还林(草)换粮登记册及各项工作安排总结归档管理,用专柜保存,有专人管理。
村卫生室:人口统计表(分0-6岁、7-15岁、16岁以上)、健康教育知识(包括相关画图张贴)、现患病例花名表、治疗统计汇总表四表上墙;病情原始普查表、现患病例花名表、治疗花名表、移民搬迁花名表、退耕还林(草)换粮登记表五表装订成册。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须在县政府和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此,县上成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乡镇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实行分级负责、逐级督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达标。
(二)技术保障
卫生局从疾控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单位抽调医学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县地方病示范县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
六、职责分解
示范县创建工作由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牵头,地病办组织协调,县疾控中心具体负责,各乡镇共同参与实施。
(一)乡、村职责
1、乡镇政府(街道办)职责
(1)成立乡镇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落实领导及工作人员。组建乡村地方病防治网络。
(2)制定本辖区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及地方病防治计划。与行政村签订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目标责任书。
(3)培训村级卫生人员和参与普查的人员,要有教材、有记录、有培训花名册。
(4)制定本辖区地方病调查方案,开展病疫情调查,摸清病情本底,对现症患者造册登记,并将病情及动态变化等防治信息制作成图表,及时上墙。
(5)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参加并完成病区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草)、合格硒碘盐供应。协助完成辖区现症患者治疗,协助县级单位开展病情及硒碘盐监测工作。
(6)开展健康教育。10月底前对乡镇所在地的所有干部举办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班两次,并考试,试卷保存。组织乡村干部在各自然村举办村民培训班一次。在乡镇街道悬挂横幅一条。督促检查所在地中小学完成地方病健康教育课任务。
(7)向县地病办提交示范县建设阶段工作总结。
2、村委会职责
(1)成立本村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本村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组织本村病(疫)情调查,摸清本村病(疫)情本底。
(3)制定本村综合防治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4)刷写固定标语1-2条。
(5)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改水、搬迁等工作任务。
(6)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建立展室,提交工作总结。
(7)完成领导小组交付的其他任务。
(二)卫生部门职责
1、县卫生局(包括地病办):
(1)加强对卫生系统各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及时抽调必要人力、备足物资参加创建活动。
(2)按照本方案及地方病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对
全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必须有督导检查记录。
(3)定期对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县政府提出建议。
(4)提供全县地方病健康教育资料。
(5)联系其他部门,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卫生技术支持。
(6)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
(7)组织人员对各乡镇的创建工作进行县级考核验收。
2、县疾控中心
(1)提供地方病防治计划,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提交地方病防治阶段总结,按创评标准提出评估意见。
(2)为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卫生技术支持。负责示范县建设的质量控制。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交来的各种调查表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者,不予接收,令其重新调查。
(3)负责业务培训。举办防疫专干、乡村医生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和示范县建设卫生业务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四种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病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的流行学调查,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防治效果评估等基本知识,并能具体操作。
(4)制定碘缺乏病、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调查方案。印制各种调查表格。自行设计的表格须经市疾控中心审查后方可使用。
(5)组织并指导地方病普查。指导各级地方病防治人员开展地方病病(疫)情调查,摸清全县地方病病(疫)情状况;指导乡、村医疗卫生单位完成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归档,及时完成图表上墙。
(6)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制定全县地方病健康教育方案,并组织实施。培训各级地方病防治人员,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宣传能力。
(7)协调和督导有关单位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建立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工作展室,充实和完善各种地方病防治资料,加强归档管理工作。指导和帮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展室。
3、其他医疗卫生单位
(1)成立相关组织,落实具体科室和具体人员负责本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综合管理。街道办辖区域的地方病防治综合管理工作由吴起镇防保站负责。
(2)完成服务区内地方病病(疫)情的监测,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登记、上报病(疫)情。
(3)按规定要求发现地方病病人,及时分诊、转诊、治疗、管理。
(4)完成服务区(责任区)地方病普查任务。原始调查资料、汇总资料、病人花名册全部录入微机。7月31日前向县疾控中心提交示范县建设的各种调查表、统计表、汇总表及其电子版。街道办辖区病情普查的卫生技术业务由疾控中心、中医院、妇保院按所承担的防保责任区分别负责,调查资料交吴起镇防保站汇总管理。
(5)在服务区内开展面向病人和各层次群众的健康教育。每月办板报或墙报一期,底稿保存。
(6)制定本院(站)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
(7)全面收集本院(站)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及时归档,完成图表上墙。
(8)乡镇卫生院和吴起镇防保站要建立乡级展室并帮助村卫生室建立展室。吴起镇防保站将街道办所辖行政村作为吴起镇的村级单位对待,统一汇总、统一管理,建立一个乡级展室。
(9)向县疾控中心提交示范县建设的阶段工作总结。
(三)教育部门职责
1、要按照要求加强各级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配备相关教学设备,完成地方病健康教育授课课时任务(每学期安排碘缺乏病、氟中毒、大骨节病、布病健康教育课各两节),有教案,并纳入教学计划综合考核。10月底前组织学生考试两次,试卷保存。
2、城镇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农村达到80%。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3、组织学生向家长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利用学校这一阵地,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四)扶贫部门职责
1、严格执行地方病病区移民搬迁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
2、凡属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病危害因素。
(五)盐业部门职责
1、加强盐政管理,严厉打击制售私盐,依法规范市场。
2、合格碘盐覆盖率必须稳定保持在90%以上。
(六)林业部门职责
严格执行地方病区退耕还林(草)、换粮政策和计划任务,及时兑现有关优惠政策。
(七)水利部门职责
将病区改水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将病区改水项目选项、立项、建设、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地方病防治卫生技术标准,并及时联系卫生部门进行卫生评估。
(八)广电部门职责
1、开办地方病健康教育广播电视栏目,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2、宣传地方病防治管理、法规、科普知识,及时报到示范县建设进展情况的新闻等,在上级评审期间达到宣传。
(九)财政部门职责
足额预算人均1元的地方病防治经费,及时拨付示范县建设配套经费。加大对地方病防治专项事业费和设备的财政支持力度。
(十)畜牧部门职责
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监测管理,严防畜间疫情向人间传播。
以上部门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外,必须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成立本部门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领导机构,做到专人领导、专人负责。
第二: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向地病办提交工作总结。
第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